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霍金在輪椅上度過大半輩子,那他怎麼還會有3個孩子
霍金在輪椅上度過大半輩子,那他怎麼還會有3個孩子?原因很簡單
比起上個世紀,這個世紀似乎才剛剛開始。面對過去的那個世紀,真正向我們展現了什麼叫做時勢造人才,可以說方方面面都有許多讓我們望其項背的人。如今,新世紀是科技的時代,一些科學家深受我們的關注。
小時候課文中會向我們展示一個人,他叫做霍金。可我們只知道他身患重病,去的不知他還有三個孩子。
霍金的三個兒女
霍金的三個兒女的成就雖不如他們的父親如此輝煌,但也是十分優秀的。霍金的大兒子如今是微軟公司的一個高級工程師,他的女兒對於語言學十分精通目前是一個兒童文學的作家,而霍金的三兒子依舊選擇了文學的工作。這三個孩子沒有子承父業,可能是受到母親的文學修養的影響。
人類有智商和情商,往往智商很好的人情商會有所欠缺,而情商很高的人智商會相較來說低一點。霍金也有一些這樣的趨勢,他的終身幾乎都在自己科研上,第一段婚姻的失敗就是他沒有考慮到自己妻子的感受。
但總得來說,他對於第二段婚姻的妻子,依賴大過於愛戀;沒有而對於第二段婚姻的妻子愛戀更甚,於是他們再一次有了未來。
⑵ 史蒂芬霍金有幾次婚姻
史蒂芬·霍金一生有過兩次婚姻
留下三個孩子:兩兒一女,三個孩子都是霍金和第一任妻子簡生育的。
⑶ 21歲癱瘓的霍金,物理天才怎麼生的3個兒女
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後來變得分崩離析,讓多少人都為之覺得遺憾,大家贊賞簡對於愛情的付出,為了愛的人不惜接受他的疾病,無怨無悔地照顧霍金25年,這是換做誰都很難做得到的事情,但是對於霍金來說面對感情的變質和自己身體的脆弱想必他的內心也是十分痛苦的。
⑷ 霍金為什麼與他的第一位妻子離婚
按照英國人邁克爾·懷特和約翰·葛瑞本合著的《霍金傳》的說法,他們離婚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跟霍金的科學研究有關。
因為他的研究,霍金從早期的不可知論者變成了一名極端的無神論者,他以自己的無邊界理論完全排除了上帝的概念。
然而,簡卻是一名虔誠的教徒,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正是有這樣的信仰才讓簡在這20多年間肩負起了照顧霍金的重擔。
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霍金跟自己的一個女護士伊蓮走得越來越近,從而冷落了簡,這名女護士後來成了霍金的第二任妻子。
(4)霍金的婚姻是怎麼樣的擴展閱讀
霍金的婚姻生活:
霍金就讀劍橋大學研究院時期,在1963年的新年派對里,遇到了正准備進入倫敦大學的簡·懷爾德(Jane Wilde),她被霍金的風趣幽默與獨立性格所吸引。
1964年10月,霍金與簡文定終身。霍金後來感言,這改變了他的人生,給予他生活的動機。簡覺得,她要尋找她存在的目的,她猜想這目的應是照顧霍金。
隔年,他找到一份研究員工作,於此,小倆口完成了婚姻大事。婚後第一年,為了完成學業,簡在周間必須住在倫敦,在周末才能與霍金共聚。幾經周折,他們在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的大樓附近租到一間住屋,霍金每天只要走很短一段路就可以抵達辦公室。他還買了一輛三輪機動車,可以駕駛到劍橋附近鄉下的天文學學院辦事。
簡畢業於1966年,為了證明個人智識才能、給自己設定人生目標,她決定繼續留在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門研究評論中世紀西班牙古書。隔年,霍金的大兒子羅柏特誕生,後來老二露希生於1969年,老三提摩西則生於1979年。
1974年,霍金獲聘去加州理工學院做研究,為了減輕負擔,簡提議找一位研究生或博士後幫助照顧霍金的生活起居,這樣,簡可以有更多休息時間。他們找到研究生柏納德·卡爾跟隨他們一起去加州帕薩迪納作研究。在那裡,他們度過了很快樂、很有成果的一年。
簡在1977年12月參加聖馬克教會的合唱團。在那裡,她遇到管風琴演奏家強納森·瓊斯。逐漸地,瓊斯與霍金一家走得越來越近。到了1980年中期,簡與瓊斯發展出羅曼蒂克的友情,簡曾透露,她的丈夫很勉強地接受了這現實:「他不會表示反對,只要我持續地愛他。」那時,簡與瓊斯決定不讓這脆弱的家庭破碎,有很久一段時間,他們彼此之間只是努力地維持著純友誼的關系。
多年來,照顧霍金病情與起居的護士與助手也不可避免地侵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使得簡不知如何是好,霍金與簡之間的婚姻關系變得益發緊綳。他明星般的地位對於家庭成員與學校同事都是一場挑戰。1980年代後半期,陪伴霍金出外旅行的人時常是護士伊蓮·梅森,他們彼此開始喜歡對方,霍金要伊蓮盡可能陪伴他。伊蓮的個性很強悍,她極力守護她與霍金之間的親近關系。霍金家人、其他護士與看護人員對她都很有意見。
最後,霍金與簡維持了幾乎25年的的婚姻終於觸礁。1990年,霍金正式與簡離婚。
⑸ 如何評價霍金一生和他兩段婚姻
他的第一段婚姻是他的「真愛」,第一任盡管得知他的病,盡管喜歡了第二個男人也對他不離不棄。霍金也深愛他的妻子,盡管想成全他的妻子,將他趕出家門(《萬物理論》)嫁給他的護工(被爆出護工虐待霍金)。而他妻子呢,則說是以受夠了他的娛樂心(BBC霍金的紀錄片)為理由有意將問題往自己身上推。說到這里,明眼的都看的出來,可以看出他們的感情。(在霍金第二次離婚後,他才經常打電話給第一任)。所以,結論是:第一任是真愛。第二任是霍金的無奈。
⑹ 霍金的成名和婚姻
點【 ···】 分享
霍金的成名和婚姻
施郁
霍金的 研究工作 也逐漸有了起色。
霍伊爾及其學生納里卡(Jayant Narlikar)提出一個引力理論,以用於穩恆態宇宙,霍金研究了這個理論的性質,發現它不適用於膨脹宇宙,這成為他的第一個研究工作。由此他找到了博士論文的主題: 膨脹宇宙的性質 。
當時在倫敦伯貝克學院任教的彭羅斯(Roger Penrose)在很寬泛的條件下證明,引力塌縮中,普遍存在奇點,即密度與時空曲率無窮大的點,在這里廣義相對論失效。霍金將此運用到宇宙膨脹中,證明 宇宙膨脹開始於一個奇點 。這成為霍金博士論文的另一部分。
1965年,大爆炸宇宙學基本上已經戰勝了穩恆態宇宙學,一個關鍵的依據是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夏默和他的學生選擇了大爆炸陣營,霍金因為沒成為霍伊爾的學生而慶幸。
夏天,霍金博士畢業,被錄取為劍橋岡維爾和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的研究員。他從此一直是該學院的成員,那時這個學院的院長是物理學家莫特(Nevill Mott),不久後換成了李約瑟。
劍橋大學既有若干係,又有與各系沒有從屬關系而且自治的31個學院,每個學生都屬於一個學院,同一個學院的學生和研究員又可以屬於不同的系。霍金研究生期間屬於 三一學堂(Trinity Hall) 。學院有研究員職位,有的由學院提供薪水,在系裡做研究,初級研究員相當於沒有固定導師的博士後。
7月, 霍金與簡結婚 。他們後來有3個孩子,分別出生於1967、1970和1979年。筆者在劍橋工作期間,曾經去位於小聖瑪麗巷的一位朋友家做客,得知那套住房正是霍金夫婦婚後長期居住的房子。
斯蒂芬·霍金與簡
霍金在同行中逐步有了名氣。
他與彭羅斯證明,在廣義相對論描述的一大類弗里德曼宇宙學模型中,奇點不可避免,所以在經典理論中,宇宙大爆炸起源於奇點。弗里德曼宇宙學的基本假設是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勻和各向同性的。
然後霍金轉而研究 黑洞 。他提出 原初黑洞 的概念,即宇宙大爆炸早期產生的質子大小的黑洞,而不是恆星死亡塌縮形成的。1970年,霍金又提出黑洞視界面積不減定理,也就是說,黑洞的視界面積不會減小。視界是指黑洞外的一個邊界,在此之內,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越過到此邊界外。1972年,霍金還證明了,愛因斯坦方程具有平滑視界的定態解必須是軸對稱的。
1973年,霍金與巴丁(James Bardeen)和卡特(Brandon Carter)提出 黑洞動力學四定律 ,從四個方面表明黑洞視界面積與熱力學熵的類似。
黑洞第零定律 :定態黑洞的視界上的表面引力是一個常量。
這類似於熱力學第零定律:處於熱平衡的物體的溫度是一個常量。
黑洞第一定律 :黑洞的能量變化等於表面引力乘以面積變化,再除以8π,加上角速度乘以角動量變化,再加上靜電勢乘以電荷變化。
這類似於熱力學第一定律——表面引力類似於溫度,面積類似於熵,即無序程度。
黑洞第二定律 就是黑洞視界面積不減定理。
這類似於熱力學第二定律:孤立系統的熵不會減小。
黑洞第三定律 :表面引力不可能消失。
這類似於熱力學第三定律:絕對零度下,熵趨近於零。
引用本文的方式
施郁, 霍金為何不朽, 知識分子, 2018年3月15日; 紀念霍金, 科學, 70 (3): 25-28; 霍金的科學與人生, 載於:《霍金與黑洞 探索 》, 丘成桐等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排版丨刀刀
⑺ 霍金的配偶
霍金的兩任妻子。
一個是簡·王爾德,一個他生命中重要的女人,一個陪伴了他25年的家人,一個他無法忽視的名字。
霍金就讀劍橋大學研究院時期,在1963年的新年派對里,遇到了正准備進入倫敦大學的簡·懷爾德(Jane Wilde),她被霍金的風趣幽默與獨立性格所吸引。
1964年10月,霍金與簡文定終身。霍金後來感言,這改變了他的人生,給予他生活的動機。簡覺得,她要尋找她存在的目的,她猜想這目的應是照顧霍金。
隔年,他找到一份研究員工作,於此,小倆口完成了婚姻大事。婚後第一年,為了完成學業,簡在周間必須住在倫敦,在周末才能與霍金共聚。
幾經周折,他們在應用數學與理論物理系的大樓附近租到一間住屋,霍金每天只要走很短一段路就可以抵達辦公室。他還買了一輛三輪機動車,可以駕駛到劍橋附近鄉下的天文學學院辦事。
簡畢業於1966年,為了證明個人智識才能、給自己設定人生目標,她決定繼續留在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門研究評論中世紀西班牙古書。
隔年,霍金的大兒子羅柏特誕生,後來老二露希生於1969年,老三提摩西則生於1979年。
1974年,霍金獲聘去加州理工學院做研究,為了減輕負擔,簡提議找一位研究生或博士後幫助照顧霍金的生活起居,這樣,簡可以有更多休息時間。
他們找到研究生柏納德·卡爾跟隨他們一起去加州帕薩迪納作研究。在那裡,他們度過了很快樂、很有成果的一年。
簡在1977年12月參加聖馬克教會的合唱團。在那裡,她遇到管風琴演奏家強納森·瓊斯。逐漸地,瓊斯與霍金一家走得越來越近。
到了1980年中期,簡與瓊斯發展出羅曼蒂克的友情,簡曾透露,她的丈夫很勉強地接受了這現實:「他不會表示反對,只要我持續地愛他。」那時,簡與瓊斯決定不讓這脆弱的家庭破碎,有很久一段時間,他們彼此之間只是努力地維持著純友誼的關系。
多年來,照顧霍金病情與起居的護士與助手也不可避免地侵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使得簡不知如何是好,霍金與簡之間的婚姻關系變得益發緊綳。他明星般的地位對於家庭成員與學校同事都是一場挑戰。
1980年代後半期,陪伴霍金出外旅行的人時常是護士伊蓮·梅森,他們彼此開始喜歡對方,霍金要伊蓮盡可能陪伴他。伊蓮的個性很強悍,她極力守護她與霍金之間的親近關系。霍金家人、其他護士與看護人員對她都很有意見。
最後,霍金與簡維持了幾乎25年的的婚姻終於觸礁。1990年,霍金正式與簡離婚。
對於兩人最終分手的原因,媒體曾有不同的猜測,而按照英國人邁克爾·懷特和約翰·葛瑞本合著的《霍金傳》的說法,他們離婚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跟霍金的科學研究有關。
因為他的研究,霍金從早期的不可知論者變成了一名極端的無神論者,他以自己的無邊界理論完全排除了上帝的概念。
然而,簡卻是一名虔誠的教徒,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正是有這樣的信仰才讓簡在這20多年間肩負起了照顧霍金的重擔。
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霍金跟自己的一個女護士伊蓮走得越來越近,從而冷落了簡,這名女護士後來成了霍金的第二任妻子。簡(Jane)寫有《霍金:前妻回憶錄》(上)(下)。
1995年迎娶伊蓮,霍金開心地表示,「好棒,我已與我愛的人結婚」。簡則與瓊斯結婚,她於1999年發表了一本回憶錄《移動星星的音樂》,描述她與霍金婚姻的生活點滴與破裂之緣由,無以遮掩的曲折情節立即在大眾傳媒引起了一陣轟動。
如同他往常處理關於自己私生活的方式,霍金並沒有做出任何公開回應,他只表示從不閱讀關於自己的傳記。
霍金再婚後,他的家人很少有機會與他見面,他們懷疑霍金可能遭到虐待。2004年初,媒體報導,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這消息立刻轟動全世界。
為此,霍金在醫院病床上發表聲明,指稱這消息失實,並表示「我全心堅決駁斥說我遭到虐待的說法。媒體的報導純屬虛構,有人散播這樣不實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
我妻子與我相愛。今天我還能活著,完全是因為她。我要求媒體尊重我的私生活,讓我專注於從疾病中恢復健康。」然而外界傳出霍金身上出現多處神秘傷痕,手腕骨折,臉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
同年3月,英國警方正式向霍金詢問了解相關情況,並向先前照顧霍金的護士查問並且索取資料,但由於霍金不願意提出控訴,警方最終只好結束案件。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在訪問中曾說,約2000年已發現父親身上有傷痕,但是父親說是他不小心自己弄傷的,她未有在意。
2006年夏天,64歲的霍金與第二任妻子伊蓮辦妥離婚手續,結束了他們作為夫妻共同生活的11年。霍金與簡合好,重新與兒孫們共享天倫之樂。
為了反映這段快樂時期,簡將先前著作《移動星星的音樂》進行了大幅度編修,刪除了很多不堪回首的敘述,更換為對於未來盼望的語句,完成後發表為著作《遨遊至天涯海角》。
2014年,霍金與第一任妻子簡的愛情故事被著名導演詹姆斯·馬什搬上大熒幕,主演埃迪·雷德梅尼的演繹受到了霍金本人的稱贊,雷德梅尼也因這一角色收獲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⑻ 霍金的婚姻生活是怎樣的
霍金就讀劍橋大學研究院時期,在1963年的新年派對里,遇到了正准備進入倫敦大學的簡·懷爾德,她被霍金的風趣幽默與獨立性格所吸引。那時,霍金的身體已出現了漸凍症的症狀,雖然尚未確診,由於漸凍症無葯可治,患者通常只能活兩到三年,然後會因為肺炎或呼吸肌肉失效導致窒息而往生死亡。
最後,霍金與簡維持了幾乎25年的的婚姻終於觸礁。1990年,霍金正式與簡離婚。對於兩人最終分手的原因,媒體曾有不同的猜測,而按照英國人邁克爾·懷特和約翰·葛瑞本合著的《霍金傳》的說法,他們離婚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跟霍金的科學研究有關。因為他的研究,霍金從早期的不可知論者變成了一名極端的無神論者,他以自己的無邊界理論完全排除了上帝的概念。然而,簡卻是一名虔誠的教徒,上帝是她的精神支柱之一,正是有這樣的信仰才讓簡在這20多年間肩負起了照顧霍金的重擔。但也有一種說法是霍金跟自己的一個女護士伊蓮走得越來越近,從而冷落了簡,這名女護士後來成了霍金的第二任妻子。簡寫有《霍金:前妻回憶錄》。
1995年迎娶伊蓮,他開心地表示,「好棒,我已與我愛的人結婚」。簡則與瓊斯結婚,她於1999年發表了一本回憶錄《移動星星的音樂》,描述她與霍金婚姻的生活點滴與破裂之緣由,無以遮掩的曲折情節立即在大眾傳媒引起了一陣轟動。如同他往常處理關於自己私生活的方式,霍金並沒有做出任何公開回應,他只表示從不閱讀關於自己的傳記。
霍金再婚後,他的家人很少有機會與他見面,他們懷疑霍金可能遭到虐待。2004年初,媒體報導,霍金遭到第二任妻子虐打,這消息立刻轟動全世界。為此,霍金在醫院病床上發表聲明,指稱這消息失實,並表示「我全心堅決駁斥說我遭到虐待的說法。媒體的報導純屬虛構,有人散播這樣不實的消息,令我感到失望。……我妻子與我相愛。今天我還能活著,完全是因為她。我要求媒體尊重我的私生活,讓我專注於從疾病中恢復健康。」然而外界傳出霍金身上出現多處神秘傷痕,手腕骨折,臉部和嘴唇有很深的切口。同年3月,英國警方正式向霍金詢問了解相關情況,並向先前照顧霍金的護士查問並且索取資料,但由於霍金不願意提出控訴,警方最終只好結束案件。霍金的女兒露西·霍金在訪問中曾說,約2000年已發現父親身上有傷痕,但是父親說是他不小心自己弄傷的,她未有在意。
2006年夏天,64歲的霍金與第二任妻子伊蓮辦妥離婚手續,結束了他們作為夫妻共同生活的11年。霍金與簡合好,重新與兒孫們共享天倫之樂。為了反映這段快樂時期,簡將先前著作《移動星星的音樂》進行了大幅度編修,刪除了很多不堪回首的敘述,更換為對於未來盼望的語句,完成後發表為著作《遨遊至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