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麗深夜痛訴婚姻不易,為何更多的中年女人,活得像困獸
中年女人變成了困獸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了,不要把時間和青春都用在了家庭上,一切都是為了家,為了孩子,為了老公而太少的時間為了自己,所以在這場婚姻里他們失去了自我,這是最悲哀的事情,當他們有一天驀然回首,想尋找自己的時候,卻發現早已經走丟了。
女人就算結了婚,也要活出自己的樣子,不要為了家庭放下一切。
㈡ 困獸是什麼意思
困獸的意思是: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
示例:
①《晉書·李勢載記》:「授甲晨征,則理均於困獸;斬關宵遁,則義殊於前禽。」
②唐李白《古風》之三四:「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③清錢謙益《四川按察司僉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謂頓兵孤城之下,窮困獸以老師,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圍以蹙寇。」參見「
困獸猶鬭
」。
㈢ 心理學家揭秘:家庭中,這樣的「三角關系」最為穩固
你的孩子是否有過這樣的問題:
「孩子聰明,但就是不好好學習,聰明勁沒用在學習上。」
「放學到家就把自己鎖屋裡,誰也不搭理。」
「作業寫5五分鍾,找鉛筆花15分鍾,拖延大師第一名。」
「什麼事也不和家長說,關心一下就炸毛。」
「起床磨蹭,吃飯磨蹭,睡覺磨蹭,做什麼事都磨蹭。」
心理學家張國維曾說:每一個「問題」孩子背後,通常會有一個問題家庭。
在家庭治療中,有一個詞叫做「三角關系」。它指的是孩子出生後,父母和孩子形成的共同關系。
健康 的家庭,三角關系是流動的,沒有敵對,沒有聯盟,彼此關愛,互相支持。
可如果父母之間矛盾重重,相互怨恨,孩子就會被卡在三角上,成為平衡矛盾的工具,引發更復雜的家庭矛盾。
家長如何保持家庭中「三角關系」的平衡?關鍵在於如何處理這三種關系。
與自己的關系:
你選擇什麼樣的情緒?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連續的,無止境的笑聲從楊迪的手機傳來,這是媽媽張佳麗收到楊迪的轉賬後,給楊迪發來的一段哈哈大笑的語音。
楊迪在節目中吐槽媽媽在家族群里發語音,全程15秒里不帶任何喘息只有「哈哈哈」語音。
平日里的張佳麗隨時隨地都能笑起來。
付款時網路延時刷不上,她自己哈哈笑半天,老闆也懵了;兒子掙錢了第一次給自己轉賬,她豎起大拇指,在電話里直誇兒子真厲害,笑聲再次響徹辦公室,同事們也跟著笑翻了......
作為媽媽,張佳麗並非沒有操心的事。
小時候的楊迪是班裡的「開心果」,常常逗得老師同學們捧腹大笑,各類文娛活動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唯一就是學習成績並不好。
有次楊迪 歷史 考了9分,媽媽看到後抱怨說閉著眼睛都比兒子考得高,楊迪解釋,題目太難了,她選擇相信孩子,從來沒有因為成績責備過楊迪。
高三時,楊迪經常帶著一群同學到家排小品,媽媽也從來不阻止,還會幫忙給同學們弄水果,她始終認為,不用這么嚴肅,孩子們玩得開心重要。
對於孩子,張佳麗永遠是鼓勵式教育,不管楊迪做什麼,她都會說「好」「棒」。
事業上,張佳麗也沒有停滯不前,努力提升學歷。她和楊迪說,自己快樂最重要,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
即使和丈夫偶爾鬧矛盾,張佳麗會和丈夫說,有什麼情緒我們兩個承受,不能在孩子和兩方父母面前表露出來,把吵架的情緒帶回家肯定是不行的。
自己的情緒選擇自己消化,面對楊迪時,媽媽也不惱火,又是一張笑臉。
我們情緒是主觀的,不可控的, 但我們的行為是可控,可以選擇的。
法國作家拉伯雷曾說:「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
一個快樂的媽媽,是一個接納自己,懂得取悅自己的媽媽。 對孩子表達愛的同時也傳遞了快樂的能量,孩子也能收獲到愉悅的情緒。
如今的楊迪,憑借自成一派的搞怪風格受到廣大網友喜愛。
從2005年短視頻中的扮丑角色,到如今各大綜藝節目的 搞笑 擔當,一路走來,出生普通家庭,長相普通的楊迪身邊不乏否定、質疑的聲音。
曾有一次節目頒獎,楊迪被通知去領獎,但到現場後,主辦方一直沒有叫楊迪的名字,楊迪還納悶自己到底有沒有獲獎。
後來才知道是因為楊迪長得太「丑」了,沒叫他上台領獎。最後,楊迪在後台收到了對他滿是羞辱的獎杯。
楊迪在接受《人物》采訪時說:「我媽對我影響太深了。她教會我人生沒什麼可愁的,凡事都有辦法,都有路。活著就要樂樂呵呵,開開心心,哈哈大笑的。」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不過是百煉成鋼,是一次次跌倒也能夠站起來的勇氣。
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給孩子最好的財富,就是給了他足夠抵抗未來挫折的力量。
與伴侶的關系:你選擇如何愛TA?
有句話說:你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地愛TA的父/母親。
關於父母秀恩愛,網友們分享了被「虐」的瞬間:
「一家四口拍照,p圖只p自己老婆。」
「兩人散步時會十指相扣走在前面,剩我在後面與夕陽相伴。」
「兩人『聯手』打鬥地主,對,是手牽手!」
「結婚30多年,一個在客廳,一個在卧室也要視頻通話。」
父母之間彼此包容、相互扶持,彼此流動的愛意就如同源源不斷的泉水,滋養著孩子。
蛋糕再好吃,聽說一千遍也不及嘗一口來得真切。 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愛與幸福,自然也學會了如何創造幸福。
一個不需要耗費精力去消化大人的情緒,能夠用全部力量向上生長的孩子,又怎麼會不優秀呢?
只是,許多孩子沒有這樣的幸運。
有網友無奈表示,自己思考了30年還是沒有好辦法改善父母之間的關系,又時時被他們的關系問題影響,被迫做父母之間的傳聲筒。
媽媽經常對她說:「等我死了,你爸爸再找個年輕的吧,他現在什麼都無所謂。」
爸爸也不甘示弱,扯著女兒說:「我辛辛苦苦在外工作,你媽媽整天在家待著瞎說。」
父母互相詆毀的話語,讓她無所適從。
孩子無法在父母之間做出權衡,最終選擇自己承擔焦慮與不安,被迫成了父母情緒的垃圾桶。
心理學中有一個「婚姻傾斜」的概念,是指家庭中父母一方有採用破壞性方式來支配家庭成員的傾向,而另一方卻顯得依賴和柔弱,對其逆來順受。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將這種傾斜關系視為正常,失去建立平等關系的能力,要麼依賴,要麼強權。
演員景甜曾在節目中透露,自己從小就看到父母吵架,盡管父母在疫情之後選擇了離婚,但提到父母的婚姻,已經長大成人的她哽咽道:「那麼小的孩子看到父母的爭吵,真的是特別大的傷害。」
很多人都會有「為孩子好,不離婚」的想法。
事實上,傷害孩子的並不是離婚這件事本身,而是孩子被迫經歷父母吵架的恐怖與害怕,感受到父母釋放的負面情緒。
貌合神離的父母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痛苦,留下難以癒合的心理創傷。
對子女最好的教育之一,是父母恩愛。但是當爸爸媽媽無法繼續相愛,那麼,好的離婚,勝過壞的婚姻。
夫妻之間無論感情好壞,都做到自我負責,不去侵犯到孩子的邊界,孩子自然會有成長的空間。
與孩子的關系:
你選擇如何與孩子互動?
兒子在學校運動會上,拿了一金一銅一個第五名,開心地回家了。
此時,他的媽媽傅首爾還在外工作。臨睡前,兒子把獎牌掛在最顯眼的位置,還囑咐爸爸,一定要讓媽媽看見呀!
傅首爾忙完工作,到家已是深夜,由於第二天一早還有行程,傅首爾給孩子留下一封信,表白「心意」。
在信中,傅首爾告訴孩子,看到他的金牌感到很驕傲,更為他在思維班裡積極、樂觀、專注的進步感到高興。
與此同時,還給了孩子具體的建議,供孩子參考,最後,不忘誇孩子是最好的兒子!
傅首爾看到了 孩子的想要分享,期望得到肯定的情緒,同時,也以自己的理解,真誠地與孩子溝通。
父母在具體的事項中肯定孩子的進步,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被共情、被認可,內心也是歡愉的,成就感不斷得到滿足,自然會變得越來越自信,願意與家長溝通與表達。
傅首爾工作忙碌,與兒子相處的時間不多。但兩人並未因聚少離多而關系疏遠,母子倆的互動方式多種多樣。
在一次《奇葩說》中,傅首爾在現場念了兒子給她准備的小紙條:「老媽,加油,我支持你!第二名也很好!」
媽媽在日常中看到孩子的情緒,孩子學會的也是理解家長,成為暖心的小天使。
空閑時間,傅首爾一家在家裡辦「家庭運動會」,套圈、打乒乓球、零錢大作戰……最終得冠軍的人,掌握家務分配權。
沒有運動場?書桌也可以變乒乓球桌;不會打?爸爸媽媽現場教學。
拿冠軍,姿勢一定要帥!
頒獎儀式也少不了,新的一家之主誕生後,先獎勵自己今天不寫作業,安排爸爸給媽媽按腳......
游戲 ,是孩子的第一語言。父母與孩子開心互動的過程中,不僅給了孩子快樂的童年,更拉近了孩子的距離。
對於親子關系,傅首爾有著自己獨特的形容:「親子關系就像內褲,每條都不同,樣子不重要,最重要舒服。」
如果說教育的核心是親子關系,那好的親子關系,就是看見孩子的情緒,同理孩子的感受,給孩子最需要的。不論什麼樣的親子互動方式,讓孩子感到愉快的才是最好的。
什麼樣的人最幸福?
哈佛大學曾有一項研究: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人生的幸福?
歷經4代研究者,歷經75年,跟蹤了724個人的一生,最終得出結論: 良好的人際關系,讓人更快樂和 健康 。
一個懂得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的家長,一對能夠管理好自己情緒的父母,自然也能夠與孩子成為好朋友,為孩子樹立好榜樣,教育也就是自然而然會成功的事了。
文學大師馬克 · 吐溫曾說:
時光荏苒,生命短暫,別將時間浪費在爭吵、道歉、傷心和責備上。用時間去愛吧,哪怕只有—瞬間,也不要辜負。
這一瞬間是荒蕪枯燥還是豐富有趣,選擇權永遠在我們手裡,關鍵在於我們選擇如何自處,如何管理情緒,如何保持家庭中「三角關系」的平衡。
2021-08-03 18:06·尹建莉父母學堂
周末帶娃參加了一節美術培訓班的公開試聽課,本想著如果孩子喜歡,我們就報名。
可最後,卻因為上課的老師說了這么兩句話,敗興而歸:
「知道為什麼你們畫不好嗎,因為你們的畫意義尚淺。」
「下節課你們就跟著老師畫……落筆要大氣,還需要掌握好色彩的飽滿平衡。」
連我女兒都忍不住在回家路上吐槽:這老師太無趣了!
要在拿筆之前就思考「畫的意義」,要是沒有意義,那就不用畫了?
顧及著大氣、顧及著飽滿、顧及著平衡……自己的想法什麼時候才能被顧及?
短短兩句話里包含著大「坑」——開始前追求意義,開始後顧及規矩,沒意義又不合規矩了,緊接著就是強行改造。
這樣的事情多干幾次,孩子的天賦、創意、興趣通通就被扼殺了。
「雀鳥」入籠
類似這種用自身經驗「教化」孩子,限制孩子自由發揮的情況,生活中並不少見。
有次帶女兒玩耍,遇見一個小男孩在搭積木,先是搭出一個房子,又在旁邊擺了一個「半圓」,然後對旁邊的奶奶開心地喊:「奶奶快看,這是我布下的『陷阱』!」
奶奶瞟了一眼,上手就挪開了男孩擺的積木,要重新幫他擺:「陷阱是一個很深的井,怎麼會是這樣的?你堆錯了……」
男孩立刻氣哭,奶奶見狀也不高興了:「你哭啥,我這是幫你。你知道啥叫陷阱不?誰會把陷阱造在家門口,你這應該是水井,水井也挺深,還得有水……」
男孩氣憤地對奶奶喊:「你走開,我不要你幫!」
後來隱約聽見男孩碎碎念「卡梅利多」這個詞,正巧女兒也看過這套繪本,就問了一句:你這個陷阱是捕鳥的嗎?
原來卡梅利多(一隻小公雞)曾被困在一個捕鳥的陷阱里(一個倒扣的竹筐),小男孩是在用這個「半圓形」模擬「倒扣的竹筐」。
男孩很驚喜,瞬間就不哭了,掛著淚痕和我們一塊玩起來。
過了一會兒,小男孩玩得開心了,又叫:「奶奶……」似乎又准備說什麼。
結果迎來了奶奶的怒懟:「叫我幹啥,你不是讓我走開嗎,別找我呀!」
看著小男孩又快哭出來的表情,不由得一陣心塞,這樣的情形在他身上反復上演幾次,奶奶的「陷阱」,困住的就是孩子原本優秀的抽象思維能力。
不僅如此,在奶奶眼裡,這孩子還會成為一個「好哭、不聽話、暴脾氣」的孩子,絲毫不會想到這些是自己親手造成的,日後還會想盡辦法「改造」……
「珍珠」蒙塵
一位心理咨詢師朋友,參加過一所小學的公益心理咨詢活動。
她遇上了一個一年級小男孩,班主任對他的評價是:內向、不願與人交流;不愛學習、成績跟不上。
咨詢的過程,班主任全程旁聽,希望通過咨詢,能讓孩子有所反思和轉變。
一開始,男孩盯著陌生的咨詢師,不願多說話,不過還是禮貌地回答著問題。
直到聊到男孩喜歡的自然課時,孩子卻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孩子特別喜歡看科學、自然故事,螞蟻、恐龍、吃蟲的草……孩子講得繪聲繪色,手舞足蹈,一旁的班主任不禁感到詫異。
這樣的孩子,誰說他不願與人交流,不愛學習呢?
可看了一眼班主任老師後,小傢伙卻垂下了頭,說自己學習不好,老是考不了雙百……原來所謂的「成績跟不上」,只是考不了雙百而已。
咨詢結束時,轉變的不是孩子,而是班主任老師——看著咨詢過程中聰明可愛的孩子,想像著他沉默坐在教室里的身影,班主任感到了羞愧:
羞愧於沒有足夠耐心去發現孩子的閃光處;
羞愧於總是用狹隘單一、自以為是的標准做出評價;
更是羞愧於,自己一直認為「需要被改造的是這個孩子」。
花開百種,各有千秋,卻非要進同一個模子里去印刻一下,出來的樣子都標准化了,就是優質品,否則就是次品。
原本閃耀著珠玉光澤的孩子,被教條化的標准蒙上了一層灰;教育者及時醒悟還有機會拂去塵埃,否則,孩子將面臨的,就是「被碾壓、被粉碎」的困境。
「困獸」反噬
在孩子小的時候,單一、刻板化的條條框框是——月亮必須是圓的、河流必須是藍的、好孩子是必須成績好、活潑外向的……
及至孩子長大,這些固化標准就變成:男孩學文沒出息、女孩學理太別扭、必須考好大學、考公務員……聽我為你安排的路、遵照我的意願過一生。
小問題時就不曾在意,不曾反思,最終出現了一個個有大問題的成年人。
比如曾經有個爆紅網路的流浪漢。
他原本在一線城市審計局有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博學多才又有一定 社會 地位,是許多父母眼裡成功孩子的模樣。
可是,他最終卻放棄一切光環,選擇當個流浪漢,因為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小時候的他,喜歡畫畫,也非常愛讀文史類書籍,還想讀中文或國際政治專業。
但父親對他的這些愛好極力反對,用自己的標准限制他、改造他。
最後在父親強烈要求下,他選了審計,畢業以後進了審計局。
被迫走上一條自己並不喜歡的路,讓他難以適應,於是畢業沒幾年,他就離開家,離開工作單位,開始一個人在外流浪。
以他的能力,自我負責,修正道路,過回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是不可以,可他選擇現在這樣流浪的生活,更可能是因為被困在「絕境」中太久,一種寧願自我毀滅也要狠狠報復的心態——
「看啊,你的標准我可以達到,可我偏不如你所願!」
有人曾問一個執教20多年的老教師:「你教了20多年書,感覺最悲哀的是什麼?」
老師回答:「就是眼睜睜地看著那些天賦異稟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成為了庸人。」
這樣的事情,一直在發生:
有的孩子剛對某樣事物表現出濃厚興趣,就被大人武斷地否定:沒有意義,不合規矩。
有的孩子天賦初露頭角,卻因為大人眼界有限又急功近利,被磨滅了興趣,走向另一個極端。
有的孩子可能在藝術、運動上潛力無限,卻因為父母希望TA擁有世俗意義上的穩定工作、穩定人生而庸碌過一生。
擅長的不讓做,不喜歡的卻被逼著學,多少「千里馬」還來不及跑,就先被「打折一條腿」,瘸著腿被牽上規劃好的路,卻忍不住自暴自棄。
當不了伯樂,也別當絆腳石
小時候聽故事,大人總愛在結尾加一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XX道理……」
《龜兔賽跑》是「不要驕傲自滿,堅持就是勝利」;
《狼來了》是「撒謊會失去信任」;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要有同情心,關懷弱者」
……
這些道理流傳已久、正確無比、無可反駁,時間一長,遇到同樣的事,我們腦海里自然蹦出那個已經成型的答案。
有時候我們限制孩子的思維、破壞孩子的天賦,真不是故意的,是我們自己可能已經被困住了,然後對著孩子刻舟求劍:
比如篤定「陷阱不能像水井」的奶奶;
比如認為「好學生一定要外向活潑、成績雙百」的老師;
比如堅持「寫文章沒出路,還是選個好找工作的專業更靠譜」的家長。
可尚未形成思維定式的孩子,總能發現不同的精彩和亮點,透過TA們的視角,我們會忍不住感慨「原來還能這樣」:
《龜兔賽跑》里的烏龜,答應和兔子賽跑真是太過自信了,贏了是撞大運;烏龜要是沒遇到一隻驕傲的兔子,輸的就是烏龜,還是得有自知之明。
《狼來了》里的小孩一定很孤獨,沒有家人陪伴,才會撒這么無聊的謊自娛自樂,所以大人要多陪伴自己的小孩。
《賣火柴的小女孩》里的小女孩,為什麼受挫了就要自憐自艾?她可以求救,挨家挨戶去敲門,說不定就會遇到善良的好心人收留她,就能活下來。
打開思路,會發現孩子也像這些故事一樣,從不同的細節、不同的切面,都自有精彩和意義。
那些最後幸福而成功的孩子,都不是靠死守一套教條支棱起來的,而是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對於我們來說,比盲目鋪路更重要的是,別忘了時刻審視自己緊攥的評價標准,做一個不礙事、不擋路的大人。
尹建莉父母學堂:教育學者尹建莉創始,1000萬家長信賴。0-18歲孩子的教育問題,這里都有解決方案。關注即贈【限時免費 育兒 咨詢】專業服務。
作者介紹
碎碎,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記錄我與這個世界的天馬行空。
㈣ 困獸之斗什麼意思
困獸猶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斗,況人呼?」
〖示例〗況~,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
(4)婚姻中的困獸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處: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示例:清·梁啟超《義大利建國三傑傳》:「尼布士以~之勢,抵抗頗力。」
近義詞:鋌而走險、狗急跳牆
反義詞:放下屠刀、自行滅亡
燈謎:虎牢酣戰勢未休
㈤ 梁靜菇演唱會上崩潰大哭:婚姻不易,有多少中年婦女活得像困獸一般
01
一百多萬的鑽戒,梁靜茹結婚了,多讓人羨慕啊,婚禮像是世紀婚禮一樣,當年我覺得梁靜茹好幸福,嫁了一個好男人,有了好歸宿!
後來聽說梁靜茹的老公出軌了,她既然原諒了,一次又一次的原諒讓那個男的覺得出軌很正常,出軌也沒事兒,我老婆不在乎!
婚姻N年,離婚了,當初那麼恩愛,當初那麼幸福,為啥如此結局呢?女人結婚以後真的就變得如此不堪,讓人嫌棄嗎?
總結:
送給女人兩個忠告:
家庭不是全部,無論你老公多厲害,多有錢,多有能力,你都不要依賴他,要有自己的事業,哪怕賺得很少,也要走出那個家!
老公出軌了,被你發現了,不要著急質問,不要著急確認,要先看家裡的財產有多少能轉移到自己名下,若沒有,那就需要想點其他辦法了,畢竟錢跟人咱總得得到一個吧!
㈥ 期待-婚姻-圍城-困獸
婚姻就是圍城,我就站在圍城上,不進來也不出去。
㈦ 婚禮的前一晚是啥感受
01 有人是激動的,等這一天等了好久,終於能嫁他為妻,娶她為妻,什麼山盟海誓都比不過這一場婚禮,失眠一宿,嘴角上揚,笑的比蜜還甜!
02 有點擔憂、有點害怕,都說婚姻是牢籠,婚姻是城牆,從此就跟困獸一樣,被困在了裡面,想了很久也想不通,算了,早點睡吧,先過了明天再想未來!
02 我們從此合法了,領證都不能證明彼此是夫妻,唯獨這場婚禮,明天的主角是我,是期待,是夢幻,綵排一宿,瞬間入睡!
總結:我的感覺一點錯都沒有,婚前對我不冷不熱,那婚後就更不用說了,都說我婆婆千好萬好,可是這么好的她,未必對我好,他家人的冷落讓我對婚姻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就這樣了,能看上就看,看不上就讓你家裡人給你換一個,趕緊的,痛快的,不過還好,婚後八年,愛情並沒有絲毫動搖!
㈧ 困獸是什麼意思
困獸的意思是:被圍困的野獸。比喻處絕境中的人。
示例:
①《晉書·李勢載記》:「授甲晨征,則理均於困獸;斬關宵遁,則義殊於前禽。」
②唐李白《古風》之三四:「困獸當猛虎,窮魚餌奔鯨。」
③清錢謙益《四川按察司僉事戴君恩授奉政大夫》:「以謂頓兵孤城之下,窮困獸以老師,不若收功片檄之中,解重圍以蹙寇。」參見「 困獸猶鬭 」。
㈨ 困獸之斗為何意
困獸猶斗
kùn shòu yóu dòu
〖解釋〗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處〗《左傳·定公四年》:「困獸猶斗,況人呼?」
〖示例〗況~,背城一戰,尚有不可測之事乎?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
困獸猶斗
困獸猶斗 ( kùn shòu yóu dòu )
解 釋 困獸:被圍困的野獸;猶:還,仍。被圍困的野獸還要作最後掙扎。比喻在絕境中還要掙扎抵抗。
出 處 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得臣猶在,憂未歇也。困獸猶斗,況國相乎!」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示 例 清·梁啟超《義大利建國三傑傳》:「尼布士以~之勢,抵抗頗力。」
近義詞 鋌而走險、狗急跳牆
反義詞 放下屠刀、自行滅亡
燈 謎 虎牢酣戰勢未休
典 故
春秋時,晉國發兵去救援被楚攻打的鄭國,可是晚到了一步,鄭國已投降了楚軍。這時晉軍主帥荀林父主張退兵,可副帥反對,最後由於意見不一致,晉軍被楚軍打得大敗。
晉景公得到這一消息,很是氣憤。晉軍將領回國後,晉景公立即叫人把敗軍將領帶上殿來,大聲斥責,追究責任。那些將領見國君大發雷霆,跪在一旁,不敢吱聲,過了一會,荀林父想到自己是主帥,這次大敗應負有責任,就跪前一步說:「末將罪該萬死,現請求一死。」
景公盛怒之下,拂袖示意衛兵來捆綁荀林父。這時,大夫士貞子上前阻止,不慌不忙地對景公說:「三十多年前,先君文公在對楚的城濮之戰中大獲全勝,晉國舉國歡騰,但文公面無喜色,左右感到很奇怪,就問文公:『既然擊敗了強敵,為何反而愁悶?』文公說:『這次戰斗,由於我們採取了正確的戰略原則,擊破了楚軍的左、右翼,中軍主帥子玉就完全陷入被動,無法挽回敗局,只得收兵。但楚軍雖敗,主帥子玉尚在,哪裡可以鬆口氣啊!困獸猶斗,更何況子玉是一國的宰相呢?我們又有什麼可高興的,他是要來報仇的!』直到後來楚王殺了子玉,文公才喜形於色。楚王殺子玉,是幫了我們晉國的忙。如果說楚國被先王打敗是一次失敗,那麼,殺掉子玉是再次失敗。現在您要殺掉林荀父......」
景公聽了士貞子的話,恍然大悟,笑著說:「大夫別說了,我懂了,我殺了荀林父,豈不是幫了楚國的忙?這樣,我們不是也將一敗再敗了嗎?」
於是,景公當場就赦免了荀林父等將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