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生代農民工的婚姻問題有哪些
「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是指80後、90後,這批人目前在農民工外出打工的1.5億裡面佔到60%,大約1億。他們出生以後就上學,上完學以後就進城打工,相對來講他們渴望進入、融入城市社會。新生代農民工年齡大都在20歲至30歲,以「三高一低」為特徵:「受教育程度高,職業期望值高,物質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而新生代農民工仍然是農民。當前受戶籍限制,新生代農民工的法定身份仍然是農民。他們中的一部分是在城市裡出生長大,一部分是初中或高中畢業後直接進城打工,他們沒種過地,不會種地,更不願意種地,普遍存在著「輕農、厭農、棄農」意識,雖然戶口在農村,他們更傾向於把自己定位為城市人。 (一)離婚率逐年持續增高
年輕的農民工來自農村,卻往往不會種地,不再像父輩那樣一生留戀土地,他們向城市的流動不可逆轉。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現實中,農民工每年春節回一趟家,熱心的鄰居、親戚和紅娘,忙著給他們介紹對象。滿意的,很快確定下來,隨後就送彩禮、登記、辦酒席。蜜月還沒完,又背上行李回到打工的城市。想念時,只能靠電話和書信聯絡感情,半年甚至一年也難見一面。而外出打工的小夫妻,都渴望能在一個地方或一個單位,可現實情況難如人願,只好過牛郎織女的日子。
「新生代農民工」正處於交友、戀愛的黃金時期。但對這些漂泊在城市的年輕人來說,無論是尋找一段美好的愛情,還是過上安穩的生活,都十分困難,每天的生活就是「兩點一線」。屋外是繁華的都市夜色,屋內卻是日復一日的蝸屋生活。前不久,我們在對100餘名農民工實地訪談,在回答「打工生活您最大的感覺是啥?」這一題目時,26%的男性農民工、34%的女性農民工選擇「空虛寂寞」。而分居生活,也使留守婦女嘗盡獨守空房的滋味,常年天各一方,有老公等於沒老公、有老婆等於沒老婆,結果導致離婚率逐年持續增高。
農民工「安家落戶」,涉及戶籍、住房、教育、醫療、社保等方方面面。我市沁水縣十里鄉劉東19歲高中畢業後,2000年獨自一人闖北京,就職於某製版公司,如今已經30歲,至今沒有成家。「在北京,沒房、沒車、沒學歷,又是外地人,哪個女孩子樂意嫁給咱啊!」劉東感慨地說,雖然在京工作,但他的工資待遇並不高,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除往家裡寄點外,剩餘的也只夠自己開銷。他也想在老家找個對象,可兩地分居並非他所願,帶到北京開支又太大,因此婚姻的事情只能一拖再拖。
(二)大齡農民工找對象難
澤州縣李寨鄉成華,女,現年29歲,2004年經過技術培訓,在深圳台資企業上班,月收入3500元。在城市已經生活6年,但成華覺得自己本質上還是個農民。現在,對於「奔三」的她來說,結婚成家成了她的最大煩惱。「在城市裡,我這樣出身的女孩子其實很難找到如意的對象。」因為農民的身份,成華有些自卑:「不過讓我回到農村找個對象也不行,沒有共同語言和愛好。今後的家在哪裡我也不知道,都說落葉歸根,可是像我這樣的『女農民工』根在哪裡呢?」
這是社會轉型期出現的一個現象,農民工已成為城市的一部分,但往往是城市的邊緣人,城市的精彩,離他們還很遠。他們在城市裡打拚,面對著各種新鮮事物,心理上也發生變化,對未來的生活有全新的期望,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不再循規蹈矩,做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舊式農民,而是渴望在城市中立足,成家立業,與真心相愛的人相依相偎。許多農村女孩子都有「城市夢」,根本不想再回村裡,城市帶給她們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滿足,還有對美滿愛情的渴望,甚至夢想上演「灰姑娘」的童話故事。當然,會有一些城市青年和農村姑娘戀愛結婚,但畢竟是少數。等農民工真的事業有成了,卻錯過了結婚的黃金年齡,談戀愛結婚更是個難題,不少單身大齡青年成為「剩女」「剩男」。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女性的適婚年齡通常比男性短,女性受到的婚姻壓力更大。
(三)想當城市人無奈門檻多
新生代農民工大多想成為城市人,但受限制,處於難以走進「圍城」的困境。陳女士是高平市北詩鎮人,10年前初中剛畢業就來到市區,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可殘酷的現實擊碎了她的夢想,因為沒有技術,只能在酒店、賓館里做服務員,幾年下來,非但沒給家裡寄過錢,反而讓父母補貼了不少。婚姻問題「高不成,低不就」進退兩難。
在建築業、加工製造業方面幾乎是新生代男性農民工的就業首選。這些工作臟、累、苦,工資待遇不高,風險大,很難獲得女孩的青睞,也難以獲得與女孩相處的機會。
同樣,在一些玩具加工業、電子產品組裝服務業、紡織制衣業等廠子里則是新生代女農民工成群結隊,同樣苦於「戀愛無人」。這些單位新生代女農民工占絕大多數,加上她們在戀愛上一般比較矜持,不好意思主動和廠外的男性接觸,所以她們的婚戀也成了老大難問題。此時,職業搭起的圍牆正束縛著這些青春萌動的新生代農民工。
(四)收入水平偏低影響愛情發展
從收入水平看,新生代農民工的工資水平總體不高,有的還經常被拖欠。經濟是一切的基礎,他們的愛情與婚姻,同樣需要經濟條件為基礎,婚姻不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上,這也影響到新生代男性農民工未來的擇偶。牛斌出生在澤州縣山河鎮的一個偏遠山村,初中一畢業就來到市區打工,雖然在城裡收入低,但他8年一直堅持在城裡生活,先後幹了4種職業,賣摩托、當保安、做電器修理、干裝修,他說自己的身份雖然是農民,但連種地的鋤頭、鐮刀都沒有摸過。他說:「農村和城市最大的區別就是生活單調,最多的娛樂活動就是打麻將。」而在城市閑暇時,他和朋友喝茶、唱歌、上網,生活十分自在。但找對象由於收入低,購買一套三、四十萬元的房子,無疑是天文數字。沒有房子,找對象也困難。
『貳』 有人說農民婚姻里沒有愛情,結婚不過是搭夥吃飯,真的是這樣嗎
有人說農民婚姻里沒有愛情,結婚不過是搭夥吃飯,我其實是不認同這個觀點的,愛情縱然是維系一段婚姻關系的關鍵,但是在婚姻生活里,愛情會逐漸地呢被消磨掉,最終會變成親情,有親情的婚姻很多時候會比只有愛情的婚姻更加的牢靠。愛情可能是一時的,但親情會是一輩子的。就算是農民也有自己選擇生活的權利吧!農民也可以有自己的愛情親情。
彼此結婚。有一句流行的諺語叫做「尋找伴侶」 在生活中,如果沒有人一起聊天和做有趣的事情,那真的很無聊。簡而言之,我們可以一起吃飯,一起聊天,一起玩耍。江洋先生說:「夫妻應該是一生的朋友。夫妻之間最重要的是朋友關系。」 婚姻的重要意義是找到一個興趣相似的人,豐富生活。世界上最孤獨的時刻不是獨自度過一生,而是當一個人明顯結婚或獨自生活時,面對生活的艱辛。
所以說,有人說農民婚姻里沒有愛情,結婚不過是搭夥吃飯,這樣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叄』 農民工離婚率增高,如何重塑農民婚姻價值觀的問題
大多數農民工婚姻破裂的原因都與經濟有關,所以說,當地的政府還是要對其進行價值觀的宣傳和教育,讓廣大農民工朋友認識到一個幸福家庭的重要意義。
一,農民工離婚率增高。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降低離婚率?如何能夠重塑農民的婚姻價值觀?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和宣傳價值觀,本身就是在意識建立的時候慢慢形成的,要讓廣大的農民工認識到,對待婚姻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能草率對待。對自己的家庭負責,明白孰輕孰重,認識到幸福家庭的重要性。
『肆』 哈薩克美女勇嫁45歲中國農民工,不要房和車,婚後生活怎樣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外合作也日漸多了起來,加上如今越來越便捷的交通工具,所以很多國人走出國門,去廣袤的世界見識更多的風景。
當然,我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文明古國,自然也吸引了許多外國人前來參觀游覽,因此與外國異性相處的過程中,也不免會產生感情,組成一對跨國家庭。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對夫妻,妻子是貌美如花的外國美女,丈夫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
對於老權來說,能夠擁有米哈娜這樣一位賢惠的妻子是他一生的幸運,而這對於米哈娜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如今米哈娜已經能夠適應中國的生活,而米哈娜和老權跨越文化和年齡的婚姻也一直比較幸福美滿。其實愛情並不受文化,年齡的限制,只要兩人之間具有無比深厚的感情,那麼就可以無視世俗的眼光,與自己的另一半攜手走過一生。
『伍』 農村出身的男人到底能不能嫁
可是,確實發生在了自己身上。而且,迷惑了。 經常在網上有人連篇累牘的討伐所謂「鳳凰男」,還有人認為那些農村出身的男人堅決不能嫁,否則就將被拖累和剝削。 這種觀點我從來都不贊成。不要說傳統的觀念——女人的婚姻悲劇來源於遇人不淑——已經隨著女性的獨立而打破,只說婚姻能否幸福本來就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諸多因素附加的結果,更多的和自身的個性、能力、成熟度有關,單獨強調任何單一的因素都是有失偏頗的。這種論調這不過是另外一種小市民習氣偽裝成現代意識的大爆發罷了。老式農民的無知和狹隘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廣泛存在於部分人身上,但小市民的市儈、刻薄和勢力又何嘗好到哪裡去。 五十步和一百步的關系而已。 健康穩定的婚姻其實是一種平衡關系。每個人都需要在天平的兩端拿出自己砝碼,這些砝碼可能是感情、地位、容貌、家世等等,任何屬於自己的能夠被對方看重的優勢都會成為婚姻的制衡。勢均力敵的時候婚姻就會穩定而且牢固,失去平衡的婚姻就會產生動盪和紛爭。 所以當有些城市女孩子覺得找了一個有農村背景的男人是一件值得委屈的事情的時候,就註定為婚姻埋下了隱患和陰影,那些企圖在丈夫身上用精神和地位上的領先來伸張這種委屈的女子,都不會完全的達到預期目的,這些委屈會在不同的時間之後幻化成更大的不滿和影響婚姻穩定的因素。嫁了就沒什麼委屈的,如果有人覺得農村背景是一個男人無法洗脫的污點和缺陷,像一種如同殘疾一般的障礙,那就不要嫁,嫁了就應該明白這是互相匹配的結果。 最傷害婚姻的因素之一就是一方對另一方有優越感,這是毀掉婚姻的默契和平和的致命武器。而若是把農村與城市的差別當作優越感來持有,那也只能說另一方的優勢實在是太貧乏了。 當然,也不可否認有些女孩子對鳳凰男的某些特徵畏之如虎也不是一點根據都沒有。農村生活的背景一定會為某些男人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態度打上烙印,和他們一起生活會增加很多無法推卸的負擔和責任,因為在我們目前的社會中,農民的處境和生活環境還是很艱難的,這讓生活優裕、無法理解人間愁苦的女孩子很難適應。但如果從生活環境導致生活習慣不同會為婚姻造成交流障礙的角度去理解這個問題,會更好一些。至少不會顯得那麼勢力。 婚姻是復雜的。誰都渴望那種自由、寬松的夫妻關系和溫暖、輕松的家庭氛圍,誰都不願意生活的沉重和繁復,但是註定凡俗中的男女要一起面對生活所給出的難題,沒有人能夠那麼幸運可以擁有夢想中的生活。農村的孩子在城市孩子所不能理解的環境中長大,更加具有中國傳統的大家庭的特徵,家庭成員之間的責任和牽掛無法用現代家庭觀點來衡量,所以,你媽媽不希望你找一個農村出來的青年有兩點,一個是害怕貧窮,另外一個就是害怕農村復雜的家庭關系,以及這種關系背後所帶來的巨大責任。這點憂慮能夠理解,你要是真的想和這樣一個男人在一起生活,就應該明白在某一方面你註定要付出更多,他的責任將會成為你的責任,他的生活方式會影響你的生活方式。你們共同接受,更會共同分享。這樣的婚姻,不是單純的,你要能夠從他那裡得到很多的精神上的溫暖和饋贈,才能彌補你所需要承擔的更多壓力。
『陸』 從城市嫁到農村,不門當戶對的婚姻,最後都怎麼樣了呢
01
婚姻是兩個人在一起過日子,三觀不同會成為定時炸彈。
而三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成長背景決定的,城市長大的孩子見識多思維活躍,農村長大的孩子容易短視和古板。最重要的是,兩者生活的環境不同,兩者未必能適應彼此的生活。
前兩天,芳芳問我,從城市嫁到農村會不會幸福?芳芳有一個談了5年的男朋友,兩個人正准備談婚論嫁。
芳芳是城市女,因為家裡只有這么一個女兒,父母很疼愛她,沒有出來工作前,她連家務都沒有做過。畢業後,遇到現在的男朋友,對方是個很拚命的男人,這一點吸引了芳芳。
另一個郭曉東足夠有出息,能夠在大城市安家,給程莉莎安全感。
婚姻沒有一個既定的標准,但是一定要足夠理智,想好自己能承擔什麼樣的後果,能忍受什麼樣的生活,剩餘的就是遵從自己的內心。
『柒』 農民工離婚率上升,作為農村人該如何面對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在婚姻上的觀念也有了很大改變,如今社會,離婚率變得越來越高。特別是當代農民工的婚姻,似乎更沒有保障。農民工為了生活,常年奔波在外,丈夫在外務工掙錢,妻子在家伺候老人,照顧孩子,夫妻之間的關系也因為長期處於分別的狀態,變得越來越疏遠。
2、如今建築行業並不是很景氣,相反農業的發展日益迅速起來。農村夫妻可以選擇在自己家鄉創業,只要選對了方向,根本就不用遠走他鄉,和自己的孩子、父母長期分離。大家從現在的電商行業就可以看出,很多年輕人留在家鄉,通過直播,將家鄉的產品售出。調整農村人的創業思路,既有麵包,也能守住自己的愛情。
感情是雙方的事,距離並不能完全影響感情,每個人都應該有屬於自己愛的表達方式。在一段感情當中,彼此真誠相待,永遠相信愛情,這應該是所有夫妻應該保留的初衷。
『捌』 你怎樣看待農村低齡結婚的現象呢這對社會發展會有哪些影響
你怎樣看待農村低齡結婚的現象呢?這對社會發展會有哪些影響?農村低齡結婚的現象對農村婚姻觀念的現代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早婚也帶來了農村地區自由婚姻和愛情的盛行,基本上沒有訂婚市場。這種自由婚姻減輕了男子家庭的負擔,對農村婚姻觀念的現代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4、早婚兒童易成為新一輪留守兒童
早婚者的子女一般留在家裡由父母照顧,最終成為新一輪的留守兒童。一方面,早婚夫婦在撫養子女時,長期不照顧子女,不參與子女的成長過程,沒有意識到撫養子女的艱辛和困難,容易淡化或「割斷」一些責任;另一方面,兒童由父母管理,在生活照料方面可能沒有很大差別,但兒童的教育是一個大問題。父母的精力、教育觀念、自身文化水平以及對代際教育的溺愛共同扼殺了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這將對他們未來的成長產生負面影響。
『玖』 近些年農民工離婚率持續上升,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拾』 嫁給農村人,真的會沒有好日子過嗎
是覺得農村人沒有錢是嗎?現在的農村人不要太有錢!現在誰有土地誰有錢,等著瞧吧。
我覺得很多女人不願意嫁給農村人,覺得農村太窮沒有好日子過,但是現在農村有很多機會等著年輕人,因為農村對互聯網還沒有完全對接上,如果有年輕人在農村利用互聯網發家,絕對賺不少錢。
所以,不要看不起農村人,現在國家對農村的補貼不少,而且,只要好好種地,用腦子種地,種地也是可以發家致富的,不信你可以試試!
就醬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