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古姻緣由天定,月老自有好安排
姻緣由天定呀,庸人方自擾,結伴比翼飛呀,獨行也逍遙,遇到命定人啊!想飛也非不高啊!
下面是一個關於前世愛今世報的故事,分享給你,希望你喜歡。
他年輕有為,雖可支配的金錢不多,可是卻擁有他人所不及的大志。17歲南山寺一游,求過一簽,被解簽人批為「施主非池中物,深有佛緣,造化不淺,今世勢必前途錦綉,扶搖直上」後,他一路綠燈,考上著名高校,畢業後就職於某跨國公司。
他的女朋友是同事,瓜子臉,丹鳳眼,柳月眉,櫻桃嘴,性感的嘴唇、精緻的鼻子和帶耳垂的耳朵,很漂亮很迷人,走在街上,回頭率高於90%。他愛這個女人,因為他相信一見鍾情,相信自己的魅力,更相信她不是一個短視之人。
突然接到一個命令,上面要他收拾行囊,辦理簽證赴歐洲總公司培訓上班三年。他非常高興能夠得到這千分之三的機會,這意味著,三年後只要回國,他便能夠躋身公司高層。
走前,與她纏綿一夜,情話一宿,海枯石爛生死不渝。兩人說好了等他回國,然後舉辦最盛大的婚禮,他將為她創造一切最幸福的生活。
於是,兩人在機場依依話別,他非常確認一點:當對方愛自己比自己愛對方更多的時候,只要能堅守,不拋棄不放棄,幸福的日子終會到來的。
到歐洲的頭三月,每天一個電話,每次通話時長不少於半小時;過了三個月,他覺得沒有必要花耗那麼多的長途花費,有時隔天才一個電話;一年後,他感覺對方對自己有了一些冷淡,說起電話來時常有些心不在焉,長話短說之嫌。他生來非敏感之人,他認為,或許自己的女人已經習慣於這種生活,說太多是怕加重雙方的壓力罷了!
公司很忙,有一段時間沒有通電話了,忙完一筆大額的簽約後,公司總部提前結束對他的培訓,將他調回中國,直任中華區副總經理。他大喜過望,拎起電話欲將此消息告知她的時候,聽到的是「此電話號碼為空號」,再打到她家裡,鳴音久久,無人接聽。
辦理好手續,他馬上動身回國。很意外,她結婚了,丈夫竟是他以前的上司。當年,正是這個上司信誓旦旦地為他提供赴歐培訓的機會的。更意外的是,這次回來,他竟然爬到老上司的頭上了。上司帶著他的前女友來拜望他,時間似乎凝固了,把三人都晾在時間的密室里,彼此都很尷尬。他沒有多說什麼,只祝福他們幸福,把悲傷留給自己,之後休了長假,回家鄉探望父母。
父母一直身體不好,在歐洲的兩年裡,常聽說有一個鄰家女孩無微不至地照顧著父母,他見了女孩一面,當面答謝了她。這是個其貌不揚的女孩,年紀輕輕,黑色的臉上長滿與飛揚青春毫不吻合的斑點,她的手臂很粗,一看就是長期干農活的,最令他受不了的是,她並不聰明,甚至有些愚笨,唯一讓他生出一絲好感的是,她照顧了自己的父母,以及從這點上足以判斷她是一個善良的人。
他做了不少夢,夢大多數都與前女友有關。在夢里,有重溫,也有意外離奇的分裂與破碎。而他,大多時候是哭喊著醒來的。他愛她,勝過她愛他。當年自己的判斷,看起來容易,其實錯得離譜。
他無心吃食,以酒澆愁,好好的一個人,很快就變得萎靡不振,讓父母擔心不已,又無力改變他。黑臉雀斑女孩似乎也很關心他,常給他熬小米粥,他卻不吃,有一次還動了怒,打翻在地。他實在無法接受這種便宜膚淺看起來又很難喝的小米粥。事實上,他也無法接受這樣一個醜陋的女孩——父母都做工作,叫他娶她為妻。他甚至連公司都不想回了,因為他不想面對殘酷的現實。
有一天,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老和尚經過他家門口,到他家求齋化緣。黑臉雀斑女人恰好在家,便分了一碗小米粥給老和尚。老和尚一聲「阿彌陀佛」,剛好一眼瞅見院落里的他,便踱步到他身旁,說:「施主有佛緣,但見施主眉目緊鎖,必有煩心不暢之事,說與老衲聽聽無妨。」他原不願開口,老和尚卻繼續說:「施主所愁之事,且讓老衲一猜。人有造化,有前生今世來世,施主年紀輕輕,氣宇軒昂,卻眉心緊鎖,衣帶消瘦,怕是為情所困吧?」
他這才抬起頭來,方一抬頭,便看見五彩霞環萬道。於是不敢禮薄,點頭稱是,請老和尚坐下再談。老和尚說:「施主可信有前世今生?」他額首稱信。老和尚又道:「待我算算你的前世姻緣吧。」少頃,老和尚說:「施主佛緣深厚,前世行善積德,福蔭後代。」又說:「施主前世為一方俠士,行俠仗義造福一方,千里之內傳為佳話。」再說:「前世戰亂,你兵馬鐵戎,帶兵萬人。某次戰役結束,你來到城中,見到一婦人,卧地而死,衣不蔽體,於是你脫下戰衣,披於其身。此人正是今世你所愁情事之人。」聽過老和尚一講,他說:「既然如此,此婦人理應報答與我,何嘗又始亂終棄,跟了別人呢!?」老和尚說:「她與你的緣份已了。」他又迫不及待地問:「何以見得?」老和尚摸摸花白長須,道:「你只給他披了遮衣布,卻另有他人為她掘地三尺,還了她一個真正的歸宿啊!想必你們曾經相戀,至此,她今生已報答過你,而餘生必報掘地三尺之人!」
老和尚繼續說:「緣份自有天定,人人都願有情人終成眷屬。佛光照萬代,一切所講姻緣,都是前世鋪排,今世造就,來生再續,施主切勿空誤此生,而須到來世補還。」他很詫異,忙問:「那你說說我今生的姻緣在哪?」老和尚說:「我只說一句,切勿空負眼前人。」醒來後,他很驚訝這個夢,卻感到心裡猶如被凈水洗滌,安寧淡然了許多。
三個月後,他娶了黑臉雀斑女為妻。談不上真正的愛情,卻也慢慢習慣下來。結婚當晚,又是一夢,夢中,他率兵被圍,千辛萬苦殺出活路,被一婦人的一碗小米粥所救……
又過一年,前女友的愛人車禍身亡,前女友為其愛人產下一嬰……
紅塵一笑,感情的事隨緣就好。
希望對你有幫助。
❷ 「自古姻緣由天定,月老自有好安排」什麼意思
從你出生的那一刻起,在天涯海角的另一方,或許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年齡,但月老將你們的紅線牽在一起,因為這段緣分,註定了你們相遇相識相知相愛,一切都已經被月老安排好。
❸ 月老是主管婚姻的神仙,「月老」的稱呼是從何而來的呢
。在《續玄怪錄》中有這樣的記載:唐朝有一個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路過宋城,借宿在宋城的一家客棧里,與同住客棧的張姓旅人交談甚歡,這個旅人聽說他還沒有娶妻,便答應把原清河太守潘昉的女兒介紹給他,雙方約定第二天早晨在龍興寺門前碰頭,由旅人告訴他女方的迴音。
聽完妻子敘說,韋固大為詫異,想起了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認定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間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樂道這樁奇遇,以至於遠近皆知。
❹ 民間傳說中月老專門主管人間婚姻,月老這個稱呼怎麼來的
月老(yuè lǎo),別名柴道煌,民間又稱月下老人、月下老兒,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婚姻的紅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月老這一形象最初在唐朝小說家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出現。
記載了唐朝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巧遇月下老人。宋城縣的縣令知道了這件事情,就把韋固原來住的旅店題名為"定婚店"。 月老由此而來,此後世代相傳,男女老少咸知。月下老人後來也成為媒人的代稱。
王氏襁褓中時父母雙亡,跟著靠賣菜為生的奶媽陳氏艱難生活,後來陳婆打聽得她的叔叔王泰當了刺史,便送與王泰收養。王泰當作親生女兒一般對待,撫養至十六歲時把她嫁給韋固。聽完妻子敘說,韋固大為詫異,想起了當年龍興寺前遇見老翁對月翻書事,認定這月下老人正是主管人間婚姻的媒神,逢人便津津樂道這樁奇遇,至遠近皆知。
❺ 神話傳說中被稱為「婚姻之神」的月老,出自哪個典故
「月老」是掌控人間姻緣的神仙,其實「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簡稱,這事還得從唐朝《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中講起。
❻ 月老主管世間男女婚姻,它是以什麼定男女姻緣的呢
上帝在男人降生的時候,從他身上拆下一塊骨頭變成他的女人。從此他們失散在人間。到了他們情竇初開的年華,他們開始相互尋找,相互思念,為了讓他們牢記愛情的甜蜜來之不易,上帝要他們經歷辛苦的尋覓愛情之路。當上帝認為他們有足夠的愛的能力的時候,他們就會相遇,相愛直至結婚生子。
❼ 把媒人稱"月老",有何典故,出處哪裡
月老,別名柴道煌,民間又稱月下老人、月下老兒,是中國民間傳說中主管婚姻的紅喜神,也就是媒神,是天庭的一位上仙。其形象常被塑造成白鬍長須,臉泛紅光的慈祥老者;左手持著姻緣簿,右手拄著拐杖。 月老以紅繩相系男女,確定男女姻緣,體現了唐朝人對愛情與婚姻「前世註定今生緣」的認知態度。《浮生六記》:「世傳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奐鶳,今生夫婦已承牽合,來世姻緣亦須仰藉神力。」
❽ 誰知道月老和紅線的由來啊!
月老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
這一形象最初出現在唐人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小說言及: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然而,多方求婚而終無所成。元和二年,韋固將往清河,旅次於宋城南店,有客為其撮合清河司馬潘昉之女,期於南店西龍興寺門口相見,韋固由於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會面之地,在那裡,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苦學,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君之腳已系於彼矣,他求何益?」(文據《�焦慵恰?中華書局,2003),下文同。)
這個於月下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的老人,就是後來在民間被奉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紅繩把世間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他們也會成為夫妻。
婚戀命定觀藝術化
月下老人以赤繩相系,確定男女姻緣,反映了唐人姻緣前定的觀念,是唐人命定觀的表現之一。唐人以為,人的命運,不是自己可以確定和改變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錄.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紀聞.王》),「人事固有前定」(《續定命錄.韓泉》)。
唐人的這種前定觀念,當然也表現在婚戀方面,「結縭之親,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續玄怪錄.鄭虢州騊夫人》),「伉儷之道,亦系宿緣」(《玉堂閑話.灌園嬰女》)。
月老形象的出現,正是這種命定觀在婚戀領域的藝術化、形象化。其實,在李復言《續玄怪錄.訂婚店》之前,唐人小說中還有類似的形象,戴孚《廣異記.閻庚》雲:
仁亶見其視瞻非凡,謂庚自外持壺酒至,仁亶以酒先屬客,客不敢受,固屬之,因與合歡。酒酣歡甚,乃同房而宿。中夕,相問行禮,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男女腳。」仁亶開視其衣裝,見袋中細繩,方信焉。
這里自言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樣是通過以袋中之繩「絆男女腳」的方式,確定世間男女姻緣。可見,在唐代,婚姻前定、主於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觀念。世間男女之所以能成為夫妻,是由於地府冥吏以繩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
不過月老於月下結繩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詩意,因而流傳更廣,遂成為故實,月下老人也因此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婚姻之神。
牽紅絲確有其事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閻庚》中的地曹以繩系男女腳以訂婚姻,是唐人命定觀念在小說中的形象化呈現,而這一男女腳的細繩,雖為於小說家想像和虛構,也卻堪稱絕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儀式上拜天地父母時牽紅帶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漸演化而來。
其實,在唐代的現實生活中,也已經有用繩相系的方式來選擇配偶的記載。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條中所載郭元振擇婦之事,即是此類:
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後果然隨夫貴達。
此事《山堂肆考》等書亦載,張嘉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確定到底娶誰,便用紅絲相系而牽的辦法挑選,這就是所謂的「紅絲結褵」。當然,此事實出於傳聞(洪邁《容齋隨筆》卷一《淺妄書》有辯駁,可參看),然亦可見此類婚姻觀念與習俗在民間的起源與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