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制度解體是什麼意思

婚姻制度解體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10-04 04:18:58

① 離婚意味著婚姻的解體,是一種不良現象

婚姻只要是依法結婚合法離婚,沒什麼好與不好,也不是什麼不良現象,人的解放自然包括婚姻的解放,如果沒有感情的婚姻應該是更不道德的事。

② 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一夫一妻這種婚姻制度會不會解體呢

個人覺得難說。要看文明能發展到哪一步。
婚姻法有一部分是保護女性權益。為什麼保護?還不是女性大多情況屬於弱者。大部分家庭都是女主內,一夫多妻容易傷害她們的權益。
如果文明進步到男女真正平等,生育之類的問題不再影響女性工作,女性有了話語權,不再是弱勢群體,那時候同居可能就大於結婚。就像現在的法國,婚姻限制不再是問題,因為願意結婚約束自己的人少了。
這時候幾夫幾妻哪是問題,人們都不在意結婚了。自由戀愛想怎麼樣都行。

③ 婚姻的起源與演變

婚姻的演變過程分為幾個階段:

1、前婚姻時代的血緣團體。即同一原始群體內的男女,在兩性關系方面是雜亂的,沒有任何限制。不僅在兄弟姐妹間,而且在父母子女直系血親間都沒有禁忌。這一時期存在於人類最初數以百萬年計的漫長時代。

2、群婚制。隨著原始社會不斷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人類從最初毫無限制的兩性關系中,逐漸演進為各種群婚制的兩性結合的社會形勢,開始形成了最初的婚姻制度。群婚制,指一群男子和一群女子互為夫妻的婚姻形式。

最大的特徵在於,兩性關系受到一定范圍的血緣關系的限制。期間經歷了兩個發展階段:先經歷了血緣群婚制,排除了直系血親間的兩性關系,即不同輩分的男女間不得結婚;再經歷了亞血緣群婚制,排除了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這從而引起了母系氏族的產生,使人類婚姻由族內婚向族外婚發展。

3、對偶婚制。指一男一女在或長或短的時間內,過著相對穩定的配偶生活的婚姻形式。即一個男子在許多妻子中有一個主妻,一個女子在許多丈夫總有一個主夫。

其產生於原始社會晚期,是從群婚向一夫一妻制的過渡形態,從血緣結構上為父系氏族和一夫一妻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現居住在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其帶有神秘色彩的「走婚」,其實就是對偶婚的開殘留形態。

4、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它既不是自然選擇規律作用的結果,也不是男女性愛的結果,而是私有制確立的必然結果。形成了以男子為中心的婚姻家庭。它經歷了長期的演變過程,包括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四個歷史時期。

它應涵蓋以下三層含義:

1、以男女兩性結合為基礎;

2、以共同生活為目的;

3、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它應包括各種合法婚姻和違法婚姻,能將其與婚前行為、納妾、姘居、非婚同居等現象區分開來,而應避免和結婚、婚姻關系等法學念混為一談。

④ 婚姻制度為什麼會消亡或者說解體,為什麼現在還有人要求結婚

只要人類社會還是一個有序的整體那麼婚姻制度就一定不會消亡
原因很簡單,婚姻的主體是契約,是兩個家庭為了最大優化資源簽訂的契約,是增加利益團體數量的一種方法。雖然結婚被看成個體行為其實不完全是,結婚雙方考慮的東西很多,但更多的是通過雙方努力共同培養出優秀的第二代(創造勞動力)。婚姻制度做為一個社會保持穩定的重要環節,國家(如果這個主體還存在的話)是不會輕易的取消婚姻制度的。它只會根據人口的男女比例調整細節(比如男多女少就一夫一妻,女多男少就允許一夫一妻多妾制)

⑤ 情人說土崩瓦解是啥意思

情人的意思是想跟你斷絕關系,一切都結束了。心碎了回不到原來了。

⑥ 為什麼李銀河說婚姻制度最終消亡

在李銀河老師的演講中,她提到了這樣一組數據:上世紀80年代美國和法國已經有30%的人選擇不婚。截至到2015年8月,美國人16歲以上的人群,50.2%是單身。2016年國家民政局的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的人數已經接近2億。最終,李銀河老師提出了一個很震撼的觀點:婚姻制度終將消亡。
不可否認,這個題目存在誇張表達的成分,但是並不妨礙我們去思考這些問題:
為什麼越來越少的人選擇進入婚姻?婚姻制度是否存在消亡的可能性?
01 人的感情是流動的,婚姻要求人從一而終
02 人類壽命延長,愛情有效期難以覆蓋人類壽命
03 女性自我意識的崛起
04 性的目的改變了
05 婚姻制度消亡的可能性?
簡單來說,婚姻是我們想不到更好的維持穩定之前僅有的辦法。如果婚姻走向消亡,有沒有其他的形式可以替代呢?

⑦ 婚姻制度終究會解體嗎

這個問題需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

所能確定的是,婚姻對於性和繁殖的控制歷史只是從農耕文明開始的,並不長,其文化上偉光正的壟斷地位也在這個時代走了下坡路。由於女性力量在現代社會中再一次進入強勢期,單身母親數量激增,婚姻與生育的聯系不再緊密,性、戀、婚、生呈現互相獨立化的趨勢。可以預期,婚姻制度仍然會為相當一部分社會資源的遺傳延續保駕護航,但由於社會進化出了更多從生物學、經濟學到社會學以及各種知識技術遺傳的方式方法,比如棄嬰島、孤兒院、基金會、遺產稅、文化產權制度、網路學術機關等等等,如同新物種推翻舊物種的生態統治,婚姻制度的美學面紗可能也要飄下了

順帶的,請不要過度仇視體制,體制不是一堵牆,體制也是社會利益網路的體現,而社會利益網路是由人組成的,所以你仇視的不是體制,而是包括自身在內的人際網路。要改變什麼的話,從自己開始

⑧ 民國時期中國的婚姻有何變化

民國時期是指1912(民國元年)—1949年,這段時間,是一個承前啟後的歷史發展時期,各種社會因素都在向近代化方向發展。中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轉型,隨著封建專制制度結束、民國建立,政治制度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劇變,社會經濟相應發展,人們的價值觀念也發生變化,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遷。這些沖擊著城市傳統社會結構,傳統婚姻制度也受到挑戰並開始出現了變動。本文試圖對民國時期婚姻制度的變遷,從而揭示民國社會的變遷。
在經歷了清末維新、辛亥革命到民國成立等長期社會演變之後,民國社會恰好處在「破壞告成,建設伊始」的時間段。
眾所周知,中國的傳統婚姻是附於家庭的,婚姻純粹是為家庭和宗族傳宗接代的需要而存在,「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因此,婚姻帶有宗族主義色彩。包辦買賣婚姻,男女毫無婚姻自由。按照封建禮法的規定,婚姻締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①主婚權操與父母、祖父母等尊長手中,實際上是由男性家長行使的。青年男女結婚之前很多都沒有見過面,結婚之後才開始培養感情。有的夫妻之間長年累月沒有產生感情,卻也因為受到封建但由於受封家長制、孝道等倫理觀念的支配,兩千年來人們無法擺脫而只能犧牲自我,以維系家族,根本不可能期待從婚姻中得到愛和快樂。這是一種犧牲個人利益服從家庭和家族利益的婚姻制度,它和傳統封建家庭制度共同維護著宗法一體化的封建統治。
此時的婚姻是公開的一夫一妻制、男尊女卑、實行家長專制、漠視子女利益,此時的婚姻弊端重重,使青年男女沒有婚姻的自由,更談不上自由戀愛。
人類自古至今,所經歷了群婚制、對偶婚制和個體婚制(一夫一妻制)是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特別是經濟基礎相聯系的,是以具體的歷史形態存在社會與社會發展的一定階段。②
中國傳統的家庭與中國的小農社會是密不可分的。在封建社會,小農經濟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少。而到了19世紀20年代,中國近代化進程加快,人們的活動空間不斷擴展。人們離開土地,進入工廠,經濟開始獨立,使青年男女脫離了父母的支配,此時人們之間的接觸,為自由戀愛提供了條件。傳統的父母包辦婚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濟的發展,是青年男女更為獨立,使婚姻的變革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政治上的宗族理論思想的束縛也是一方面。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封建專制政體崩解,傳統社會關系開始松動,舊式婚姻家庭制度也受到影響,尤其是民國新法律的制定,加速了傳統婚姻制度的解體。新《民法》明確規定一夫一妻制、男女經濟地位平等、離婚自由,傳統婚姻制度正逐步失卻以往的政治基礎與法律保障。這給了傳統婚姻制度一個重大的打擊。
此外此時人們的婚姻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不僅提出了「婚姻自由」的口號,而且提出了「廢除婚制」、「婚姻革命」的主張;婚姻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納妾制受到猛烈批判,一夫一妻制逐漸成為主要的婚姻制度和家庭制度;婚姻日益自由,包辦婚姻逐漸減少,自主婚姻增多,離婚更加自由,離婚案件增多。
這段時間又有許多青年奮起開始思想大解放。梁啟超猛烈抨擊封建婚姻制度,主張婚戀自由,實行一夫一妻制,反對納妾;③譚嗣同則以自己的婚姻生活實踐一夫一妻制原則。二十世紀留學生知識分子群體形成,他們有西方社會生活體驗,更加痛恨傳統婚姻制度,對其批判更為徹底。1920年,上海《民國日報》曾開展「關於廢除婚制問題」討論,不少人主張廢除婚姻制度,我們要有「自由的人格」,而「自由結婚,是一種彼此相互專利的結婚,是不合於『自由的人格』的,所以我們要反對之。」④無政府主義者易家鉞曾借「社會主義」的標簽攻擊一夫一妻制,鼓吹「無家」、「無婚姻」;⑤還有一些人把「愛情自由」與「通姦自由」、「性的解放」、「肉慾的解放」混為一談,造成舊道德的否定與道德的虛無主義之間的混沌與朦朧。1926年自命激進的長虹發表《論雜交》一文,否認一切婚姻制度,侈談「性」自由。⑥這些過於激進的改革主張否定了一切社會倫理道德,缺乏足夠的現實感和嚴密的科學性,無法正確指導婚姻變革。
封建社會的一夫多妻,納妾制度,使女性的地位處於被掌控的地位,女性永遠只能聽從男性的指揮。在愛情上,由於丈夫的多妻,使的這些妻也好妾也罷,都得不到一份唯一的真愛。即使有愛,也不能使唯一的專屬與自己,這是對女性愛情的不公平和踐踏。多少妻妾,為了爭寵,發生明爭暗鬥,搞得家庭生活不和睦,有的家庭甚至因此而家破人亡。這些負面影響不在少數。
民國建立後社會輿論和婦女團體均發出強烈呼籲,「禁止蓄婢納妾」,「納妾者以重婚罪論」堅決要求取消一夫多妻制,傳統婚姻的一夫多妻制遭到社會的普遍反對。此時的婦女也不再永遠處於受壓迫地位,他們會為自己的權利而戰。婦女已經開紿覺醒,她們已向不平等的一夫多妻制發起沖擊,畸形的婚姻形態正受到人們的挑戰。社會上的婚姻也開始提倡一夫一妻制度,使得夫妻之間的感情更加融洽,家庭和睦。同時,這種觀念也受到了社會的支持。這樣更加有利於家庭的穩定,感情的牢固。
同樣,這一時期,父母對兒女婚姻的主動權漸漸消失。離開土地,進入工廠;離開家庭,進入學校等等,以及西方自由平等的思想的傳入,使得青年的經濟地位獨立了,不再要依靠家裡的支持,能夠主導自己的一切。與此同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種種條件,使得青年開始交流頻繁。男女結婚不再建立在相親或者父母的要求,青年男女之間又了更多的選擇空間。結婚的基礎從互不相識,到此時的自由戀愛,相愛而結為夫婦。父母的強求也減少,婚姻的自主權增強。家庭的成立不僅是為了傳宗接代,同時也是為了維系愛情,因此,夫妻關系也日趨平等,傳統婚姻中夫為妻綱的觀念已在淡化,越來越多的人追求正常的夫妻愛情生活,夫妻感情日臻濃厚。
傳統婚姻的目的完全是為了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侍奉父母,而民國時期的青年男女的婚姻目的卻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此時的知識青年更多是我了浪漫,希望彼此一起生活,走過人生的日子。與此同時,離婚率也提高了。這時男女雙方不再為了家族、為了禮教等束縛自己。男女雙方認為沒有感情或者失去了在一起生活的意義,就會選擇和平地離婚。這也是一種告別彼此痛苦的方法。
在這個社會變遷的時期,婚姻制度在各個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大程度上來說,從婚姻制度的變遷折射出了民國時期社會的巨大變遷,這一時期,人們在思想、生活習慣、處世等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婚姻變革從根本上否定封建家長制和男尊女卑、婦女節烈等傳統綱常倫理,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們思想觀念的現代化,間接導致傳統統治基礎的初步削弱與分解,推助了民國社會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⑨ 你如何理解「婚姻制度」即將消亡這個觀點

最近她在參加國內某論壇時表示:"從愛的形式上看,未來的愛情將會在更大程度上掙脫婚姻制度的束縛,婚姻制度有可能走向消亡。"這一大膽犀利的觀點,引發了公眾熱議,知乎和豆瓣上,大家踴躍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認知,可見這個命題多麼受人歡迎。

存在了幾千年的婚姻制度,起源於原始時代。在父系社會時期得到了固化,因為男性是社會主體,對社會資源有著絕對的掌控權,所以,私有制也伴隨著婚姻形式而產生,並產生了後來的一夫多妻制。隨著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女性意識的崛起,逐漸演變到今天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遵守的一夫一妻制。

三是愛情和婚姻並不是同一本質的物質。愛情是激情狀態,婚姻是平淡日常生活,二者很難和諧一致。大部分的愛情只有變成親情,才能與婚姻和諧一致。人性卻是不斷的尋求感情上的激越和浪漫的,這一點無論男女天性使然,於是出現了婚外戀,出軌等婚姻的副產品。

當婚姻的功能不像以往那樣強大的時候,婚姻也就不再像以往那麼受歡迎。所以,未來的某一天,也許我們以契約精神為主題的婚姻形式,還真的有可能消失啊,你說呢?

⑩ 離婚意味著婚姻的解體,是一種不良現象,說明理由

因為婚姻是人生大事,兩個人一旦決定了結婚,就應該對,這段婚姻負責任,而不是輕易的就離婚,所以離婚是一種不良現象。

閱讀全文

與婚姻制度解體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腦怎麼看愛情視頻 瀏覽:509
愛情的動物都有什麼 瀏覽:408
歐美女人為什麼這么美 瀏覽:729
你的愛情密碼是多少 瀏覽:459
做哪些動作益於健康 瀏覽:547
蚌埠幸福工廠在什麼地方 瀏覽:328
性情淡薄的男人對婚姻什麼態度 瀏覽:847
幸福是有什麼而不是無什麼 瀏覽:535
四美女在什麼地方旅遊 瀏覽:169
美女呢真漂亮北京話怎麼說 瀏覽:503
愛情的神明有哪些 瀏覽:533
煙台幸福八村趕海主要抓什麼 瀏覽:760
農村居民健康卡丟了怎麼辦 瀏覽:633
男虎與女羊人婚姻怎麼樣 瀏覽:967
橙子先生什麼是幸福 瀏覽:895
為什麼我會遇見錯誤的愛情 瀏覽:530
如何清除健康平板某些記錄 瀏覽:643
為什麼健康碼里不顯示14天行程 瀏覽:595
抗日的英雄有哪些故事 瀏覽:918
健康人腸道含氣量是多少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