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大才女24歲讀博,32歲上《百家講壇》主持,今仍單身,你知道是誰嗎
2007年11月19日,《百家講壇》迎來了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講師——32歲的蒙曼。
只有32歲的她,已經成為了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的副教授,可以說是青年才俊。她在《百家講壇》上的初次亮相,就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容優雅,落落大方,侃侃而談的樣子,一下子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用是否有過婚姻來評判一個女子早就已經過時了,社會不再需要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性;社會需要的是能撐起半邊天的獨立女性,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在身體上。蒙曼作為新時代女性的代表,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堅持自己的熱愛,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麵包會有的,愛情也會有的。
㈡ 好事記者刁難才女蒙曼,如何看待剩女問題她是怎麼回答的
認識蒙曼老師,是從她講的《武則天》開始,當時被她講的內容深深吸引,聽了一遍又一遍。
蒙曼老師總能用通俗的語言講出人人都聽得懂的歷史,並不故作驚人之語奪人眼球,適當的幽默和評價也恰如其分。
因而,被實實的圈粉。
希望那些「好事者」能「躬身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過好自己的日子,給社會多增添一份和諧。也祝願蒙曼老師能夠快樂的生活,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
㈢ 將近半百仍未婚,才女蒙曼為何在婚姻上一直遭受坎坷
將近半百仍未婚,才女蒙曼為何在婚姻上一直遭受坎坷?蒙曼的出現讓大家喜歡上了她,其實這背後大家一方面是喜歡她的個性,另一方面就是出於欣賞她的滿腹才華。很多人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身為國學才女的蒙曼老師,如今已經45歲的她為何要選擇單身呢?難道她就沒有人愛嗎?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國學才女,背後不結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她的擇偶標准不是像普通人一樣,不是希望找一個比自己更優秀,並且對自己非常好的人來過日子就足夠了。哪怕是比蒙曼現優秀的人出現了,但在感情方面,女人的選擇是感性的,當一個女人對另一半沒有感覺的時候,與再優秀的人一起生活,也會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更多的是蒙曼在追求自己的精神世界,還有就是不將就自己,不為了迎合生活。有一句話說得好,老梁說像蒙曼這樣子的才女,她會選擇用自己的熱愛來燃燒自己的生命。像她這樣子的活法,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也更需要對生活有足夠的信心,對自己有足夠的自信。總之,小編認為,蒙曼在婚姻上並不是一直遭受坎坷,而是要求高,所以單身!
㈣ 蒙曼為啥不結婚
對於外界的誤解,蒙曼不結婚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她找古文化詩詞的研究之中,尋找到了一種屬於自己最舒服的狀態,所以對於她來講,結婚與否已經不再重要。
簡單一點來形容,每一個人的有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蒙曼的方式不是她不想結婚,不是她討厭婚姻或者是什麼不婚主義。
記得蒙曼曾說過:我崇尚女權,崇尚婚姻,我追求白頭偕老的愛情,我並不是一個不婚主義者,只是我還沒遇到我認為對的那個人。
對於這樣子一個理智又有真才實學的才女,她不是為了結婚而結婚,而是為了守住自己內心裡真正的愛情觀。
(4)什麼是蒙曼婚姻擴展閱讀
1992年9月至1999年7月,蒙曼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先後獲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
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專業,師從榮新江教授;2002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
2002年7月至今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隋唐五代史及中國古代女性史。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隋唐五代政治軍事史和中國古代婦女史。當選為北京市海淀區人大代表。所授課程:中國古代史、史學理論與方法、專業英語、歷史文選、隋唐五代史(研究生課)、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國古代宮廷政治史。
㈤ 蒙曼:《中國詩詞大會》最年輕評委,人稱「小於丹」,為什麼44歲還單身
蒙曼是一個很有才華的文化學者,她不僅是《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也是《中國詩詞大會》最年輕評委。作為學者,年輕是一個非常大的優勢。縱觀我國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大師,年輕的時候都特別厲害,比如陳寅恪、傅斯年、李濟等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能獨當一面。由於蒙曼的才氣,人們將其稱之為「小於丹」。蒙曼44歲了,仍然單身。她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然而,蒙曼的人生有一個遺憾:44歲仍單身。雖然她是一個著名的文化學者,可本質上還是一個女人。既然是一個女人,就不可避免地無法迴避婚姻。令人遺憾的是,蒙曼的感情經歷依舊是一片空白。對於單身的態度,蒙曼很是坦然,她認為她現在比較享受單身生活。可能對蒙曼而言,單身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狀態。當然了這是人家的隱私,過多的探討也不好,還是希望她能夠早日脫單吧!
㈥ 記者問才女蒙曼,怎樣看待剩女問題蒙曼是如何回答的呢
擁有深厚底蘊的中華文化,總是散發著讓人割捨的魅力,這也是文人墨客為此奮不顧身的基本理由。由古至今有不少才子才女,他們通過在文學方面的鑽研,借用華麗辭藻展現內心涵養,也使得文學魅力從中展現。他們的認知和談吐會超越一般人,往往有深層次的感悟,記者問才女蒙曼,怎樣看待剩女問題?面對這個問題,她怒言:你這是一句混賬話,為何蒙曼會作此回應呢?
03
蒙曼的很多觀點十分犀利,記者問才女蒙曼,怎樣看待剩女問題?她對此怒言:你這是一句混賬話,她的怒氣是因為女性已經獨立,已經不再依靠男性生存,何談「剩」字?事實上每個人遇見自己對的那個人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要求每個人都要在一定的年齡段完成自己的婚姻大事,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為了結婚而結婚,也很可能會以悲劇收場。
就像才女蒙曼沒有走進婚姻,主要是因為她沒有遇見那個對的人,而不是因為被「剩」了下來。蒙曼面對父母的顧慮,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她相信自己在未來也可以遇見自己應該遇到的人。久而久之,她的父母也選擇尊重自己女兒的做法。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婚姻負責,面對婚姻應該足夠慎重。
在蒙曼的成長道路中能夠看出,知識確實給她開創了很多可能,她憑借著對知識的渴求,完善了自身認知,能夠以更犀利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並非隨波逐流,失去個人的價值觀。在社會環境的影響之下,多數人都很難生出個性化思考,很容易會因為大部分的認知,失去客觀的判斷能力,在蒙曼的身上就不具備這種特徵,因此她的思想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給予尊重。
㈦ 當代才女蒙曼45歲仍單身,她的擇偶標準是什麼
婚姻是每一個人一生都要面對的重大選擇,將會對人生下半場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在適婚年齡完婚,開啟幸福生活,這已經是人們的共識。然而,“當代才女”蒙曼45歲仍然是單身一人。其實,大家用心的去想一想,每一個人對婚姻的態度都是不一樣的。對於蒙曼為何單身,筆者就不做過多追究了。盡管蒙曼單身一人,可是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擇偶標准,即“我們所要追求的,是要從開始到結束都是一心一意的,而且白頭偕老的婚姻!”
綜合來看,蒙曼的擇偶標准,體現了她嚮往高質量婚姻的追求。平心而論,蒙曼已經四十五歲了,不可能再進行多樣化選擇。所以,她的這一擇偶標准,還是非常謹慎的。由此可見,蒙曼雖然單身,可是對於擇偶標準的態度一點也不將就。所以,蒙曼再沒有遇到符合擇偶標準的人選之前,高傲的保持單身成了一種生活態度,也是為未來美好的婚姻虛位以待。畢竟,自古以來擁有才華的人,在某一方面擅長,在另一方面必然不擅長。因而,對於蒙曼的擇偶標准,要予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