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析莎士比亞劇本《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形象--夏洛克或鮑西婭
一、夏洛克——貪婪、陰險、兇殘
夏洛克是一個客居義大利威尼斯的猶太富翁,是個高利貸者。他這種牟利方式,偏偏遭到新興商人的沖擊。新式商人安東尼奧,常常把錢借給別人,不收利息,夏洛克因此丟掉了幾十萬元錢的生意,蒙受具大損失。夏洛克多次被安東尼奧當面唾罵、斥責,屢屢遭到一個猶太人常常受到的民族歧視和欺凌,飲忍在心,伺機報復。乘安東尼奧借錢的機會,有意訂下了一磅肉的奇怪合同,而且假作和安東尼奧開玩笑,竭力討好他,使他不疑,入他的圈套。我們看,他在聽見安東尼的船觸了礁時是多麼高興,連說「謝謝上帝!謝謝上帝!是真的嗎?是真的嗎?」那時離滿期還有半月,他就叫杜拔爾去幫他上衙門走動。「要是他愆了約,我要挖出心來,我不怕他逃出我掌心」這種處心積慮是多麼陰險。安東尼奧被捕入獄後,威尼斯公爵曾一度對夏洛克作過勸告,可夏洛克一味堅持「照約處罰」,不作讓步,公爵不得不讓他們當庭質對。法庭上巴撒尼奧願意當庭還他加倍的數目,又願意簽署契約還他十倍的數目,他都不應允。公然宣稱:「即使這六千塊錢的每一塊錢都可以分作六份,每一份都可以變成一塊錢,我也不要它們」,「把整個的威尼斯給我,我都不答應」。一心要從心臟那裡割去安東尼奧的肉。所以這是顯然的謀害。夏洛克的這些表現並非偶然。他早就想好,他和安東尼奧是水火不相容的,只要安東尼奧在威尼斯活動就沒有他的好日子過。「只要威尼斯沒有他,生意買賣全憑我一句話了。」為了消滅對手,為了今後的利益,他顧不得其他。所以,在第四幕第一場的前半場,使我們看到了夏洛克對於他的對手的凶惡面目。他的殘忍和固執實際上是他唯利是圖本性的一種表現。在後場半場,夏洛克的復仇願望不能實現,金錢立刻就成為他追求的目標,撈不到三倍的賠款也要保住本錢。一當宣判他的財產充公,「你們奪去了我的養家活命的根本,就是奪去了我的家,活活的要了我的命」這才是真正的本性畢露。
就在其他的情節上,我們也能看到夏洛克的本質特徵。為了追求金錢,積攢金錢,他吝嗇到了極點。他雇傭人而不給飯吃,致使傭人逃跑。他讓女兒過禁閉式的生活。他的家簡直成了「一所地獄」。金錢成了他思想感情的軸心。女兒吉雪加與情人羅倫佐私奔,他感到難受,然而最使他痛心的卻是女兒帶走了他大批錢財。「我的女兒!呵,我的銀錢!呵,我的女兒!跟一個基督教逃走了!啊,我的基督銀錢!公道啊!法律啊!我的銀錢,我的女兒!一袋封好的,兩袋封好的銀錢,給我的女兒偷走了!還有珠寶!兩顆寶石,兩顆珍珠的寶石,都給我女兒偷走了!公道啊!把那女孩找出來,他身邊帶著寶石,還有銀錢。」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夏洛克愛財如命,愛財勝於愛自己女兒的性格。再當他聽見杜撥爾告訴他四處找不著他女兒時,「我希望我的女兒死在我的腳下,」「我希望他就在我的腳下埋葬著,那些金銀都放在她的棺材裡!」通過這些話語刻畫出夏洛克還是一個唯利是圖、寧願女兒死,不願財寶丟的一個拜金主義者。
二、鮑西婭——真誠、善良、機智、果敢
鮑西婭是貝爾蒙特一個美麗、多情的名門千金。可她沒有封建社會貴族小姐的那種精神狀態。從她照她父親的遺囑,讓求婚者從預設的三個匣子中去選擇來決定她的婚姻。首先從她評論求婚者優劣的談話中,我們就看出鮑西婭知人的眼力。她不喜歡聲威顯赫的親王勛爵,而賞識文武雙全的窮貴族巴撒尼奧。再從她要她的侍女採取些措施使她不喜歡的人不會選上。都可見她的聰明和不慕虛榮、真誠相待的婚姻要求。巴撒尼奧一來就選中了時,她對他又熱情、又有禮、有謙虛。僅此一舉,就不同凡俗。這是對封建傳統世俗的摒棄,也是對「門當戶對」封建倫理習俗的蔑視和否定。聽見巴撒尼奧的朋友為了替她借三千塊錢,命在旦夕。她馬上命他帶很多的錢去救安東尼奧。從這里我們看出她既大方又果斷。最驚人的是她和她的侍女女扮男裝以法律顧問的身份去出席威尼斯的法庭,去判猶太人夏洛克與安東尼奧的案子。以及在計劃這一行動時向她的侍女聶莉莎所說:「可是我們要打扮得叫他們識不出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可以拿無論什麼東西跟你打睹,要我們都扮成了少年男子,我一定比你漂亮點兒,帶起刀子來也比你格外神氣點兒;我會沙著喉嚨講話,就象一個正在發育的男孩子一樣;我會把兩個姍姍細步並成一個男人家的闊步;我會學著那些愛吹牛的哥兒們的樣子,談論一點擊劍比武的玩意兒,再隨口編造些巧妙的謊話,什麼誰家的千金小姐愛上我啦,我不接受她的好意,她害起病來死啦,我怎麼心中不忍,後悔不該害死了人家性命啦,以及二十個諸如此類的無關緊要的謊話,……」。通過一段話,作者充分地顯示了鮑西婭的聰明、能幹、調皮、活潑的性格,也顯示出她多才多藝多辦法。很能使人信服。在法庭上,她並不直載了當地宣判,而是從勸導入手,先從人道、慈悲的道理去說服夏洛克。她的道理比公爵高明而周到,她的手段比別人委婉而可親。她一再強調法庭執法無私,法律不能變通,如果堅持依法審理,那就只好把商人宣判定罪。這種做法無異於鼓勵夏洛克堅持照約處罰,把斗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手裡。結果在她的勸導過程中,夏洛克拋棄了道義,放棄了三倍賠款。最後鮑西婭勸她從起碼的人道出發,在割肉時請一個外科醫生,免得安東尼奧流血致命。夏洛克一口拒絕,這就等於當眾承認自己蓄意殺人,為鮑西婭判他有意謀害威尼斯公民的罪名提供了依據。鮑西婭的三步棋表面上看來被夏洛克頂回去,實際上他把夏洛克一步一步引進了死胡同。鮑西婭接過夏洛克堅持的辦法,照約執行,判決只准割肉,不準流血,只准割一磅,不準輕一點或重一點,即使相差一絲一毫,也要訴訟者抵命,並將其全部財產充公。夏洛克驚愕之餘慌忙退卻。他報不了仇,就想要錢,從三倍賠款退到撈本,再退到放棄訴訟。然而鮑西婭執法無情,判處夏洛克改信基督教,財產半數充公,半數「為被企圖謀害的一方所有」。夏洛克在這場訴訟中一敗塗地。
在《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最為成功,他並不是某種理念的形象圖式,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物。作為一個高利貸者,他嗜錢如命,作為一個猶太人,他倍受欺凌,他的復仇心理正是這種復雜的社會地位和多年的經歷所造成。正因如此,他變成了一個殘忍、固執、冷酷無情的復仇主義者。鮑西婭的形象更是光彩奪目。她要求個性解放,追求幸福愛情;她熱情大方、深明大義,為了支持未婚夫去拯救朋友,可以推遲婚期。在法庭斗爭中,她是那麼果敢、沉著和聰明、機智,最終打敗夏洛克。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新女性的特徵。安東尼奧是個忠厚善良,慷慨好義的人物,為了朋友犧牲心甘情願、死而無忌。莎士比亞的一貶一褒,鞭韃了資產階級拜金狂的殘暴和冷酷,歌頌了他所幻想的真誠、無私、和諧的人文道德理想和生活理想。
㈡ 由於社會環境、出身低微的不同,竇娥、魯侍萍、鮑西婭這三個女性有著不同的命運
三個女人的不同來自於社會環境,自身個性等綜合因素。
1、竇娥的命運及社會環境:
她被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她出生在元蒙統治時期,中國社會處於極端黑暗、極端殘酷、極端混亂的悲劇時代。她迷信貞潔能夠修得美滿來世,天命的封建思想在其血液里循環,凝固。
作為婚姻的當事人,鮑西婭無權決定她的婚姻,只能等待選中帶有她畫像的匣子的人迎娶她,但與此同時,她卻在選婿中充分的融入了自己的智慧。這使她不僅沒有陷入父親遺囑給她帶來的麻煩,而且還恰到好處的表現出自己的高貴和驕傲。讓那些來自各國的貴族丑態自出,相形見絀。
鮑西亞的故事也反映了11世紀後,經濟復甦與發展、城市的興起與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逐漸改變了以往對現實生活的悲觀絕望態度,開始追求世俗人生的樂趣。所以一場反映新興資產階級要求的歐洲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興起。
㈢ 《威尼斯商人》中的重要人物鮑西亞,應該如何分析她的人物形象
鮑西婭這個角色是作者極力推崇的人文主義者的形象。她是一個有錢貴族的獨生女。她是新時代一位有學問、有教養的女性。她講話優雅,機智勇敢。為了幫助她丈夫的朋友,她把自己化裝成一個男人,作為法庭上的律師,她以勇氣和洞察力審判了夏洛克的案件。她不僅維護了法律的尊嚴,而且還殺死了惡人,使人們幸福。可以說,鮑西婭是新時代的女性形象。她活潑開朗,大方幽默,充滿智慧。當她選擇配偶時,她會毫不猶豫地為她所愛的人欺騙。當她面對咄咄逼人的夏洛克時,她慢慢來,讓她的對手一步一步地落入自己的陷阱。當很多人覺得這是一個奇怪的案件時,這個年輕的女孩破案了,女性覺醒時代的曙光在她身上閃耀。
在六步游戲規則中,她保持沉默,但她保持著穩定的步伐。果然,狡猾的夏洛克在不知不覺中上當而死,成了一個圖謀殺人的罪犯。安東尼奧走出了死亡的泥潭。鮑西婭在法庭上的勝利,充分展示了鮑西婭的超人天賦。在她進入法庭之前,夏洛克傲慢自大,瞧不起一切。那些平時養尊處優的公爵和紳士們在面對夏洛克不合理的法律對抗時不知所措。當鮑西婭處於危險中時,一兩個主意足以打敗了狡猾的夏洛克。
㈣ 鮑西亞女扮男裝有何審美意義
意義:鮑西亞代表著新時代女性形象,在她身上閃耀著女性覺醒時代的曙光。
古希臘傑出悲劇大師索福克勒斯說得好:「婦女一同男人平等就比男人強。」其實,鮑西亞法庭取勝僅僅借了一下男人的外包裝,還遠沒有達到與男人平等的地步。
透過《威尼斯商人》,我們不難看出歐洲人文時代的文明面紗,無論「善」勝,還是「惡」敗,都表現出對法律「玩」的絕招,夏洛克殘忍地要割人肉,居然符合法律條文;鮑西亞要達到她的目的,竟採取和現代刑法格格不入的方式──誘騙,將原告不知不覺推向被告席,推向斷頭台,也是合法的。
當然,「你」可以用法律做幌子,把人當牲畜宰割,「我」為什麼不可以用法律做掩護,把「你」「文明」地送上黃泉路呢。
在莎士比亞那支奇譎多變的筆下,若用「智」的光環去觀照,鮑西亞形象鮮明、沉穩、典型,她翻手為雲,巧與周旋,才和德的唱和,外顯美和內在美的統一,註定她要進入世界文學畫廊而不朽了。
然而,在她不朽的背後,我彷彿又看到了女性人生的沉重,鮑西亞,作為優秀的社會人(這里姑且把「女性」二字隱去),不能堂而皇之地進入法庭辦案,而要靠女扮男裝,這又是多麼可悲。
原來,人文主義時代所謂的以人為本,平等、博愛,也只是體現資產階級圈子中以男人為中心的企望和要求。解放了的僅僅是男性,女性則與解放無緣。
由此可以想到,由性別差異引起的性別歧視,即使在開放的時代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女性長期以來作為男性的附庸,是沒多少選擇權可以走出其主觀人格的低谷的。由此,我很懷疑達·芬奇《蒙娜麗莎》中的人物微笑是發自真心。
至多,她可以作為上流社會的某太太,也無法擺脫男人的需要,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從男權世界看,她也只是另樣的擺設。既然如此,其微笑又何以發自肺腑呢?
倒是當時的波提切利來得實在,他的名畫《維納斯的誕生》中的維納斯,盡管站在貝殼中從海浪上升起,左面的春風之神把春風吹給她,右面的春之神為她獻上新衣,可是她的表情不是表現對未來的樂觀和自信,相反,卻露出讓人無法猜透的惆悵和迷惑。其內心恐怕在祈求一個願望──女性的解放吧。
結婚的故事
鮑西婭按照父親的遺囑,用抽簽的方式來決定自己的婚姻。誰能夠在金、銀、鉛三匣中選出有她肖像的一隻,就可以與她匹配成親,摩洛哥親王選擇了金盒,而阿拉貢親王選擇了銀盒,巴薩尼奧選擇了鉛盒,巴薩羅奧選擇對了,成了鮑西婭的丈夫。
也許戀愛中的女人是盲目的,鮑西婭愛上巴薩尼奧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巴薩尼奧向鮑西婭求婚的理由卻實實在在為了金錢。巴薩尼奧是一個沒落貴族,浪盪公子,除了高貴的出身一無所有,還欠下大筆債款。他希望得到鮑西婭的財富來還債和維持他奢侈的生活。
他不守信用,對愛情不忠,將鮑西婭送給他的愛情信物隨意送人。他對朋友不忠誠,濫用安東尼奧對他的友情,讓安東尼奧為了他簽下危險的契約。當安東尼奧陷入危境,他不積極想辦法搭救,只是以空洞的言詞安慰自己的良心。
鮑西婭富有、機智、果斷而有俠義心腸,卻對巴薩尼奧謙遜地表白自己,說:「我這一生卻是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不學無術、沒有教養、缺少見識的女子。」是什麼使鮑西婭對巴薩尼奧如此謙遜而傾心呢?
鮑西婭相信巴薩尼奧純粹是為了愛情才向她求婚,因為巴薩尼奧選中的鉛盒上刻的話似乎表明了他的心跡:「誰選擇了我,必須准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薩尼奧的求婚是為了索取,相反是鮑西婭准備把她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
巴薩尼奧假惺惺地表示為了愛情而犧牲的決心,實際上讓女性不計得失地為男性犧牲一切,這反映了男權社會下男性在婚姻中對女性的期待。鮑西婭犧牲自我時所感受的甘心和幸福,是男性的一廂情願。
在《威尼斯商人》中真正說話的其實分別是擁有話語權而力圖抑制女性話語的男權社會和竭力顛覆男權話語的不屈女性。盡管莎士比亞著力塑造一位能力超凡的女性,他仍然沒能擺脫男權主義的局限,將鮑西婭的美德限制在符合男性利益的范圍之內。鮑西婭的形象反過來又強化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要求。
㈤ 如何看待《威尼斯商人》中鮑西婭怎麼評價她這個人呢
女主角鮑西婭是劇中最出色的角色。生活在人性化的時代,鮑西婭美麗、善良、機智,而且富有才華和勇氣。她身上有莎士比亞賦予女主角的可愛氣質,還有她們種族的尊嚴、溫柔和優雅。作為一個富裕家庭的女繼承人和巨額財產的所有者鮑西婭自然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追求者。但是波西亞並沒有被這些「公開的追求者」所吸引,而是愛上了威尼斯的巴塞尼奧。
總之,鮑西婭給我們的印象是一個美麗,聰明和勇敢的女人。她是一個富有貴族家庭的孤兒。她是一個有學問、有文化的新時代女性,說話優雅、機智、勇敢。在我看來,這是女性的美德,是人文主義時代女性的理想形象。通過她的智慧和勇氣,她初步表現出一些女權主義平等和獨立的特徵。她是一個具有所有女性美德的新時代傑出女性。
㈥ 鮑西婭的人物經歷
結婚的故事
鮑西婭按照父親的遺囑,用抽簽的方式來決定自己的婚姻。誰能夠在金、銀、鉛三匣中選出有她小像的一隻,就可以與她匹配成親,摩洛哥親王選擇了金盒,而阿拉貢親王選擇了銀盒,巴薩尼奧選擇了鉛盒,巴薩羅奧選擇對了,成了鮑西婭的丈夫。
也許戀愛中的女人是盲目的,鮑西婭愛上巴薩尼奧沒有令人信服的理由;巴薩尼奧向鮑西婭求婚的理由卻實實在在為了金錢。巴薩尼奧是一個沒落貴族,浪盪公子,除了高貴的出身一無所有,還欠下大筆債款。他希望得到鮑西婭的財富來還債和維持他奢侈的生活。他不守信用,對愛情不忠,將鮑西婭送給他的愛情信物隨意送人。他對朋友不忠誠,濫用安東尼奧對他的友情,讓安東尼奧為了他簽下危險的契約。當安東尼奧陷入危境,他不積極想辦法搭救,只是以空洞的言詞安慰自己的良心。鮑西婭富有、機智、果斷而有俠義心腸,卻對巴薩尼奧謙遜地表白自己,說:「我這一生卻是一無所有,我只是一個不學無術、沒有教養、缺少見識的女子。」是什麼使鮑西婭對巴薩尼奧如此謙遜而傾心呢?鮑西婭相信巴薩尼奧純粹是為了愛情才向她求婚,因為巴薩尼奧選中的鉛盒上刻的話似乎表明了他的心跡:「誰選擇了我,必須准備把他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薩尼奧的求婚是為了索取,相反是鮑西婭准備把她所有的一切作為犧牲。巴薩尼奧假惺惺地表示為了愛情而犧牲的決心,實際上讓女性不計得失地為男性犧牲一切,這反映了男權社會下男性在婚姻中對女性的期待。鮑西婭犧牲自我時所感受的甘心和幸福,是男性的一廂情願;在女性作家陳端生筆下,孟麗君就沒有這樣的甘心和幸福。 孟麗君才能冠世,十八拜相,她希望皇甫少華能做她的知音。後者因征戰有功而十八封王,可謂與她相當。孟麗君團圓之心漸冷,除去後者用情不專外,也因為後者為逼迫孟麗君現身而軟硬兼施,其品行令孟麗君失望。首先是不孝和虛偽。皇甫少華不念父仇,與仇家之女結婚。既結婚而無婚姻之實,故意傳揚自己「義夫」的美名,目的是讓孟麗君動心。其次是仗勢欺人。皇甫少華沒有能力贏回孟麗君的心,轉而借皇上和皇後的勢力來威逼她就範,行為莽撞而不夠磊落,對孟麗君極不尊重。以孟麗君的自尊,皇甫少華的詭計只能讓她徒增反感,堅定不相認的決心。孟麗君並非不願犧牲,她曾經作過放棄官職而與皇甫少華結婚的打算;但她漸漸發現皇甫少華不值得她犧牲。如果她放棄宰相之尊而接受這樁婚姻,那麼她得到的不是一個知己,而是一個不忠的丈夫,一個支配她、利用她的主人。孟麗君看重的是行為和事實,而不是虛名與許諾,她比鮑西婭更為理智;她對自身的價值有充分的認識,而不像鮑西婭那樣妄自菲薄。莎士比亞贊揚鮑西婭慷慨的犧牲和對男權的服從;陳端生則讓孟麗君作審慎的權衡,張揚自身的價值。 在《威尼斯商人》和《再生緣》中真正說話的其實分別是擁有話語權而力圖抑制女性話語的男權社會和竭力顛覆男權話語的不屈女性。因此同樣是女扮男裝的傑出女性,鮑西婭的愛情觀表現出順從、容忍和自我犧牲;孟麗君則表現出獨立、執著和自我實現。可見,盡管莎士比亞著力塑造一位能力超凡的女性,他仍然沒能擺脫男權主義的局限,將鮑西婭的美德限制在符合男性利益的范圍之內。鮑西婭的形象反過來又強化了男權社會對女性的道德要求。女性作家陳端生筆下的孟麗君則超出男權主義對女性的期待,對抗社會對女性的壓抑,張揚女性自我,體現了女性對自身價值的認識。
㈦ 《威尼斯商人》中的鮑西亞的形象分析有哪些
人文主義新女性的典型--鮑西婭。
她是一個富豪貴族的孤女,在與夏洛克的法場辯解中凸顯出她是一個足智多謀的女性,一個新時代的女性形象。
她的美貌遠近聞名,並且智慧超群。雖然她是個名門閨秀,卻沒有那種矯揉造作或高傲矜持的精神狀態,而是熱情大方,開朗活潑,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㈧ 鮑西婭的性格特點怎麼樣體現人文主義精神
人文主義新女性的典型——鮑西婭。
她的美貌遠近聞名,並且智慧超群。雖然她是個名門閨秀,卻沒有那種矯揉造作或高傲矜持的精神狀態,而是熱情大方,開朗活潑,渾身洋溢著青春的活力。
她的人文主義思想首先表現在婚姻上。她不慕權勢,不圖錢財,而追求以愛情為基礎的婚配。父親三匣擇婿的遺囑,完全違背了她自由擇婚的意願,她一方面不得不尊重父命,一方面又想方設法使那些不中意的求婚者作出錯誤的選擇。那些權勢煊赫的王公貴族,她一個也看不上,卻愛上了破落貴族子弟巴薩尼奧,因為他文武雙全,兩人早已就相互鍾情。
鮑西婭身上最閃光的是她深明大義,以及在與社會罪惡勢力斗爭中表現出來的超群膽識。她為了援救丈夫的朋友,女扮男裝親自出庭審理這樁棘手的案子。她沒有急於宣判,而是穩扎穩打,一步步地將夏洛克引入觸犯法網的死胡同,然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一舉擊敗了對手的陰謀,使安東尼奧轉危為安。
同莎士比亞筆下一群人文主義新女性相比,鮑西婭在追求婚姻自由上不如朱麗葉、苔絲狄夢娜和赫米婭那麼執著、大膽,但她突破了狹隘的愛情天地,沖破了男尊女卑的封建藩籬,敢於同社會惡勢力作面對面的斗爭,使人道戰勝了邪惡。在這方面,她比起那些女性遠遠高出一籌。由此表明,覺醒了的新女性可以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㈨ 莎士比亞的作品《威尼斯商人》,這部作品的內容是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賞析
《威尼斯商人》是英國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是最具代表性的喜劇,故事講的是威尼斯的外貿大亨安東尼奧破例向猶太高利貸者夏洛克借錢,幫助他的朋友巴薩尼奧去貝爾蒙特向貴族家庭波西亞求婚,因為在航行中,貨船有一段時間現金短缺。安東尼奧借給他的錢從不收利息,夏洛克在嫉妒的時候趁機報復。他還假裝不需要利息,但他必須簽訂一份貸款協議,他必須在到期前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為了解決朋友的急用,安東尼奧又想,到那個時候貨船應該已經回來了,於是他簽了一份貸款協議。
正是這種對金錢的瘋狂慾望使他對所有人都冷酷無情。僕人在他旁邊又餓又瘦;唯一的孩子稱她的家是地獄;女兒私奔了,他只是被心痛奪走了財產;如果你不去找你的女兒,你就怕花錢。他充分體現了原始積累時期資產階級貪財、貪得無厭的典型性格。鮑西婭是作者理想中的新女性形象。第三種婚姻選擇體現了她高尚的情義和愛情理想,象徵著純潔的愛情對世俗觀念的勝利;在法庭上的打扮展現了她的熱情、慷慨、機智和勇氣,表達了她相信無私的友誼最終會戰勝金錢的邪惡;索希夫展現了她的溫柔、深情、樂觀、頑皮,展現了年輕、充滿活力的新女性性格。身體美與精神美的完全統一體現在她身上。作品的頌揚無私的友誼和真摯的愛,批判貪婪、嫉妒、仇恨和殘忍。喜劇的結尾體現了人文主義原則的勝利。
㈩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有一位叫鮑西婭的姑娘,誰能猜中肖像放在哪只匣子里,她就嫁給誰的故事。
朴實無華的鉛匣
鮑細霞則是莎士比亞塑造的一個理想的資產階級女性形象。她年輕、貌美、智慧超人,芳名遠播,面對紛沓而來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為考慮的第一條件,而並不看重門第財富。她遵從父親遺訓,設置了金、銀、鉛三個匣子供求婚者挑選,結果攫取金匣的摩洛哥王子得了一張骷髏畫,拿了銀匣的法國阿爾貢親五看到的是傻瓜畫像,只有聰明、坦誠的巴薩尼奧選中了朴實無華的鉛匣,得到了藏在裡面的鮑細霞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