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女兒國的婚姻是什麼樣子

女兒國的婚姻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9-26 12:33:45

1. 「女兒國」原來真的存在,就在中國四川境內,是什麼樣子的呢

說起女兒國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女兒國又名西梁女國,是一個只有女人沒有男人的純陰之國,女人在那裡有著至高的權力,女人們只要喝了子母河的水就能懷孕。但很多人也都在心裡就覺得,「女兒國」是作者吳承恩的想像世界。

居住的碉樓越高的女人,就代表身份越高,最高身份是九層碉樓,居住的人地位等同於女王,而普通的堡壘則給男人居住。除此之外,男女在服裝上也有明顯的區分,男人只能使用普通的布料,而女人則可以穿著上好的衣料。

03

當然「女兒國」中男女之間也可以締結婚姻關系,只是這種關系基於女性的權力之上,男人要進入到女方家生活,適應女方的家族習慣,孩子生下來隨母姓,也無法擔任任何官職,不能參與到社會生產中去,家中的經濟權和話語權都默認為女方所有。至於喝神水而懷孕的說法,只是縹緲無疑的傳說罷了。

在一般人的眼光看來,所謂的女兒國,主要指女性地位較高,國度內主要是女性,就算有男性也是處於被統治地位的。而我國古代大部分都是處於一種男權社會形態,女性作為掌權人比較罕見。因此有人在了解到這個所謂的」女兒國「之後,都十分好奇。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是豬八戒的人間天堂,是唐僧九九八十一難中的情關,是被壓迫女性心中的反抗男權社會的象徵。但無論是女權的社會還是男權的社會,都意味著男女雙方,會有一方的權利會受到損害。好在我們現在處於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每個人之間地位都是平等的。

2. 納西族婚俗

納西族系古羌人後裔,自西北河湟地區南遷,與土著融合而形成。納西族婚俗方面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男女一般二十歲左右結婚,早婚現象較少。此外,還有非常具有特色的摩梭人「阿夏」婚。

中國的納西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維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寧蒗縣、永勝縣及四川省鹽邊縣、木里縣和西藏自治區芒康縣鹽井鎮等。現有人口為324680人,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有支系摩梭人。納西族系古羌人後裔,自西北河湟地區南遷,與土著融合而形成。


納西族婚俗簡介:

納西族實行一夫一妻制,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男女一般二十歲左右結婚,早婚現象較少。

 

舊時,婚姻講究門當戶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並盛行姑舅表優先婚配習俗。結婚一般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辦婚禮等程序。訂親,納西語「日蚌」,意為送酒,男孩長到五六歲,父母便托媒人帶一壺酒到適合的女方家為兒子說親,雙方父母同意後,待女孩長到十歲左右便擇吉日訂婚。之後男方家要向女家行「小酒」、「大酒」等禮,每年端午、中秋、冬至等節都要到女方家送禮。結婚儀式有不見天之俗,在天井搭大帳篷,下鋪松毛,扎迎親牌坊。接親隊伍到達,女家閉門,隔門唱盤問喜歌,答唱對頭方開門迎入,接親者即撤「開門錢」。新娘邊祭祖先、告別父母親友,邊哭泣表示捨不得離開娘家。新娘進夫家大門時,必須跨過門檻正中的馬鞍,以此表示成為男家的成員了。

 

過去,納西族青年男女婚前有社交自由,談戀愛稱為「命若賀」,一般不受父母干涉,通過各種節日活動和紅白喜事場合相識交往,定期約會於山間田野,對歌彈弦,傾吐衷腸,互贈情物。這種傳統的社交自由,與漢文化影響的封建包辦婚矛盾尖銳,加上社會中的階級壓迫剝削和農民的貧困加深,致使相愛的青年往往不能成婚,為了忠貞於純潔的愛情,就相約至玉龍雪山或村寨附近風景優美的地方殉情自殺。

 

東巴祭司依據當時所發生的情死悲劇情況,創作東巴經典《魯般魯饒》(牧奴遷徙記),並把它作為超薦情死者的經書,在道場儀式中反復吟誦。納西族第一對情死者從情死鬼頭目演變成愛神,十二岩子坡這個情死鬼魂的歸宿地,也演變成雪山情國(游翠國),並把情死國描繪成不同境界的三個國。經過東巴教的不斷傳播,民間又形成口傳的長詩《游悲》(殉情調),其故事說:女主人公從小在山上放羊,孤單寂寞;男主人公是次子,分家沒有份,就上山打獵。二人相會在深山,互訴苦情,於是相愛,但他們燒香問卜,都難於成婚,便去准備情死的用物,接著雙雙爬上雪山,經歷「樹上盤惡峰,石上長尖刺」的「游翠第一國」和不長草木的第二國,過了獨木橋,到了「金花不會謝,金果不會落」,沒有蒼蠅蚊子的理想樂園「巫魯游翠國」(第三國),過上了「白鹿當耕牛,斑虎當騎馬」的自由生活。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文化教育的逐步普及,加之新婚姻法的深入實施,戀愛自由和結婚自主得到切實的法律保護,納西族的殉情之俗早也成為過去。

 

納西族婚嫁特色:

祭祀女神找愛人

雲南和四川的交界處瀘沽湖邊,有座獅子山。傳說,獅子山是一位女神,這位女神不僅主宰著這個地區糧食收成的好壞,而且還影響著女子的戀愛、婚姻和生育。居住在這個地區的納西族人民用最隆重的儀式祭祀女神。每年夏歷二十五日,納西族青年男女,都穿著民族服裝,到獅子山祭祀女神。在獅子山,男女青年相互接觸,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在獅子山物色愛人,被認為是吉利的事。據說,姑娘和小夥子在祭祀女神的獅子山戀愛,將來女神一定會成全他們。

 

冷水潑新娘

雲南麗江的納西族,在行婚禮時有一種冷水淋頭與用酥油貼臉的習俗。 當新娘子身著艷裝,外罩紅大褂,頭蒙紅頭巾帕,在伴娘及其他送親隊伍的陪伴下,來到男家門前時,伴娘當中的一位便搶先跑到男家,舀一瓢冷水潑在新娘子的頭上。伴娘一邊淋一邊用手揉搓新娘的頭發,吶喊:「大吉大利」。連喊數聲,潑水淋頭儀式便告結束。

 

冷水淋頭之後,新郎新娘便雙雙在祖堂前艷下,東巴(巫師)便取來兩塊碗口大的酥油,切成兩片,分別貼在新郎新娘的前額。貼好之後,東巴即領唱「媒歌」,主人提壺,逐個向客人敬酒、打鑼、上茶。但是,新郎新娘都還得長跪在地,任憑額上酥油熔化成油花,弄得酥油滿面,油汗齊流。長長的「媒歌」唱完之後,東巴才會「開恩」讓一對新人站立起來,揩油洗臉。

 

摩梭人的「阿夏」婚

麗江瀘沽湖邊的納西族的一支:摩梭人,實行的是「阿夏」婚。「阿夏」是摩梭語,意為親密的情侶。「阿夏」婚有兩種形式,即阿夏異居婚與阿夏同居婚。阿夏異居婚也叫「走婚」,其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建立阿夏關系的男女雙方,各自住在自己的母親家生產生活,只是男方暮來晨往,僅在女方家過夜。所生子女一律由女方撫養,其生父與子女不在一個家庭生活,男子與女方在生產、生活、財產上沒有必然聯系,男子無法定的撫養子女的義務,但生父可與子女經常往來。男女雙方一生可以結交多個阿夏,但不可同時結交兩個,只有跟一個終止了阿夏關系後,才能結交另一個。阿夏雙方結合自願,離異自由。

 

阿夏關系保持的時間因人而異,一般年輕時不大穩定,中年以後日趨固定,甚至保持終身,但無論保持多久,男女雙方都各居母家。任何一方不願再保持關系,或女方閉門不納,或男方不再登門,阿夏關系即可解除。另一種阿夏同居婚特點是男女雙方各居一家,或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生產生活,養育子女。這種婚姻同樣以情為主,自願結合,離散自由,雙方一旦終止關系,各自回自己原來的家,其家庭成員都會歡迎她(他)回來,子女問題也由雙方協商解決,不會引起雙方的沖突。另外,摩梭人地區也有部分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的。但有不少摩梭人實行的是「阿夏」婚,絕大多數家庭為母系大家庭。家庭成員的血統完全以母系計算,財產按母系繼承。這種家庭的特點是家庭中男不娶妻、女不出嫁,無翁婿、婆媳、妯娌、姑嫂等關系,家庭權力分工形式為舅掌禮儀母掌財,家庭和睦、尊老愛幼,極少分家現象。家庭人口一般在20人左右。

 

女兒國里的走婚奇俗

雲南和四川的交界處,生活著四萬多的納西族摩梭人,那裡是個奇異的「女性王國」。這個民族的社會和家庭基本上仍是女權制。 每當暮色降臨,就能看到一些男子在匆匆忙忙趕路,他們是到女「阿注」(朋友)家宿夜去了。有的「阿注」就在同村,有的要趕幾十里路。待到第二天天剛亮,男子再返回自己的母系家庭,跟母親和姐妹一起勞動,這種形式稱為「走婚」。

 

摩梭人在進行田間勞作、上山放牧、趕集過節時,都是男女結交阿注的好機會。比如:秋天打場時,男女各自站成一排,揮動連枷打稻穀,而且合著連枷的節拍唱歌。這時,男子也為自己物色意中人,如果他看中了哪個女子,就會放下連枷,突然跑上前去搶走女子的毛巾、頭帕或者腰帶。如果女的不要回自己的東西,就說明他們兩個可以結交阿注了。

 

男女結交阿注時,通常要經過雙方私下或託人交換禮物來確定關系。有時雙方交換隨身的首飾;有時女子給男子贈送自己親手做的鞋墊或腰帶,男子則回贈她一條圍巾或首飾。還有一部分男女互換禮物的方式會很莊重,男子通常請一位自己信賴的人,帶上新衣服、裙子、茶葉等禮物到女方家互換禮物。送禮的人到了女方家後,向女方的母親說明自己的來意。母親徵求女兒的意見後,才能做出收不收禮的決定。男女一旦交換了禮物,就成了阿注情侶。晚上,男子就可以到女方家走婚了。

 

起初,男子在走婚時還得避人耳目,要按照事先約定的暗號,去女家敲門或往房上扔東西。這時家裡的大人和其他姐妹都不會干涉這件事,有的還主動迴避。約會的女子則會下樓開門,接待自己的阿注。第二天天亮之前,男子就要匆匆離去,返回自己家。兩個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後,感情已比較深厚。此時若女方家人表示歡迎男子,他們就可以公開彼此的阿注關系。這時,按照當地風俗,男子要給女阿注贈送上衣、頭帕、鞋等東西,還要給女子的母親和舅舅送一些鹽巴、茶葉作為見面禮。送過禮之後,男子可以公開到女方家,有的甚至帶著生活用品住到女阿注的房間。但是,依照當地的習慣,男子還必須在早上離開,回到自己母親家裡勞動和生活。

 

在摩梭人中,也有不少男子在開始的時候就公開走婚。這些男子在首次去女阿注家時,必須帶上自己信賴的一個朋友,隨身攜帶著給女阿注的衣裙和一些茶、糖等禮品。男子到女方家後,女方家人要盛情款待,把男阿注帶來茶和糖的一部分拿出來祭祀自己的祖先,一部分送給村裡人,並且向親族宣布自己家的女兒有了男阿注。當天晚上,男子在女方母親或姐妹的帶領下,來到女阿注的卧室。女阿注在自己的房裡用酒招待男阿注。男阿注在走訪之初,需要迴避女方家的兄長、舅舅等男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結交阿注的事情完全公開後,雙方家庭就成了親家,男子也就不再迴避女方家的男子了。每逢節日的時候,兩家人還要相互送禮拜訪,遇到其他什麼事則互相幫忙,如果對方家裡死了人,親家還必須去奔喪。如果男阿注要出遠門,女方家裡還要在篾制禮品盒內裝一些雞蛋、香腸、豬膘肉等,送到男阿注家裡去。

 

男女經過走婚生了小孩的第二天,女方家人就要為孩子取名,然後帶上向神靈和祖先供奉的食物和甜酒等,到男阿注家道喜。這時候,男方家的女家長就派一個女子帶著豐盛的食物去看女阿注。孩子滿月的時候,男方家要殺豬宰羊,准備好酒席,到女方家舉行隆重的滿月酒儀式,招待女方村裡的父老鄉親。阿注走婚所生的孩子,全部都隨母親住在一起,並且隨母姓,由家庭中的母親、舅舅或姨母共同撫養。因為男阿注不是女阿注家的成員,所以他沒有撫養孩子的義務,但在生產勞動和經濟方面要給予一些照顧,還要經常看望和幫助孩子。

 

男女之間維持阿注關系的時間長短不一,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甚至十幾年,他們一般是合則聚,相互不合就解散關系。由於男女阿注都住在自己家,男女阿注之間,在經濟上互不依賴,在關繫上誰也不屬於誰,這使阿注之間的關系變得很不穩定。而且在地域上,男女阿注的距離越遠,關系就越不穩定,所以大多阿注走婚都在鄰近的村子間進行。

 

在男女阿注中,有從一而終者,但是大多都結交過幾個或者多個阿注。男女在青壯年時期,都擁有一個穩定的阿注,同時又擁有幾個臨時阿注。一些美貌的女子,有十幾個乃至上百個男阿注,她們還以此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女子的母親和兄弟姐妹也以此為榮,因為他們可以從走婚的阿注那裡得到新衣服、鹽巴、茶葉和錢財等禮品,而且在農忙的時節,還能多一些幫忙的勞力。男女阿注到了中年時,通常會找一個公開而長期固定的阿注,過比較穩定的生活。

 

阿注雙方結交過程中,如果發現對方品性不好,或者兩人之間的感情破裂,他們就可以解除阿注關系。因為不需辦理手續、不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的歸屬等問題,所以解除阿注關系時很自由,雙方也不會引起爭執和糾紛。男方不想維持阿注關系了,就請人捎個口信通知對方,兩人開始終止阿注關系;有的只說一聲自己不來就可以了;有的則不再到女家走婚,或把行李帶走,他們的關系也就自然解除。女方不願維持彼此的阿注關系,就直接告訴男方不要再來了,或者在男阿注來了之後,拒絕與他同房,也可故意躲到別人家裡,男方就不會再走訪了。

 

納西族的戀愛方式:

納西族青年男女由於戀愛自由,因此,婚前大多數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和心上人。但是根據傳統婚姻,得由父母來包辦,而父母又講究門當戶對等,因此,不徵求子女意見,不讓有情人成眷屬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現象尤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特別突出,因此,父母不同意結婚的戀人往往採取逃婚和徇情的方式表示反抗。有的相約逃到偏僻的地方去隱姓埋名,安家落戶,待若干年後再返回原籍;有的乾脆就永遠定居在外,不回原籍;有的反抗方式更為慘烈,即雙雙殉情。殉情的方式有跳水、滾山崖、自焚、自縊、服毒等。他們相信,人世間不能成婚,只有死後到"玉龍第三國"永遠相守,才能有美滿幸福的生活,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時有發生。隨著歷史的變遷和人們觀念的改變,現在,納西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完全由父母包辦的狀況有了很大的改變,逃婚和殉情已成了令人喟嘆的歷史。

 

納西族的結婚流程:

結婚前一天,新郎家也是一片忙碌,布置沿房堂屋,扎搭彩棚,到處張燈結綵,寫貼婚聯等,同時要殺豬宰羊,掛一紅紙或紙綢裹扎的篩子,上插三枝柳箭,並寫"麟麟在此"四字。以阻白虎。新床由媒人和新郎佼母安置,並請一祖父母、父母健在的小男孩當晚陪新郎睡在新床上壓床。

 

第二天,新郎由媒人、親友等陪同,前去女方家接親,並備一空轎或馬匹,在歸來時讓新娘乘、騎,同時帶去酒席兩桌和其他部份禮品。到達女方有門口時,接親的隊伍高奏喜樂,連奏三次後,女方的大門敞開,接親者才得以進入,隨後受到熱情的接待。一般在午時前後,男方接親的女伴把新娘抱入轎中。這時,新娘使勁掙扎,一副不願去的樣子。經安慰和勸說,才告別父母和親友,由舅舅、叔叔、妹妹等陪同乘轎或騎馬上路。

 

新娘來到男方家門口,可男方家的門是關閉的。這時,送親的人們在門口譏唱納西調子,讓男方家開門,金駝子來不來?銀駝子來不來?女方家的人在門外唱道:「金駝子來了,銀駝子來了,快快開門。」一番對唱後,大門開了,新娘新郎要雙雙從紅紙糊的馬鞍上跨過去,才能進入大門。這時,東巴要念經,同時在新娘的腦門上點幾滴酥油或潑點清水,表示新娘已是男方家的人了。

 

新娘進屋後,要送公婆各一雙鞋。這時,送親者故意把新娘送給新郎的鞋丟到新床底下的深處,讓新郎彎腰將芏撿出穿上,這種習俗稱為換腳鞋。接著舉行拜堂儀式。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祖先和公婆,再拜見家族中的長輩,接著夫妻互拜。拜堂時,新娘手握鹽巴,新郎手持一個茶水罐。拜畢,新娘要象徵性地看一下陪嫁的紅櫃,鎖上後把鑰匙隨便在紅櫃一丟,孩子們頓時爭搶起來,因為夜班搶到角匙,誰就可以向新娘贖喜糖。

 

傍晚晚時分,在新房裡擺上由女方家帶來的酒席,新娘新郎由幾個孩子陪同共進晚餐,其餘賓客則由男方家盛情宴請。晚上,青年男女可以去鬧房,可以歡聚在一起跳納西舞,納西東巴們則一刻不停地唱(結婚調),充滿了熱烈、歡騰的氣氛。這一天,女方家也同時宴請親友,請東巴唱(嫁女調)。

 

第二天,婆婆要親自端來並喂新媳婦一碗蓮子粥,一碗面條,以示對新娘的關心。這一天,還要舉行認親儀式,即把男主家族中的人全部請來,按長幼順序,讓新娘一拜見。長輩們也向新娘致以祝福,並送新娘見面禮物。

 

第三天為回門。新郎新娘要帶禮物回到女方家。一一拜見女方的父母、舅舅、叔叔、伯伯等長輩,並同他們共同進餐。按習俗,不管路途多遠,新婚夫婦要當天返回男方家。

 

第四天,新娘由小姑等陪同,上街買魚、蔥和松明等東西,分別表未魚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聰明等含義。婚禮結束後,還要舉行送喜神的儀式。

3.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唐僧離開後,最後她嫁給誰了

大美南方君來回答。在西遊記里說到有一個神奇的國家叫女兒國。這個國家美女如雲,卻沒有一個男人,據說成年的女子喝了女兒國的河水更可繁衍後代。

當唐僧師徒路過女兒國時,唐僧偶遇女兒國國王,只見一個如「潘安」再世,一個若「貂蟬」重生,男才女貌,天造地設。他倆一見面碰撞出愛情的火花。

她心裡是容不下別的男人的,最大的可能是女兒國國王還留在女兒國,每日沐浴焚香,為她西行的「丈夫」禱告,盼望唐僧早日取經成功,好回來看她,日夜思念著唐僧哥哥,直到終老。

唐僧到西天取經成功後終於修得正果,被封為旃檀功德佛,只可惜他再也沒有去見過女兒國國王!

4. 經歷兩段婚姻的女兒國國王朱琳,曾與唐僧因戲生情,現在過得怎樣

娛樂圈中能被稱為不老女神的有很多

比如,劉曉慶,已經60多歲了,因為注重保養,使她整個人看上去,依舊非常的年輕,與娛樂圈中的大美女范冰冰站在一起,顏值一點都不輸給范冰冰,可見,現今的劉曉慶顏值依舊不減當年,除了劉曉慶以外,娛樂圈中還有很多不老女神,而朱琳也是其中之一。

2005年朱琳再次遇到了愛的人,結婚至今,兩人一直都非常的低調,因為喜歡自由,所以,結婚之後的他們,選擇了不要孩子,至今依舊十分的恩愛,經歷兩段婚姻的女兒國國王朱琳,如今過得非常幸福。

5.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在唐僧離開後,她下嫁於誰了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我認為在唐僧離開以後,女兒國國王最後沒有再嫁了。

其實看過《西遊記》的人不難發現,在唐僧與女兒國國王相遇的時候,唐僧對女兒國國王的確是動心了。當時,唐僧帶著自己的徒弟離開的時候,女兒國國王在城牆上面看著他們離開的背影,唐僧不敢回頭,利用天氣掩蓋了自己的神情。倘若沒有西天取經的這件事,有很大的可能唐僧真的會一直留在那裡,和女兒國國王在一起。只是最後以大局為重,離開了女兒國國王而已。

況且,作為一個女兒國國王,人家身份這么高貴,而唐僧是金蟬子轉世,人家也是很優秀的好嘛!所以優秀的人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很正常,要是一般的男性路過女兒國,人家也不一定能看上他啊,更何況女兒國也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地方啊!

綜上所述,我認為女兒國國王會選擇單身過完自己的餘生。

6.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在唐僧離開後最終嫁給了誰

唐僧在見到女兒國國王第一面的時候就被她吸引了,而唐僧帶著師徒4人離開女兒國的時候,女兒國國王在城牆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看著唐僧的背影,還沖著唐僧大喊了一聲:唐玄奘下輩子一定要娶我!但是唐僧並沒有回頭,漫天黃沙遮掩住了他的表情,在這個時候,如果大家還不明白唐僧對女兒國國王的感情時,那麼在後面還有一件事能夠證明。


當唐僧和女兒國國王闊別20年之後,在舞台上又重新相見,當初的女兒國國王委婉的問了一句台下的徐少華:「御弟哥哥別來無恙……」鏡頭轉到台下的徐少華,看到他早已經淚流滿面,或許他想到了當初唐僧決絕的感情,也為女兒國國王感到可惜,但是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這對於他們兩個人來說就是最圓滿的結局了。

7.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全部是女性,那她們是如何繁衍後代的呢

在《西遊記》第五十四回寫道,唐僧師徒四人途經「西梁女國」。在這個王國里只有女人,沒有男人,她們繁衍後代都是靠喝子母河中的水而受孕。

當然,這只是吳承恩根據民間傳說,加上自己的藝術創造虛構出來的王國。

但是令人震驚的是,我國境內,卻真實的存在著一個女兒國。

而且和《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這是怎麼回事?

然後雙方可以繼續尋找相襯的人,建立新的走婚關系。

所以,摩梭族這種走婚形式被稱作「男不娶、女不嫁、結合自願、離散自由」。

相較於我們現在的婚姻制度,摩梭族完整的保留了淳樸古老的母系氏族的社會特徵。

讓我們看到了幾萬年前母系社會時候的生活狀態。

8. 女兒國在我國四川他們的婚姻是走婚生了女兒留下生了男孩兒怎麼辦到哪裡去

摘要 你好,女兒國並不是你想的那樣只有女人的,也有男人,但是她們只有舅舅沒有父親,也就是我們說的摩梭人,她們是母系社會,以女子為主,走婚生下的孩子可以由舅舅撫養,只是需要告訴男方一聲

9.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最後她嫁給誰了呢

《西遊記》作為收視率最高,重播率最高的電視劇之一,其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深得人們的喜愛,一路上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其中女兒國這一難,考驗了了唐僧的佛心,那麼你認為《西遊記》中的女兒國國王,最後她嫁給誰了呢?我認為女兒國的國王在唐僧離開後,誰也沒嫁。

作為一個國家的國王,身份本來就高貴,而且唐僧也是金蟬子轉世,兩個人都這么優秀,自然要在一起了,所以唐僧走後,國王估計也很難遇到一個這么優秀的人,即使遇到了,再動心一次可能也很難了。所以不管怎麼說唐僧離開了以後,女兒國國王不會再嫁給其他人,而是選擇孤獨的過完一生。

10. 「女兒國」原來真實存在,就位於我國四川境內,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想必都看過《西遊記》,里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女兒國。女兒國的別名叫做西梁女國,顧名思義,是一個只有女人沒有男人的國度。女人在這個國家裡有著最高的權力,女兒國的女人們靠喝子母河的水來懷孕。有些人認為,所謂女兒國只是《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自己想像的,並不存在。而事實證明,「女兒國」原來真實存在,就位於我國四川境內,是什麼樣子的?

看過《西遊記》的人都知道,對於豬八戒來說,女兒國簡直就是人間天堂。而對於唐僧來說,女兒國是他經歷著眾多磨難中,對於他最具有誘惑的一次磨難。女兒國其實也是舊社會里女性反抗男權社會的一個象徵,但無論是女性掌權的社會還是男性掌權的社會,都意味著有一方要接受剝削,接受不平等。現在我們倡導的是男女平等,人人平等,每個人擁有平等獨立的權利,並不是女性高於男性,也不是男性高於女性。男性和女性,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構建社會,共同促進社會發展,這樣才是一個現代的國家應有的思想觀念。

閱讀全文

與女兒國的婚姻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適合自己的就是幸福下句該怎麼說 瀏覽:357
愛是什麼韓國愛情動畫 瀏覽:467
單身又怎麼感受愛情 瀏覽:406
家庭購買房子屬於什麼宏觀經濟學 瀏覽:58
梨泰院有什麼故事 瀏覽:934
愛情里陪伴和懂得哪個更重要 瀏覽:687
南京惠民健康寶如何續保 瀏覽:75
幸福的歌怎麼跳 瀏覽:750
雪蓮果經濟效益如何 瀏覽:57
企事業搬遷怎麼收費 瀏覽:874
一家之主的故事有什麼 瀏覽:892
如何寫知乎故事 瀏覽:206
怎麼學會播音講故事 瀏覽:872
河南省健康申請證明錯了怎麼辦 瀏覽:847
全故事祛痘膏多少錢 瀏覽:884
石家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哪些 瀏覽:49
2020年婚姻渡劫的生肖有哪些 瀏覽:595
中國地攤經濟如何重啟 瀏覽:965
美女在深圳開沙縣小吃生意怎麼樣 瀏覽:35
寶寶揉哪個部位最健康 瀏覽: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