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孔子婚姻狀況如何

孔子婚姻狀況如何

發布時間:2023-02-06 21:09:19

① 孔子一生娶了幾個老婆

關於孔子的夫人,可以肯定的是只有一個——亓(qi)官氏

亓官氏,禮器碑作並官氏,春秋時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當年孔子經太史推薦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當時孔子的父親在孔子3歲時就已去世,於是孔子的哥哥伯尼(又名孟皮,字伯尼,因有足疾不能做繼承人的那位)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亓官氏托伯尼將一塊綉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綉琴套送於孔子作為愛情的信物,於是二人成親。可見孔子的婚姻,也是典型的包辦婚姻,二人既非青梅竹馬,也非兩小無猜,甚至倆人很可能此前還不認識。

亓官氏為孔子生有一兒一女,公元前532年(魯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兒子出生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於給孔子,於是孔子就給這個兒子起名為鯉,字伯魚。公元前485年(魯哀公十年)孔子在衛。孔子夫人亓官氏卒,先孔子七年去世。

關於孔子的婚姻生活, 歷史 記載很少,不過通過一些蛛絲馬跡看來,二人的感情估計不咋地。傳說孔子曾將亓官氏「休出」,也就是送她回娘家,二人「離婚」了。當然也有可能是亓官氏嫌孔子沒錢,仕途又不順,還天天跟一幫徒弟周遊列國不顧家,自己「單飛」的。據《禮記》記載:「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這里伯魚就是孔子的兒子孔鯉,他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穿著孝服哀哀哭泣。孔子聽到後,問誰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說:哼,太過了啊。孔鯉聽說之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妻子去世才一年,就已經冷淡至此!

不過後來孔子被尊奉,後世不斷加封,但直到宋朝,加封的恩澤才到了這個妻子亓官氏身上,北宋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亓官氏首次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元至順三年(公元1332年)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孔子改稱「至聖先師」,她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夫人」。不過孔子去世後,亓官氏是和孔子一起被祭祀的,唐代始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清雍正火後重修時該為神主牌位,上罩木刻神龕,龕前置供桌,享受著後人的奉祀。

孔子的一生,家庭算是不幸的,幼年喪父,兒子孔鯉先歿於孔子,妻子亓官氏66歲去世,早於孔子七年,孔子晚年,喪子、喪妻,是很悲痛的!


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而《論語》又是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孔子作為一名思想界的巨人,能夠站在文化的頂峰,除了與他自身的學識和領悟能力有關以外,還與他背後的女人有關。

我們都了解孔子的一生。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山東曲阜)人,出身於沒落的宋國貴族家庭,刻苦好學。曾從事「儒」(貴族喪事贊禮者)的職業,中年時開辦私學。一度出任魯國的中都宰,司空,司寇等職,四年後因遭小人暗算,棄職,後率弟子周遊列國,經十三年,晚年歸魯,繼續講學,整理古籍。王勃的《滕王閣序》:「他日趨庭,叨陪鯉對」,這里的「鯉」,就是指孔子的孩子孔鯉,意思是說,過些時候將到父親那裡去接受教誨。《論語·季氏》:「(孔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不學詩,無以言(說話沒有依據)。『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不學禮,無以立(立身沒有準則)。『鯉退而學禮。」他日:來日。趨庭:恭敬地快步走過庭前。作為典故,「趨庭」「鯉對」「庭對」都指子女接受父親的教誨。既然如此,我們就知道了,孔子是有老婆孩子的。那麼,孔子的老婆會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自古被稱為聖人,聖人的妻子在 歷史 上沒有什麼記載,應該推測,他的妻子是個溫柔賢惠的人,她一生為孔子生下一兒一女。孔子的老婆叫丌官氏,丌官,即亓官,原先是官名。為古代專門掌管笄禮的官(當時,笄與亓相同),笄禮是少年年至十五歲時,在頭發上插笄的儀式,作為由少年正式傳為成年的象徵。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設有這個管職。孔子的夫人即為亓官氏的後人。

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親的意願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當時孔子十九歲,經太史推薦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經過父母的考察,媒妁之言,一樁婚事就這么拍板了。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時期追封為鄆國夫人。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

也有一種說法,說孔子與丌官氏雖然婚後育有子女,但是生活卻過得不幸福,甚至還把自己的妻子休掉了,不知道這樣的說法可信不可信。《大德禮記》中列出了「出妻」的律條和理由:「婦人七出: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對照這些標准,妻子多半是犯了「口多言」的毛病。整天在孔子的面前絮絮叨叨的,孔子受不了,再加上孔子作為一位有知識的有思想的人,後來成了先生,成先生的孔子深得學生的愛戴,也深受家長的歡迎,還參與到政治中去,於是 社會 地位越來越高,與自己糟糠之妻已經沒有什麼共同的語言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也就越來越激發,甚至走上了離婚的道路。

在《論語公冶長》中記載「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也就是孔子把女兒嫁給了坐過牢的公冶長。孔子的女兒是公冶長的妻子 由於史無明文,對於孔子的女兒我們已無從知曉。也就是說,沒人知道孔子的女兒的名字。關於孔子的兒子,我們卻能從史書上找到許多關於他的記載。

周景王十三年,即魯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孔子當時是管理倉庫的委吏,得到魯昭公賞識。魯昭公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孔子以國君親自賜物為莫大的榮幸,因此給自己的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孔鯉比孔子先故,一生無建樹。有人說』孔鯉對孔伋說『你父不如我父』,對孔子說『你子不如我子'』。

孔子的死,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外,大概也與他的孤寂有關吧。孔子之死就是這樣。孔子本來應該是自信的,滿足的,有那麼多的學生,那麼多的好學生,自己又有那麼多的學術建樹,足以名垂千古。可是晚年孔子的心中卻是一片悲涼。首先是「吾道不行」。 「克己復禮」、「吾其為東周」的理想徹底破滅, 社會 不但不見起色,而且比以往更糟。老年孔子飽嘗理想破滅的灰心和英雄垂暮的無奈。再者是兒子孔鯉先己而去,孔子深受老年喪子之痛,不久自己心愛的學生又死了,所以他痛苦到呼天搶地:「天喪予!天喪予!」孔子七十三歲這最後一年,忠心耿耿的子路又死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予者,其由與!」而今,子路也死了。老先生傷心之極,大病。

於是,內心痛苦的孔子,在64歲時又回到衛國,68歲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被迎回魯國,但仍是被敬而不用。魯哀公16年,孔子73歲,患病,不愈而卒。

答案是妻一個,妾是沒有的,情人倒是有,衛國國君之君夫人南子,但孔丘被弟子仲由喝罵後幡然醒悟,浪子回頭,並沒有成功出軌,其妻是亓官氏之女。

亓官氏之女是宋國人,為孔子生一子一女,子孔鯉,早逝,女,嫁給自家弟子公治長。

孔鯉娶一妻一妾,原因是妻過三旬,尚不能生育,妾為孔鯉生子孔及。

孔及也就是述聖!孟子的師爺!

孔子的祖先是殷商國王,其祖在宋國也做過國君,他人雖在魯國,但娶祖先之地女兒,也可以說的通。

但要指出的是,在春秋時期,同姓是不為婚的,孔子姓子,而亓官氏又在宋國為貴族,那麼問題出現了,亓官氏姓什麼?

孔子及孔子的母親顏氏作為重視禮教的人,她們是不可能犯這樣低級錯誤的。

那麼只有一種可能,亓官氏不是宋國的本土貴族,應該是個小貴族,還是外來貴族,原因是宋國的朝政都是宗法分封下來的,權利土地都是由國君親族掌控。

不過這也對,孔子雖然是貴族後裔,但畢竟是家道中落的私生子,連他父親的貴族佩劍都沒有資格攜帶。

史書上記載,孔子之兄孟皮曾經以此理由奪走了其父送給他的佩劍。

亓官氏對於孔子而言可謂是任勞任怨,孔子在外游學多年,亓官氏照顧家庭,打掃門楣,為孔丘成為聖人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一個偉大的男人背後定然有個傳奇女子,我想亓官氏就是最好的力證!

孔子妻子雖然只有一個,但是也差點劈腿。那是他在衛國時,他和君夫人南子有過 情感 上的交流,她們發現彼此很多相同的地方,有向知心情人的方向演化。

不過,孔丘弟子仲由的喝罵,讓他幡然醒悟,剎住了腳,離開了南子。

所以孔子在男女感情上是有瑕疵的,不過他是男人,還是有才華多情多慧的男人,也屬於正常。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孔子一生娶了幾個老婆?

明白一點,孔子家裡貧窮,又處在兵荒馬亂的歲月里,你告訴我能娶幾個?

就一個,亓官氏,最後兩人還分居了,倒是鬧過緋聞,卻被弟子子路攪黃了。

孔子姓子

說個好玩的事情,今天看見一個人在一本正經地解說孔子,我也一本正經地看了,實在忍不住笑。

他是這么說的。

孔子其實有自己的名字,名丘,字仲尼(古人有名也有字),所以孔子其實該叫「孔丘」,但我們為什麼叫他「孔子」呢?因為「子」是一種尊稱,就是「先生」的意思,「孔子」就是「孔先生」。

我為什麼笑呢,因為我也犯過這個錯誤……

「子」,原是殷商的國姓。商始祖偰,因輔佐大禹治水有功, 被舜帝封在商地並賜姓為「子」,春秋戰國時期的子姓算是宋國的國姓。

孔父嘉輔佐宋殤公,卻被華督所殺,隨後華督又殺害了宋殤公,導致宋國內亂。華督賄賂了各國國主,平息了聲張正義的怒火,但也不敢自立為王,於是迎回了宋庄公。宋庄公被突如其來的王位幸福得找不到北,自然要大大重用華督,華氏一族也就成為宋國最有權勢的名門望族。

華氏不肯放過孔父嘉的後人,一再排擠打壓,曾孫防叔只好逃到了魯國去生存發展。到六世孫孔子出世,便以先祖的字「孔父」為氏,這才出現了孔氏,也就是說 孔子是孔氏的第一人。

孔子的「子」,其實是宋國的國姓,孔是氏,所以千萬別鬧出「孔先生」的笑話了。

「姓」由天子賜,「氏」可以由諸侯賜,用以區分嫡庶、別出貴賤,這就是姓氏的差別。

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官至陬邑大夫,家庭肯定富裕,但為什麼孔子卻很窮呢?其中的苦水便是讓孔子提倡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的起源。

家貧晚婚

叔梁紇的正妻施氏生了9個女兒,妾生了個兒子孟皮又有足疾,都沒法作為家族繼承人,叔梁紇於是向魯國顏氏求婚,娶了顏征在,這才有了孔子。

孔子出生頭頂凹陷,屬於七漏,不易養活,母親顏征在就去尼丘山替兒子祈福,希望保的兒子性命, 健康 成長,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父親叔梁紇去世了,生了9個女兒的施氏怕孔子成為家產繼承人,就以正妻的身份把顏征在母子趕出了家門,好心的顏征在還把不受待見有足疾的孟皮也帶走了,搬至曲阜闕里,過著清苦的生活,三人相依為命。

一個女人沒有依靠,獨自拉扯大兩個孩子,無形中就把自己活成了偉大的母親!

孔子見到了母親的含辛茹苦,見慣了母親的樸素勤勞,也知道了母親的艱難和生活的不易,所以說出了十五歲立志的話,母親無形中成為了孔子未來妻子的參照。

有件事對孔子觸動特別大!

在十七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這個獨自拉扯兩個孩子的女人終於累了,在孩子能夠自立的時候選擇閉上了眼晴,她沒能看見兒子娶妻生子,這是與世無爭的她唯一的遺憾。

孔子不知道父親叔梁紇的葬地,只好將母親遺體淺葬於五父之衢,然後開始打聽父親的墓址。等到確認後,孔子才將母親遺體遷至於防,按照禮制與父親合葬一處。

孝,成了孔子著重提倡的禮制之一。

先敬而孝,孝而守禮,由孝及悌,孝非愚孝,而懂得幾諫,父母不對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提出來。

對於父母,孔子都有深深的歉意,未能盡全孝,是遺憾也是虧欠。

同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孔子赴宴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引以為恥,更有了弘揚禮制的信念。

魯昭公九年,孔子十九歲,由兄長孟皮遵照母親顏征在的遺願向宋國人丌官氏提親,為的是回祖籍祭祖,有歸宗、歸根之意,以此可以看出,顏征在這位母親,眼光的確不凡,不僅教導出了孔子的身正,也培養出了孔子的思正和意正。

春秋戰國時期,19歲已屬晚婚,家境貧寒的孔子這時名不見經傳,娶宋國丌官氏之女為妻,顯然屬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辦婚姻,兩人之間並沒深厚的感情基礎,加上受母親一生的影響,註定了丌官氏的悲劇。

丌官為為古代專門掌管笄禮的官職,為十五歲少年在頭發上插笄舉行成年禮的官員,因此孔子的妻子也算官家之後,可是與孔子的母親相比,無論從眼光還是處事,丌官氏都顯得太平凡。

一個偉大的母親和一個平凡的妻子,一對比就是深深的傷害。

婚後生活

孔子20歲,迎來了他的第一個孩子,而孔子此時只是個管理倉庫的委吏。魯昭公卻很賞識孔子的才能,聽說孔子有後,便送來一條大鯉魚表示祝賀,國君賜魚,乃是一大榮耀,因此孔子為兒子取名鯉,字伯魚。

如普通家庭一樣,孔子與丌官氏的婚後生活由美好回歸現實,雞毛蒜皮的小事開始出現,對於一心做學問的孔子來說是不堪其擾。

次年孔子改作掌管畜牧的小吏乘田,還得幹些粗活,不管對於孔子還是夫人來說,對這種現狀都不滿意。丌官氏希望孔子能夠出人頭地,立足仕途,而孔子卻希望發展禮制、樹立道德規范,一心做學問,分歧讓彼此都倍感難受。

孔子27歲,開辦私學,傳書育人,開始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

魯國發生內亂,賞識孔子的魯昭公被迫逃往齊國,孔子隨後也去了齊國;僅隔了兩年,受齊國大夫的所妒孔子又逃回了魯國。

孔子又做回了老師,但是這顯然不是丌官氏想要的結果,作為支持孔子的大後方,丌官氏需要的是安定、富足的生活,而不是孔子虛無的名氣;孔子需要的妻子是理解自己,就如同母親一樣,但兩人都無法做到對方想要的結果,所以孔子只能自嘲說四十不惑。

看淡了感情,生活越加平淡如水,孔鯉也就沒了弟弟妹妹,孔子與妻子真正地成了相敬如賓的陌生人。

孔子帶著弟子開始四處游歷,妻子帶著滿腹不滿看家育子,兩人成為了兩條平行線。

當曾經輕視孔子的陽虎勸孔子出仕時,孔子猶豫了,也許該為家停留一段時間了。隨後升小司空、任大司寇,孔子開始在魯國實現自己的理念,但很快因削弱三桓觸及到季氏利益從而失去了季桓子的支持,失望的孔子只好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夫妻兩人之間的矛盾再次激化。

丌官氏不明白孔子的所作所為,原本身居高位可以富貴一生,偏偏要倚文賣文,為實現理想而周遊列國,背國離鄉,棄家而不顧,身為一個大男人,這合適嗎?

理念的沖突,兩人的關系就越加冷淡,「失飪,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席不正,不食」,看似是遵守禮制,何嘗不是一場對妻子的為難,面對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孔子終於發出自己的牢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

丌官氏的擔心也並無道理,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並非都受到禮遇。途徑陳國時被困半道絕糧七日,是子貢求助楚國派兵才得以生還;行至陳國、蔡國之間又被困,眾多弟子餓病倒。戰亂之時,哪有什麼安身地?舍近求遠,殊為不智。

孔子與妻子在矛盾中聚少離多,在孔子67歲的時候,亓官氏去世了,而此時孔子還在衛國。

一年後,孔鯉思念亡母,不禁淚如雨下,泣不成聲。孔子聽見了,知是兒子後很是生氣,斥責道:「嘻!其甚也」,即是太過分了的意思。

孔子對妻子厭惡到了這程度嗎?不是的,孝期過了,孔鯉便不該再著孝服哭泣,這違背了禮制,也是對亡母的不尊重,所以在孔子的世界裡,禮制大過於感情。

孔子的緋聞

孔子帶著弟子游歷時名氣已經很大,成為很多國君求教的大家,自然有相慕的紅顏伸出橄欖枝,南子就是這么一位麗人。

南子雖然美麗,卻是一朵多刺的玫瑰,帶著媚毒。

南子原是宋國公主,嫁與衛靈公為妻,後貪慕公子朝美貌兩人之間有了私情,最玩味的是衛靈公還縱容兩人在洮地相會,這是衛靈公獨特的嗜好還是寫史書的人喝醉了呢?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孔子也不相信,但是子路相信。

南子早已聽說了孔子的大名,正好孔子來到了衛國,於是邀請孔子見過面。子路聽聞後立馬反對,這南子的就是朵出牆的紅杏,老師你別太靠近,近墨者黑,吃不到羊肉反而惹一身騷。

孔子沒辦法,子路都這么說了,瓜田李下的,還是避個嫌好,於是拒絕了南子的好意。

南子一聽郁悶了,我身為一國之母,見個人還被拒絕了?難道我丑?也不服氣了,派人告訴孔子道:「你想見到衛靈公,先過了我這關再說。」

孔子要宣揚推廣禮制,離不開國君的支持,只能去見南子。

兩人隔幃想見。

孔子行跪拜大禮,南子欽佩孔子的才能,於是連忙回跪還禮,這下腰間佩戴的組玉撞擊聲就亂了,而在禮制上非常講究組玉的鳴和之聲,不得有雜音和亂音,否則就是不雅,南子因忙亂導致玉佩亂音足見對孔子的敬重,因此孔子才對子路解釋說道,「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雖是無奈之舉,但兩人相見卻是守禮知節。

事實上南子見孔子如同當今粉絲見偶像一樣,只是一種滿足心願的相見,沒有故事,也不關風月,但是子路還是不高興,孔子也無奈了,所見的南子與傳言的南子並不相同,說到底都是人言可畏的原因,因此直言道:「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這句話既可以解讀為孔子發誓沒做任何違背禮制的事,否則被天所不容,但孔子修身修德,還不至於被弟子一臉的不高興就逼的賭咒發誓,那麼這句話該怎麼解讀呢?

其一:可惜南子雖有嬌美容顏,卻沒有與之匹配的道德觀,是上天的疏忽,也是上天的吝嗇。

孔子不會去胡亂評判不了解的人,只根據傳言表達出惋惜之情,

其二:沒有根據地胡亂否定一個人,老天也看不過眼,看不過眼啊!

孔子告誡子路不可聽信流言而隨意否定一個人,這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成為人言可畏的推手。

也就是說,孔子與南子之間非常得清白,並沒有什麼曖昧之情。

孔子一生為了建立自己理想國度不得不周遊列國,尋找有識的明君,藉助其力量完成夢想,讓天下人知禮守節,形成一個和睦的 社會 ,但孔子首先還是一個人,有 情感 、有喜惡,要娶妻生子、傳宗接代,所以才說「食色性也」。某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是為了學說忽略了家庭和感情的人,不管是貧窮還是顯達,一直都在專注學說,自然也就沒有納妾,一生中只娶了唯一的子妻亓官氏,可算專一否?

② 孔子有幾個老婆聖人孔子為什麼會和老婆離婚

關於孔子的夫人,歷史上幾乎沒有什麼記載,我們無從得知她的相貌品行。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作為聖人的妻子大約是那種傳統的賢妻良母,她一生為孔子生下一兒一女。

公元前532年,孔子依照母親的意願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當時孔子十九歲,經太史推薦在季平子手下作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官吏,有了份正式工作和固定收入,可以考慮婚事了。於是孔子的哥哥伯尼便替他拿了雞、大雁和小豬、帛錦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去提親。亓官兒托伯尼將一塊綉有一對金燦燦鳳凰的刺綉琴套送於孔子作為愛情的信物。於是便結婚大成。這樣看來孔子與亓官兒,既非青梅竹馬,也非兩小無猜。他二人的婚姻是典型的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孔子夫人丌官氏去世。宋朝時期追封為鄆國夫人,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如今孔廟中的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孔子夫人在史書上稱為“丌官氏”。 孔子是中國儒家的代表,也是中國離婚的代表。孔子的老婆叫開(jian)官氏,她是孔子的糟糠之妻,孔子19歲那年娶她為妻。然而,當開官氏替孔子生兒育女之後,孔子卻和她鬧“離婚”了。當然那時不叫“離婚”,那時叫“休出”,叫“出妻”。孔子敢於“糟糠之妻也下堂”,如此前衛做法,堪稱“中國式離婚”的鼻祖。 孔子為什麼要離婚?這當然不是孔子想借題發揮,炒作名聲,也不是孔子想討新老婆,以解婚姻“七年之癢”,孔子之所以要將老婆趕出家門,用今人的眼光審視,根本原因恐怕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開官氏已讓孔子不勝其煩。《大德禮記》中列出了“出妻”的律條和理由:“婦人七出:不順父母,為其逆德也;無子,為其絕世也;淫,為其亂族也;妒,為其亂家也;有惡疾,為其不可與共粢盛也;口多言,為其離親也;竊盜,為其反義也。”對照這些標准,開官氏是犯了“口多言”的毛病。多言是女人通病,多言即是嘮嘮叨叨。女人總是喜歡嘮叨,男人最是懼怕女人嘮叨。你嘮叨有理,我還謙虛聽取;你若嘮叨成性,我便置若罔聞。孔子是什麼人?往時髦處說,孔子是辦私立學校的,當著學生的面,被沒文化的老婆數落挖苦,是可忍孰不可忍?譬如我們想像:開官氏口無遮攔,嫌學生顏回拿來的肉肥了點,罵學生子路送來的雞瘦了些,嫌孔老夫子靠嘴皮子討飯吃沒出息,雲雲。孔子想,言多必失,這樣的女人連老公的事業都敢諷刺挖苦,我留她作甚?! 二是孔子與開官氏已差距懸殊。男女之間稍存差距無關緊要,那樣或許還可取長補短,增強婚姻的磁性。問題是,差距不能太大,太大了,夫妻就不是同命鳥了;太大了,夫妻最後就沒有共同語言了。開官氏當然是個農婦,孔子“三十而立”以前也好不到哪裡,連他自己都坦率地承認:“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曾當過倉庫保管員,替人管過牧場,等等。大家都沒地位,大家都是農民階級,你挑水來我澆園,反而滋潤了婚姻。 但是,孔子後來成了先生,成先生的孔子深得學生的愛戴,也深受家長的歡迎,還參與到政治中去,於是社會地位越來越高,他不必風吹雨淋,卻沒有衣食之虞。關鍵是,孔子成了一個很有頭腦的人。換言之,他追求的是精神生活。可是他老婆開官氏還在原地踏步,僵化而不思進取,以為生兒育女立了大功勞似的。套用流行的話說,孔子與她老婆,除了性,沒有愛。再後來,因為恨之入骨,孔子乾脆連“性”都不要了。 三是孔子與開官氏已無話可說。夫妻倆本該是無話不說的,當終於迎來無話可說的那一天,這樣的婚姻,一定離完蛋不遠了。無話可說,死氣沉沉,便是勞燕紛飛的標志。當代中國式離婚,走的是這樣一條路:無話不說—爭吵—和好—再爭吵—再和好—懶得爭吵—無話可說—視同陌路—離婚分手。想不到歷史是如此驚人的相似,孔子在那個時代,同樣陷入了難堪的境地。《論語》當然沒有記錄孔子庸常的婚姻生活,但透露出孔子的生活狀態是“食不語,寢不言”。這其實也是孔子婚姻疲勞的寫照。一個男人天天與他的女人四目相對,卻不願說話,不想說話,不肯說話,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他失語了,說明他把話藏肚裡了,說明他和她真的沒有交流了。沒有共同語言,就只剩一條出路:散夥。 四是孔子與開官氏已沒了感情。“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應追溯到孔子時代。愛情是水,它會蒸發,愛情是花,它會凋謝,愛情是幻想,它會破滅。孔子當年肯定也這樣苦苦思索過。思索的結果是,孔子發現,他與開官氏之間,不僅已無愛情可言,連親情也盪然無存。能反證孔子對開官氏冷若冰霜的,有《禮記》的記載:“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伯魚是孔子的兒子孔鯉,他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穿著孝服哀哀哭泣。孔子聽到後,問誰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說,哼,太過分了。孔鯉聽說之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看看,開官氏死了還不肯饒恕,不難想像,與她一起生活時,孔子是何等深惡痛疾之。有愛情了,便成為愛人,沒有了愛情,真的成了敵人。 五是孔子與開官氏已無法生活。愛一個人,可以愛她的缺點,恨一個人,可以恨她的優點。當代人是這樣認為的,而孔子當年正是這樣實踐的。孔子對付開官氏,最後是萬般挑剔,橫挑鼻子豎挑眼,給老婆使臉色,擺出男人的臭架子。這倒是有詳細記載的。烹調得不好,不吃(“失飪,不食”),沒有合口的調味醬料,不吃(“不得其醬,不食”),從市集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沽酒市脯,不食”),肉切割得不合規矩,不吃(“割不正,不食”),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吃(“席不正,不食”),如此等等,無不透露孔子對老婆的不滿。其實“不吃”是假像,討厭開官氏才是真的。我估計,最後孔子與老婆肯定也“不寢”很長時間了。這種討厭,發展到孔子發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的感嘆。看看,問題是相當嚴重了。可惜,開官氏始終弄不明白,她老公為什麼對自己這樣反感,她找不出根源,自然也就失去了努力的方向,最後逼得孔子下“逐客令”,將她退回丈姆娘家。

③ 孔子和老婆離婚的原因是什麼

孔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雖然孔子並不是某個國家的君主和領導人,但是他對於歷朝歷代的影響都是非常的大的。因為孔子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也一直流傳至今。他的名言名句至今大家還在學習,對於他的一些思想和理論,大家現在也是比較認同的,但是關於他個人生活和他的家庭問題在歷史典籍上並沒有很明確的記載,所以大家也是一直都比較好奇。不過大家普遍認為孔子的婚姻生活應該是不太順利的,因為他幾乎沒有在公眾場合提過自己的妻子和家庭,而且很多人都覺得孔子應該是離過婚,不過也有一小部分人覺得孔子應該從來沒有結過婚。但是這些都是大家猜測的結果,孔子的婚姻生活究竟是怎麼樣的,已經無從考據了。

不過因為改革失敗,他也經過了很長時間的逃亡生活,而且在這期間他一直也在尋找當官的機會。不過一直懷才不遇,最終還是決定回到魯國繼續做自己的教書先生。所以很多人猜測孔子和老婆離婚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在流浪的過程中,兩個人出現了矛盾或者是妻子沒有辦法過如此艱辛的生活,所以兩個人最終分道揚鑣。不過根據史料記載,孔子和亓官氏並沒有離婚。因為在亓官氏卻是之後他們的兒子非常傷心,有一次偷偷哭的時候被孔子聽到了,孔子還訓斥了兒子,就他兒子這樣的行為是非常的丟人的,所以由此看來,孔子對自己的妻子是完全沒有感情的。

④ 聖人孔子真的離過婚嗎,為什麼要離婚

根據歷史資料中的記載,關於孔子的夫人描述非常的少,但是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就是孔子也踐行了現代的“一夫一妻制”。當時,孔子和亓官氏經過媒妁之言,最後終於決定在一起了,既然如此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他們又為什麼會離婚呢?

03:孔子和亓官氏之間已經沒有什麼感情了。

我們喜歡一個人,就算是他充滿了缺點,我們都會認為他是優點。但是一旦不愛了,優點也會變成缺點。而孔子後來對亓官氏很挑剔,經常給亓官氏甩臉色。比如,吃飯的時候,如果覺得菜不好吃,就責怪亓官氏。其實,孔子認為“不好吃”是假,內心只想擺脫她而已,只是可憐了亓官氏一直不知道自己老公為什麼突然之間就變了,也不知道去如何挽回,導致最後孔子直接把她送回娘家了。

⑤ 聖人孔子為什麼會離婚

孔子曾說過這樣一句千古名言:“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翻譯一下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女人和小人最難以接近,跟他走近一些,她跟你耍性子,遠離了,又怪你冷落了她。要知道,孔子作為一代宗師,甚至連不同個性的子弟都能做到有教無類,但對於女人,卻也忍不住發出這樣的感慨,可見孔子也曾深受女子所傷。

事實上,孔子的婚姻也確實很不幸福,以至於他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公開離婚的名人。據史書記載,孔子這輩子只有過一個妻子,叫做亓(qi)官氏,是宋國人,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人。當時是在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19歲的孔子剛考上公務員,並當上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吏,不僅收入穩定,還讓人羨慕,所以也就可以考慮結婚的事情。

由於孔子的父親在他三歲就去世,孔子的哥哥伯尼雖然身有缺陷不能做繼承人,但對於他這個弟弟還是很關心的,所以他便帶著雞、大雁和小豬等聘禮到亓官姑娘家提親。亓官姑娘覺得孔子條件還不錯,就托伯尼帶回一片綉有金燦燦鳳凰的刺綉琴套送給孔子,於是兩人很快就結為夫妻。

據說,孔子對亓官氏的恨意久久不能釋懷,以至於在亓官氏死後,他的兒子孔鯉因為思念母親,所以在亓官氏逝世一周年時仍然穿著孝服哀哀哭泣。孔子聽到後,問誰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直接發飆說:“這個行為有點太過了啊!”孔鯉聽說之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

雖然說,孔子認為孔鯉太過分,主要是因為按照當時的禮法,親人去世一年過後,就不應該再穿喪服哭泣,否則有悖於禮制。但從另一方面,也證明孔子對亓官氏確實沒有太多感情,否則他實在沒必要這樣做。

但是,讓孔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極力想推開和忘記的這個女人,卻在宋朝時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隨後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 ,從此被儒家後世尊為聖母,成為和孔子永遠聯系在一起的夫妻。甚至,在孔廟中的寢殿中,還開專門供奉孔子夫人丌官氏的專祠,讓她陪伴孔子世世代代,不知孔子泉下有知,又會作何感想?

閱讀全文

與孔子婚姻狀況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濟領先哪些優勢 瀏覽:943
桂平在哪裡辦理健康證 瀏覽:585
拆散婚姻是什麼 瀏覽:134
眉清目秀的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26
事業單位高級職稱有哪些待遇 瀏覽:879
中興經濟現狀如何 瀏覽:279
婚姻關系破裂房產怎麼分配 瀏覽:902
不求什麼只求你健康 瀏覽:594
為什麼夫妻能共苦但不能幸福 瀏覽:569
屬鼠的男人愛情怎麼樣 瀏覽:87
聖經故事我們有血約什麼意思 瀏覽:110
離異的中年人遇到愛情怎麼辦 瀏覽:281
如何了解小孩子的健康 瀏覽:942
中國有哪些名人婚姻系童養媳 瀏覽:821
婚姻里一個人很壞是什麼意思 瀏覽:982
十二月的虎女婚姻如何 瀏覽:172
婚姻越走越遠了怎麼辦 瀏覽:839
淚去愛情就像一陣風什麼歌 瀏覽:636
阿慶嫂是哪裡地方的故事 瀏覽:146
收入提高多少比例會使人更幸福 瀏覽: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