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政治婚姻
政治婚姻
多指沒有感情(愛情)基礎,因單方或雙方利益驅使下結成的婚姻
B. 政治婚姻怎麼辦
1.先見見女方再說,說不定是喜歡的類型。2.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不喜歡就正面硬憾吧,自己的幸福還得靠自己爭取。3.切忌不要玩小聰明,誤人誤己,一刀斬斷對所有人都好。
C. 政治婚姻的特點
(一)多元化
所謂多元化系指某一首領娶幾個方國或諸侯之女為夫人。這一特點在傳說、三代及春秋時期最為明顯。多元化聯姻的特點也比較突出。
(二)多方位
多方位聯姻對於國建立霸業,鞏固政權和民族融合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三)騰婚現象比較突出
騰是指一個女子出嫁,須同姓娃娣隨嫁,即諸侯娶一正妻,同時得到其他幾個陪嫁的女子。春秋之前,接制只適用於天子,到春秋時代,諸侯也開始實行,卿大夫也積極仿效。《公羊傳·庄公十九年》對騰作了解釋:「諸侯娶一國,則二國往騰之,以娃娣從。娃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諸侯一聘九女。」劉敞認為:「騰者何?諸侯嫁女於諸侯,以娃娣從,二國往騰之,亦以侄娣從。
(四)小國往往為婚姻大國所滅
政治婚姻只有在兩個對等諸侯國或民族之間進行時,才會有大致平等地位,而小國與大國聯姻,往往會受到大國的侵害,甚至被大國所滅。
(五)強國干預弱國內政
強國與弱國聯姻的動機之一,就是希望自己的外孫將來繼立國君,以便長期控制所嫁之國。在一般情況下,強國的這一目的比較容易達到,但在特殊情況下,這一動機往往會化為泡影。
D. 什麼叫政治婚姻啊,政治婚姻不是兩情相悅嗎
出於政治目的而進行的婚配。通過婚姻建立友好關系,緩和國家或是地區矛盾。像文成公主,昭君出塞。能兩情相悅的應該很少,也可能根本沒有。但因為背負了國家賦予的責任,沒有辦法拒絕,只是一顆棋子
E. 政治婚姻的目的
春秋時期,各國國君都想爭當霸主。晉楚兩國都積極運用聯姻手段,結交軍事同盟,以遏制和打擊對方。晉國先是聯姻於秦,戰勝楚國,成為霸主。後來秦晉交惡,秦國轉而結楚。失去秦國後,晉國頓感勢單力孤,不足以與楚抗衡,於是便採取聯姻辦法,積極聯絡東方新崛起的吳國。
總之,以聯姻結交軍事同盟進而建立政治聯盟是大國的一貫政策。當然,無論是結交軍事同盟還是建立政治聯盟,其實質都是借聯姻建立或鞏固霸主地位,甚至獨吞天下。 狄在春秋時期已經強大起來,成了周室的重要結交對象之一。鄭國扣押周大夫伯服和游孫伯後,周襄王准備「以狄伐鄭」,大夫富辰以狄有「五奸」加以勸阻,但周襄王根本不聽,仍派頹叔和桃子聯絡狄軍。公元前635年,狄人攻打鄭國,奪取棟地,為周天子出了一口惡氣。此後,周襄王「德狄人,將以其女為後」,(傅公二十四年)雖有富辰極力反對,但周襄王仍然不聽,遂娶狄女魄氏為後。
從表面來看,這種類型的聯姻僅是為了報答對方,其實質則是結交對方的一種新的形式。
F. 什麼叫政治聯姻
皇室與貴胄聯姻,也是一種門第婚,即是在社會最高層次進行的,它任何時候都起著維護雙方家族政治、經濟的作用。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如北宋初年,它更具有濃厚的政治色彩,起著鞏固皇室政權的作用,關系著政局的安危,成為政治聯姻。它的主持人拿著子女的婚姻作為政治工具,不顧及他們的意願,它自然是排斥性愛的,很難給婚姻當事人創造幸福。封建的包辦婚姻把一切人都包括在內,胄子也不能倖免,它實在是一種惡劣的婚姻制度,政治聯姻尤其如此。
說起政治聯姻,目的多種多樣,多為皇帝拉攏各友邦或是親信大臣的一種手段,也可以是大臣之間的一種以政治為目的的婚姻。但是說到和親,就比較單純了,多是不同種族或者是原來的敵對國家之間一種共同謀求和平的方式,最著名的大概要算是「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了。
據《資治通鑒》記載,「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帝以後宮良家子王嬙字昭君賜單於。單於歡喜,上書『願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傳之無窮。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這段和親顯然是呼韓邪單於以臣的方式請賜婚,很明顯他的地位是在漢朝之下的,是他謀求和平的一種手段。而了解一下當時的歷史,匈奴自敗於漢武帝後,內部產生分裂,一部郅支單於打敗了另一部呼韓邪單於,而後者投降了漢朝,曾於甘露三年,入長安見漢宣帝,從而確定了臣屬的關系,而郅之單於恐於漢朝的兵力,終於舉部西遷。可以說,呼韓邪單於的目的很明顯,一為修好漢朝,恐漢朝反悔和約;二是怕另一部單於反攻,可以在漢朝那裡得到援助。雖然後來單於所說的「請罷邊備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並沒有達到,但是可以說這次的和親是成功的。而從漢朝的利益來看,多了一個抵禦外敵的屏障,也是很有好處的。昭君在匈奴共生三子,也由於這層關系,兩國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到了唐貞觀年間,正是唐朝國力最強盛之時,因此各國派來和親的使節就有不少,這其實也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實力。「貞觀十四年,吐番贊普松贊干布譴其相祿東贊獻金五千兩及珍玩數百,以請婚。上許以文成公主妻之。」這段歷史在民間流傳甚廣,就是「五難婚使」的故事,雖然不一定是史實,但是在一方面也表現出了唐朝在當時的統治地位。當時吐藩和唐朝是交戰國,曾經多次發生戰事,這次的和親,從吐藩的角度來講,其實就是投降稱臣之意,顯然著次和親在歷史上也是持肯定態度的。
不論是「昭君出塞」還是「文成公主入藏」,從政治的角度來講,都是促進和平和發展的,是為了國內的穩定的一種政治策略,當然這種策略從另一方面也推動了文化,經濟,農業和手工業的交流。例如昭君帶去了漢朝一些先進的農業工具,改革了匈奴的一些游牧制度,而文成公主大量教育,衛生,文化,佛教的書籍,還有糧食,蔬菜的種子和生產工具,還傳授了歷法,紡織,水磨等知識。而吐藩也相應的派使者入唐學習,當然經濟交流也就發展起來了。可以說,這兩次的和親在政治,經濟,農業,文化多個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親也是國家實力強弱的一種表現形式。
從古代的和親,不禁想到了現代外交,其實古代的這種和親制度就是一種外交的手段,但是在世界政治風雲變幻的今天,顯然這種手段已經沒有了用武之地,用一句名言來解釋就是「弱國無外交」。回顧我國悠久的古代史,不禁為燦爛的文明驕傲不已;而看看屈辱的百年近代史,又不能不為國家的盈弱而汗顏。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的外交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又在世界政壇上找回了自己泱泱大國的尊嚴,從踏入聯合國,到中美建交,新中國的外交是比古代外交史更能另人自豪的,這不也同樣說明著中國的進步,中國的成長嗎?我為我是中華民族的子孫而深深驕傲!
G. 政治婚姻的類型
(1)和親婚:所謂和親,「指漢族封建王朝與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具有一定政治目的的聯姻。就和親的動機而言,任何時代的任何一方,幾乎都毫無例外地帶有濃厚的功利主義色彩,並且屬於急功近利之類,即只圖解決短期內的迫切問題,而無暇顧及長遠的利弊得失。」和親絕不是單純的血統交融和民族聯姻,更主要的,是通過聯姻建立起更加緊密的政治關系。
(2)藩鎮婚:以唐代為例,安史之亂後,在中央對地方控馭能力大為削弱的情況下,唐政府採取與藩鎮聯姻的方式來加強與地方的聯系,希望公主能成為維系中央與藩鎮之間關系的紐帶。對藩鎮的婚嫁中,自始至終都是貨真價實的天子親女。至於藩鎮婚本質,一言以蔽之,依然是政治婚姻。「這種政治婚姻,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和親。」
H. 政治婚姻的歷史
中國的政治婚姻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出於結盟、籠絡等目的,諸侯之間就經常聯姻。而社會普通階層想躋身上流階層,婚姻也往往是一個有效的跳板。陽翟大商呂不韋看準了在趙國作人質的秦國公子子楚,居為奇貨而力助之,更以懷孕小妾相贈。結果,呂不韋不僅被繼位後的子楚任為秦相,他的兒子更成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的第一位皇帝。要論古今中外最大的一筆生意,非呂不韋莫屬。
到了西漢,由於飽受匈奴鐵騎侵擾,開始對匈奴和親,於是一個個皇族少女(後來也有以宮女冒充的)就被陸續送到了遙遠的塞外,胡笳羌笛相伴一生。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傳奇動人,和後來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一起傳為千古佳話。但我總在想,剝去那些「促進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堂皇外衣,這兩個遠離故土的女子內心裡到底是不是快樂的?
清朝香妃的經歷就是一個政治婚姻的典型代表。乾隆將香妃接進宮,封嬪封妃是出於一種政治目的,但情感的交流也隨之而來了,這也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溝通,是該戲表現的主要東西。
民國時期的孫中山和宋慶齡,蔣介石等婚姻都存在一定的政治婚姻因子。到了現在,父母包辦的婚姻都統稱為政治婚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