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自由在什麼時候

婚姻自由在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2022-10-24 11:44:39

㈠ 自由婚姻是從2012年起的嗎

自由婚姻是從1949年中國建國以來就開始的,就應該准確來說應該是從民國建立的時候就開始了,這種自由婚姻因為已經開始反對了,但是後來因為中國一些民風的問題,其實就是即使政治上是這樣,但家裡面不允許現在的話慢慢的普及流行呢。

㈡ 婚姻自由"是哪個歷史階段的產物

婚姻自由是一個社會范疇的概念,必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更新變化。由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自由不同理解,婚姻自由也展現著社會定位與自然定位的迥異面孔。其中,社會干預在於行使自由不得侵犯他人,不得危害公共利益;個人意願則側重由心而發,不受干預。兩種矛盾你消我漲,互相牽制,幸好人類社會在發展,人和社會都在進步。婚姻自由在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螺旋上升,體現著婚姻制度中最為重要的價值的進步和回歸。本文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婚姻自由的歷史范疇,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從古代婚姻的不自由到近代婚姻自由的松動再現代婚姻自由的確立,本文詳細論述了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結婚、離婚和再婚自由的演變發展過程。第二部分為婚姻自由是人格自由的標志,首先對婚姻自主權加以詮釋,並進一步分析了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關系;然後從三個方面對婚姻自由的相對性了闡述,即法律的約束、義務和責任的約束以及道德的約束

㈢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對離婚自由的規定是什麼

1950年5月1日,公布施行的《婚姻法》對離婚自由作了規定: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男女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的,經區人民政府和司法機關調解無效時,亦准予離婚。

㈣ 法律對婚姻自由是如何規定的

法律分析: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必須由當事人自己個人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四十一條 婚姻家庭受國家保護。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護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的合法權益。

第一千零四十二條 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

㈤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國人們才實現的婚姻自由

任何社會制度都有其時代背景,古代婚姻制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說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在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影響下,這種婚姻制度的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這種制度不尊重當事人的意願,自然也釀成了不少愛情悲劇。

雖然,這一時期關於婚姻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高,但是,幸福的愛情和婚姻還是越來越多的,很多年長的人群也都願意為了自己的幸福而重新出發。可以說,這一切都得益於這60年以來,中國人的心中“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這一不變的目標。

這里,我們再綜合看來,婚姻是一種自然法則,當

㈥ 中國新女性爭取婚姻自由出現在什麼時候

沖擊封建婚制的第一波

沖擊封建婚制的第一波,當屬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婚姻革命」。新式婚姻要求打破一切舊道德、惡習俗,破除非人道的婚姻制度,建立以平等、自由,以戀愛為基礎的兩性結合,使男女當事人成為婚姻的主體。

「婚姻革命」之所以成為五四時期社會解放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因為新文化運動的主線就是爭取個性解放、自我覺醒與肯定個體價值。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把改造中國社會與改造家庭制度相聯系起來。認為只有「以個人本位易家庭本位」才能使中國真正實現政治上的民主與物質上的繁榮,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壓抑個體的封建家族主義,便成為首當其沖的批判目標。

男女青年同受封建家長制和封建禮教的壓迫,但女性因為夫權更多一層壓迫更為痛苦,因此,婦女們在反抗封建禮教,爭取婚姻自由權的行動中,表現得更大膽熱烈,甚至不惜以最慘烈的方式抗爭。

1919年11月14日,湖南長沙街上一頂迎親的花轎內不斷有鮮血汩汩流出,20歲的新娘趙貞五為反抗父母強把她許配給40歲的古董商,在花橋內用剃刀自殺。貞五之死激起廣大青年男女對父母包辦婚姻的痛恨,在報紙上發表的檄文就有20多篇,青年毛澤東在幾天之內,連續在《湘江評論》、《大公報》發了9篇文章,憤怒譴責封建婚姻制度慘無人道。批判封建「吃人禮教」,沖決一切封建羅網,成為那一時代的最強音。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爭取「婚姻自由」的過程被視為社會解放的過程,「婚姻革命」又與婦女解放緊緊相連。當時不論男女,凡關心社會進步、擁護社會改革的人,無不關心婦女問題,無不為婦女解放大聲疾呼。在「解放婦女要從哪裡做起?」的討論中,改造家庭與爭取平等教育、經濟獨立、思想解放和人格尊重一起,成為婦女解放的重點。共產黨人李大釗,就曾指出:婦女不解放,中國文明就是「半身不遂」的。因為新思想的傳播、婦女運動的興起和婚姻自由的要求, 「戀愛神聖」和「婦女解放」的口號響遍全國。

1918年6月,《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專號」,翻譯介紹了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名劇「玩偶之家」,藉以暴露舊式家庭的罪惡。作品描述一個不甘做丈夫玩偶的女性娜拉因覺醒而離家。「玩偶之家」受到廣大知識分子的歡迎,幾次被搬上舞台公演,在中國掀起一陣「娜拉旋風」。劇中女主角娜拉所言:「我是一個人,一個同你一樣的人」,「我第一要緊的,是努力做一個『人』」,成為那個時代新女性最膾炙人口的宣言,娜拉也成為那個時代女性反抗家庭束縛、爭取自由權利的榜樣。在中國湖南的一個叛逆女性謝冰瑩的自傳體《女兵日記》中,她詳細描述了自己多次逃婚的故事。《女兵日記》暢銷,出走也成為女性逃離封建家庭,爭取婚姻自由的一種方式。革命家蕭楚女曾經寫文章概括女性離家出走的原因,不外乎以逃婚爭取婚姻自主、以戀愛自由思想反對專制婚姻。

在解放浪潮下,婦女被「發現」,婦女也發現了自己。此間的婦女團體,積極爭取包括婚姻自主權在內的平等社會權利,提出「制定男女平等的婚姻法」。

爭取婚姻自由的第二次狂瀾

婚姻自由的第二波,當屬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5月1日頒布的《婚姻法》,和此後宣傳實施掀起的狂瀾。

盡管早在1930年12月26日,國民政府公布的《民法·親屬篇》已正式確立了「婚約由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的婚姻自由權;把古代宗法分親屬的舊觀念改為血親和姻親兩種親屬關系,使夫妻地位在法律上基本平等;禁止早婚、重婚納妾等封建陋習也寫進條款,但是由於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徹底性,《民法·親屬篇》在姓名權、居住權、財產權、繼承權、家庭管理權和教養子女權等方面仍然維護夫權,明顯存在對婦女的歧視。比如「妻以其本姓冠以夫姓」、「妻以夫之住所為住所」、妻子將自己原有財產交丈夫統一管理,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歸丈夫所有、丈夫財產由直系血親繼承、妻子不能代位繼承、家設家長,子女從父姓、父親為未成年子女法定代理人等。

而1950年頒布的《婚姻法》,則高揚反封的旗幟,高揚男女平等的旗幟,旗幟鮮明地提出,必須摧毀封建主義纏繞在婦女身上的四條繩索: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而新婚姻制度當然應該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保護幾千年來受盡剝削壓迫的婦女」。

《婚姻法》的公布,徹底廢除了在中國延續了兩千年之久的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規定了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媳,禁止干涉婚姻自由,禁止買賣婚姻。確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權利。

《婚姻法》的頒布,宣告了基於男女平等的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的確立,為中國婦女解放奠定了基礎,因此得到婦女們的衷心擁護,在青年男女爭取自由戀愛、解除包辦婚姻以及解放童養媳、寡婦改嫁方面,婦女表現出更大的熱情和勇氣。在青年們對封建婚姻制度發起挑戰之時,也遭到封建勢力的頑抗,反映那一個時期新舊勢力交鋒的作家趙樹理的小說《小二黑結婚》,是以喜劇結尾的。《婚姻法》一出,所有阻礙自由戀愛的舊勢力、舊思想都偃旗息鼓。但是作為它原型的一對男女青年,他們的戀愛卻遭到家長和村幹部的粗暴干涉,男青年被毒打致死,女青年自縊身亡。同時上世紀50年代初還發生了一系列迫害改嫁寡婦的慘案。

1950年3月8日,《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解決婚姻制度問題》的社論:「全中國人民首先是勞動人民必須了解和支持婦女的反封建婚姻壓迫的斗爭」,它指出:現實婦女反封建婚姻制度的斗爭,已經不是「反抗地主對婦女壓迫的斗爭,而是勞動人民內部反對封建制度所遺留下來的風俗習慣的斗爭」。社論強調,「我們的黨員和幹部絕對不應擁護封建的婚姻制度,絕對不應該『鎮壓』婦女的解放斗爭」並指出,正確解決婚姻制度問題的關鍵一靠中央人民政府制定頒布保障婚姻自由的婚姻法,二靠對農村幹部與黨員進行反對封建婚姻制的思想教育。而且後者更為重要。

在《婚姻法》頒布之後,政府在大張旗鼓地宣傳婚姻法的同時,採取了一系列掃除婚姻自由障礙的行動,如打擊封建宗族勢力、堅決支持婦女爭取婚姻自由的行動、解放童養媳、取締娼妓制度、促使妻妾家庭自行解散等等。

50年代,一個摧枯拉朽的時代,一個婦女翻身解放的時代。

㈦ 婚姻法哪年開始實施

1950年4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Marriag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新中國頒布的第一部婚姻法,自1950年5月1日起施行。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新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新修訂的婚姻法同日起施行。婚姻法的內容,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㈧ 婚姻自由出現在什麼時候 姻自由,戀愛自由是什麼時

沖擊封建婚制的第一波
沖擊封建婚制的第一波,當屬以五四新文化運動為代表的「婚姻革命」。新式婚姻要求打破一切舊道德、惡習俗,破除非人道的婚姻制度,建立以平等、自由,以戀愛為基礎的兩性結合,使男女當事人成為婚姻的主體。
「婚姻革命」之所以成為五四時期社會解放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因為新文化運動的主線就是爭取個性解放、自我覺醒與肯定個體價值。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把改造中國社會與改造家庭制度相聯系起來。認為只有「以個人本位易家庭本位」才能使中國真正實現政治上的民主與物質上的繁榮,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壓抑個體的封建家族主義,便成為首當其沖的批判目標。

㈨ 中國婚姻自由戀愛自由最早什麼時候提出

幫你整理了一下希望可以幫到你
民國時期,婚姻基礎無大變化。1919年「五四」運動後,城鎮進步青年受新思潮影響,嚮往自由婚姻,出現以感情為基礎的自由 戀愛 和自主婚姻。

新中國建立後,改變舊的政治、經濟體制,鎮壓地方惡霸,地主、富農成為專政對象,舊的婚姻基礎被徹底打破,很多原來的千金小姐進入貧下中農家庭,以感情為基礎的自主婚姻替代父母包辦和 買賣婚姻 。1966年「文化大革命」後,階級陣線十分明確,男女兩性結合多以階級成分為基礎。「文化大革命」初期,境內貧下中農子女與地富子女之間的婚約關系紛紛解除。一時間,地富子女的婚姻圈子僅限於地富子女之間。貧下中農家庭出身的女青年在擇偶上紛紛追求

「干(部)教(師)醫(生),海陸空(軍人)」,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70年代,物質基礎好轉,兩性結合的基礎開始由階級成分轉變為物質條件,女青年結婚要求男方置辦「三轉(自行車、手錶、縫紉機)一響(收音機)」。80年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人們普遍追求 發家致富 , 男女婚姻 結合大多偏重於經濟基礎。90年代,城鎮改革打破「鐵飯碗」,個體工商業蓬勃發展,農村大批剩餘勞動力外出打工、經商、辦企業,知識青年、能工巧匠和一些善經營、會管理者成為專業戶,城鄉經濟快速發展,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婚姻基礎演變為重人才、重知識、重經濟。廣大青年按照自己的理想選擇配偶,自由 戀愛 結婚。同時,封建「門第」觀念在部分幹部子女中開始抬頭。

閱讀全文

與婚姻自由在什麼時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果愛情真的會悲傷什麼歌 瀏覽:179
市場經濟是什麼為主導 瀏覽:446
一個塞爾維亞的故事怎麼拍的 瀏覽:859
事業編考試歸政府哪個部門 瀏覽:983
健康電子表綠馬黃馬紅馬什麼意思 瀏覽:287
幸福在哪裡完整版播放 瀏覽:41
民政局官網怎麼查自己的婚姻狀態 瀏覽:592
幸福樹怎麼快速長出新枝條 瀏覽:258
什麼樣愛情值得繼續 瀏覽:549
怎麼處理感情經濟糾紛 瀏覽:688
愛情的古裝劇有哪些 瀏覽:544
美女摘的什麼菜 瀏覽:301
歷史故事是哪些人寫的 瀏覽:36
為什麼婚姻中需要富養妻子 瀏覽:229
復婚的戶口本上婚姻狀況怎麼改 瀏覽:538
事業單位人員有沒有十三個月工資多少 瀏覽:900
浙江事業單位統考哪個地方競爭大 瀏覽:828
如何看男命婚姻的好壞 瀏覽:821
中年人如何重生和幸福 瀏覽:235
愛情金錢英語怎麼寫 瀏覽: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