⑴ 婚姻是一場利益交換
「大家一定要接受:婚姻是一場利益交換,大家各取所需。在這場利益交換中,我拿真心換真心、換不到就換人。中國14億人,換個男人還不簡單嘛。」23歲的湯依情,是個很厲害的女孩子:大專畢業那年接手家族老店,替父母償還200萬元債務,如今是餐飲連鎖老闆,年收入上百萬。她年紀輕輕,卻把戀愛、婚姻看得透透的,簡直是人間清醒。
湯依情在讀大專時,家裡欠了200萬債務,患有腎病的媽媽白天到餐館打工,晚上做保潔。湯依情說自己「受不了,被迫創業」。
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想著怎麼賺錢,2年胖了30斤,把家族老店成功盤活、轉型,如今年收入上百萬。
她認定:資源是要做一個對等的置換,才能達到最佳值。
「我們一定要接受:「婚姻是一場交換。我不會做家庭主婦的,事業是我保持婚姻生活的魅力!」
湯依情把擇偶標准分為A和B型:
A是在事業上小有成就,在自己的領域取得一定的、還不錯的收入和社會地位;
B是有一定的學業水平,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工資不用太高,能養住自己就好。將來如果組成家庭,孩子的教育就需要對方多費心。女方則使勁賺錢,拔高家庭的經濟水平。
A和B兩種類型,A跟自己是同頻,B跟自己是互補。A類型的不好找:「有事業、沒有那麼多花花心思,年紀比自己大10歲以內、沒結過婚的,不太好找」。
她認為B類型的相對好找一些。
對這兩種伴侶,湯依情坦言都很憧憬、很期待:「就看先遇到誰」。
湯依情對婚姻這場利益交換非常清醒:夫妻雙方各取所需,本質上就是一種交換,只是在利益交換的過程中,兩個人能否真心對真心、碰擦出感情、相濡以沫。
湯依情的愛情、婚姻觀,讓我想起了薛兆豐教授在《奇葩說》中,曾從經濟學的角度解讀婚姻:「結婚,就是辦家族企業,簽的是一張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雙方一起拿出自己的資源辦企業。男女雙方給出的資源包是不一樣的,有身體、有生育能力、有容顏、有家庭關系、有自己未來的增長潛力。」
結婚就是「合夥辦企業」,這個企業生產快樂和幸福。把夫妻關系定位成「合作夥伴」, 那應該「合作共贏」才能長久、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如果各有各的算計、互相挖牆腳、使絆子,這個企業遲早會「破產、倒閉」。
最後,以龐博的一句話做結尾:「我覺得婚姻並不可怕,我也祝所有沒有結婚的,結了婚的,跟結過婚的朋友們,都好運。」
⑵ 婚姻是利益關系嗎
從法律的角度來說,婚姻關系是合同關系,「結婚證書」就是一紙婚姻合同啊,它是受法律保護的,如果哪一方有破壞婚姻的行為,就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婚姻關系當然也是利益關系啊,結婚以後,男女雙方組織成家庭,就是一個利益體,他們的財產、收入等等都受法律保護,不容其他人插手。你提出的這些關系都是對的。即使他們之間的感情不和,在沒有離婚以前,這兩種關系依然存在。
⑶ 為什麼說:「夫妻關系的本質,不是愛情,而是利益」
夫妻關系的本質,不是愛情,而是利益。如果只有愛情,那麼會因為利益的問題而逐漸消耗殆盡,換句話說,感情需要麵包來保障,也需要利益來保障。
就像有句話說,夫妻其實就是合作關系,而只要是合作關系,必然要涉及到利益匹配的問題。最好的夫妻也不是單方面的成全,那會使婚姻失去平衡,夫妻要能做到共同經營,共同盈利。
有時候利益是看不見的,卻是真實存在的,始終有一套“換算公式”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
再者說,婚姻就是一種現實的生活,不是你理想中的童話,有了愛情就擁有了一切,還有比起童話世界,現實世界中的人是貪婪的、虛榮的、自私的。
說這些,只是不希望你把現實生活理想化,也不希望你把婚姻幻想成童話。
要以正確的態度去面對生活、面對婚姻,現實生活都是平凡的,也不會如你想的那樣一帆風順。結婚以後,平凡才是生活的常態,愛情只是生活中的點心,總不能把點心當飯吃,身體會受不了的。
即便結為夫妻,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人性,所以堅持也是需要理由的,你總得先給對方一些需要的東西,能讓ta看見希望,找到堅持的動力。只想著讓對方來成全自己,保證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那這樣的合作關系註定會以失敗結束。
⑷ 為什麼有人說現在的婚姻只有利益還能有愛情嗎
很多人說婚姻就像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也有人說婚姻只是利益關系,那也只能說明他的婚姻是利益關系。
其實現在社會上很多的婚姻都只是利益關系,女的圖男的錢,圖男的長相,圖男的工作,男的圖女的漂亮,圖女的有氣質,圖女的帶出去體面,都是有利可圖的。
我認為婚姻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
第1物質基礎。一個好的婚姻肯定是不愁吃不愁喝的,也就是吃穿不愁的,這也是最基本的,而且現在這個社會能讓家人餓著肚子的家庭基本沒有,只要願意干,肯吃苦,都會有飯吃,有房住,所以說這個物質基礎基本上可以不用考慮。
第2個就是感情依靠。一個人有吃有喝又瀟灑,為什麼要結婚呢?結婚就是想給自己一個感情方面的依靠,能有人說話,有人交流,有人體貼自己,有人愛護自己,同時也會愛護她(他),這樣的才是一個真正的感情依靠。這個也是人婚姻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必須要有的,如果說沒有這一點感情依靠的話,那麼婚姻和一個人過日子,結婚不結婚就沒有區別了。
第3個就是一起攜手對抗生活中的點滴。物質基礎也好,感情也好都是會有變故的,因為人都是會變的。可能現在物質基礎挺好,以後慢慢變得不好了,但是夫妻雙方一定要一起攜手對抗生活中這些不好的東西讓它持續穩定的變好起來,一起面對這些事情其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如果生活中的物質基礎本來就不好,後來慢慢變好了也會有一些變故,比如說能一起吃苦,不能一起享福,這樣的婚姻也是不牢靠的,我們也要面對這些富有以後的變故,夫妻攜手一起對抗這些變故,這也是婚姻生活的一部分;另外就是感情的變故,不管是有沒有物質基礎,都有可能出現感情變故,所以婚姻生活的另外一部分就是要一起面對自己感情的變化,不能像沒有結婚的時候那麼任性,因為既然選擇結婚就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男的女的都一樣,不是不愛了就可以分開了,所以說自己要調整,對方也要配合你調整,這樣的話也是一個健康的夫妻關系。
這是我個人對婚姻關系的看法,具體的婚姻生活還是要看個人選擇。
以上拙見,不喜勿噴。歡迎關注留言評論。
⑸ 如今的婚姻生活只有利益交換,沒有真愛嗎
真愛永遠都是有的。
但婚姻是兩個人生活一輩子的事。肯定要有利益在里邊。
這就是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即使真愛。愛對方所擁有的財產,愛對方掙錢的能力,也是一種愛。
純粹的愛,沒有任何利益訴求的愛在現實生活中也是有的。其實也就是喜歡一個人大於一切利益交換。
相信真愛的人要努力去尋找自己的真愛。
⑹ 夫妻為什麼說是利益共同體
好的婚姻都離不開以下共同體,感情衡扒共同體,婚姻都是基於感情上的共鳴才開始的,當兩個人變成感御攔弊情共同體,就會開始彼此依賴,生活中的喜怒哀樂,都會第一時間分享給對方,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彼此之間誰也離不開誰。經濟共同體鎮族,夫妻感情合法後,金錢歸屬也就變得模糊,因為兩個人天天生活在一起,鍋碗瓢盆,醬醋茶,生活鎖事的開資,就變成了,你的是我的,我的所有也是你的,不分彼此。這些都是經濟交融會讓兩個人更深層次的融合。有了感情和經濟的共同體,夫妻彼此誰也離不開誰,然後又有了共同的孩子,這就更進一步融合了倆個人的付出,為了共同的下一代,更能使夫妻的共同體得到證實
⑺ 婚姻只是利益互換
經濟學家薛兆豐在《奇葩說》中,他認為婚姻就像是兩個人合夥辦企業、簽合同。聽起來冷血殘酷,但往往走得長遠的婚姻,都是站在地面上,深刻理解了這種利益交換的「合作關系」。
你見過一張相親的價目表嗎?
每個人從外貌、戶口到收入、房車,明碼實價,把婚姻的利益交換發揮到了極致。
為什麼會這樣呢?
出於本能,每個人都希望投入最少,收獲最多,盡量讓自己的社會價值給自己提供最大的報酬。
換個角度,這也是一件好事。
在關系裡面,兩個人都希望能得到均等的利益,渴望公平。
怎麼會有人把婚姻說得這么功利?
其實,這才是最體面的做法。兩個人把榮辱得失計算好,奔著最壞的結果去做最好的事。
一段成熟的婚姻,是需要兩人在婚前,認真討論一下「如果結婚,你能帶給我什麼好處」這個問題。
否則,你以為的細水長流、來日方長,沒了同等利益的交換,很多時候會變成一地雞毛、反目成仇。你今天還陷在愛情的美好幻想里,明天可能就為了爭房、爭錢、爭孩子撕得頭破血流。
有的人以為婚姻的利益,就是經濟,就是錢。的確,沒錢的夫妻多半不幸,貧賤夫妻百事哀。
但只有錢的婚姻卻是最沒有保障的婚姻。
什麼樣的人會認為只要綁住了對方的錢,就能拴住對方的心呢?
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
她太過不安,以至於難以信任歸屬感和愛意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以至於要死死抓住一切可以被她完全控制的事物。
錢,就成為了他們的選擇。
可除非心死了,誰又願意待在一段沒有溫度的關系裡呢?
那婚姻里的情是什麼呢?
很多人不理解,都是自家人了,情難道還要交換?多生分啊!
我見過太多人一吵架就說:「我對你這么好,這么為你著想,你呢?你想過我嗎?」
哪有什麼不求回報的付出?「我對你有多好,我對你付出了多少」的背後那句話,就是「我損失了多少」。
不平等的付出,滿足的是兩個人。索取的人,自然獲得了你的好。付出的人,獲得的是一種高尚感,滿足感,道德上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