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困住一個女人的為什麼不是年齡和身份
1、做媒體編輯,免不了四處約稿,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我找到了小姨媽。在我記憶里,小姨媽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子,雖然沒有讀過大學,但是小時候看她畫的畫寫的字,靈動美好,她曾是我崇拜的對象。當我跟小姨媽說可以寫寫東西,發給我,我能幫她找到渠道發表,還能賺到業余稿費的時候,她卻一臉吃驚:「哎呀,我那時候都是隨便寫寫,哪裡能拿得上檯面?現在天天帶孩子,哪裡有時間寫東西?」我一時語塞。現在的小姨媽,早已不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沒有了當年衣袂飄飄的秀美,結婚後,她不再攝影,不再畫畫,寫文字也很少。主婦的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她慢慢地開始抱怨生活。孩子不懂事,她開始發火;老公不如她的意,她開始埋怨;兄弟姐妹之間的人情交往,也常常讓她心累。我才明白,現在的她,連同她的年齡和容顏一起老去的,還有她曾經一顆詩意的心。女人,難道困住你的,真的是你逐漸老去的年齡,還有你自認為很平凡的身份嗎?
困住一個女人的,從不是年齡和身份,只有你自己的那一顆,會不會變老的心。
暖心治癒每一天 微信公眾號【卡娃微卡】ID:kawa01
『貳』 老乾媽的創始人是誰﹖老乾爹的創始人是誰﹖
老乾媽的創始人是:陶華碧
老乾爹特點是什麼:貴州老乾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以辣椒為主要原料、專業生產調味品的食品加工企業。先後開發出「風味豆豉、辣三丁、油辣椒、鮮剁椒」等二十多個辣椒調味品系列,產品投放市場至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俊仁牌」老乾爹辣椒品,由於辣味適度,美味可口,餐餐不離有著「辣得起、放不下」的美稱。
老乾爹的來歷:至於老乾爹,前身是貴陽流花飯店。據「老乾爹」總經理鄧承俐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因其中一位老師傅常被顧客稱為『老乾爹』因此而得名。
『叄』 「老乾媽」陶華碧是男的還是女的
女的 一個沒上過一天學、僅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村婦女,白手起家,居然在短短的6年間,創辦出了一家資產達13億元的私營大企業!
據《世界商業評論》報道,創造這個新童話的農村婦女名叫陶華碧,今年已經51歲了。說出她的名字,許多人也許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乾媽麻辣醬」,卻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 陶華碧就是打工者們幾乎天天必吃的「老乾媽麻辣醬」的創始人,生產這種食菜的大企業的董事長。
『肆』 老乾媽的創始背景
陶華碧原是核工業部206地質隊的一名普通家屬,後來丈夫不幸去世,給她留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生活,她毅然挑起了養育孩子的重任,在地質隊所在地的龍洞堡街上靠賣涼粉、米豆腐維持生計。
當時,鄰近的貴陽紅星機床廠技校的許多學生因陶華碧女士為人厚道、待人熱情,待學生好而經常光顧她的攤點,其中有一位叫歐陽梓剛的學生因家境不好,成天調皮搗蛋、打架斗毆,陶華碧像母親一般地對他進行說服教育,在生活上關心他,在得知他家境貧困時又對他予以資助,打消了他一度輟學的念頭並一直助他完成了學業。
當時的歐陽梓剛非常感激敬愛的陶華碧,將她視為自己的母親,於是尊稱陶華碧女士為「老乾媽」,技校的其他學生也都隨之喊起了「老乾媽」,於是「老乾媽」這稱謂不徑而傳,連周圍的許多群眾也親切地稱陶華碧為老乾媽了。
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揀來的磚頭蓋了個簡陋的"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
為了贏得顧客,她冥思苦想,琢磨出了別人沒有的獨到的"絕點子":別人不過是加點胡椒、味精、醬油和小蔥什麼的,她特地製作了專門拌涼粉的作料麻辣醬。
這個點子一實施,生意果然十分興隆。偶爾有一天,陶華碧沒有備麻辣醬,顧客聽說沒有麻辣醬,居然都轉身走了。她不禁感到十分困惑:難道來我這里的顧客並不是喜歡吃涼粉,而是喜歡吃我做的麻辣醬?!
機敏的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苦苦地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了。
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掏錢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她不禁喜上眉梢:有這么多人愛吃我的麻辣醬,我還賣什麼涼粉?不如專賣麻辣醬!
1996年7月,陶華碧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她當上老闆後,知道管好工廠要靠管理,可她大字不識一個,怎麼管呢?一番苦思冥想後,她認准了一個"管理絕招",那就是:我苦活累活都親自干,工人們就能跟著干,還怕搞不好?
風風火火的陶華碧這么說,就這么干,什麼事情都親歷親為。當時的生產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搗麻椒、切辣椒時濺起的飛沫把人的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工人們都不願干這活。陶華碧就親自動手,她一手揮著一把菜刀,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
"員工聽了,都笑了起來,紛紛拿起了菜刀……那段時間,陶華碧身先士卒地干,結果累得患了肩周炎,10個手指的指甲因攪拌麻辣醬全部鈣化了。她當老闆的都這么拚命苦幹,工人們還會惜力嗎?
可是,大批麻辣醬生產出來後,當地的涼粉店根本消化不了。陶華碧又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進行試銷。
沒想到,這種笨辦法效果還真不錯。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結果,她的"老乾媽麻辣醬"很快就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根。這時,精明的陶華碧擴大規模,把工廠辦成了公司!
資料拓展
經營理念
質量和食品安全方針
質量第一、安全第一、顧客至上、持續改進。
環境方針
節能降耗、預防污染、綠色企業、清潔生產、遵紀守法、持續改善、人與自然、共同成長。
公司理念
"創民族品牌,立千秋大業","誠信經營,質量第一"
內外有別
"你說老乾媽賣到多少個國家?我也不曉得賣到了多少個國家,我只能告訴你,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老乾媽。"陶華碧豪氣地回答。
"網傳老乾媽在國外的價格是國內的好幾倍,請問是真的嗎?"
"國內確實便宜得多。"老乾媽說,但她對價格上到底差多少,卻不願意回應。"我是中國人,我不賺中國人的錢,我要把老乾媽賣到外國去,賺外國人的錢。"老乾媽陶華碧右手一揮,氣定神閑。
參考資料
老乾媽的網路
『伍』 老乾媽是哪年成立的
老乾媽是1984年成立的。
1996年量產後,迅速成為中國的熱點。老乾媽是中國最大的辣椒生產商。主要生產調味豆豉、調味雞油椒、麻辣蔬菜、調味腐乳等20多個系列產品。
在大多數國外購物網站上,老乾媽被直接翻譯成「老乾媽」和「教母」。2012年7月,美國一家奢侈品電子商務公司gilt將老教母視為高貴的調味品,以11.95美元(約合7.74英鎊,約合人民幣79.1元)的價格搶購了兩瓶。
老乾媽的創始人介紹:
一位農村婦女一天沒上學,只能寫自己的名字,短短6年時間,就創辦了一家資產13億元的企業。
創造這個真實童話的農村婦女叫陶華碧。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她的名字,但說到她的「老乾媽辣醬」,大家都知道。陶華碧是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老乾媽
『陸』 董明珠和老乾媽都是沒春年結婚的嗎
董明珠喝老乾媽並不是沒去年結婚的,這是屬於他們私人的問題。
『柒』 74歲的老乾媽陶華碧可能要退休了,你覺得為何老乾媽吃的人在減少
老乾媽一直是和很多人的最愛。老乾媽的創始人陶華碧已經74歲了。他個人也在很多場合表明了想要退休的想法。雖然說老乾媽還是人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調味醬。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口味的改變。吃老乾媽的人也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下降。畢竟人們也有味覺的疲勞。
吃老乾媽的人在減少。首先是因為人們口味的變化。數字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的口味喜好也在不斷的變化,所以說吃老乾媽的人減少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其次,人們的味覺疲勞。雖然是老乾媽是很多人喜歡的調味醬,但是吃的多了,吃的時間長了也難免出現味覺的疲勞。這樣很多人就像放一個口味,吃老乾媽的人也就必然少了;最後,市場競爭激烈。現在在市場上調味醬的品類和品牌非常的豐富,這個行業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下,吃老乾媽的人減少也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
三、市場競爭積累。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市場上像老乾媽一樣的調味醬的種類和品牌越來越多,老乾媽面臨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大。在這種市場競爭的壓力下,老乾媽出現吃的人少的情況也是必然的。
你覺得老乾媽好吃嗎?
『捌』 老乾媽創始人簡介 他是什麼身份
1、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1月出生貴州省,籍貫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2、現任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貴陽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貴陽市南明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
3、2018年10月,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2019年8月29日,被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玖』 老乾媽的發展歷史
陶華碧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陶華碧嫁給了貴州206地質隊的一名地質普查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間,陶華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慣也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裡帶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醬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好吃的辣椒醬,這就是現在「老乾媽」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後,沒有收入的陶華碧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晚上做米豆腐(貴陽最常見的一種廉價涼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龍洞堡的幾所學校里賣。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采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篼,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由於那時車少人多,背篼又佔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於是她大多數時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雙手一到春天就會脫皮。
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貴陽公幹院的大門外側,開了個專賣涼粉和冷麵的「實惠飯店」。「說是個餐館,其實就是她用撿來的半截磚和油毛氈、石棉瓦搭起的『路邊攤』而已,餐廳的背牆就是公幹院的圍牆。」當時餐館的老主顧韓先生20年後對這個餐館的記憶依舊清晰。
陶華碧做的米豆腐價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幾所中專學校的學生常常光顧。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學生因為無錢付賬,賒欠了很多飯錢。陶華碧通過了解,對凡是家境困難的學生所欠的飯錢,一律銷賬。「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錢不夠的學生,分量不僅沒減反還額外多些。」韓先生回憶道。
在「實惠飯店」,陶華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走了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陶華碧找到了這些餐廳生意紅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醬。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陶華碧近乎本能的商業智慧第一次發揮出來,她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這些贈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幹院大門外的「實惠飯店」購買。
對於這些慕名登門而來的客人,陶華碧都是半賣半送,但漸漸地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她感覺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
盡管調整了產品結構,但小店的辣椒醬產量依舊供不應求。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貴陽南明區工商局的幹部開始游說陶華碧,放棄餐館經營,辦廠專門生產辣椒醬,但被陶華碧乾脆地拒絕了。
陶華碧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裡去吃飯」。「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是這樣說,讓人根本接不下去話,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塗」,時任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廖正林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讓陶華碧辦廠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至於受其照顧的學生都參與到游說「干媽」的行動中。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剛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乾媽」員工回憶說,當時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願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濺起的飛沫會把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陶華碧就自己動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兩把刀掄起來上下翻飛,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9)老乾媽創始人的婚姻如何擴展閱讀:
一開始,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都不肯接受這瓶名不見經傳的辣椒醬,陶華碧跟商家協商將辣椒醬擺在商店和食堂櫃台,賣出去了再收錢,賣不出就退貨。商家這才肯試銷。
一周後,商店和食堂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陶華碧開始擴大生產,她給二玻的廠長毛禮偉打了一個的電話:「我要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現款現貨,「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她始終堅持這個原則。「老乾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拾』 老乾媽品牌創始人是陶碧華
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出生,籍貫貴州省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任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貴陽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貴陽市南明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曾先後獲貴陽市南明區「巾幗建功標兵」,貴陽市南明區「創衛先進工作者」,貴陽市「巾幗建功標兵」,貴陽市「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貴州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傑出創業女性,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