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元朝婚姻法是什麼

元朝婚姻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2-10 01:58:11

① 我國古代法律同樣嚴厲,為何沒實行一夫一妻制呢


元朝時 妻妾們的地位同樣較高

這其實也是古代游牧系社會的老傳統。早在漢朝時,王昭君遠嫁匈奴呼韓邪單於。在呼韓邪死後,昭君就按匈奴婚俗她須轉嫁給復株累若鞮單於。這樣不僅是生活有了保障,其個人影響力也得以延續下去。

明朝建立後,崇尚理學思想,對於婦女的貞節十分看重。所以丈夫死後,立志守寡的婦人會受到嘉獎。不但免除本戶差役,還可以繼承丈夫在家族中應繼承的財產。甚至可以向朝廷申請,給自己立貞節牌坊。反之,要是改嫁則會失去夫家的財產以及自己的嫁妝。


身穿蒙古服飾的明朝後宮嬪妃

一直到清朝,出現了男人可以娶不止一個妻子的特殊現象。這種多妻制被叫做謙祧,俗稱「一子頂兩門」。也就是如果父輩兄弟幾人中只有一個男性後代,那麼這個後代就可以娶兩房或者三房妻子,以達到傳叔、伯、父幾門香火的目的。如果條件並不符合,那麼自然是無權享受這種優惠政策。

所以,三妻四妾並非大部分古代男子能享有的權利。中國古代婚姻還是大體上維持在一夫一妻多妾制,整套制度反應的既是嚴格的等級劃分,又多少包含有稍稍溫情的一面。

② 元代的婚姻狀態有什麼特點

元代的婚姻狀態呈現出一種錯綜復雜的局面,因為元朝是以一個少數民族(蒙古族)統治漢族及其他眾多的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婚姻風俗,蒙古統治者既要堅持本民族的婚俗,又要兼顧其他民族的婚俗。同時,在民間,由於長期的雜居,各民族之間的婚俗又存在著相互影響的情況。

至元八年(1271)元廷頒布了一條關於婚姻的法律:「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從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為主;蒙古人不在此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同一民族的人相互結婚,應遵從本民族的婚俗;不同民族的人相互結婚,所從婚俗以男方為主;蒙古人不受上一條的限制。也就是說,如果蒙古女子與別族男子結婚,則婚俗不必以男方為主。

這條法律體現了元代婚姻的基本准則:以蒙古族為主,兼顧其他各民族。

蒙古族有兩個很有特色的婚俗:一個是一夫多妻,《黑韃事略》中說:「成吉思汗立法,只要其種類子孫繁衍,不許有妒忌者。」出於迅速增加人口的願望,再加上長年征戰導致的青壯年男子缺少,一夫多妻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一種結果。當然,一個男子妻子的多少還取決於他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一般來說,地位越高、越富有的男子,他的妻妾就越多。比如,文宗時期的權臣燕鐵木兒,他的妻妾竟多達五百多位。另一個是收繼婚,即父親死後,可以娶從母;兄弟死後,可以收其妻。成吉思汗死後,其三子窩闊台就娶走了他的寵妃木哥哈敦。這種婚俗在許多北方民族中都曾流行,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文化背景的。

由於各民族的廣泛雜居,其婚俗也在相互影響中有了一些改變。如蒙古弘吉剌氏的脫脫尼,其夫死後,前妻所生的二子都想娶她,她誓死不從,二子也只好作罷。這是一個典型的蒙古族婚俗受到漢族婚俗影響的例子。

總之,元代的婚姻狀態就在這種多民族雜居的狀況下呈現出一種復雜的局面,但由於存在著居於統治地位的民族,婚俗的主導性也是相當清晰的。

③ 老北京的婚姻習俗

北京自元、明建都以來,已成為五方雜處之地。蒙古入主中原後,蒙古族的風俗也隨之傳到北京,元大都中的蒙古人的婚俗,與中原地區相比,有相同之處,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
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頒布的聖旨確定了元朝的婚姻禮制:「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從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為主,蒙古人不在此限。」這里包括了三項准則:第一,尊重各族的婚俗,各族的人自相婚姻,各從本俗法:第二,以男子為中心,各族的人遞相婚姻者,以男方婚俗為主;第三,以蒙古人為上,他族男子與蒙古女子為婚,不必以男方婚俗為主。
元大都中蒙古人的婚俗也實行一夫多妻制,在男人所娶妻妾數量方面沒有限制,蒙古男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但是蒙古族傳統的習慣,對於兩性之間的關系限製得非常嚴厲。如果發現通姦現象,不論女方是否成婚,通姦者都將被處死。義大利人馬可·波羅在其游記中就記載說:「(蒙古族婦女)她們不但把不貞看成一種最可恥的罪惡,而且認為這是最不名譽的。」
元大都作為元朝的首都,聚集了大量仕宦之家,這些家族相互攀比,婚事辦得越來越奢華,不但聘金越來越高,而且酒席越擺越大,這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對此,元朝統治者在大德八年(1304年)頒布詔令,規定了聘禮和喜筵的最高限額。一般根據財力多寡分為上、中、下三等戶。上等戶的聘金為「金一兩、銀五兩、彩緞六表裡、雜用絹四十匹」。中、下戶依次遞減。喜筵的規格為「品官:不過四味;庶人:上戶、中戶不過三味,下戶不過二味」。
元大都地區的漢族民眾對結婚的禮俗也十分重視。男女雙方訂婚之後,男方要給女方一筆錢財,作為聘金。辦喜事的前一天,新娘還要沐浴、剃面等,一切費用均由男方支付。成親之日,雙方還要大辦筵席,廣宴賓朋好友。
明代,北京地區的婚嫁禮儀更為隆重、繁雜。當時,北京人訂親要合禮,算男女年齡生?是否相配,如果相配,就正式定親,雙方確定嫁娶的日子。到了正式娶親前一天,男家向女方送席一張,公雞二隻,以及其他雜物,俗稱「催妝禮」。在明代,男子娶妻俗稱「小登科」,是可以穿九品官服的,新娘則必須用鳳冠霞帔,以象徵吉祥。據《清稗類抄》記載:「明時,皇妃常服,花釵鳳冠。其平民嫁女,亦有假用鳳冠者,相傳謂出於明初馬後之特典。」可見,當時新娘穿鳳冠霞帔,一是圖吉利,二是證明自己是嫡妻。新郎將新娘接回家後,會將馬鞍放在地上,讓新娘跨鞍而過,稱作「平安」。進洞房之前,男方還會請陰陽先生以五穀雜糧在洞房內「撒帳」。結婚三天後,女方娘家給女兒送衣服和食品,並且走訪男方的親戚,稱作「三朝」。從明代北京婚俗看,較遼、金、元諸代有所不同,更多地吸收了南方地區婚嫁的因素,沒有太多陳規陋俗,顯得喜慶、大方。

④ 求中國古代元朝婚禮習俗和流程詳解!!!

婚制。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求親。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

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 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 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 不起姑娘。」

擇吉日。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 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娶親。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婚禮。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拜火。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 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求名問庚。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⑤ 元朝時,漢族和蒙古族不能通婚,但為什麼王保保的父母是個例外

王保保是他給自己起了個漢名,實際上他不是漢人,蒙元人分四等,更何況蒙古大貴族,連根色目都不通婚,可能跟最低等漢人 南人

閱讀全文

與元朝婚姻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婚姻怎麼來的視頻 瀏覽:375
男屬虎女龍婚姻如何 瀏覽:396
經濟危機為什麼會有兩極分化 瀏覽:843
崑山經濟開發區有哪些村 瀏覽:865
如何防止電池健康度下降 瀏覽:436
健康狀態有哪些特徵 瀏覽:19
女人為了婚姻究竟要付出多少 瀏覽:486
美女為什麼拚命追你 瀏覽:944
幸福的英文字怎麼寫 瀏覽:423
歐盟經濟損失多少歐元 瀏覽:147
美女主持人用什麼軟體看電視 瀏覽:65
美女被男人附身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652
小美女我很想你你在哪裡 瀏覽:638
該怎麼樣才能讓網戀女友相信愛情 瀏覽:425
853愛情含義什麼意思 瀏覽:795
婚姻中的哪些事不能拖 瀏覽:904
沒有女兒的婚姻如何 瀏覽:743
硒對人體健康有哪些幫助 瀏覽:329
貴州省大方縣有什麼事業單位 瀏覽:562
朝鮮國家經濟實力如何 瀏覽: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