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現在農村的婚姻狀況,不是結婚難,就是守婚難,究竟是怎麼了
現在農村的婚姻狀況,不是結婚難,就是守婚難,究竟是怎麼了。當今社會隨著步伐的加快和生活的變化。婚姻變成了當代年輕人的一大困難。
2. 雲南農村結婚有什麼樣的習俗
雲南楚雄彝族山區的青年,談戀愛有規定的場所即姑娘房。姑娘長到十六、七歲時,就要離開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幹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織麻紡線,挑花綉朵。有小夥子來相會時,陪坐談天。楚雄彝族認為在家中談情說愛是不禮貌的,必須在姑娘房進行。姑娘房也是相親的場所。姑娘趕歌會去了,母親必須煮好招待未來女婿的飯菜。青年們在歌會上互相認識後,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來提親,若是男方在短期內沒有動靜,那就算吹了。男方提親,女方可以拒絕。無論哪方不願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會上再另作選擇。按照風俗,適齡女青年參加跳歌會必須領一個小夥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樣,男青年參加歌會也以被姑娘約走為榮。倘若一個人去,一個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3. 雲南省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對《婚姻法》的變通規定
一、會議批准孟連、寧蒗、滄源三個自治縣施行《婚姻法》的結婚年齡變通規定為: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結婚雙方都是國家職工的仍按《婚姻法》的規定執行。二、關於寧蒗自治縣提出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的問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之間通婚,對後代健康和民族發展危害極大。鑒於這種習俗是長期歷史形成的,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必須加強教育,廣泛宣傳科學、衛生知識,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使其自覺改變,逐步加以解決。
上述意見,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分別通知三縣。三、農村中的漢族與少數民族結婚的和少數民族相待。四、男女雙方,有一方在農村的按農村的規定執行。
以上報告,請批示。一、會議批准孟連、寧蒗、滄源三個自治縣施行《婚姻法》的結婚年齡變通規定為: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自批准之日起生效。結婚雙方都是國家職工的仍按《婚姻法》的規定執行。二、關於寧蒗自治縣提出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結婚的問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之間通婚,對後代健康和民族發展危害極大。鑒於這種習俗是長期歷史形成的,短時期內難以改變,必須加強教育,廣泛宣傳科學、衛生知識,提高群眾的思想認識,使其自覺改變,逐步加以解決。
上述意見,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分別通知三縣。
4. 關於雲南民俗婚姻禮儀
民族婚禮
苗族婚俗
湘西苗族姑娘初次外出結交男朋友苗語稱「講鏈講規」或「溜比溜苟」,直接翻譯就是「放鷹放鷂」和「采果摘籽」。小夥子結交姑娘叫「幫鏈幫規」或「溜背溜喜」,直接翻譯就是「打鷹打鷂」和「攀花摘卉」。
湘西苗族青年幽會也有暗號和密碼,這就是「草標」。雙方只要看到草標 ,就知道各自的行蹤。初相會時,女方如先到達約會地點,必先在約會地點的路口留下一個草標。這個草標的含義只有赴約會的情人知道,有如密碼一般的神奇功力。不過,也有能看懂的草標。一把草上結個疙瘩,疙瘩結在草尖上,草根朝幽會的方向,暗示一方先到,示意對方快來。後者看到這個草標,必須留下一個草標,疙瘩結在草的中部。這後面一個草標暗示過路者,山中有情人幽會,請走大路。行人見了這樣的草標,一般會避開,以免撞見別人的幽會。
居住在雲南南部的,青年男女中有一種打毽活動,十分有趣。毽子就是中國民間都用來踢的那種,打毽的板和乒乓球拍差不多。男女青年在打毽活動中,輸的一方要讓贏的一方「揉耳朵」,不許反抗,但可以跑。如果輸贏雙方的男女沒有情意,純屬比賽,那贏者會使勁揉對方的耳朵,直到對方耳朵發燙為止。如果對打的男女相互有愛慕之意,輸者會主動讓贏者揉耳朵,而贏者是不會使勁揉的,而是紅著臉輕輕摸一下對方的耳朵。也有一輸就跑,贏者假裝追趕,兩人一直跑到無人的場所,傾訴衷腸。
在傳統的踩花山節期間,雲南金平苗族青年到了花山場上,好心的主人早已為青年們准備好了幾套「土電話」,它是用竹筒蒙上油紙、將線從中穿過而成的。男女在「土電話」上,用對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詢問對方的情況。唱到興起,小夥子會將「話筒」交給一邊的夥伴應付,自己跑去偷看姑娘的模樣。如果相互不中意,對歌到此為止。如果雙方都滿意,繼續對唱,約定下一次見面的地點。
廣西融水一帶的,盛行「種花生」這個交往活動。走寨時,小夥子們向姑娘發出邀請,確定時間地點之後,姑娘們就會按照時間來到小夥子的村寨,他們帶著農具和肥料,上山種花生,期間男女青年談笑風聲,邊勞動邊對唱山歌,互相接觸試探。花生種子播下後,等苗長高時,雙方又要組織一次施肥除草活動,其實是為了創造一次見面機會,這時大家開始物色對象談戀愛。第三次是秋收花生時,大家相邀收花生並聚餐,相好的在一起講悄悄話,還沒有對象的趕緊抓住這最後一次機會。
婚姻一般分包辦婚姻和自由婚姻兩種。包辦婚姻為父母媒妁說合,媒人往往是由與對方認識或是對方親戚的人擔任。待女方探明男方的情況,徵求女兒的意見後,由媒人再來時說明是否同意。若女方同意,則議定「禮金」,訂婚日期;男方則准備物品去女方家,女方家備酒肉招待,稱為「吃新酒」。男家客人離去時,女方送雞、糯米飯及送給來人每人一根「花椒布」腰帶。
婚期大多是由男家擇定後委媒人於事前幾個月通知女家。婚期臨近,女方全村或全姓的姑娘們,大家共同聚餐,以示送別新娘,稱為「朋友飯」。出嫁當天,女家需派出三種送親人:一是新娘的朋友,為13—16歲的未婚姑娘,需盛裝同新娘前往;二是新娘的親兄弟和家族中的中、青年男子9—15人,與新娘同去同返;三是有3—4個15歲左右的男子,護送新娘到男方村寨附近。新娘到婆家短住幾天就轉回娘家,直到來年二月才到夫家,反復兩三年後,才舉行「煮飯」儀式。以後她就不能再接觸娘家的鍋灶了,再也不能住到娘家了。
自由戀愛十分普遍,在自由戀愛過程中,雙方相愛,定下婚約,到了結婚這一天,卻由父母來決定。
在婚禮中還有高唱酒歌的習俗。婚事喜慶里,酒歌往往要成套地唱。在婚事禮儀中所唱的酒歌,唱完一套需用八九小時,有時是通宵達旦地唱。在婚禮中,男女雙方都得選派唱酒歌的歌手,選上的歌手稱歌郎。每套酒歌共分九部分:第一部分為攔路歌(也稱攔門歌),當男方歌郎來到女方山寨時,女方聚眾歌郎在山寨的路口迎唱的歌,即叫攔路歌。男方要巧妙地和女方的歌郎對歌,—一解答了對方請問的內容,才被放行進山寨。第二部分叫「十切」,即男女雙方歌郎各唱十段歌,內容反映出雙方所在村寨的風土人情。第三部分叫「公爺進地」,主要唱出男女雙方祖先的淵源所在和遷陡歷程。第四部分叫「結親路」,唱出男女雙方古老婚姻禮儀的形成及其形態。第五部分叫「三代根基」,即男女雙方歌郎敘唱新婚夫婦父輩、祖父輩、曾祖父輩三代的基本情況,以加深兩個姻親家族的相互了解。第六部分叫「鳳親」,歌郎用歌聲介紹男女雙方結婚前的戀愛經歷,比如他們是如何相識的,類似代新郎匯報戀愛經過。第七部分叫「過定」,代表男女雙方長輩對新婚夫婦唱出期望和祝福。第八部分叫「謝主家」,由男方歌郎代表男方向女方親家致謝。第九部分叫「龍船歌」,是整套酒歌的高潮,雙方歌郎要用對唱的形式比輸贏,並邊對唱邊由雙方歌郎扯臘鴨,唱贏者即得臘鴨。
酒歌唱畢雙方酒郎退出歌堂,新婚夫婦入洞房成親。
5. 雲南省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變通執行《婚姻法》的規定
一、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各民族男女的結婚年齡,農村社員,男不得早於二十周歲,女不得早於十八周歲,結婚雙方都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和城鎮居民的,仍按《婚姻法》規定的年齡執行;其中一方是農村社員的,可按變通規定的結婚年齡執行。
6. 聽說雲南是一夫多妻是真的嗎
現在我們國家的婚姻法是禁止一夫多妻制的,所以你聽說的,雲南是一夫多妻制是假的,這個消息都是謠言里不能相信的。
7. 雲南香格里拉的藏族真的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婚姻狀況嗎
現在沒有了,都是吹出來的。隨著香格里拉旅遊業的發展,那地方已不再落後了,藏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新生活,法制觀念也增強了,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的婚姻狀況只是過去有,現在沒有了。
8. 我想知道雲南臨滄人的民風和人的性格,以及對婚姻的態度
淳樸,豪爽,熱情。 這三個很明顯的特點。
淳樸是民風淳樸,心思不多,不像外地人。 豪爽,不斤斤計較,性格比較直,有什麼說什麼,為人豪爽,喝酒多,厲害。 熱情,好客,不排外。
社會治安還不錯。
現在臨滄的外地人越來越多了,很多人覺得臨滄壓力小,民風淳樸,氣候環境好,留下來了。
婚姻因人而異,一般都還是比較開通,自由,外地人和本地人結婚的也多,也不覺得如何排斥什麼的,好像也不怎麼說要多少多少錢多少房才能嫁之類的。
9. 去雲南瑞麗農村裡好找老婆嗎
摘要 雲南瑞麗找老婆很好找哦,緬甸女孩過去的多,還要很多漂亮的呢。
10. 在雲南,有著男不娶女不嫁,婚姻全靠走婚風俗的地區是哪
婚禮,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古人常說,人生有三大幸事:金榜題名時,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將功名利祿和娶妻生子相提並論,可見是非常重視婚姻的。
就漢族而言,傳統的婚姻習俗非常繁瑣;簡簡單單的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背後就需要耗費很多人力物力。古代成親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還要有三書六禮,婚禮的流程更是復雜。
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傳統婚禮的習俗不僅大大簡化了,還有更多的年輕人選擇舉辦西式婚禮。但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保留著非常傳統且特色的婚俗。來體驗一下他們神奇的"走婚"風俗吧。
揭開摩梭人的神秘面紗"走婚"這一習俗,是摩梭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民族特色的婚俗。摩梭族是雲南納西族的一個分支,與藏族摩梭人並沒有太多的淵源。但是由於大都信奉藏傳佛教,雲南摩梭人吸收了一些藏族佛教文化。
如果愛上一個人,沖動是萬萬不可的,深思熟慮後,再決定是否要結婚。現代的婚姻牽扯到多方的利益,畢竟你們的婚姻不是摩梭人的"走婚",可以悄無聲息的進行,感情淡了,兩人再默默的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