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離又離不了,過又過不好的婚姻該怎麼辦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婚姻里,在我們的身邊的夫妻中,有太多太多的人的婚姻里存在著這樣的一種情況:婚姻已經成為了一種「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
什麼意思呢?其實,我想每一個身在婚姻里的人,尤其是身在沒有愛情的婚姻里的人對這種情況深有體會——有些人的婚姻里沒有愛情,或者是曾經有過愛情,現在已經因為常年的「婚姻里的常年爭吵」,或者是「三觀不同一」,亦或者是因為「感情不和」,甚至是因為對方的「劈腿」等等不同的原因而導致的現在的婚姻里已經沒有了一丁點兒的「情分」。於是,現在的婚姻變成了雙方的一種負累,兩個人生活在這樣的婚姻中都成為了一種「受罪」!
既然生活在這樣的一種婚姻里已經不是一種愛的溫馨,已經不是一種深情的愛戀,是一種受罪,那麼彼此就說一聲「保重」,然後各自轉身離開就好了吧……
然而,婚姻何曾有過如此簡單,什麼時候也沒有說告別就告別,說分手就分手的那種「痛快勁」。往往,已經沒有了一點感情的夫妻,兩個人在一起已經成為了一種「活受罪」的時候,兩個人都想分手解脫這種苦難日子的時候,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離不了。例如「擔心孩子成長和受傷害」的問題;例如財產分割等等的問題。這就讓這份婚姻成為了過又過不好,離又離不了的「過不好,離不了」的婚姻。
一份「過不好,離不了」的婚姻,說實話,對於夫妻雙方都是一種折磨。愛情也好,婚姻也罷,沒有說一個人感覺非常受罪而另一個人覺得非常幸福的。因為情緒是傳染的,我不幸福,自然就不會因為這份婚姻而高興。我不高興,自然也不會對你有什麼笑臉可言。於是,這份婚姻就成為了夫妻雙方的痛!
『貳』 斷舍離時,如何應對婆婆阻攔
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婆媳之間的沖突實際上是價值觀的沖突,首先,婆婆在這個家庭里身份高,因為他是長輩,我們需要尊重她的一些需要和價值觀,婆婆一般都比較顧家,比較守家,可能對東西比較珍惜,她會捨不得丟掉,對不對?
如果你的金錢,和物質足夠,允許的話,也可以在外邊租一個小空間,在那個空間是獨屬於你的,或者我想跟先生去酒店去尋找那個斷舍離的輕松浪漫,當然我知道斷舍離的是物品,不是說我們要跟婆婆斷開,而是所有的婚姻,當進入婚姻的時候,我們跟上一代都需要獨立的空間,只是中國現在這個家族模式比較特殊,我們有些家庭是跟婆婆在一起的,所以這時候就出現了一些婆媳之間的矛盾和沖突,那這個時候就需要獨立的空間,自己想辦法去創造,有了獨立的空間,你的斷舍離在你的空間里邊,你就是老大,你來決定在你空間里邊跟婆婆來協商,在你達成你們共識的部分,沒有達成共識的部分,我會建議你先尊重婆婆,因為這是在婆婆的家族裡,關系重於物,你覺得呢?
問答千網路,幸福實修路!微信公眾號ID:xingfulantu
『叄』 為什麼都說失敗婚姻的出路,是「斷舍離」呢
並不是每一段婚姻都能夠天長地久,面對一份已經破碎的婚姻,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面對呢?
人生之中,我們需要背負的東西太多了,你越是想擺脫就越是糾纏在一起,內心總有一道逾越不過的坎,就這樣蹉跎著歲月,消磨著時光。
婚姻里的起起伏伏,都是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是我們把自己禁錮在了裡面,所以才對“婚姻就像是圍城”產生了認同,可為什麼只是停留在想從圍城出去的階段呢?不妨試著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決心。
古人講“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可有些事情別人做不到感同身受,你自己需要承受的痛苦,只有你自己最清楚,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抉擇,也完全取決於你自己。
面對一份已經失敗的婚姻,究竟該怎麼解脫呢?不妨試試“斷舍離”的辦法。
失敗婚姻的唯一出路,是“斷舍離”:割斷自己的期待,放下內心的執念,遠離傷心的歲月,一切從頭開始,這才是聰明女人應該有的選擇。
『肆』 人到中年婚姻的另一方不愛自己了怎麼辦
辦法很簡單,要麼斷舍離,要麼默默堅守。
『伍』 當一段婚姻無法維系時,及時止損就是最明智的選擇
離婚之後,我們也不必怨天尤人。
這樣做,既成全了自己,也是對別人的負責。
主持人問賈靜雯:你和前夫離婚之後,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態?
賈靜雯說:現在是一種很平和的狀況。因為老實說孩子不能沒有爸爸,也不能沒有媽媽。可是大人的世界也不可以影響孩子。
賈靜雯的觀點非常正確。
對於任何人來說,離婚都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不論對於大人,還是對於孩子,它始終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既然離婚已成定局,我們不妨大度一些,豁達一切。
1、面對不幸的婚姻時,女性一定要學會勇敢說「不」。
與其在一段痛苦的泥沼中奮力掙扎,倒不如果斷脫身。
這個世界上,誰離開了誰都可以活下去。
有時候,甚至你還能活得更加精彩和出眾。
關鍵的一步,你必須學會斷舍離。
2、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離異之後,就千萬不要糾結於那些不愉快的過往了。
陰天的日子,是告訴我們要好好地珍惜陽光和晴朗。
人生也是如此。
一段痛苦的婚姻,應該帶給我們相應的成長,而不是自怨自艾,無法解脫。
3、滿懷激情和希望,迎接未來的新生活。
人生有很多東西值得追求。
很多事情難以區分對錯。
感情亦然。
人生就是不後悔、不放棄,始終向前看,向前走。
路遙說: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是啊。
與昨日的自己說再見,命運會重塑一個全新的你。
『陸』 離不了過不好的婚姻應該怎麼樣經營
一旦婚姻走到了想離離不了想過過不好的地步,究竟該如何是好啊,不妨用斷舍離的方法去緩解夫妻之間的關系,首先斷就是要斷掉一切對他的幻想和期待啊,接受對方的不完美的現實,其次是舍啊,就是要舍到自己內心的抱怨心啊,不再過多的要求他最後就是離啊,離就是離開自己當前的狀態不再過度的依賴他,做到這三點,你會發現幸福也許就是這樣簡單。
『柒』 如何做到斷舍離
一、「斷舍離」第一步,選擇最有用的東西。
「臉書」的老闆扎克伯格,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經常穿著同一件深灰色T恤。
一開始,很多網友們擔心他是不是沒有衣服換。直到他曬出自己的衣櫥。原來他不是只穿那一件T恤,而是同款每次都買一箱,然後慢慢穿。
扎總這樣解釋他為何穿一同件衣服,他說:「這樣我可以把搭配服裝的時間省下來,用在推進「臉書」的業務上了。」
這種化繁為簡,選擇最有用東西的方式,其實也是很多人能夠打破生活枷鎖的原因。
當然,不是在倡導這一種穿衣方式,而是想進一步說,真正的整理,其實從擁有物品之前就開始了。
也就是說,在買這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先考慮一下這件東西是否有用,之所以選擇它,不是因為便宜等其他因素。
二、「斷舍離」第二步,選擇做最重要的事情。
管理學上有一個「二八定律」,是說一家企業80%的效益,來自於20%的關鍵業務。
有人向巴菲特請教過人生的秘訣,他跟對方說,「你要選出25件重要的事情,然後再從中選出5件最重要的事。」
對方說「我懂了,先開始做這5件,然後再慢慢做另外20件。」
巴菲特說,「不,剩下那20件要徹底砍掉,除非前5件完成,否則不要去管它。」
能在變幻莫測的資本市場中長期保持盈利,「抓大放小」就是巴菲特的秘訣,做最重要的事,這是「斷舍離」思想的體現,變得「專注」的秘籍
有了「斷舍離」的態度,我們就不會輕易被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影響自己的心情,影響效率。
三、「斷舍離」第三步,減少低質量社交。
現代社會里,人們交流通訊的工具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煩惱也越來越多。
好友列表從幾十漲到幾百再到幾千,每天去朋友圈點贊都要消耗大量時間;各種消息常常讓人應接不暇。
在考慮「斷舍離」時,這些人際關系也需要我們清理。
『捌』 斷舍離——原生家庭篇
2020年記
放下你的原生家庭的不幸,原生家庭給不了你的,就自己去爭取去找回來。
年輕結婚一族應該要和原有家庭保持距離,才能生活的更幸福。
年輕人要想戀愛幸福或者婚姻幸福最好做好和原來的家庭的斷、離、舍。才能給後輩一個更好的原生家庭。
我說這話並不是要你取了媳婦忘了娘,而是讓你兩個家庭之間做好平衡選擇和適當的認清關系。
一般來說婚姻讓女生從一個家庭走進一個新的家庭,可以說是一場與原生家庭的斷舍離,一般女生的父母也都抱著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盡量不幹涉小夫妻的生活。由於歷史原因,女方結婚以後就是嫁進了男生的原生家庭的,一輩子要在男生的原生家庭中生活,受男方原生家庭束縛,習慣他們的習慣,以至於把自己變成他們家的人。而現在的社會,家庭關系變化,女性也越來越獨立,傳統的大家族向小家庭演變。越來越多的婆媳關系和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導致小家庭關系破碎。大部分情況下是男方的家庭(父母和親戚)對小家庭過多的干預,以至於兩個人常常為了兩人感情之外的事情煩心,爭吵。
很多男人即使成家也不能把自己當成家裡的一個頂樑柱,不理會妻子的感受,一味的和原生家庭糾纏不清,讓妻子覺得自己融不進他的家,又躲不開他們家各種親戚不把自己當外人,就把她一個當外人。
第一種家庭:
婆婆,每次都在門口接他兒子回家,兒子還沒進門就開始噓寒問暖,從大門口跟到卧室,一路上念叨著:你褲子臟了吧,襪子臟了吧,衣服臟了吧,穿了一天了快脫下來,我給洗洗。他兒子還沒走到廚房門口他就感覺走到門口攔住:你趕緊去飯桌上坐下,這屋有油沾你身上了,碗太熱,一會給你燙了,快去坐著等著一會我給你端過去。
以至於他們回到自己家的後,老公就真的以為自己三歲了,什麼都不做。他老婆讓他做做什麼家務,他都會回一句:「在家我媽從來不讓我做。」
快三十的人還在過幼童一樣的生活,這樣的男人怎麼能夠承擔起一個家的責任呢。
第二種家庭:
當老公一回家就和他爸媽說不完的話,她完全搭不上話。他媽吃飯永遠只關心他兒子吃什麼,他兒子擔心累著她媽,什麼都不讓做;吃飯的時候一直讓他媽多吃點,朋友都不敢多吃,她說回老家從來都沒有吃飽過。在老家也沒有存在感,在婆婆和老公眼裡就跟個透明人差不多,於是每次回家她都覺得她是這個家裡多餘的人,沒有存在感,也沒有參與感;更可怕的是他老公說過兩年他媽退休了,讓他們過來一起住。
第三種家庭:
住在市區裡面,她老公的表妹,每個月都去她家住幾天,比大姨媽還准時。不幫忙收拾家務也不算什麼,還在她家會她的親戚,她老公還要讓她准備專屬的家居用品給他們,說是要讓他們感覺跟自己家一樣,連家裡的鑰匙都備一份,不管他們兩個人在不在家,只要他們來了,隨時可以住進去。我覺得她已經成了他表妹的傭人,感覺是一個免費的服務員一樣。每次來了當主子供著,走了還要負責打掃清理。最崩潰還是寒暑假,必定帶著孩子住上兩個星期,不但要陪聊,還要伺候和忍受一個熊孩子。作為一個回到家連一個自己的空間和時間都沒有的女主人。
第四種家庭:
家裡大姑子就嫁在家門口,逢年過節他們回娘家拿什麼禮物,去娘家住幾天,什麼時間回來,她都安排「妥妥帖帖」「井井有條」。婆婆家裡的物品,車子出行她指揮的「井然有序」。甚至他們在外工作,什麼時候生孩子,生了孩子怎麼帶,她安排的「亭亭當當」。朋友什麼時候就不能上班了,休息多久她說了。
以上都只是管中窺豹,可以想像他們生活中有多少時候因為一些兩人之前的因素,把原本兩個人平平靜靜的日子過的雞飛狗跳。
老一輩的人成長的時代和我們不同,如果他們不是緊跟時代步伐的精神進步的人,那麼基本上你們消費觀念不同,家庭理念不同,相處模式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甚至三觀都很難統一。
如果你跟婆婆住在一起,那麼基本上等於你們的話題總是圍繞在你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子小舅子,表弟堂妹等所有人,而你做的所有令你婆婆不滿的事情也會迅速成為七大姑八大姨的茶餘飯後,
你們相處中80%以上的可能遇到的情況是讓人崩潰的。
消費觀念不同你可能遇到的情況是:你花幾十塊錢買箱礦泉水,她說你矯情;你花幾十塊錢買一斤車厘子她說你浪費;你衣服買多了,她說你招搖;你點外賣她說你懶;你收快遞她說你敗家。。。。。
家庭觀念不同你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如果你是女強人,整天加班,她說你不顧家;如果你想讓老公幫忙做家務,她會說你懶;如果你要不掙錢在家,他說你整天游手好閑吃干飯。
相處模式不同你可能遇到的情況是:如果遇到事情你強勢和做主,他說你不顧及老公的面子;如果你和老公吵架,因為你是女人所以你應該聽老公的,永遠是你錯了。
這些生活中的小事,會在他們的心中無限放大,他們會在心裡否定你,批判你,這都不是最可怕的;但是有可能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你,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細細的想像你在和她們斗爭的關系中,是否有被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為什麼呢,一般我們不容易被自己的父母改變,但是容易被另一半的父母改變,因為你要維護和你另一半的關系,有時候不得不退讓,不得不改變自己原來的習慣,原來的認知,去附和她們的要求,久而久之,你就會習以為常,深以為然。沒有什麼比,丟掉你二十多年現代教育帶給你認知,而去奉行一套幾十年前的價值觀和習慣,更可怕的事情了。它會讓你停止思考,停止學習,停止提升認知,每日糾纏在和原生關系的斗爭裡面無法抽身。
作為一個男人生活不能自理,原生家庭人人都來關心你的一切,做主你的一切,參與你的一切,你的妻子至於何地,她也被你的原生家庭「照顧」嗎?--這樣她會被你的原生家庭嫌棄,因為他們照顧你甘之如飴,照顧她就是照顧外人呢!還是她也參與來「照顧」你?--她和你的原生家庭教育環境不同,生活習慣不同,他們會對怎麼照顧有分歧,也會爭奪照顧你的主權。
奉勸各位男同胞,如果不想你老婆從珍珠變成死魚眼,不想她從玫瑰變成飯粒子或者蚊子血,請你自己長大吧,自己做一棵樹,頂天立地,遮風擋雨;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家裡,凡事都先想到父母姐妹,如果這樣奉勸你不要結婚,你自己是一個離了原生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人,怎麼能照顧你的另一半。
以上還不是全部。
還有一種家庭:
年紀不相上下兩兄弟的家庭,當媽的是個寡婦婆,對待上一代奶奶婆賣慘,對待後輩倚老賣老,從不體諒別人,只關心自己利益和她關心的人的利益。家裡的重任理所當然是大哥承擔,利益分配的時候就是是兩兄弟。等等。各種榨乾大哥的孝心,以至於大哥大家庭小家庭都要承擔責任,能力有限,差點精神分裂。
當然因為現在社會的原因,尤其是生娃了以後更難和原生家庭做斷舍離了,必須得到他們的幫助才讓小家庭順利成長。所以和父母同住之前一定要和丈夫做好溝通:你們夫妻在和父母有分歧的時候,一定要立場一致,不要讓妻子一個人對抗整個家庭,這樣不是一個健康的家庭環境;在夫妻雙方產生矛盾時,不要讓父母參與進來,這樣容易引起矛盾升級或者不能正常解決和消耗。
當然以上所有文字包括建議都是對一部分家庭適用:如果你父母開明進步,你們相處和諧,老公對你愛護有加,那恭喜你,你一定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如果你不打算和你另一半共度餘生,那麼請忽略以上建議,給你一條新的建議,使勁作,使勁任性,小事鬧大,大事爆炸,粉碎一切關系,然後解套,開始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