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傳統婚禮中的「六禮」是指什麼
1、六禮,漢族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2、六禮簡介:
納采: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去求婚。
問名: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
納吉: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卜得吉兆後,備禮通知女方家,決定締結婚姻。
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
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親迎:新郎親至女家迎娶。
❷ 中國古代婚禮「六禮」
六禮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1、納采: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
2、問名:男家行納采禮後,再托媒人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時辰,以便男家卜問,決定成婚與否,吉凶如何。或以為問名是男方遣使者問女方生母的姓氏,以便分辨嫡庶。後問名范圍擴展到議門第、職位、財產以至容貌、健康等多側面。問名也須攜帶禮物,一般用雁。
3、納吉:六禮中第三禮。是男方問名、合八字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並送禮表示要訂婚的禮儀。古時,納吉也要行奠雁禮。
4、納征:古代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六禮」中的第四禮。亦稱「納成」。即男家納吉往女家送聘禮。
5、請期:俗稱送日頭或稱提日,中國婚姻禮儀之一,六禮之五。即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
6、迎親:俗稱「迎親」。新婿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式。通常是男家將婚期通知女家後,到成婚日,由新郎親自到女家迎接新娘,也有由男家派遣迎親隊伍迎娶,新郎在家等候。
(2)婚姻六禮中請期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新式婚禮
在20世紀初逐漸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結婚。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鎖,婚禮儀式力求簡化,由證婚人宣讀禮堂所備證書,各方代表代表頌詞,主婚人宣讀訓詞,來賓唱文明結婚歌或奏樂等,拜天地、鬧洞房等封建迷信習俗也被逐一剔除。
隨著人們日益重視婚姻,於是對完成婚姻關系的過程就逐漸有了一套約定俗成的禮儀,就是我們常說的「六禮」,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個步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禮
網路-納彩
網路-問名
網路-納吉
網路-鈉征
網路-請期
網路-親迎
❸ 中國古代的婚俗講究「六禮』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婚俗講究「六禮』。所謂的六禮,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按現在的語言來解釋,納彩是擇配、提親的意思。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說媒」。問名,即所謂的「討八字」。在古代和今天的婚俗中,討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時,要請陰陽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親。古代的問名習俗,還含有問清姑娘是誰生的,即問清是親生的還是收養的是正室所生,還是繼室所生。封建時代為求婚姻的門當戶對,問清嫡庶關系是至關重要的。納吉,指提親。一般來說,男女雙方的八字相合,得了吉兆之後,就認為婚姻可以成立。男方將這一事實告訴女家,謂之納吉。納征,即現在所說的「送彩禮」、 「送嫁妝」。「征」的意思是成功。送彩禮之後。婚姻就算成立了。未送彩禮時,婚姻未必成立。請期,指擇定娶親的日子,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話所說的「送日子」。 娶親日期要徵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請期」。親迎,指娶親。男家派人或親自迎娶新娘。
❹ 古代婚嫁六禮指的是什麼
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簡稱婚嫁六禮
❺ 傳統婚前習俗的「六禮」是指什麼
1、說到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六禮」是古代十分重要的婚前禮俗。那麼「六禮」分別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納彩、問名、納吉、請期、親迎這六項禮俗內容。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解釋一下這六種禮俗吧。
❻ 古代婚禮中的請期是什麼意思
01 請期是古代婚禮風俗“六禮”中的第五禮。俗稱送日頭或稱提日,即由男家擇定結婚佳期,用紅箋書寫男女生庚(請期禮書),由媒妁攜往女家,和女家主人商量迎娶的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請示女家,故稱“請期”。
男家行聘之後,卜得吉日,使媒人赴女家告成婚日期。形式上似由男家請示女家,故稱“請期”。鄭玄註:“夫家必先卜之,得吉日,乃使使者往辭,即告之。”《二刻拍案驚奇》卷九:“這里金員外曉得外甥歸來快了,定了成婚吉日,先到馮家下那袍段釵環請期的大禮。”清梁章鉅《退庵隨筆•家禮一》:“古昏禮有六禮,今《朱子家禮》略去問名、納吉、請期,止用納采、納幣、親迎。”
中國民間俗稱“擇日子”、“定吉期氣”,也即訂結婚的喜日子。男方如想迎娶新婦,必須事先選擇吉期,首先要向女方要年命,要年命的習慣時間都在農歷二月初二。要年命時,用一隻紅木拜匣(長約二十五公分,寬約十五公分,高約十二公分),裡面放一張紅紙,用黃色包袱包好,如女家同意迎娶,便在盒內紅紙上寫上女方的年齡、生辰,放人匣內,將原扎兩頭的紅帶子合在一起,捆在匣子中間,表示同意男方迎娶。女方如不同意,則叫媒人將原匣背回。女方的年命要來後,男方要請陰陽或算命先生依據男女雙方的屬相、生辰進行推算,決定迎娶吉日。
推算時,首先要看男女屬相的大利月或小利月,其歌如下:正、七月迎雞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共豬;四、七月狗和龍;牛羊五、十一、六;臘月鼠馬走。選定吉月後,再查吉日,依據舊歷書上所載的:建、危、平、滿、成、閉、執、定、開、破、收、除十二個字來決定,其歌訣如下:建、滿、平、收黑(這四天是黑道日),除、危、定、執黃(這四日是黃道吉日),成、開皆可用(這二天尚可),閉、破不相當(這兩個日子犯忌不能用)。
擇定吉期後,男方宴請媒人,用大紅紙寫上迎娶日期,備上禮品,由媒人送至女家。為圖吉利,所送時間必須選擇在雙月雙日。
❼ 《儀禮》中記載古人婚有"六禮","六禮"包括下面哪些內容
六禮,漢族婚姻儀禮。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納彩即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答應議婚後,男方家備禮前六禮去求婚。問名,即男方家請媒人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納吉,即男方將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後,在祖廟進行占卜。納征,亦稱納幣,即男方家以聘禮送給女方家。請期,男家擇定婚期,備禮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親迎,即新郎親至女家迎娶。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六禮已被新式婚俗所取代。
❽ 古人嫁女兒所說的六禮都是什麼六禮都有哪些含義
中國古代婚姻儀式歷來講究「六禮」,清代「六禮」衍化為「請庚、探問、報期(請期)、行盤、妝奩、迎娶」六道程序。其中,需要落在紙上的,只有「請庚」和「報期」。「請庚」,即男家與女家,互相留下對方的生辰八字,請人測算是否相合後留下的憑證。而「請期」則是請人測算、挑選適宜舉行各項結婚儀式的吉日良辰和規矩、禁忌。其內容一般也要寫在紅紙上,並由男家告知女家,稱作「喜課」或「彩課」。這個算得上當時的訂婚協議,看得出古人很看重緣分。下面我們來具體介紹什麼是古代婚姻儀式中的「六禮」。
古代婚姻儀式中的「六禮」指什麼?
古代婚姻儀式中的「六禮」就是指: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 。此為六禮 六禮古代的婚姻禮儀。指從議婚至完婚過程中的六種禮節,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這一娶親程式,周代即已確立,最早見於《禮記·昏義》。以後各代大多沿襲周禮,但名目和內容有所更動。漢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劉歆制婚儀。漢朝以後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無親迎禮。而從東漢至東晉更是因社會動盪,顧不得六禮,僅行拜時(拜公婆)之禮,連合巹儀式也不要了。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復行親迎禮,帝室成婚也照六禮行事。宋代官宦貴族仍依六禮,民間則嫌六禮繁瑣,僅行四禮,省去問名和請期,分別歸於納采和納征。《朱子家禮》連納吉也省去,僅取三禮,三禮也成為明代的定製。清代僅重納采、親迎二禮,中間加女家鋪房一禮。清代《通禮》載,漢官七品以上才實行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親迎五禮。清末後,六禮演變紛繁,也就逐漸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