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恐婚怎麼辦
人是社會性的,婚姻是社會組成的一部分,所以說排斥婚姻,也是一種社會適應不良,對人生的心理發展也會有影響,所以對於婚姻恐懼症,我們要適當的調整與克服。對於婚姻恐懼症的調整,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在將步入婚姻之中時,要有一個開放的態度和良好的溝通,多與對方進行溝通,緩解面對進入婚姻的恐懼與焦慮,增強對婚姻的安全感與信任感。
2、調整不合理的認知,一般來說有婚姻恐懼症的朋友,自己或者說親人與朋友都會有一些失敗的婚姻,而這些婚姻在心中出現了心理陰影,導致對婚姻出現一些不合理的認知。
3、接受心理輔導,向心理咨詢師進行系統的心理輔導,來具體的分析產生婚姻恐懼症的原因,並進行心理輔導來調整。
2. 我有婚姻恐懼症,這么辦呢
婚姻恐懼症的通常「症狀」是:焦慮、煩躁、易激惹,或是疏遠、冷淡、沉默寡言,因此對個體的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消極影響。 【應對的方法主要有】 1、開放的態度和良好的溝通,此法尤其適合那些對戀愛對象的婚姻動機持懷疑態度的「患者」。
2、轉變不合理認知,此法尤其適合那些被囚禁在過去失敗陰影中而遲遲無法獲釋的「患者」。 3、接受系統的心理輔導,並在心理咨詢師的專業指導下接受一些放鬆訓練或者直接運用默想脫敏法治療。 【「婚姻恐懼症」的心理分析】 現在的社會,離婚變得像吃飯一樣平常,婚姻恐懼症也大4蔓延。
扳扳手指,自己身邊就有那麼多人感染了「恐婚症」,有的人甚至已經病入膏肓。 恐婚者說,談戀愛的感覺挺好,很輕松,何必要用一紙婚書把兩個人綁在一起呢?結婚太麻煩了,還是做戀人比較好,合則聚,不合則散,沒有心理負擔。他們「理智」地認為,日子久了,總會有彼此厭倦的時候,何必束縛別人、束縛自己?因此他們始終對婚姻持觀望態度,不肯把幸福的賭注押在未來的配偶身上。
那些眼界狹窄、整天迷戀2人世界的人在恐婚者眼裡是最沒出息的。 總有許多善良而老派的人在恐婚者耳邊喋喋不休地勸說:年紀不小了,該結婚了。可是恐婚者有的是理由在圍城外徘徊不前,怕失去自由,怕被老婆孩子套牢,怕婚姻毀了現有的快樂。 恐婚者擔心自己最終還是不能避免結婚的庸俗結局,漫長的未來幸福與否誰能無法預料。
也許有一天,恐婚者咬牙切齒地說服自己克服了婚姻恐懼症,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地踏上紅地毯,但心理上的巨大障礙仍可能讓他們產生強烈的失落感。盡管心裡一再對自己強調婚姻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可壓力感或恐懼感仍揮之不去。 恐婚者說:愛情使人睡不著,婚姻使人打瞌睡!延長愛情的惟一方法,就是推遲結婚的時間!結婚的歷史意義在於:連接兩個人的那條「紅線」從此會變成一條繩索! 女人具有水的屬性,男人具有火的屬性,婚姻就是試圖使水火相容的一種嘗試! 「恐婚症」是一種很有代表性的現代社會心理疾病。
社會輿論對婚姻生活的負面宣傳是「恐婚症」的起因之一,媒體經常就如何處理婚姻關系進行各種討論,這種社會氛圍使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對婚後生活的過多考慮在面臨婚姻時的表現形式就是對結婚的恐懼和逃避,很多人因此推遲結婚,甚至寧願獨身,也不願意「受罪」。
在這里,我們要提醒害怕結婚的人們不要忘了那句老話:婚姻是一雙鞋,合不合適只有自己知道。如果你拒絕穿鞋,也許避免了因為鞋子不合腳而磨出血泡,但也可能因赤足行走而踩到釘子上,到那個時候,你或許會意識到,婚姻其實也是對愛情的一種保護。幸福的婚姻生活是治療「恐婚症」的最佳方法。
3. 婚姻恐懼怎麼辦
「婚姻恐懼症」是一種對婚姻或者親密關系持續的、非正常的、無現實根據的恐懼擔心的心理。有結婚恐懼症的人也會喜歡或愛一個人,但當對方表現出喜歡的時候,就有可能產生退縮的行為,害怕進入一段親密關系。這種恐懼症往往和一系列的人格特質或者神經症有關系,而且與社會因素關系密切。
由於大多數恐懼症是社會造成的,比如社交恐懼症,因此在精神障礙手冊(DSM-5)中也找不到婚姻恐懼症的描述。心理障礙與心理問題不同,心理問題是每個人總會遇到的一些困擾自己的問題,在大多數情況下,婚姻恐懼症應該屬於心理問題的范疇。
不過對於任何恐懼症,症狀表現因人而異。這些症狀通常包括極度焦慮、恐懼以及任何與恐慌相關的身體反應,如呼吸急促、快速呼吸、心率不齊、出汗、過度出汗、惡心、口乾、惡心、無法表達單詞或句子,口乾和顫抖。
人們普遍認為恐懼源自外部事件(即創傷性事件)和內部傾向(即遺傳)。許多特定恐懼症可以追溯到特定的觸發事件,尤其是早期創傷性體驗。恐婚族往往是經歷過感情上的創傷或者內心留有父母好友婚姻破裂的陰影。因此導致他們對於自己經營婚姻或一段感情的不自信。
另外,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在傳統社會中,婚姻不像現在男女雙方更自主、儀式簡化的結合, 而是經過了媒婆、父母、算命先生、禮物、筵席、儀式等十分復雜的過程, 既包含了生物的和經濟的因素, 更包含了涉及傳宗接代、命運信仰、門當戶對、家族主義等的文化因素。在娘家生活自由的女孩面臨婚後的考驗更為嚴苛。雙方的結合也並非一定是愛情的結果。這是一種「家本位」的婚姻形式,婚姻的風險由家族共擔。而現在,人們結婚不再側重家族利益, 而是從「個人本位」的角度出發。更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個體要承擔自主選擇的後果和責任。
「今天, 任何人打算同另一個人建立親近關系都必須要捲入風險計算, 都必須判斷他( 她) 獲得幸福和安全的可能性。」(吉登斯)
由於現代社會婚姻的風險成本的提高,勢必影響人們選擇婚姻的心理。除了感情創傷導致的恐婚外,從女方的角度來說,主要的擔心問題有:未來的婆媳問題、家庭和事業的平衡、婚後失去個人魅力;另外,隨著女性的獨立,經濟問題也納入了擔心的考量范圍。從男方角度來看,可能會擔心結婚成本太高一時無法負擔、婚後失去自由。或者交往的對象並不能達到自己的理想期待,害怕未來出現期待的對象後無法對現在的愛人保持忠誠。持續增高的離婚率也影響著人們對婚姻的信心。不過這種恐懼擔憂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待婚姻的謹慎態度。
時評作家黃佟佟在自己的博客里評論日劇《晝顏》寫到「在如此枯燥和乏味的婚姻里,在把妻子當成一隻冰箱,有需要就打開,壞了也不去修理的男人身邊,女人為什麼要死守泥沼呢?」而另外李敖也總結過男人不結婚的好處。不過總歸一個心理:害怕婚姻生活變得乏味瑣碎,要看人臉色。婚後生活還不如單身精彩。
那些魅力十足卻遲遲不婚的明星里也不乏「恐婚者」。據說林心如便是受在婚姻上吃虧的父親的影響。
至於這種恐婚心理的後果,怎麼說呢,每個人在面臨進入親密關系之前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猶豫焦慮。但是放到這個社會上去考察,不婚並未成為主流,也不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多大影響。但是,對於個人而言,對婚姻的恐懼會影響個人的幸福感。不過反過來想,恐懼本身也暴露了自身或戀情本身存在問題。如果「恐婚族」想要結婚又「恐婚」的話, 就要找出自己「恐婚」的原因所在, 在婚前完善自己, 讓自己成長, 在欠缺的方面做好准備, 那麼將來進入婚姻就不會遇到麻煩。對於那些因為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性格有關的「恐婚族」, 比如父母婚姻不和諧或者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人, 就要努力使自己消除人際交往上的障礙, 學會愛,學會和對方建立親密關系。步入婚姻之後,還要學習如何經營一段婚姻,學習夫妻相處之道。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延續和升華。當然,在選擇多元化的時代,如果既不存在恐懼心理也沒有對婚姻生活的憧憬,那麼坦坦盪盪的不婚者也沒什麼不好。
4. 有婚姻恐懼症了怎麼辦
1、只想戀愛不想結婚
許多情侶在相戀一段時間之後,其中一方可能會提出結婚的想法,而許多患有恐婚症的人則會對這個話題避之不及,認為戀愛也是兩個人在一起,結婚也是兩個人在一起,沒有必要結婚。在談論結婚這個話題的時候,患有恐婚症的人往往都會將這個話題跳過或者轉移話題,根本不想和你討論。
2、即使同意結婚也不積極備婚
如果在另一方的努力下同意了結婚,患有恐婚症的一方對於結婚准備的相關事項也不會有著積極的態度,對結婚准備會視而不見,不僅不幫忙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消極的行為,干擾結婚的進程。
3、脾氣暴躁或者沉默寡言
越臨近婚期脾氣會越來越暴躁,因為結婚這件事情好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在他們的心頭,讓他們心中充滿了陰影,或許一句結婚進度的詢問就會引起情侶雙方的爭吵。也可能越來越沉默寡言,將自己和這個世界隔離,不想接觸親人朋友,用工作或者其他事情來麻痹自己不去想結婚的事情。
4、擔心婚後的生活
許多恐婚症患者最明顯的特徵就是會一直擔心婚後的生活,擔心自己不能將工作和家庭兩頭兼顧,擔心自己因為婚姻的舒服而失去自由,擔心未來能不能和對方的家庭生活好,更有甚者還沒結婚就已經在擔心婚姻破裂導致離婚。
1、先了解自己的症結所在
首先你要發現自己為什麼會對婚姻恐懼,這樣才好對症入手慢慢的根除恐婚症。而誘發恐婚症的原因主要有這些:
a、看了生活中太多破裂的婚姻,恐懼婚姻失敗;
b、害怕結婚後失去自由;
c、害怕自己承受不住壓力;
d、因催婚產生的逆反心理;
E、對未知的恐懼。
2、樹立正確的婚戀觀
讓自己的婚戀觀更加成熟,想清楚婚姻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麼,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做好了准備,不要讓外部因素影響了自己的主觀意識。
3、試試婚前磨合
可以嘗試在結婚前先共同生活一段日子或是了解其他幸福的家庭是如何生活,慢慢撥開婚姻的迷霧解除恐懼。
4、親人朋友的關懷和鼓勵是最好的良葯
所有的事情不能讓恐婚症患者一個人去承擔,作為他的親人和朋友要多多的關懷和鼓勵他,讓她可以積極的去面對這一症結。
還可以點擊婚禮紀頭像在知道首頁查看更多的戀愛和結婚相關知識~如果還有其他結婚相關問題也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我會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回答哦!
5. 如何走出婚姻心理恐懼症
婚姻恐懼症自成恐婚族,婚姻恐懼症是現代病,越來越忙碌隔閡的社會,讓我們對婚姻充滿恐懼,恐婚族隊伍也就越來越龐大。婚姻恐懼症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你小的時候,你父母之間爭吵在你心裡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恐懼的影響。 有句老話:爭爭吵吵,白頭到老。這句話的涵義是夫妻之間的爭吵是正常的。爭吵有時也是一種心靈和思想交流的方式,也是對對方的一種關心。試想如果夫妻一方對對方根本就沒有感情,那麼就會出現漠不關心或者出現冷戰。如果從這個角度看問題,爭吵至少比冷戰要好。夫妻之間通過爭吵會加強了解,只是要控制好爭吵的場合和激烈的程度,不要對家人和他人造成影響。愛情本來就是兩個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修養等方面不相同的男女之間的心靈融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經歷相知、相戀、相愛。在這些過程過之中,男女在人生觀、家庭觀等方面都要進行交流,最後走進婚姻。也就是說婚姻中肯定會存在沖突的成分,但是不能因噎廢食。人的一生中都會有這樣或者那樣的恐懼,這也是正常的。面對恐懼需要我們調整自己的心裡狀態,而不是一味地選擇逃避。首先回想自己的成長和生活經歷,都會有很多讓自己嘆服的成功。回想自己曾經的成功會讓自己信心大增。同時看看自己身邊的同學和同事,很多都不如自己。但是她們在婚姻或者生活之中都出類拔萃。由此,我們也應該相信自己能夠處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尋求別人的幫助。有些事情在單個人看也許是恐懼的,但是在別人來看可能是小菜一碟。因此擅於和別人溝通,善於請教別人,也能夠幫助自己克服恐懼的心理。婚姻恐懼症自成恐婚族,婚姻恐懼症是現代病,因為越來越忙碌,也越來越隔閡,如果童年再有不好的陰影,那麼走出對婚姻的恐懼就更需要強大的「小宇宙」。我們對婚姻越充滿恐懼,恐婚族隊伍也就越來越龐大,我們要克服婚姻恐懼症獲得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