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發展規律是什麼

婚姻發展規律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10-19 18:10:11

⑴ 婚姻是怎麼產生的婚姻又是怎樣發展的

如果類比單個人,人類社會可以看做是擁有一個等效的智慧。
人類社會會逐漸創造出各種最有利於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產物,婚姻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最重要的產物,既能發揮人慾望的繁殖作用和生活動力的作用,又能避免人慾望帶來的無盡的不利於社會穩定的索求。
這樣就把人規則到社會當中,成為人類社會的磚瓦。

宏觀上是這樣,如果講具體發展歷史,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可能幾句話講清楚,最好去查專業書籍和學術論文。

⑵ 古代社會的婚姻形態經歷了哪四個階段

1、前婚姻時代的血緣團體。即同一原始群體內的男女,在兩性關系方面是雜亂的,沒有任何限制。不僅在兄弟姐妹間,而且在父母子女直系血親間都沒有禁忌。這一時期存在於人類最初數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時代。2、群婚制。隨著原始社會不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人類從最初毫無限制的兩性關系中,逐漸演進為各種群婚制的兩性結合的社會形式,開始形成了最初的婚姻制度。群婚制,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為夫妻的婚姻形式。最大的特徵在於,兩性關系受到一定范圍的血緣關系的限制。期間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先經歷了血緣群婚制,排除了直系血親間的兩性關系,即不同輩分的男女間不得結婚;再經歷了亞血緣群婚制,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這從而引起了母系氏族的產生,使人類婚姻由族內婚向族外婚發展。3、對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過著相對穩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即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一個女子在許多丈夫中有一個主夫。其產生於原始社會晚期。是從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形態,從血緣結構上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現居住在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帶有神秘色彩的「走婚」,其實就是對偶婚的開殘留形態。4、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既不是自然選擇規律作用的結果,也不是男女性愛的結果,而是私有制確立的必然結果。形成了以男子為中心的婚姻家庭。它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四個歷史時期。

⑶ 中國近代婚姻的發展趨勢

中國婚姻家庭變化趨勢及對人口發展/增長的影響

家庭成員越來越少,
一個孩子的家庭或沒有孩子的家庭越來越多,
老年人越來越多,
中國人口比例嚴重失調,
等20年後,中國勞動人口就會不夠了(吃飯的人多,幹活的人少)
再等20年,中國人口就會加速回落,人口比例更加不合理,養活孩子的代價更大,也就有更多的人不要孩子。
再等20年,中國人口中年輕人恐怕都不到1億了,到時候中國是少數民族(當時就不應該叫少數民族了,因為他們的總人口會超過漢族人口)或外國移民的天下。
再等20年,中國就成為「蠻夷人民共和國」了。
參考資料:還用參考什麼?會數學的都能算出來

日本已經出現了人口危機,漢族按照現在的速度生育,頂多過20年就會出現人口危機。人口過多隻是國家經濟政策失敗的一快遮羞布

要提高中國人的生活品質,科學合理的管理和布局,以及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新農村建設才是根本之道,一味強調減少人口尤其是漢族人口無異於殺雞取卵,捨本逐末。(不是指不要計劃生育,而是指不能實行一種民族自殺式的人口政策)

未來中國婚姻將呈現多元化趨勢,婚姻質量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個人的權利受到尊重,生活將趨於個性化。
1, 家庭結構小型化:每家3至4人,婚姻的期望隨著小康生活的來臨而變化,比如對收入的多少,對家務的投入,是否生育不再受到重視。雙方更注重的是:保持親熱,遵守婚姻協議,互相諒解,創造舒坦、靜逸的安樂窩。
2,晚婚晚育人數增加:單身不婚者增加,晚婚晚育人數增加,自願不育者有上升趨勢。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要套用在現代人身上,其實很難,甚至已經被完全推翻。
3,性教育更科學普遍:年輕人因好奇心導致的輕率性體驗減少,對婚前性行為更加慎重。
4,擇偶重情趣輕經濟:擇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經濟條件重要性降低。男女青年更希望對方與自己同屬一個社會階層。女青年心目中的理想伴侶,是富有幽默感,懂得尊重人,生活充滿樂趣,而經濟條件、家庭背景的影響將淡化。
5,追求婚姻質量:婚姻質量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多數家庭不再湊合,婚姻調適能力的提高,將使家庭生活更豐富、新鮮、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減少,丈夫與妻子共同承擔家庭義務。
6,理財向AA制過渡:家庭理財方式將由一人為主向AA制過渡。婚前財產公證,婚後夫婦雙方在銀行開設賬戶,獨立經濟核算。按婚姻協議,夫妻各自承擔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經濟義務。
7,家務矛盾減少:家務勞動強度降低,夫妻因家務勞動導致的矛盾減少。家務勞動將社會化,家用電器普及化縮短家務時間。
8,理智離婚增多:協議離婚、試離婚成為理智分手的首選方式,但離婚率仍會呈上升態勢。知識、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情感越豐富的人,對愛情要求就越高越多。但離婚者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將會相應減少。
9,理性對待婚外戀:社會對婚外戀繼續保持理性態度。人們對婚姻的責任感更多的來自於自我認識、自我約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於外在壓力。人們要求婚姻的質量和情感,要求夫妻之間的權利和享受,有了更多選擇的自由和自主意識。
10,婚姻自由度增加:婚姻不再是從眾行為,結婚與否是個人經過深思熟慮的選擇,單身不婚、「丁克家庭」等生活方式可能成為多樣化選擇的內容。

⑷ 摩爾根把人類婚姻分為幾個階段各自的特點是什麼

摩爾根在1877年出版了他的名著《古代社會》 , 在這部著作中, 摩爾根提出了人類婚姻和家庭發展的五階段論, 即: 血族群婚、「普那路亞」 家庭、 對偶家庭、 「父權制」 即「一夫多妻制」 家庭、 「一夫一妻制」 家庭。
摩爾根從研究各民族的親屬制度入手,探討了家庭婚姻的歷史。他認為親屬制度以婚姻、家庭形態為基礎,馬來亞式、土蘭尼亞─加諾萬尼亞式和雅利安式三種順序發展的親屬制,反映了與此相應的婚姻、家庭發展序列。人類自脫離了原始雜交狀態之後,經歷了順序相承的婚姻、家庭形態:血緣(婚)家庭、普那路亞(婚)家庭、對偶(婚)家庭、父權制家庭(特殊形態)和一夫一妻制家庭。介於群婚制和一夫一妻制之間的對偶家庭和父權制家庭未能產生新的親屬制度。普那路亞婚和級別婚都是氏族產生的根源,而氏族組織又使通婚的群縮小從而形成對偶婚。他把家庭婚姻的發展階段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聯系,認為共產制的生活方式同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和對偶家庭相適應,一夫一妻制是由於私有財產的出現和繼承財產的需要而確立的。摩爾根的家庭史研究,批判和推翻了主張家庭是社會的原始細胞、父權制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的「父權論」。

婚姻法的本質屬性

婚姻是為當時社會制度所確認的男女兩性的結合.這種結合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社會關系,即夫妻.家庭是由一定范圍的親屬所構成的生活單位.
婚姻家庭關系是以兩性結合為前提,以血緣聯系為紐帶的社會關系.社會性是它的性質,自然性是它的特點.
1、婚姻家庭的社會性
婚姻家庭關系的性質是由當時的社會生產關系所決定的.婚姻家庭關系還受當時的上層建築各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如道德,它是一種調整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的行為規范,是評價人們行為的是非、善惡、美醜的標准.可通過輿論發揮作用.
2、婚姻家庭關系的自然性
婚姻家庭關系是特殊的社會關系,生理學和生物學的某些自然規律必然會對婚姻家庭關系發生作用.具體表現為:關於法定婚齡的規定;關於禁止結婚條件的規定.
--------------------------------------------------------------
1、婚姻家庭的性質
婚姻家庭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體,其性質具有雙重屬性,自然屬性是婚姻家庭的形成前提,社會屬性則是婚姻家庭性質的決定因素,也是其本質屬性.
(1)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
婚姻家庭的自然屬性是指婚姻家庭賴以產生和存在的自然條件以及婚姻家庭所蘊涵的自然規律.這是婚姻家庭獨有的特性,使得婚姻家庭與其他社會關系區分開來.
(2)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
婚姻家庭的社會屬性是指決定和影響婚姻家庭的社會力量以及婚姻家庭所反映出的社會要求.這是婚姻家庭的本質屬性.
3、婚姻家庭法的特點
(1)廣泛性
婚姻家庭法是適用於一切公民的普通法,關繫到每一位公民的切身利益,調整范圍極為廣泛.每個自然人無論性別、無論年齡,都不可避免地與婚姻家庭發生聯系.
(2)倫理性
以兩性血緣為基礎的婚姻家庭關系,既是一種身份關系又是一種倫理關系.
(3)強制性
當一定的法律行為如結婚、離婚、收養等實施時,必須符合法定的條件和程序;當一定的法律事實如結婚、離婚、收養等發生後,其法律後果由法律預先規定,當事人不得自行或合意改變.
2016-07-30
0
更多回答(1)

⑹ 一段舒服的婚姻,離不開哪幾個定律,男女都要明白

一段舒服的婚姻,離不開哪幾個定律,男女都要明白?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期盼美好的婚姻,相互之間能夠相處舒服。而一段舒適的婚姻也是需要付出精力去維護的,彼此的溝通交流了解至關重要。很多人往往在婚姻內有各種各樣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間沒法做到慣著寬容,很多人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遇到困難是一味的顧忌自己的想法,忘了愛得人,當然這種婚姻是走不長久的。

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不是靠一個人去付出去努力的,得彼此一起運營,彼此之間理解對方,掌握婚姻的基本定律,遇到困難及時處理,從容面對,這種婚姻才能舒適幸福快樂。我們都知道,一段舒適的婚姻離不了這三個基本定律。

3、婚姻需要儀式感

一段好的婚姻,從不是天生就好的,反而是後天的經營和付出。任何時刻,感情的逐漸都是美好的。那時會有激情,但是長期在一起共處,激情會褪掉,等情感回歸於平淡,此刻就是最磨練一段感情和婚姻時,此刻需要能讓對方體會到自己的真心實意,新意就很重要。好的婚姻全是需要儀式感的,這也是運營一段婚姻具備的規律。例如在特殊節假日日時,很多人會往自己喜歡的人去表達自己的心意,如果自己愛的人看到別人的戀人怎樣對待自己愛的人,當然就會和自己做比較,心裡會不均衡,不論是男女都會渴望愛的人的疼惜。

特別是長期的相處,情感越來越平平淡淡,更應該一些熱情驅動力,去挑起彼此之間沉浸於在心底的那份深愛著。只靠說成感覺不到的,愛情是需要具體的付出和陪伴,哪怕只是一頓簡單的飯菜,或是陪另一方去做一件她喜歡的事情,這些都是愛的表達的一種方式。舒適的婚姻,更需要讓彼此體會到自己的真心實意,有時候去表達心意,能夠更好的去維護一段關系。在這樣一個現實社會里,每個人都很現實,那樣最愛的人就會更為渴望溫暖和愛,此刻彼此之間能夠為對方花點心思,很有可能對方會更為把你放在心上。

⑺ 人類婚姻的發展類型經歷了哪些階段

人類婚姻經歷的發展類型有:搶奪婚、服役婚、表親婚、交換婚、轉房婚、招養夫婚、典妻婚、童養婚、指腹婚、冥婚、共妻婚、走婚、試驗婚和自願婚等。

搶奪婚:俗名叫搶婚,也稱劫奪婚、搶劫婚,是盛行於以男性為中心的游牧時代。此時因女子已是男子的所有物,所以成為部落與部落、民族與民族之間發生斗爭時的掠奪對象。自願婚:以男女雙方以性愛為手段的正常婚俗,雙方在經濟、情感、生活各方面保持了平等與均衡。

婚姻的本質和意義:

婚姻是為了社會關系的穩定,為了感情的需求,繁衍後代只是婚姻的結果,當然,不可否認,婚姻對於男女關系和家庭的穩定以及後代的養育培養是很重要的。

但是婚姻的根本是出於感情的交換,感情上需要一個穩定的伴侶,所以出現了婚姻,婚姻是愛情的升華,是穩定的愛情關系,就連繁衍後代也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穩定夫妻關系建立社會和諧的作用。

⑻ 婚姻的婚姻發展史

300萬年前
人猿時期。我們的祖先剛剛學會佝僂著直立行走, 他們的膝蓋還無法捋直。不同種群中雌雄人猿實行完全混亂的「婚姻」形態(其實他們尚無「婚姻」概念,一切還只為了物種的生存和繁衍):多夫制、多妻制、專一配偶制……
300萬年前-200萬年前
石器時代早期。蒙昧中的人類除了狩獵和逃命之外,在部落內部還盛行毫無節制的性關系——每個女子屬於每個男子,同樣每個男子也屬於每個女子。這就是群婚制。孩子們只知道母親,對「父親」卻一無所知。女人在當時對男人從來就不會要求承諾或要求他們負責任。
100多萬年前
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人體的自然分工逐漸使我們的先祖意識到,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不利於優生優育。從事狩獵、採集活動的中青年人與從事家務勞動和孩兒照管的老人之間產生了極其明顯的精力差別。性生活便出現了以輩份劃分的界線。人類進入了長達近100萬年的「血緣家族」時代——班輩婚或輩行婚。
班輩婚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社會組織形式,它是人類與獸群的區別,我們作為社會性動物的漫長文明歷程由此起步。
1萬年前
石器時代晚期,新人階段後期。人類正准備用「禁止亂倫」終結最後的蒙昧。那時,近親間性交的混亂導致了嬰兒成活率低、畸形兒和低能兒過多的恐怖現象。原始人對男女關系有了更嚴格的界定。母權的逐步確立,引起了婚姻形式的改變。不同部族間通婚了。種族外婚制,使我們的品種越來越優良,生產力飛速提高。
5000—6000年前
人類開始形成對偶婚制。一夫一妻的模式以「搶婚」方式開始。在歐洲大陸的部落里,當一個青年男子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劫得或拐得一個姑娘的時候,這個姑娘便被認為是那個青年男子的妻子。反之,要是被劫的女子背夫潛逃,被另一男子捕獲,她就成為後者的妻子,前者就喪失了他的夫權。男女關系,第一次形成了排他性群婚消亡了。
雖然早在1萬年前,全球人口就上升到了500萬以上,可是相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交通不便使擇偶的范圍十分狹窄,近親婚配的概率大約是50%。
4000年前
統治了人類社會5萬年的母權制被徹底推翻,男人為了抓牢這次「偉大」的勝利露出了可怕的真面目。從此,丈夫在家中掌握了權柄,而妻子則被貶低、被奴役,變成生孩子延續種族的工具了。
公元前3000年
以神的名義,世界上第一個妓女在巴比倫王國出現。數千年後,這個角色仍在威脅著家庭和婚姻。
公元前1750年
在漢摩拉比王當政時,一條奇怪的邏輯大行其道——女孩必得先當回婊子才能成為女人。每一個女孩在成為女人之前,必須去神殿里將她的身體交給一個陌生男人。她坐著,直到有一個男人將銀幣投在她的裙上,然後與她同卧,否則她是不準回家的。這種制度在閃族各支(巴比倫、菲尼基、敘利亞等)最為流行,由地中海島移居於巴爾干半島的希臘民族、希伯萊人、羅馬、埃及、印度等地也奉行此規。
公元前5世紀
蘇格拉底因他的哲學思想和潑婦老婆聞名於世,因此「娶到一個好妻子,你可以得到幸福;娶到一個壞妻子,你會成為哲學家。」婚姻開始變成一個「問題」而困繞我們。
公元前323年
古埃及的妻子們對她們的丈夫擁有很大的權利,比如,如果丈夫希望娶第二個妻子,他必須向第一個妻子支付一筆罰金。金錢與婚姻關系扯上了關系。
公元前1世紀
羅馬立法認定獨裁者愷撒可以與任何他認定的女子交合為合法。他選中的女人很多,包括與他同列羅馬「三雄」的龐貝與克拉蘇的妻子。當愷撒見到埃及艷後克婁巴特拉時,立刻被這個妖精迷倒,幫她奪取了王位。兩人通過愷撒制定的一夫多妻制而成為合法夫妻,並生下一子。特權保護男人可以多妻的時代到來了。 在這個充滿奢華與享樂的時代,基督徒們大力宣揚道德並且鼓勵夫妻們在上帝的面前神聖地結合——教堂成了西方世界結婚儀式的主場。
公元3-4世紀
婆羅門教士Vatsyayana,被認為是一位終生禁慾的苦行僧,寫出了印度最色情的作品之一——《愛經》。同時代的修士喬維安(Jovian)因為宣稱婚姻高於獨身,在公元385年以散布褻瀆神明的異端邪說為由被逐出基督教教會。然而,11年以後,敢於將快感視為生育行為之自然組成部分的聖奧古斯丁卻被選為希波教區的主教。快感與婚姻的多重交戰引得我們樂此不疲。
公元5世紀
宗教統治婚姻。在羅馬帝國,幾乎所有的婚禮都必須有神職人員的祝福;結婚成為教堂中的聖禮。等到進入下一個世紀,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將通姦定為死罪,離婚也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
公元6世紀
印度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試圖使人類的身體與神靈相通。通過性交儀式,人類的結合也成了神聖的宗教行為。在英格蘭,血親之間的婚姻被宣布為不合法。
公元600年到公元1000年
這段時間被稱為中世紀的黑暗年代,男人在婚姻中對女子的壓迫慘烈到了讓人惡心的地步。中世紀的男人還發明了各種輔助辦法檢測處女,沒有通過體檢的女人將受到嚴酷懲罰,鑒別處女的方法十分荒誕。匈牙利人為新娘驗明正身的方法就是讓她赤腳踏上一塊菩提樹制的小圓板,他們相信失貞的女子如果踏上這塊板就會馬上發生災難。還有不少歐洲人則迷戀於數字的計算,在新婚性交前和性交後,對女子的頸圍進行測量,並認為如果是處女,那麼她次日的頸圍必較前夜的粗。中世紀被捉住的有姦情的女子將被綁於高處,以火燒其臀部;也有人把這種女人赤裸著縛在馬上遊街示眾。但男人是否處男卻不必接受考驗。
1086年
在歐洲,丈夫如出門遠行,常給妻子戴上鐵制的貞操帶,據考證這是從十字軍東征時開始的。那時一個德國皇帝叫鐵匠給皇後做了一副貞操帶,像一個鐵籠子鎖在小腹上。
公元前770年
歐洲中世紀的教廷規定:從那時起,寡婦不能睡床鋪,只能睡在地上,且每天只能吃一餐不能有肉、蜂蜜、酒和鹽,不能穿紅戴綠、化妝。周朝建立。針對女人的貞潔制度開始建立。自周朝以後,女人殉節畸形地變異成美德。
中國殉節女人一覽表:
時代 周 秦漢 魏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殉節人數 7 19 35 29 122 383 8688 2841
此表的規律是,「吃人」自宋代開始胃口大開,於明代達到高潮。
公元8世紀-10世紀
歐洲的中世紀,享用新娘成了統治者的特權。農民娶新娘,新娘的第一夜必須供領主享用。初夜權的原始招待者是僧侶、祭司。人們對處女血心懷恐懼,所以要求找人幫自己「通關」。僧侶、祭司、地主等貴人,具有「神力」;而親朋好友和新娘性交,則屬勇於「捐軀」;至於由僕人、賤民來「開苞」,是這些人命不值錢,倒霉也沒關系。除此以外,新郎還必須付給領主 「結婚稅」,否則,婚姻就不能得到公證人的承認,也不能獲得領主的許可。這種惡習直到19世紀末才廢除。
11世紀初
宮廷女官紫氏部寫出了《源氏物語》。這是最早的也是最偉大的愛情小說之一,描述了日本雅緻而淫盪的宮廷婚姻生活
中世紀阿拉伯後宮集中了大量美女,橫跨歐亞非3大陸的歐伯思王朝第5代回教主海歐雷沙德,其後宮有400名寵妾;到了第18代君主寵妾人數已發展到3400名。
11世紀
中國的哲學家們開始將古老的陰陽符號解釋為互補的而非對立的——就像女人和男人,由此形成的不可分的圓稱為「太極圖」。中國人也從道與德的層面為婚姻找到了一套理論,女人要賢良,不妒並允許丈夫三妻四妾,在家從夫、夫死從子,守寡能為她們贏得貞節牌坊。
11世紀末-13世紀
11世紀末以後,西歐的吟遊詩人創作了大量贊美騎士愛情的詩歌,並遊走於各個宮廷,到處煽風點火。女人第一次拿過了男人的皮鞭,她們成為婚姻與情愛游戲的主角。
12世紀
埃萊亞諾先後當上法王路易七世和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後,在其所生的5子3女中,有2個兒子做了英國國王,3個女兒嫁給了其他歐洲君主,她因此被稱為「歐洲的祖母」。
「歐洲的祖母」把典雅愛情引進了法蘭西和英格蘭的宮殿。埃萊亞諾及其女兒們甚至還創辦了「愛的法庭」,裁決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當的」愛情。確定了典雅愛情的31條原則。羅曼蒂克故事風靡一時,當時任何進入法國巴黎的外省騎士都可以輕易得到一本花都貴婦的花名冊,詳細記載著她們的地址、性格、愛好和容貌,供鄉下青年選擇。愛情成為貴族女人的一種時尚。女人教會了男人如何「文明地尊重女人」的習慣。丈夫的情婦和妻子的情夫都被對方容忍和尊敬。
13世紀
殉教聖徒馬克西默提出:為忠於上帝,僅僅是禁慾還不夠,必須根絕性慾。隨後就有不少教徒揮刀自宮。另一些走得更遠,他們認為自宮不算真本事,應該向性慾直接開戰。他們找來一些美女,住在一起,甚至裸體相擁,努力學習柳下惠,努力從精神上陽痿。據說他們成功了。婚姻,在他們看來是可恥的。
1252年
20歲的波希米亞國王奧托卡二世娶了年近50奧地利的瑪格麗特國王,一旦吞並了奧地利後,他就解除了婚約。除了財產、領地,沒有人期待婚姻能給彼此帶來什麼。由於非長子不能繼承財產,那些失意的青年開始追逐有地產的女繼承人。有錢的寡婦成了香餑餑。年輕小伙們娶了有地產的老寡婦,一旦老寡婦死去,小夥子(已經變成糟老頭了)就可以娶年輕嬌嫩的花姑娘;而老傢伙一死,姑娘早變大媽,她還可以嫁給一個小夥子了,發揚第二春。這真是一個古怪的婚姻食物褳。
1477年
英格蘭的瑪吉麗·布魯斯寫下了有記載的最早的一張情人卡,希望未來的丈夫能夠使她成為「人世間最幸福的主婦」並且不計較她貧乏的嫁妝。而多年以來,缺乏嫁妝使很多女性不得不進修道院當修女。
1492年
基督教把婚姻視為「下賤的狀態」「淫慾的手段」,認為「婚姻是人類的軟肋」。
16世紀
在美國提出「享受性生活的快樂」之前400年,印度就有了「Ananga Ranga」。它教會丈夫和妻子們通過32種性交姿勢保持婚姻的生機和快樂。與此同時,在德國,早期的清教徒提倡婚內性行為。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認為,性慾是人的本性,是難以壓制的。因此,他說服一批修女離開修道院,並且幫助她們尋找丈夫。
16世紀初葉
亨利八世製造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麻煩。他本來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為了能有個兒子繼承王位,他決定跟凱薩琳王後離婚,但被羅馬教庭拒絕了。亨利八世乾脆跟教庭決裂,宣布自立山頭,創立一個可以離婚的宗教。
新教在無形中提高了女性的地位。由於新教的主張,早在16世紀20年代,英國的女性就獲得了離婚的自由;而為了使女性免受過度辛勞,避孕和節制生育也成為新教流行的社會中受到尊重的做法。
亨利八世除了「締造」現代美國外(他所驅逐的那些死活不肯離婚的頑固分子們乘「五月花」號到新大陸成立了美國——今天世界上離婚率最高的國家),他還是現代社會的第一個離婚者。他的離婚是真正從宗教意義上的徹底割離。永遠不可離婚這個不可動搖的神話破滅了。
1553年
血腥瑪麗即位。亨利八世用盡一生心血,想要個兒子繼承王位,他如願以償,但那個羸弱的男孩只做了6年皇帝就死了。被亨利八世殺掉的第一位王後的女兒瑪麗接管了王權,作為現代社會上第一樁離婚案的受害者,她展開了可怕的報復:恢復天主教的統治和中世紀的一切做法,對新教徒展開了殘酷鎮壓,短短3年,她就在倫敦等地燒死300多人。至今仍有大量關系破裂的夫妻以「不傷害孩子」為由不離婚。
1625年
清教徒作者威廉·古奇建議妻子們稱呼伴侶為「夫君」,而絕對不要稱他們為「甜心、蜜糖、親愛的、寶貝兒、我的最愛、小鴨子、小胖豬」之類。
公元17世紀
英王查理二世的御醫發明了保險套。它的原材料是小羊的盲腸。這在當時是一件轟動全球的大事。該御醫就憑這項發明獲得了爵位,英國也從中賺取大量外匯。這個薄薄的小東西,給了女性享受性的最根本保障,私生子大規模減少。
1725年
齊亞科莫·卡薩諾瓦——天生的大眾情人,降生在威尼斯。在他的游記中,記錄了他的上百個情婦(大部分是已婚婦女),其中能夠叫上名字的就有116個。兩個世紀後,「大眾情人」和「夢中情人」是分開的不受譴責的已婚男女精神出軌對象。
1750年
隨著未婚先孕情況的不斷增加,新英格蘭的一些市鎮試圖禁止「同宿」的習慣,即只要雙方都穿著衣服或者中間有隔板相隔,相戀的一對男女就可以睡在一起。到世紀末,女權主義者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在《為女性的權利辯護》一書中,第一次對限制性婚姻進行了有力的抨擊。
18世紀末期
女人在婚前已經能夠自立,往往延宕婚事,直到自己籌足嫁妝為止。歐洲勞工階層的訂婚通常經年累月,在這段時期,40%的勞工情侶選擇婚前同居,甚至未婚先孕——這在上層階級是無法想像的。盡管教會嚴厲禁止,但這一現象不可遏止地成為社會的普遍現象。
1848年
《共產黨宣言》誕生,文章中提到:資本主義制度,讓婚姻中的男女揭下了溫情脈脈的面紗。事實上,相當多的人會贊同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貝克爾另一類似斷言:上帝目光所及,皆可交易。
1879年12月
《玩偶之家》在哥本哈根皇家劇院首演。該劇引發了一場震盪半個世紀的論戰。論戰到激烈時,漫畫家甚至以「新女性」妻子與「慘遭蹂躪」的丈夫為題材大加諷刺。雖然易卜生已經習慣於遭到惡評,但是這次抗議的聲音遍及整個歐洲,他大吃一驚。時至今日,娜拉已經成為女性覺醒的代名詞,無論她出走還是留下都反映了女性試圖從玩偶轉為人類社會「正式公民」的掙扎。歐洲各國紛紛對女性的立法使娜拉們居然有權利背著丈夫向銀行貸款,這在1869年以前,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1857年
拿破崙三世政府對福樓拜與《包法利夫人》一書的發行人提起公訴,指控他們蓄意侮辱道德。但是在被告律師的滔滔雄辯下、再加上輿論大眾對包法利夫人的同情,最終拿破崙三世敗訴。「潘金蓮」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1888年8月
蒙娜·凱爾德在《西敏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婚姻革命的小文,結果引爆了悶罐中的英國。短短不到兩個月,報社收到27000封來信。從此,連最頑固保守的英國小說家也終於放棄了以結婚為小說的「快樂結局」。性與婚姻的陰暗面的揭露成為當時小說流行的元素。
1870年
全球第一次離婚浪潮襲來。在離婚伴隨著無處不在的迪斯科音樂被炒得沸沸揚揚之前100年,女權運動已經喚起女人追求自立、擺脫不幸婚姻的願望。1870年到1900年間,美國的離婚率增長了6倍。
1895年4月30日
同性戀者奧斯卡·王爾德在針對其「猥褻行為」進行的審判中說:「對於這種愛的名字,本世紀無人敢於提及。然而它是一名年長男子對於一名年輕男子所產生的極其偉大的感情,就像大衛和喬納森,就像柏拉圖哲學理論的基礎,就像你從米開朗琪羅和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所發現的精神。它是深刻的精神之愛,既純潔又完美。」
19世紀中期
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即位。維多利亞時代充斥著中產階級的道貌岸然。廣告中出現的女式內衣都是折疊起來的,為的是不讓人看到內褲的襠部。在做愛過程中,妻子們應該盡量表現得被動。即使感覺到慾望的存在也是大忌。甚至到今天,她的餘威尚存。在她的年代,即使是雞胸脯都不能直呼其名,只能以白肉呼之。後來丘吉爾就被一個嚴肅的貴族女人糾正了他有失檢點的口誤。丘吉爾為了彌補過失,就給那個女人送了朵玫瑰,恭敬地說:「請把花別在你的『白肉』上。」不過,性仍然通過色情文學逐步滲入公眾生活,比如威廉·海恩斯下流而直白的小說。性開放使婚姻變得越來越難捉摸。
1903年
中國無錫一位姓宣的女性由她的哥哥作主,許配給當地一位姓裘的舉人。女郎當時在上海一所女子學堂當教師,臨近舉行婚禮時哥哥才通知她。女郎不願,與哥哥爭執無效,便直接寫信給那位舉人:「婚配之事,我國舊例必有父母之命,歐律則聽本人意見。前者行聘之事,乃家兄一人之意,某至今方始知,萬難為憑。若必欲踐約,某當死入裘氏之墓,不能生進裘氏之門。」她語氣堅定,道理充足,裘舉人也通情達理,雙方便解除了婚約。這在當時報紙上引起大討論,時人稱之為中國「女權主義之發端。」
1927年12月1日
蔣介石與宋美齡在上海崑山路景林堂宋宅舉行基督教徒的結婚儀式,接著又到豪華的大華飯店舉行中國最傳統味道的婚禮。有人統計,蔣、宋在上海結婚,花費達數百萬元。上海三家英文報紙的報道是:這是中國人的一個顯赫的結婚儀式。上海一家報紙的標題是:「中美合作」(蔣中正和宋美齡)則點明了這場婚姻的實質。宋氏三姐妹將國事變做家事,3個女子左右了中國半個世紀的政局,她們用婚姻改造了中國的命運。
1931年10月
溥儀和文綉達成了法院外協議離婚。離婚理由為兩人結婚9年竟從未有過性生活。此事成為當時爆炸性新聞,報紙用的標題凈是「妃子革命」、「破天荒——皇妃跟皇帝打離婚」等,而「離婚的5個條件」中的最後一條:「經雙方協商,文綉離婚後不準再嫁人」。
1944年
錢鍾書開始寫作《圍城》,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過得非常狼狽,婚姻漸漸變成鬧劇。「圍城」成為婚姻的經典寓意: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
1950年8月8日
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25周年紀念合影。這對夫妻的愛情被看成是中國傳統美德的完美體現。
1953年
《花花公子》隆重登場,鼓動男人們「享受女性必須提供的快樂,而不必涉及感情」,當然也包括了婚姻。
1960年代
英國出現了「交換性伴侶」,美國則出版了《花花公子》,為女人提供的陰莖形狀的塑料震動器也在大城市的葯店櫥窗被擺放在顯要位置上。性成為一種抗議的武器,嬉皮士、造反派們紛紛喊出了「要做愛,不要作戰」的口號。性主題絕決地突破了婚姻。
1965年
婚戀交友節目《The Dating Game》成為黃金時段的熱門節目。1967年,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廢除所有禁止種族間通婚的法律。
中國「文革」期間出現了中國第二次離婚高潮,離婚人數高達180多萬對。中國其餘兩次「離婚潮」分別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90年代初。
1970年代
在以色列和美國出現了群居公社,男女發生關系生了孩子,但這個孩子不知道是哪個男人的,他們就選舉出一個委員會來撫養這個孩子。可惜烏托邦性試驗的結果表明:血緣的認同對兒童成長最重要的。人口的再生長和文明的延續,都需要一夫一妻制。
198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
世界第二次離婚浪潮。離婚率在美國就上升到了50%,用這個數字來預測,今天結婚的人將有一半退出婚姻。
1996年
中國台灣著名電視欄目《非常男女》開播。現場速配成功500多對,其最終締結連理的不到40對。兩年後,上海《相約星期六》開播,出場嘉賓300多人,談婚論嫁者沒有一對;1998年7月湖南衛視《玫瑰之約》正式播出至今,男女嘉賓300多人,真正相約牽手的也就10幾對。
1996年
《Town &Country》雜志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婚禮為主題的網站。
1998年 5月
記者安頓的《絕對隱私——當代中國人情感口述實錄》出版,成為暢銷書。中國人掀起了婚姻反思潮。
自21世紀以來,一種新的婚姻出現,即為同性之間的婚姻,這體現了時代的進步。
已有多國通過同性婚姻法,列舉如下
荷蘭(2000年,荷蘭通過同性婚姻法案,成為全球首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這份法案翌年生效)
比利時(2003年)
加拿大、西班牙(2005年)
南非(2006年,南非是目前唯一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非洲國家)
葡萄牙、阿根廷、冰島(2010年)
丹麥(2012年)
巴西、英國英格蘭、法國、紐西蘭、烏拉圭(2013年)
英國蘇格蘭、盧森堡(2014年)
芬蘭、斯洛維尼亞、愛爾蘭、墨西哥、美國(2015年)

⑼ 婚姻的發展歷程

古人雲:「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父子,然後有君臣。」根據史書記載,人類在最初,男女之間是沒有什麼禁令的,其後社會漸漸有了組織,有了長幼的輩分之別,同輩男女可以為婚,異輩不能為婚,更進一些則親族之間的婚姻開始限制,開始是施諸同母系的兄弟姊妹不能結婚,後到到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能結婚,社會就變成了氏族了。

此時異氏族之間男女仍是成群的,此一群男可為彼一群女之夫,彼群之女可為此群之妻,沒有所謂的個別夫婦,就造成了繁衍混亂的局面,於是就禁令愈繁,然後一個男子有一個正妻,一個女子有一個正夫,但不是不許與其他的男女發生關系,而且夫妻也不必同居,而後,夫妻必須同居,成為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制,後來就變成了現在的家庭了。

人類的發展變化源於社會文化和經濟的發展變化,早期的人們以游獵為主以部落群居生活,因為本部族的女子少,所以女子變成掠奪的對象,家庭的起源也是由於女子的奴役,他們的需要是建立在兩性分工經濟的原因之上,後來由於游獵逐漸轉變為畜牧和農業,最初是由女子承擔,後逐漸發達,成為生活的必資,此時經濟的主權掌握在女子之手,土田,房屋,農具都歸女子所有,所以本部族的人不願意女子出嫁,所以女子與男子結婚,男子不得不入居女子的族中,地位成為附屬品,女子有有組織,男子沒有組織,很多公務都由女操持做主,這時為女子的黃金時期,但後來由於男子的勞動力逐漸大於女子,又變為男子為主,女子為輔。

由於經濟的增長,個人的私產逐漸興起,有才便有權利,男子不願在女子氏族做苦,所以要用錢財來抵押,女子從服務婚變成了買賣婚,女子的地位又下降了。

後來,社會有了組織,是為了應付環境的變化,年齡的區別大於兩性的區別,因為文化的影響,這樣的區別才漸漸轉變,此時婚姻的禁例也開始於此,後來以血統區別了,違反者稱之為亂倫,有血緣關系的不能結婚,也成為同姓之人不能結婚。

古代,結婚的禮節上,在結婚三個月之後才算正是成立,若在三個月之內分離,算婚姻還未完成,也不得離婚。

在家族制度全盛時期,婚姻的本質是為了家族的打算,所以結婚的權利全權由父母說得算,也可見婦女成為家庭的奴隸是不可避免的。

「養兒防老」實際是用在古代的,所謂的家庭實際上是為了撫養老人,教育孩子的職責。

再觀今天的婚姻,男子每日辛勤工作,不能夠贍養自己的家庭,女子整日操持家務不能夠把每件事做到位,然而現在的女性更獨立更有思想了,她們也不會因為家庭而放棄自己的事業和夢想,不想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這大概是人們都不願結婚的原因吧!

而到今天婚姻的發展仍與社會的發展和變化而變化,有變化的不好,有變化的好,但最終還是會延續下去成為另一種不同。

閱讀全文

與婚姻發展規律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普惠健康保每一年保費是多少 瀏覽:597
帶愛情的成語有哪些 瀏覽:881
如何讓故事戲劇化 瀏覽:627
事業單位換崗職稱怎麼辦 瀏覽:882
如何看待老城經濟發展 瀏覽:244
幸福車行賣什麼電動車 瀏覽:427
如何把故事做成書頁 瀏覽:113
枇杷和琵琶之類的故事還有哪些 瀏覽:303
什麼婚姻家庭篇 瀏覽:987
清遠市食品健康證去哪裡辦 瀏覽:336
cf劇情故事在哪裡 瀏覽:489
給伊朗美女帶什麼禮物 瀏覽:163
故事在哪個平台找 瀏覽:537
健康證上哪裡拿 瀏覽:289
四大美女去哪裡旅遊啦 瀏覽:338
實體經濟什麼時候好 瀏覽:213
愛情公寓和還珠格格哪個好看 瀏覽:611
婚姻中被拋棄了怎麼走出來 瀏覽:390
什麼樣的婚姻不可挽回楊瀾 瀏覽:843
認不得哪個是小美女 瀏覽: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