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李玫瑾如何給女兒選擇婚姻

李玫瑾如何給女兒選擇婚姻

發布時間:2023-03-19 12:09:28

① 李玫瑾教授直言:養育女孩要遵循4個原則,女兒長大後更優秀

現在的很多家庭想生一個漂亮又可愛的女兒,早就把以前的重男輕女的思想給丟到了腦後,而且想想自己以後也不用為了兒子以後結婚的事情發愁,真的是覺得女兒比兒子好太多了。

但是有了女兒以後就又是很發愁,自己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怎麼去養以後長大了才不受欺負這就成了有女兒的家庭很關心的一件事情,有的則是說富養女兒,但是怎樣去富養?難道就是像大眾那樣用錢去砸嗎?

其實真正的富養女兒是指的是要多培養女兒的才藝,使其有豐富的內在涵養,多才多藝,最終結果是,男子獨立自強,有決策,有擔當;女子知書達理,才藝過人,品德高尚。

首先家長要知道男孩子和女孩子他們的區別 「男孩來自火星,女孩來自金星」 他們就像是兩個不同的星球,都有著自己獨有的特點,比如男孩子有這天生的領地意思,而女孩就有著天生的善良,憐憫心。這都是他們不一樣的地方。

一、了解自己的女兒,給女兒一顆善良的心,讓她去愛這個世界

首先鄭蘆就要去通過日常生活去細心地觀察自己的女兒,當女兒出現關鍵期的時候隨即給女兒提供必要的條件和環境。

多多培養女兒的愛心,陪著孩子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女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增加女兒的愛心。這樣孩子長大後才不會變得自私自利。

去引導女兒發現自己身邊的愛,想要讓孩子變得善良,光用嘴說是不行的,一定要讓女兒自己去感受愛,去體會愛是什麼,當女兒成熟了一點以後,可以試著讓她去發現自己周圍那些無形的愛,當她被這些善良和愛感動的同時,自己也就被同化了。

二、做有人緣的女孩

很多女孩子都是比較內向的,不愛說話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女孩長大以後很難去適應這個 社會 ,也很難結交到好朋友,因此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去廣交朋友。

父母可以讓女兒多多去參加一些集體的活動,讓女兒多多的在聚會上認識一些新的小夥伴,同時也要多多的鼓勵女兒、支持孩子在正常的范圍內的異性朋友可以幫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人生觀。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教育女兒禮貌交往,比如在和別人見面的時候,應該主動去問喊判帶號,和別人交談時一定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的語氣一定要溫和等等。

三、讓女孩學會獨立

很多情況下,家長都喜歡幫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做了,從不讓孩子自己去試著嘗試,特別是女孩子,父母就覺得她是女孩子更加的需要照顧和關愛。如果長時間生活在這種過度保護的環境中,孩子只會變得優柔寡斷、膽小怕事。

應該多多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這應該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如果一個連自理能力都沒沖談有的人,就算她再優秀那又有什麼用呢?所以一定不要過分的去溺愛孩子,想一些簡單的穿衣、吃飯、刷牙洗臉這些事情一定要從小去讓她做,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這都是可以慢慢學習的。

四、調動女孩的藝術天賦和學習潛能

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女孩的天賦,比如孩子在語言方面表達的很好、或者在舞蹈方面肢體很協調、彈鋼琴對樂譜有很好的理解能力,那麼父母就可以在這些方面去幫女孩發展,讓女孩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去發展,那樣女孩會少吃很多苦。

還有就是去激發女孩的學習潛能,去引導孩子學會自主學習。家長可以去動用一些教育的契機,去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動力,在孩子的興趣上去下手,比如孩子喜歡看動物,那麼就帶著孩子多去動物園,給孩子買一些關於動物的科普類書籍,以此來帶動孩子的學習興趣。總之可以利用一些具體的人和事物去讓孩子主動地學習,去理解學習的真正意義。

我們眼中的這個女孩,她看上去很普通,是否有想過10年、20年以後自己面前的這個女孩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會不會還是那樣的愛笑、愛哭的淘氣包......

是不是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還是也已經成為了一位母親......

也許家長們會笑著搖搖頭:怎麼可能,她就是我們掌心的小不點啊!

② 孩子戀愛了,擔心對象不可靠李玫瑾教授:問兩個問題就知道

朋友玲玲的孩子2個月,正處於哭鬧最嚴重的時期,在場的另一個朋友說:「2個月大,差不多是哭鬧最厲害的時候,家裡人只能辛苦點了。」

然後,玲玲問:「那孩子什麼時候才好帶一些呢?」

在場的7、8位寶媽,集體沉默了。

在我們當中,有孩子小的,才幾個月大,有孩子大的,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孩子什麼時候才好帶,其實,真的沒有好帶的時候。即便結婚生子,也要為孩子不斷操心。

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是父母們非常焦慮的時期,那就是孩子處對象的時候。畢竟,找了一個好對象,那麼孩子未來想要幸福,也會很容易。但是,找到的對象不靠譜,那下半輩子也夠鬧心的。

在孩子談對象之後,作為父母的我們,或多或少會打聽一下對方家裡的情況。但有時候,打聽得太多、太細,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反而會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因此,在孩子處對象的時候,有些問題,要問得有水準。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這本書中,就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擔心對象不靠譜,問兩個問題就知道。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關鍵所在。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很多人都以為,家有一老的意義,是在於老人能幫襯家庭,卻不知,「老」也會存在別樣的意義,比如長壽、 健康 。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是在25左右,父母的年齡會在55左右,家裡的老人,至少也得有7、80歲了。

如果家裡的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在,那足以證明,這個家庭的遺傳基因是非常不錯的。

想得更深層次些,說明這個家庭的生活習慣、飲食等,都是不錯的。

如果只有少數老人,那麼可以簡單詢問是什麼原因過世的,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遺傳相關的問題,就還好。

這一點,果媽身邊就有一個案例。

朋友小珠曾經相親的時候,遇到一個長相帥氣,家裡還很富裕的男生。兩人相處非常不錯,但是小珠爸爸拒絕兩人繼續交往。

因為這個男生的家族,就沒有60歲以上的老人,細問知情的人後,才知道他們家人幾乎都有糖尿病,而且還是比較嚴重的那一種。

最終,小珠還是選擇了分手。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如果父母關系好,對方一般都會非常樂於提到自己的父母,並且說起來的時候,滿臉都是輕松、幸福。

一般這種情況下,對方會比較可靠。畢竟,一個幸福的家庭,所教出的孩子也不會太差。

但如果是以下這兩種情況,那麼就需要注意了。

第一種,提到這個話題,對方緘默其口,又或者顧左右而言其他 ,那麼,要麼是他對你還有所保留不太信任,要麼就是家庭關系非常糟糕,這種多見於父母關系極其不融洽、離異的家庭。

第二種,對象非常指責家庭成員的一方 ,比如自己的父親不顧家亂花錢,比如自己的母親只顧著打麻將別的啥都不管,那麼這樣的家庭就要慎重考慮,畢竟家風不是很好。

總的來說,和一個人結婚,其實,就是和一個家庭結婚。

你以為可以努力過二人的小世界,殊不知,對方家庭可能時不時就會參與其中,在過去、現在、將來,依舊會影響另一半。

閃婚,在這個 社會 是常見的,但是果媽真的不建議家長支持孩子閃婚。因為,「賭注」有點大,這會搭上孩子的後半生!

在結婚之前,果媽作為過來人,覺得家長有兩件事情是需要做的。

1、讓孩子不要著急結婚,靜下心來看待一段關系

戀愛,有朦朧期、熱戀共存期、依戀與獨立期、平淡共生期。

婚姻,最終走向的就是平淡共生期,這時候愛情就已經轉變成了親情。一般來說,最容易產生結婚想法的,就是朦朧期和熱戀共存期,這時候,眼裡只有對方的優點。

只有在進入依戀與獨立期,尤其是平淡共生期之後,才能理性地看待對方,並且對方的缺點也已經逐一暴露。此時,才是靜下心來看待一段關系的最佳時機。

所以,讓孩子不要著急結婚,要捨得花時間去考察。

2、深入對方家庭,了解對方成長經歷與家庭關系

《今日說法》有一期講過一個男人冒充軍官「騙婚」,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用4年時間交往了11個女朋友,和其中4人結了婚,有3個孩子。

騙局揭穿後,這些女性都傻眼了。

騙子的手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帶女孩去部隊院校轉一圈,然後說是保密單位。長時間不出現,說是去執行任務。

如果,這些女孩在被騙婚前,多去接觸他的父母,就能夠避免誤入騙局了。

哪怕男人和父母串通好,哪怕父母是請來的高級演員,都是能夠露出破綻的。比如聊聊父母工作、男人小時候的成績夢想等等。

生活中,深入對方家庭去了解對方的成長經歷、家庭關系,也能看出這個人不一樣的一面。比如,媽寶男,也是能夠提前看得出來的。

開心果媽媽寄語

婚姻的相守之道,有一點叫做「難得糊塗」。

只是,戀愛的時候,可千萬不能「糊塗」,否則,婚後可就不是「難得糊塗」那麼簡單了。

③ 怎樣才能給女兒一個正確的婚姻觀

最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帶著孩子做家務,言傳身教。

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一定會受到父母的思想熏染,包括人生觀、戀愛觀、婚攜神姻觀的形成。
如果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能做對選擇的人,是運氣,也是父母以智慧、高度和層次的幫助結果。能看到孩子當下看不到的內容,並指引他前行。
關於結婚這件人生大事,父母一定要先考慮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獨立的個體,意味著他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每個人對於婚姻的理解都是主觀的,那麼你就不能再肯定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所以能引導孩子去思考,幫助他去確定自己的真正需求,以自己的見識、閱歷、經驗,才是真正的愛與成全。在孩子長大以後,千萬要想好,你能告訴兒女的是什麼。分享我最近聽到的,一個45歲媽媽的人間清醒。
關於婚姻,你最想告訴兒女的是什麼?這個45歲的媽媽,活得很通透。下面就來總結、理解、分析她的想法。

1、不要讓結婚成為你的負擔,有心理壓力。
想結婚你就結婚,不想結婚就單著;對婚姻有需求你就選擇,對婚姻沒有需求你就取捨。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也不存在對與錯的人生,從本質上來說,只是人選擇了什麼就要承擔什麼。
不怕你不結婚,就怕你想舉賀結婚,可是又害怕承擔婚姻里的責任。或者根本就不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所以要先讓自己活得輕松一點,才可能找到想要的答案。越是逼迫自己,每天給自己施加壓力,想著我到底要結婚,還是不結婚,以及會受到各種因素、環境與觀點的影響,你會失去人生的主動權。
如果你都不能做主自己的人生,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感、需求做選擇,無論結婚還是不結婚,你都不會過得開心。
對的選擇,是選擇能讓自己真正開心、幸福、快樂、滿足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結婚,或者不結婚本身。

2、結婚本來就是一場人生豪賭,誰也把握不準。
沒有誰可能在婚前一定認清對方、了解對方、熟悉對方,你了解的,只是戀愛時的對方,等步入婚姻的內容,那又是另外一個對方。即使是同一個人,戀愛與結婚也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
因為戀愛和婚姻的內容完全不一樣,所以人的樣子,也會因為內容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也有本性的暴露等正隱派等。
婚姻也是人世間最現實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人性的所有問題,都會被放大。另外想到安意如筆下的一句話,說:
「人的感情如波跌宕,本來有冒險的性質,任憑你自恃精明,千挑萬撿,一樣有走眼的時候,結婚還是需要沖動,白頭到老更是要運氣加福氣。



3、人生中最大的災難,是不幸的婚姻。
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的婚姻各有各的不幸,但結果都一樣,一輩子雞爭鵝斗,不得安生,那種痛苦感無異於活著下地獄。
生活上的變故和不如意,也許會讓你感到痛苦、崩潰、折磨,但是比起不幸的婚姻,那根本微不足道。
情緒上的折磨,精力上的內耗,直到葬送自己的一生。
婚姻也是兩個人合夥的事業,哪怕你不愛你的合夥人,但一定要經營好自己的事業。也不要想著找個人結婚,人生就幸福了,如果不能幸福,那馬上就會迎來人生中真正的災難,最大的災難。

④ 李玫瑾教授:養兒有三忌,養女有五忌,父母若懂孩子能少走彎路 ,怎麼了

經濟情況好了,一個家庭的孩子也少了,在教育孩子方面各位家長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有時對育兒理念的錯誤理解,反而可能「辦了壞事」。

李玫瑾教授曾分享過教育兒子和女兒的差別,她認為養兒子和養女兒不相同,包括性格塑造的側重點也不一樣,需要因材施教。

但具體怎麼教,許多家長心裡也犯懵,要麼溺愛生禍端,要麼矯枉過正。

01案例

王先生夫妻倆結婚比較晚,30多歲才有了一個兒子。

妻子對兒子十分疼愛,不求有什麼大出息,只要平安健康就好,以至於事事包辦,生怕孩子有什麼危險,寧可自己多做點。

其實無論男孩還是女孩,教養過程中,父母都不能大包大攬,盡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責任心,為長遠發展做打算,別讓孩子走彎路。

切勿為了一時的愛,耽誤了孩子的一生,這便是「害」了。

舉報/反饋

⑤ 如何評價李玫瑾教授

知道李玫瑾教授,也是因為葯家鑫,因為當年葯家鑫的一句「擔心農村人難纏」激起了圍觀者的憤怒,加之葯家鑫的殘暴行為,讓人們對他恨之入骨,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玫瑾教授在坐客央視時,對葯家鑫的犯罪心理進行了分析,她結合葯家鑫經常彈鋼琴的習慣,提出了「激情殺人」的說法,最終刺痛了大家的神經,讓她一度飽受質疑,受到嚴重的抨擊。

看到這個提法,當時我也感覺很詫異,葯家鑫的行為怎麼能和彈鋼琴混為一談呢?但是現在我們回過頭來冷靜思考,李玫瑾教授講的不無道理,她用了專業的犯罪心理學進行了冷靜的分析,而沒有感情用事。後來,我又看了她對馬加爵犯罪心理的分析,更加確定她對犯罪心理學,尤其是未成人心理的研究的專注和深入。

我看了很多李玫瑾關於教育的講課,她從嬰兒到幼兒、再到青少年,每一個階段都分析的細致入微,而且都能切中要害,她在嬰兒的教育階段始終堅持一個觀點,那就是孩子必須要自己帶,而且我記得她現在好像一直在建議,讓生完孩子的母親享受六年的帶薪假。

對於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建議家長們好好聽一聽看一看,尤其對於孩子的心理教育,我感覺還是非常切合實際的,她能夠從根源上找出教育孩子的誤區和解決的辦法,她可能不會讓孩子成才,但可以保證孩子的心理 健康 成長。

李玫瑾教授是搞心理學的,但更重要的是她是搞犯罪心理學的。她的經驗之談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她對罪犯的觀察。她的意見建議也是告訴大家如何從原生家庭著手,不讓孩子長歪到不可收拾。這的確是一個片面的角度,但卻很有效很直接。特別是現在中國的父母,真正懂孩子早期教育的很少。李玫瑾教授的很多建議的確能給為人父母的不少幫助。比如如何培養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如何不寵溺孩子,如何給孩子她最需要的愛等等都是很實用的知識和方法。

看到有些人批評她的心理學理論過時,應用錯誤。這也正常。她那個年齡段的人當初學心理學的時候不就是弗洛伊德理論正盛行的時代么。再說哪一個理論不是在被不斷完善中的?你怎麼就知道你現在學的東西再過二三十年不是過時的東西呢?與其太細究那些學術的東西,不如像李玫瑾教授一樣,把高深的理論化成淺顯易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小提示,給更多家庭帶去好處。她講座里犯的某些錯誤,你就用理論和實踐來分析指出,提出你對同樣事情的不同處理建議。這才是真正的觀點碰撞,對觀眾聽眾都大有益處。一味的批評,甚至漫罵,除了說明你很嫉妒,還能起什麼作用呢?

今日說法說過一個16歲少女殺害自己母親的案例,當時請的就是李玫瑾教授,記得她當時說她認為造成這個家庭的悲劇的起因是父親對女兒缺乏交流與溝通,什麼事都是自己做主,不經過女兒的同意就強行替她做選擇。

說實話,我真覺得此時的李玫瑾教授是站著說話不腰疼,因為她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很讓人省心的那種,所以體會不到自己若是攤上這么一個混賬孩子自己是什麼感覺,難道她自己對自己的孩子平時交流溝通就很多嗎?

葯事件,李不是因為激情殺人而被網民們罵。激情殺人,大家是能理解的。而是因為她他對於為什麼連續殺8刀的一個解釋,彈鋼琴的動作,成為一種習慣動作,於是在捅人的時候捅了8刀。

這種理論,源自認知心理學裡面有一個術語叫做行為遷移理論。但是行為遷移不可能發生在從鋼琴到殺人這件事情上。行為遷移和認知遷移是有非常嚴格的條件的。說明她沒有掌握這種遷移的條件。

對於遷移發生的條件,有兩種要素要求綜合考慮,第1個就是,訓練任務與遷移任務要具有相同的要素才可能發生。

第2個就是。遷移並不會發生在任務的表面相似性,而在於是否獲得對訓練任務的概括化理解。

對於認知遷移和行為遷移,在學習,教育和宇航員訓練,軍事訓練等方面,應用非常廣泛。所以必須要准確掌握發生的條件才有可能應用於實踐。

不管如何,對於彈鋼琴的熟練化動作,都不可能遷移成殺人的習慣性動作。

另外從她的各種視頻和言論中可以看出,她受到的理論背景影響,主要來自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比如說他認為小孩五六歲,沒有學會規則以後就永遠不可能培養出規則感了。這就是典型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原生家庭決定論。而事實上,心理學術界早已經拋棄這種原生家庭決定論了。人的人格是終身成長的,這是目前心理科學學術界的共識。

小明講的心理學,從來都是對事不對人,我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傳播正確的科普心理學知識給大眾。

~~小明講心理訓練

最近看了很多李教授的視頻,講的案例都邏輯清晰,有理有據,讓我們可以更多的關心孩子內心世界的成長。

李教授也講到很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其實也告訴我們,如果你錯過了孩子6歲之前的教育,又錯過了孩子12歲之前的教育,那麼18歲之前的教育就真的不能再錯過了。

講到心理學,我既認同弗洛伊德的童年經歷對人的決定性影響,也認同阿德勒的發展心理學。

對還沒定性的青少年來說,對自我多數情況下沒有清醒認識,一邊想擺脫家庭的影響一邊又會用家庭對待他的方式對待周圍的世界,造成迷茫和困惑,做出很多極端的事。其實還是童年的經歷在決定著現在的行為。

為什麼我也認同阿德勒的發展心理學呢?現在有一大批心理有點毛病的人,跌跌撞撞的走過了最難的青少年時期,摸爬滾打,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並能正視問題,且知道怎樣克服問題,這樣一群人是走出來的人。也有很多人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依然在遭受童年經歷的侵害。

人格是可以發展的,前提是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之上。

一句話評價就是,一個經常跨過界的犯罪心理學專業人士。

我有一個做警察的朋友,在多民族混居且民風彪悍的地方做警察,卻支持證據先行和沉默權,非常值得佩服的一個人。

為什麼提這個人,因為葯八刀事件後,他認為不應該因為激情殺人這四個字去質疑李玫瑾。這從一個側面表明,至少從專業上來講,她那套在警察實務中是有可操作性的。

但是,葯八刀並不是激情殺人,在葯家鑫案審理的時候,葯說得很清楚,他殺人,是因為那是農村人,他怕被訛。這意味著他是經過思考然後去執行的,不是倆人吵架,抄起一板磚砸人頭上。

李玫瑾在要素不是很充足的情況下做了一個被媒體不斷放大的判斷,這就是她爭議的最初,也是她跨界的表現之一。

理論上,要素不齊,專業人士根本不應該發表判斷。但考慮到媒體干預的因素,如果只出現一次,那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在殺母案發生的時候,她仍然不管不顧地把責任全面推向家庭。

根據報道,兇手遇到三個問題1.半歲成為留守兒童2.7歲發生車禍3.和母親共同居住。

其中除了中間一條,有一定發生概率,其餘兩條,在中國的普遍性有多大,看看春運火車票多難買,就知道了,如果留守兒童=殺人犯,中國第一代留守兒童差不多都有了殺人的能力,中國居然十幾億人,是不是很奇怪?

而中間那一條,7歲發生車禍,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指出車禍造成什麼生理性問題(比如,如果前額葉受損,會使部分行為不受自己控制)。如果由此產生創傷後的心理問題,顯然也不是靠爹媽的愛能夠解決的。

後來在鏘鏘三人行上,對葯案,還有馬加爵案,她發表了一套她的價值觀,一個是愛可以戰勝一切,一個是性沖動的男孩子容易犯暴力錯誤。

愛與美這事和我的價值觀不符,我是金牌女王那套邏輯,和你一樣慘甚至比你更慘的人,沒有去犯罪,你去犯罪,只能說你有問題。

第二個觀點嘛!我是認可的,擴展說一下,李玫瑾還原馬加爵案,認為,馬加爵在假期看黃片,召妓,被室友知道,打牌的時候,被室友提出來,羞憤殺人。

馬加爵案年頭比較長,所以,這個是可能發生的。降低性的恥度,使性壓抑不至於到犯罪邊緣,這點我是認同的。

這里要說的是,在那期節目中,她承認她對高學歷的青少年有偏愛。

她目前從事的第二個事業,是 育兒 專家事業。這個就屬於明顯跨界了。

心理學作為一個科系,下屬多種專業,兒童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學完全是兩個門類。當然,是有互通的,這令得她的 育兒 觀點很容易顯得似是而非。

從大面上來講,我並不認同她有資格去大談 育兒 。原因很簡單,樣本不夠,量不夠,質也不夠,並且偏向性明顯。

李玫瑾有一個女兒,據她說很優秀,但一般來講,在親媽眼裡,自己的孩子都很優秀。不信你去問冰箱男的媽,她兒子優秀不優秀?

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講,李玫瑾的女兒屬於中等偏上,可能可以再靠上一點。這個偏上還包括很多先天和環境的因素,有一個做教授的媽,不管是基因還是生活環境都要優於其他孩子。在父母同等學歷,同樣的城市,甚至同樣的小初高中的情況下,有多少比她女兒優秀的?有多少不如她女兒的?

這只是一個樣本,而且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樣本。如果以此來論斷李玫瑾的 育兒 經是成功的。那麼,那些在棍棒底下成長的,有一樣學歷,差不多人生的人,但父母的學歷更低,成長環境更易惡劣的人,難道能證明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正確性嗎?

哦,提一句,以中國那代人的 育兒 經驗來講,後者的樣本量大概更足夠一些。

這道理就和鄭淵潔把他的孩子培育成才或者不成才,都不足以證明中國教育好與不好。

她的另一個樣本來源可能來自於犯罪者和案件倖存者,比如她常拿來說的,善良可以救命。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說一個綁匪綁架了很多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對兇犯做了個善意的舉動,救了這一屋子的孩子(還是救了他自己,忘了,有興趣可以查一下,大致情形就是這樣)。

這仍然是孤證不立,同樣的,我們可能可以找出更多的案例來說明善良可以要命。這只能說,在這個案件里,這孩子的一句話對兇犯有良性的觸動,但也有可能是惡性的,更多時候是沒有觸動。

而犯罪者角度上,她把她的愛是一切理論用得非常得泛濫,嗯,就是濫。好像只要孩子在愛里成長就不會犯罪一樣,別逗了,給你一個天生反 社會 人格,你愛他,他接收得到嗎?這不是再基礎不過的犯罪心理學的問題嗎?

這套理論最大的惡,就是犯罪者皆可同情,如今只要有男的殺人了個認識的女的,甚至殺了人全家,就拿感情糾紛說事,就是這個理論過度推廣的惡果。

對犯罪者成長環境和心理生成的歸因,只適用於預防犯罪,不適用於犯罪以後的開脫。這一點,至少在國內是非常混亂的。作為中國犯罪心理學的重要人物,李玫瑾在這一後果上有沒有一點責任?

而基於愛是一切的理論,她又提出了三年產育假的邏輯,理由是,要在孩子三歲以前給到足夠的愛。

她提了一個反向的方式,說有些人在三歲以前玩命打孩子,因為孩子在此之前沒有記憶,要打服了,以後有記憶了好帶,還不記仇。

我不知道這個反向方式是從哪來的,人類幼崽出於生存需要,是最可愛的階段。換句講,人家就是照著成年人類產生保護欲的方向長的,說惹毛了,再可愛也不管用了(或者可愛度不夠)開揍那是有的。有目的,且目的不是殺人(比如殺女嬰),而是教育,這也太違背人性了吧!

她基於這個不太合情理的 育兒 方式提出反駁,指出孩子在三歲以前雖然沒有顯性記憶,但是會有潛意識,所以要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愛。

其實人家反向也是表示孩子會有潛意識,能打服唄!

還是那句話,人類幼崽出於生存需要,是最可愛的階段,所以天然感受到的愛就不會少,再多不是溺愛啊?

接著,她又提出,不能給孩子一直換照料的人,因為這樣孩子會混亂。所以要一個人來帶,建議給母親三年產育假。

人類不是群居動物嗎?認識更多的同類,並且產生聯系,本來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須好嗎?既然三歲以前的潛意識這么重要,為什麼不讓孩子在潛意識里形成人類本來就應該和很多人類共同生活的思維模式?

這個邏輯是不是有點亂?

卡倫·霍尼和多蘿西·迪納斯坦告訴我們,男性對女性的恐懼, 特別是他們在嬰兒期對母性的主體力量的恐懼 ,都 歷史 性地具體化為對於女性的詆毀——《閣樓上的瘋女人》

卡倫霍尼是19-20世紀的心理學家,死於上世紀50年代,也就是說,在李玫瑾開始從事心理學專業之前,關於嬰兒時期母親對於嬰兒的影響已經有了論著。如果她試圖轉業到兒童心理學方向,從專業角度往 育兒 專家發展,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是在這些已有論據中,尋找可以反駁的理論,而不是拿著自己普普通通的心理雞湯往死了灌。

退休老太太有發揮余熱的心,我們能理解,但目前看來,李玫瑾的余熱顯然有點毒。

李教授我不是特別了解,但是看過她對教育的一些分析,我特別認同,尤其是李教授不會把孩子的所有過錯歸結到孩子身上,而是歸結到教育,孩子結交壞孩子是本身的不安全感?比如她認為一個人脾氣大那麼她的童年一定是有缺失的,有些人並不是有意脾氣大,而是控制不住自己!

很多視頻中子女不孝被罵,近期播出的電視劇《都挺好》引發共鳴、十幾歲的孩子殺人,難道是孩子的錯?很多人建議將14歲不服刑事責任這個年齡降低,有什麼意義?你把一個14歲孩子判30年能幹嘛?父母幹嘛去了,沒教好才應該進監獄不是嗎?所以很多父母都是放養,出了事一點也不自責!

還有就是對於小孩子如何教育,李教授的很多話也能讓很多人醒悟,各個年齡段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打罵吼!總之,多看看這些視頻有好處,也不說過分誇誰,撿有用的聽!

談談我的看法,三點。

作為一個罪案劇的愛好者,對犯罪心理學和犯罪心理側寫比較著迷,李玫瑾老師除了是國內犯罪心理側寫領域的數一數二的專家,還有一個專業領域,就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和預防。

她經手的真實案件何其多,絕不是什麼樣本不足,相反,是接觸了足夠多的某些類型的犯罪人和犯罪行為,在研究其與幼年家庭教育的相關性時形成的自己獨到的理解。

所以說實話,李老師的觀點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是怎麼培養出好孩子,而是怎麼才能不整出熊孩子,這么看來,應該都是實實在在得來的血的教訓,起碼值得家長一聽,給自己提個醒。

李老師贊成一個比較重要的基礎觀點: 就是在孩子年幼時,6、7歲至多青春期之前,是形成影響一生的重要觀念的時期,這個觀念會指引在人遇事之時,一瞬間的下意識反應,很多時候決定人一生的就是這一瞬間。

比如,葯家鑫案件,按照李老師的分析葯家鑫在幼年時期,家裡過度強調學琴的重要性,在練琴這件事情上極為嚴苛,一旦練琴時犯了錯打罵特別要命,導致葯家鑫在犯了錯這件事情上內心感受極度恐懼,沒有形成犯了錯不可怕,可以改正和彌補的樸素觀念。

所以到後來開車撞到人,他在一瞬間的念頭不是補救,而是殺人掩蓋錯誤,這也是李老師為什麼說葯家鑫是激情殺人的考量。

再比如,馬加爵的案子,其實是因為滅口,因為馬加爵出身貧困家庭,他印象最深的觀念就是家人常說的人窮志不窮,窮人也有氣節,所以當自己招妓的事情被室友發現,並在牌桌上被人拿來威脅時,為了保全所謂氣節面子才走了錯路。

但是以上所說絕不是為了犯罪人推脫,恰恰相反,我們要歸因,要吸取教訓,起碼我覺得葯家鑫和馬加爵案里,包括前段時間熱議的高中生不堪媽媽嘮叨,開車門跳江的慘劇,就是因為幼年家庭教育中欠缺了生命教育。

「人命大於天」——不管是別人的命還是自己的命,都是最寶貴的。

恰恰這個最最應該植入內心的樸素觀點被忽視了。

在幼年時,該有的觀念沒有植入孩子內心,而不該有的錯誤念頭卻根深蒂固。 這就是很多犯罪人童年生活的養育失誤帶來的嚴重後果。

所以我們由此可以理解李老師很多的其他觀點:

比如三年產假的提議,其實是提倡幼兒時期親子陪伴,隔代教養很容易出現的就是:重物質輕精神,缺乏人生觀的指導教育。

比如幼年教育要獎懲有度,懲罰的作用在於將正確觀念深深烙進孩子的心裡,一生受益等等。

李老師是犯罪心理學家,不是 育兒 專家,她的觀點有她專業背景的著眼點和側重點。作為家長,最重要的不應該是深入全面長期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特點,盡可能多的學習嘗試不同的理論和方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么?

那些叉著腰評判別人的,指手畫腳紙上談兵的,要麼你沒孩子,要麼就是幹啥都愛找標准答案。

可教育孩子這件事 是一門廣深的學問,絕不是依靠哪一派理論或者哪一種觀點就可以輕松搞定的,更何況它是綿延一輩子的人生課程, 哪會有一勞永逸的標准答案呢?

居然有人說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定論被否定了!一個職場心理專家真的就去研究職場吧!先不說這個定論是近幾年才被放大來說的,就說原生家庭影響的問題。

我們大部分人,原生家庭會陪伴我們人生的前20年甚至更多。父母如果在前五六歲沒有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只能說明父母就是如此,他們改不了,那麼日積月累除去前5.6年,剩下的十幾年又會如何,難道不是影響?

原生家庭的影響不大嗎?如果不大為什麼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在南方那邊會那麼嚴重?那邊生男生女的固有思想是一代傳一代的,他們的父母鄙棄女兒,她們大多數也會認為女孩就是不如男孩。這難道不是家庭影響?如果說這個問題太大,那換個。

家庭暴力婚姻不幸,沒有人在20多歲未婚時會想過以後會過得不幸福。也許你的父母幸福美滿,但如果你的婚姻不幸帶給孩子的傷害又是多少?現在有多少人是因為父母吵架暴力離婚,而導致不願結婚的?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傷害不可估計。你亂丟垃圾,孩子也會。你罵人說臟話,孩子也會。你認為小錯誤不算錯誤,熊孩子就是孩子,那麼孩子也會無所謂。

所以,家長要做好人,孩子才好做人。

專業的犯罪心理學知識我不知道,對那個領域也不了解。

知道李玫瑾教授是在網上無意間看到一個李玫瑾教授分析馬加爵事件的視頻。

在這個視頻中李玫瑾教授對待馬加爵的父母的態度和評價讓我對李玫瑾教授印象很深刻。她說馬加爵的父母很淳樸很善良。馬加爵的父母在知道自己的兒子犯了這么不可饒恕的罪時,馬加爵的父母讓自己的兒子回來認罪。同時,馬加爵的父母帶著他們全家在每個受害人家人長跪不起,乞求原諒。這個時候我明白了,一個人犯罪,有時他的家庭也會承受莫大的壓力。很多犯罪人家人是很善良的,犯罪人可以不顧自己,但是的行為不但對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庭帶來了傷害,也對他自己的家庭帶來了傷害。

後來看了幾個李玫瑾教授分析的案件,葯家鑫案件,白銀案件,章瑩穎案件。其實,我個人還是很認同李玫瑾教授分析的思路。如果大家有誰不認同李玫瑾教授的觀點,其實可以當做一個故事聽,或者是當做多一個看待這件事的一個角度。

讓我深深的喜歡上李玫瑾教授的一點就是她所做的公益。

她說過一個犯罪分子,很年幼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跟著年邁的奶奶,稍微長大一點就出去流浪,沒有謀生的能力只能靠偷維持生存,然後被抓起來了,接觸的也是一些不務正業的犯罪分子沒有正確的價值觀,放出來依然沒有很好的謀生能力,常常還是會犯罪。這樣惡性循環,最後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像這樣的人在年幼的時候我們 社會 要給予一定的關懷。

我們每個人可以做的就是教育好自己的小孩,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己的工作事業很重要,掙錢很重要,但是小孩的成長更加重要。

李玫瑾教授的一些視頻推薦大家看看,值得一追。

⑥ 育兒專家李玫瑾的女兒現狀如何平庸的一生,卻過得很幸福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很多父母都會感到迷茫, 所以有些父母也會選擇尋求專家的幫助。 有些人認為專家擁有更為豐富的 育兒 知識,所以能夠培養出更為出色的孩子。正因如此, 很多父母在 育兒 方面也會選擇向專家學習。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長期從事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正因如此, 她在 育兒 領域有著極高的權威。 而大眾也理所當然的認為她的女兒在讀書、工作等各方面都會足夠出眾。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李玫瑾教授更加註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她認為心理陽光比智力更加的重要。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李玫瑾教授卻相反,她曾經說過,她寧願自己的女兒考不上 名牌大學,也一定讓她生活的快樂。

而在女兒寫作業的問題上,李玫瑾教授在訪談中曾經表示, 她要求女兒必須在晚上十點就上床睡覺, 而女兒作業沒寫完,她會在作業本上寫下一段話告知老師女兒作業沒寫完的原因, 因為她擔心女兒超過十點睡覺, 隔天會因為睡眠不足所以沒辦法專心聽課,所以希望老師能夠諒解。

而她女兒的學習成績並不出眾,特別是在數學科目上, 她女兒的數學曾經考過15分。 而女兒表示自己已經很努力在學數學,但卻怎麼都聽不懂。而李玫瑾教授也給予了女兒鼓勵, 後來也建議女兒選擇一個不考數學慶攜的專業。

而女兒一直對音樂感興趣,也提出想要當音樂老師,而李玫瑾教授也選擇支持了女兒的選擇。 而現在她的女兒已經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 雖然平庸,但卻過得很幸福。

看到李玫瑾教授女兒的現狀,不少人提出了質疑,有網友說到:" 自己女兒考15分還有臉教育別人怎麼當父母。"

甚至有的網友認為,普通父母也能夠教出這樣的孩子, 所以專家養成一個平庸的女兒是不值得炫耀的。

很多父母無法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他們會認為, 孩子平庸就意味著父母教育的失敗

然而有數據顯示, 社會 上有5%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精英, 而85%的孩子過上平庸的人生 ,而10%的孩子會因為各種原因,會成為 社會 的底層。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成為精英, 但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快樂的成長。

平庸並不是失敗, 有遠見的父母也不會怕孩子平庸 ,平庸並不是碌碌無為,所以他們更怕的是孩子不幸福、不快樂。

著族禪名學者周國平曾經說到, 如果一個人已經盡了力,但得到的結果卻不是最好的, 而只是次好,甚至是次次好,那也應該坦然地接受這個結果。同樣的,如果孩子已經盡力了,那麼無論結果如果, 父母都要坦然去接受它。

每一個孩子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人生,而父母要做的就是 將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 就像李玫瑾教授的女兒對數學不感興趣,而她並沒有逼女兒去學, 而是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 ,並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作為父母, 千萬不要拿孩子的不足去和別人的優點相提並論 ,而是應該要發現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過上幸福、開心的生活。

每一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不譽穗伏同, 所以適合的教育方式也就不相同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要認識到, 教育是為了讓孩子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 ,而不是為了讓孩子去實現父母的慾望。

我是尼莫媽媽 育兒 師,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⑦ 李玫瑾:如何給孩子找對象,睜大眼睛看清這2點

孩子找對象,挑對人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說: 「每個人都是有來歷的。想認識一個人,一定要了解他的過去。知道一個人的過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現在。知道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才能預測他的未來。」

一個人的成長在家庭,所以探究他的來歷,我們往往要追溯到他的家庭成員。李玫瑾教授表示掌握這2點,將對孩子的婚姻至關重要。

大多數人二三十歲時談戀愛,他們的父母通常是五六十歲,家裡的老人大概是七八十歲。如果對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說明家裡的基因不錯。哪怕家裡只有一位長壽老人,也是能說明這家人有長壽基因的。

這是從生命 健康 上來考慮,而且,老人的長壽還能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方式良好,飲食合理。

最主要的是,家有長壽老人,說明子女對待老人不錯,這家人秉性沒有太大問題。試想,如果子女不孝,啃老或是算計老人錢財,對待老人態度惡劣,老人生活得戰戰兢兢,又怎麼能活得開心長壽呢?

老人長壽,也意味著老人教子有方,子女孝順,家庭和睦。好的家風,是可以代代傳遞的,進了這樣的家庭,又怎會不安心呢?

了解過家裡老人之後,就需要了解對方父母了。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兩人結婚,婚床上睡的是六個人,除了夫妻,還包括對方的父母。

這就足以看出,婚姻,其實是2個家庭的事。

一個人的根在原生家庭,從小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和對方聊一聊他的父母。如果他談起自己的父母,一臉幸福,滔滔不絕,比如說到:他父母感情很好,爸爸幽默、媽媽賢惠。

這種人的家庭就非常好,說句誇張的話,可以閉著眼和他結婚。

因為大家在這一點上都能達成共識,那就是幸福有愛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同樣有愛。

如果對方談起父母,一臉不耐煩,還總是抱怨:「說他們有什麼意思,你是跟我過,跟他們沒關系,我們家的事你少管。」

又或者是「我爸是酒鬼,一發瘋就打我媽。」「我媽就愛打麻將,輸了錢就和我爸吵。」

這種要麼是原生家庭帶給了他創傷,要麼就是家風不好,父母酗酒,母親不顧家,這些情況的家庭一定要慎選。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點,孩子站著父輩的肩膀上看世界,良好的成長環境,和睦的家庭背景,會讓孩子擁有一個 健康 平和的好心態。

這樣的孩子一般心理 健康 ,在日後的婚姻生活中也會比較好相處。

沒有完美的婚姻,也沒有完美的伴侶。

即便婚前精挑細選,處處考察,經歷了考驗步入了婚姻。但並不代表婚後的生活就能夠一帆風順。

再好的戀人,再濃烈的親密關系,都需要兩人共同維系,用心經營的。

婚姻生活里守住底線,把握大原則和關鍵問題,其他細枝末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不必計較較真。

婚後生活相處慢慢磨合,多看對方的優點,少看對方的缺點,兩人互相包容,攜手前行,才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⑧ 李玫瑾:長期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長大後這4種缺陷就越明顯


有不少家庭正處於這樣的狀況中,那就是父親負責出門賺錢養家,而且是一年到頭很少有時間回來看望老婆孩子。這就導致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只有媽媽的陪伴,對於父愛是怎樣的,這些孩子只是模模糊糊認識一些基本的,很難體會到父親的陪伴。

像這樣的喪偶式 育兒 ,對孩子將來的成長會產生難以彌補的傷害,這也讓我想起了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句話:「缺少父親陪伴的孩子,不僅難以管教,長大後這幾種缺陷就越明顯。」

1、難管教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去關心周邊的孩子,那些不聽話很叛逆的孩子們,往往原生家庭孫野環境不完整,要麼缺少父親的陪伴,要麼是缺少母親的陪伴,又或者是父母出遠門打工,孩子交給老人帶。

對於這類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的環境中,總有一種愛是缺粗談席的,而如今缺少父愛的孩子佔比更高。 缺少父愛的孩子,不僅難以管教,長大了也會變得叛逆,不願意與父親交流等等。

2、孩子的婚姻觀念受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則凳喊子對於異性的認知是父母開始的,兒子在潛移默化中將母親作為異性榜樣,將來尋求伴侶時,會在無意中以母親作為參考,挑選比母親更優秀的異性,女兒也是如此,會把父親當作偶像。

如果一個家庭有女兒,並且長期缺少父親的陪伴,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婚姻觀念,對於擇偶對象缺乏榜樣,容易讓女兒在婚姻中吃虧。

3、性格不夠自信

有父親陪伴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能夠繼承父親勇猛陽剛的氣質,做事果斷有自信 。但是長期缺少父愛,孩子的性格容易出現缺陷,最直接體現的就是不夠自信。

比如學習舉辦某些家長活動,有些體能類型的活動,媽媽上場並不佔優勢,所以這時候需要爸爸出場,並且拿下好成績,也會給孩子留下一個榜樣,孩子會更加自信,反之,孩子長期缺少這些不起眼的榜樣,也容易變得自卑。

4、長大後社交能力差

家長們為了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在過節時都會帶上孩子一起走訪親朋好友的家,並且囑咐孩子要與人問好。其實這不僅僅是教育孩子學會去尊重他們,也在無形之中鍛煉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學會如何去與人打交道。

但是缺乏父親陪伴這樣的「喪偶式 育兒 」,媽媽往往會覺得孩子缺少父親的培養,所以會對孩子十分疼愛,不捨得讓孩子受苦,讓孩子活在沒有危機感的「舒適區」里。

而長期活在舒適區容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在與人打交道時不會換位思考,所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在社交能力上表現比較差。

雖然以目前大多數家庭的環境來看,爸爸是一個家庭的主要經來源是沒錯,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是如今 科技 發達的時代,陪伴孩子也變得多樣化起來,經過父親不能陪伴在孩子的身邊,但是能夠藉助智能手機,與孩子通個視頻,經常與孩子保持聯系,不僅增加親子間的感情,也能提升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只要自己想要陪伴孩子,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多與孩子溝通,不論是什麼樣的方式,也能夠讓彼此的感情共鳴。

⑨ 女兒早戀做父母的如何去跟她交談

女兒早戀,父母應當這樣做:
1、態度不要強硬,要曉以利害。告訴她有好感轎笑前很正常,父母可以理解。
2、但是如果自己的前途未卜,以後的結果無法把握。
3、可以讓她自己訂個目標閉清,考上心儀的升爛大學,再談感情。

⑩ 如何養育出優秀的女兒李玫瑾建議:堅持5個原則,讓孩子有擔當

作者/青青

編輯/青青

當生了女兒以後,不少家長就開始想怎麼培育女正彎擾兒,才能讓女兒在這個 社會 當中立足,乃至拼出自己的人生而不依賴於其他人。那麼,在這里 育兒 教授李玫瑾就表示,堅持五個原則,才能讓孩子有擔當。

不過在這之前,如何養育出優秀的女兒,還得靠家長自省,比方說家長如果有這三個錯誤的養女兒習慣,那麼也會給養女兒這件事造成不小的影響。

第一:要求孩子做個賢妻良母

有些家長因為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總是認為女子不如男,因此,在這樣觀念的影響下,也會變得格外傳統落後。比方說教育孩子的時候並不是朝著讓孩子自主獨立的想法發展,而是給孩子灌輸一些以後怎麼當別人的賢妻良母這類的話。

如果長期這么教育孩子的話,孩子以後就會真的認為自己的"使命"是嫁人生育,而不是完成自己的理想,或者實現經濟和人格獨立。

第二:嬌生慣養

雖說女兒要富養,然而嬌生慣養卻不是合理的富養方式。因為嬌生慣養的孩子,會特別依賴父母,即使出去 社會 了,仍舊會以依賴別人為主,這樣的孩子不懂得進取,總是想通過別人的幫助過活。因此,女兒千萬不要嬌生慣養,更不能溺愛。

第三:施加太多壓力

不少重男輕女的家長,總是認為女兒以後要嫁出去,因此跟女兒表示在她身上花了多少錢,以後嫁出去要從她身上拿回來。

或者說以後舉旦女兒結婚一定要讓對方入贅,通過這樣的話,女兒即使對婚姻有憧憬也會慢慢抹淡直到恐婚。

由此可見,以上三點確實非常不利孩子的成長,那麼,家長應該如何按照李玫瑾教授所說的五點培養孩子呢?

原則1: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孩子的責任心非常重要,因為每個孩子在人際來往或者職場鬧櫻工作當中,責任心非常重要,這事關別人對你的態度。如果孩子的責任心非常低下,那麼別人對孩子就會不信任,以至於不願意來往,上司也不會願意把重任交給孩子。

原則2: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就如上面所說,有些家長會教育孩子遲早要相夫教子因此不如早點學點家務活,這樣說法是錯誤的。應當讓孩子知道是為生活的自主獨立而學家務活,而不是為了當賢妻良母而學做家務活。

:

原則3:培養孩子的吃苦精神

吃苦精神並非是瞎吃苦,而是毅力和恆心。做一件事倘若沒有恆心和毅力,那麼很容易中途放棄,因此,家長需要教育孩子怎麼沉得住心吃苦,然後通過堅持完成一件事,這樣才能鍛煉出孩子的恆心。

原則4: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

我們除了身體以外,精神和心理的 健康 也要注意,如果孩子容易悲觀的話,那麼很容易被挫折給打敗,甚至因此變得消極和頹廢。

因此,通過好的家庭氛圍渲染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的樂觀精神可以說非常重要。

原則5:培養孩子的勇氣

無論什麼困難,假使有勇氣的話,那麼相對來講事半功倍,因為這些困難和挫折都是需要自己推自己一把才能前進去嘗試甚至超越。

如果沒有勇氣的話,那麼很容易中途退卻,導致自己無法迎接挑戰,因此,給孩子培養勇氣可以說很關鍵。

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只要父母用心對待,女生也會對自己的父母敬孝,因此,不要用重男輕女的目光看待他們。

並且,在教育和資源培養上也不要用以往傳統落後的觀念,只有用平等的角度培養孩子,孩子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才。

閱讀全文

與李玫瑾如何給女兒選擇婚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玫瑰花送美女有什麼特別 瀏覽:115
這個美女叫什麼 瀏覽:350
如何喝酒喝出健康 瀏覽:928
什麼是健康賬戶余額 瀏覽:616
如何定義愛情與親情的界限 瀏覽:679
我該買多少錢的健康險 瀏覽:864
海口府城哪裡弄健康證 瀏覽:911
78年屬馬女臘月的婚姻如何 瀏覽:152
豬男女蛇婚姻如何 瀏覽:495
愛情公寓字體設計有什麼含義 瀏覽:310
美女你在哪裡房子裝修好沒有 瀏覽:613
美女問你現在在哪裡上班 瀏覽:550
當前如何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 瀏覽:562
支付寶的八品健康橙碼怎麼變綠碼 瀏覽:864
如何看待24小時經濟 瀏覽:885
錢江經濟開發區屬於哪個社區 瀏覽:702
經濟空心怎麼辦 瀏覽:416
婚姻證件怎麼辦理 瀏覽:999
事業不太好犯什麼 瀏覽:699
婚姻登記公序良俗有哪些例子 瀏覽: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