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漢族訂婚禮儀動物是什麼
《禮儀·士昏禮》雲:「昏禮下達,納採用雁。」
古時婚姻六禮之中,除了納征不用大雁之外,其餘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等五禮都要用到大雁。
據傳說,雁一生只配偶一次,失去配偶,終生不再成雙,中-國民間用雁多取此意,以表達對婚姻締結忠貞不二的思想願望。
這是研究禮俗變遷者的推論。
《禮記·曲禮》雲:「凡摯。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摯匹。」
可見當時贄禮是天子用香酒,諸侯用玉器,公卿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平民百姓只用布帛。
又因為對婚禮的重視,所以一般士民也假借大夫之禮而用之,故遂為統贄雁禮了。
從以禽為贄一點來看,此禮當是狩獵時代的一種遺俗。現今已很少能見到用雁為贄禮的了。一般改用雞、鴨或者鵝代替之。
無論雁、雞、鴨還是鵝,作為納采禮都要用活的,忌諱用死物。
問名,六禮中第二禮,指的是問女方姓名和生辰八字,准備合婚的儀式,也要贄雁而問。
《禮記·方氏注》也說:「問名者,問女生之母氏也。」
問名時,用雁為贄見的禮物。
納吉,即訂婚,六禮中第三禮。在問名後,把占卜、合婚,卜得適合結婚的吉兆通知女方的儀式,也叫「訂盟」,是婚禮中的關鍵禮儀。
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
《儀禮·士昏禮》記載:「納吉用雁,如納采禮。」
納征,又稱「納幣」,六禮中第四禮,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禮,是成婚階段的重要儀式。
征,是成的意思;幣,是所指的財物,成婚禮儀又稱為「完聘」,叫「過大禮」。這項儀式是「六禮」中唯一不用雁的儀式。
《白虎通》卷四《嫁娶》曰:「納采、問名、納吉、請期、親迎,以雁贄。納征曰玄纁,故不用雁贄。」
請期,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六禮中第五禮,指的是選定並通告迎娶吉日的禮儀程序,要送雁。
《儀禮·士昏禮》:「請期,用雁。」
鄭玄註:「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
即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親迎,俗稱「迎親」,六禮中第六禮,是新郎親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
親迎為正式的婚禮,也要用雁。
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
起源甚古,唐杜佑《通典·第十八天子納妃後》載:「夏親迎於庭,殷於堂。周制限男女之歲定婚姻之時,親迎於戶。」
B. 古代人曾用什麼鳥為婚配禮,鳥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麼
提起古代人曾用什麼鳥為婚配禮,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鳥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麼,另外,還有人想問代表愛情的鳥有哪些?,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古代哪種鳥作為婚娶時的聘禮?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鳥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鳥]和[隹]這兩個字,在古代一個代表短尾巴的鳥的意思,一個代表長尾巴的鳥的意思。
鳥: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後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
隹:短尾鳥的總稱,與「鳥」同源。「隹」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隹」的字與禽類有關。
在古代,帶隹字的鳥類多是短尾巴,帶鳥字的鳥類多是長尾巴,如:雀是小的短尾鳥,喜鵲是長尾鳥,但在漫長的漢字發展歷程中,隹和鳥也產生了混用。
隹既然代表短尾巴鳥,除了鳥這個含義,還有一個含義就是「短小」,所以[雛]字就代表幼小的動物意思,雛鳥是小鳥,雛菊指比形小的一種菊,雛形是初步的規模和形式;
還有一個字[稚]也表示幼小隻不過多指人,「蓬頭稚子學垂綸」,稚子就是小孩子,幼稚、、稚氣都是形容孩子氣的一些詞語。
有一種特殊的鳥[雅]:這個雅,是楚地一種鳥的名字,楚鳥對周燕,因為它的很像「雅」的發音,所以居住在秦地的人用秦地方言就稱這種鳥為「雅」。
1、鴛鴦:鴛鴦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之所以被看成愛情的象徵,因為人們見到的鴛鴦都是出雙入對的。作為經常出現在古代中國神話和文學作品中的鳥類。人們常用鴛鴦來比喻男女之間的愛情。
2、喜鵲:喜鵲是自古以來深受人們喜愛的鳥類,是好運與福氣的象徵,象徵著喜事臨頭。當然,美的還是「鵲橋相會」,因為這個,銀河也被稱為「鵲河」,而中國的「情人節」,也被定在了農歷七月初七。這,織女渡銀河與牛郎相會,喜鵲貢獻出羽毛和身體,填河成橋。因此,可以說喜鵲也有一定愛情的象徵和寓意。
3、黑頸天鵝:黑頸天鵝是世界上感情最專一的動物之一,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很多天鵝寧可孤獨終老也不隨便找個配偶了事,一旦結成連理夫妻非常恩愛,出雙入對,相伴一生,他們一起覓食、休息、戲水,甚至在的途中,也前後照應從不分離。黑頸天鵝是著名的愛情鳥。
4、鸚鵡:野生鸚鵡幾乎滅絕,它們是世界上體型的鸚鵡之一,並且能夠學習模仿人類說話。值得一提的是它們幾乎成雙成對,曾有一次獵人用槍擊中了兩只鸚鵡中的一隻,而另一隻鸚鵡並沒有逃,而是對獵人無畏的發起了攻擊。
5、牡丹鸚鵡:牡丹鸚鵡又名情侶鸚鵡、愛情鳥。因其羽毛,常似乎充滿深情地雙雙偎依棲息而著名。失去配偶後會悲傷而死,但這說法未能證實。牡丹鸚鵡會與伴侶形景不離,相依相偎,而且多是會廝守終生。
6、紅嘴相思鳥:紅嘴相思鳥有「愛情鳥」之名,它不僅是古代婚慶活動的饋贈禮物,也是歷代花鳥畫家喜歡描繪的對象。紅嘴相思鳥雌雄總是成雙成對、恩恩,像小夫妻一樣。據說,當雄鳥與雌鳥婚配之後,紅嘴相思鳥便終生相伴,如果一隻死去,另一隻也會不鳴不舞,鬱郁寡歡,甚至拒絕飲食,以身殉情。
以上就是與鳥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麼相關內容,是關於鳥和隹在古代都表示什麼的分享。看完古代人曾用什麼鳥為婚配禮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C. 哪種鳥類作為婚娶時的聘禮
只有大雁是屬於聘禮,聘禮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而提到聘禮就不得不提一物,其名為鴻。及至如今許多地方在男女雙方成親的洞房中都會張貼有「鴻鸞添喜」字樣,更有些女方家中會張貼有「鴻喜」、「鴻禧」或「禧」(略去鴻字),此鴻即為大雁。
及至漢朝,聘禮就稍稍復雜了起來,除去遠古就有的大雁,周朝時期的布匹,還有羊、粳米、清酒、白酒等,凡三十樣。而更為重要的,自此時起,金錢已經成為聘禮的重要組成部分了。
大雁的特殊含義
在古達大雁是很受推崇,因為大雁在古時被認為是為「仁、義、禮、智、信」的象徵。這是跟大雁它們的習性有關,因為大雁只要成群,這群里的成員出現任何情況都不會置之不理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講得「仁」;大雁挑選伴侶的生活習性是像天鵝一樣都是從一而終的,這是「義」也是婚姻中比較注重的寓意;
大雁雁飛行時,會有自己的規矩,從來不會亂飛,各自禮讓恭謙,這是他們的「禮」;大雁的警戒性非常高,特別很捕獲,這是他們的「智」;大雁每年都會按時遷徙,南北來回往來,這是他們的「信」。所以古代的人們在婚姻大事中選擇大雁作為聘禮,也有具有非常美好寓意的。
D. 古代用什麼鳥做聘禮
大雁作為聘禮,在古時候,婚姻最為講究的就是三書六禮了。三書是指聘書、禮書、迎書,六禮則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個步驟,而大雁,就是這六禮中經常出現的重要角色。
大雁是終身一侶,天涯共飛,是世間最有感情的鳥之一。它最懂鄉思,冬去春來,飛行十分有序。古人看中雁的這一習性和美譽,將大雁作為婚娶時的聘禮。
大雁作為聘禮的起源
聘禮這種習俗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時期,而提到聘禮就不得不提一物,其名為鴻。及至如今許多地方在男女雙方成親的洞房中都會張貼有「鴻鸞添喜」字樣,更有些女方家中會張貼有「鴻喜」、「鴻禧」或「禧」(略去鴻字),此鴻即為大雁。
如果雙方是相熟的人家,一般會提前將生辰八字拿去相合,納采就是男方帶著大雁委託媒人跟女方商議婚事,如若女方願意,則會收下男方所帶的禮物——大雁。第二步問名,就是在納采當天,女方應婚之後,媒人帶著男方寫好的書信與一隻大雁前來詢問女子的姓名與生辰八字。
E. 在古代,男子提親時,為什麼要用雁作為禮物
因為在古代的文化中,大雁的有著美好感情的寓意,講究的就是夫唱婦隨、琴瑟和鳴之意,除了這層意思之外,大雁本身自帶一種禮制規則,大雁飛行講究禮數,正是照應了當時的社會禮教,所以古代男子提親之時常常用雁作為禮物。根據《儀禮·士昏禮》中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提親的禮節需要雁,雁的存在本身就有婚姻的一部分內容。
2.雁群並飛照應了民間的禮制雁是結群而行的生物,他們有著嚴格的隊列排行,隊列整整齊齊,按照次序排列在自己的位置,共同起飛,不允許落隊。這也是儒家思想中的“長幼有序”這方面內容最好的照應,由於長途跋涉的過程,所以雁群會選擇最強壯的雁位於最前端,抵擋住更多的勁風,老弱病殘在後方。而民間的禮制講究家中人娶嫁有序,有著伯仲叔季,這二者之間形成強烈的關聯。
F. 在古代,人們在納吉議婚的時候,男方備禮去女方家求親,送的是雁,取其陰陽且貞潔之意
納采 納采即議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採用雁作為贄見禮物。 以雁為禮有
基本對的
雁有三種象徵意義:
1. 雁為候鳥,秋天往南飛,春天北歸,來去有時,從不失時節,所以用雁來象徵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
2. 雁為隨陽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遷徙飛行時成行成列,領頭的是強壯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隨其後,從不逾越。將這個原則用於嫁娶,長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終,象徵忠貞和白頭偕老
(後來有所發展,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
納采 --->問名 ---> 納吉---> 納征---> 請期--->親迎,前後共 6 種禮節。
【納采】
採納、采擇的意思。是古時婚禮之首。男方屬意女方,便會請媒人做媒[提親]。古代[提親]的禮物用[雁],取大雁隨陽之鳥,隨時南北,代表婦人從天不失時,不失節,不相跨越,從一而終。除了【納征】一個環節,其餘都要用『雁』。
【問名】
詢問女方父母的姓名,以及女方的生日時辰。女方家長接納提親後,會將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四條信息(每條兩字,總計生辰八字)交給媒人,媒人會將準新娘的八字、姓名、籍貫及三代資料等寫在紅紙上(稱為"庚貼")交給男家以占卜吉凶,目的在於占卜其婚姻是否適宜,亦即 *夾八字*。
【納吉】
男家根據男女二人生辰八字確定婚姻吉祥之後,告知女家。又稱[過文定]。男家會在祖廟靈位前卜問,或者請算命先生根據男女雙方的年庚八字推算雙方是否互相配合,以決定這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男女雙方年庚八字無相沖相剋,便可帶備薄禮到女家,奉上【聘書】,告知女家議婚可以進行並商量訂親條件。有人稱這種儀式叫[小定]。
【納征】
征,成的意思;先接納聘禮,而後婚成。又稱過大禮。此舉代表了男方對女方的愛護與尊敬,過大禮一般在大婚前一個月至兩周進行,男女雙方家長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條件,男家會依照議定的條件送聘禮(俗稱『定禮』或『茶禮』)到女家,當日男家會請兩位女性親戚(她們必須是全福之人,也就是既有丈夫、兒女,而且公婆、父母都還健在。因為其有婦德,自然也遇不到無德無福之夫君,故上能安利父母公婆,下能養育兒女雙全。反之,如果能找到這樣家庭上下安詳和睦的人,她也自然是吉祥有德之人。)會同媒人,帶備聘禮到女方家中。點收大禮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長輩代辦。男家備禮金和禮物送到女家,作為訂親儀式。聘禮數量均用偶數,即取成雙成對之意。男家聘禮送到後,男家的女賓會打開禮盒挑選幾件金飾(戒指、耳環、項鏈之類)為新娘戴上,邊說吉祥話,之後大家互相祝賀道喜,過大禮的儀式便算完成。
【請期】
男家挑選成親的黃道吉日,請問並告知女家做好准備。亦即[擇日]。挑選吉日良辰,便於安排籌措,以及婚事順利。 商量請問女家,表示不敢自專。如非例外情況,女家一般也會聽取男家的擇定,以示陰從於陽。也或者男家會提前挑選兩三個黃道吉日,讓女家看方便選擇。
在古代,以上 5 個環節都是主人在祖廟靈位前告知祖先,並且都是在門外拜迎對方客人等等,都是存心鄭重敬慎之意。
【親迎】
到了吉日,男方父親命新郎兒子到女家迎接新娘。陽倡而後陰隨,所以是新郎先動身。新郎沒到之前,新娘不可以先有動作,導致陰陽紊亂。新娘靜靜聽父母訓誡交代之類的叮囑。新娘父親在告知祖先之後,在大門外迎接新郎,新郎拜見之後帶著『大雁』揖讓升堂,再拜的時候把『大雁』放到茶幾上,表示親受於父母。從堂上降出的時候,新娘由大妗姐(能以婦道教人者)帶出來交給新娘的父親,再由父親把新娘交給新郎,新娘在全福的大妗姐或未婚貞潔的伴娘攙扶下跟隨著新郎,新娘上轎或車的時候,新郎掀起轎簾或打開車門,並授之以綏,新郎御新娘車輪三周,然後先回到家門迎接。新娘到了家門口,新郎掀起轎簾,揖新娘一起進入家門,同食共飲(『共牢而食,合巹[jin3]而酳[yin4]』。現在演化成交杯酒),表示從此以後夫妻合體相親,尊卑榮辱一起。
禮郊特牲雲:「婚禮不賀,人之序也」。又曾子問雲:「娶婦之家,三日不舉葯,思嗣親也」。
序之義,嗣親之義,今人忘之久矣,故婚禮無不賀者,無不舉樂者。
[婦盥饋]
盥手洗盞以奉食,故曰盥饋。第二天早上,新娘沐浴,等待天明的時候,新娘先給舅姑(新郎父母)奉食,婦道既成,成以孝養。此隨身飯所由來也。
[舅姑饗婦]
婦盥饋後,載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夫阼階,古宮室制之東階,說文所謂主階也。禮,賓先行,主人從之;今舅姑先降自西階,婦從其後,降自主階,是舅姑為賓,新婦為主)象徵以舊日家主之位,將傳於其新婦也。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春秋左傳》公子『翬』為魯桓公如齊逆女,必系有大故或疾病。娶妻本來是吉利的事情,不行親迎,而與有大故或疾病之人同例,這樣不吉祥。
以上是『六禮』。以下是其中細節。
G. 古代哪種鳥作為聘禮
古代大雁作為聘禮。
婚姻「六禮」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個階段,除了納征是唯一不用雁的儀式。
納彩古代規定要送大雁,問名也要贄雁而問,納吉,《儀禮·士昏禮》記載:「納吉用雁,如納采禮」,請期要送雁,親迎為正式的婚禮,也要用雁。
成都晚報:「訂婚禮金論斤」並非「愛情買賣」
訂婚有禮,這在有古代常識大網路之稱的《五禮通考》就曾記錄,自齊以來,不管天子庶民,婚禮都要經過六道程序,先是求親,再是問名,再訂盟,然後就進入到了訂婚儀式。
那時叫送聘禮,古時最先是用活的大雁作為聘禮,是因為雁失配偶終身不再成雙,取意為忠貞。後來又興送戒指、首飾、綵綢、禮餅、禮香燭、羊豬等。
以上內容參考:中國新聞網-成都晚報:「訂婚禮金論斤」並非「愛情買賣」
H. 為什麼古代聘婚時男方要送女方雁
結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禮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嘉禮」。《禮記�6�4昏義》中說:「昏禮者,禮之本也。」意思是說婚禮乃是所有禮儀的根基。直到現在,婚禮仍是非常隆重的,目的是為了給新人留下美好的記憶。
古代的婚禮基本沿襲了周人開創的「六禮」的制度,即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個階段的禮俗。納采,為六禮之首禮,就是當男方想與女方結親時,就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得到應允後,再請媒人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古時通常用大雁,後世有所改變。
問名是求婚後,托請媒人問女方姓名及生年月日准備合婚的儀式,通常也執雁而問。納吉就是把問名後,占卜合婚的好結果通知女方的儀式。後世稱這階段儀禮為「訂盟」,現代稱「訂婚」,是婚禮中關鍵的儀禮。男家卜吉之後,再備禮到女家決定婚約。古俗仍然用雁,以作為婚事已定的信物。
納徵又稱「納幣」,是訂盟之後,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進入成婚階段的重要儀禮。徵(征)在這裏是「成」的意思。幣所指的財物在古代是指皮帛等物,以後才逐漸發展成為聘金。這項成婚禮又稱為「完聘」、「大聘」或「過大禮」等。男方往往備有禮單,裝禮品的箱籠,由人挑抬,有的地區伴以鼓樂,在媒人和押禮人護送下前往女家。
這項儀式是「六禮」中唯一不用雁的儀式。請期是在送完聘禮後,選擇好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徵得女方同意時的儀式,古時通常也用雁,現代多用紅紙箋寫迎娶日期時辰或口頭通知協商,民間俗稱「提日子」、「送日頭」。
親迎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為正式的婚禮,也用雁。以上婚禮過程體現了中國傳統的文化精神,特別是以雁為贄見之禮具有特殊的含義,可以看到以上「六禮」中竟有五禮用雁贄。為甚麼要用雁呢?鄭玄注《儀禮》中稱:用雁為「取其順陰陽往來」,意思是說大雁是一種隨著天氣的變化而南來北往定向遷徙的鳥,用雁為禮,象徵順乎陰陽之意。
《白虎通�6�4嫁娶》中說用雁為「取其隨時而南北,不失其節,明不奪女子之時也;又是隨陽之鳥,妻從夫之義也;又取飛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禮,長幼有序,不相逾越也。又昏禮贄不用死雉。」也就是說,大雁南北往來守時守節,那麼男女結婚也不要違背婚時;而且大雁若失配偶,終生不再成雙,以此告誡妻子結婚後要忠於丈夫;同時,大雁飛行有序,以此說明女子結婚後要遵循長幼有序,不能違背。可見,「六禮」中作為禮物的大雁具有勸示和教化的功用。
不過,近現代用雁作為納采等禮儀的禮物已經逐漸消失,有些地方則以家鵝代替。除了用大雁作為贄見之禮外,古時,在中國的南方,茶葉也是重要的聘禮。這一習俗大概在明代之前就已經形成。舊時茶以瓶計,所送聘禮最少十瓶,多則上百瓶。一般女方收了「茶禮」,婚姻就算定了,不得反悔。為甚麼要送茶葉呢?
《七修類稿》中引《茶疏》說:「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植之意。今人猶名其禮曰『下茶』。」也就是說,茶樹不可以移植,必須用子下種,其生長的特性用於比附婚姻的締結,茶葉成了婚姻無悔的象徵,也隱含著傳宗接代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