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寫好村志概述
志書概述,或稱總述、綜述,是以簡練的文字概括全志內容。從對村志內容的高度概括上說,它是村志的內容提要。從對村志記述的各種事物進行的歸納總結、揭示規律、提煉升華上說,它是一部村志的靈魂,起著總攬一村各方面大勢大要、統觀全局的作用。寫作的總體要求是:源於各篇,精於各篇,提煉全志精華。 概述的作用 1.鳥瞰全志內容。概述通過宏觀記述,將一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歷史沿革、政治、經濟、文化等反映村莊全貌的內容,條理清楚、高度概括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只要閱讀概述,就能正確、快捷地了解村莊的過去和現狀。 2.增強村志綜合性。概述應站在全志的高度,縱述一村歷史發展的進程,指出事物發生、發展的因果關系,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彰明各門類之間的關系,使一部村志的靈魂在概述中得以體現。 3.方便讀志用志。讀者通過閱讀概述,就能抓住村志的主線,了解該村發展的一般規律,在短時間內了解全志的大概內容,引起讀者閱讀興趣。 4.升華全志內容。一部村志,篇章浩繁,要使讀者全文閱讀是很不容易的。卷首設置概述,通過對材料的分析與綜合,把握事物的現象與本質,將其升華為對村情規律性的認識,把村情的總貌、主要特點和發展軌跡,以精練的文字,鉤玄提要,俯仰古今,突出重點,反映規律,為人們深入認識所志村的歷史和現狀提供便利,起到升華立意的作用。 概述的寫法 1.夾敘夾議式。一般而言,志書講究「述而不論」,而概述部分則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以議論,以敘為主,以議為輔,夾敘夾議,相得益彰,是一種比較普遍的寫法。如《王山口村志》就是按照這種方法寫的,從解放前直到村志下限的2008年,按照因果關系,遵循的規律,不迴避主客觀兩個方面的問題,全面真實地反映了王山口村發展的軌跡。 2.分期式。是寫概述常用的方法之一,劃分幾個時期,然後在每個時期內進行縱橫記述,有的村志就是按照解放前、解放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三個時期進行敘述的。這種分期式的概述比較好寫,但深度不好把握。 3.板塊式。從幾個方面或幾個時期選取幾個主要問題來寫,從形式上看,似乎有些支離破碎,但在內容上卻又渾然一體。如《王山口村志》的概述,寫了舊村的建築風貌,又寫了解放後基礎建設的成就,還寫了當前舊村改造和建設新王山口的規劃,用這幾個板塊展現了王山口村建設的歷史與現狀。這種板塊式的概述,很有可讀性。 4.大勢大略式。以高屋建瓴之筆法,寫事物的大勢大略,不求其全而求其特,其要點是抓住事物的主線、主流來寫,有令人「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5.側記式。所謂側記式,就是在概述中不直接記述事物本身的發展變化,而是從與之有關的一些側面,來記述它的興衰起伏和因果關系,以烘託事物的發展。 概述的撰寫概述雖置於全志之首,但寫作時間卻只能在全志形成之後。因為只有在全志其他稿件完成後,撰寫人才有可能通讀全部志稿,熟悉駕馭全部資料,經過周密的邏輯思維和綜合分析,從中選取精華,謀篇布局,寫出高水平的概述。 1.綜合一村地理概貌,概述當地之自然與資源優勢,寫出大勢大略,描繪整體村貌。 2.綜合一村總體面貌與歷史脈絡,以時為經,以事為緯,歸納總結每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與變化,分析村莊各歷史階段的興衰及其原因,明晰今昔地位之要,以作鑒戒之資。 3.綜合一村的經濟狀況,概述當地經濟領域的發展潛力,探索其發展規律。 4.列舉一村的特有典型事物、重大工程及科教文衛等方面的突出成績,充分體現當地的特點和優勢。 5.例列在村志中的歷史人物、當今聞人以及姦宄等,用以激千秋愛憎。 6.簡述村莊有影響的物產、古跡、民間特種工藝、新生事物、優良風尚、陋俗等,以啟思古之幽情,激勵建設村莊之壯志。 7.村志概述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000字左右。 綜上所述,概述應總領全志之要,從中引出資信之道,審時勢之變,現發展之跡,觀全村之貌。概述宜粗不宜細,宜簡不宜詳,行文圍繞所志村特色作文章,文簡理富。其立意要源於志,又高於志,因此常用寫史的結構和筆調縱橫馳騁,或議或評,提綱挈領地導全體、概全志、審大勢、說大略,縱述規律,橫陳特點,從宏觀上鳥瞰全志,對客觀環境與全志進行敘述與評價,使讀者對其歷史和現實、規律和特點以及優劣之勢,一目瞭然。
Ⅱ 杏花村志說的是什麼
破解杜牧詩中「杏花村」之謎!
第一篇:
杜牧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邊的杏花村
前幾天陪國家行業質量認證機構的兩位審核員去了貴池,在路過城邊秋浦河畔的黃公酒壚大門時,我想到了當年杜牧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搖指杏花村.
並對同行一位山西籍審核員說,杜牧的這首詩就是寫在這里的.
顯然這位審核員對此不甚了解,他說我們山西的杏花村酒在做廣告時,也提到了杜牧的這首詩.言下之意,杜牧的這首詩是寫在山西的.
山西杏花村酒廠的這個廣告我沒見過,但是可以知道山西人會做宣傳,這一宣傳卻傳遞了一個錯誤的信息,誤導了全國很多的人,包括這位北京來的審核員,也誤導了這些人很多年.
會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詩人杜牧由黃州遷任池州刺史,當了兩年州官,留詩幾十篇,《清明》這首詩就是他春遊府邸杏花村時乘興所寫,而並非寫在山西杏花村.
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向這位山西籍審核員闡明杜牧的這首《清明》不是寫作於山西.
1、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典型的南方氣候特徵,山西不具備
2、唐人曾有一畫家根據杜牧的這首《清明》詩作了幅畫,畫中牧童頭帶斗笠,身披蓑衣騎在水牛背上.斗笠、蓑衣是南方人才用的,北方人不用.而水牛也只有南方才有,北方都是黃牛.
3、杜牧從未在山西做過官,歷史上也查不到杜牧到過山西的記載.而《清明》詩的創作年代,與杜牧任池州刺史是相吻合的.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杜牧詩中所指的杏花村在安徽池州城邊的杏花村.這個結論當然也得到了這位山西籍審核員的認可
池州市的黃公酒壚是個值得遊玩的地方,歡迎朋友們在去九華山的時候順便去游覽一下黃公酒壚.
第二篇:
清代貴池人郎遂:潛心編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庫全書》.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晚唐詩人杜牧這首膾炙人口的《清明》詩,唱出了江南清明那醉人的雨、花和酒,也唱出了一個聞名千古的杏花村.
杏花村,因詩而得名.「牧童遙指處,池州杏花村」.
唐代池州又名池陽郡,自唐武德四年開始設州,池州府治秋浦縣(今貴池區).境內山川秀美,風景如畫,九華山、齊山、秋浦河、百牙山等江南勝景引來眾多名人詩家留連吟唱.大詩人李白留下《秋浦歌十七首》,蘇軾曾作《清溪詞》,司馬光寫過《齊山呈王士薇之》,岳飛有《池州翠微亭》……一篇篇佳作燦若珠璣,為池州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增添了奪目光彩.
會昌四至六年(公元844—846年),詩人杜牧由黃州遷任池州刺史,當了兩年州官,留詩幾十篇,《清明》就是他春遊府邸杏花村時乘興所寫
古時杏花村位於貴池城西,山崗上杏花遍野,村子裡酒壚如肆,尤以「黃公酒壚」著名.
清《杏花村志》記之:「酒壚茅舍,坐落於紅杏叢中,竹籬柴扉,迎湖而啟,烏桕樹梢,酒旗高挑,獵獵生風,令人未飲先醉.酒壚院里有一口『黃公井』,水似香泉,汲之不竭,用此水釀出的酒,為時人所爭飲.」
每當清明時節,春風醉雨,杏花盛開,小村「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其美景和繁榮可見一斑.
「詩因景而靈秀,景因詩而名重」.杜牧一首《清明》詩,引得歷代文人墨客慕名而來,登樓把酒,吟詩作賦.
據統計,池州有史可查的圍繞杏花村歌詠的名人詩家就有300多位,寫有700餘篇詩作.「天下第一詩村」之說不脛而走.
出了名的杏花村得以不斷修建.至清代,方圓十餘里,杏花浪漫,燦若煙霞,亭台樓榭,茅屋酒簾,有了鐵佛禪寺、百浦荷風、棲雲松月、杜塢漁歌等「杏花村十二景」.
清代貴池人郎遂感其獨特,潛心編撰《杏花村志》,被收入《四庫全書》.
以村建志,在我國絕無僅有,足見杏花村名聲之大.
世事更替,戰亂頻繁,杏花村古景漸漸面目全非,惟有那口黃公井自唐代留存至今,井水清澈如故,成為杏花村坎坷見證.
杏花村,是融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為一體的文化古跡,是安徽池州城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名村.
池州人心中明白,貴池之所以能在1996年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城,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城西有個杏花村,而且村中還有一口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唐代杏花村古井,古稱「黃公井」,又名「香泉井」.
在我國志苑中,為村立志的可謂鳳毛麟角.
能被搜入我國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獻《四庫全書》的村志,恐怕只有池州《杏花村志》了.
應當說,這全賴於杜公這首千古絕唱《清明》詩的巨大效應.
杜牧在會昌四至六年(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期間,春遊府城西杏花村,寫下了這首富有江南風情特色的藝術傑作.
之後,歷代名士慕名紛至,古村不斷修建.至清代整個杏花村已形成一片方圓10餘里古色古香、風景如畫的名勝古跡區,有聞名遐邇古「杏花村十二景」,
即:平天春漲、鐵佛禪林、白浦荷風、黃公酒壚、三台夕照、桑拓丹楓、棲雲松月、西湘煙雨、昭明書院、茶田麥浪、杜塢漁歌和梅州曉雪.
然而,千古杏花村,風雨流年,滄桑有變,尤其是侵華日軍的狂轟濫炸,使古杏花村十二景慘遭毀滅.
改革開放的春風,給古老的杏花村帶來了生機.
1984年11月21日原貴池縣政府提出,「將杏花列為縣花」、「清時節作為杏花節」以及「把貴池變成杏花城」的美好構想.
九十年代第一個春天,貴池市在距昭明書院遺址不遠處,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杏花村公園———烈士陵園.每逢清明佳節,這兒成為池州兒女,特別是青少年緬懷先烈壯志豪情、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十二景」中的杜湖,指的就是秋浦河入長江的那片水面.
湖岸有杜塢庄、杜塢山,山谷里有漁村叫杜塢村.
自古秋浦河上有渡,稱杜塢渡,篙撐槳搖,渡了千年百載.
當政府於1990年8月,在「碧澄長似秋」的秋浦河上建起了一座雄偉的杜塢大橋,結束了千年擺渡的歷史,給杏花村杜湖名勝架起了一座壯麗的彩虹.
1997年底,貴池市委、市政府把復建杏花村、開發杏花村景點作為確立「杏花村名牌」戰略,將恢復建設杏花村的古跡擺上了重要日程,此舉受到了國家建設部和省內有關部門的支持.
當年黃公酒壚的黃公井,史稱「香泉似酒,汲之不竭」.當地杏花村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及杏花村酒廠先後開發了「杏村」、「牧童」、「九華山」3個注冊商標的系列名酒,推出幾十個品種的產品作為旅遊紀念品,為千古杏花村又增添了無限詩情、畫意.
新千年世紀之交,隨著安徽省「兩山一湖」(黃山—九華山—太平湖)旅遊經濟區戰略的實施,杏花村迎來了明媚的春天.
海外華人、歐華公司老闆詹曉榮先生為古老杏花村所吸引,掀開了杏花村復建工程的序幕,建起了杏花村古井門坊、黃公酒壚和標志性的街心古樽雕塑.
最近,池州市政府正著手組織繪制杏花村整體工程的藍圖,千古名村無限美好的明天,將在「兩山一湖」的旅遊熱線上,豎起一道亮麗的風景.
到那時,中外遊人便再度領略「十里煙村一色紅」、「村酒村花兩共幽」的古村神韻.
第三篇:
杜牧詩中「杏花村」之謎!
每當清明來臨,人們常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作僅四句之簡單,卻字字珠璣,堪稱傳世之作.然而,人們在詠吟這首佳作的時候,也產生了一個深深的疑問:杜牧所說的杏花村究竟在何處呢?
長期以來,全國有好幾個「杏花村」都說自己就是杜牧詩中所指.它們紛爭不斷,形成了一個「杏花村」之謎.
於是,人們試圖從《清明》詩文中找出一些答案.《清明》詩中有清明、雨、杏花、美酒等幾個特點,這些就成為確定「杏化村」歸屬的標准.
山西汾陽杏花村
許多人認為,山西汾陽杏花村是「真正的」杏花村.他們說,這個杏花村位於山西汾陽縣城以北,以生產汾酒名揚於世,歷代文人墨客曾留許多詩文碑刻於此,詠其酒美景好,而杜牧的《清明》詩更是位列群碑之首——這當然表明,這個杏花村的身份確鑿無疑了.
然而經過考證,有人卻提出了兩個疑問:
一、據《杜牧年譜》記載,杜牧一生從未到過山西,怎麼可能在汾陽喝酒?
二、汾陽清明從不下雨,有時還要下雪,又何來「清明時節雨紛紛」呢?
兩個疑問切中要害.看來,山西汾陽杏花村不是「真正的」杏花村.
安徽貴池縣杏花村
也有人認為,安徽貴池縣杏花村是「真正的」的杏花村.他們說,這個杏花村在貴池縣西南,古時也以釀酒著名.杜牧曾在貴池為官兩年,期間他愛喝酒、郊遊,均有記載.而《貴池縣杏花村志》中還收有《清明》詩.這些都表明,這里就是杜牧詩說的杏花村.
上面的理由似乎充足,但經過考證,有人同樣提出了兩個疑問:
一、寫《清明》時杜牧已經上任半年,他嗜酒如命,哪能不知杏花村去處而向牧童問路?
二、既然為官,喝酒自有下人服侍,杜牧又何必親自去討買呢?
如此推斷,這里的杏花村也不「屬實」.
江蘇宜興杏花村
還有人認為,江蘇宜興杏花村才是真正的「杏花村」.他們的觀點是,杜牧晚年罷官後住在湖州,此時杜牧有些萎靡不振,便常到鄰縣宜興游覽解悶,並住在宜興十里碑,還在那裡修建了一座水榭.而據地方誌記載,十里碑附近有個村落,四周多有杏樹.顯然,這里就是杜牧筆下的杏花村.
遺憾的是,此說最終也被否定:經考證,此地沒有「酒家」,更不曾有過釀酒歷史,《清明》所寫情景,與這里一點關系也沒有.
幾處「杏花村」均被否定,就有人說,杜牧的「杏花村」其實是泛指,並無實處.《四庫全書·杏花村志》也說:「杜牧之為池陽守,清明日出遊詩有『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泛言風景之詞,必以一村以實之,則話句反為滯相矣!」
不過,多數人的意見是,《清明》詩中的杏花村是確實存在的,只是年代太過久遠,不辨其真罷了.
看來,杜牧《清明》詩杏花村之謎,一時還難以破解.
Ⅲ l怎樣寫族村志凡例怎樣寫族村志凡例一
摘要 凡例在形式上一般採用條目體,一事一條,開門見山,清楚明白地說明全書,應該具備以下內容:指導思想、編纂體裁、編目結構、時間斷限、門類設置、專業術語、結構章法、主要文體、特殊稱謂、基本內容和其他原則。《南上庄村志》、《黑土岩村志》的凡例有6條內容,有的村志則有12條內容。可見編纂者都在試圖讓凡例清楚明白地解釋全書。凡例在語言上,應該簡潔縝密、內容單一、清楚明白。指導思想,在新時期主要是以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指導思想,用求真務實的觀念來處理歷史問題。
Ⅳ 村志序言範文
。也有他人代寫的,多用來介紹和評論本書內容。常見的有作者序、非作者序言和譯者序三種。
作者序是由作者個人撰寫的序言,一般用以說明編寫該書的意圖,意義,主要內容,全書重點及特點,讀者對象,有關編寫過程及情況,編排及體例,適用范圍,對讀者閱讀的建議,再版書的修訂情況說明,介紹協助編寫的人員及致謝等。它的標題一般用「序言」或「序」,比較簡單的作者序有時也用「前言」。當另有非作者撰寫的序言時,為區別起見,,可用「前言」,「自序」或「作者序」等。翻譯書的原作者專為中譯本撰寫的序言,標題用「中譯本序」。作者序一般排在目錄之前,如果其內容與正文直接連貫的,也可排在目錄之後。
非作者序言是由作者邀請知名專家或組織編寫本書的單位所寫的序言,內容一般為推薦作品,對作品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介紹作者或書中內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它的標題用「序」或「序言」,文後署撰寫人姓名。非作者序一般都排在目錄及作者前言之前,.如果是為叢書寫的序,也排在叢書序之前.。
譯者序一般著重說明翻譯意圖,有的也包括翻譯過程中的某些事務性說明,一般以「譯者序」為標題,內容比較簡單的也可以「譯者前言」或「譯者的話」為標題,一般排在目錄之前。
Ⅳ 村史和村志有什麼區別, 原來村裡計劃寫一部村志,現在又有人說寫村史,高手指教一下,這有什麼不同嗎
村史是村的歷史及變換的稱謂及為什麼變換,村志是村的歷史長河中的某些事,某些人。
Ⅵ 村志婚姻與家庭怎麼寫
如果是寫在村志中的婚姻與家庭,那麼應該就是描述一下村子裡面所有人的婚姻與家庭情況的概括。
Ⅶ 怎麼樣寫「村志」的序言
志書概述,或稱總述、綜述,是以簡練的文字概括全志內容。從對村志內容的高度概括上說,它是村志的內容提要。從對村志記述的各種事物進行的歸納總結、揭示規律、提煉升華上說,它是一部村志的靈魂,起著總攬一村各方面大勢大要、統觀全局的作用。寫作的總體要求是:源於各篇,精於各篇,提煉全志精華。
概述的作用
1.鳥瞰全志內容。概述通過宏觀記述,將一村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歷史沿革、政治、經濟、文化等反映村莊全貌的內容,條理清楚、高度概括地展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只要閱讀概述,就能正確、快捷地了解村莊的過去和現
Ⅷ 村志怎麼寫
國有國史,村有村志,村志雖小,但謀篇布局,與縣志大體相當。
村志共分八大部分:1,以序開篇,統領全書;2,編輯說明,緊跟其後;3,篇目續之,展現全貌;4,概述要點,介紹特色;5,綜記大事,凸現脈絡;6正文分類,分事詳述;7,附錄殿後,以補不足;8,編後收尾,明了始末。
大部分有起有落,前後呼應;有經有緯,縱橫有致;有表有里,主次分明;有宏有微,相輔得宜。
Ⅸ 撰寫村志寫故人的傳記傳記是從生出生年月還是從去世年月的順序順序
這些故人的傳記,是從出生年月開始順序寫,記載一些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