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玫瑾:如何給孩子找對象,睜大眼睛看清這2點
孩子找對象,挑對人很重要。
李玫瑾教授說: 「每個人都是有來歷的。想認識一個人,一定要了解他的過去。知道一個人的過去,就可以知道他的現在。知道一個人的過去和現在,才能預測他的未來。」
一個人的成長在家庭,所以探究他的來歷,我們往往要追溯到他的家庭成員。李玫瑾教授表示掌握這2點,將對孩子的婚姻至關重要。
大多數人二三十歲時談戀愛,他們的父母通常是五六十歲,家裡的老人大概是七八十歲。如果對方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說明家裡的基因不錯。哪怕家裡只有一位長壽老人,也是能說明這家人有長壽基因的。
這是從生命 健康 上來考慮,而且,老人的長壽還能反映出他們的生活方式良好,飲食合理。
最主要的是,家有長壽老人,說明子女對待老人不錯,這家人秉性沒有太大問題。試想,如果子女不孝,啃老或是算計老人錢財,對待老人態度惡劣,老人生活得戰戰兢兢,又怎麼能活得開心長壽呢?
老人長壽,也意味著老人教子有方,子女孝順,家庭和睦。好的家風,是可以代代傳遞的,進了這樣的家庭,又怎會不安心呢?
了解過家裡老人之後,就需要了解對方父母了。我們都聽過一句話,兩人結婚,婚床上睡的是六個人,除了夫妻,還包括對方的父母。
這就足以看出,婚姻,其實是2個家庭的事。
一個人的根在原生家庭,從小所處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會影響他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和對方聊一聊他的父母。如果他談起自己的父母,一臉幸福,滔滔不絕,比如說到:他父母感情很好,爸爸幽默、媽媽賢惠。
這種人的家庭就非常好,說句誇張的話,可以閉著眼和他結婚。
因為大家在這一點上都能達成共識,那就是幸福有愛的家庭,教出來的孩子同樣有愛。
如果對方談起父母,一臉不耐煩,還總是抱怨:「說他們有什麼意思,你是跟我過,跟他們沒關系,我們家的事你少管。」
又或者是「我爸是酒鬼,一發瘋就打我媽。」「我媽就愛打麻將,輸了錢就和我爸吵。」
這種要麼是原生家庭帶給了他創傷,要麼就是家風不好,父母酗酒,母親不顧家,這些情況的家庭一定要慎選。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起點,孩子站著父輩的肩膀上看世界,良好的成長環境,和睦的家庭背景,會讓孩子擁有一個 健康 平和的好心態。
這樣的孩子一般心理 健康 ,在日後的婚姻生活中也會比較好相處。
沒有完美的婚姻,也沒有完美的伴侶。
即便婚前精挑細選,處處考察,經歷了考驗步入了婚姻。但並不代表婚後的生活就能夠一帆風順。
再好的戀人,再濃烈的親密關系,都需要兩人共同維系,用心經營的。
婚姻生活里守住底線,把握大原則和關鍵問題,其他細枝末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好了,不必計較較真。
婚後生活相處慢慢磨合,多看對方的優點,少看對方的缺點,兩人互相包容,攜手前行,才是婚姻的相守之道。
2. 怎麼對待婚姻是正確的
不隨便結婚也不隨便離婚,這種態度才是正確對待婚姻的態度。結婚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大事情,選擇一個人來度過餘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面對婚姻的時候,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勇敢的,也不是所有的勇敢都能有回報的。
可能隨著人們的觀念越來越開放,離婚好像已經變成了很正常的一件事,婚姻中有矛盾了,離婚,兩個人不是那麼愛了,也選擇離婚。結婚的越來越多,離婚的自然也不少。今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文章,看了一些網友的經歷之後才懂得:結婚真的不能太隨便!
最後是彼此扶持著度過一生。人生的旅途只有一個人難免寂寞,還是要有一個可以陪你共度餘生的人相互扶持著。突然想起了在網上看過的一句話,一個老奶奶對她的孫女說:你們現在的人啊,東西壞了就想著要換,我們那時候,東西壞了都是要修的。婚姻,是大事,還希望你要謹慎,再謹慎。
3. Z123、幽微的人性--李玫瑾--四星薦讀
依戀之後緊跟著發展的就是親情。慢慢地,他走出了家門,那就是夥伴情了,再發展就是同學情了。同學交往的話,先是同性,再是異性。到什麼時候他情感發展完整了呢?當他對陌生人也有一種情感,就是我們講的博愛。博愛,就是我見到不認識的人,我看他很可憐,我也會去幫助他。這個情感叫社會情感,有它就特別好了。
大家在做父母之前需要想好以下問題:1是否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在懷孕和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准備。出生後第一年,一定要自己帶孩子。12歲前,不讓他離開你的身邊。2是否有足夠的耐心來陪伴孩子?3是否知道孩子心理發展的幾個基本階段,每個階段需要父母來做些什麼?有條件的一定要閱讀發展心理學和兒童心理學。如果你知道哪些東西對孩子是特別重要的,那麼補上這一課的話,可能孩子今後的人生就會很順暢。
這一年齡段的行為問題和相關的心理問題都源於12歲之前,而且大多源於父母對孩子的撫養方式。
健康的人生需要養生,更需要養心。
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力與心理控制力,不在乎父母事業有多成功,父母多有知識,多有錢,只有你為他生命的初期付出的辛苦有多少,你在他依戀時期的陪伴時間有多少。即12歲之前。
只要心理撫養不到位,那麼,電視,網路就會教育他,當我們發現孩子身上出現種種毛病時再行動已晚。這就是心理發展是有關鍵期的。尤其是在獨生子女的時代。
因為我是一個學者,我的想法是只要你自己的內心純凈就好。第一,你要相信自己的研究。第二,你覺得你的研究是否有任何私利在裡面,如果你沒有私利的話,你真的是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在說話,拿別人的誤解你不要怕,因為這個社會是多元的。
--------------一不小心又花了差不多五個小時的時間把這本書讀完。原本是沒計劃今天讀完的。特別是讀第一章的時候,我忍著強烈的不適感,因為李老師說的都是真實的案例,大部分是我們有知道的案件。感覺特別多的負面情緒在影響閱讀者。所以也是這本書我推薦的程度較低的一個原因,四星。如果單從內容和文字的角度,是夠的上四星半或者五星推薦的。但是到後面,我的情緒又緩和過來了,一個原因是後續的案情刺激雖然也有,但是第一章節給我的沖擊已經夠了,其次,對於真實的細節的案例,我都選擇跳過不讀,只讀理論性的建議性的,結論性的。李老師的專業水平不用質疑,她的專業著作我也沒太大興趣。但是她的追根溯源,對家庭教育影響人的成長和行為的研究我特別喜歡。國內是比較少有這么專業,權威水平的關於家庭教育的學術研究作品,而且是非常和實際情況接軌的。所以李老師的家庭教育相關作品我後續也會再找來閱讀。最後總結,這本書適合全部家長閱讀,也適合大學生,只要不是特別反感和被案例刺激就行,或者學我跳過案例細節。大學生以下的年紀也沒時間讀這個閑書, 就不建議了!
犯罪心理畫像的描述不是對人的心理特徵的單一描述,而是對心理特徵的綜合性描述。
犯罪心理畫像所能做的就是提供一個非常像那個不知名的犯罪嫌疑人的人物傳記式的描述。
情緒刺激,就怕一來二往地持續發生。人的情緒修養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他們不僅僅是為了偵查,我們會發現這些人實際上是人性出了問題,也可以說他們心理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了解他們這種心理問題的形成路徑,也就是它怎麼發生的,然後我們才知道如何去幫助其他人不再出現這樣的心理問題。
失去了這種因經歷而形成觀念的機會,從而造成他們一生的心理空缺:缺乏暖意判斷的根據,從而形成潛在的心理危機。
他幾乎沒有留下過多少被疼愛和被細心呵護的心象記憶。
觀念的缺失。
夥伴關系好,他就會有一個群體交流的過程。這就是人初期一個社會性的發展。如果沒有這個經歷,這個孩子就話少,後面和社會交往就會有困難。
博愛,就是說他能夠對陌生人的感受產生共鳴。
真正好的母親,優秀的母親,會告訴孩子如何替別人考慮,要善待別人。其實,教會孩子善待他人,這有時是救命的東西。
很多時候,被報復者往往不知道報復的存在。
這種人生活范圍比較小,心胸也比較狹窄,一點事都會被放大。
見多識廣也會變得心胸寬闊。
沒有跟人的那種身體親密接觸。
這種穩定的撫養需要多長時間呢,至少要六年,可延到12年。
現在我呼籲一個問題,就是6歲之前爸爸媽媽不要離開孩子,就六年。
所有的社會問題,都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是社會問題。人的問題是早年的問題。很多人的成長環境被破壞了。
從小沒被善待的人往往不會善待社會。
我們一般認識問題都是從空間開始的,而最優秀的思維是長度,是歷史的思維,是時間的思維。
我們要把人的問題,把自己的問題搞明白。
人心理的痛苦很重要的一點在於他只能認識外界而不能認識自己,能認識自己的人不痛苦。
社會自身有一種循環的東西。什麼叫循環呢,大家彼此都很冷漠,都很冷酷無情,那最後你得到的一定是這個。
信念和觀念的區別在哪?
人的觀念一旦形成,就會讓人出現不意識就反應的行為。我們有太多的行為是我們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如此行為的,這就是父母的身教影響。
在父母的親自撫養中,你的孩子就在復制撫養者的觀念與性格,復制他最親近的人的各種行為方式與態度。一般而言,人的長相大多取自遺傳,但人的性格和觀念則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言談舉止。
我也想告訴那些成天擔心,害怕孩子出問題的父母:只要你們夫婦相親相愛,相互尊重,只要家庭和睦,只要你在日常生活中遵德重禮,處理問題時有理有節,你們身邊的孩子差不到哪兒去。
人的生命和我們所感知到的東西是有限的。
越早年的觀念,越會變成我們骨子裡的東西。
從觀念到信念,最後就是信仰問題。
跟現在比起來,中國古代的生活環境可能都不像現在這么艱難。壓力不可能有現在這么大。不過那年代的生命安全和物質匱乏肯定是有的。
過去中國是村落式的,叫熟人社會,叫家族社會。
我們真的需要一批人能坐下來潛心研究中國十年,二十年後該怎麼樣發展。
學生太乖,能提出問題的太少。
我們的高考把窮地方的人全部拿走了,窮地方就沒有可以改變的因素了。窮地方最活躍,最優秀的人都走了。每個村子都被掏空了,就剩老幼婦孺。回不去了,鄉村在消失,故鄉在消失。不光是物質環境被掏空了,心裡的東西也被掏空了。
沒有考慮到大多數孩子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我真的希望我們的教育能夠現實一點,讓精英教育只佔一小部分。
你夢想中的生活是什麼
休閑創造文化,如果沒有閑人,是不可能出文化的。
語言完全可以控制人的心理活動。
寬恕別人也在寬恕自己,善待自己。
青春期這個階段更容易出現暴力。
現在連成年人的是非觀都是亂的,怎麼教育孩子呢?
孩子一定要有朋友。尤其到了中學,如果他孤立一人的話,就很容易被欺負。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功能在淡化,削弱。由於工業生產帶來了生活都市化,職業社會化的趨勢,使得社會的最基本單位——家庭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人格的核心部分——性格,其形成的主要時期就在人出生至青春期之間。
盡管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還會經歷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及工作場所,但無論我們走出的社會圓圈有多大,家庭永遠是這個圓圈的軸心,也是我們的歸宿,直到我們成熟,獨立,然後組成一個自己要負責任的家庭。因此,家庭是人格教育的關鍵場所。
每個有幸福童年的人都會回憶起一個幸福的家庭。父母恩愛和對子女慈愛,是每個兒童幸福成長並形成良好人格的前提條件之一。
家庭穩定是塑造青少年良好人格的前提。在這一前提下,父母的修養水平又決定著孩子未來的人格。
這些非知識性的內容大多涉及行為,而不是言語內容。它們無法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強迫人學習,復習而接受,只有靠影響,潛移默化來進行。---李玫瑾--家庭在青少年人格教育和預防犯罪中的作用
我們的三大教育體系——家庭,學校,社會,過去最好的情況是三項指向一致,家裡的話和學校,社會的話是同一個方向,現在則是三個方向,所以孩子就很功利地選擇什麼對他有用。
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需要智慧和技巧,需要探討,需要學習,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許多經驗可以給我們知識,但在家庭教育中,等父母有經驗時,孩子已經長大,教育的機會已經錯過。
人的心理發展有順序性,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有滯後反應性。未成年人是被動的弱者,其弱小和被動決定其一切是成人造成的。家庭撫養不僅是物質的,更重要的是心理撫養。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性格才真正決定命運。對子女的愛護,其前提是尊重,家長要知道兒童和生命的基本權利有哪些。改變孩子的行為須先改變大人的行為。
智力,分數,學歷雖然重要但是縱觀人類歷史,絕大多數被人們敬佩和記住的成功者一定是有人類最基本的情感,他們有責任感,同情心,博愛,他們能自製,能付出,能與人合作。而責任,自製,合作,付出等,均為人的性格,不屬於智力的范疇。
家庭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如何對家長們進行教育,如何讓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心理過程,大人們如何在孩子出現問題時能夠有意識地主動發現自己的問題,先調整自己。能做到這一點,家庭教育才具有真正的價值。改變孩子的行為先改變大人的行為。--李玫瑾--家庭教育的六個理念。
心理上,精神上的問題可能與社會變化有關。
情緒就是人的需要在滿足與否的情況下出現的生理反應,心理體驗和外部表現。情緒問題涉及生理上的問題。
6歲之前的性教育在於灌輸給孩子怎樣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的觀念。告訴他為什麼只有爸媽能給他洗澡,這是因為身體不是所有人都能隨便看的。身體的敏感部位是不能讓別人摸的。如果有人要摸的話,你回來一定要悄悄告訴我。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秘密,好嗎?---李玫瑾
一個人,如果在心理上有力量,那麼他就會顯得比較文雅。
中年男人的生活閱歷足夠豐富,他對女性已經非常了解,很容易吸引少女的注意。
人在缺少心理力量的時候,很容易傾向於使用暴力。
找對象一定要慎重,結婚不要太早,更不要過早地生孩子。
良好的家庭,良好的家教。
一個人的人格問題當中,有一部分源於生理,有一部分源於環境,剩下一部分則源於家庭。人格的扭曲很多在於後天,純生理的問題並不是主要的。
戀愛很容易,但婚姻確實是需要選擇的。
我們的很多愛情都是電影教的,小說成為我們談戀愛的一個教材,但它是不用負責任的,代價是你自己去體會的。
傳統的東西在人類社會能夠延續這么多年,是有一定道理的。
18歲以下就犯罪的人,基本上家裡都有問題。我認為一個社會的人的質量和家庭狀況是密切相關的。婚姻要認真對待,因為它涉及整個民族的質量。
意識這種東西,更多的是心象。心象即人通過外部感知覺獲取的事物刺激形象在內心呈現的一種心理圖像或心理景象。
想像解決的是現實問題,而幻想解決的是心理陶醉與心理滿足的問題。
4. 婚姻心裡專家(婚姻復雜的情感之處)
餘生很短,別人佔用的時間多了,自己的就少了。經歷過的人的才會明白,對待感情拖沓就是對彼此的不負責。
好的感情態度在我看來,不過就是簡單地概括為這6個字:
深情而不糾纏。
01
趙麗穎在電視劇《知否》里扮演的明蘭,她聰穎謹慎,對感情的態正是如此。
對待初戀小公爺,當她不知道對方成親,兩人再無可能的時候。
她即便心中傷痕累累,但也又能在受傷後清醒自知。對對方的求見解釋,她自知這段感情就再也不需要繼續,她選擇的是不見,不糾纏,不給自己任何期待。
嫁給顧廷燁後,得知小公爺因感情對顧廷燁心懷不滿多番刁難,她亦是果斷對小公爺說了很多絕情的話,勸他往前走珍惜眼前人。
最後,兩人決意斬斷牽掛,和自己的良人共度一生。
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現實生活中的感情何嘗不是這般復雜?
02
曉敏24歲,是一家公司的一名普通職員。剛剛大學畢業沒多久,就被家裡的親戚嘮叨要給介紹對象認識。經不住長輩們的「關心」,本來生性猶豫,害怕拒絕的她,就奔著多認識一個朋友的心態去相親了。
175的個子,長相還可以,白白凈凈,比曉敏大2年,外表看起來中規中矩的,作為一個90後的人,在曉敏的眼裡,他活成了一個「老幹部」的樣子。
說他是老幹部,曉敏也是後來才知道。
「別人怎麼看?」
「我要問問我媽。」
「我媽說。」
類似這樣的話,不難看出對方就是一個媽寶男吧?可即便如此,曉敏也把對方的好記在了心裡,看在了眼裡。
在相處不到4個月以後,對方父母就一直催婚,而曉敏和他也因為催婚壓力而爭吵不斷。兩個人就這樣頂著催婚壓力一直相處著,分分合合了兩次,感情非常不穩定。
感情的事情只有兩個人才知道。而曉敏她清楚自己沒有結婚的沖動,她深知自己沒有那麼愛對方,可對方愛她啊,並且對她也不差。
就在這無數次的猶豫不定的時候,他外婆去世,對方父母還是不斷地向他們施加了結婚的壓力,曉敏屈服了。
最終,在搖擺不定,自己都還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對未來一片迷茫的時候,她踏進了婚姻。
03
之前聽說過一句話:我們走進一段婚姻的前提,是大家都能照顧好自己,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
但曉敏並沒有準備好,就這樣匆忙地走進了一段婚姻。
在結婚後的半年裡,曉敏一直都在和他相互磨合,但仍然在三觀上很難融合在一起,思想難以交流,矛盾和分歧就會多了。
不久後,曉敏便提出了離婚。但他並沒有同意。後來聽曉敏說,兩個人就是這樣一直拖著。哪怕對方清楚曉敏不愛他了,甚至拋出「那就互相耗著唄的話。」
他並沒有那麼愛曉敏。雖說愛是自私的,但不是絕對的佔有。他愛的,就只是自己而已。
04
心理學家李玫瑾在電視訪談上談到有關婚姻的話題。
「就是說如果你看到他很愉快,他看到你也很愉快,那這兩個人是共同愉快。如果你看他很愉快,他看你很痛苦,你試想這倆人在一塊什麼感覺?」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如放手。因此我覺得無論多少年。但前提是不要有孩子,如果有孩子就另當別論。因為這個時候,你已經是第三個人了。」
確實,在感情世界裡,不管是願意放手的那一個,還是不願意放手的那一個,如果一直相互消耗折磨,其實對對方都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剪不斷,理還亂。
有去者,有來者,有糾纏,有回憶,任何一種情緒,都可能給自己的生活掀起一次次的漣漪,帶來無數次的徹夜難眠和一場場的爭吵。
很多人為情所困,其實是為自己所困。
傷害過的,還忘不了;求而不得的,總戒不掉;錯過的,心有不甘。
沒有誰真的鐵石心腸,但你總要學會對自己狠一點,未來才能少一點牽絆和痛苦。
-END-
5. 孩子戀愛了,擔心對象不可靠李玫瑾教授:問兩個問題就知道
朋友玲玲的孩子2個月,正處於哭鬧最嚴重的時期,在場的另一個朋友說:「2個月大,差不多是哭鬧最厲害的時候,家裡人只能辛苦點了。」
然後,玲玲問:「那孩子什麼時候才好帶一些呢?」
在場的7、8位寶媽,集體沉默了。
在我們當中,有孩子小的,才幾個月大,有孩子大的,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
孩子什麼時候才好帶,其實,真的沒有好帶的時候。即便結婚生子,也要為孩子不斷操心。
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是父母們非常焦慮的時期,那就是孩子處對象的時候。畢竟,找了一個好對象,那麼孩子未來想要幸福,也會很容易。但是,找到的對象不靠譜,那下半輩子也夠鬧心的。
在孩子談對象之後,作為父母的我們,或多或少會打聽一下對方家裡的情況。但有時候,打聽得太多、太細,也會引起別人的反感,這反而會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因此,在孩子處對象的時候,有些問題,要問得有水準。
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這本書中,就這個問題,給出了答案:擔心對象不靠譜,問兩個問題就知道。
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關鍵所在。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很多人都以為,家有一老的意義,是在於老人能幫襯家庭,卻不知,「老」也會存在別樣的意義,比如長壽、 健康 。
一般來說,孩子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是在25左右,父母的年齡會在55左右,家裡的老人,至少也得有7、80歲了。
如果家裡的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還在,那足以證明,這個家庭的遺傳基因是非常不錯的。
想得更深層次些,說明這個家庭的生活習慣、飲食等,都是不錯的。
如果只有少數老人,那麼可以簡單詢問是什麼原因過世的,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遺傳相關的問題,就還好。
這一點,果媽身邊就有一個案例。
朋友小珠曾經相親的時候,遇到一個長相帥氣,家裡還很富裕的男生。兩人相處非常不錯,但是小珠爸爸拒絕兩人繼續交往。
因為這個男生的家族,就沒有60歲以上的老人,細問知情的人後,才知道他們家人幾乎都有糖尿病,而且還是比較嚴重的那一種。
最終,小珠還是選擇了分手。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如果父母關系好,對方一般都會非常樂於提到自己的父母,並且說起來的時候,滿臉都是輕松、幸福。
一般這種情況下,對方會比較可靠。畢竟,一個幸福的家庭,所教出的孩子也不會太差。
但如果是以下這兩種情況,那麼就需要注意了。
第一種,提到這個話題,對方緘默其口,又或者顧左右而言其他 ,那麼,要麼是他對你還有所保留不太信任,要麼就是家庭關系非常糟糕,這種多見於父母關系極其不融洽、離異的家庭。
第二種,對象非常指責家庭成員的一方 ,比如自己的父親不顧家亂花錢,比如自己的母親只顧著打麻將別的啥都不管,那麼這樣的家庭就要慎重考慮,畢竟家風不是很好。
總的來說,和一個人結婚,其實,就是和一個家庭結婚。
你以為可以努力過二人的小世界,殊不知,對方家庭可能時不時就會參與其中,在過去、現在、將來,依舊會影響另一半。
閃婚,在這個 社會 是常見的,但是果媽真的不建議家長支持孩子閃婚。因為,「賭注」有點大,這會搭上孩子的後半生!
在結婚之前,果媽作為過來人,覺得家長有兩件事情是需要做的。
1、讓孩子不要著急結婚,靜下心來看待一段關系
戀愛,有朦朧期、熱戀共存期、依戀與獨立期、平淡共生期。
婚姻,最終走向的就是平淡共生期,這時候愛情就已經轉變成了親情。一般來說,最容易產生結婚想法的,就是朦朧期和熱戀共存期,這時候,眼裡只有對方的優點。
只有在進入依戀與獨立期,尤其是平淡共生期之後,才能理性地看待對方,並且對方的缺點也已經逐一暴露。此時,才是靜下心來看待一段關系的最佳時機。
所以,讓孩子不要著急結婚,要捨得花時間去考察。
2、深入對方家庭,了解對方成長經歷與家庭關系
《今日說法》有一期講過一個男人冒充軍官「騙婚」,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他用4年時間交往了11個女朋友,和其中4人結了婚,有3個孩子。
騙局揭穿後,這些女性都傻眼了。
騙子的手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帶女孩去部隊院校轉一圈,然後說是保密單位。長時間不出現,說是去執行任務。
如果,這些女孩在被騙婚前,多去接觸他的父母,就能夠避免誤入騙局了。
哪怕男人和父母串通好,哪怕父母是請來的高級演員,都是能夠露出破綻的。比如聊聊父母工作、男人小時候的成績夢想等等。
生活中,深入對方家庭去了解對方的成長經歷、家庭關系,也能看出這個人不一樣的一面。比如,媽寶男,也是能夠提前看得出來的。
開心果媽媽寄語
婚姻的相守之道,有一點叫做「難得糊塗」。
只是,戀愛的時候,可千萬不能「糊塗」,否則,婚後可就不是「難得糊塗」那麼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