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常見的幾種80後婚姻家庭模式品析
婆媳關系問題依然排在首位,是所有家庭都直面的一個問題,需要80後兒媳更多的理解和讓步。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一:閃電式婚姻 關於閃電婚姻的話題,不單是網路上討論的此起彼伏,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談論了多少次。如果還有人問「閃電婚姻是什麼」的話,這種落後比起婚姻觀的落後更加可怕,嚴重點說,這就是一種無知。 分析「80後」特色:速食主義、快餐文化,這是閃電婚姻存在的時代背景,「80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生存生長,不僅親眼目睹著速食主義與快餐文化的流行與泛濫,更加親身經歷著新主義與新文化所引導的生活方式。閃電婚姻只是在這種經歷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其實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整個生活的節奏都處在一種閃電的狀態里。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二:試驗性婚姻 試驗性婚姻,簡言之就是試婚。前不久看到一個徵婚的廣告,裡面把婚姻當成一份工作,設立了筆試、復試、試用期、轉正等等流程。這則徵婚廣告的創新設計讓人眼前一亮。而從這以後,婚姻試用期的說法不絕於耳。 分析「80後」特色:試婚習俗古已有之,傳統的試婚指的是男方和女方同床而居,但必須背對背,不能產生性行為,這是試驗忠貞的一種方法。但到了今天,「80後」們對試婚理解顯然發生了巨大變化。試就是嘗試、試驗的意思,這好像與閃電婚姻體現出截然相反的姿態,其實不然。正因為「80後」們普遍不想去經歷愛情長跑的煎熬,他們要麼選擇閃電結婚,要麼就採取試驗的方式,先試用,再轉正,這比起愛情長跑來說總算是快捷的。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三:虛擬婚姻 網路時代,虛擬不再是一種簡單的虛擬,而被滲入了一些實際的元素,因為網路就是一種可以依憑的工具和手段,在網路中的一切活動它可以被說成是虛擬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活動也確實是人們在實際參與的。虛擬婚姻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一個典型事物,它可以簡稱為網婚。 分析「80後」特色:網婚經常出現在網路社區、BBS論壇、聊天室以及網路游戲里,這些都是「80後」們經常出入的「場所」。而還有更具「80後」特色的因素是他們選擇網婚的心態,概括起來有四點:第一、現實戀愛既花費金錢,又消耗體力,而網路戀愛只須小成本的投入;第二、把網婚當成現實婚姻的過度,這樣也是一種試婚的模式;第三、既然現實的夫妻都要面臨長期分離的痛苦,索性先從網路開始體驗這種分居的生活;第四、愛情的雙方需要多交流溝通,而現實的夫妻經常因為溝通不順演變為面對面地爭吵,網路或許可以避開這種尷尬。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四:分居婚姻 分居的情況也分為兩種,一種是同房不同室的分居,一種是兩地分居。這里所涉及的分居並不是指那種夫妻雙方出現矛盾時的被動分離,而是在兩人沒有任何感情糾紛情況下的分居。兩地分居自然容易理解,而同房不同室的分居似乎有些古怪,但這也已經成「80後」婚姻的一大特色。 分析「80後」特色:「80後」們處在一個既合適又不合適的社會,說合適是因為國家富裕,人民安康;說不合適是因為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太大。奮斗是「80後」們共同的心聲,但奮斗的過程卻不那麼樂觀。已婚的「80後」們由於種種原因要忍受夫妻長期分居的處境,而更離譜的是,有條件在一起的夫妻卻要選擇「分床」的居住方式。不要覺得費解,其實這樣的例子有很多,比如男女因為上班時間的沖突導致兩人的生物鍾直接顛倒,男方經常半夜回家,女方則是白天上班,那麼為了不影響彼此的睡眠質量,只好分房居住。對於生活壓力極大的「80後」們來說,這樣的婚姻模式已經見怪不怪了。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五:倒插門婚姻 上門女婿的話題一度被熱議,我剛開始接觸到這個新新詞彙時還在三年多以前,因為我的工作地在常熟,常熟這里的有錢人不少,有錢人都希望自己的財產將來能得到很好的繼承,但是無奈他們很多人當中都是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家業,守住自己的財產,他們選擇了招上門女婿,把傳統的男娶女嫁模式倒置了一下,這樣,女兒可以留在家中,順利地繼承祖業,而嫁過來的男人則成了一個傳宗接代的工具。 分析「80後」特色:現在如果讓你說說你眼中的「富二代」具體指的是哪個年齡段的人,我想,大部分人都會選擇「80後」。從宏觀的角度說,越來越多的有錢人正反映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但是從微觀的角度看,這樣的發展背後藏著許多陰霾。體現到婚姻方面,傳統的婚姻觀遭到不同程度的顛覆。然而,無奈的是,「80後」們已經漸漸認可了這種婚姻模式,任由著它風靡和蔓延。其實,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80後」自身,他們對婚姻乃至對愛情的淡漠態度導致他們並不在乎婚姻的生成方式,既然他們可以選擇閃電婚姻、試用婚姻、虛擬婚姻等等這些另類的婚姻方式,上門女婿式的婚姻又有什麼不能接受的呢。 「80後」特色的婚姻模式六:無供養婚姻 「80後」的生存壓力巨大,只因社會競爭太激烈,而「80後們」又處在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尷尬地位中,家庭的負擔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所以,很多條件不足的「80後」們願意選擇一種無供養式的婚姻,意思就是,他們不願去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 分析「80後」特色:生存壓力當然不是「80後」們的特色,這是社會的特徵,來源於「80後」自身的因素是,他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80後」這一代的童年往往是被父母的意願束縛著,成長中缺乏很大的自由空間,所以,在他們成人以後對自由的渴望就顯得特別迫切,而當社會激烈的競爭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時,他們又要面對新的束縛,而這一個束縛是他們無法擺脫的,所以為了爭取自由,他們只能拋開前一個;另外一方面,由於父母長期的管制,「80後」們大多與父母間存在隔膜,溝通不順暢,所以他們成家之後,不願意再和父母住一起。一生一世只愛你一人的15高招是什麼?社會調查:中國女性最想嫁給哪國的男性?
⑵ 《婚姻就像一座被圍困的城堡,外面的人想沖進去,裡面的人想突圍出來;》這句話的含義是
表面意思說,圍困的城堡是指婚姻的束縛;外面的人應該是那些被愛情沖昏頭或是憧憬婚後生活的人;而裡面的人那就是指那些沒有過上預期效果的婚姻生活的人。由此得出,「外面的人想沖進去,裡面的人想突圍出來」----沒有結婚的人想可以在婚後生活中找到一絲的歸屬感,可是婚後的生活是給了他們所要的歸屬感,同樣也賦予了他們責任感和約束感。過慣單身生活的人們為了所謂的歸屬感,卻失去了自由,被婚姻的枷鎖束縛著,認為不值得人們,所以在掙扎;而被愛情沖昏頭的人嚮往帶著自己所謂的摯愛過上有婚姻保證的愛情生活,這些人自認為給美好的愛情加上了保鮮期,而往往聰明反被聰明誤,不僅沒有都到想要的結果還會把自己的美好愛情和家庭搞得一塌糊塗,因為他們忘記了生活的准則-----實實在在。總而言之,是我們的慾望在作怪,總認為會有更好的在後面等待著我們。
⑶ 錢鍾書說婚姻是圍城,如何理解這句話
在錢鍾書先生的圍城這一本書裡面,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道理,婚姻就像是一面圍牆,有的人想要進來,有的人想要出去。就是這樣一句話,讓非常多的人能夠感同身受,每一個人對於這句話都有著不同的理解。在我看來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一、每一個人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有著嚮往之情。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都有著一種嚮往,一種想像之心,在沒有進入到這個事物並沒有接觸到它的時候,就會用自己強大的想像力描繪出一個非常完美的畫面。所以才會對這樣的未知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欲,但是能真正的去接觸到了是事物的本質,而當這個時候,發現也不過如此,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自己的想像。不只是婚姻,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著這樣的定律,人類一直在重復的做著這樣一件事情。
⑷ 柏拉圖式的婚姻是什麼
柏拉圖式婚姻,也稱為柏拉圖式愛情,以西方哲學家柏拉圖命名的一種異性間的精神戀愛,追求心靈溝通,排斥肉慾。最早由Marsilio Ficino於15世紀提出,作為蘇格拉底式愛情的同義詞,用來指代蘇格拉底和他學生之間的愛慕關系。柏拉圖認為: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著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當人類沒有對肉慾的強烈需求時,心境是平和的,肉慾是人性中獸性的表現,是每個生物體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謂的高等動物,是因為人的本性中,人性強於獸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臟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著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經研究後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⑸ 開放式婚姻是什麼
隨著人類社會不斷的發展,人類的婚姻和結合就有了多種多樣的方式,因此婚姻方式就有了多種代名詞,比如:裸婚、閃婚,還有一些西方國家的同性婚姻。從科學角度上來看,沒有婚姻的存在就會不利於人類的繁衍,那麼今天又有了一種新的婚姻方式:開放式婚姻。
1.開放式的婚姻是什麼?
男女雙方互相建立在其個性發展有平等權利和自由的基礎上的兩人之間誠實公開的關系。開放的同伴關系是一種不為他人所限制操縱的男女關系,都不是以對方為中心活著,它是擁有兩個同等地位的人相結合。這樣的結合沒有掌權者和被掌權者,沒有強加的種種思想和觀念以及佔有慾望。女人不光是處理家務瑣事,男人也不是大男子主義的發號施令,兩者之間的建立都在互相信任和傾慕的基礎上。
2.開放式婚姻一種什麼樣的婚姻?
「同伴式婚姻」或「開放式婚姻」都是對同伴對自己和外界都開放的一種放大了的一夫一妻制。
所以雙方在情感上和精神上都有自己足夠的空間去發展自己的個性。夫妻在磨合互相的關系時能夠與外界保持統一,每個人都會有機會從婚外獲取得到發展的可能與經驗。由於個人成熟的個人和有基礎的愛情,作為一對夫婦他們具有著活力與新鮮感,而且這種能夠不斷的增多。
在這種新興的原則指導下,自己的個性都能由自身成熟的發展,通過外界來提高和豐富自己的經驗,同時伴侶在外界中獲得經驗與自身相互補,這種同伴的開放式關系能夠使不一樣的力量起共同的作用,一加一大於二,讓多方都受益。
現在人們的婚戀中,某些時候已經突破我們對婚姻的固有傳統觀念和理解,各種新潮的婚姻模式對傳統婚姻進行巨大的沖擊,這裡面有新潮的婚戀觀念和方式來製造不同的新鮮感和刺激度,也有因為接受不了這樣的開放式婚姻而給生活產生痛苦和無奈的,這些都是指的反思的問題,現在年輕人的婚姻不再是固有的男主外女主內,婚姻是神聖的,可以有新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要因為這樣的新的生活方式來打破原則,畢竟從相戀到結婚都是一段不容易的感情之路。
⑹ 為什麼說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沒有經歷過婚姻的人,想體會婚姻的幸福與美好,經歷過的人,卻知道其中的辛酸。
戀愛中的幸福,沒有戀愛過的人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婚姻中的心酸,也同樣是如此。沒經歷過的人一直都在嚮往,可嚮往的生活未必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婚姻是我們每個人都避不開的話題,當我們到了一定年紀,哪怕是不想結婚,也會經常聽到這個問題。婚姻里有心酸,當然更多的是幸福。
沒結婚的找個人踏進去,已經結婚的要學會努力珍惜,這才是生活。
⑺ 中國式婚姻有哪幾種
中國式的婚姻其實有很多種,遇到不同的環境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樣的一對戀人,但是因為,相處的環境不一樣,而導致兩個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具體的話有如下幾種情況:
1.指腹為婚:指腹為婚的婚姻,其實就是雙方的父母在某種情況下達成了一致的共識。為了促進兩家人更多的利益,還有更多的合作,就已經把下一代小孩的幸福拿捏在一起。通常我們把這種婚姻都叫做指腹為婚,由雙方父母決定。
2.兩情相悅:兩情相悅其實就是兩個年輕人,在某種場合,比如說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從陌生人變成朋友,變成戀人,最後從戀人再走到婚姻的過程。其實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種結果。
3.奉子成婚:奉子成婚,很多年輕人有些人是暫時不想結婚,但是無奈已經有了小孩導致不得不提前結婚,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說人為原因。他是被動的結婚。
4:兩人閃婚:兩個人閃婚是當代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因為他工作當中已經很少有時間去接觸另一半,特別是現在男女分工明確。導致自己的圈子內異性分布太明顯。所以很多時候兩個人從認識到最後結婚,花了時間是很少統稱為閃婚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