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陝北婚姻什麼情況

陝北婚姻什麼情況

發布時間:2022-09-12 16:19:14

① 請問:關於「訂婚」,「陝北」或說「延安」有什麼風俗啊

滿族的婚俗:

滿族人與其先世女真人一樣,在其婚姻習俗中,保留著許多比較原始的婚俗。最明顯的是「勞役婚」或者說是「買賣婚」。在建州女真人中,流行著「男下女」的風俗,也就是男女婚配時,男往女家,男子要到女子家中向女方長輩叩頭,請求女方家長的認准。女方家長同意以後,男方家要送給女方家彩禮,又馬、牛、甲胄、弓矢、衣服、奴婢等等。有的因拿不起彩禮,要在女家服役,也有因湊不足彩禮數而終生不得娶者。這種買賣婚在滿族社會中保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不過性質有所變化而已。

滿族社會早期還盛行收繼婚制,也就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後,妻其寡嫂。此俗在被深受儒家倫理觀念浸染的社會視為"亂倫"。在滿族社會,受到法律的嚴格禁止和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這種婚俗在經濟尚不發達時期,起著防止財產外流的作用。《李朝實錄》記載的建州左衛酋長凡察之母吾也巨先嫁揮厚,後嫁揮厚的異母弟包奇,就是這種收繼婚的現象。在清代傳聞很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孝庄皇太後下嫁多爾袞一事,也是收繼婚的最好例子。

滿族早期家庭內由於實行收繼婚等原因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娶有三個妻子,努爾哈赤娶過九個妻子,他的兄弟也都是多妻的。在努爾哈赤的宮中,除了妻子「眾福晉」之外,還有被稱為「小福晉」的人,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中稱為「庶妃」,以及連「小福晉」名分也沒有的女人。這種並妻之制直到雍乾時期才被革除。而民間的並妻之制直到清末還有遺孑,與漢族的妻、妾制明顯不同。

遼河流域的滿族的婚嫁習俗,一方面延襲本民族古俗,另一方面受漢族婚俗的影響,出現了滿漢風俗糅雜的現象。從定親到完婚,都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遼河流域的婚俗與其他地區不一樣,就拿東北地區來說,居住在東北北部的滿族更多地保留滿族先人的風俗,而在南部地區的滿族人更多的摻雜漢族婚俗色彩。即使在南部地區的遼河流域,各地的婚俗也不一致。

遼河流域滿族婚俗,一般地說,在女子成年以後,父母即為之議婚。先由媒人通信相見定親。議定之後,不用庚帖只以簪珥等作定禮,稱之為「放定」。這一天,女子盛裝出見男家尊長贈以錢幣,謂之「裝煙錢」。

納聘日,男方的尊長帶領新郎到女方家,拜見女方的父母及尊長,謂之「叩頭」。在這一天,將男方所送的聘禮陳列在祖先的神案前,兩家親翁並跪在神案前,酌酒二盅,互遞醮祭,名曰「換盞」。

「打下處」、「插車」之俗是滿族婚禮中的傳統風情。努爾哈赤家族娶蒙古部落之女為妻,都是由女家送至中途,由男家迎接。科爾沁的莽古斯貝勒嫁女給皇太極為妻,皇太極前往迎接,在輝發的呼爾哈達會見後,即設大宴成婚。近代有的地方取消了"插車"之俗,一般在結婚前一日,路近的,新郎駕彩車迎歸;路遠的,女方家用四馬車載著嫁妝送女子至男方家,在車前有身強力壯的男子數人,乘馬先至。這時,男方家門口事先放置好長案,在上邊擺上三大碗酒,待客人到後,滿飲此杯,名曰「迎風酒」,亦稱「下馬杯」。飲畢,車馬繼至,進室內安置嫁妝。新嫁娘假宿別家,名曰「下處」。第二天吉時,用彩車迎歸。

迎親時,新娘上彩轎,腳不許落地,由女家兄弟抱著上轎,俗稱"抱轎"。新娘下車後,新郎下車後,新郎執馬鞭輕打新娘三下,或由新郎朝轎門射三箭,然後拜堂成禮,說是為了驅趕黑煞神。

拜完堂後,新娘先不入洞房,事先在洞房的右邊設青布帳篷,裡面放上被褥,新娘坐在其中,這是滿族婚禮中的"坐帳"風俗。待新娘親屬辭歸,車馬已經走後,騎馬的人後行,新郎在門前案上,給每人敬三大碗酒,名曰"上馬酒"。這時,新郎才移入新房。

滿族生兒育女的風俗,帶有濃郁的狩獵民族的古樸、粗獷的味道,有的還沿襲狩獵時代的古風。

「落草」,是指出生,是滿族的生育風俗。在很早以前,滿族婦女生孩子,都在土炕上,臨產前,把炕席捲起,在土炕上鋪一層穀草,產婦在穀草上分娩。相傳祖先生下時在草窩,為了不忘本,後人沿襲此俗。

滿族風俗,生男要懸弧於門左,生女設幌於門右。弧並不是真的弓箭,而是用小樹條揻成弓,用紅絲線作弦,中間插一根羽毛做的小箭。待滿月後,將小弓從門上取下,拴到子孫繩上。有的地方將它稱之為「公子箭」,寓意長大以後不忘崇尚武功,進取功名利祿。

受漢族影響,滿族生孩子也有「做滿月」、「蒸百歲」、「抓周」等習俗。嬰兒滿月,娘家要送綉花帽、衣服、玩具等,謂之「做滿月」。嬰兒一百天,娘家送饅頭一百,謂之「蒸百歲」;贈錢一百,謂之「百歲錢」。嬰兒至周年,在嬰兒面前,放刀剪、綵線、玩具、弓箭、硯墨等,讓嬰兒任意抓取,以觀其志,謂之「抓周」。

在清代,滿族生男孩後,要到旗屬衙門登記造冊,領取「銀子錢」,稱「吃錢糧」,作為八旗"幼丁"。也有終生不領錢糧的余丁,滿語稱"蘇拉",又稱"閑散"。凡吃錢糧的,長大以後要披甲當差,身為八旗兵丁就不能任意遷居它處。清朝晚期,許多八旗世家基於八旗制度的束縛和生計的艱辛,出旗為民,生育子女不再「吃錢糧」了。

滿族育嬰睡搖車。在古時候用樺樹皮製作,長一米有餘,寬六十多公分,兩端呈半圓形,微微翹起,如同小船。現在有的地方還用搖車,大多都用椴木薄板製成,邊沿制上紅漆,繪制花紋,書寫「長命百歲」,「龍鳳呈祥」等吉利話。滿族喜歡嬰兒睡個扁平頭,嬰兒出生,世代相傳,至今不改。居於北方的漢族也因襲其俗。

滿族「換鎖」之俗比較普遍。生孩子時懸掛於門旁的弓箭或布幌,待滿月後收回拴在子孫繩上。子孫繩又稱"鎖錢",裝在西牆正中的子孫袋裡,那裡是佛頭媽媽的神位。相傳佛頭媽媽是保護嬰兒之神,每年春秋兩季,需向佛頭媽媽祭祀求福。開祭時,將子孫繩從佛頭媽媽神位一直拉到院里,院內設香案,擺打糕、香碟之類,案桌腿上綁一柳枝,子孫繩拴在柳枝上。家中未字男女和抱小孩婦女跪於案前,眾人叩頭。薩滿先以柳枝蘸水遍灑在孩子頭上,接著捧著香碟在每個孩子面前熏一下,謂之驅邪避毒。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綵線,分別套在孩子們的手脖和腳脖或頸上,過了三天,再收回貯存在子孫袋中,謂之"換鎖"。現在的滿族人雖然已不再搞祭祀活動,但每年春秋仍然有掛鎖的習俗。

陝北的婚俗(下面網址里更細):

陝北的婚姻習俗有四種:一種是「娃娃親」,在小孩四五歲時由父母所定;一種是「童養媳」,是舊時因女方家生活困難,父母將未成年的女兒賣到男方家,到十三、四歲再完婚;一種是自由戀愛;另一種就是漢族傳統的「媒約」式婚姻。
「媒約」式婚姻在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同意後,先由女方的母女到男方家去看,如果女方接收了男方的禮物,說明婚事有成,就選日子舉行訂親儀式,再擇吉日結婚。 迎親那天,男方家的迎親隊伍一大早就出發,到達女方家後,無論時間早晚,都要先吃早飯,再吃午飯。吃完午飯,娶親隊伍向男方家進發,沿途遇村即吹樂,以示慶賀。轎到男方家村口,一老者手端盤子,盤內放兩碟菜一壺酒,在路口恭候,由媒人代表大家喝一杯酒,叫做「接路」。花轎進院後,由新郎接新娘出轎,叫做「撤帳」,接著即舉行拜天地儀式。
拜完天地,新郎火速抱起香案上的插香斗跑入洞房,新娘則由其姐夫抱上,與新郎競相跑入洞房,據說先迎者處處占上風。洞房內有一太太把守,名為「照帳」。新人入洞房後,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照帳的人用木梳將男女的頭發交叉搭在對方肩上,邊梳邊唱。新娘梳上盤頭,從此結束了少女時代。接著,開始鬧房。半夜,新郎的母親端一放有饃饃的盤子進入洞房,新郎新娘各吃一半饃,吃饃的時候,婆婆要講唱祝詞。
第二天清晨,新郎要端上洗臉水送到客人面前,請客人洗漱,然後,新郎和代事端上酒菜,給客人送來,叫喝「扶頭酒」。
早飯後要「亮箱」,將嫁妝一件件出示,隨後,婆家人和親戚按資排輩,新郎新娘逐次拜見,被拜之人,要賞錢以謝。午飯後,新娘回門

http://www.shanbei.net/custom/index.htm

② 陝北結婚彩禮有這么多嗎

10萬起步,你闊以看看 視頻網站陝北結婚的視頻,結婚那天拿去的錢,一般都10萬以上

陝北一般給彩禮是這樣的,訂婚的時候給一半,娶親當天把剩下的全帶過去!所以說就是20萬以上了

③ 陝北婚姻風俗中的倒親是甚麼意思

就是倒插門的意思,我國婚姻風俗1般都是女的嫁進男方家,但是男方經濟條件不好或無親無故,而女方比較優越時,會有男的入贅到女方家,俗稱倒插門女婿或入贅女婿。

④ 陝西青年初婚年齡為何越來越晚

近日,《陝西藍皮書·社會發展報告(2018)》中對《陝西當前婚姻穩定狀況及變化趨勢》做了專題報告,其中指出,通過對全國及陝西省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陝西當前婚姻形勢呈現出結婚數量減少、離婚數量增多、初婚年齡推遲等特點。

伴侶婚姻形式

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數據表明,2015年—2017年無婚姻證明的「在婚」人口佔比越來越高,由於人口集中,關中補辦登記數量佔半數以上,2016年陝北補辦登記人數多出陝南2倍多,2017年陝北、陝南情況則相差不多,這也與計劃生育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相關。

《報告》分析,在很多年輕人的認知里,婚姻法定權利的神聖性弱化,伴侶式「婚姻」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現象。但與此同時,近五年的數據表明,離婚當事人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一半比例,他們受教育程度低,過早地進入婚姻生活,婚姻處於極不穩定狀態,而且無證婚姻一旦出現問題,雙方權利無法獲得法律保障,進而帶來很多社會問題。

一斑窺豹,陝西青年的現狀基本提醒全國的婚姻狀況。

來源:西安晚報

⑤ 陝北嫁女習俗

1、嫁妝

女方父母會為自己的女兒准備陪嫁錢,如果女方嫁的比較近的話,女方父母還可以為女兒陪嫁家電,同時,女方的洗漱、衣服、鞋子,都由女方家長准備,必須是雙份兒的。



2、迎親隊、放鞭炮

一般而言,新人在舉行婚禮前,新郎新娘雙方不能見面,第二天早上新郎帶著迎親隊伍,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來到新娘家迎娶(雖然現在禁止放鞭炮了,但祝福仍在)。迎娶交通工具由以前的花轎到現在的汽車、馬車或自行車所取替。

3、壓轎

老主家互相交代後,新郎要求婚,單膝下跪,送上手捧花,新娘點頭後方可抱著新娘上花車。轎夫抬上新娘剛要起步,新娘的弟弟又來擋道,並坐入車中陪姐姐走一段路,娶親人給紅包後才下來。

4、回門

結婚後新娘要和新郎一起回娘家(居住相同天數),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回門算是婚禮的收尾了,在婆家和娘家對住的天數因地方差異也各不相同。

5、彩禮

給娘家的彩禮錢,比較吉祥的數字,彩禮多少一般根據男方家庭條件而定,如8千8,4萬8,6萬8,8萬8等等。給女方彩禮的時候,女方適當會退點兒彩禮。

⑥ 陝北的娶親風俗和習慣繼承了我國古代文化那些精髓

男方張羅著辦喜事,迎賓人,陪嫁的日用品,接新娘的車,准備樂隊接新娘,女方准備送新娘的親戚,也要迎賓!

⑦ 陝北榆林婚嫁風俗

由於習俗不同,各個地區都會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原上的老百姓,更是以自己獨特的生活風情演繹著他們民俗文化。
我們且來看看這陝北人民的婚嫁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嫁,在舊時特別講究門當戶對,多由父母之命,媒約之言而定。婚嫁儀式城鄉大同小異,略有區別。

兒女婚事,一般先由父母托媒提親,經雙方家長調查(諸如年齡、品行、門風等)同意後,即擇日定親。定親一般由男方送女方家4色水禮(煙、酒、肉、糕點之類)、首飾、布料、糧食、衣物和彩禮,女方也給未婚夫饋贈鞋、帽或衣服等作為雙方定婚之禮。
雙方同意定婚後,便是擇日迎親結婚,結婚為新婚夫婦一生最為隆重的儀式。

結婚迎親由迎人婆姨1—2人,男子數人組成(去時為單數,回來時與新娘合為雙數),同時攜帶「離母糕」、「大饃饃」以及新娘上轎衣服、首飾品並抬花轎(沒有花轎則騎毛驢)。還有鎖吶鼓樂隊,大吹大擂,去新娘家迎親。屆時新娘家備以豐盛酒席和佳餚款待迎親賓朋。然後,女方家也同樣約請本族和親戚中婦女3至5人,男子7、8人組成送親隊伍,並攜帶陪送嫁妝前往送人。

新娘坐轎或騎毛驢,均應面戴紅紗巾,也叫「蓋頭」,一路上鼓樂高奏,路人爭睹,熱鬧異常。 在新娘迎回進入洞房之前,婆媳之間互贈見面禮,生活特別富裕者互贈手鐲、戒指、耳環等,一般平民則贈內衣、兜肚、針簪等。新娘、新郎進入洞房後,在舊時還有「踩四角」、「揩臉」、「上頭(結發)」、「吃兒女扁食(意為多兒多女)」等風俗。而後設宴招待送人親戚和前來祝賀婚禮的所有賓朋。

入夜,則是鬧洞房,由同輩年輕男女與新郎、新娘逗趣取樂,鬧房內容,花樣翻新,豐富多彩,兼大歡喜。鬧房結束,新郎、新娘共進晚餐。最後是「送兒女饃饃」。舊時由婆母身著山羊皮襖,一手持擀麵杖,一手以升子端饃頭7個。用擀杖戳破洞房窗戶紙,將饃投入洞房,並念念有詞曰:「手裡端個升子,來年抱個孫子,攔門敲一棍,孫子一大群」。以此祈求五男二女,後繼興旺。然後夫妻「收四角(床鋪四角置放的紅棗、核桃、銀針、紅線)」,同榻就寢。

次日晨起,新娘梳洗打扮,謂之「開臉」。早餐後,新郎新娘出洞房舉行禮拜。先拜祖先,次拜高堂,夫妻相拜,再拜媒人及所有親朋來賓之長者,謂之「見大小」。凡受禮者均饋贈禮錢,置於盤中,由新郎端至洞房門口,新娘從盤中抓一把錢,謂之「抓拜禮」,所抓之錢屬新娘之私房錢。禮拜後,開午宴,新郎新娘逐席斟酒禮拜,謂之「拜席口」。飯後親戚賓客分別各自返回,至此,迎親結束。

次日,新娘陪同新郎回娘家,謂之「回門」。新郎回門期間,新娘家戶內近親分別宴請女婿客(新郎),新郎首次回門,宴請就餐均坐上席,不分老少長幼都應予新女婿敬酒(但下次再去岳父家則無此俗)。新郎新娘返回時,新娘父母同行而去,叫作「看回門」。雙方父母,互稱親家,同桌而坐,頻頻舉杯,促膝談心,甚是融洽。至此婚禮儀式全部告畢。

閱讀全文

與陝北婚姻什麼情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南昌事業單位退休多少錢一個月 瀏覽:424
東北美女怎麼去黑頭 瀏覽:960
事業編入職體檢做哪些項目 瀏覽:113
華夏幸福樓盤哪些 瀏覽:925
事業單位都有哪些具體分類 瀏覽:161
日本美女僵屍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74
安慶美女明星有哪些 瀏覽:769
兔年與虎年婚姻如何 瀏覽:404
什麼是縣機動事業編 瀏覽:845
如何讓心裡一直感到幸福 瀏覽:763
哪個城市是紅色健康碼 瀏覽:70
愛情中的你們都有哪些樂趣 瀏覽:67
2020年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包括哪些 瀏覽:856
名結婚姻為兄弟是什麼意思 瀏覽:844
婚姻邀請函是什麼功能 瀏覽:370
什麼都不去想才是幸福 瀏覽:694
什麼叫三金美女 瀏覽:318
江蘇一個月事業單位如何上岸 瀏覽:255
幸福的定義和本質是什麼 瀏覽:878
鱷魚的愛情寓意代表什麼 瀏覽: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