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情侶間有什麼不為人知、顛覆三觀的冷知識
愛情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正如著名作家所說:「談戀愛不是一個人的火花其碰撞另外一個人的火花,而是兩個人的火花相互碰撞。」愛情里有很多知識,但也有一些對愛情的冷知識,即使是相愛的人,可能也不一定知道。關於戀愛中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呢?
3.心碎真的存在。如:離婚、被背叛和分手都會造成心臟部位有疼痛感。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引起的心臟病,稱為「心碎綜合征」。如果「心碎」的症狀不能緩解,建議盡快去醫院,持續性血管痙攣可導致心臟驟停和猝死。
4.在男人的潛意識裡面,其實他們更喜歡另一半說不。雖然很多男人有時會對一些挑剔的女生感到惱火,但從長遠來看,他們不會喜歡一些保守的女生,因為他們認為這些女生一點主見都沒有,所以獨立有主見的女生會更受男人的喜歡。
『貳』 人到中年,婚姻疲憊不堪的真實原因是什麼呢
人到中年的夫妻,大多數的感情都已從轟轟烈烈走向了平靜,生活成了柴米油鹽,一日三餐,上班下班,談話的內容也多是圍繞著孩子、房子、車子和票子。
很多人感慨中年夫妻淡的像是白開水,握著伴侶的手如同左手握右手,再也沒有了任何的激情,甚至懷疑當初愛得死去活來,究竟是對方哪裡的魅力。
其實平靜的婚姻維持著相敬如賓的現狀還算是好的,倘若一方特別強勢,讓自己在婚姻中很憋屈很委曲求全,那種感覺真的是很煎熬。
《以家人之名》中齊明月的母親沒有經過她和父親的同意,私自做主去交了20萬的定金買房,從而引發出一場家庭危機,齊明月父親提出來要離婚。
那一場戲讓很多中年人深有同感,疲憊的婚姻,原因真實得讓人聽了心酸。
『叄』 你們覺得婚姻最大的諷刺是什麼你對婚姻的看法是什麼
婚姻最大的諷刺來自於婚姻的本質和真相。
童話故事的結尾總是說王子和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所以從小到大,在我們的認知里,婚姻就是戀愛的延續,是比戀愛時更刻骨銘心的愛情。然而諷刺的是,婚後你才能看清婚姻的真相,了解到婚姻的本質。
『肆』 現在年輕人對婚姻的見解是什麼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家的思想也越來越開放,很多的年輕人因為接受了新思想的影響,在對待自己的人生,在對待愛情,對待婚姻上也有了一個更加理性的思考。因為現在不再會為了物質條件而做出一些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更多的是隨著自己的想法來滿足自己的精神世界。年輕人對於婚姻的看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待婚姻感到恐懼。現在的年輕人可以說是恐婚一族,因為很多的家長都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中國有著居高不下的離婚率,並且年年都在不斷的向上攀升。再加上生活當中也發生了非常多,夫妻之間不好的事情,從而為現在的年輕人做了一個更加差的示範。導致了很多的人對婚姻都有一種恐懼,害怕自己在婚姻當中也遭受到了同樣的待遇,所以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進入婚姻,而選擇了單身狀態或者是只談戀愛。
『伍』 婚姻給女人帶來了什麼
也許婚姻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兩個人生活到了一起,柴米油鹽、談情說愛,慢慢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有個人會把煩惱嘮叨給你聽,會對你噓寒問暖,這便是極好的。
婚姻不是結束,更像是開始,和另一個人後半生的開始,如果沒有做好准備,千萬別著急。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婚姻。這是需要首先明確的事。婚姻是一件小事。這是第二件需要明確的事。
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婚姻更不是。它無法把你從孤單中拯救出來,也無法把不夠好的你變得更好。你要做的是先把自己變成成年人,讓自己足夠強大,然後和一個同樣是成年人、同樣內心強大的人一起生活,才會真的快樂。
如果一直是一方拯救一方,一方依賴一方,那叫慈善,不叫婚姻。婚姻不是必需品,不是生活完滿的象徵,不是愛情的墳墓,不是溫柔的港灣,它就是一種人際關系,一件人生小事。
『陸』 婚姻法的變革
1:1950年,掀起「休夫」高潮,因為1950年婚姻法的制定和黨的政策宣傳,讓廣大婦女解放了思想,從本質上認識到了自己也是獨立的個體,以至於到1953年當年這一年的離婚案件在100萬件以上。
1950年5月1日,《婚姻法》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基本法付諸實施,這部只有27條的新中國首部國家大法,徹底顛覆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婚姻。第一條上明確寫著:「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2:1980年,第一次修改後的《婚姻法》,放寬了離婚條件,並將計劃生育寫入法律。
從1957年到1976年的20年間,中國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運動,1950年婚姻法建立起來的婚姻家庭制度受到了極大沖擊,成為「被遺忘的法律」。
自反右運動開始至文化大革命結束,中國處於一個政治高於一切的年代,婚姻亦循此規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這個時期的離婚極度不自由。想離婚的不判離婚,不想離婚的由於政治的原因被迫離婚。
1978年的全國人大會議上,人大代表提出,現在要撥亂反正,就應該讓中國恢復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的需要。同年,由全國婦聯牽頭、最高人民法院、民政部等單位聯合成立的婚姻法修改小組成立。
1980年9月1日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即1980年婚姻法。這是我國第二部《婚姻法》,首次將「實行計劃生育」納入了法制的軌道,並將結婚年齡改為「男不得早於22周歲,女不得早於20周歲」,規定「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禁止結婚」,從而徹底廢除了表兄弟姐妹之間的通婚。
3: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規定,同居不再非法,但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中國人離婚也再不需要審查期和介紹信,中國成為了世界上離婚最自由的國家之一。
『柒』 最高法院最近做出了什麼重大決定改變婚姻的定義在美國
反對同性婚姻陣營已表示,將釜底抽薪推動修憲,把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結合條文化。只是修憲案須國會參眾兩院三分之二議員或全美三分之二州議會發起,並獲四分之三州議會通過,可見「反擊」門坎極高,通過不易。反對陣營並舉1973年聯邦最高法院Roe vs Wade墮胎合法化裁決、撕裂社會遺患無窮例子,說明最高法院不應對應歸各州民意決定的敏感議題,做出全國統一的法律決定。
保守觀點認為,婚姻是人類為維系保障社會穩定和文化傳承、自然進化發展出來的最久遠社會制度。它不只是兩人組建家庭,還涉及父母、子女間的代際傳承、社會穩定和種族文化延續,使婚姻制度具有崇高神聖性質,要接受它被改變很不容易。各國雖都承認民事結婚儀式的效力,但多數把婚姻儀式交給教會,就是以宗教的神聖性強化個人和社會對婚姻制度的責任感。而教會強烈反對同性婚姻,未必是出於宗教偏見,而是出於維持社會文化傳統的穩定和存續。
美國社會比西歐傳統保守,如今這個裁決顛覆世人印象。法國對同性戀、婚外情等非傳統的性議題,遠比美國開放寬容,但今年5月18日法國總統簽署同性婚姻合法化法律,卻激起巴黎街頭至少15萬人示威,左右派一致站出來反對,主要基於對同性婚姻組織家庭、撫養兒童是否合適的顧慮,可見即使世俗化很深、性很開放的法國社會,對涉及下一代教養的社會制度變革,仍充滿不安和猶疑。
賦予同性戀者平等權利,避免歧視是潮流,也該受憲法保障。美國自上世紀50年代推動民權運動,各式各樣平權運動相繼而起,同性戀者反對被歧視,爭取尊嚴與平等,算是較後起的一波,但進展快速。16年前,美國國會高票通過只承認異性結婚的法律,自由派的柯林頓馬上簽署,如今柯林頓為簽署該法道歉,奧巴馬邀宴提起訴訟的兩對同性伴侶,華郵報道,其捐款大金主有六分之一屬同性戀者,可見風氣轉變之快速。但自由派慶祝勝利的歡欣鼓舞,會不會反而激起保守派反彈?墮胎議題民意如流水的變化就是教訓。
同性配偶有法律保障後,舉凡稅務、福利、移民、醫療、保險、教育、繼承、職場等,無不涉及配偶的新認定標准,隨之而來的政府和社會制度「被顛覆」,譬如移民同性配偶的認定、稅務優惠、保險福利等,據說達1400項,每一項都是今後政府和企業執行力的挑戰。美國是否已准備好接受它,或將造成紊亂失序,讓違法、鑽空子的不肖之徒更有機可乘,值得美國政府留意。
另外,在美國的華裔多數較保守,重視家庭和子女教育,對這些爭議公開討論較少,對性問題相對保守,或許可不必堅定支持或反對同性婚姻,更不能歧視同性戀者,如能用平常心看待美國開放社會的演變,未嘗不是一種新的社會經驗。以加州為例,亞太裔「出櫃」同性伴侶就有66000人,還不包括隱密未公開者,可見判決也影響許多亞太裔移民權利。
『捌』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國人們才實現的婚姻自由
任何社會制度都有其時代背景,古代婚姻制度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有說道:“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在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封建禮教影響下,這種婚姻制度的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這種制度不尊重當事人的意願,自然也釀成了不少愛情悲劇。
雖然,這一時期關於婚姻的不穩定因素越來越高,但是,幸福的愛情和婚姻還是越來越多的,很多年長的人群也都願意為了自己的幸福而重新出發。可以說,這一切都得益於這60年以來,中國人的心中“為了幸福生活而努力”這一不變的目標。
這里,我們再綜合看來,婚姻是一種自然法則,當
『玖』 年輕人的離婚率很高,會有哪些影響呢
以上就是分析的,離婚率高可能對年輕人的影響。
這已經不是個別家庭的問題了,逐漸發展成社會問題,我們都不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哪怕你已經結婚了。
特別是做父母的,一定要避免兒女被這種社會現象所影響,幫助他們樹立起正確的、積極的戀愛觀和婚姻觀,能及早發現問題所在,去了解他們的想法,因為對婚姻的偏見,也必將影響到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同時年輕人也要堅定自己的意願,當下時代充斥著各種雞湯和言論,但始終都要記得,一條河的深淺,要由自己趟過以後才能知道,每個人的身高都不同。婚姻本身是客觀的存在,好與壞都是經營的結果,我們可以吸取別人的經驗,但不能拿別人的婚姻來肯定與否定自己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