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一起真的會幸福嗎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傳唱千古,歌頌至死方休的美好愛情。可我總覺得這個結局只是強行安排兩人共赴黃泉,化作蝴蝶。
祝英台富家小姐,有才有貌,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寵都來不及,況且還被丞相之子馬文才青睞。梁山伯自幼家貧父親早逝,靠母親一人拉扯長大,可能有媽寶傾向,主要是身體不好,就算祝英台嫁過去能幸福幾年呢,年紀輕輕就得守著他。
梁祝其實歌頌當時年輕人自由戀愛,不受父母約束,符合當時的價值觀,而現在要考慮的因素很多,梁祝就不太能成為教育的典範。
㈡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局是什麼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結局是梁山伯病重去世,祝英台跳進梁山伯的墓中,兩人化成蝴蝶。
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最後,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
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2)梁山伯與祝英台婚姻如何擴展閱讀:
關於梁祝傳說,有眾多權威專家學者考證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過,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並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可供佐證。
明代崇禎版《元氏縣志》里明確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
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民間文學研究學者陳連山認為,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產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
初建於宋初的封龍書院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著相傳梁祝二人一起讀書的讀書洞,同時,在宋代石橋「吳橋」旁邊有一處古墓,被譽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吳橋古冢」,相傳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
在考察了位於元氏封龍山上的封龍書院以及查看相關史料後,陳連山認為,「『梁祝傳說』基本能夠和本地名勝古跡聯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來源和民間資料。」
㈢ 歷史上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後的結局怎樣
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作蝴蝶。
早年間,男的念書,女的不念書。祝英台要去念書,爹爹說:「念什麼書?咱丟不起這份名譽。」嫂子也不叫去。
祝英台裝了個算命的打板先生,英台爹爹把算命先生請到家去算命,算完命,爹爹誇算命先生算得准,賞了一些銀子。英台把帽一摘,把衣裳一脫,說道::「口口聲聲叫先生,你連女兒還認不清。」爹爹見算命先生是英台裝的,連說:「罷了!罷了!」就答應叫英台去念書。
英台嫂子說:「一個閨女家出去念書,不抱著外甥回來才怪呢。」英台說:「我把這件紅綾襖埋在窗外月季花下,如果這件紅綾襖爛了,就是我在外邊學壞了,這件襖不爛,祝英台就不能學壞。」
祝英台女扮男裝,領著個丫環扮的書童去念書。嫂子在家使壞,燒開水澆紅綾襖,又弄些燒灰培在月季花下,好叫紅綾襖爛了,可是,燒開水澆花,越澆越茂盛,培燒灰燒紅綾,越燒越鮮明。
祝英台和梁山伯在一塊念書,倆人在一鋪炕上睡覺,英台不脫衣裳,梁山伯問她睡覺怎麼不脫衣裳,英台說:「俺娘生得拙,釘扣釘一百,解扣解到亮,系扣繫到黑,俺就爽心不稀脫。」
英台到了月頭身上不利索,梁山伯就問她怎麼腚上有血,她說:「俺腚上生了個追腚,月月來送血。」祝英台尿尿蹲著尿,梁山伯又問她怎麼蹲著尿尿,英台說:「站著尿尿學狗尿,蹲著尿尿講禮道。」
祝英台看好梁山伯了,念完書住家走,就把綉花鞋給了師娘一隻,叫師娘給他倆做媒人。
他倆走了不遠,祝英台把梁山伯手心上寫了一個反「女」字,叫他回去問問老師是個什麼字。老師一看,就知祝英台是個女的,他把梁山伯的真魂壓在了硯台底下。梁山伯就沒有真魂了,兩個人就下山了。
走到一個疃旁,祝英台想告訴梁山伯自已是個女的,又不好直說,就轉著彎說道:「走一疃,又一疃,
遇上個大嫂在壓輾,
我問大嫂怎麼壓,
吱嘎嘎,吱嘎嘎,
條帚掃,簸箕扇,
一瓢一瓢往上添,
壓出小米好做飯。」
梁山伯說:「說這些做什麼?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啊,走啊,祝英台又說:「走一里,又一里,
遇上個大嫂納鞋底,
我問大嫂怎麼納,
大針納來小針拔。」
梁山伯說:「說這些做什麼?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到一條河邊,祝英台又說:「走一河,又一河,
河裡一對大白鵝,
頭里走的是公鵝,
後邊母鵝叫哥哥。
叫聲大哥背過河。」
梁山伯不明白祝英台的意思,又說:「脫下襪子鞋過唄。」祝英台又說:
「濕了裹腳清水擺,
濕了花鞋難也難死我。」
梁山伯還是說:「你凈說這些做什麼?咱趕快走吧。」兩個人又走。走啊,走啊,遇上個井,祝英台說:
「走一井,又一井,
子說萬說你不醒,
你看井裡有個什麼景?」
梁山伯往井裡一看,他倆的影子照在井裡,就說:「有兩個小人唄。」他倆又往前走。走啊,走啊,遇上個松林,松林里邊有一丘墳,祝英台生氣了,說:
「走松林,又松林,
松林里邊有丘墳,
丘墳里邊有死人,
你比死人還差幾分。」
梁山伯還是不明白,說:「說這些做什麼?趕快走吧。」兩個人還是走,眼看要分手了,祝英台見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就對梁山伯說,她家有個小妹,把小妹許配給梁山伯,梁山伯還是不明白,兩個人就只好分手了到了家。
老師把梁山伯的真魂放了回來,他想起了祝英台道上說的話,就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馬上去英台家求婚。到了英台家,英台爹爹已把她許配了馬家。馬家富,梁山伯家窮,英台的爹爹嫌貧愛富,不許英台嫁給梁山伯。
梁山伯回家後,天天想祝英台,得了病死了。臨死前,他告訴媽媽,把他埋在馬家大道旁。祝英台去梁山伯家弔孝,見梁山伯睜著一隻眼,閉著一隻眼,她說:「你一眼睜,一眼閉,你閉上眼睛有賢妻。」梁山伯的眼就閉上了。梁山伯家就把他埋在了馬家大道旁。
英台結婚那天,里邊穿喜服,外邊穿孝衣。花轎走到梁山伯的墳時,一股旋風上拄天,下拄地,颳得抬花轎的走也走不動,英台要下轎看看梁山伯的墳,落下轎,祝英台撲到梁山伯的墳上就哭,哭啊,哭啊,墳「呼嘎」一聲裂開了,祝英台一頭扎進墳里去了,墳里飛出了一對白蝴蝶。
(3)梁山伯與祝英台婚姻如何擴展閱讀:
梁祝的真實性
關於梁祝傳說,有眾多權威專家學者考證歷史上確實真實存在過,而且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也是歷史上確實發生過的真實事件,並有眾多歷史資料及文物古跡可供佐證。
明代崇禎版《元氏縣志》里明確記載「在南佐村西北隅,書院路所經由也,橋西南塔有古冢,山水漲溢,沖擊略不賽移,若有陰為封護者,相傳為梁山伯祝英氏之墓。」該記載無疑是元氏產生「梁祝傳說」最有利的史料證明。
初建於宋初的封龍書院到目前為止仍然保留著相傳梁祝二人一起讀書的讀書洞,同時,在宋代石橋「吳橋」旁邊有一處古墓,被譽為古代元氏八景之一的「吳橋古冢」,相傳是梁祝二人合葬之墓。
在考察了位於元氏封龍山上的封龍書院以及查看相關史料後,梁祝傳說基本能夠和本地名勝古跡聯系在一起,有充分的史料來源和民間資料。
據元代鍾嗣成的《錄鬼簿》記載,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樸創作的15部元雜劇中就有一部名為《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白樸曾師從元好問,因著有多種雜劇而成為戲劇家。元好問長期活動在封龍山一帶。白樸的這篇雜劇很可能是取材於當地傳說,遺憾的是該劇本已失傳。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
㈣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是怎樣的.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的玉水河邊,有一個祝員外,他的女兒叫祝英台,他從小不喜歡和姐妹們一起縫針作綉,卻偏偏喜歡詩歌文章。隨著她的年齡增長,她對詩書的興趣變得越來越濃厚,一心想去越州讀書求學。但是祝員外又怎麼會放心的地答應女兒遠赴他鄉求學呢?萬般無奈之下啊,聰明的祝英台很快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祝英台喬裝打扮成一個算卦的先生,他給祝員外算了一卦,對祝員外當面說,據八卦來判斷,讓你的愛女出門是好事。之後,她又在父親面前展示了自己女扮男裝的模樣,父親左挑右挑也沒有挑出什麼破綻。父親只好勉強答應了祝英台,讓她女扮男裝,遠赴越州求學。
在趕赴越州求學的過程中,女扮男裝的祝英台結識了同來求學的梁山伯。二人一見如故,在草橋上面撮土為香,義結金蘭。
在越州三年期間,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離,白天一同讀書、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內心暗暗地愛慕梁山伯,但梁山伯個性憨直,始終不知道祝英台是個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節放假、二人去鏡湖遊玩的時候,祝英台借景物屢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無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後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
二人沒想到,左近里一個叫做馬文才的書生也看到了這一幕,他也知道了祝英台是個女子這件事。
後來,老員外終究還是不捨得女兒在外漂泊,祝英台收到了家人催促她回家的信,言辭懇切,她實在無法拒絕,最終只能決定回家。
依依惜別之際,祝英台留了一封信告訴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二八為十,三七為十,四六為十,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後去祝府提親,但是梁山伯卻以為是三個十天加在一起,所以決定一個月後才去提親。
然而等到一個月之後,梁山伯歡歡喜喜的趕到祝家的時候,才知道馬文才已經搶先一步提親、並且下了聘禮,梁山伯只得心碎地離開,祝英台沖出家門沿路相送、二人難舍難分。然而終究是不能隨他遠去,家人最後將祝英台攔下,梁山伯只能回到了家中。
梁山伯回家後,相思病重,寫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葯方,表示病情絕望了,同時希望祝英台能前來探望一番,祝英台則回信告訴梁山伯,今生無緣,只希望二人死後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後來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應允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親隊伍必須從南山經過,並且讓她下轎祭拜梁山伯。當祝英台下轎拜墓,一時之間風雨大作、陰風慘慘,
梁山伯的墳墓竟然裂開,祝英台見狀,奮不顧身地跳進去,墳墓馬上又合起來,不久,便從墳墓里飛出一對形影相隨的蝴蝶……。
以上就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大致,這個故事誕生於東晉民間,流傳至今,彰顯了勞動人民對自由戀愛的真切嚮往之情和對地主階級包辦婚姻的不滿之情。
梁祝的故事在全國有一百多個流傳的版本,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可見梁祝故事流傳之廣,變種之多。
然而就在這樣一個廣為人所熟知的故事當中,卻存在著一些令人費解的疑點,二人愛情的產生就是一個頗值得讓人深思的地方。
祝英台雖然一直女扮男裝,但是本質上一直是一個妙齡少女,她單方面愛上方方面面頗為優秀的梁山伯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值得奇怪的是在梁山伯的眼裡,祝英台其實一直是一名男性,他一直是以對待兄弟的心態來對待祝英台的,可是當祝英台公布身份後,他又忽然對祝英台產生了愛情,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有說法認為,梁山伯其實是一位雙性戀,當祝英台還以男人身份示人的時候,他就已經愛上這個作為男人的祝英台了,而後面祝英台性別身份的轉換則表現了同性愛情在古代封建社會下對正名的渴望。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如果我們去翻閱各地各種版本的梁祝故事,就可以知道,這種觀點是立不住腳的。
將梁祝愛情確認成同性愛情有一個無法繞過的前提,就是必須要證明祝英台以男性身份示人之時,梁山伯就愛上她了,然而翻遍各地故事,我們都找不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撐這一觀點。不僅如此,"梁祝"主題戲劇中的許多對白都與此觀點完全相悖。
越劇十八相送中,祝英台對梁山伯暗生情愫之時,曾以男性身份多次暗示梁山伯自己的愛慕之情。原台詞中甚至有"我與你梁兄來拜堂。"這樣直接明顯的表白。可是在劇目中,梁山伯面對這種表白,不僅沒有表現出半分共情與回應,還反唇道:"賢弟越說越荒唐。"從這種反應來看,此時的梁山伯對祝英台不可能有所謂的"男男之愛"。
事實上,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對兄弟義、知己情的描寫與對愛情的描繪分界線非常模糊。A與B做知交,然後迎娶B的表妹/女兒這樣的故事框架,在中國古代的故事當中都是十分常見的。古人的婚姻觀認為結婚並不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由此可見一斑。而梁祝故事中的愛情正是可以看做這種門戶思想的延伸。
梁祝故事背景設定於魏晉時期,而故事中的祝英台出身地方望族,梁山伯和她結為夫妻實際上就實現了門戶的飛躍,有了更多的走上仕途的資源。本來二人互為兄弟扶持,雖能有所幫襯,但是能做的畢竟有限,可是一旦結為夫妻,梁山伯能受到的來自祝家的幫助就會變得有力很多。祝英台初期以男兒身提出將小妹嫁於梁山伯,梁山伯欣喜若狂也正是因此。
而由此一來,梁山伯在得知祝英台自己就是他所說的"小妹"之後所面臨的,其實是麵包和愛情雙豐收的兩份驚喜,物質的充裕也給他對祝英台的愛搭起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這並不是梁山伯不愛祝英台,相反,恰恰是在了解了這些時代背景之後我們才能真正的理解,梁山伯對祝英台的愛的形成是十分合理而且自然的,是有著充分理由的。
梁祝畢竟是文學故事,其中同窗三年而不知性別的事情,在現實中發生的可能其實微乎其微,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這個故事中愛情精神的領悟和感動,作為優秀的中國愛情故事,梁祝確實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
1959年5月27日,由何占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次公演,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何占豪從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獲得靈感,做下了這首享譽世界的協奏曲。
如今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已經在世界范圍內廣為傳播,甚至成了中華文化的鮮明標志之一,攜帶著淵源流長的梁祝故事的文化內核,為世人所喜愛。
㈤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怎麼樣的一對戀人呢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古代民間的四大愛情故事之一,二人的愛情真的是感天動地,感動了許許多多人,後輩還將他們的事跡寫成話劇,改編成電視劇等等。
古時候一個姑娘名叫祝英台,她長得十分美麗,不但會女工,還會寫字畫畫,後來祝英台想著出去求學,但當時女子是不能去學堂的,祝英台就把自己打扮成男的,去央求父親最終如願。
於是祝英台 便踏上了求學之路,到了學堂之後,她被安排與梁山伯一個屋,但是為了防止被發現了是女兒身,就把兩人的書箱放在中間,並在上面放了盆水。可是這件還是被細心的師娘看出來了。師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說破了真相,祝英台跟師娘說希望師娘能幫忙保密,師娘答應了,並對這個聰明的女孩子更加細心關照了。
就這樣三年過去了,有一日祝英台家裡來信說父親病重,要他回去,祝英台心裡很著急,於是就跟老師告假回家,又來找師娘,說她和梁山伯同學三年,梁山伯憨厚老實,待人有熱情真誠,學習勤奮,她已經深深地愛上了他。她把一個玉扇墜兒交給師娘,托師娘做媒,等她走後,代替他向梁山伯說媒。
祝英台收拾收拾行囊就要回家,梁山伯很不捨得,就去送祝英台,二人走到河邊的時候,用打比方的方式來向梁山伯表達自己的愛意,但是梁山伯還是沒聽懂,祝英台便說:「我家有個九妹,我和她是雙胞胎,長得和我一模一樣,我願做媒,讓九妹和你結為夫妻,你願意嗎?」梁山伯本來很愛祝英台的才貌,一聽說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樣,就高興地答應了。於是二人在離別的時候約定梁山伯七月七日去祝英台家相親。
父親早就痊癒了,祝父就讓他換回女裝,不許在回學堂,並把它許給了馬財主的兒子,祝英台死活不同意說自己已經找到如意郎君,並且託了師娘做媒,但是他父親說婚姻大事豈能自己做主,堅決不同意。
祝英台走後梁山伯一直在努力讀書,早就把約定相親的事情忘記了,知道師娘拿著玉扇墜兒來跟梁山伯說,原來九妹就是說的她自己,梁山伯趕緊趕到祝家去和祝英台會面,看見祝英台的女裝打扮,顯得更加美麗可愛。他說出師娘為他們提親的事,但是祝英台立馬紅了眼眶說,你怎麼才來,我父親已經將我許給馬家公子了,祝父聽到二人的談話,立馬找人將梁山伯趕走了,梁山伯回去之後十分傷心,內心思念祝英台,不久就抑鬱而終了。臨死之前,他告訴家裡的人,他死後要把他埋在從祝家通往馬家去的路邊。
祝英台成親那天十分不情願,就被人強行塞了進轎子,路上走著走著突然狂風大作,吹得抬轎人走不動了。這時候有個人來告訴她,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墳墓。祝英台走出轎來,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來到目前祝英台放聲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撲到墳上。霎時間,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墳墓忽然裂開一條大縫,祝英台一下子就跳進墳里去了。
一會兒,雨停了,雲開了,天空出現了一道彩虹。只見一對美麗的蝴蝶從墳頭上飛起來,繞著墳頭翩翩起舞,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也成為了千古流傳下來的美談,至今都讓人十分感動。
㈥ 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梁祝的結局有何意義
1、梁山伯與祝英台死後雙雙化作蝴蝶。
2、梁祝婚姻被殘酷葬送具有強烈的悲劇意義,那麼它的「化蝶」結尾便富有積極意義。活著追求不到的東西,在死後繼續「追求」,終於得到。「化蝶」的結局,正是日益厚積的沖擊封建禮教的強烈社會心理的生動反映。千百年來,這種結局鼓舞著人們向一切頑固封建勢力作頑強的抗爭。
㈦ 請問梁山伯與祝英台相愛的結局是怎樣的嗎
最真實的結果是:梁山伯死了,祝英台答應嫁給馬文才,而在結婚那天,祝英台要求要從梁山伯的墳上走過去,但是祝英台外邊穿的婚紗,里邊穿的是孝衣,她從老遠的地方就下了轎子,邊跑邊脫下了婚紗,這時梁山伯的墳墓列開了,祝英台就跳了下去,墳墓慢慢和上了,飛出了兩只蝴蝶,據說這兩只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
㈧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為何最後會以悲劇收場
梁山伯是我國著名的愛情傳說《梁祝》中的男主角,因為娶不到所愛之人祝英台鬱郁而終,在傳說中,祝英台撞在梁山伯的墓碑上而亡,二人化蝶飛去。據歷史學家考證,梁山伯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與祝英台的故事也跟傳說中所描述的差不多,最後祝英台是在出嫁的路上遇到梁山伯的墓,墓開而入,二人合二為一,著實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梁山伯的性格中還有著開朗的一面。梁山伯在與祝英台接觸的時候,經常與祝英台在書院中共同欣賞詩文,並且一塊種花種草。他們還經常到野外去欣賞山間的四季風光,以此陶冶情操。仁慈也是梁山伯的性格。梁山伯離開書院後,擔任了勤縣縣令。在擔任勤縣縣令的時候,梁山伯對待百姓很仁慈。有一次,勤縣遭受了天災,梁山伯敢於違抗皇帝的命令,為百姓開倉放糧。
梁山伯性格中,也夾雜著激憤的一面。梁山伯與祝英台感情很好,但是因為雙方父母的關系,祝英台嫁給了馬文才,梁山伯在知道祝英台嫁給馬文才的消息後,激憤填胸,最終憂郁而死。
梁山伯出身於官宦世家,從小受文化熏陶,是一個翩翩貴公子,性格中有著儒雅的一面。而梁山伯在愛情中,卻表現得猶猶豫豫。祝英台在離開書院時,將自己是女兒身的事情告訴了梁山伯,但是梁山伯並沒有將這件事放在心上。等到梁山伯想要同祝英台求親時,祝英台已經嫁給了馬文才。梁山伯在愛情中的猶猶豫豫,使得他無法與祝英台結成姻緣。
㈨ 梁山伯與祝英台愛情結局是什麼
古代有很多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其中祝英台和梁山伯的故事就更加的唯美和浪漫。因為其中有一個橋段就是祝英台為梁山伯殉情,然後祝英台就變成了一隻蝴蝶和梁山伯畫成的另外一隻蝴蝶在一起飛走了,這就是他們愛情故事當中非常唯美的地方。
祝英台被家人逼迫嫁給馬文才,但是她要求去拜祭山伯,所以就殉情了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後的結局其實還是很唯美的,因為梁山伯去世了,祝英台為他殉情,他們兩個人的愛情感動了天帝,於是他們兩個人就換做了兩只蝴蝶,一起翩翩起舞,他們雖然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是這份愛還存在著,延續著就是告訴我們真心永遠不會被被改變,那永遠值得去紀念。
㈩ 梁山伯與祝祝英台感情是如何一步步加深的從哪裡可以看出
梁山伯與祝祝英台感情是在讀書期間一步一步加深的,可以從相關原文看出:美麗少女祝英台假扮男妝,來到寒山寺,遇到梁山伯,同窗三載,感情摯深。
文章細膩地呈現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 出身富裕人家的祝英台反抗傳統社會對女子的不平等待遇和束縛,爭取到與男孩子一同讀書受教育的機會。繼而挑戰長久以來「門當戶對」的觀念,與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戀,為自己爭取婚姻自由。
然而,保守的年代卻棒打鴛鴦兩分離。但梁、祝的真情,終究感動天與地!二人化成彩蝶翩翩飛舞,溶入多彩、自由的天空,所經之處,花兒漫天開放。
(10)梁山伯與祝英台婚姻如何擴展閱讀:
相關故事
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祝英台歸家,行前托媒師母許婚梁山伯。
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