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禮儀是什麼樣的

婚姻禮儀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2022-09-09 11:15:17

① 結婚時要注意哪些禮節

1.生花易於枯萎,故婚事諱之,只有連招花和石榴不禁。因為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其狀可以意喻閏女出嫁,誠等丈夫,後者則意諭多子多孫。

2.新婦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財運。

3.結婚當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迴避, 不能相送. 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4.迎娶途中,若花轎和花轎相逢,叫做「喜沖喜」,會帶來不祥。解決的辦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雙方媒人各以預備的花交換,這叫做換花。

5.孕婦及帶孝者都不能目睹新人出門或過門,更不能觸碰到新人的衣物及新房所有的物品。

6.新娘於結婚吉日忌穿「舊鞋」。所有的婚紗鞋、綉花鞋及晚裝鞋等應全是新的。若恐防新鞋硬而不舒服,宜較優質的軟皮,尺寸不妨預松少許及加上厚墊,亦不宜穿著過高的高跟鞋。

7.安床時,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

8.訂婚當天, 不管天氣有多熱,所有參加訂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不然會有拆散的意思。

9.訂婚之文定喜宴完畢後, 雙方都不可以說再見,不然會有再婚的意思。

② 結婚的禮儀規矩

其實,結婚只要掌握9個必要的禮儀,就可以顯出新人的大方得體,更讓結婚過程變得完美無缺。

1.上門贈禮

新人雙方正式確定結婚意願之後,一定會按照慣例拜訪雙方父母。這時候備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既關乎面子,又表示誠意。保養品、首飾、洋酒………都是不錯的選擇,最妥當的選擇是能根據父母喜好購買。

2.長輩敬禮

婚禮中,新人常會邀請親戚朋友中的長輩作為婚禮的證婚人或嘉賓。如果只是口頭邀請難免有失禮數,邀請長輩到家或飯店小聚,送上精心准備的禮物,一方面體現誠意,一方面也可以讓對方更了解這「兩個人」。

3.朋友回禮

相信新人邀請來做婚禮後援團的朋友,應該都是「死黨」,彼此間的交情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細心的新人,只要從朋友的立場出發來送禮品,或給伴郎伴娘贈送當天的服飾,也不錯。既可以和自己的禮服配合,也可免去朋友不必要的花費。

4.迎親之禮

婚禮當天上午,新郎要帶著伴郎們一起到新娘家中迎親,此時免不了被新娘的姐妹們一陣「拷問刁難」,巧妙回答問題之餘,發紅包是免不了的,但這個環節只是習俗,無須花費太多。

5.拜謝之禮

婚禮當天,新郎到新娘家迎親,需要向新娘父母行拜謝之禮;而後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樣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謝之禮。

一般流程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謝,其後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蓮子、蜜棗等帶有美好寓意食品的甜羹,接受父母長輩的祝賀紅包即可。

6.待人之禮

攝影師、攝像師、化妝師、司儀……婚禮當天有許多婚慶專業人員在現場為新人服務,最好事先為他們安排好相應的席位,或購買盒飯或食物請他們提前就餐,體現對他們服務的尊重的同時,新人也能得到更好的回報。

7.收禮之禮

接受來賓禮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禮節,一般由新娘雙手接受,道謝後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來賓來個禮貌的合影留念。

千萬不要出現手拿紅包和來賓在鏡頭前的尷尬畫面,伴娘用來裝紅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體。

8.問候之禮

如果婚禮結束後不是立即趕赴蜜月,就一定要注意在婚禮後的第二天感謝一些重要人物。向雙方父母打電話或登門請安,向前一天辛苦的伴郎伴娘們表示感謝,對前來證婚的長輩也要表示感謝。

9.蜜月回禮

蜜月之行,並不是購物之行,只要購買一些當地的特色禮物贈送給父母和比較親密的朋友就可以了。以表蜜月的甜蜜和他們在你們心中的特殊地位。贈送的方式不要太正式,輕松而開心最重要。

婚禮禮儀,看上去都是微不足道的一些話語或禮物,但讓大家收獲的都是滿滿的幸福和甜蜜的喜悅。

③ 結婚一般有哪些禮節

一、結婚當天禮儀有哪些

1、上下婚車

記住從頭部開始微微向下低,避免頭飾或頭紗撞到車門框上破壞頭型效果。再稍微彎腰,小心翼翼地坐進去~新娘出嫁是眾人關注的焦點,萬不可毛手毛腳,慌慌張張!有些地方有習俗新娘上車或者是下車是由新郎抱著上下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要慢!要穩!不然和新郎一並摔倒實在是太過尷尬。

2、戶外行走

出門建議選擇輕便的婚紗或者中式嫁衣為出門禮服,因為這樣會便於新娘行走。當新娘自己拖著裙子走的時候,最優美的動作是輕輕提起婚紗的前中部,但不要提的過高,以不影響走路而露出腳尖為宜,注意事項:一定不要駝背!下台階時,應在新郎的協助下慢慢走,千萬不要出現新娘摔倒的事情。

3、新娘入場

不管你是在哪裡候場,都一定記得讓伴娘或督導記得時刻為你整理裙擺!特別是選擇大拖尾的新娘!一個沒有褶皺的裙擺會讓你的氣質加分不少!入場的時間事先和主持人約定的好,督導會提醒你不用心急。

④ 結婚禮儀風俗

結婚二字的由來
婚姻,古時又稱「昏姻」或「昏因」。一般而言,婚姻一詞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漢朝的鄭玄說,婚姻指的是嫁娶之禮。在我國古代的婚禮中,男方通常在黃昏時到女家迎親,而女方隨著男方出門,這種「男以昏時迎女,女因男而來」的習俗,就是「昏」「因」一詞的起源。換句話說,婚姻是指男娶女嫁的過程。

合照
結婚照是新人在成婚前後所拍的照片(或者若干年後補照的)。新郎通常穿著筆挺的西服,而新娘則穿著華麗的婚紗。新人成婚後多將結婚照懸掛在牆上,以示幸福和甜蜜。一般說到的結婚照,是指去知名的影樓或攝影工作室,穿著他們提供的西裝和婚紗禮服。讓專業的攝影師和化妝師來打扮自己,根據主題,你可以設置不同的場景,用自己不同的造型,在一些比較美麗的風景襯托下,留下讓自己一生銘記的回憶的照片。

信物
中華民族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傳統。在中國文化中,結婚的信物具有非常深刻和重要的意義,在婚禮中結婚的信物代表著吉慶、歡樂等等。中國傳統的結婚信物有以下幾種:

紅雙喜中國人的婚禮上,到處可見大紅的雙喜字。雙喜字由兩個「喜」字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興和喜慶,也表示給新人帶來好運氣和幸福生活

龍鳳呈祥在中式婚禮上,還經常看到龍和鳳凰的圖案,這是因為在中國,龍和鳳凰都是吉祥的象徵,代表高貴、華麗、祥瑞,以及夫妻和諧美滿的關系。這個傳統來自古代中國神話傳說,據說虞舜時天下大治,樂官夔譜成了《九招》之曲呈獻,虞舜演奏過程中金龍彩鳳同時現身。《詩經·文王之什》中也有龍氏族王季娶鳳氏族鷙仲氏的記載,認為這是龍鳳呈祥,「天作之合」。

中式婚禮服裝傳統的中國婚禮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漢服,漢服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服裝,具有歷史意義和嚴肅的婚姻寓意。

花朵與西方人的觀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徵,一般只用在喪事上,因此結婚時不能使用白花作為裝飾。傳統的中國婚禮上喜歡用牡丹,蘭花,荷花和水仙來作為裝飾。因為牡丹代表富貴,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蘭花芬芳美麗,荷花代表愛情。而荷花在中國佛教中是聖潔的象徵。

鞭炮中國人喜歡在節慶日放鞭炮來增加喜慶氣氛。在重大節日,如春節,元宵節,都會放鞭炮和煙花,用來表達人們的喜悅心情,同時也因為中國人認為放鞭炮可以驅邪。在傳統的中式婚禮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項目,鞭炮放的越多,越響就越能帶來好運氣。但是由於放鞭炮也會產生很多不良後果(如污染環境,炸傷人等),中國有些地方已經禁止人們放鞭炮了,所以在現代婚禮中,一些人發明了新的慶祝方式,用踩氣球來代替放鞭炮,也同樣為婚禮增添了不少喜慶氣氛。

紅豆中國傳統結婚信物紅豆通常是被用來作為一種甜品,紅豆沙。象徵兩人結婚後纏纏綿綿,甜甜蜜蜜。

祝福食物中國傳統結婚信物紅棗、桂圓、花生、蓮子都象徵子孫延續,年生貴子、團團圓圓、富貴吉祥。

合髻

「合髻」也稱「結發」,是中國傳統結婚信物。「合髻」其象徵意義就是夫妻和睦,永結同心。「結發」的具體操作方式歷代不同。先秦、秦漢時的「結發」,就是新郎親手解去新娘在娘家時所結的許婚之纓,即系頭發的綵帶,重新梳理頭發後再為之繫上。隋唐以後的「結發」,是男女雙方各剪下少許頭發,挽成「合髻」,一般都是馬上交給新娘保存起來。唐代女詩人晁採的《子夜歌》雲:「依既剪雲鬟,郎亦分絲發。覓問無人處,綰作同心結。」正是這一做法的描述。世人常用「結發」、「合髻」作為夫妻結合的代稱,甚至特指為「原配」(亦稱「元配」)夫婦,表示夫妻間互敬互愛的意義重大。

⑤ 婚嫁的禮儀習俗有哪些你知道哪些

目前,我收集所有關於婚嫁的禮儀習俗,幫助你了解5000年來全國各地的結婚習俗。包括傳統習俗、古代習俗、禁忌、算命習俗。在古代,「三書六禮」是結婚中最重要的東西,也是我們流傳至今的傳統結婚習俗。有些地區仍然有繼承這一習俗的人。

男子家屬決定適合結婚的好日子,准備禮物,通知女子家屬徵得同意。最後舉行了婚禮。新郎穿上禮服,乘著大轎子去女子家接新娘去了。但是,他必須先參觀女子家的祠堂,然後才能來接女子。然後,以崇拜天地、崇拜祖先的儀式,可以送到新娘室。當然,還沒有結束。結婚第二天,新人要問候父母,正式結婚。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幫助我轉發,點贊,多多支持我,多多關注我。如果有什麼問題和請求您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

⑥ 結婚都有哪些禮儀禮節

一、婚禮的前期准備(婚前禮)

1.嫁妝、聘禮、婚服的准備(即納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禮,女方接受聘禮。接著女方便要開始准備嫁妝。最主要的嫁妝為縫被子,必須找兒女雙全,丈夫健在的婦女縫制,縫新被子須用紅線縫,不能用黑線,更不能用白線。縫制的時間須在農歷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婦或與新娘屬相不合的人縫被子,以免給新娘帶來厄運。新娘所穿的婚服,都應該是全新的,如果陳舊,新人便有不貞之嫌。此外,婚服忌諱單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的財氣。

2.婚房的准備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禮節中稱為「鋪房」,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並備禮前來暖房。既為洞房,風水非常重要,不懂風水僅憑自己喜歡,容易給以後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⑴洞房最好選擇在光線明朗,空氣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顏色不要五花十色,這樣做容易發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檯勿掛風鈴,容易使新娘神經衰弱,頭暈心煩。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內外之橫牆下,夫妻易發生口角。⑸安新床時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頭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紅棗、蓮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
二、婚禮進行中的儀式禮節(正婚禮)

1.迎親時的禮節禁忌(即親迎)

男方按照當初雙方商定好的「請期」時間去迎親。「迎親」的人數忌雙數,女方送嫁的人數要逢雙。這樣表示男家「單」去「雙」回,添丁添口,女方雙數表示「雙雙對對」,寓意著白頭偕老。如若在迎親途中遇到另一迎親車隊,這情況叫「喜沖喜」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互換事先預備好的花朵來化解。

2.新娘的禮節禁忌

新娘離家時要喜極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聲越好,這樣旺娘家的財運。出嫁當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飯,俗雲「食郎飯,打郎聲」,意喻以後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氣吞聲,言聽計從,為避免,所以當日只須吃菜而不吃飯。另外新娘出大門時忌雙腳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門時也不能踩踏門檻,觸犯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容易給娘家和夫家帶來不好的運氣。

3.新郎的禮節禁忌

準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來「壓床」,這樣可以早生貴子;新郎家中迎親時,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熱熱鬧鬧的讓新娘進門,忌冷清,且頭掛鞭炮忌「頭數」太少,如果新娘還沒等進夫家門,鞭炮斷了聲,造成場面冷清,如同辦喪事,意頭不好。民間還認為鞭炮是「崩崩邪氣」,越是大喜的日子,惡鬼越會來搗亂,必須及時的把它趕跑。

4.其他觀禮人的禁忌

賀婚是人之常情,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湊份子」是理所應當的。主家需准備記賬本,記好「份子錢」等到將來人家辦喜事的時候也要「湊份子」且數額要多於對方當初送來的禮額。當新娘步入男家時,翁姑二人以及孕婦和守孝之人要做迴避,以防相沖。同時孤寡、再婚婦女、穿白衣服者忌進入洞房,屬不詳之兆。結婚當天,若是碰到悶
三:完婚後的習俗禁忌(婚後禮)

1.完婚後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

「回門」須在當天日落前趕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況,趕不回來,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沖撞了娘家人給女方家帶來晦氣。

2.新婚四個月內,忌新人在外面過夜。

禁止參加任何的婚禮喪事。忌用新娘的鏡子照別人,因新娘的喜氣比較重,用鏡子照別人,會讓新娘的福分流失。
古代婚姻講究的六禮,實際上相當於現代的婚姻法,和現代一樣都是出於對婚姻的重視所制定的行為規范。雖然「六禮」大部分深受中國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換個角度,也有它所積極的一面。比如:男女雙方在婚配前不能單獨相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說在現代屢遭非議,但在以前,卻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齡較早造成的無知與輕率,有利於婚姻的穩定長久。

每個地方還有不同的習俗的,像溫州這邊關於聘禮來回的禮數比較多,尤其各方面要體現一個面子,紅包和喜糖各方面都要顧及。

⑦ 婚禮禮儀的基本規則和流程

婚禮禮儀常識——結婚禮儀
男女雙方經過戀愛,感情成熟以後,達到法定結婚年齡,雙方同意結婚的,經過政府指定的醫療衛生部門進行身體檢查,合格後便可以到政府民政部門辦理結婚登記手續,領取結婚證書,然後舉行婚禮。舉行婚禮,俗稱「辦喜事」,這是婚禮儀式中最為隆重、最有講究的。盡管政府一再提倡節儉,但往往都要大操大辦。
婚禮禮儀常識——確定婚期
傳統禮俗是由男方找人「看日子」,選擇「良辰吉日」,確定婚期,再直接或由介紹人通知女方。結婚日子一經確定,一般不輕易改動。改動認為對男方父母不好。現在婚期往往由雙方共同確定。婚期一般選在節假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十一」、「元旦」,即喜慶,有紀念意義,又因放假有時間;選公歷和農歷都逢雙的日子的比較多,意在成對成雙;也有取諧音圖吉利,選「六六」(六六大順)、「八八」(發發)、「九九」(天長地久)、「五.一七」(我要妻)、「五.二七」(我愛妻)、「九.一七」(就要妻)、「九.二七」(就愛妻)的;由於受封建迷信思想影響,個別也有找人專門擇日子的。
婚禮禮儀常識——做好結婚前准備工作
婚期確定後,要購置傢俱、家用電器,布置新房,買婚禮服裝、選訂婚紗,照結婚紀念相。雙方落實伴郎、伴娘,通知親友,主辦一方(一般為男方)訂飯店、車輛,聘請主持人、賓相,落實錄像、攝影、禮炮、樂隊、婚禮會場等事宜。
結婚慶典前,一般還必須做好以下准備:
四彩禮:離娘肉一塊;大蔥4棵;粉條2斤;棉白糖2包。四彩禮是接新娘時新郎到女方家必帶的禮物。離娘肉要一刀,帶二根肋骨,以示女兒雖然離開娘出嫁了,但仍然和母親骨肉相連,沒離開娘。大蔥要帶根,意在生活充裕,孩子聰明,牢靠。粉和糖示意婚姻甜蜜長遠。四彩禮中,也有在鯉魚(2--4條)、粉(2把)、酒(2瓶)、糖(2包)、煙(2條)、茶葉(2代)中選四樣的,因離娘肉和大蔥必帶,不算四彩禮。
紅毯子(1條):新娘換妝和坐福時用。
紅腰帶(2條):新娘換妝時新郎新娘互扎。
紅鞋(1雙):新娘上喜車穿。
喜花:新郎、新娘、伴郎、伴娘、證婚人、主持人、賓相花各1個,主婚人(雙方父母)花4個,嘉賓花若干。
鮮花(3束):新郎向新娘獻花1束、典禮時向新郎新娘獻花2束。
喜蠟(4顆):新娘換妝和新婚之夜用。
鞭(不少於8掛):喜車出發、到女方家各放1掛,到新房、飯店下車和典禮時各放2掛。
禮炮(18—21響):新郎新娘飯店下車或結婚典禮時鳴放。(一般富裕人家有此項安排)
喜字:大號—新房門、飯店大門各貼2個;中號—迎送喜車1車1個;小號和藝術字—若干,新房室內張貼。
喜聯(2幅):新房和典禮會場用。
揚花(6代)、彩條(6桶):新郎新娘到新房、到飯店下車和結婚典禮時用。
頭花(若干):新娘化妝戴。
婆婆花(1朵):新娘給婆婆戴。
發卡(若干):婆媳戴花時備用。
花籃(1個):典禮會場上用。(可用喜車上花籃代)
紅紙(10張):蓋井蓋、墊果盤用。
水果糖塊糕點瓜子煙:新房接待、典禮會場主席台上、禮賬桌上用。
紅雙喜煙和火柴(若干):新郎新娘敬酒時用。
紅氣球(20個):迎送喜車1車掛2個。
相卷(至少4個):結婚全過程攝影用。
斧子(1把):新郎迎親時和新娘換妝、坐福時用。(斧子最好用桃木製作的工藝品,紅紙剪的也可)
禮賬本、筆、禮賬兜1—2套。
男方家紅包:新娘改口、壓炕、壓車、新娘換鞋、掛門簾及掛鍾、新娘點煙及賞嫁妝、新親小孩、喜車、廚師、攝影師、錄像師、伴郎、伴娘、獻花小孩、主持人、賓相用;另備幾個機動紅包。
女方家紅包:新郎改口及點煙、給新娘壓腰、賞喜車、新親上禮、加菜時賞廚師,新娘賞雙方嫂子、小叔子用,另准備硬幣1包,抓福時用。
女方家備水果糖塊糕點瓜子煙;1碗合喜面、2個荷包蛋(新郎新娘吃);1掛鞭,喜車返回放;聚寶盆1個、紅紗巾1條;紅手帕若干個(遇喜車拋、作贈品送人);門簾、掛鍾各1個、秤砣1個(掛門簾及掛鍾時用)。
新郎、新娘交換的信物。
雙方家庭溝通商定事宜
舉行婚禮之前,男方家人要和主持人一起禮節性的到女方家進行一次走訪,溝通情況,徵求意見。
雙方家庭需溝通商定的事宜有:
(1)落實迎親人員(有長輩一人帶隊)、送親人數、小孩數。
(2)迎、送親車輛雙方各出幾台,如何賞錢。
(3)商定迎送親時間、車行路線和迎送親、入洞房(新房)、結婚典禮儀式、議程。明確在女方家換妝、照相和在洞房坐福、照相等儀式,均不超過一個小時;典禮儀式20—25分鍾。
(4)賞錢溝通:新郎新娘改口錢,壓炕錢、新娘換鞋錢、新親壓車賞錢、掛門簾及掛鍾賞錢,賞新親小孩錢、賞嫁妝錢,新親上禮錢,給新親加菜賞錢等。
(5)落實證婚人、婚禮慶典講話人員、獻花小孩、放鞭揚花人員。
(6)迎親禮品返回問題:大蔥、喜蠟各返回2顆。
(7)落實女方家執事和男方家賓相,雙方有事直接由他們聯系溝通。強調伴郎為新郎攜帶禮品,為新郎新娘上下車開關車門;伴娘協助新娘化妝、換裝;伴郎伴娘為新娘鋪紅毯,點喜蠟,做好交換信物、喝交杯酒和敬酒准備工作,隨時關照新郎新娘儀表。
(8)雙方習俗溝通、忌諱或注意的問題及其它有關事宜。
婚禮禮儀之入場儀式——Step-touch走步方式
傳統的婚禮入場儀式非常莊重,特別是教堂婚禮,講究step-touch的走步方式,即所謂的「step-touch-right,step-touch-left」方法,也就是右腳邁出之後,左腳跟著邁前與右腳合並,停頓兩秒鍾,然後左腳再繼續往前邁出,隨即右腳邁前至左腳處合並、停頓。在走步時,注意步幅應比平常走路的時候小,新娘和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態講究輕緩穩重。走步時,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著新郎的衣服,或緊緊環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彎曲就好,不要用力緊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兩人的距離保持在15cm左右比較合適。
婚禮禮儀之新人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筆挺的站姿會使人看起來精神,優雅的站姿則會使人看起來高貴。婚禮上新人正確的姿態是雙腳並攏,腰板挺直,挺胸收腹,背部要有向上的伸展感,面帶笑容,眼睛正視前方。注意雙臂不要緊緊貼近身體,肩膀要放鬆,這樣就可舒緩緊張姿態,同時也避免顯得身體十分僵硬。如果想避免因長時間站立而感覺不適,腳尖可以稍微分開一點點。另外,新人在站立時,新郎應在新娘的右邊。這是古老的習俗,傳說新娘在自己的左方,方便新郎必要時用右手拔劍與敵人對決,可以更好的保護好新娘。
婚禮禮儀之轉身禮儀——幅度要輕緩,動作要利索
新人要想在婚禮中體現高貴的氣質,就應避免任何大動作。需要轉身時,身體應該隨著腳步同時轉動,轉身幅度要輕緩,動作既要利索,又要避免給人匆忙不穩重的感覺。如果婚紗或禮服裙擺較大,在轉身時可以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手輕輕抓住裙邊和裙撐稍微向上提。
婚禮禮儀之親吻禮儀——要深情但不忘情
新人親吻是在儀式中宣布兩人正式成為夫婦之後進行。親吻時可以自然大方的深情投入以表達幸福的感受,但要避免過分忘情。在正式莊重的婚禮中,過分瘋狂的行為會使人感覺新人的形象缺乏尊貴。
婚禮禮儀之婚禮笑容——微笑總能讓人開心
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方式,在婚禮上更應該保持微笑,與親友們分享幸福喜悅的心情。笑容不僅僅表達了你的心情,同時也會使你看上去更漂亮。避免因長時間微笑而引起的表情僵硬,秘訣在於你會不會讓眼睛也帶有笑意。在與客人有目光的接觸時,同時展示笑容,必要時還可以對客人點頭致意,有交流的笑容,會使你的表情更自然,不會變得僵硬呆板。新娘要避免大笑,這樣會使唇邊粉底的紋路加深,破壞整體妝容。
婚禮禮儀之行鞠躬禮——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
鞠躬是中國傳統的行禮方式,鞠躬的深淺,即身體前傾的角度大小是表達向對方致意答謝程度的高低。傳統的中式婚禮中,要求深度鞠躬,即90度鞠躬,以表達最高程度的謝意。不過,現在常用的鞠躬禮節並不需要完全採用深度鞠躬之禮。一般來說,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並停頓2秒鍾。
新娘要注意避免為了防範走光把手捂住胸前,這樣的姿勢既不美觀,又顯得缺乏對客人的真誠和尊敬。事實上防範走光絕不是用手去遮擋,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體。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禮時,動作要和諧一致。
婚禮禮儀之交換戒指——莊重仔細
在教堂婚禮中,除了花童,通常還有一個托戒指的小朋友(ringbearer)跟在新人身後,一同步入儀式現場。如果沒有安排ringbearer,新郎的戒指應該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則由伴郎保管,等到儀式中新人交換信物的時候,伴娘把新郎的戒指交給新娘,然後新娘才為新郎把戒指戴在他的左手無名指上。戴戒指時,新郎應彎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無名指。如果因為緊張戴不上時,一定不要著急抬起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前仔細套上戒指,這樣拍出的照片會很不美觀。新郎一方也是同樣的做法。
婚禮禮儀之拋花球——將婚姻的幸福傳送給未婚姐妹們
婚禮拋花球的儀式喻意將婚姻的幸福傳送給未婚姐妹們,據說接到花球的幸運女子將會很快成為幸福的新娘。新娘在拋花球的時候,應面帶笑容,手臂自然彎曲,不要伸開過直,稍微用力將花球向高處靠後的位置拋出即可,動作幅度不要過大。
婚禮禮儀之拋襪圈——把幸福傳遞給兄弟們
婚禮拋襪圈是傳統的西方婚禮習俗。婚禮中,新娘通常會穿戴兩個襪圈在右腿膝蓋上方的位置。這兩個襪圈,一個保留,另一個則是在她拋完花球後,由新郎取下,然後背著未婚男子拋出,這一儀式同拋花球一樣,意味著把幸福傳遞給兄弟們。
婚禮禮儀之婚禮跳舞——注意跳舞次序
西式婚禮中,通常會在儀式之後安排舞會,隨著舞曲奏起,新娘和新郎步入舞池開始第一支舞。根據傳統習慣,跳舞的次序如下:
a.新郎&新娘
b.新娘的父親&新娘;新郎&新娘的母親
c.新郎的父親&新娘;新娘的父親&新娘的母親;新郎&新郎的母親;
d.新娘的父親&新郎的母親;新郎的父親&新娘的母親;
e.伴郎&新娘;新郎&伴娘;
f.隨即其他賓客也開始步入舞池起舞

⑧ 中國古代傳統婚禮民俗禮儀

中國傳統結婚禮儀
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一、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服侍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二、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三、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並由媒人通知對方,准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歷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歷」)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達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的請柬後,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應登門道賀。道賀前,先要准備好禮物。禮物的多少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蔬、交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現金、用紅紙打「包封」。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賀的話。

包封裡面裝著現金,鈔票要下面朝上,一張張疊好放齊。鈔票最下層用紅紙寫上「 XXX 賀」或「 XXX 、 XXX 同賀」等字樣,謂之「掛里」,便於賬房登記。

送給女方的禮物多是實物,但也有用紅包替代的,稱之為「助嫁」。家物多是箱、櫃、床、被、餐具、衣料之類。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聞訊即主動送去,並不等請貼來了再送。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

四、迎娶篇
佳期在即,男女兩家都要殺豬宰雞,准備喜宴,還要請好廚師、儐相、伴娘、轎夫、賬房、師爺及其他幫同辦事的勤雜人員。這些人應聘後,應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開始工作,作好迎親擺宴的准備工作。傳統婚禮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擺喜筵;如果是納婿(招郎——男到女家)則反之。

一切准備就序後,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是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禮盒隊。女家在花轎到來之前,要准備好喜筵。姑娘要由母親或姐姐梳好頭,用絲線絞去臉上的絨毛,化好妝,謂之「開臉」,然後飾上鳳冠霞帔,蒙上紅布蓋頭,等待迎親的花轎。

花轎一到,女家動樂鳴炮相迎。凶親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並呈上以其父名義寫好的大紅迎親簡貼。接著是女家動樂開筵。席間,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謹慎一些,因為中國民間有不少不成文的習俗,在新婚的三天里,親朋戚友中的平輩和晚輩青少年可以別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編演幾出小小的喜劇,稱之為「洗媒」和「掛紅」(鄉下俗稱「賀新客」)。新娘的嫂子說不定會在盛給新郎的飯碗下層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會在斟酒時特別給姐夫抹一把鍋底灰 .....對這些能增加歡樂氣氛的小鬧劇,媒人和新郎應該容讓——雖不妨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小地報復一下,但卻絕不能生氣、發火,甚至同主客吵鬧、扭打。

早宴之後,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行過禮之後,伴娘就可攙著新娘上花嬌了。上轎時,新娘不妨哭幾聲,以示對父母家人的依戀。

新娘上轎後,即奏樂鳴炮,啟轎發親。樂隊在前,樂隊後面是新郎(有條件的要騎馬),接著是花轎和其他送親的人員。新娘在啟轎時,往往要塞個紅包給轎夫,以免花轎搖擺得過於厲害。

接親的隊伍將要到達新郎家門口時,男家要鳴炮動樂相迎。花轎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門前,男家請的伴娘(一般是年輕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轎簾,將新娘攙下轎來,儐相上前贊禮,賓客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紅、黃各色紙屑替代),將婚禮推向高潮。

五、拜堂篇
拜堂是婚禮的高潮階段。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樂鳴炮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

六、喜宴篇
在傳統婚禮進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經張燈結綵,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門前對聯一副,加橫批。
2、堂屋中間高懸一方形彩燈,彩燈四面分別繪上「鸞鳳和鳴」、「觀音送子」、「狀元及第」、「合家歡」圖案。
3、香案上一對碩大紅燭。
4、兩邊「對座」牆上貼「陪對」一幅。
5、後「金牆」上帖「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自上而下直寫。這六個字的寫法有講究:天要平,即「天」字的兩橫要寫平,不能彎曲;地要寬,即「地」字寫寬一些,不要過窄;君不開口,即「君」字要全封閉,不能留空隙;親不閉目,即寫繁體「 親 」 字,右邊的「 見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後一橫全部封住;師無別意:繁體的「 師 」字要少寫一撇,寫作「 師」 。

新房:
1、門框兩邊貼對聯一副,加橫批(橫批一般寫「鸞鳳和鳴」四字);
2、門上貼大紅雙喜字;
3、新房正中懸彩燈;
4、窗戶上貼剪紙的大紅雙喜字,四角貼剪紙的蝴蝶圖案;
5、窗戶兩邊貼對聯;
6、牆壁四周掛字畫。

廚房:正門對聯一副,加橫批,門上貼紅「喜」字。

其他:所有房間門上均貼「喜」字一個。

拜堂之後,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來。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賀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會見賓客並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座位,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餘按尊卑長幼對號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座位排定後,儐相宣布動樂鳴炮開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說幾句表示感謝的話祝酒,然後,廚房開上第一道菜來,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應該一個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的豬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時刻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後,「上親」先到退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套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去,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臨起時,男家要「打發」衣料、鞋襪之類,講究的還有紅包。「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到門口,還要鳴炮動樂,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至村口。

七、鬧房篇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由於很多新人們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同一空間,心理上可能會感不自在。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而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們表示祝福之意。

八、回門篇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結婚傳統禮儀程序的15個步驟: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 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 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1、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 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2、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 檻,而應橫跨過去。

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⑨ 結婚時禮儀有什麼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3-26

⑩ 結婚的禮儀有哪些

每個地方每個時代的婚禮儀式各異,我根據網上的資料整理如下,希望對您有用:
(一)婚前禮:
是在婚姻籌劃、准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後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 結婚禮儀——轎子。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二)納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隻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後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祖先遺下的規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後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後,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並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允,就告辭回去復命了。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後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展出來的。
(三)催妝
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四)送妝
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五)鋪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六)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後面。 當新郎穿著禮服,帶領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有幃簾)、從車、僕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後,新娘就從房裡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誡她道:「今後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願。」同時,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誡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並接上佩巾,然後告誡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 隨後,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並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於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了3周後,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七)親迎
流傳到後世,多以花轎、喜車、綵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婚禮服多為綉有龍鳳圖案和彩飾的鳳衣鳳冠,垂下絲穗以遮面,也有以紅巾一帕、紙扇一把以遮面的。當新郎親迎來到女家時,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新娘的親友則要當眾試才——請新郎賦詩,新郎在當場吟誦了「催妝詩」後,新娘方始起身上轎。上轎前,女家先使一婦人手持燈或鏡子向轎中照一下,謂之「照轎」,認為這樣可以壓邪。 近代,花轎起轎後,女家在門口潑上一盆水,原意是認為水可以滌除污穢,當然也可以壓邪治鬼,後來演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祈祝女兒出嫁之後和婆家關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八)花轎
在迎歸男家的路上,前呼後擁,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緊隨的是執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然後才是新娘的花轎。沿路吹吹打打,呈現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鄰人鄉親還要索取吉利錢,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兒童爭著去搶,叫做「撒滿天星」,另有一個手執花斗,將所盛之穀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門的煞神——稱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轎了,但雙腳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因古人認為,地與天都是神聖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難免會觸犯地神,因此,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俗:「青衣轉氈褥,錦綉一條斜。」宋代改氈為席,稱做「傳席」或「傳袋」,即以席或麻袋輾轉傳遞,直到洞房前,席諧音「息」(即小兒、後代),袋諧音「代」,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後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演變至今,已成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轎、下轎的了。當新娘來到新房門前時,還要從馬鞍上跨過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壓邪的。
(九)拜堂
是新娘過門後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先秦時,新娘拜見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後,由贊者引帶著去見公婆。新娘雙手捧著盛有棗子和栗子的竹盤,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臉向東行拜禮,然後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盤擺在席上,公公用手撫了一下,站起來回拜,新娘再行拜禮,然後下堂,從女隨從手裡接過盛有肉乾的竹盤,走到婆婆的坐席前,進行如同剛才一樣的儀式。接著,贊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種以甜酒賜給新娘的禮節,然後,新娘再用根據規定準備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饋食禮」,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後要由她來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獻之禮」賜還給媳婦。再公公婆婆和媳婦相互敬酒之後,公公婆婆由西階下堂,新媳婦由東階——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顯示新媳婦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婦的資格。 再拜見公婆後第三個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婦要到夫家的祖廟行「廟見之禮」——即拜見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靈。經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媳婦才算正式成為夫家家族中的一員。從漢魏到唐代,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公公婆婆則踏著新娘的腳印隨後而入,以壓媳婦的銳氣。新娘入門後,先拜豬圈及灶,然後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見公婆及親戚。後來,逐漸把拜堂這一儀式改在新婚之夜進行。新郎迎請新娘進門後,各執一端用紅綠彩緞結成的同心結,並立在高燒大紅龍鳳喜燭的堂前,請男家福壽雙全的太太,以秤桿或機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後依次拜見公婆及尊長親戚。這時,拜與被拜的雙方往往要互贈禮物。最後夫妻交拜,禮畢之後,新人由親友送入新房。
(十)酒筵合酒
古往今來,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當然,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義,則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先秦時代,新郎新娘的酒筵並不和眾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專設一席,新郎新娘在司儀的指揮下,相對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飯菜酒食之後,即告撤席,時間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義的儀式無過於「合酒」了。「合酒」,是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制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飲交杯酒」)、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 秦漢以後,在婚禮酒筵前後,又增加了「撒帳」、結發等儀式。當新郎將新娘迎入新房後,兩人一起在婚床帳中女左男右對坐,隨後由前來參加婚禮的女賓或司儀邊唱邊向帳中拋灑金錢彩果,即所謂「撒帳」。接著,將一些預先從新郎頭上取下的頭發交給新娘,讓她和自己的頭發梳結在一起,稱為「結發」。這以後,新郎就從床上下來,到外室接受親友道賀,招待眾人參加酒筵,而新娘則仍然在帳中繼續安坐,直到酒筵結束,新郎再度回房為止。
(十一)鬧房
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在先秦時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結束,標志著婚禮之夜儀式的基本結束,接下來,新郎新娘就安寢了。大約在漢代時,參加婚禮的賓朋不甘就此罷休,於是就有了「聽房」的做法:新婚之夜,愛看熱鬧的人悄悄來到新房窗外,偷聽新郎新娘的言語及舉動,以此為笑樂。傳衍至晉代,民間已有戲弄新娘的習俗:於大庭廣眾之前,以各種怪問題來難新娘,甚至對新娘施以種種惡作劇。後來流行的「鬧房」,可能就是這一習俗的演變。 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閱讀全文

與婚姻禮儀是什麼樣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講故事配什麼音好 瀏覽:36
如何找到自己的婚姻 瀏覽:551
迷你世界小故事應當怎麼寫 瀏覽:971
打給你的愛情手冊是什麼歌 瀏覽:706
西安酒店如何申請場所健康碼 瀏覽:313
事業單位考核結果包括哪些 瀏覽:658
你在愛情里受過什麼傷害 瀏覽:850
2021年中級經濟師考試怎麼樣 瀏覽:699
美女在哪裡k歌 瀏覽:660
事業編辭職的時候需要辦什麼手續 瀏覽:112
婚姻錯了怎麼才能重新開始 瀏覽:600
散文和故事哪個好 瀏覽:755
隊長在給灰灰講什麼故事呢 瀏覽:447
美女帥哥群怎麼添加 瀏覽:596
事業單位市直的和新區的哪個好 瀏覽:88
包頭幸福路五號街坊是什麼構造 瀏覽:760
在王藍莓的幸福生活中怎麼開飯 瀏覽:902
歸鄉記講的是什麼故事 瀏覽:433
幸福到家什麼時候開播 瀏覽:189
美女現在紋眉多少錢 瀏覽: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