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婚送什麼茶葉比較好 結婚送什麼禮物最合適最實用
結婚是每個人一生中最高興的一件事情了吧。朋友結婚了,除了隨份子錢,還想送一些禮物,那朋友結婚送什麼禮物比較好呢?送茶葉怎麼樣?如果可以送的話,送什麼茶葉比較好呢?下面就讓本欄目來給大家詳細分享一下吧。
結婚送什麼茶葉比較好
茶在我們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茶葉是非常養生的一種東西,送茶葉有著送健康、送祝福的意思,所以結婚的時候是可以送茶葉的。那送什麼茶葉好呢?
1、碧螺春: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於綠茶。整體外形是條索緊結,捲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
2、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茶有「四絕」:色綠、香郁、味甘、形美。特級西湖龍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澤嫩綠光潤,香氣鮮嫩清高,滋味鮮爽甘醇,葉底細嫩呈朵。
3、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岩,品質優異。外形勻整,條索緊結壯實,稍扭曲,色澤油潤帶寶色。陳茶則色澤灰褐。
結婚送什麼禮物最合適最實用
送什麼東西最實用,除了茶葉外,還可以送以下這幾種東西。
1、送喜慶的抱枕,特意挑選一款刺綉抱枕,然後在抱枕上綉上他們的名字,一定要選用質量上乘的絲綢來定做抱枕,要不然就顯得太廉價了。這樣的絲綢刺綉抱枕一定會受到他們喜愛的。
2、送數碼產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結婚送禮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老幾樣,很多年輕人結婚,朋友幾個合夥買一個數碼電子產品送禮也是屢見不鮮。像單反、數碼相機等等。既年輕又受歡迎。不過還是得量力而行。
3、送鮮花,每一對熱戀中的情侶都渴望自己的愛情及婚姻能夠與一束美麗的鮮花一樣持久盛開。在朋友結婚的時候,我們可以送上一大束繽紛的花束,以此表達我們對他的祝福,同時也可以讓這束花象徵那種美好而持久的愛情。
4、送情侶飾品,朋友結婚送給他們一對情侶飾品也是非常合適的。可以是一對情侶手錶,或者是一對情侶手鐲等。也能代表彼此的友情。
『貳』 知道婚禮上用茶的寓意 嗎
敬茶
歲末年初,結婚的人又開始多了起來。大家都知道在新郎「明媒正娶」新娘子時常常會看見茶的影子,比如下彩禮時要用到茶,迎新人時新娘要敬公婆茶水,可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不少人可能就不是很清楚了。
茶可能從宋朝開始就被人們視為「從一而終」的婚姻信物。據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類稿》記載,「種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則不復生也,故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又聘以茶為禮者,見其從一之義。」大致意思是,茶籽種下後就不能移植了,移植的茶樹就不能生存,用茶葉作為聘禮,是希望女子能專一的寓意。在清代曹雪芹的巨著《紅樓夢》里,第二十五回中王熙鳳開林黛玉玩笑說:「你既吃了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兒?」可見,「吃了我家的茶」幾乎等於現代西式婚禮中的「YES,IDO」了。
那麼,為什麼宋人會把茶作為「從一而終」的婚姻信物呢?原因可能有三:
其一,唐代中期以後,喝茶是一件普遍流行的事。唐代「封演」撰寫的《封氏聞見記》記載:「(先人喝茶)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窮日盡夜,殆成風俗。」
其二,在古代,由於茶葉的種植技術的限制,茶樹通過移植很難存活,它只能通過茶籽的播種才能存活。唐朝陸羽所著的《茶經》里提到:「(茶)凡藝而不實,植而罕茂。」
其三,宋朝時期,我國理學備受追捧,那些理學觀點在極力挽回社會上不斷下滑的道德水準,對人的道德禮儀提出種種規范。正是由於飲茶文化的流行才使得茶文化有可能被社會文化吸收為婚姻文化的一部分,從而演繹出對婚姻要求從一而終、相敬如賓的茶禮習俗。當然,這個要求基於我國上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響,更多的是側重對女子的婚姻規范。
如今在婚姻過程中出現的茶禮文化,更多的是希望雙方能和諧共處、相敬如賓。福州市民俗專家陳蘇告訴記者:「現在的婚禮中,飲茶習俗被大大簡化了,一般是男方在迎娶女方當天,女方要依據輩分一一向男方的直系親屬敬茶,以表示對他們的尊敬,並藉由敬茶的機會,改口尊稱男方的家人為『爸爸、媽媽、叔叔』等,希望以後的家庭生活能以禮相待、和睦共處。」
『叄』 送茶的愛情含義(各種茶式愛情浪漫起來嚇你一跳)
三毛曾說:
喝茶,第一道苦如生命,
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微風
明天又到一年七夕時,
該准備什麼給心儀的TA呢?
送一份茶便是不錯的選擇。茶本身就是浪漫的存在,有茶相伴,最長情的告白便莫過於此。
自古以來,文人雅客詠茶詩句不勝枚舉,獨「從來佳人似佳茗」這句艷絕古今。東坡先生將好茶喻為佳人,紅袖添香,香茗在手,自成風情。
清照「賭書消得潑茶香」的歡喜暢懷,芸娘荷花茶「香韻尤絕」的天然意趣,小宛「文火細煙,小鼎長泉,必手自吹滌。」一幀幀唯美的畫面,定格了愛中女子,茶中女子,讓今人為之神往嘆息。
01
茶素來被中國人視為風雅之物,因其品性高潔,不宜移植,被古人視為堅貞愛情的象徵。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
以茶論婚的俗禮在《紅樓夢》中便有記載,第二十五回中王熙鳳對林黛玉笑說: "你既吃了我們家的茶,怎麼還不給我們家做媳婦?"
可見,在古時便有以茶定親的習俗,「吃了別人的茶」便等同於默認之意。
舊時,古人將婚嫁禮儀稱為「三茶六禮」,所謂「三茶」,是指相親時的「下茶」,定親時的「定茶」及新婚夫婦洞房時的「合茶」。《夢梁錄》中曾有記載,男方下聘禮時其他禮品可多可少,而茶必不可缺。
在閩南和台灣地區,將「以茶定終身」的風俗稱為「三茶天禮」。因這三道茶貫穿了整個婚禮,在婚禮中極為重要,故而被稱為「天禮」。
在浙杭一帶,也有以茶定親的風俗,有「吃了哪家茶,就是哪家人。」「一女不吃兩家茶」等民諺。 這里「吃茶」同為「定親」之意。因茶樹必下籽,移植則不生,借喻婚姻「堅貞不移」與「與定有籽」。
現在的婚禮儀式上,雖未將茶禮看的特別重,但新郎新娘叩拜長輩時,除見禮叩首之外,也要為父母雙親奉上一杯香茗。
而七夕作為中國的傳統情人節,若有女在這日出嫁,娘家則要備置「七夕茶」,以茶葉搭配各式糕點送到男方家中,這一禮俗稱為「乞巧」,即討個心靈手巧之意。
02
世界有茶千萬種,也有風情千萬種,愛與茶有許多共同的地方。
愛情如茶,「茶性」最潔,象徵愛情冰清玉潔的真諦。兩顆心的靠近,如茶與水的交融,是勇敢真誠的交付,一份經久沉澱的情感,也正如耐人品味的茶湯。 以茶喻愛情,比起西方情人節的花語,更多了一份東方的繾綣纏綿。
1
綠茶式愛情
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李白《長干行》
綠茶的特質在於它需要保鮮,如綠茶般的愛情是兩個人去經營去呵護。
細啜一口清爽,便令人不由懷念未經世事之時,兩小無猜的那份感情。彼時明亮的夏天,散發著肥皂清香衣角,一起捉魚的池塘,數星星的夜晚,微風、口哨、單車後座,某個瞬間勾起年少懵懂的柔情,慶幸當時不懂執念,回想起來更多是淡淡的青澀和甜。
2
白茶式愛情
願得一心人,
白首不相離
——卓文君《白頭吟》
「從前日色很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一份永恆的愛,不是聲色浮華的追逐,而是內心的相契,如白茶一般平和、溫潤,少了一份轟轟烈烈,卻將愛寫進整整一生。
「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這是很多人追慕的愛情,如那一杯白茶,沒有濃烈的香氣和耀眼的色澤,就這樣平平淡淡清清雅雅卻始終雋永持久......
3
黃茶式愛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詩經·鄭風·子衿》
黃茶的滋味醇和回甘、香氣濃郁,黃葉黃湯,相映成趣。對愛情的忠貞,也猶如黃茶中的「黃葉黃湯」, 你若不離不棄,我便生死相依。
黃茶的愛情姿態是等待,愛情是一點動心,她總來得矜持且低悶,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4
青茶式愛情
金鳳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秦觀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金風玉露相逢的華美燦爛,如烏龍茶一般晶瑩甘潤、溫香纏綿、似乎勝過人間一切美好,卻又包含即將別離的苦澀。
兼備了紅茶的鮮味和綠茶的清香,入口後總是能融入人的內心最深處,讓人難以忘懷。這種感覺,像極了年少時期經歷過的那場刻骨銘心的愛戀。此去經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只不過已成追憶,當時惘然。
5
紅茶式愛情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詩經•鄭風•風雨》
紅茶需要慢慢品味,當最初濃郁的苦澀和甘甜慢慢地化開,變成平淡如白開水的味道,只留下纏繞在齒頰間一絲淡淡的清香,那才是紅茶最值得回味的味道。
對於愛情的表達真摯自然,涓涓流淌,甜蜜而溫潤。這正如紅茶一般,經得起平淡的流年,帶給你最初的甜蜜和浪漫,那記憶的滋味,一如當年。
6
黑茶式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成悅 ,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
黑茶有個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越陳越香」。《聖經》說,愛是恆久的忍耐與恩慈。人的生命承受太多滄桑,終要歸於沉默,如孕沙成珠的磨礪,如時間之於普洱茶的雕琢。
真正的愛也是如此,在世俗的時光中慢慢沉澱、轉化,在悠長的歲月中懷一顆簡單純粹的心。即便歲月流失、海枯石爛,你依舊是TA的心上人。
03
即便你對應了茶類愛情,但愛情一事哪裡有喝茶簡單?
不能只是把兩個人的感情放在杯子里用時間一沖就行的,這個七夕,你還需要茶類情話做神助攻。
這時候,就不得提一下茶語了,和花語類似,不同的茶更是有自己的小情話。簡單列舉幾種:
▲碧螺春:含蓄而濃烈的愛
出身於吳地的洞庭碧螺春,傳承了當地自古以來的含蓄婉約之風,嬌小捲曲的外形別具一格。翠碧誘人、色澤銀綠的外觀,好似一個含蓄內斂的人,卻突然對另一個人產生了濃烈的愛意,如此糾結反常,卻又合情合理,渾然天成。
▲白毫銀針:自然純潔的愛
白茶是工藝最自然的茶類,而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頂級品,素有茶中「美女」、「茶王」的稱號。英國王室兩位王子的大婚全都採用了它作為紀念茶,象徵著愛情不會褪色,經歷婚姻之後愈加美好幸福,直到白發蒼蒼。
▲君山銀針:低調沉默的愛
君山銀針是黃茶中的傑出代表,茶芽內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雅稱「金鑲玉」。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真是低調奢華有內涵啊!
▲大紅袍:真摯熱烈的愛
大紅袍因生長在武夷山岩石縫之中,造就了獨特的岩韻。它的茶湯色澤濃郁,香高而持久,不管是香氣高揚霸氣的肉桂,還是茶湯醇厚綿長的水仙,總能第一時間讓品飲者感受到它奔放炙熱的感情。
▲金駿眉:一見鍾情的愛
金駿眉生長在世界紅茶的發源地——武夷山桐木關,是正山小種的頂級品,生來有一種魅力讓人難以抵擋,纖細緊秀的外形、金黃黑相間的色澤、無法山寨的茶香,不知讓多少茶客一接觸就徹底愛上了她。
▲普洱茶:值得等待的愛
普洱茶是黑茶中的望族,在年份的累積和歲月的陳化中,它變得越來越香,越來越醇,常常讓收藏人士有很多驚喜。真正的愛情應該像優質普洱茶一樣,配得上我們長久的等待。
如果我是開水,你是茶葉
那麼你的香郁,必須依賴我的無味
讓你的乾枯,柔柔的
在我裡面展開、舒散
讓我的浸潤,舒展你的容顏
兩顆心的靠近,如茶與水的交融,是勇敢真誠的交付。一份經久沉澱的情感,也正如耐人品味的茶湯。
飲茶許一生,怕是七夕最美的情話。
話題·互動
#七夕,你的愛情是哪款茶#
歡迎留言分享
『肆』 「三茶六禮」作為一種古老的鄉風名俗,它的由來是什麼
“三茶六禮”作為一種古老的鄉風名俗,它的由來用茶象徵著愛情至死不渝的樣子,六禮的由來是周文王親迎太娰時候的六道儀式。三茶指的是下茶、定茶、合茶,或者是白果蓮子茶。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
至於“六禮”,主要始於周代,說的是周文王卜得吉兆,訂婚之後,親迎太姒於渭濱,經歷了六道儀式,就是我們說的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納采”指的是男方讓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如果說女方同意,男方才會去女方家求婚。“問名”是男家拜託媒人到女方去詢問女方的生辰八字,然後來定婚姻的吉凶,如果八字合的話就可以成婚。“納吉”指的是如果雙方占卜得到的是吉兆,那麼就會把這個消息告訴女方,然後男方就帶上禮物去訂婚,禮品主要是戒指、首飾、綵綢、禮燭等。“納徵”是男女雙方訂婚之後,男家將聘禮送去女家,女家回禮,比如給南方准備的一些衣服鞋襪,也可以將聘禮中食品部分退回去。“請期”俗稱也就是選擇結婚日期,去女家徵求意見。“親迎”就是迎娶新娘的儀式,漢族地區主要是迎轎、下轎、祭拜天地、行合巹禮、入洞房……
以上就是三茶六禮的由來和內容。
『伍』 訂婚送茶葉有什麼講究 訂婚茶不僅僅是茶
訂婚也就意味著兩個人他們即將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是無論是在古代婚俗文化,還是在如今婚俗文化的變化過程和傳承的過程之中,訂婚儀式是尤為重要的,尤其是在訂婚儀式之中,男方和女方互送什麼禮物最合適,也是要提前了解的。
訂婚送茶葉的講究
在我國的撒拉族訂婚的時候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定婚禮品。撒拉族青年男女相愛或男方家長看中某家閨女時,男方家長就央清媒人向女方家說親,如女方家長和姑娘同意,男方擇定日期,請媒人向女方家送「訂婚茶」。「訂婚茶」一般是茯茶一封,但不僅僅只有茶,還有耳墜一對及其他一些禮品。當女方家接受了「訂婚茶」後,表示已答應婚姻大事,也就意味著他們的姑娘有了未婚夫。
訂婚送什麼禮物合適
1、珠寶首飾。在訂婚這樣重要的時刻裡面送上金銀珠寶非常合適,能夠確定對方的地位,如果送上一枚實名定製的樂維斯鑽戒的話,那麼女方一定可以感受到你對她的真心,和對於未來婚姻的期盼了。「以我之名,冠你指間;一生相伴,一世相隨」,這是多麼美好的寓意啊,在一生只送一人的承諾之下,她定會欣喜不已。
2、兩人的共同回憶。回憶總是美好,從兩人相識到相戀,再到決定走進婚姻,你都可以將這樣的美好時刻捕捉起來,製作成禮物來送給你的她,相信這將是最有誠意的禮物選擇了。
訂婚忌諱送什麼禮物
1、在挑選訂婚禮物的時候,不要選擇鍾表,因為鍾跟終是同音字,表也與婊同音,將這兩種禮物送給新人不太吉利。
2、不要選擇刀具,由於刀具非常鋒利,容易傷到他人,而且刀具寓意著一刀兩斷,在好朋友的訂婚宴上送刀具會讓人覺得你居心不良。
3、不要在訂婚當天送給新人傘,傘不僅與散同音,是婚禮上非常忌諱的詞語,而且傘是用於雨天,雨天有著陰的意思,所以送傘是非常不詳的。
『陸』 婚姻中的茶文化是怎樣的
在我國古代茶文化中,茶壺中的茶和水的組合,就像婚姻中的夫妻,從相遇、相知到相愛,時間就這么悄然滑過,在歲月的長河裡,留下了茶那淡淡的苦澀與細品之下淡淡的回甘。
茶文化的禮儀內涵,浸滲或吸收到婚姻之中,是與我國飲茶的約定成俗和以茶待客的禮儀相聯系的。自古以來,男娶女嫁時,男方要用一定的彩禮把女子交換或買過來。在眾多的婚禮用品中,把茶葉列為必不可少的首要禮物,俗稱"女子受聘",謂之"吃茶"、"吃茶",把訂婚的定金稱為"茶金",把彩禮稱為"茶禮"等。這是我國古籍中關於以茶為禮的遺跡。
在我國各族婚禮中有很多應用茶葉的習俗。比如訂婚也叫送酒和過茶等,民間稱法很多,差不多一地方一個說法。在舊時,訂婚是確定婚姻關系的一個重要儀式,只有經過這一階段,婚約才算成立。
我國各地訂婚的儀式相差很大,但有一點卻是共同的,即男方都要向女家送一定的禮品,把親事定下來,而茶就在其中。
如在京津和河北一帶農村,訂婚也稱"送小禮",送的小禮中,除首飾、衣料和酒與食品之外,茶是不可少的。所以,舊時問姑娘是否訂婚,也稱是否"受茶"。送過小禮之後,過一定時間,還要送大禮,也稱"送彩禮"。
大禮中,不管家境如何,茶葉、龍鳳餅、棗、花生等一些象徵性禮品,也是不可缺少的。
茶葉還帶有"從一"的含義。女方收到男家的彩禮以後,隨即也要送嫁妝和陪奩,經過這些程序以後,才算完聘。女方的嫁妝也隨家庭經濟條件而有多寡,但不管怎樣,一對茶葉罐和梳妝盒是省不掉的。
茶葉在婚禮中作為"從一"的象徵,過去主要流行於漢族中間。但我國多數民族,都有尚茶的習慣,所以,在婚禮中用茶為禮的風俗,也普遍流行於各個民族。
如雲南佤族訂婚,要送三次"都帕",即訂婚禮。第一次送"氏族酒"6瓶,不能多也不能少,另再送些茶葉、芭蕉之類,數量不限。第二次送"鄰居酒",也是6瓶,表示鄰居已同意並可證明這樁婚事。第三次送"開門酒",只1瓶,是專給姑娘母親放在枕邊晚上為女兒祈禱時喝的。
雲南西北納西族稱訂婚為"送酒",送酒時除送一罐酒外,還要送茶2筒、糖4盒或6盒,米2升。
雲南白族訂婚多數和漢族一樣,禮物中少不了茶。如大理區洱海邊西山白族"送八字"的儀式中,男方送給女方的禮物中就都有茶。
新娘過門以後第二天,新郎、新娘早晨起來以後,先向親戚長輩敬茶、敬酒,接著是拜父母、祖宗,然後夫妻共吃團圓飯,至此方宣告婚禮結束。
再如洱源的白族男女合過"八字"可以成婚的話,男方要向女家送布1件,豬肉3塊,火腿1隻,羊1隻,茶葉2兩,銀圈1個,耳環1對和現金若干,並附"八字貼"一張。
女方把禮物收下,婚事也就算定了下來。居住在雲龍的白族訂婚的禮物為衣料4包,茶2斤,豬肉半片或豬腿1隻等。
很明顯,洱源白族結婚時,茶葉不送新娘及其父母,只送給其弟弟,這種茶,在婚禮中就不具有漢族那樣的特殊含義。
漢族"吃茶"和訂婚的以茶為禮一樣,茶在這里都帶有"從一"的意思。但我國其他兄弟民族結婚時贈茶和獻茶,則多數只作生活中的一種禮俗。
普米族嗜好茶葉,他們從訂婚到結婚也很繁瑣,訂婚以後要二三年才結婚。
寧浪地區的普米族結婚,還殘留有古老的"搶婚"風俗。男女兩家先私下商定婚期,屆時仍叫姑娘外出勞動,男方派人偷偷接近姑娘,然後突然把姑娘"搶"了就走。邊跑邊高聲大喊:"某某人家請你們去吃茶!"女方親友聞聲便迅速追上"奪回"姑娘,然後在家再正式舉行出嫁儀式。
非常清楚,這里所謂請大家"吃茶",和漢族婚俗中所說的"吃茶",明顯不是同一回事。
西北的裕固族在結婚第一天,只把新娘接進專設的小帳房,由女方伴新娘同宿一夜。第二天早晨吃過酥油炒麵茶,舉行新娘進大帳房儀式。
新娘進入大帳房時,要先向設在正房的佛龕敬獻哈達,向婆婆敬酥油茶。進房儀式結束後,就轉入歡慶和宴飲活動。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向新郎贈送羊小腿的禮俗,實際是宴飲時由歌手唱歌助興的一種活動。
儀式開始,由兩位歌手,一位手舉帶一撮毛的羊小腿,一位端一碗茶,茶碗中間放一大塊酥油和四塊小酥油。茶代表大海,大塊酥油代表高山,然後說唱大家喜愛的"謠答曲戈"。這里,在裕固族的婚儀中,茶又只代表大海的意思。
與茶有關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台灣。閩台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見面時的"合茶"。
在古代的閩台文化中,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後,依輩分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男到女家"送定"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台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
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即在甜茶內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後,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於茶杯為回禮。
結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台灣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並寄上。
此外,在閩南和台灣等地,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徵。
我國大多數民族,都嗜好飲茶,我國各族婚禮,五光十色,在婚禮的每一個過程中,往往都離不開茶禮。如果把我國婚禮中派生的茶文化現象全部搜集起來,則將是一幅極其絢麗的歷史風俗長卷。
『柒』 哪些茶與婚姻-與婚姻的茶
哪些茶與婚姻有關-與婚姻有關的茶
茶不僅是一種飲品,一種寓意,更是一種靈動的媒介。我國許多民族不但喜愛喝茶,善於品茶,而且在婚俗中常常與茶結下不解之緣。出現了各種名目的“茶”。下面,我為大家講講與婚姻有關的茶,快來看看吧!
定茶
定茶是西北東鄉族訂婚的一種習俗。
過去,東鄉人有早婚的習慣。子女長到七八歲時,父母就替他們作主訂婚,如果父母早亡,則由親家伍(族)叔伯、兄長作主。先由男方請媒人到女家說親。當女方應允後,男方就要送“訂茶”。定茶一般都是幾斤細茶,幾件衣物。送訂茶後,就算正式定婚。
東鄉人用茶訂婚的習俗由來已久。古時,這里就有喝茶的習慣,而茶葉要到遙遠的南方才有,運輸很不方便。有一回,一個東鄉商人從南方挖來一株茶樹,種在自家地里,不久,茶樹便乾枯死去了。後來,他們認為茶樹是一種至性不移之物,一旦發芽、生根到長大成樹,是不能移植的。否則,茶樹將會死去。姑娘嫁人也好比茶樹一樣,一送定茶以後,不許後悔,再嫁二家,這就叫一家女不喝二家茶。
送茶包
送茶包是我國西北回族、東鄉族、保安族的婚俗。
一對青年定婚,先要讓媒人去女方家說親。如女方家中同意,媒人便將結果通知男方家中,男方准備一包茯茶(也有的用春尖或沱茶)用大紅紙包封起來,或者用紅紙剪成各種花樣,貼在茯磚上;再用紅紙做成兩個方盒,裝上冰糖、紅棗等食品,外用紅線扎住,請媒人送到女方家中。至此,男女雙方相互了解對方的品性和為人,以便立下是否締結姻緣的決心。
求婚茶
雲南拉祜族人民,當男方去女方家提親時,必須帶去一包茶葉、兩只茶罐及其它禮品,而女方家通過品嘗出男方送來的茶葉質量的好壞,作為了解男方勞動本領高低的主要參考條件。
訂婚茶
內蒙、遼寧一帶的撒拉族,男方請媒人說親經女方家長或姑娘同意後,雙方便擇定吉日由媒人向女方家送“訂婚茶”。訂婚茶一般是四斤的茯磚茶一塊、耳墜一對以及其它禮品。我國西北部的東鄉族小夥子訂婚,禮品是茯茶二盒和方糖二盒,再加上一些服飾。
退婚茶
貴州侗族的男女婚姻由父母決定後,如姑娘本人不願意,可以用退茶的方式退婚。具體做法是:姑娘悄悄包好一包茶葉,選擇一個適當的機會親自送到男家,對男方的父母講:舅舅、舅娘,我沒有福份來服侍兩位老人家,你們去另找一個好媳婦吧!”說完,把茶葉放在堂屋桌子上,離開男方家,退婚就算結束了
親婆茶
侗族婚禮中有親婆茶,也叫新人茶。
親婆即送婆、陪婆,由新娘家選定的上輩姑娘,有的二位,一位也行。親婆茶是新娘進屋的當天正午,送婆首先吃甜口茶,用白糖加茶葉,還有米花、麻葉、粑粑、酸姜、紅棗子糖、步步高糕點等,每人一份,一般只象徵吃一點,餘下包好,待親婆返回時全部送上。
紅豆茶
紅豆茶是侗族象徵吉祥如意的“喜茶”。
紅豆茶里有好幾種食物:一是米花,用白米、糯米倒入油鍋里煎開花的,二是用炒得焦黃的炒米,三是包穀或黃豆,四是用從坡上摘來的新鮮茶葉,把這些合在一起倒入鍋里煮,加上辦喜事殺豬的`豬血就成了噴噴香的紅豆茶。
婚禮茶
藏民把茶葉看作是珍貴的禮品。
藏民結婚,必須熬出大量色澤紅濃的酥油茶來招待客人,以此象徵婚姻美滿幸福,夫妻相敬如賓,恩愛情深。這種古樸風俗沿襲至今。
合合茶
湖南衡陽一帶,鬧新房是很有特色的。青年男女涌進張燈結綵的大門,將在門邊迎客的新郎新娘連推帶搡,拉到堂屋裡,七手八腳把他們按在早已准備好的兩條板凳上坐下。羞羞答答的新娘在大庭廣眾之中用背對著新郎。
這時,攏來二位調皮的小夥子,使勁地將新郎扳過一百八十度,和新娘面對面坐下,膝蓋挨著膝蓋。不讓她動彈半點。另外,一位小夥子搬起新娘的左腳,擱在新郎的右大腿上;然後將新娘新郎的右手抬起;扳開他們的拇指與食指,合並成一個長方形。旁邊的另外一個人將早就准備在手的瓷茶杯放在長方形里,立即注滿茶水,讓前來道喜的親朋戚友輪流把嘴湊上去喝一口。喝乾了,又註上,一邊喝,一邊說笑話,直到所有的人都喝遍為止。場面熱鬧有趣。這就是湖南衡陽一帶鬧新房的合合茶。
陪嫁茶
雲南西雙版納的布朗族人舉行婚禮這天,男方派一對夫婦接親,女方派一對夫婦送親。父母給女兒的嫁妝包括茶樹、竹蓬、鐵鍋、布和公雞、母雞各一對。富裕人家可陪送金銀首飾和牛等。不管窮困與富裕家庭,茶樹是絕對不能少的。布朗族人把茶樹當作至性不移之物。
鬧油茶
鬧油茶是侗族沿襲已久的婚禮俗。
流行於廣西三江平岩。於新娘回門之日的頭天晚上舉行。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山寨一些俏皮的後生伢子打扮得整整齊齊,來到新娘家。新娘聞知,立即躲進洞房。後生故意把木樓蹬得咚咚響,然後,自己動手到爐子里燒起大火。把鐵鍋燒得通紅,丟許多鞭炮進去,炸得滿屋子煙霧彌漫,新娘怕弄壞鍋頭,只得裝出又生氣、又無可奈何的樣子出來打油茶。
後生們見目的已達到,馬上在房裡的凳子上坐得規規矩矩,等著喝茶。
新娘將早已備好的花生、芝麻等佐料倒入擂缽。新娘右手拿擂捧,左手扶擂缽,嘭嗵--嘭嗵……一會兒,擂茶就端出來了。按規矩,每人都得喝三碗,當喝完最後一碗時,後生們都得掏出一元錢左右,作為“針線錢”放在碗中,送給新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