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人如何看待子女離婚
不過您可能忽視了,在離婚事件中,除了當事人與他們的孩子,還有一類人也會受到影響,那就是當事人的父母。
老年人無論是生理還是精神相對來說都要脆弱一些,子女離婚很可能成為一些疾病的誘發因素,經不起情緒折騰的老人很可能因此受到更大的傷害,特別是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老人。
心理專家認為,離婚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表現,特別是存在家庭暴力或是婚姻已經死亡的家庭,勉強維持也是一種痛苦
。遇著這種情況,老年人首先要想得開,要學會善待自己,不要加重孩子離婚對自己的負面影響。
一般情況下老年人一時無法接受子女離婚,可以嘗試以下幾種辦法緩解情緒:
一是合理宣洩,不要怕別人知道,找老朋友,老同學聊聊天,釋放一下。
二是轉移注意力,比如旅遊,換一個環境,換一種心情。
三是選擇適合自己的體育活動,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起到抗焦慮的作用。
四是試著與子女一段時間避免接觸,讓自己冷靜一下。
專家說,一直以來,家長都習慣於對子女管得很緊,牽掛得太投入,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完全拴在孩子的身上,遇到子女離婚這樣的事情,家長的反應自然就是想不開、血壓升高、情緒激動……如果想從根本上消除這種現象,家長在孩子成人以後,就應該給予其獨立思考、決定的能力,所謂的婚姻自主不光是指結婚的自由,也包括離婚的自主。老人遇到此類事情如果能夠保持一個寬松的心態、不生氣,這是對子女獨立的一種尊重。
從離婚事件引申開來,專家說老人最好與孩子們各自擁有自由的空間,互相尊重,但不要互相干擾,居住上保持「一碗湯」距離,即子女家庭與老人家庭兩代之間各自獨立生活
,但又居住在相互比較靠近的空間距離內。這一距離,近得足以讓「子女從自己家中給老人端去一碗湯,而湯送到老人手裡時還是熱乎乎的。」
Ⅱ 老人如何和子女相處好
老人和自己的子女相處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相處好的話,那就更需要技巧,因為現在年輕人工作事情都比較繁忙,壓力都非常大,還有孩子的輔導作業也是非常的忙,作為老人,應該沒事的話,就把飯做做,做好飯就行,通知他們吃飯,其他事情都不要管就行了
Ⅲ 父母對兒女的婚姻應持怎樣的態度
中國文化歷來就是博大精深,有關愛情與婚姻的故事也向來是層出不窮,耳熟能詳。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就是中國民間流傳千古的四大愛情故事。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娶媳嫁女在中國人的傳統中當屬大事、喜事、隆重的事。在中國的父母眼裡,子女的婚姻就是自己一生中應該盡的重大責任。
有人類就有愛情,有愛情就有故事。
以前的那些年代,受封建思想與家庭境況的影響,子女有別,特別是貧窮、偏遠、落後的鄉村,在對待子女婚姻的思想與實際行動中,有著明顯的差別,明顯的不平等。現在好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的地位同等,父母都能一視同仁。子女漸漸長大成人,到了該談婚論嫁的年齡,作為過來人的父母,該如何正視子女的婚姻問題?
從家庭生活的角度自我分析、總結的幾點見解,期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分享。
1、父母須要主動關心,適度把關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快節奏已經是當代年輕人的一種必須面對的生活方式。忙忙碌碌的生活,競爭激烈的工作與事業,讓他們的精神經常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沒有精力、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閑去關心自己的情感世界,放手追求或經營自己的愛情與婚姻。這個時候,就須要父母主動關心子女,主動與子女談心交流,用心傾聽子女的心聲,力求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引導他們坦然面對現實。
相親市場的大爺大媽代子女相親,成功率雖然不高,但是主動關心子女愛情與婚姻的表現。
代為相親,也是父母的關心與愛。
「子女的對象行不行,得先過老娘這一關」,這個強勢母親的觀點,代表了社會上大多數父母心底的思想。作為過來人的父母,出於對子女的關愛,在雙方的性格,對象的家庭、工作、人品、能力等關健問題上,綜合起來把把關是必要的,不宜拿自己的家庭條件,自己的人身經歷,自己的性格喜好,自己的要求標准為子女選擇、決定愛情與婚姻的對象。多虛心聽聽子女的心聲,尊重他們選擇與決定。
個例不代表全部,婚姻生活是一項復雜而漫長的過程,其間充滿變數與不確定因素。
幸福的家庭,其樂融融!
2、父母須要合理建議,保持距離
鞋子合不合適,只有腳知道。兩代人是有代溝的,對愛情、婚姻、生活、事業等都有自己的不同思想與觀點。在現實生活中,父母可以對子女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能與子女的觀點、意見得到統一是最好的結果。避免採取家長式的專製作風,也許父母這一代的某些生活經驗,方式方法確實過期了,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的需要。謙讓、理解、包容、信任、尊重是兩代人化解矛盾最好的方式。
距離產生美。兩代人適當的保持距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摩擦與誤解,不幹涉他們的婚姻生活,放手讓子女獨自管理家庭生活,經營幸福美滿的婚姻。
3、父母須要量力而行,公平對待
大愛無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為子女操持家務,幫帶下一代孩子,甚至在經濟上的幫助,都是全力以赴,無怨無悔。但是,父母畢竟年齡不饒人,體力、智力,思想觀念等隨著年齡的增加漸漸退化,對好多事情已經是力不從心。隔代親也有利有弊,父母愛的缺位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牙齒與舌頭也有過不去的時候。子女在婚姻生活中出現矛盾與問題是正常的事,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子或女親而偏袒一方,應該以事論事,公平合理地對待雙方的問題,盡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Ⅳ 老年人如何做到婚姻自主權
通過法律捍衛老人的婚姻自主權,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
【法律依據】
《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一條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
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六條
結婚應當男女雙方完全自願,禁止任何一方對另一方加以強迫,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加以干涉。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願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並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
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Ⅳ 為什麼家裡老人把孩子婚姻當兒戲
家裡的老人不會把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一般正常的老人都會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婚姻,因為孩子的婚姻是老人們家裡的老人不會把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一般正常的老人都會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婚姻,因為孩子的婚姻是老人們對孩子的一種盼望,盼望他婚姻能夠幸福,所以不會拿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如果有這樣的老人那可家裡的老人不會把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一般正常的老人都會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婚姻,因為孩子的婚姻是老人們對孩子的一種盼望,盼望他婚姻能夠幸福,所以不會拿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如果有這樣的老人,那可能太少了,那是太不負責任的家裡的老人不會把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一般正常的老人都會非常非常重視孩子的婚姻,因為孩子的婚姻是老人們對孩子的一種盼望,盼望他婚姻能夠幸福,所以不會拿孩子的婚姻當兒戲的,如果有這樣的老人,那可能太少了,那是太不負責任的姥姥
Ⅵ 單身老年人如何與子女相處
1、做一個受尊重的「老人」,而不是兒女們的生活「主宰」。在家裡要講民主,有事要與兒女們商量。
2、減少兒女們的壓力,應經常自己活動,不要過分依賴子女的照顧。
凡是自己很容易辦到的,就盡量自己干,沒必要的特殊護理就婉言謝絕,要通情達理,好伺候,事不多。您應體貼自己的子女,觀察他們的生活是否正常,如果自己給子女增添的負擔已經超過了子女的承受能力,矛盾就快爆發了,就要想辦法進行調整。
3、要有一個和睦大家庭觀念,不要凡事都以自己為中心,給兒女一定的生活空間,不幹涉他們的生活。
自己能做的自己做,自己不能做的由他們安排就是了。如果老人處處考慮自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和生活,時間久了,就會讓兒女們產生厭惡。
4、視兒女們為朋友,用商量的口吻與他們說話。
與晚輩成為朋友多少讓一些老人無法接受,這種認知也許剛開始您不習慣,但您會發現這遠比您天真地認為「他們永遠是小孩子」的關系要好得多。倚老賣老,居高臨下,動輒訓人,這會讓多數年輕人反感。
5、一些老人即使已是高齡,仍然在家庭事物的處理上保持著自己的強硬態度。
要知道,雖然您在這個家庭仍然處在不可侵犯的受尊崇的地位上,但是兒女們對生活的閱歷與成熟見解足以使他們代替您對事物處理的主導地位。相信他們,您會慢慢從這種信任中產生一種依賴感。
當兒女長大獨立時,對父母的關系不再像以前那麼依賴。您可以運用經驗累積的智慧,提供參考意見給兒女,並保持幽默慈愛的態度,不要因兒女不接受意見就生氣或嘮叨不休,以免形成兩代的緊張關系。
6、一視同仁,忌偏袒;
老人應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要一樣對待,決不能偏袒一個,疏遠一個,處事要公正,這樣才能贏得子女們的尊敬和愛戴。
7、慎聊閑言,忌傳話;
老人不宜在親友中議論晚輩,更不要在子女間傳話,以免誤傳,引起矛盾。有事最好當面講,不要背後嘀咕;有疑問當面問,不亂猜測。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響家庭和諧。
8、和藹可親,忌挑剔;
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長者應當是指導者和參謀,不要遇事專斷獨行。對子女的興趣愛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礙社會公德,合理合法就大可不必挑剔。不要總是指責子女,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都看不慣。
9、有情有度,忌專斷;
老人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意願,也要注意尊重子女的意願,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現在子女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節奏也非常快,各家生活經濟狀況都不同,處理家庭事務,人情往來的事都應通過溝通協商,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以理服人的辦法去解決,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和難堪。
10、和情合理,忌遷就;
老人對子女愛之深切,但也不應對子女的缺點、錯誤一味姑息遷就,否則,小錯不該會釀成大錯。但要冷靜面對子女做錯事情,不冒然批評、教訓,一耙子打死,不冷嘲熱諷、挖苦。對子女做錯的事要適當批評,給他正面的忠告,給他改過的時間和機會。切忌沒完沒了地嘮叨,或者時不時翻舊賬扯舊事,那樣只會使孩子與你的感情疏遠,或直言頂撞。
Ⅶ 老人如何與已經成年的子女相處
老人如何與子女相處?
1、認識到彼此認知的差異
現在網上流行一種說法:三年一代溝。老年人與子女間的年齡差距決定了彼此之間認知的差異。老人應承認「代溝」的存在。這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必然在家庭生活中有所反映。同時,它又是一個認識問題,決不是兩代人根本利益的沖突,需要正確對待。遇到一些認知上的差異時,老年人要學會心平氣和的和子女進行一場談話,互相了解彼此的想法,才能站在彼此的角度上更好的解決問題。
2、婚嫁問題的解決方法
對子女的婚嫁問題,老人既不可包辦代替,也不可聽之任之,放手不管。另外還要注意做到:對子女們要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戀愛觀的教育;主動關心子女的擇偶問題,幫助子女了解對方的情況,誠懇坦率地與子女交換意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幫助子女建立家庭,提倡移風易俗,婚事新辦。同時也要求子女依靠自己的力量,安排好小家庭的生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老人千萬不可違背年輕人的意志操辦婚事。
3、子女婚後的共同生活
子女們結婚以後,老人與他們相處就不同於子女小時候或未婚時,對老人的感情會受到一些影響,發生一定的變化。對此老人要有足夠的思想准備,更要尊重子女的自主性,放手讓他們自己去處理一些事情,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而在他們遇到困難或苦悶的時候,老人還要主動幫助。同樣,老人有困難,也要耐心聽取子女的意見,爭取子女的照顧和幫助。遇到已婚子女在婚姻問題上發生矛盾時,老人要站在客觀的立場上,從維護婚姻關系的願望出發,做好調解工作,不要一味偏袒自己的子女,更不能激化矛盾,使子女婚姻造成不必要的破裂,甚至釀成悲劇。
4、遇事寬心不計較
活了一輩子,啥事沒見過,啥人沒見過,天大的事打不過自己心寬體健壽命長。老人面對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抱著見怪不怪的態度,寬以待人,不要斤斤計較。尤其是對朝夕相處的子女,更要寬容。孩子做好的事,掛在口邊多稱贊。做的不好的事,快快忘記少嘮叨。切記「好事多說精神百倍,壞事重提臭不可聞」毛主席都愛聽別人誇獎他的話,更何況你的子女呢?
5、不能一味遷就溺愛
老人對子女愛之深切,但也不應對子女的缺點、錯誤一味姑息遷就,否則,小錯不該會釀成大錯。但要冷靜面對子女做錯事情,不冒然批評、教訓,一耙子打死,不冷嘲熱諷、挖苦。對子女做錯的事要適當批評,給他正面的忠告,給他改過的時間和機會。切忌沒完沒了地嘮叨,或者時不時翻舊賬扯舊事,那樣只會使孩子與你的感情疏遠,或直言頂撞。
6、共同商討不專斷
對待成年的子女,老年人應該給予適當的尊重,老人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意願,也要注意尊重子女的意願,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現在子女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節奏也非常快,各家生活經濟狀況都不同,處理家庭事務,人情往來的事都應通過溝通協商,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以理服人的辦法去解決,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和難堪。
7、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老年人要用正確的思想和行為來教育和影響子女,從各方面繼續關心他們的成長,特別是發現子女有錯誤行為時,要及時注意規勸引導,不可姑息養奸。老人要認識到自己是晚輩聯系的紐帶,是一個家族的情感支撐,扮演這個角色是你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子女們的精神支柱。老年人要以身作則,維護好家庭的秩序。
Ⅷ 老年人婚姻自由是如何保障的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的保障方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條規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
2、《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九條
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離婚、再婚以及婚後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條
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或者其他親屬不得干涉老年人離婚、再婚及婚後的生活。
贍養人的贍養義務不因老年人的婚姻關系變化而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