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到中年,該如何應對婚姻危機
人到中年婚姻危機怎麼辦:
1、化解中年婚姻危機之怎樣宣洩情緒
有一些中年夫妻因為吵架而把感情都給吵沒了。吵架也是一種情感的宣洩,吵架能讓雙方的情緒得到一些排解。而且妥協的一方會從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得到一些心理補償,可以是言論肯定,也可以是贊美。在爭吵的時候要學會把握應對機制、折中、妥協、約定協議等這些方式,最好不要長期的單方妥協,因為這樣不利於夫妻關系的維護,長期受到這樣會使一方情緒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不管是男方還是女方都要學會道歉。
2、做好溝通
一些夫妻在出現了婚姻危機後心中的怒火無法平息,有的人可能人選擇冷戰或分居。這兩種方法都是不可取的,這兩種處理方式的殺傷力都是很強的。應該理智地坐下來好好地談,直到把問題解決。
編輯總結:以上關於到人到中年婚姻危機怎麼辦及如何應對婚姻危機的相關內容,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吧!在把可能影響到婚姻的原因弄清楚之後,再好好地進行溝通,這樣婚姻才能持續保持的。
『貳』 如何拯救婚姻危機
7、日柱坐比肩配偶易有外遇
八字日柱坐比肩,就是出生日干支為甲寅、乙卯、戊辰、戊戌、己未、己丑、庚申、辛酉。比肩代表與日干一樣的人,身弱的人以比肩為幫手,身強的人以比肩為競爭對手。出生日的地支本來是其婚姻宮,是配偶呆的地方,卻有比肩占據,說明配偶和比肩住在一起了,這不是配偶出軌是什麼?這八組干支中,尤其是男命日柱為甲寅、戊辰、戊戌、庚申,女命日柱為乙卯、己未、己丑、辛酉的,因坐在婚姻宮的比肩與配偶星暗合,所以代表有人與配偶在感情上暗通款曲。也要分婚姻宮這個比肩是敵是友了。
8、不論哪種「病」症,必然有症兆
家是溫馨的港灣、是休心養性生兒育女的地方、是享受人間幸福的家園、不論男人還是女人,都要以溫善的心,不論你事業多麼輝煌,身居高位或是百姓,夫妻是愛的,是世界上唯一能陪你慢慢到老的人,所以得勢不要猖狂,所以夫妻共同努力讓家溫暖,說話不要傷人,冷戰也是不利於婚姻的,當你感到夫妻間難溝通,對方沒以前熱情時、或夫妻生活少了、或對方說忙回家少了、晚了這都是不好的信息,應及早找找出原因,加以調整,處理。讓你有個幸福的人生和美滿的家庭婚姻。
『叄』 面對婚姻中容易遇到的危機,聰明的夫妻都是怎麼解決的
婚姻如其他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一樣,有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
根據婚姻的基礎不同,其發展的曲線不盡相同,但常言"七年之癢"道出了婚姻美滿的下降趨勢,危機不可避免。
現今社會快速發展,更是頻繁地出現婚後即開始"癢一癢"了。
婚姻危機有太多種情況,畢竟婚姻不再是兩個人的事,而存在於一張社會人際關系網之中。
比如經濟危機,家庭是社會中最小型的經濟單位,自身或者社會因素都會引發經濟的運行狀況不良。
比如家庭內部分工危機,甩手爸爸、焦慮媽媽、不主動的孩子,幾年來彷彿成為教育乃至婚姻的熱門話題。
再比如信任危機,通訊工具與人的粘合度太高、外界誘惑因子趨多等等,婚姻中的信任變成了稀有物品。
"鴕鳥式"麻痹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向來也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我們需要正視危機是什麼,明白危機哪裡來,然後知此知彼、解決危機。
法律也開始給予夫妻"冷靜期",可見婚姻的危機大可不必成為迅速引爆分離的導火索。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常見的婚姻危機如何拯救呢?
『肆』 如何處理婚姻危機_婚姻的5個致命傷
一場婚姻里會出現很多問題,經常被人注意的有:經濟問題引起的摩擦;其中一方的小孩子脾氣導致的任性妄為;不安全感造成雙方的互相猜忌。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都可以歸咎於個人心理問題,而且多數是雙方在孩童時期沒有充分地成長,這些「原因」並不能否定一個人的行為性格,因此也不一定是感情婚姻關系的致命傷。濟南心理咨詢-清源心理咨詢與我們探討的婚姻的致命傷有5個,如果這5個問題不存在,那麼婚姻中的其他問題也就很容易解決。 婚姻的這5個致命傷是:1、堅持「我是對的」有很多女士因為與丈夫的關系不好而來做咨詢,在詳談過程中,咨詢師發現她與丈夫之間基本沒什麼交談,只要她一開口,丈夫不是沉默不語就是找機會外出,咨詢師細問之下,發現妻子對丈夫種種不滿。老是找機會抱怨和批評,在談話中,妻子時不時在表現「我是對的」這一觀點。咨詢師嘗試著引導妻子意識到這一點,但是妻子仍堅持自己是對的。最後,咨詢師引導她認識到,在「我是對的」和「有效果」之間,只能擁有一個。把她認為的對錯與自己的婚姻關系相比較,看看哪一個更重要。主觀性比較強的人,婚姻關系不會良好,而且這類人只適合獨居。對於有這類致命傷的人,咨詢師建議,除了兩三點必要堅持的東西之外(不惜離婚也要堅持的東西),在其他事情上降低你的標准,就算是對方做的不是最好,只要能符合最低標准便接受。尤其是當配偶在他人面前的表現不符合你的理想的時候,你應給對方支持而不是第一個批評的人。2、託付心態 對婚姻關系最具殺傷力的心理模式,是「託付心態」。「託付」就是把照顧自己的責任交付給另一個人,這樣的心態註定會有悲慘的結果。在女人看來,丈夫是一家之主,不管是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自己必須依託丈夫,將自己和家庭照顧好是丈夫的責任。其實託付心態在男人中很常見,他們認為女人把自己託付給男人是天經地義的,所以他們也會義不容辭地負起這個責任。往往很多男人承諾了他們無法做到的事情,所以會感到很辛苦,很無力。所以婚姻問題就此產生。咨詢建議:一個人真的可以給予經一個人一生的幸福或者快樂嗎?世界上能做到自己人生有足夠快樂的人並沒有幾個,怎麼還期望能給別人一生的幸福呢?3、不願意討論自己與對方的內心感覺 人類對情緒和認知的研究雖然有很多,但都僅限於理論研究,人多人還是會淪落為情緒的奴隸。很多人從小開始就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他們在理性的世界裡長大,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式是「收起你的眼淚」、「不準哭」。父母教我們掩飾情緒,沒有教我們怎麼樣做才能驅除這些負面情緒。在婚姻中,我們希望對方可以把情緒放下才回家,自己也這樣承諾。為了遵守承諾,便會找一個地方傾訴,如果這個地方碰巧出現了一個善解人意的異性,這時候就容易發展一段不可避免的關系。所以許多婚外情的原因是因為另一半不了解自己。試想一下,如果准備甘苦與共、白頭到老的人都不可以與你分擔或分享你的情緒感受,這個世界還有誰可以呢?咨詢師建議:當自己有情緒時,試著跟對方說出來,目的不是讓對讓擔心,而是給對方一個信息,我希望你能分擔我的情緒。但這種說出來並不等同於將情緒發泄在對方身上,不要試圖去讓對讓承擔你所有的情緒,這樣也是婚姻危機的開始。4、維持「蘋果皮」式的和諧 中國人很注重家庭和諧,特別是表面上的和諧,所以才有了這么一句俗語「家醜不可外揚」,不管家裡面鬧得如何昏天暗地,在外人面前,還是需要營造一個「幸福家庭」的假象。所以很多看似恩愛有加的夫妻離婚之後,很多人為此咋舌。殊不知他們是被假象所蒙蔽。就像很多人面對自己的另一半有婚外情時,都在幻想丈夫只是一時逢場作戲,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身邊一樣。對矛盾和問題的忍讓,已經是他們面對危機時所採取的唯一辦法。咨詢師建議:夫妻之間建立一種矛盾沖突討論機制。就是當出現問題時,無需忍讓,雙方進行平等地討論,並且心平氣和地商定如何解決。這不僅是雙方維持雙方關系的良方,也是個人思想成熟的表現。5、不知道如何處理沖突 我們自小被教育謙遜忍讓,卻沒有學過如何去處理沖突,成人之後在遇到沖突時,不是忍讓就是用情緒發泄。忍讓不會解決問題,而只是會延遲破裂的速度,而情緒發泄往往會造成更多的問題出現。咨詢師建議:我們需要有效地處理沖突,是能清楚地向對方表達自己、了解對方的看法、認識所有的選擇,而且過程是理智和平靜的。在爭吵之後,盡快地緩和氣氛,不管是誰低頭,但是總有一方需要在爭吵之後主動緩氣氛,及時修復關系。
『伍』 現代婚姻制度的危機
一夫一妻制的現代婚姻制度是男女兩性的合法結合;是社會道德及法律法規認可的兩性結合。但目前的婚姻制度正在面臨各種危機。
一是婚姻制度對婚外情沒有多大制約性,婚姻制度的嚴肅性正在遭到破壞。法律法規一方面認可婚姻內的兩性關系,另一方面又無法制裁婚姻外的兩性關系。法定的婚姻關系正日益受到「婚外情」或「婚外性」的沖擊。一種沒有制約性的制度,就是一種無效的制度;目前的婚姻制度,就有類似的嫌疑。「上帝之手」,絕對是違反足球的游戲規則的。
二是世界主要國家的離婚率逐年上升。西方國家的離婚率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已經超過50%了;中國的家庭觀念和傳統道德觀念比較強,還遠沒有達到西方國家這種程度。但是近些年離婚率也逐年攀升,大城市如北京達到50%,上海達到70%。
三是由於婚姻制度的無效性和離婚率太高、離婚手續煩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願意結婚。根據西方媒介報道,現在一些西方國家有近一半的成人不結婚,而選擇同居或單身生活。美國的權威機構統計表明,2007年美國有430多萬嬰兒出生,其中40%是非婚生育的。
現代婚姻制度是從古代發展過來的。人類從古至今,經歷了群婚制、對偶婚制和個體婚制(即一夫一妻制)。雖然各民族、各個國家的婚俗都各有特點,但基本方面都離不開這三種婚姻形態。而且任何一種都是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特別是經濟基礎相聯系的,是以具體的歷史形態存在於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人類由群婚制過渡到對偶婚制的「最後勝利」是一夫一妻制。
愛情是維系婚姻關系的紐帶,是構成婚姻的要素之一。愛情是人們情感世界中一種最偉大而又最自私的一種主觀願望,說她偉大,是因為在愛的奉獻過程中,戀愛中的男女可以愛的死去活來,粉身碎骨;說她自私,是因為這種情感最具有專一性和排他性,是對對方全身心的佔有;決不容忍絲毫的「移情別戀」和「紅杏出牆」。這種情感有別於一般的性愛或性慾。
愛情是人類男女間基於生命繁殖的本能和確保身心快慰而產生的互相傾慕和追求的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綜合現象。愛情是一種復雜的、多方面的內容豐富的現象。愛情的根源在本能,在性慾,這種本能的慾望不僅把男女的肉體,而且把男女的心理引向一種特殊的、親昵的、深刻的相互結合。但是愛情不僅僅是一種本能,不僅僅是柏拉圖式的神奇劇、淫慾和精神的涅盤。愛情把人的自然本質和社會本質聯結在一起,它是生物關系和社會關系、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綜合體。是物質和意識多面的、深刻的、有生命力的辯證體。
愛情包括性慾的因素,但並不歸結為性慾,如果有性就有愛,無異等於說嫖娼、賣淫也是愛情了,那就太荒誕了。愛情是經過人類文明凈化的美好純真的感情,她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主題。但是,愛情是以性慾或情慾為基礎的,柏拉圖式的愛情是違反人性的,就像佛教的出家一樣,缺乏現實生活的意義,故而無法發揚光大;當年蘇東坡修佛,後來對一位高僧說:「佛家的戒律,我都能修,只有一條修不了,就是『色戒』」。但僅有愛情並不足以構成婚姻,「寶黛之戀」、「羅密歐與朱麗葉」,以及「婚外情」、「師生戀」等;無不具有愛情的成分,但與婚姻無關。
愛情是婚姻的感情基礎,但它又不等同於婚姻。在階級社會中,特別是在封建時代,愛情與婚姻往往相脫離,存在著無愛情的婚姻狀態。在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及其以後,隨著人的個性解放,才開始出現了愛情與婚姻的結合和統一。但資本主義社會私有觀念等因素仍影響著人類的愛情與婚姻。一般來說,兩者並不能真正實現統一。有愛情無婚姻,有婚姻無愛情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
婚姻是與性聯系在一起的,但是婚姻的動機卻往往不單是性,而是較為復雜的。德國社會學家穆勒里爾曾將人類婚姻的動機歸結為三種,即經濟的動機,生育子女的動機及感情的動機。並將三種動機的重要性依時代變化列其先後;上古時代,經濟動機第一,生育子女第二,愛情即滿足性的需要第三:中古時代,生育子女第一,經濟第二,愛情第三;現代,愛情第一,生育子女第二,經濟第三。
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情況是比較復雜的。尤其是進入了現代社會,人們的婚姻動機就更為復雜,金錢關系的位置還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恩格斯曾經指出:「結婚的充分自由,只有在消滅了資本主義生產和它所造成的財產關系,從而它對今日選擇配偶還有巨大影響的一切派生的經濟考慮消除以後,才能普遍實現。」 事實上,建立在金錢、門第、權勢等基礎上的這種沒有愛情的婚姻,既是不道德的,也將不會幸福。但婚姻動機的經濟化趨勢卻勢不可當,婚姻市場,乃至婚姻產業的興旺發達,婚姻介紹所之類的機構鋪天蓋地,亦可見一斑。對此,有人不無感慨地說:「現在的婚姻只有性和錢了」。
愛情應該成為婚姻的紐帶,而絕非婚姻的基礎。從現代婚姻的制度設置與制度安排上,我們也能推導出,婚姻法只能調劑和維護婚姻家庭成員的財產關系和財產權,而對於「愛你一萬年」、「白頭偕老」等等卻無能為力了。
由此可見,婚姻並非是愛情的唯一載體,一夫一妻制也非人類在愛情方面的最佳制度選擇。如何設計出將婚姻三要素:愛情、性愛、經濟,有機地融為一體的婚姻制度,人類社會確實還有待於「大智慧」。
『陸』 賈躍亭甘薇申請離婚,現代人如何防止婚姻別得脆弱不堪
隨著生活的不斷變化,現代人的婚姻觀念和婚姻生活甚至都變得和以前大不相同,要想防止自己的婚姻不會變得脆弱不堪,掌握一定的技巧是尤為重要的。
1、相互尊重
婚後,很多人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覺得自己已經結婚了,不需要注意自己的外表。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你我之間的吸引力,生活充滿了樂趣。婚姻中的相互吸引可以使婚姻充滿慾望,保持婚姻的平衡狀態。
一般來說,年輕人更注重“良好的溝通、愛的表達、快樂的生活”的互動和愛。中年人強調對孩子和家庭的責任感。老年人更注重男女之間相互關心、相互感激、分工協作的婚姻關系。
『柒』 如何度過婚姻中的「七年之癢」
每個人都渴望被人所愛,這是人類最重要的情緒需求。如果把這種需求比作一個箱子,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愛箱「,等待著被填滿愛。在婚姻中,能一直感受到伴侶的愛,保持「愛箱「常滿,是婚姻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如果彼此拖著一個空虛的愛箱,這樣的婚姻是毫無幸福可言的,要麼彼此將就冷漠,痛苦一生,要麼以離婚收場。人們常常說'七年之癢",這確實就是現代婚姻中的一個普遍現象。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很火的韓國短視頻——《30天的約定》。視頻中這對夫妻,像大多數人一樣,經歷了甜蜜的戀愛,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婚後他們慢慢沒有了共同的語言。回到家裡,他們一言不發的各自吃飯,各自看手機,不再像以前一樣相擁而睡。雖然習慣了彼此,但再也不會像戀愛時一樣去表達對彼此的愛。日復一日,婚姻變成了一種煎熬。終於,丈夫提出了離婚,而妻子的唯一要求是,在接下來的30天里,丈夫每天答應自己一個要求,可以擁抱,親吻,可以是說「我愛你」,也可以送禮物准備驚喜......30天過去了,當他們准備去辦離婚手續時,丈夫想起了他們當初戀愛時的情節,想起之前他們經常牽手,擁抱,彼此表白,而他已經很長時間忽略了這些.....這30天,讓他又找回了戀愛時的感覺......最終,兩人放棄了離婚。
戀愛是令人陶醉的,在戀愛時我們會為對方做任何能讓他(她)開心的事,我們也會相信愛情能夠天長地久,但這只是一種不現實的幻覺,因為這時候人們基本不會面對任何現實的問題。婚姻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一旦來到這個世界,我們每個人都會回到自己本來的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經歷,我們希望伴侶遵循我們的愛好和生活習慣,滿足我們生活中的各種需求......但人的本質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一旦對方滿足不了我們,我們便會感覺對方不再愛我了,長此以往,我們的愛箱漸漸空虛,彼此在婚姻中便越來越疲憊。
我們怎樣才能保持愛箱滿溢呢?美國著名的婚姻輔導專家,暢銷書作家-蓋瑞.查普曼博士, 在《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為我們解答了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說著不同的愛的語言。婚姻中,我們需要學會說對方能領會的愛的語言,滿足對方的需要,才能真正讓對方感受到愛,填滿他(她)的愛箱,從而影響或改變對方的行為。就像視頻中的這對夫妻,當他們開始用對方希望的方式去滿足對方時,婚姻的氛圍便慢慢發生了改變,他們感受到了來自對方的愛,從而也願意去回報對方,最終讓婚姻重生。
在《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查普曼博士提出了愛的五種基本語言,它們分別是: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身體的接觸,每種語言又都有不同的方言。婚姻中,我們需要去了解和選擇使用對方的愛的語言,同時也讓對方了解我們的愛語,這樣才能以正確的方式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愛,讓彼此的愛箱滿溢。使用愛的五種語言,不同於戀愛時本能而沖動的愛,它更為理智和真實,是真正的為了所愛的人,去做他(她)希望的事,滿足他(她)的需求,這是一種選擇,是一種真實的愛。書中有很多查普曼博士親身輔導的案例,這些夫妻採用了查普曼博士的方法,學習使用對方的愛語,婚姻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危機轉變成了幸福。作者在每一種語言後面都引導我們去思考彼此的愛語,以及在生活中去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查普曼博士所提出的愛的五種語言,以及他們一些方言,從而認識我們自己以及伴侶的主要愛語,以及學習如何用這些愛語去更好的經營我們的婚姻。
愛的語言之一: 肯定的言語
馬斯洛需求理論中,最高級的需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被認同,從而覺得自己有價值,這是人類的共性。馬克.吐溫曾說:「一句稱贊的話,可以讓我活兩個月"。 市面上,有很多類似的書籍,教人們怎樣去創造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期中一項就是真誠的贊美別人,這是一種肯定的言語。在工作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很多人都在學習這些方式和技巧,以便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的取得成功.。 然而我們往往忽視了給我們的伴侶一份這樣的贊美和肯定,甚至我們還會以愛和親密的名義,把最差的脾氣和最苛刻的要求留給了我們的愛人。
肯定的言語,主要有以下不同的方言:
1.贊美的言語。 這並不是口頭上用一些虛情假意的話來奉承對方,以便達到自己的需求,而且真心誠意的去贊美對方的優點,少一些批評和指責 ,讓對方在真誠的贊美中獲得自信,感受到價值。
2.鼓勵的話語。 保持同理心,了解什麼對於伴侶來說是最重要的,真誠的鼓勵他(她)去做喜歡做的事,真誠的鼓勵,能最大限度的激發起對方的潛能。
3.仁慈的話語。 用溫和的方式去溝通和表達,用寬容的心去包容對方, 每個人都應該牢記一點,婚姻中沒有對錯,只有情感。
4.謙和的話語。 這一點強調的是我們在像對方表達願望時的方式 , 查普曼博士在書中說到,愛是提出請求,而非要求。即使通過要求,對方也會滿足我們的願望,但那是懼怕,愧疚或者其他的因素,而不是真正的愛。
無論我們使用哪一種愛的方言,最關鍵的是我們要認清愛的本質: 愛的目的不是得到你想要的,而是為了你所愛之人的福祉去做些什麼。因此肯定的言詞,需要真誠,需要同理心,需要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和表達願望的方式。
婚姻中,我們應該不斷去嘗試,真誠的使用各種肯定的語言,多肯定對方的優點,鼓勵對方,並且說出來讓對方知道,同時,少一些抱怨和指責,讓對方感覺到自己是有價值的,她的潛能也會被激發出來。特別是對於主要愛語是肯定的言詞的伴侶來說,你的真誠的贊美和鼓勵,能夠讓她深深感受到你的欣賞和對他(她)的愛,從而他(她)也會在行動上回報你,讓婚姻中充滿積極肯定的氛圍。
愛的語言之二: 精心的時刻
在《愛的五種語言》一書中,查普曼博士舉了一個例子。比爾和貝蒂夫婦,雖然他們已經學會了使用肯定的言語,對比爾來說,結果也非常滿意,但貝蒂卻仍然不能感覺到比爾非常愛他。查普曼博士在交談中了解到,貝蒂抱怨比爾不跟他一起做事,不花時間跟她在一起,而是總在忙於自己的工作,因此,她仍然感覺不到比爾的愛。原來,貝蒂的主要愛語是精心的時刻,而比爾卻沒有了解和使用到這種正確的愛語。於是,查普曼博士讓比爾列了一張貝蒂希望他陪伴去完成的事情清單,每周去陪她完成一件。很多年過去,比爾和貝蒂的感情越來越好,他們彼此鼓勵和陪伴,愛箱一直都是常滿的狀態。
精心的時刻,也包括以下一些不同的方言:
1.集中注意力。兩人僅僅待在一起,一起做事是不夠的,你必須給與對方全部的注意力,做什麼以及多長的時間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關注對方的情感,傳達給對方你喜歡跟他(她)在一起的感覺。
2.精心的會話。會話中最重要的是帶著同理心去傾聽,去體會和了解對方的感受和願望,不要輕易打斷對方,也不要急著給對方下結論和提供你的建議,除非對方需要。但我們也需要學習跟對方清楚表達我們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讓對方更好的了解我們。
3.精心的活動。戀愛中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不管做什麼,都是幸福的。對方願意陪伴你一起去做喜歡的事,一起去經歷,這就表明他在乎你。放到婚姻中也一樣。一起經歷的事情,會成為你們日後美好的回憶。
無論使用哪種方言,最重要的是,給於彼此全部的注意力,關注對方的情感,即使是一次簡短的交談,一起彼此依靠看一場電影,一次散步,或者陪伴對方逛最喜歡的服飾店。一起陪伴去經歷的這些事情,讓對方事後想起,你願意跟他(她)一起做喜歡的事,而且有正面的態度,你是愛他(她)的。
人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不管我們的事業多麼成功,最終我們渴望的仍然是奮斗過程中有最愛的人陪伴,成功也跟最愛的人一起分享。所以,精心的陪伴,在我們的婚姻中非常重要。如果我們的伴侶,主要愛語是精心的時刻,那麼試著放下手機,仔細傾聽他(她)在說什麼,理解他(她)的感受,給於真誠的回應。多抽一些時間,一起去做一些事,沒有任何打擾。當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集中注意力,關注對方的情感,相信我們的伴侶一定能感受到滿滿的愛。
愛的語言之三: 接受禮物
每個人都期待收到禮物,特別是來自你愛的人的禮物,這不是世俗,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一種儀式感。禮物本身象徵著思念,代表著對對方的在乎與用心,所以,禮物的意義並不在於它是否值錢,而在與你是否想到了對方,是否願意為對方花心思去製造驚喜。 對於一個主要愛語是接受禮物的人來說,我們送給他的所有禮物,都會被他當做一種愛的表達方式。
接受禮物的這種愛語,有兩種主要的方言:
1.花錢買禮物。生活中, 有一些觀點會認為,女人需要禮物就是比較物質,還有一些人認為沒必要花錢去買一些不實際的東西,內心對對方好就可以了。但查普曼博士告訴我們,如果接受禮物是我們伴侶的主要愛語,那麼你或許需要改變你對金錢的態度。 實際上,送禮物是一種最好的投資,因為你在不斷的往你們的情感賬戶里儲蓄,用送禮物的方式不斷的填滿對方的愛箱,而對方有了一個滿溢的愛箱,也會樂於用你喜歡的方式來回報你,這樣你們的婚姻才會不斷充滿各種期待與驚喜,越來越穩固。
2.把自己當做禮物。這是一種無形的禮物。在她最需要你出現的時候,陪伴在身邊,比如她的生日,或者對於她來說意義非常重要的一次活動,因為這種時候對於她來說,你就是愛的象徵,比其他任何事情都重要。
從現在起,嘗試著為你的他(她)精心准備一些小禮物,或是出差旅行的紀念品,或是一份特別定製的生日禮物,一束心儀的花......不需要昂貴,只在乎意義。特別是對於視接受禮物為主要愛語的伴侶來說,他(她)一定會覺得你是如此愛他(她),你讓他的愛箱滿溢,從而更好的回報給你,你們的婚姻也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愛的語言之四: 服務的行動
最近抖音里有一類非常火的視頻,每次都能引起很多評論:丈夫幫著做各種家務,或收拾房間,或做飯,毫無怨言,眼裡對妻子還各種寵溺.......評論的多半是各種羨慕,有人說,同樣是民政局領回的老公,差別怎麼就這么大? 作家張愛玲說過,「婚姻的本質,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果愛情不能融入到這些小事中來,那麼這樣的愛情必定是不會長久的」。往往影響婚姻的,就是生活中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誰來拖地,誰來洗碗,誰來輔導孩子的作業......如果我們願意為了愛的人,心甘情願付出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幫他(她)分擔,為他(她)服務,那麼這就是愛的表現。
所謂服務的行動,是指做你配偶希望你做的事情,並且以正面的精神來完成。你借著為她服務,而使她高興,這是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戀愛的時候,我們總是願意為對方去做很多事 ,買個早餐,接送上下班,或是周末陪逛街.......因為你愛對方,並且想讓對方感覺到你的愛,所以你心甘情願去為她服務。而結婚以後,我們以往的一些刻板印象,或者日常的行為習慣,讓我們產生了一些固定的模式,你可能會認為,家務就應該妻子來完成,一個丈夫不可能去做洗碗洗衣服之類的事情。但是你不明白,這些事情對於你的妻子來說有多麼重要。
服務的行動,強調的是心甘情願,不應該出於被逼,愧疚等原因。但有的時候,對方所希望我們做的事,並不是我們喜歡或適合去做的,那怎麼辦呢? 如果對方的主要愛的語言就是服務的行動,那麼請你嘗試去改變,學習和使用對方的語言,嘗試去做一些伴侶希望你去做的事情,也許一開始會不習慣,但只要你堅持這么做了,隨著對方的愛箱漸漸填滿,你一定會感受到對方也在使用你的愛語來回報你!
愛的語言之五:身體的接觸
從嬰兒時期開始,撫觸的重要性就被特別強調,一個經常被擁抱,親吻和撫摸的孩子,在他的成長過程種,他的情緒一般都會比較穩定,性格也會更為樂觀與積極,因為他的內心擁有很強的安全感。同樣,成人的戀愛或者婚姻中,很多人都相信一句話——愛或不愛,身體是最誠實的。查普曼博士在《愛的五種語言》中說到,身體的接觸,可以建立或者破壞一種關系,對於主要愛語是身體接觸的人來說,身體的觸摸遠勝於「我恨你」或「我愛你」的字句。
身體的接觸,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應該帶著愛意的牽手,擁抱,或者撫摸。而有時,可以嘗試一些對方更多樂趣的觸摸方式,不過,在這個過程中 ,需要坦誠的與配偶溝通,了解他(她)的感受,以對方覺得舒服的方式來觸摸,不要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和時間去撫摸他(她),也就是要學習說對方「愛的方言」。
當你的配偶主要愛的語言是身體的接觸時 ,嘗試在每天早晨上班的時候,給她一個充滿愛意的擁抱或親吻,或者在他(她)坐著的時候,給他肩膀按摩,即使在家裡有客人的時候,你也可以把手放在他(她)的肩膀上,讓他知道你在意他,感受到你的愛意。而在她傷心難過的時候,沒有什麼比你一個深情的擁抱,更能安慰她內心,讓她充滿力量。如果你以前不習慣或忽視了這一點,從現在開始,去做這件事,並養成習慣,你會感受到這種愛的語言帶來的神奇的改變。
每種愛的語言,都具有正面的力量,只要我們在婚姻中堅持去使用,它們一定會創造一種很好的氛圍,讓我們的婚姻維持幸福和穩定,但前提是,我們得清楚彼此的主要愛語是什麼,這樣才能更好的用對方能感受到的方式來給與愛,有智慧的愛才能填滿對方的愛箱。怎樣才能清楚彼此的愛語呢?
首先,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主要愛語。 也許在婚姻中,你的伴侶為你做了很多愛的事情,你的愛箱本來就很滿,因此你無法區分到底哪種才是你的主要愛語;也許也有一些人,愛箱長期處於空虛的狀態,已不記得什麼才能使他們感覺到愛。那麼,不煩試一下以下方法,來發現你自己的主要愛語:
1.回顧你經常抱怨你的伴侶沒有做到的愛的方式,比如,你經常會抱怨他從不送你禮物,你對此事一直耿耿於懷,那麼很有可能你的主要愛語就是接受禮物。
2.思考你最希望你的伴侶為你做一些什麼事?你最希望對方為你做的事,也許就是你的主要愛語。
3.回顧你最經常為對方做些什麼事,比如,你經常會去贊美你的伴侶,或鼓勵他,那麼很有可能你也希望他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你,這就是你的主要愛語。
其次,與伴侶交流彼此的主要愛語。 當我們了解了自己的愛語後,需要坐下來,跟伴侶一起交流彼此的主要愛語。只有當我們了解了對方的愛語,才能以對方能感受到的方式去愛,填滿他(她)的愛箱,同時,也只有當我們讓伴侶知道當他(她)為你做什麼時,你最能感覺到他(她)的愛,你的愛箱才能被填滿。如果婚姻能保持這種積極坦誠的互動溝通,不用東猜西想,那麼給予的愛一定是正確而又能完全感受到的。
愛是一種選擇。也許一開始,我們會不習慣去使用對方的愛語,比如,我們從不習慣去贊美,也不喜歡陪對方看自己最不喜歡的電影,但如果我們選擇去調適,去選擇我們不曾習慣的這些方式,對方會漸漸感受到被愛包圍,我們會發現對方給的回報也多了,有了積極的回想,我們會更加樂意去付出,去使用他的愛語。這個過程到後來,變成了一種心甘情願的過程,一個快樂付出,收獲幸福的過程。
然而,有時候我們一旦認為在情感上已經不再愛對方了,也很難去使用對方的愛語。婚姻步入危機的時候,很多人認為多看一眼都是一種煎熬。前段時間,因為疫情宅家兩個月,很多夫妻在日常的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中,多了更多碰撞,疫情結束後他們迫不及待選擇離婚,很多城市的離婚率飆升,導致一些城市民政局的預約甚至排到了6月份。 隨著人們思想的改變,現代社會中,在婚姻遭遇危機時,很多人都會考慮以離婚的方式來解脫。去愛一個情感上認為不再愛的人,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查普曼博士告訴我們,從戀愛到婚姻,本質就是一個感情從天堂走向現實的過程,我們在一段婚姻中面對的現實問題和沖突,下一段婚姻中同樣會遇到。我們需要認識到這種真相,在遇到危機時選擇正確面對而不是以結束來逃避,只要選擇採取愛的行動,最終仍可以重獲幸福的婚姻。就像 查普曼博士在書中提到的貝琪和布倫特夫婦,當他們選擇了去發掘對方愛的語言,採取愛的行動,原本已經面臨嚴重問題的婚姻氛圍悄悄在改變,最終彼此的愛箱都被填滿,婚姻獲得重生。
所以,即使你感覺自己不再像以前那麼愛他(她),但只要你選擇去使用對方的愛語,並讓他(她)感受到,對方一定會以你的愛語來回報你,你會發現,一旦你選擇了去愛,婚姻是可以再生的,也許這種說法不夠浪漫,因為愛情在我們心目中,原本是一種美好的感覺,感覺愛了才是愛,如果感覺不在,愛情便消失了。但有時生活並不容許我們這么灑脫,也許是自身的情感放不下,也許是責任,或是別的一些原因,與其在漫長的餘生去忍受不愛的痛苦,不如選擇去愛那你以為不再可愛的,這是一種愛的能力。當我們能感受到彼此的愛時,才會在這樣的愛里充滿安全感,世界也會明亮起來。我們可能因為被肯定而發揮出最大的潛力,也會因為伴侶更多精心的陪伴和小驚喜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此這樣的愛更為健康,也更為持久。
如果你正走向婚姻,或者面臨婚姻中的」七年之癢「,或者是已經經歷多年麻木的婚姻生活,查普曼博士這本《愛的五種語言》一定能幫你指點迷津。
願每一份付出的愛,都有回響;
願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愛箱滿溢;
願每一對夫妻,都能擁有幸福而長久的婚姻!
『捌』 婚姻中的趨利避害
越來越多現代女性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她們接受戀愛同居,但對婚姻生活和孩子撫養避之不及。「日常恐婚」好像成了一個標簽,代表了一種人群屬性,是一群另類少數,但絕對在不斷壯大的一個群體,伴隨著的前提條件是,女性的社會地位越來越得到認可,收入日漸上升並獨立。
當社會不斷進步,大家的經濟條件越好,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人們慢慢意識到現代社會不再需要靠組建家庭而減少生活成本,不必靠兩個人的力量共同撫養孩子,不必再搭把手過日子。傳統的婚姻解放了男性,讓他們可以更專注於事業,更容易取得成功,更容易積累資本;而女性們需要更好的平衡家庭和事業,教育子女,有時候也需要回歸家庭,放棄事業是條單行路,一旦選擇不工作,很難在回到日新月異、競爭激烈的職場。此時經濟不獨立的女性的選項就是照顧好家庭和丈夫。
在婚姻生活中處劣勢地位的女性們會最先覺醒,她們漸漸發現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女性們可以獨立贏取金錢和地位,而承擔婚姻的代價卻是致命的。於是一部分女性會覺醒,為什麼需要婚姻呢?錢我可以自己賺,我可以選擇在自己想做家務的時候做家務,甚至不做家務,又不是十分喜歡孩子,為什麼要孩子呢?她們會思考一段婚姻究竟滿足了自己的什麼需求。從生物角度看,女性繁衍後代、傳宗接代的本能本就不如男性強烈。
選擇不婚不育的女性過的怎麼樣了呢?
在香港讀研時遇到了一位不可思議的女性,這也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我們是可以選擇另一種人生的。她叫Daisy。
有五個碩士學位,其中有哈佛和斯坦福的。當時哈佛大學的教授來學校講座,作為老師的她也樂呵呵的和我們一起聽講座,一邊聽一邊練習口譯筆記法。講座結束的時候,興奮去找教授說,「我之前是您學院的學生!」我當時震驚怎麼會有時間學這么多學位,後來慢慢聊天得知她任性的過往,四十歲的她突然想學口譯,就停下教筆譯,去蒙特雷學同傳了。五十多的人,笑起來還像個三十多的少女。有時還會談到自己的男朋友。
想想確實是不錯,不落入婚姻和哺育子女的女性就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全部花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讓自己幸福。也躲過了婚姻的口角,看著孩子寫作業的頭痛。畢竟時間是寶貴的資源,怎麼使用是有不可逆轉的代價的。
女性們對待婚姻會有兩個極端。
一端是願意為了不工作而結婚。職場競爭壓力大,人際關系復雜,任務冗雜無趣。還是結婚好,在家壓力小。
另一端的女性們更多看到的是婚姻帶來的不穩定性和怎麼也控制不掉的風險。時間傾注於家庭,事業必然受損。但丈夫忠誠、孩子不熊卻是不可控的。在家庭中斡旋防小三,循循善誘不聽話的孩子還不如使用叢林法則在成人世界裡真刀真槍殺伐果斷的大幹一場來得暢快,付出的時間和努力在職場中是看得到成正比例的成果的。
於是一部分女性躲掉了工作,一部分女性躲掉了婚姻。她們都選擇了自己最劃算的生活方式,沒有誰對誰錯。
但是,以這種方式躲掉的課業就真的可以徹底的、一勞永逸的甩在身後么?處理職場壓力和同事間的交鋒能讓人成長。獨處的確自由,沒有沖突。處理好兩個人的關系需要時間、付出、妥協、同理心和剋制,其中不少可貴的品質可以被鍛煉。都是成長的課題,躲避其中任何一項,都是在躲避成長,就像想多吃炸雞,不吃胡蘿卜。
時光是個單行路,可以回憶但不能回頭。每一條路都要交付代價,自己能承受住就好,承受不住就去抱怨吧。
『玖』 什麼是婚姻致命傷
一、堅持「我是對的」 一個人如果不準備放棄一些自己的看法,並准備接受一些與自己不同的看法,是無法成功地與人共同生活的。「我是對的」不是對婚姻關系最具有殺傷力的心理模式,卻是打開婚姻致命傷之門的鑰匙。這一關過不了,是看不到自己的其它問題的。 夫妻關系要成功的話,伴侶雙方都必須要離開他們的家庭。如果有一方堅持:「我的家庭很好,為什麼你不按照我家裡的方式來生活」「我的方式是最好的方式。」這在夫妻關系中就是毒葯。當兩個人結婚,她(他)也是跟伴侶的家庭結婚了,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去敬重、愛我們伴侶的就愛聽。就像愛伴侶一樣,只有這樣,婚姻才能成功。
2/9
針對這個致命傷,時刻要記得: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對錯與有效果比起來,我們明白孰輕孰重。你有你的想法和方式,我有我的想法和方式,你不同意我,我也不同意你。我們可以一起探索雙方都贊同的方式,而不必爭執誰對誰錯。夫妻之間可以很不同,但是仍然可以很相愛。
3/9
二、「託付」心態 託付心態是對婚姻關系最具有殺傷力的心理模式。「託付」就是把照顧自己甚至原生家庭的責任交給另一個人。託付的一方往往因此心理而完全停頓下來,再沒有成長提升,當有一天忽然醒悟過來,明白事情的嚴重時,雙方的差距已經太大了。 有託付心態的一方對伴侶過度依賴,這樣的關系並不是成熟的關系,這種依賴性更加接近親子之間的關系,而不是成人之間的關系。有時一方對自己的伴侶過度負責,甚至願意去承擔伴侶整個原生家庭的負擔,這種做法一樣會妨礙一段成熟的關系。正確的心態是:雙方都有足夠的能力照顧自己的人生,而兩個負責任的成年人在一起,可以互相支持、互相滋養、互相激勵,共同成長,產生一些獨自一人不能獲得的成功和快樂。
4/9
三、不願分享「內心感覺」 在婚姻關系中,一個人的情緒常導致爭吵或關系疏離,更危險的是一些夫妻之間有「不把情緒帶回家」的協議。當我們有情緒時,應該對伴侶坦白說出。 很多人以為不把情緒說出來是為了不使伴侶擔心,事實上,不說出來會使伴侶更擔心。並且傳達給對方一個信息:我的心已不再與你緊貼在一起。把情緒說出來與把情緒發泄在對方身上是兩回事。一個人有情緒,同時能夠認識情緒並且與人討論自己的情緒狀況,是思想成熟的表現。學習情緒管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自己的情緒,並用不傷害彼此的方式表達出來。
5/9
四、維持「表面的和諧」 我們是追求和平、和諧的民族。在重視與追求和諧的環境中長大的人,會錯誤地認為無論什麼情況,不忍讓是不應該的,會不顧一切地維持一份表面的和諧。而忍讓會造成情緒的積壓,如果是為了孩子、老人或其他原因,兩個人勉為其難維持這樣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關系,最終會造成積累的負面情緒的總爆發,不僅關系會受到破壞甚至破裂,雙方的身心也會因此而付出慘重的代價。 兩個人在締結關系的最初,便應該約定好矛盾解決機制。這個機制應該能夠讓兩個人平靜地說出自己不能接受對方怎樣的語言和行為,並且商定如何解決。
6/9
五、不會「處理沖突」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謙遜忍讓,卻沒有被告知如何去面對和解決沖突。很多夫妻吵架之後就是冷戰,這是很危險的。因為冷戰唯一的發展方向是更疏遠。 有些夫妻,一方情緒冷卻後想修補受傷的關系,於是用一種「失憶症」式的態度主動和解,讓風波成為過去。但是沖突造成的情緒在心底還有痕跡,如果積累得太多,就會在某一天爆發出來。 在很多夫妻中,有些人用一種類似「原諒」、「寬恕」的態度處理爭吵。其實,這樣的態度可能對關系有更大的害。因為「原諒」和「寬恕」是把自己放在比對方優越的位置,沒有真正尊重到對方的人格和尊嚴。
7/9
六、「受害者」心態 受害者心態就是一個人不為自己生命中的事情負責,只會責怪別人,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別人身上。 婚姻生活中,如果有什麼他(她)該做但是他(她)做不到的,他(她)就會說:「都是她(他)害我變成這樣的,我有什麼辦法?」只要我們在抱怨,不管是口頭上抱怨,或是心理上沉默地抗議,多少都是受害者心態在作怪。婚後,如果覺得婚姻中的沖突都是對方來找麻煩的,「每次都被他(她)欺侮或是陷害」。就說明我們有受害者心態。 改變自己的信念和規則,「我為我的幸福快樂負責」用這樣的信念來替代舊有的信念和情緒模式,婚姻就會呈現新的和諧面貌。
8/9
七、「交換」心態 「你愛我,對我好,我才愛你,對你好。」愛變成了交換,變成了做生意。很多人年齡大了,身體成熟了,結婚了,有孩子了,可是從內心裡說卻還是個孩子。 孩子之間會有「今天玩得好,明天鬧僵了就不跟你玩了」。婚姻中為對方付出而不求回報,只要對方高興,有沒有回報都很高興很開心,繼續付出無私的愛給對方,這才是愛。「我愛你所以你也要愛我」這是做生意,交換的愛不是真愛。如果婚姻中的一方或雙方存在交換心態,就會污染愛,毒害愛。交換心態表明婚姻中的一方或雙方沒有真正成長。
9/9
、「佔有」心態 熱戀中的男女總希望二個人能永遠不分開,想盡一切辦法把對方綁在身邊,只要一分開就感到痛苦,會用盡各種方法追蹤對方的行動。雖然嘴上說是關心,其實不過是為滿足自己的佔有慾望,當貪念愈來愈多、多到無法滿足時,我們就會因為達不到而產生痛苦,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愛一個人愈深,痛苦也愈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