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法與財產關系有什麼區別

婚姻法與財產關系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2022-09-12 16:17:30

❶ 婚姻家庭法上的財產關系與其他民事法律調整的財產關系的區別是什麼

婚姻家庭法中主要調整夫妻之間的財產是各自所有還是共同所有,是個人債務還是家庭共同債務,如在出現離婚情形時更好的分割財產,保護無過錯方和子女的合法權益;另外一方面是在繼承出現時,如何確定繼承順序和份額,對於沒有生活來源卻又無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和對公婆盡了照顧責任或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照顧義務女婿可以多分得財產的制度,達到平息紛爭,維護家庭的和睦和親人的情誼。
相對於調整家庭財產外的其他民事法律調整的財產關系,其主要是維護個人財產,更注重個人的權利的維護和保障。

❷ 新婚姻法對於財產的劃分和舊的有什麼區別

主要突以下幾占區別:
首次明確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婚後產生的孳息和自然增值不是共同財產。一般而言,夫妻一方財產在婚後的收益主要包括孳息、投資經營收益及自然增值。婚姻法規定了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生產、經營收益及知識產權收益歸夫妻共同所有,2004年4月1日開始施行的《婚姻法司法解釋(二)》也明確規定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所得的收益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對孳息和自然增值這兩種情形如何認定未予明確。在《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稿)中曾作出了「另一方對孳息或增值收益有貢獻的,可以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但多數意見認為,徵求意見稿中的「貢獻」一詞不是法律用語,理解上也會產生歧義,審判實踐中很難把握。經過反復斟酌,《婚姻法解釋(三)》第五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明確婚後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不動產且產權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從《婚姻法解釋(三)》公開徵求意見反饋的情況看,作為出資人的男方父母或女方父母均表示,他們擔心因子女離婚而導致家庭財產流失。在實際生活中,父母出資為子女結婚購房往往傾注全部積蓄,一般也不會與子女簽署書面協議,如果離婚時一概將房屋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勢必違背了父母為子女購房的初衷和意願,實際上也侵害了出資購房父母的利益。所以,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購房父母子女名下的,視為父母明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比較合情合理,多數人在反饋的意見中對此表示贊同,認為這樣處理兼顧了中國國情與社會常理,有助於糾紛的解決。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按照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更為符合實際情況。《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規定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將產權登記主體與明確表示贈與一方聯系起來,可以使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判斷依據更為客觀,便於司法認定及統一裁量尺度,也有利於均衡保護婚姻雙方及其父母的權益。
首次明確離婚案件中一方婚前貸款購買的不動產應歸產權登記方所有。離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點問題之一。如果僅僅機械地按照房屋產權證書取得的時間作為劃分按揭房屋屬於婚前個人財產或婚後夫妻共同財產的標准,則可能出現對一方顯失公平的情況。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的規定,一方在婚前已經通過銀行貸款的方式向房地產公司支付了全部購房款,買賣房屋的合同義務已經履行完畢,即在婚前就取得了購房合同確認給購房者的全部債權,婚後獲得房產的物權只是財產權利的自然轉化,故離婚分割財產時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相對比較公平。對按揭房屋在婚後的增值,應考慮配偶一方參與還貸的實際情況,對其作出公平合理的補償。在將按揭房屋認定為一方所有的基礎上,未還債務也應由其繼續承擔,這樣處理不僅易於操作,也符合合同相對性原理。婚前一方與銀行簽訂抵押貸款合同,銀行是在審查其資信及還款能力的基礎上才同意貸款的,其屬於法律意義上的合同相對人,故離婚後應由其繼續承擔還款義務。對於婚後參與還貸的一方來說,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明確規定當事人協議離婚未成則事先達成的附協議離婚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不生效。雙方當事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達成離婚協議,並對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等問題作了約定,但該協議是以雙方到民政部門辦理離婚登記或到法院進行協議離婚為前提條件的。實踐中,主張離婚的當事人一方在簽署協議時可能會在財產分割、子女撫養、債務承擔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讓步,目的是希望順利離婚。由於種種原因,雙方並未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或者到法院離婚時一方反悔不願意按照原協議履行,要求法院依法進行裁判。在這種情況下,當事人雙方事先達成的離婚協議的效力問題,往往成為離婚案件爭議的焦點。離婚問題事關重大,應當允許當事人反復考慮、協商,只有在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並到民政部門登記離婚或者到法院自願辦理協議離婚手續時,所附條件才可視為已經成立。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當事人一方有反悔的權利,事先達成的離婚協議沒有生效,對夫妻雙方均不產生法律約束力,不能作為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案件的依據。
經綜合考慮徵求意見的情況及司法實踐中的可操作性,《婚姻法解釋(三)》還對夫妻之間的贈與房產、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能否作為原告提起離婚訴訟、生育權糾紛、夫妻一方擅自出賣共有房屋如何處理、請求離婚損害賠償的權利人等問題作出了相關規定。在《婚姻法解釋(三)》徵求意見期間,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參與,積極建言獻策,充分表達了對婚姻家庭審判工作的關注、理解和支持。在此,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❸ 新婚姻法婚前財產和婚後財產怎麼區分

法律分析,夫妻不論結婚經過多少年,一方婚前財產仍歸一方所有。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1.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如工資、獎金,從事生產、經營取得的收益,知識產權的收益,因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資本收益以及其他合法收入。

2.一方婚前已經取得的財產權利,如一方婚前獲得預售房屋的產權而且完全支付了房款,婚後才實際取得該房的所有權。

3.婚前財產的孳息,包括個人財產婚前孳息和婚前個人財產婚後產生的孳息。

4.一方婚前以貨幣、股權等形式存在,而婚後表現為另一形態財產。如一方婚前的個人積蓄婚後購買的有形財產,股權轉為了貨幣,這只是原有的財產價值形態發生了改變,其價值取得始於婚前,應當認定為一方的個人財產。值得注意的是,婚前的個人財產在共同生活中自然毀損、消耗、滅失的,離婚時,不能要求以共同財產或要求另一方以其個人財產進行抵償。而對於用婚前個人財產婚後從事投資、經營、或者婚前投資婚後獲得分紅,則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三條 下列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損害獲得的賠償或者補償;(三)遺囑或者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一千零六十五條 男女雙方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條、第一千零六十三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相對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清償。

❹ 同居財產關系和婚姻財產關系的區別

同居財產是指男女雙方或一方在同居期間取得的合法收入或財產。包括:公民的收入、房屋、儲蓄、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家禽、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其他生產資料、生活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規定,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而對一方所得收入和財產未予規定。一般的理解是:同居期間雙方共同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為一般共有財產,一方所得收入和購置的財產在對方沒有輔助性勞動和提供生活幫助的情況下應歸該一方個人所有。同居期間財產所有權,按一般的民法理論確認。
同居後的財產歸屬方法如下:
1、同居後一方的收入或財產,原則上應歸該方當事人所有。但另一方當事人對取得該財產的當事人在取得該財產時有資助,或在取得該財產的過程中有輔助性勞動及提供生活幫助的,則該收入或財產應為一般共有。可根據當事人在取得財產中的作用大小,確定不同的份額。
2、同居後共同購置的財產屬當事人共有;按份取得的,可確定按份共有。
3、同居後分居期間的收入或財產歸各當事人所有。
4、同居後的約定財產按約定處理。
5、因人身關系取得的財產歸該當事人所有。
6、繼受取得的財產歸繼受取得人所有。但買賣、互易、博彩取得的財產,當以原始資本所有人為產權人。
7、個人所有或共有權屬不明的財產推定為共有財產。
8、因共同生產、生活形成的債權、債務為共同的債權、債務。可以確定份額的,依份額享有和承擔。因撫養共同的子女所形成的債務為共同債務,因撫養各自的子女及贍養形成的債務為義務人個人債務。
夫妻財產關系是指夫妻在家庭財產方面的權利義務關系。《婚姻法》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1)工資、獎金;
(2)生產、經營的收益;
(3)知識產權的收益;
(4)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1)一方的婚前財產;
(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
(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夫妻財產關系遵循新婚姻法:
根據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的相關規定,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此外,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按照雙方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根據「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則,舊有的婚姻財產關系,應依照新婚姻法的相關規定予以執行。
(1)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實行婚後夫妻財產共有制(除夫妻另有約定的),夫妻雙方中任何方均不得擅自處理共有財產。
(2)夫妻雙方均有相互扶養的義務,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需要扶養的一方有要求對方付給扶養費的權利。
(3)夫妻雙方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法律還禁止以任何借口侵害配偶的財產繼承權。《繼承法》第30條明確規定:夫妻一方死亡後另一方再婚的,有權處分所繼承的財產,任何人不得干涉。其立法精神在於特別注意維護婦女的合法財產權益,以保障男女平等原則的逐步實現。
《婚姻法》第19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採取書面形式。沒有約定、約定不明的,適用本法第17條、第l8條的規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了解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夫妻雙方對其共同所有的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
根據《土地承包法》第30條的規定,離婚或者喪偶後的婦女,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其仍依法享有對原承包地的承包權。 我國《婚姻法》對夫妻財產制採取的是法定夫妻財產制與約定夫妻財產制相結合的模式,並做了詳細的規定。

❺ 婚姻法與物權法中關於共有財產規定的關系是怎樣的

婚姻法與物權法中關於共有財產的規定並不相悖,只是適用的情形不一樣。
婚姻法是針對夫妻二人而言的,而物權法則是針對所有的物權人而言的,兩者適用的對象是不一樣的。

❻ 新舊婚姻法對夫妻共有財產的規定有何不同

新舊婚姻法對夫妻共同財產的規定有很大不同:

1、 舊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婚前個人所有的財產,婚後由雙方共同使用、經營、管理的,房屋和其他價值較大的生產資料經過8年,貴重的生活資料經經過4年,可視為夫妻共同財產。當時婚姻法這樣規定是因為80年代,公民個人的財產尚不多,但90年代未,隨著公民個人財產的增加,百萬、千萬富翁的不斷涌現,如婚姻法仍這樣規定顯然不利於防範某些別有心機的女子利用法律的這一規定來騙取男方的財產。比如:一年輕女子和一光婚前房產就值2000萬的富翁結婚,那麼她只要結婚8年後提出離婚,就可以分割男方婚前價值2000萬的房產,而成為千萬富翁。

2、 正是考慮到這一因素,新婚姻法規定: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
同時新婚姻法明文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3、 也就是說,按新婚姻法的規定,夫妻一方的婚前財產,除非雙方有書面約定,不可能因結婚時間長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了。

4、 夫妻財產約定的內容:包括財產所有權的歸屬、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處分,家庭生活費用的負擔、債務的清償責任,婚姻關系終止時財產的清算及分割等。

現實生活中,有些成功男士,無法識別女人是愛自己的錢,還是愛自己的人時,也想進行婚前財產公證,但這又與中國的傳統似乎格格不入。結婚就意味著一生一世的約定,進行婚前財產約定,不就是對婚姻的長長久久不沒信心嗎?所以,很多人不敢提出婚前財產約定。

但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些夫妻因未進行婚前財產約定,在離婚時,對有些財產難於判定是婚前個人財產還是婚後
夫妻共同財產而爭得死去活來。。。。。。。比如:男女雙方在戀愛期間雙方用自己的積蓄共同購買了商品房,辦好房產證後再結婚,並且房產證按習俗一般是男方的名字,這樣,萬一以後離婚,律師就會以房產證的時間是婚前為由,主張房屋是男方個人財產,而女方要證明自己婚前出了資卻往往很難、很難。。。。。。。

❼ 婚姻法從本質上看屬於身份法而不是財產法.對嗎

婚姻法的主體是調整婚姻關系(人身關系),而婚姻法又輔以調整夫妻的財產關系。所以,婚姻法既具有身份法特徵,又具有財產法的內涵。
總體說:
婚姻法是調整一定社會的婚姻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是一定社會的婚姻制度在法律上的集中表現。
其內容主要包括關於婚姻的成立和解除,婚姻的效力,特別是夫妻間的權利和義務等。
從調整對象的性質看,婚姻法既包括因婚姻而引起的人身關系,又包括由此而產生的夫妻財產關系。

❽ 夫妻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家庭財產怎樣區分

所以離婚分割共同財產的首要任務是認定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時,就是將夫妻共同財產與夫妻個人財產、約定財產、家庭財產區分出來。離婚時只有夫妻共同財產才有分割問題,並不是屬於雙方的財產都面臨分割的問題。除夫妻約定、《婚姻法》第18條及司法解釋的特別規定外,婚姻法將夫妻的婚前財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個人特有財產規定為個人所有,離婚時歸一方所有,另一方是不能要求分割個人財產的。 1、夫妻共同財產與個人財產的區分 根據我國婚姻法的有關規定,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及一方所得的財產,除雙方另有約定、法律另有規定外,屬於夫妻共同所有。夫妻共同的財產在離婚時需分割。除夫妻約定、《婚姻法》第18條及司法解釋的特別規定外,婚姻法將夫妻的婚前財產、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個人特有財產規定為個人所有,離婚時歸一方所有,另一方不能要求分割個人財產,即:(1)、一方婚前的財產;(2)、一方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只確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和學慣用品。 2、夫妻共同財產與家庭財產的區分 夫妻離婚時,如除夫妻外還有其他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要注意將夫妻共同財產與家庭財產區分。在共同生活中,所有的家中財產被視為家庭財產共同使用。但是,家庭財產中,有屬於所有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也有屬於個人所有的財產,也有屬於部分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離婚時,要注意將夫妻共有的財產從家庭共有的財產中區分出來,進而才能由夫妻雙方分割。屬於家庭成員共有的財產,主要是家庭成員共同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家庭經營所得收益以及以之購置的家庭財產,共同繼承的遺產等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家庭財產中可能包含成年、未成年子女的個人財產,由其通過勞動、繼承以及受贈與、遺贈所得財產,人身受到傷害所得賠償金等等,不能作為夫妻的共同財產分割。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亦不能將所有家庭成員共有財產都當作夫妻共有財產分割。 總結,夫妻共同財產的認定,既是將夫妻共同財產與夫妻個人財產、約定財產、家庭財產區分出來。對個人財產還是夫妻共同財產難以確定的,主張權利的一方有責任舉證。當事人舉不出來有力證據,人民法院又無法查實的,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 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婚姻法相關的問題,小編為您推薦: 2012年最新財產分割協議範本 不離婚能否請求財產分割?有哪些條件? 婚後能做婚前財產公證嗎?

閱讀全文

與婚姻法與財產關系有什麼區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夏幸福樓盤哪些 瀏覽:924
事業單位都有哪些具體分類 瀏覽:160
日本美女僵屍電影叫什麼名字 瀏覽:973
安慶美女明星有哪些 瀏覽:768
兔年與虎年婚姻如何 瀏覽:404
什麼是縣機動事業編 瀏覽:844
如何讓心裡一直感到幸福 瀏覽:762
哪個城市是紅色健康碼 瀏覽:69
愛情中的你們都有哪些樂趣 瀏覽:67
2020年事業單位財務報表包括哪些 瀏覽:855
名結婚姻為兄弟是什麼意思 瀏覽:843
婚姻邀請函是什麼功能 瀏覽:370
什麼都不去想才是幸福 瀏覽:694
什麼叫三金美女 瀏覽:316
江蘇一個月事業單位如何上岸 瀏覽:255
幸福的定義和本質是什麼 瀏覽:878
鱷魚的愛情寓意代表什麼 瀏覽:548
為什麼健身是健康的 瀏覽:695
貓吊墜項鏈在愛情里寓意什麼 瀏覽:57
如何十秒鍾講一個故事 瀏覽: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