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美好的寓意都是幸福的象徵,焦作結婚風俗有什麼呢
結婚是兩個家庭的大事,伴隨著親友們的祝福,兩個年輕人開始了幸福生活,在焦作一帶,更是還有婆家送娘家「離娘肉」的習俗,可以讓女兒安心的離開父母,嫁入婆家。新郎還要吃千層餅,寓意婚後生活不要見異思遷,忘恩負義。小兩口能夠和和美美的過一生。這些美好的寓意都是幸福的象徵,圖的就是吉祥幸福的意思。
迎親時男方要帶一隻大公雞,抱到女方家,再從女方家抱一隻母雞回來,由於「雞」、「吉」同音,取個吉利的好兆頭。並且姑娘在出嫁前由娘家備好隨身飯,成婚當天讓花轎或汽車帶走,隨身飯有帶菜、肉、面條、餃子的,也有帶「富貴饃」的。並且男方還要在婚宴上吃千層餅,寓意在婚後生活中能始終一心對待妻子。
焦作結婚風俗有其獨特之處,所有這些風俗習慣也都是為了讓新婚夫妻有個無比幸福的婚後生活,在婚期之前,兩個家庭坐到一起共同商討這些事宜就可以了,雖然婚禮籌備過程有很多細碎的事情需要大家安排,但是大家為了新婚夫妻能夠和和美美的過日子,也都會盡心盡力的把一起事情都安排妥當。
❷ 誰知道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結婚習俗,詳細的
博愛哪裡的,具體點,博愛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有漢民有回民,有山上住的,有河邊住的,在我們這有句話是「十里不同俗」
孝敬那一片包括內都,我們稱作「南鄉」,據了解,現在南鄉的費用較高
❸ 焦作武陟 訂婚 結婚什麼風俗 禮金需要多少
沒什麼特殊的。。禮金當然要了。一般是一萬七(萬里挑妻)21800(兩家一起發)33000(有靠山)
❹ 河南結婚風俗流程 河南的婚姻講究
因為中國有不同的省份,而每個要省份之中,人們對於生活之中的一些習俗和風俗的傳承也存在著差異,因此在當地結婚之時,肯定有著他們需要尊崇的當地婚俗文化的流程。對於河南人來講,在他們結婚之時,應該注意到哪一些婚姻方面的講究呢?
選擇吉日送首飾
對於居住在河南的戀人來說,當兩人的關系確定了之後,雙方就要一同去徵得父母的意見。此時男方上門去女方家提親,就需要攜帶一些禮品送給女方父母。當兩人婚期確定之後,男方就要開始裝修自己的婚房,做好結婚的一切准備。此時新人選擇結婚的日子也要徵求家中長輩的意見。在河南結婚風俗中,不管是男方家,還是女方家,在結婚那天都要掛一些大紅喜字。比如在新人的婚房內、酒店內、門口、喜宴廳等等。對於貼喜字的具體時間,室內的喜字可以提前貼,其他地方的就要在婚禮當天貼。並且在新人家中貼了喜字之後,來賓們也能夠跟著喜字貼的方向找到新人舉辦婚禮的地方。
迎親時不走回頭路
在傳統習俗中新娘到新郎家的時間都會挑選好一個合適的時間段。在婚禮當天,當伴娘們刁難了新郎,討到了紅包之後,新娘就可以與迎親隊去男方家了。但是,坐在婚車上的新娘是絕對不能夠回頭看的。因為這個不僅是河南結婚風俗重中之重,也是新娘們必須遵循的。否則大家在結婚之後就會出現一些困難。當新娘到達新郎家之後,河南的風俗是新人一定要在中午十二點以前拜堂成親。因為新人在這個時間段拜堂兩人的婚姻道路才會一帆風順。其實我國的大部分地區都是有這個說法的。
河南的婚姻講究
1、在我國河南地區,嫂子給將嫁的妹妹梳頭,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梳成髻,即媳婦頭,意味著妹妹將成為人家的媳婦。一是還按閨女的發式梳,即梳長辮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閣的閨女,等到婆家後,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嬸子大娘挽成髻。
2、准備結婚的前一個月吧,男方要帶上足夠的錢去給女方買衣服、首飾之類,衣服要買好幾套,留著在婚禮的時候會穿到的。
❺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盤點 各地特色婚俗大比拼
婚俗的歷史非常悠久,並且處於不斷的變動之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也是中國傳統習俗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各地婚禮習俗都有所不同。下面就帶來河南各地結婚風俗盤點,一起來看看河南各地婚俗習慣吧。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濮陽
濮陽早期的封建思想比較嚴重,屬相不合,即使門戶相對,也不能成婚。像男女屬龍虎,“龍虎相對”;屬狗兔,“狗兔相剋”;屬雞猴,“雞侯不到頭”等。不過現在這種現象基本就沒有啦!
婚禮當天,出門時,新娘腳不能離地,說是“不沾娘家土”,走時帶水盆,寓意:“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連盆子都給你了,所以不能再回來了。
到男方家時下車前要用燒著的谷稈和鞭炮燎車一周,意在驅除狐妖鬼邪。新娘下車跨馬鞍,有“好馬不把雙鞍備,好女不嫁二夫男”之說。
婚禮當天下午或者第二天上午,要有一名巧婦用紅線給新媳婦兒絞臉。(貌似以前在古裝劇看過)絞時面部略施脂粉,歌里是這樣唱的:“開新臉,使新線,今年吃火燒,明年吃喜面”。
新人的枕頭裡面要裝麥秸、籽棉、紅棗,早生貴子的意思,這要新人親手裝填。
結婚第二天,新媳婦要到男方各親戚家拜見,還能再收一次紅包噢
結婚第三天,新婚夫婦要去岳家認門,稱之為“走三天”,午飯後一起回去不能留宿,在婆家住九天,方得回門。回門後先住七天,以後再住八天,所以才有“先住七,後住八,發了婆家發娘家”的諺語。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洛陽
洛陽是十三朝古都,建都史達千年之久,是數千年的政治、文化和經濟中心,所以以洛陽為中心的婚嫁習俗隨社會的發展傳到全國各地。
結婚前一天晚上,要由男方近親家的健康男孩兒睡在新床上,俗為"壓床",意為新娘快快生個胖小子。
婚禮當日新娘上車時雙腳不能著地,由新郎抱著,來回要走不同的路線,每逢到路口、大樹、枯井、古廟處,都要燃放鞭炮以辟邪。
至男家門口,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儀式必須在中午12時前舉行,否則不吉利。
洛陽的鬧房很厲害,按照風俗,新婚的前三夜都要鬧洞房,三天不論大小,新媳婦可要准備好。
婚後第二天是新媳婦父母來看閨女的,要帶四色禮品到男方家。婚後第三日則為回門日。
禁忌:
準新郎結婚前夜忌獨睡新床,忌哥哥未婚弟弟先娶,說這是“大麥未熟小麥先熟。
套被子不能在9月,“十月里縫被子十全十美”,而“九月里縫被子連生九女”。好惡毒的諺語
洛陽人最忌在“無春之年”結婚,如果留意,就會發現每隔幾年,洛陽就會爆發一次井噴式的集中結婚高潮,大家爭搶著,好像要趕末班車,生怕過了這個村就沒了這個店。在其他地區有的就在當天打個手電筒破解。
必須哭嫁,哭則表示不願離開父母,兼有惜別少女時代的意思,是個懂事的閨女。如果不哭,便是沒教養,娘家人會覺得難堪。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鄭州
六大禮俗
擇吉送好飾新房,紅喜高懸滿廳堂;
親迎新娘不回頭,正午以前拜花堂
大宴賓朋謝四方,三天回門看岳丈。
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此時,女家需回禮。
早上新郎率領迎親隊伍親迎新娘,花車帶頭,禮車隊隨後。到娘家後,娘家人一般都關門拒婿,好友起鬨想娶到咱家姑娘不是那麼容易的。‘不回頭’是說‘結婚不走回頭路’,去娘家迎親和回酒店典禮的路線不能完全重復。
登峰那邊好像新郎要批一個大紅床單,12點前新人拜罷天地,大吉大利。
婚禮三天後(第三天)回門,不可留宿。
禁忌:
婚慶當天若下雨,不要幫忙給新人打傘(散),民間認為不吉利。新郎發型不宜梳成中分,夏天再熱不能宜穿短袖襯衫(半截袖),民間認為口彩不好。
新娘女友攔門不要時間太長,不要過於難為新郎。娘家親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於男方親友離席,俗語“客走主家安”!娘家親友對此要予以理解。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安陽
結婚的前一天,男方要備酒菜一桌,送到女方家裡,稱為"養酒禮",現在多改為送現金。
婚禮當天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吃辣麵,女方藏鞋(這個好像大多數地方都有)。男方給一萬零一塊,最後那一塊錢要拿回去,意味萬里挑一,所以這一塊一定要挑回去啊。
到男方家時,家裡人都要化個妝出來圍著新娘扭秧歌,一扭能妞一個多小時。
晚上鬧洞房,喝完子孫湯,由夫嫂整理床鋪,再由夫家小妹送尿盆(抬著尿盆不能離地)
新房的枕頭里各放一雙筷子,被褥內放一些人參果(花生)、紅棗、寓意早生貴子。
新婚夫婦於第三天和第九天可回門,但是不能再娘家住,蜜月期滿可以回去住上一個月。
女孩成婚後的第一個農歷五月初二(或初四),娘家要“追閨女”,娘家准備夏天的涼席蒲扇什麼的,也有備電扇等電器,還要給新女婿准備一套新衣服,去看閨女。婆家設宴款待,雙方家長共敘家常。
說實在的,安陽地區不要求男方給多少,何況物價這樣高,一萬塊買不了多少東西,女方也出錢,有的是直接帶存摺過去的,在安陽,彩禮只是個意思。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鶴壁
鶴壁那邊結婚之前強調“父母之命,媒約之言 ”,講究門當戶對,比較傳統。
談戀愛要有媒人,提親時需要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親。當地也有合八字一說,八字相合便可訂婚。男方挑個好日子向女方送金銀首飾、布料衣物等嫁妝,稱之為下彩禮。
迎親在婚娶過程中是最為隆重的環節。一路上鞭炮不斷,樂器班吹吹打打,十分熱鬧。新娘到家後,先拜天地,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進入洞房。此時婚宴開席,前來祝賀的親朋好友盡情暢飲,年輕人直至通宵。並伴有下輩和年比新郎小的鬧洞房之習。一氣呵成的婚禮流程。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新鄉
女方年齡可以比男方大二三歲,一歲不行,民間說法:“妻大兩,黃金長”,“妻大三,做高官”,“女大一,沒飯吃”。
男女雙方的新被褥和新枕頭須由子女雙全和夫婦雙全的婦女縫制。縫制前先由婆婆抓三把棉花鋪平,然後,抓一些花生、紅棗、核桃撒在上面,由縫制中縫入被褥中,意為“早生貴子。”
女方在出嫁的前一天,由姐姐或者嫂子放壓箱錢,到了婆家後,婆婆也要在此箱內放錢,且多於壓箱錢數。
婚禮前一天,男方整置洞房,當晚由新郎的小弟壓床,而且允許尿床喔。
新娘上轎須穿藍鞋子,此鞋不許再穿回娘家,下車時,腳不得落地,須踩著藍布從下車一直到禮堂。
拜天地後,新娘入洞房,由小姑子端洗臉盆,水中放一個饃,一個硬幣,新娘須將饃撈出扔至床下,然後,小姑把做熟的餃子送入洞房,讓新娘子用筷子擠開給新郎吃。
送客走後,男方所有的親戚齊聚一堂,由新娘上拜,逐個磕頭,受拜人都是要給紅包的。
三天回門,九天,可由新娘的兄弟接新娘回家小幾天,俗稱“叫九”。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焦作
婚禮當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氣越多。
新娘進去新郎家之後,拜天地後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媽”。新郎家長要給“改口費”。
別的地方塗鍋灰,抹鞋油多是鬧喜公公喜婆婆,在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們臉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後開席。
焦作也是三天回門,回去所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開封
開封當地婚嫁習俗通常不找同姓,不找同村。
女方的嫁妝里要有被褥服飾和“箱、桌、櫃、椅”四大件這些是婚前幾天送達男方家,;親友們贈送禮物,稱為“添箱”。記得是尉氏還是哪裡婚禮當天新娘不能穿內衣,幸好我朋友冬天結婚有穿秋褲,上面就用胸貼。
新郎迎娶時需要載一個小男生和兩個女生去女方家,男生稱作“壓轎孩”,就是說新娘嫁到男方家後會給這家生兒子討個吉利。兩個女生則是表示男方家對新娘的親切相迎。
女方這邊,要准備一種獨特的飯食嫁妝――隨身飯。隨身飯已由娘家人事先備好,主要有肉、菜、饃、面條和餃子等,女方捏餃子是為了捏住親家的嘴,以免挑剔叨擾使自家女兒受氣。
到了女家,新郎要和女方尊長先行鞠躬互拜,以示敬意。女方親朋好友會趁機上前“糟”男方來客,主要是新郎和伴郎,把新郎畫個大花臉,把伴郎抹成黑臉包公,鬧個歡樂氣氛。
同樣的結婚不走回頭路回到男方家,女方要等男方給了下車禮之後才下車,下車時跨火盆,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日後夫妻越過越紅火。
喜宴過後,親友來賓們開始了婚禮上的狂歡大鬧,那就是“鬧公婆”,用灰、墨、顏料之類在新郎的父母頭臉上亂塗胡抹,戴上尖頂紙帽、辣椒串、大紅花,纏上裙布,反穿衣服,把老兩口整得不成樣子,十分滑稽可笑,真可謂極盡搞怪之能事,盡管如此,公婆兩人卻是不能生氣的,歡顏以對,任由大夥隨意擺布。
第三天,新郎需陪同新娘“回門”,新郎要給丈人丈母娘置辦四色禮品,東西可隨意搭配,但必須四種湊雙數討個吉利。六天娘家來人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回新娘,也稱“回門”。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商丘
結婚前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見面, 新娘要穿大紅色內衣。
男方迎親隊伍里有一人抱一隻精神抖擻的大公雞,到女方家裡的時候由女方的母親點大公雞的頭三下。
新娘子從閨房的床上到婚禮現場中間一路都不能腳著地,鞋底不能沾土。
新郎新娘雙手捧搪瓷雙喜臉盆跪拜/鞠躬接受一切親戚來賓的紅包。紅包都是由錢捲成卷狀用紅繩或者紅色紙條纏繞起來。
晚上,新娘到婆家第一頓晚飯,必須是從娘家帶來的,且必須有面條。不能吃婆家的一口飯不能喝婆家的一口水。
新人行拜禮時,年輕人可以用鞋油、機油、柴油、鍋底灰塗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臉上以表同喜,抹得越多,祝福越長久。
三天夫妻回門省親,當天返回。六天後娘家人來看望新娘,十二天娘家接走新娘,稱“回門”。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信陽
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親的時間,淮濱、固始、息縣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縣城關在午夜。
上車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縣新娘上車前,先在准備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車;羅山縣由新娘兄長背上車;潢川有些地方由親屬抱上車,車上另坐一男童壓轎。新縣、息縣、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習慣,即從入轎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一般來說,結婚是中午的正席,頭天晚上女方正席.
接親的時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參加,只派一隊人馬去
有的地方以凳子為墩支撐梯子,從洞房一直搭到廚房門,梯上鋪紅氈毯,新娘從上面走到廚房祭灶,謂之過狀元橋。
洞房前的一頓飯.大夥聚在一起給新郎新娘出難題,通常都有點帶色的.小兒不宜參加
結婚的第三天,女方帶著男方回娘家.這時男方還得准備些禮品,但是不能走新娘出嫁時走的那條路,必須想其它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回門.在光山,第三天回門時,僅接新郎至岳父家,第六日新娘才走娘家。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許昌
看好兒”有兩個比較特定的時間,上半年結婚在農歷二月二送;如果在下半年結婚,要在農歷六月六或十月十送。這樣是為了讓女方有充足的時間准備嫁妝。
同樣迎親的路線要提前勘察清楚,“不走回頭路”。
去迎親的人數是單數,接到新娘後剛好湊成雙數,以求好事成雙,但新郎再著急也不能親自去。
男方迎親時要帶一個機可愛的小男孩,叫“壓轎孩兒”,女方封了禮他才下車。
閨女出嫁時,不能沾娘家的土,否則娘家就會變窮,所以要准備松柏枝踩在腳下,或者直接讓新郎抱著走。
娘家親戚已舅舅為最大,父母不能參加婚禮
迎親到家後有人繞著迎親的車轎放鞭炮,另一人用鐵絲提著一個燒得通紅的犁鏵緊跟其後,並向犁鏵上澆醋,稱為“激犁”,取的是“吉利”的諧音。
新娘下來後,點燃兩堆谷桿,新娘要從中間穿過,傳說谷桿火能夠辟邪。
新郎的兄長或本門兄長端一個斗在前面引路,斗裡面放糧食,糧食上插柏枝,柏枝上掛紅棗,也有糧食上插一桿稱,稱上掛九枚銅錢。這叫“兄長端斗,越端越有”。
河南各地結婚風俗之漯河
新娘舅舅要紅盆,盆子里要裝鏡子、梳子、毛巾、杯子、被單、碗筷、方便麵
娘家還要准備四樣東西,炭—紅紅火火,發面—發財,蘋果—平平安安,艾草—恩恩愛愛;新娘的嬸嬸要給她披上紅圍巾
新郎的同輩人要向新娘頭上撒碎錦花同時要放一掛長鞭炮
有好事者趁此機會將早已准備好的顏料往新郎的父母臉上抹,這叫“打花臉”。新郎的朋友向新郎拋壞雞蛋(真的是專門放壞了的),抹奶油以示祝福。
到新郎家新郎的妹妹要給新嫂子換鞋
進門後,新娘要先洗手,再吃面
儀式結束會鬧會洞房,不鬧新娘,要鬧伴娘
宴會最後一道菜是丸子湯或雞蛋湯,表示宴席結束,吃多了人們就打哈哈說這叫‘滾蛋湯"
婚後第三天,新媳婦兒要下廚房做飯;吃了早飯,然後跟老公一起回娘家,叫“三日回門”。
❻ 焦作地區的婚姻風俗是什麼
第一步就是認家門!給錢,一般最少50-100!每人!(指家裡人)
第二就是定婚,擺喜宴,認親戚!每人50-100最少了!!(指家裡的親戚)然後就是家裡給人家(三金)這是最少的了,現在四金五金多了去了!和定婚錢一般在11000-88888不等,看哥們實力!!
第三就是結婚,擺喜宴,只要是家裡人的,包括親戚在內,都得給紅包,這個最少也得(50-100)還有人家娘家給的壓箱錢!!這個不能小看,人家娘家在箱里壓10000,你家就得給人家女兒20000.這是成倍算的!明白?
然後就是小事了,找車不能少於12台!看人家來多少人定!!!
給家裡的小孩子們還有女方家裡小孩子們的紅包錢!這個可不能不給,一般在10-100不等。看哥們實力!還有司機紅包,這個也是不等的!最少是100每人!外加一人一包煙!
第四就是瞧娘家,讓你家裡的親戚去上幾個女的就成,這個男的可以不參加!
大概就這么多吧,我說的都是男方需要給出的!女方也是要給陪嫁的!!這個也是看你們是怎麼商談了!!!一般最少都要陪輛車的!!外加現金少許!
❼ 河南焦作修武縣或者武陟縣結婚風俗,閨女結婚頭一年回娘家,父母長輩給女兒、女婿壓歲錢嗎,給多少同年
要給的!不知道當地的禮大小,估計最少兩百以上,還有,新女婿等一年回娘家要給娘家親戚小孩壓歲錢,是很親的那些。
❽ 焦作結婚要多少彩禮
焦作市結婚彩禮較多,簡直只有土豪家庭才能真正滿足。一動一不動,指的是一動產「小轎車」,一不動產「無貸房」,前四後八,指的是前面訂婚「4W」,後面結婚「8W」,結婚當天:萬里挑一,一片綠,萬里挑一大家都清楚,幾萬就看個人能力了,較低10001,一片綠就是「新娘當天進的婚房要用50塊一張張鋪滿」,條件差的「婚床要用50的一張張鋪滿」。
婚禮當天早上新郎接新娘,越早福氣越多。新娘進去新郎家之後,拜天地後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媽」。新郎家長要給「改口費」。
別的地方塗鍋灰,抹鞋油多是鬧喜公公喜婆婆,在這里就要收拾新郎新娘伴娘伴郎啦,往他們臉上抹黑,越多代表祝福越深,然後開席。焦作也是三天回門,回去所帶的禮物必須是雙數。
❾ 焦作古代婚姻習俗中「三書」指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源於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積,喜慶吉祥成為中國式婚禮上的主旨。一、三書按照中國傳統的禮法,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分別是「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詳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二、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分別為「納采」——俗稱說媒,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問名」——俗稱合八字,托媒人請問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備合婚的儀式;「納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議定;「納征」——又稱過大禮,男方選定吉日到女方家舉行訂婚大禮;「請期」——擇吉日完婚,舊時選擇吉日一般多為雙月雙日,不喜選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選六是因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緣;十一月則隱含不盡之意。「親迎」——婚禮當天,男方帶迎書親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三、安床在婚禮前數天,選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將被褥,床單鋪好,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抬床的人、鋪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婚姻和睦、兒女成雙,自然是希望這樣的人能給新人帶來好運。四、嫁妝女方家裡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嫁妝最遲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除了衣服飾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徵好兆頭的東西,如:剪刀,寓意胡蝶雙飛;痰盂,又稱子孫桶;花瓶,寓意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尺,寓意良田萬頃等等。當然各地的風俗和講究都不一樣。五、上頭男女雙方都要進行的婚前儀式。也是擇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六、撐紅傘迎親的當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攙扶中娘家門,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七、換庚譜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換家譜,作為定親的憑據。媒人提親後,如男女的時晨八字沒有相沖,雙方就會換庚譜。八、過文定,過大禮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著一些禮品到女家,禮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禮等,並正式奉上聘書。「過文定」舉行後,就會舉行「過大禮」的儀式,這是訂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儀式;因為這儀式過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約。跟「過文定」一樣,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同聘金和各種禮品到女家;而女家亦會准備回禮禮品。禮品皆是均雙數以取其「好事成雙」之意。九、哭嫁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見到家人。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制度。十、蓋頭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叫「蓋巾」,俗稱紅蓋頭。通常是男掀女的紅蓋頭。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十一、迎親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找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十二、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並不屬於古「三書六禮」,這一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齊入洞房。」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十三、出門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現在的新娘出門時,由伴娘撐起紅傘護著新娘,取其開枝散葉的意思。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會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十四、過門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十五、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歸寧,就是回娘高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離娘家後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門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機會。亦因為如此,人們十分重視歸寧這一個婚禮習俗,回門時,男家需要預備:燒豬一隻、西餅兩盒、酒一對、竹庶兩支、雞一對、生菜、生果兩籃、荵、伊面兩盒、雞仔燈籠金、豬肚及豬肉各兩斤。十六、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十七、送妝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十八、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十九、酒筵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其最主要的意義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二十、合酒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制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二十一、鬧房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❿ 焦作新娘下車為什麼要新郎給錢啊
新娘上車禮下車禮,這是一個壞的風俗!因為女方覺得,這些個禮金是對新娘的一種抬高身價和珍重與攀比的一種表現。
如果給少了就覺得自己不值錢像棵草!好像男方不尊重新娘似的,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抬不起頭來!其實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體現在互尊互重,珍惜與關愛,體諒與寬容,要事實求是不能搞攀比的歪風,
如果要攀比就要比夫妻間的幸福,金錢財富都是次要的,想想!如果兩夫妻間不幸福沒了感情,那有再多的錢又有何用呢?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習俗,
新娘下車要下車錢,當屬當地認可的婚俗吧!大家都知道,講排場、比闊氣,死要面子活受罪!可就是說歸說,做歸做。什麼彩禮要幾斤幾兩啦、萬紫千紅一篇綠啦、一動不動了!萬里挑一啦等等等等。動輒數萬、十數萬、數十萬、上百萬!有的過千萬!!經濟條件好的尚可做到,差的可就慘了!娶了新娘,
一腚飢荒!還一輩子債,受一輩子窮,毫無幸福、快樂可言!有的甚至鬧了矛盾、傷了感情!最終不歡而散。更有甚者,為此成為仇人,極端的慘案時有發生!悔之晚矣!我認為,都新時代了,沒必要再沿習過去的沒有進步意義的婚俗了。提倡喜事新辦、婚事簡辦!省下錢來幹事業、謀發展!過上真正幸福、和諧、美滿的好生活!結婚就是圖個喜慶,一個婚禮的習俗而已,沒有過多的意義,就是為了沖喜,喜慶而已,最多就是想通過婚禮這個形式,增加歡喜感,調節氣氛。婚禮本身就是一個美好的回憶,沒必須搞的那麼形式,雙方開開心心,又不是為了錢才結婚新娘要下車錢也是農村風俗,娘家陪送金銀錢財放在一個盒子里,裡面放上一千或者一萬塊錢,男方要放相同的金額給新娘,名曰添添錢日月過好,喜上加喜。圖個吉利。大多數婆家還是願意出這個錢,畢竟是為了兒女幸福,臉上貼光,爭爭搶槍當中圖個樂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