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叫婚姻不順
婚姻不順的意思是指夫妻二人生活不稱心,即夫妻生活沒有滿足到個人需求。
「不順」[bù shùn]的釋義:
1、不稱心。
2、不順從;不歸順;叛逆。
3、不順理。
個人需求是人們行為的基礎與推動力,這些需求必須獲得滿足,下列的需求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尤其重要:
1、愛:在婚姻中最重要,最先滿足的應是愛情的渴求,婚姻中的愛也應包含著誠實、責任心和給予的態度,及柔和的適應能力。
2、安全感:男女雙方相互得到依賴。道德操守與經濟能力也是安全感的一部分。
3、自信: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認可,贊美或平等待遇,夫妻間更有此需要。婚姻生活中彼此鼓勵,增加對方自信,才是正路。
4、生育:正常的婚姻也滿足彼此性慾的需求,生兒育女更是自然的發展,完全拒絕性生活很多時候會導致婚姻生活的裂痕。
5、家庭權威:家庭中權威職責分明。兒童在家庭中學會接受權威,才能長大後在社會上尊重法律及權威。
(1)當婚姻不順的時候曹操怎麼說的擴展閱讀:
化解婚姻的危機,得要了解以下的幾個原則:
1、相信自己
每個人為自己的態度負責。力求從正面去思考問題的解決之道,要相信自己,一定有方法可以把不良的婚姻轉變到正確的方向,並作出行動的選擇。
2、真愛無敵
真愛是改變世界最強有力的武器。要有耐心和信心去付出真愛,幫助配偶和自己一起找到好的婚姻節奏。
3、影響他人
堅信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可以影響別人。越是親密的人之間越容易互相影響,配偶之間好的影響和壞的影響一樣容易生效。
4、控制情緒
情緒是可以調整和控制的,不要用負面情緒控制我們的生活。
5、正面態度
相信態度影響行動。正面的態度可以帶來正面良性的行動。
6、承擔責任
承認自己不完美不等於承認自己是個失敗者。婚姻的問題,不是一個人造成的,但我們可以承擔自己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婚姻
② 求兩則曹操對待下屬的故事
一、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干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
二、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於逆境,處於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斗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
三、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裡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麼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麼樣,就靠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裡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還有另一面:
曹操欲除孔融,辮子一抓一把。曹操篡漢之心昭然若揭,他自己也不諱言,公然說:「若天命在孤,孤願為周文王。」所以曹操羞於談「忠義」,只好倡導以孝治國。孔融偏偏在這「基本國策」上也與曹操唱對台戲。孔融與狂士禰衡交好,互稱「仲尼不死」、「顏回復生」,放言「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其寄物瓶中,出則離耳」。即是說,父母之生育子女,不過是情慾發作的結果,子女對父母不必感恩,也沒有什麼親情可言。這種離經叛道的論調即使在今天也夠得上大逆不道了,從當時的禮法制度看,曹操以非孝之罪殺之也實在算不得枉殺。
楊修出身名門,非常聰慧,博學多才,思維敏捷,而且與曹植交好。一開始,曹操對楊修是相當欣賞和信任的,任用他做丞相府倉曹主簿,主管錢谷財帛。由於曹操架空了東漢朝廷,朝廷的權力中心實際上在丞相府,所以楊修的職位品級雖然不高,實際權力卻很大,位置相當重要。據《三國志》記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事情出在楊修的聰明上。楊修似乎有點自戀情結,對自己的聰明和才華有一種無法遏止的炫耀的沖動,所以總是不分場合地搶曹操的風頭。曹娥碑上的隱語「黃絹幼婦,外孫齏臼」,他先於曹操猜到答案「絕妙好辭」;曹操題在花園大門上的「活」字,被他猜中曹操是嫌門太「闊」,敦促匠人改造;曹操在點心盒上寫上「一合酥」,他就召集眾人「一人一口酥」,把點心分而食之。這讓曹操的智力游戲玩得越來越無趣。不僅如此,曹操隨口說一個「雞肋」,楊修竟然也能窺測到其准備退兵的潛意識。這如何不令曹操驚出一身冷汗!真正給楊修招來殺身之禍的是他不恰當地介入了曹丕、曹植的儲位之爭。他積極支持曹植奪嫡,為曹植出謀劃策,但每到最後都由於事不機密而弄巧成拙。當曹操最終下定決心立曹丕為太子時,作為反對派的曹植一黨自然是逃不脫被清算的命運,舊賬新賬一起算,楊修被加以「前後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之罪處死。
不過,曹操畢竟是曹操,殺士的手段也表現出相當高超的藝術性,絕不搞沒有技術含量的「一勺燴」。孔融、楊修是朝廷官員,曹操以丞相之權,明刑正典,公然法辦;而對那位擊鼓罵曹的狂士禰衡,因其乃一介布衣,曹操就借刀殺人,將其派給荊州劉表。劉表是有修養的人,不想背殺士的惡名,又把禰衡送給黃祖。黃祖乃一介武夫,終於按捺不住火氣,將對誰都傲慢無禮的禰衡打發了。
最顯手段高超的是殺荀彧。荀彧是曹操手下第一謀士,極具戰略眼光,是貨真價實的「王佐之才」。迎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策略就是荀彧的手筆,使曹操佔得天時;官渡之戰時,正是荀彧極具穿透力的分析堅定了曹操的決心,最終贏得了這場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地位。所以,曹操曾盛贊荀彧:「吾之子房也。」其實荀彧是擁漢派,當曹操封魏公受九錫,篡漢之心袒露無疑之時,荀彧就站出來堅決反對。此後不久,荀彧生病,曹操以探病為名,派人送去一個食盒,荀彧打開一看,食盒是空的。於是,荀彧就很自覺地服毒自殺了。
所以說,愛才如命也罷,思賢若渴也罷,歸根結底,人才不過是曹操實現霸業的手段,而手段是為目的服務的。一旦手段妨害了目的,那麼,無論是學富五車的孔融,還是才高八斗的楊修,抑或是「吾之子房」的荀彧,都逃不脫被掃除的命運。曹操的愛才和殺士不過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罷了。
③ 多疑的曹操
樓上的真是矛盾啊
易中天乃是為曹操反案的
請看易教授是如何評論曹操的:
易中天:
今天我們講曹操,講三國是不可能不講曹操的,所謂三國就是魏蜀吳嘛,而魏的開
國皇帝實際上是曹操。當然曹操在位的時候沒有稱帝,是他死了以後他兒子曹丕才稱帝,
追認他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實際上的開創者。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
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不客氣的說法叫奸賊,但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
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然不是曹操一黨,但非常佩服他。魯迅先生可以說
是近代以來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這樣一來對曹操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
奸賊,那麼哪一個評價是准確的呢?
但是當我們弄清楚曹操的歷史形象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歷史
形象它也不是那麼好弄清楚的。比方說,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蘇東坡
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有很多講史的,就是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劉備失敗,
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那麼說明至少在北宋的時候,曹
操就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討人喜歡呢?他又幹了些什麼不討人喜
歡的事呢?那麼也無非是三條:
一個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但是這個不能算數,因為兵不厭詐嘛,打仗的人總是
要詐它一詐的,不過你說敵人你就說他是奸詐狡猾,說自己就叫足智多謀,實際上一回
事,兵不厭詐。
第二件事情呢說他篡漢。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關系,這個王朝的皇帝為什麼一定要
姓劉呢,為什麼就不能姓曹呢?說這個姓曹的代替姓劉的就是奸,這個說不過去。
那麼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
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
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
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
那麼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
害他,曹操從京城裡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
操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這個故事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說的是呂伯奢不在,呂伯奢的兒子和呂伯奢家裡
的那些客人看見曹操帶著錢財很多,起了歹心,要搶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馬,這個
時候曹操起來拔出劍來把這些人殺了。這個叫做正當防衛。這個故事記載在什麼史書里
面?在《魏書》里,《魏書》是他們魏國人寫的史書,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因為曹操
是他們的太祖啊,那他們可能要給曹操打一個圓場,這個也很難講。
那麼第二個記載是說,曹操住在呂伯奢家裡面聽見呂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鍋碗瓢盆,
有聲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緝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圖己」,把呂伯奢
一家殺了。這個叫做誤殺。
第三個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說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家裡人要害自己,然後把他們一
家都殺了。殺了以後,曹操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我們現在來看第三種情況,
就算我們相信曹操是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也說了那句話,看看是個什麼樣的場景。是
曹操懷疑這些人要害自己,當然這個疑心太重了一點,太過分了,然後把他一家人殺了。
殺了以後發現是誤殺,然後凄愴曰,「凄愴」這兩個字很重要,就是殺錯了人,然後,
唉,他也是很難過的,算了算了,寧肯我辜負別人,不可以別人辜負我啊。我們體察一
下這個語境,曹操說這個話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強地為自己的錯誤行
為做了一個辯護。而到了《三國演義》裡面他變成了理直氣壯,而且把「寧我負人,毋
人負我」前面加了天下兩個字,這個就大不一樣了。曹操當時說這個話只是就事論事,
雖然我錯了,我錯殺了人家我對不起人家,我現在也沒有辦法,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
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這裡面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意
在裡面,而到了《三國演義》變成理直氣壯說我對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對不起我,
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奸賊。
所以曹操的奸險歹毒這一點,應該說是有疑問的。但是即便如此,《三國演義》的
毛批還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什麼呢,他說「此亦孟德之過人處也」。他說即便是這樣,
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一樣的、超過我們的地方!他說為什麼呢,他說如果換了別人一
定說,寧肯天下人都對不起我,不可以我對不起天下人的。他說換了別人都會這樣說,
但是實際上怎麼樣呢?實際上他們乾的就是曹操的勾當,只有曹操一個人坦率地說出了
這個話。那麼也就是毛批認為,曹操雖然奸詐,但是奸詐裡面也有坦誠,他至少敢把奸
詐的話公開地說出來,他是真小人,不是偽君子。所以他說這是曹操超過其他人的地方,
因為這個世界上偽君子實在是太多了。
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徵。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
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我們就來看看曹曹性格當中矛
盾的地方。
先說曹操的奸詐,最能體現曹操這個人奸詐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紹戰爭中發生的一
件事。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戰,第二戰役是曹孫
赤壁之戰,第三大戰役是孫劉彝陵之戰。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
這場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巨。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
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餉,所
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
要斷糧了,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
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著腳,那麼曹
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
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干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
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
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著劍去
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
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著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所以
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
這個曹操光著腳沖出去以後怎麼樣呢?撫掌而笑,摸著手掌哈哈大笑,說哎呀呀呀,
子遠你來了,「吾事濟矣」,我的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把許攸請到軍帳里坐下。許攸就
問了,說曹公,你的情況怎麼樣啊,「軍糧尚有幾何」,還有多少軍糧啊?曹操說呵呵
呵,這個我的軍糧很充足啊,足夠用一年的。許攸說,錯了,重講。曹操說,半年。許
攸說又錯了,見到老朋友都不說老實話,說實話吧,再給你一次機會。曹操說,哎呀這
個,不好意思,剛才開玩笑,實話告訴你,只夠一個月。接著曹操說了一句劉邦最愛說
的話,「為之奈何」,怎麼辦吧?許攸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
危機之日也。」說你帶著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糧草已經沒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怎
么辦呢?我告訴你,在某某地方袁紹藏了一批糧食,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你可以過去,
你趕緊率輕騎到那個地方焚其糧草,不出三日,袁軍必亂。
曹操說太好了,然後自己親自率領五千騎兵,連夜抄小路過去,換上袁軍的服裝,
碰上沿路的崗哨說是袁公讓我們來干什麼什麼事的,沖到袁營。袁營一看,來了曹軍燒
糧食,當然也拚死奮戰,當時情況非常地緊張。曹操左右的人跑過來說,曹公,敵人來
了。曹操說,慌什麼?敵人到我背後以後再說這話,上。然後把袁紹的糧草全部燒光,
從而扭轉了這個局勢。
所以曹操的這個性格裡面確實有奸詐的一面,但是我覺得他這種奸詐某種意義上也
是逼出來的。那樣一個險惡的環境,他如果事事都說老實話,這還能夠克敵制勝嗎?他
不能不撒謊啊,他甚至養成撒謊的習慣了。
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在曹操和張綉的戰爭中,他的長子曹昂在戰斗中犧牲了,
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來。因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曹
操的妾生下了長子,這就是曹昂,生下來以後曹昂的母親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
把曹昂交給丁夫人來撫養,丁夫人把這個兒子看作自己的兒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
之所以打敗這一仗,是因為他當時得意忘形,他跟張綉的戰爭沒有怎麼打張綉就投降了,
投降了以後曹操不但收編了張綉的部隊,還收編了張綉的嬸嬸,張綉的嬸嬸是一個美女,
曹操這個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編一些美女,於是把張綉的嬸嬸收編了。張綉
的面子上就下不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張綉後來就反叛他,對他進行突然襲擊。這次戰
爭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還有曹操的愛將典韋也死了,丁夫人就不
願意了,就哭著鬧著跟曹操要兒子,你還我兒子,你還我兒子,而且就是你這個傢伙,
一天到晚地泡爛妞,害得我兒子死掉的,不依不饒。曹操一煩,滾,回你老家去。走就
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過了,真回娘家了。
過了半年,大概幾個月以後,曹操後悔了,然後自己駕著車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
想把丁夫人接回來。這個事情在我們今天也稀鬆平常啦,小兩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
去了,那還不是老公最後賠個笑臉,說點好話,就把老婆接回來了。曹操這樣做就不容
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閻王脾氣,他也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麼,
織布,曹操來了以後她也不站起來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沒意思,訕訕地走過去:織
布呢?……別織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過去,用手摸著丁夫人的背:唉,別使
小性子了,寶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們坐車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這個動作是很重要
的,這個「撫其背」是男人對女性的一種愛的動作。丁夫人繼續「咔嚓」「咔嚓」。曹
操就很沒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
往外走,走到門口的時候又回了一次頭:別鬧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
。唉,看來我們夫妻緣分已盡,算了。然後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對不起你女兒,
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這樣吧,她還年輕,別讓她守著,你把她嫁了,讓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種鐵石心腸、閻王脾氣,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說
明他是很重情的。當然,最後丁夫人的父親也沒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沒有改嫁,
最後也沒有改嫁。估計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沒人敢娶,你說誰敢娶閻
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嗎。這個事情曹操一直耿耿於懷,曹操臨死的時候說了這樣一
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好事干過,壞事也干過,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我不在
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
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說子休如果哭著鬧著跟我要媽媽,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想曹
操這一生犯多少錯誤,他居然認為他最大的錯誤就是這個,就是把她的妻子氣走了!說
明曹操是一個多情的人,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這是曹操的溫情。
但是你要認為曹操多麼溫柔,那就錯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說是翻臉就不認識
人。比方說我前面說的那個許攸,許攸來投奔曹操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所以許攸也很
得意,許攸經常跟曹操說,哎,阿瞞,他不叫他什麼曹公啊、什麼明公啊、或者什麼丞
相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吉利,一個叫阿瞞,叫他小名:阿滿啊,
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賠著笑臉說,啊是是是,許先生說得
對,沒有你的幫忙我確實是沒有今天。但是許攸不停地說,這個就很討厭了,對不對,
這好比說你送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每穿這件衣服你就要
站出來對著大家說,哎大傢伙看看啊,他這件衣服是我送給他的,我要不送給他這件衣
服他可是沒衣服穿啊。我能高興嗎?那何況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鄴城,許攸又在
那兒對大家說,大家看,如果沒有我的話,他們曹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了。曹操實在是
忍無可忍,殺了,把許攸殺了,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比方說有一個人叫做魏種,
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於逆境,處於困境的,那
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
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曹操氣壞
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
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斗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
殺他。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
么官。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確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
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
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
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
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
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
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
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
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干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
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
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
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
的,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
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
太監。那麼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於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
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
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
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
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麼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
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
就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三國演義》
裡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
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
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
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裡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
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
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
么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麼樣,就靠
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陳宮說,
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
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
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裡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所以曹操這個人是個很復雜的人,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他的方方面面,這還不是他
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
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
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
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
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
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
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
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復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
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
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而且他奸詐一生,最後歸於真實,曹操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遺令。當時寫這個遺
令,就是遺囑,寫遺囑,大人物寫遺囑有一個格式的,說說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勞啊,也
檢討一下自己,然後說我要埋在什麼什麼地方等等,是這樣的遺囑。曹操的遺囑不是這
樣,曹操的遺囑對於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
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對的也有錯的,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犯的小錯誤、發的大脾氣不
值得你們效仿。就這一句話交代完了,下面講什麼呢?就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家務事,他
說我死了以後,我那個房子里放的那個香,就是熏香,香料,你們把它分掉,不要浪費
了。我的那些小老婆,還有我那些歌女,她們一生都很辛苦,為我服務得很好,很到位,
不要虧待她們,讓她們繼續住在銅雀台,不要把她們趕走了,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沒
有事做,可以學習做什麼呢,學慣用絲帶編草鞋,萬一將來我們曹家破產了,可以拿這
些鞋去賣換點飯吃。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這種事,所以他這份遺囑當時很被人看不起,
說一個大英雄臨死之前也不說點豪言壯語,也不說點勵志的話鼓勵一下我們後來人,「
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成何體統!連蘇東坡都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平生奸偽,
死見真性」,說這個傢伙一輩子狡猾奸詐,臨死之前露了馬腳,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
來是這么一個小人。
但是我對蘇東坡先生一貫尊敬,對於他這句話是不以為然的,我認為這恰恰表現出
曹操的大氣。我就不說豪言壯語,我就不談政治功勞,我就不談國家大事,我就要談這
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能把我咋地?你們說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麼樣?我曹
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們怎麼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叫什麼?「惟大
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能夠如此地本色,說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不過這個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詐的,因此是姦猾的英雄,簡稱奸雄。而這個奸雄呢,
又是非常可愛的,所以我認為對曹操的評價就是這五個字——可愛的奸雄
④ 曹操的故事
先說曹操的奸詐,最能體現曹操這個人奸詐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紹戰爭中發生的一件事。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戰,第二戰役是曹孫赤壁之戰,第三大戰役是孫劉彝陵之戰。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場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巨。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要斷糧了,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著腳,那麼曹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干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著劍去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著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所以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
這個曹操光著腳沖出去以後怎麼樣呢?撫掌而笑,摸著手掌哈哈大笑,說哎呀呀呀,子遠你來了,「吾事濟矣」,我的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把許攸請到軍帳里坐下。許攸就問了,說曹公,你的情況怎麼樣啊,「軍糧尚有幾何」,還有多少軍糧啊?曹操說呵呵呵,這個我的軍糧很充足啊,足夠用一年的。許攸說,錯了,重講。曹操說,半年。許攸說又錯了,見到老朋友都不說老實話,說實話吧,再給你一次機會。曹操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剛才開玩笑,實話告訴你,只夠一個月。接著曹操說了一句劉邦最愛說的話,「為之奈何」,怎麼辦吧?許攸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機之日也。」說你帶著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糧草已經沒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在某某地方袁紹藏了一批糧食,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你可以過去,你趕緊率輕騎到那個地方焚其糧草,不出三日,袁軍必亂。
曹操說太好了,然後自己親自率領五千騎兵,連夜抄小路過去,換上袁軍的服裝,碰上沿路的崗哨說是袁公讓我們來干什麼什麼事的,沖到袁營。袁營一看,來了曹軍燒糧食,當然也拚死奮戰,當時情況非常地緊張。曹操左右的人跑過來說,曹公,敵人來了。曹操說,慌什麼?敵人到我背後以後再說這話,上。然後把袁紹的糧草全部燒光,從而扭轉了這個局勢。
所以曹操的這個性格裡面確實有奸詐的一面,但是我覺得他這種奸詐某種意義上也是逼出來的。那樣一個險惡的環境,他如果事事都說老實話,這還能夠克敵制勝嗎?他不能不撒謊啊,他甚至養成撒謊的習慣了。
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在曹操和張綉的戰爭中,他的長子曹昂在戰斗中犧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來。因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長子,這就是曹昂,生下來以後曹昂的母親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給丁夫人來撫養,丁夫人把這個兒子看作自己的兒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敗這一仗,是因為他當時得意忘形,他跟張綉的戰爭沒有怎麼打張綉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後曹操不但收編了張綉的部隊,還收編了張綉的嬸嬸,張綉的嬸嬸是一個美女,曹操這個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編一些美女,於是把張綉的嬸嬸收編了。張綉的面子上就下不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張綉後來就反叛他,對他進行突然襲擊。這次戰爭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還有曹操的愛將典韋也死了,丁夫人就不願意了,就哭著鬧著跟曹操要兒子,你還我兒子,你把我兒子弄哪兒去了!而且就是你這個傢伙,一天到晚地泡爛妞,害得我兒子死掉的,不依不饒。曹操一煩,滾,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過了,真回娘家了。
過了半年,大概幾個月以後,曹操後悔了,然後自己駕著車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來。這個事情在我們今天也稀鬆平常啦,小兩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還不是老公最後賠個笑臉,說點好話,就把老婆接回來了。曹操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閻王脾氣,他也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麼,織布,曹操來了以後她也不站起來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沒意思,訕訕地走過去:織布呢?……別織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過去,用手摸著丁夫人的背:唉,別使小性子了,寶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們坐車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這個動作是很重要的,這個「撫其背」是男人對女性的一種愛的動作。丁夫人繼續「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沒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門口的時候又回了一次頭:別鬧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來我們夫妻緣分已盡,算了。然後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對不起你女兒,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這樣吧,她還年輕,別讓她守著,你把她嫁了,讓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種鐵石心腸、閻王脾氣,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說明他是很重情的。當然,最後丁夫人的父親也沒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沒有改嫁,最後也沒有改嫁。估計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沒人敢娶,你說誰敢娶閻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嗎。這個事情曹操一直耿耿於懷,曹操臨死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好事干過,壞事也干過,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說子休如果哭著鬧著跟我要媽媽,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想曹操這一生犯多少錯誤,他居然認為他最大的錯誤就是這個,就是把她的妻子氣走了!說明曹操是一個多情的人,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這是曹操的溫情。
但是你要認為曹操多麼溫柔,那就錯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說是翻臉就不認識人。比方說我前面說的那個許攸,許攸來投奔曹操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所以許攸也很得意,許攸經常跟曹操說,哎,阿瞞,他不叫他什麼曹公啊、什麼明公啊、或者什麼丞相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吉利,一個叫阿瞞,叫他小名:阿瞞啊,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賠著笑臉說,啊是是是,許先生說得對,沒有你的幫忙我確實是沒有今天。但是許攸不停地說,這個就很討厭了,對不對,這好比說你送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每穿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來對著大家說,哎大傢伙看看啊,他這件衣服是我送給他的,我要不送給他這件衣服他可是沒衣服穿啊。我能高興嗎?那何況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鄴城,許攸又在那兒對大家說,大家看,如果沒有我的話,他們曹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了。曹操實在是忍無可忍,殺了,把許攸殺了,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比方說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於逆境,處於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斗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確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干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監。那麼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於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麼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就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三國演義》裡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裡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麼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麼樣,就靠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裡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⑤ 曹操是怎樣的人
曹操(155—220),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詩人。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曹操是曹嵩的長子,他「少機警,有權數」,自幼博覽群書,善詩詞,通古學。曹操也有過人的武藝。曹操「任俠放盪,不治行業」,未被時人所重,但素以知人名世的太尉橋玄一見曹操就大為驚奇,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隨之,橋玄又讓曹操去拜訪漢末主持「月旦評」的名士許子將,許子將評價曹操說:「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由此,曹操漸知名於世。
靈帝熹平三年(174),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立即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靈帝中平元年(184),黃巾農民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斬首數萬級。隨之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今山東濟南一帶)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八名,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中平五年(188),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中平六年(189),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相國,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今河南洛陽東北)。
曹操到陳留後,「散家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准備討伐董卓。
獻帝初平元年(190)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以行奮武將軍的身份,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軍遭遇,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並。
初平三年,司徒王允與呂布在長安定計殺掉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進攻呂布,關中也陷入戰亂。是時,州郡牧守各據一方,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牧。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獻帝初平四年(193)秋,曹操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次年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和曹操部將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操,迎呂布為兗州牧。呂布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只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敦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布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夏,曹操整軍再戰呂布,於巨野(今山東巨野南)大破呂布軍,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曹操從陳留起兵到興平二年將呂布、張邈趕出兗州,經過六年的經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塊根據地。曹操起兵之初,僅有數千人,出任東郡太守前後,他陸續延攬一些擁有宗族、部曲等家兵的豪強地主歸附自己,後擊潰青州黃巾軍,又收其精銳組成「青州兵」。這樣,曹操又有了一支頗具戰鬥力的軍隊。根據地和軍隊,是曹操得以成事的基本條件。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建安元年七月,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牆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飢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穭,或飢死牆壁間」。
早在初平三年(192),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建安元年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昌。從此,曹操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飢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建安元年,曹操採納部下棗只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了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採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採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布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建安五年(200),曹操頒布新的徵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了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回答者:李家思 - 護國法師 十四級 8-19 16:27
《三國演義》第一回寫到:
汝南許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問,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操聞大喜。
許邵的內心是矛盾的,雖然鄙薄操之為人,卻又不敢得罪對方,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真是高明得體,這也是全書描寫曹操的一個綱。作者的意圖是把曹操放在漢室正統的對立面,令其扮演奸相的角色,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認他平定北方之功績,所以,《三國演義》中寫得最復雜是曹操,最難理解的人物也是曹操。無論怎樣,曹操特有的人格魅力是無法掩蓋的,演義如此,歷史亦如此,這里僅就其具備的領袖氣質做一些探討。
筆者認為,曹操的領袖氣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行事果斷,豁達自信,知人善任。
一.曹操遇事能夠當機立斷,是由其性格直接決定的,這一點是領袖必備素質。操初入仕途時,完全沒有紈絝子弟的享樂習氣,一心革除弊政,厲行法治。當時宦官弄權,朝政混亂,而他能不畏權貴,表現出了大政治家的魄力:
曹瞞傳曰:太祖初入尉廨,繕治四門。造五色棒,縣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不避豪強,皆棒殺之。後數月,靈帝愛幸小黃門蹇碩叔父夜行,即殺之。京師斂夡,莫敢犯者。(《三國志·武帝紀注》)
換了別人,考慮到蹇碩的權勢,恐怕也就算了,曹操則不然,其果決性格由此可見一斑。再來看看官渡之戰中曹操是怎麼扭轉局面的:
冬十月,紹遣車運谷,使淳於瓊等五人將兵萬餘人送之,宿紹營北四十里。紹謀臣許攸貪財,紹不能足,來奔,因說公擊瓊等。左右疑之,荀攸、賈詡勸公。公乃留曹洪守,自將步騎五千人夜往,會明至。瓊等望見公兵少,出陳門外。公急擊之,瓊退保營,遂攻之。紹遣騎救瓊。左右或言「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公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大破瓊等,皆斬之。紹初聞公之擊瓊,謂長子譚曰:「就彼攻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合、高覽攻曹洪。合等聞瓊破,遂來降。紹觽大潰,紹及譚棄軍走,渡河。(《三國志·武帝紀》)
許攸獻劫糧之計,這時「左右疑之」,曹操卻敢於一博,親自前往。乍看去,曹操把全軍成敗系於來投的敵將,實為孤注一擲,與賭徒無異,但如果考慮到當時的情況,我們就可以理解他了:「公與紹相拒連月,雖比戰斬將,然觽少糧盡,士卒疲乏。」(《三國志·武帝紀》)可見若不用許攸之計,等於坐而待斃,與其這樣,倒不如賭上一把,尚有取勝的機會。從這件事情中,足見曹操當機立斷決策之明,比之優柔寡斷的袁紹,高下立分。
二.所謂文如其人,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一個豁達自信的曹操彷彿就站在我們面前,雄姿英發。曹操的這一性格本身並無特別之處,難得的是往往在逆境中凸現出來:
曹瞞傳曰: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黙不起。張合等見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騎追射之,矢下如雨。諸將見軍敗,不知公所在,皆惶懼,至見,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幾為小賊所困乎!」(《三國志·武帝紀注》)
兵敗之際,毫無頹態,反而大笑,不愧為一代梟雄!可以想像,當時軍心低落,主帥的態度直接決定了士兵能否振作起來。一聲大笑,一番狂語,有如冰天雪地里的一堆篝火,不僅會給將士們帶來溫暖,還能夠鼓舞士氣,這才是優秀主帥的風范。再有,官渡之戰結束後,「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三國志·武帝紀》)此事堪稱中國權術史上的經典一幕,仔細想想,這一招實在是高明:若追究下去,難免造成人心惶惶,對於大戰方息的曹操軍團來說,內耗無異於自取滅亡;若既往不咎,小可收買人心,大可穩定局面,一舉兩得。可見曹操的頭腦是很冷靜的,狹隘之輩絕對做不到這一點,那麼如此魄力從哪裡來?還是要歸功於他的豁達自信。
三.三國時期的軍閥用人問題非常復雜,足夠寫一篇論文來探討了,單就曹操而言,他充分做到了知人善任。史言曹操:「知人善察,難眩以偽,拔於禁、樂進於行陳之間,取張遼、徐晃於亡虜之內,皆佐命立功,列為名將;其餘拔出細微,登為牧守者,不可勝數。」(《魏書》)孫權謂操:「御將,自古少有。」(《三國志·諸葛謹傳》)下面舉例說明之:
太祖既征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匆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朝,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余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余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太祖大壯遼,拜征東將軍。(《三國志·張遼傳》)
史家對曹操的教令頗為贊賞,胡三省認為操以「遼、典勇銳,使之戰;樂進持重,使之守」。由上可知,操是善於用將的。此外,曹操還能夠因才授職。建安元年,為解決軍糧供應問題,操用棗祗、韓浩等議,興辦屯田,後命任峻為典農中郎將,據《三國志·任峻傳》記載:「軍國之饒,起於棗祗而成於峻。」至於象郭嘉、荀彧等這樣的卓越文臣,曹操更是招用有術,不復贅言。
三分局面形成以後,曹操多有剪除異己、兔死狗烹之舉,這是為子孫代漢做准備。封建統治者大都如此,對操也就不必苛求了。
曹魏人才雲集,為三國時期之最,這與曹操的個人魅力有一定關系,包括領袖氣質。以上我們探討了曹操領袖氣質體現的三個方面,最後以一首詞來結束本文: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⑥ 曹操說的話
寧叫我負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負我
其實 這句話是三國演義改編的 其實曹操的原話是 寧我負人 毋人負我
曹操說這八個字的時候 是 「悲愴曰」
凄愴二字表現出曹操當時的心情,並不是演義中的不可一世認為自己這么做是對的,而是覺得自己錯了,以愧疚的心情安慰自己。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演義中誤作「寧叫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其實是別有用心,實為貶低曹操。其實 曹操當時是知道自己錯殺了呂伯奢 說了寧我負人 毋人負我這八個字 是為了安慰自己 並不是 蠻橫不講理 的
⑦ 曹操為什麼會讓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同一個人
無論從哪方面看,一代梟雄曹操都可稱之為人生贏家,俗話說的好“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曹操就是這句話最忠實的實踐者,而且口味兒獨特。
最著名的“人妻愛好者”曹操的妻妾眾多,有姓名記載者就多達15位。在曹操眼中,但凡有姿色的女子,不論貴賤身份,也不論婚否,皆想方設法掠之。
這些被載入史冊的曹操妻妾,一共為他生育了25個兒子。自古重男輕女的觀念,讓曹操的女兒都被忽略了,我們不但不知道她們的名字,甚至連曹操有幾個女兒都沒有準確的數字。
根據《三國志》、《後漢書》等史書記載,記錄在史冊的曹操女兒至少有7人。最令人費解的是,是7人之中,竟然有三位姐妹一起,嫁給了同一個人,這究竟是為何呢?
曹憲
與曹節一同嫁與漢獻帝的兩個妹妹,更幸福不到哪裡去。《三國志》記載,最小的妹妹曹華嫁人的時候尚且年幼,甚至還不到早婚的年齡,所以只能夠“少著待年於國”,曹華可能終身都沒有受到漢獻帝的臨幸。
另一個妹妹曹憲,是姐妹三人中最有思想的女子,《三國志》記載,曹憲“人美志高,一生無子”,每次在皇宮里感到郁悶痛苦之時,都會回到娘家居住。漢獻帝禪讓皇位以後,曹憲便借遣散後宮妃嬪的借口,回到了老家亳州度過餘生。
曹操將三女共嫁一人的做法,對於他乃至曹家而言,確實是一種明智之舉,這種利用婚姻所形成的政治聯盟紐帶,滿足了曹操奪取當漢家天下的目的,可是對於他的女兒而言,卻是苦不堪言的一生。
⑧ 曹操是奸雄,還是亂黨
講三國是不可能不講曹操的,所謂三國就是魏蜀吳嘛,而魏的開國皇帝實際上是曹操。當然曹操在位的時候沒有稱帝,是他死了以後他兒子曹丕才稱帝,追認他為魏武帝,但可以肯定曹操是魏的實際上的開創者。曹操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太好,客氣的說法叫奸雄,不客氣的說法叫奸賊,但是魯迅先生說,曹操其實是一個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然不是曹操一黨,但非常佩服他。魯迅先生可以說是近代以來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這樣一來對曹操就有了三種評價——英雄、奸雄、奸賊,那麼哪一個評價是准確的呢?
但是當我們弄清楚曹操的歷史形象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歷史形象它也不是那麼好弄清楚的。比方說,民間都說曹操奸,很多人不喜歡曹操。蘇東坡就講到,在北宋的時候,民間有很多講史的,就是說書的,說三國,一說到劉備失敗,聽眾就痛哭流涕;一說到曹操失敗了,大家拍手稱快。那麼說明至少在北宋的時候,曹操就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人。那麼曹操為什麼不討人喜歡呢?他又幹了些什麼不討人喜歡的事呢?那麼也無非是三條:
一個是曹操這個人為人奸詐。但是這個不能算數,因為兵不厭詐嘛,打仗的人總是要詐它一詐的,不過你說敵人你就說他是奸詐狡猾,說自己就叫足智多謀,實際上一回事,兵不厭詐。
第二件事情呢說他篡漢。這個事情跟我們沒有關系,這個王朝的皇帝為什麼一定要姓劉呢,為什麼就不能姓曹呢?說這個姓曹的代替姓劉的就是奸,這個說不過去。
那麼最為民間所不滿意的是曹操說了這樣一句話:寧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所以一個人寧肯自己對不起普天下的人,也不能讓天下的人對不起自己,這個人就太壞了,所以老百姓討厭曹操。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這個事情是事實,還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事實,那豈不是一樁冤案嗎;如果是冤案的話,我們豈不是就該給曹操平反嗎。那麼這個事情史書上的記載是矛盾的,大體上是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因為董卓要迫害他,曹操從京城裡逃出來,路過了他一個老朋友家,這個老朋友的名字叫呂伯奢,曹操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呂伯奢本人不在,於是就發生了曹操殺呂伯奢一家的慘案。
這個故事有三個版本。第一個版本說的是呂伯奢不在,呂伯奢的兒子和呂伯奢家裡的那些客人看見曹操帶著錢財很多,起了歹心,要搶劫曹操,而且拉走了他的馬,這個時候曹操起來拔出劍來把這些人殺了。這個叫做正當防衛。這個故事記載在什麼史書裡面?在《魏書》里,《魏書》是他們魏國人寫的史書,所以也不一定靠得住,因為曹操是他們的太祖啊,那他們可能要給曹操打一個圓場,這個也很難講。
那麼第二個記載是說,曹操住在呂伯奢家裡面聽見呂伯奢的孩子在那弄鍋碗瓢盆,有聲音,曹操自己又是受董卓通緝追拿的罪犯,他起了疑心,「疑其圖己」,把呂伯奢一家殺了。這個叫做誤殺。
第三個版本,差不太多,也是說曹操懷疑呂伯奢的家裡人要害自己,然後把他們一家都殺了。殺了以後,曹操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我們現在來看第三種情況,就算我們相信曹操是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也說了那句話,看看是個什麼樣的場景。是曹操懷疑這些人要害自己,當然這個疑心太重了一點,太過分了,然後把他一家人殺了。殺了以後發現是誤殺,然後凄愴曰,「凄愴」這兩個字很重要,就是殺錯了人,然後,唉,他也是很難過的,算了算了,寧肯我辜負別人,不可以別人辜負我啊。我們體察一下這個語境,曹操說這個話是一種自我安慰、自我排解,所以很勉強地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做了一個辯護。而到了《三國演義》裡面他變成了理直氣壯,而且把「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前面加了天下兩個字,這個就大不一樣了。曹操當時說這個話只是就事論事,雖然我錯了,我錯殺了人家我對不起人家,我現在也沒有辦法,我現在走投無路,也只好是寧肯我對不起人家,不要讓人家對不起我了。這裡面應該說他還保留了一部分善意在裡面,而到了《三國演義》變成理直氣壯說我對不起天下人,不可以天下人對不起我,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奸賊。
所以曹操的奸險歹毒這一點,應該說是有疑問的。但是即便如此,《三國演義》的毛批還說了這樣的話,他說什麼呢,他說「此亦孟德之過人處也」。他說即便是這樣,這也是曹操比一般人不謊 摹⒊ 頤塹牡胤劍∷ 滴 裁茨兀 等綣 渙吮鶉艘歡ㄋ擔 咸煜氯碩級圓黃鷂遙 豢梢暈葉圓黃鶥煜氯說摹K 禱渙吮鶉碩薊嵴庋 擔 鞘導噬顯趺囪 兀渴導噬纖 歉傻木褪遣懿俚墓吹保 揮脅懿僖桓鋈頌孤實廝黨雋蘇飧齷啊D敲匆簿褪敲 銜 懿偎淙患檎 羌檎├錈嬉燦刑鉤希 遼俑野鴨檎┑幕骯 廝黨隼矗 欽嫘∪耍 皇俏本 印K 運 嫡饈遣懿儷 淥 說牡胤劍 蛭 飧鍪瀾縞銜本 郵翟謔翹 嗔恕?nbsp;
奸詐當中有真誠,恰恰是曹操性格的一個特徵。曹操這個人是奸詐的,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也有坦誠的一面,甚至有可愛的一面。我們就來看看曹曹性格當中矛盾的地方。
先說曹操的奸詐,最能體現曹操這個人奸詐的例子,是在他和袁紹戰爭中發生的一件事。我們知道三國時期有三大戰役,第一次戰役就是曹袁官渡之戰,第二戰役是曹孫赤壁之戰,第三大戰役是孫劉彝陵之戰。曹操就是在官渡之戰以後奠定了他的歷史地位,這場戰爭打得非常地艱苦,非常地艱巨。當時兩軍對峙相持不下,而曹軍軍糧已經不多了,我們知道打仗拼什麼?除了拼勇敢、拼武器、拼實力以外,很重要的是拼糧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食這個仗是打不下去的,曹操這個時候實際上是快要斷糧了,一籌莫展。這個時候袁紹陣營裡面有一個謀士叫做許攸的突然來投奔曹操,曹操聽說這個消息以後大喜過望,「跣足而出」。什麼叫跣足呢?就是光著腳,那麼曹操這個時候跣足而出迎接許攸是什麼原因,什麼意思,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叫做來不及穿鞋,可能在洗腳在干什麼,一聽說許攸來了光著腳就往外跑,大喜過望;第二種可能是表示尊敬,因為古禮光腳是尊敬。我們知道曹操後來地位很高了以後,漢獻帝給了曹操一個特殊待遇,叫做帶劍鞋履上殿,叫「劍履上殿」,劍就是帶劍,你可以佩著劍去見皇帝,履就是穿鞋,這說明一般的人是不能穿鞋見皇帝的。能不能穿襪子呢,看地位,地位高的人可以「襪而登席」,穿著襪子走到席位上,地位再低一點一定要光腳。所以光腳可能是表示尊重。
這個曹操光著腳沖出去以後怎麼樣呢?撫掌而笑,摸著手掌哈哈大笑,說哎呀呀呀,子遠你來了,「吾事濟矣」,我的事情就好辦了,然後把許攸請到軍帳里坐下。許攸就問了,說曹公,你的情況怎麼樣啊,「軍糧尚有幾何」,還有多少軍糧啊?曹操說呵呵呵,這個我的軍糧很充足啊,足夠用一年的。許攸說,錯了,重講。曹操說,半年。許攸說又錯了,見到老朋友都不說老實話,說實話吧,再給你一次機會。曹操說,哎呀這個,不好意思,剛才開玩笑,實話告訴你,只夠一個月。接著曹操說了一句劉邦最愛說的話,「為之奈何」,怎麼辦吧?許攸說:「公孤軍獨守,外無救援,而糧谷已盡,此危機之日也。」說你帶著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糧草已經沒有了,這是非常危險的,怎麼辦呢?我告訴你,在某某地方袁紹藏了一批糧食,有一條什麼樣的小路你可以過去,你趕緊率輕騎到那個地方焚其糧草,不出三日,袁軍必亂。
曹操說太好了,然後自己親自率領五千騎兵,連夜抄小路過去,換上袁軍的服裝,碰上沿路的崗哨說是袁公讓我們來干什麼什麼事的,沖到袁營。袁營一看,來了曹軍燒糧食,當然也拚死奮戰,當時情況非常地緊張。曹操左右的人跑過來說,曹公,敵人來了。曹操說,慌什麼?敵人到我背後以後再說這話,上。然後把袁紹的糧草全部燒光,從而扭轉了這個局勢。
所以曹操的這個性格裡面確實有奸詐的一面,但是我覺得他這種奸詐某種意義上也是逼出來的。那樣一個險惡的環境,他如果事事都說老實話,這還能夠克敵制勝嗎?他不能不撒謊啊,他甚至養成撒謊的習慣了。
曹操也是一個溫情的人。在曹操和張綉的戰爭中,他的長子曹昂在戰斗中犧牲了,他的原配丁夫人悲痛得死去活來。因為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她是沒有生育能力的,曹操的妾生下了長子,這就是曹昂,生下來以後曹昂的母親就去世了,生母就去世了,就把曹昂交給丁夫人來撫養,丁夫人把這個兒子看作自己的兒子,情感非常地深。而曹操之所以打敗這一仗,是因為他當時得意忘形,他跟張綉的戰爭沒有怎麼打張綉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後曹操不但收編了張綉的部隊,還收編了張綉的嬸嬸,張綉的嬸嬸是一個美女,曹操這個人是很好色的,走到哪他都要收編一些美女,於是把張綉的嬸嬸收編了。張綉的面子上就下不來,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張綉後來就反叛他,對他進行突然襲擊。這次戰爭中曹昂也死了,曹操的侄子草安民也死了,還有曹操的愛將典韋也死了,丁夫人就不願意了,就哭著鬧著跟曹操要兒子,你還我兒子,你把我兒子弄哪兒去了!而且就是你這個傢伙,一天到晚地泡爛妞,害得我兒子死掉的,不依不饒。曹操一煩,滾,回你老家去。走就走嘛,我回娘家去,不跟你過了,真回娘家了。
過了半年,大概幾個月以後,曹操後悔了,然後自己駕著車子,就到丁夫人的娘家想把丁夫人接回來。這個事情在我們今天也稀鬆平常啦,小兩口一吵架,老婆跑回娘家去了,那還不是老公最後賠個笑臉,說點好話,就把老婆接回來了。曹操這樣做就不容易了,是吧,你想曹操那閻王脾氣,他也這么做,也去接丁夫人。丁夫人在家干什麼,織布,曹操來了以後她也不站起來迎接,也不搭理,曹操很沒意思,訕訕地走過去:織布呢?……別織了,跟我回家吧。……曹操就走過去,用手摸著丁夫人的背:唉,別使小性子了,寶貝,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們坐車子回家好不好?要知道這個動作是很重要的,這個「撫其背」是男人對女性的一種愛的動作。丁夫人繼續「咔嚓」「咔嚓」。曹操就很沒意思啦:你不回啊?不回那我可是走了啊。「咔嚓」「咔嚓」。曹操就走走走,往外走,走到門口的時候又回了一次頭:別鬧了,跟我回家,好不好?「咔嚓」「咔嚓」。唉,看來我們夫妻緣分已盡,算了。然後找到老丈人:岳父大人,是我對不起你女兒,但是她也不肯跟我回去,這樣吧,她還年輕,別讓她守著,你把她嫁了,讓她改嫁。
你想想以曹操那種鐵石心腸、閻王脾氣,做到這一步已經是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說明他是很重情的。當然,最後丁夫人的父親也沒敢把丁夫人嫁出去,丁夫人沒有改嫁,最後也沒有改嫁。估計老丈人也不敢嫁,丁夫人也不肯嫁,也沒人敢娶,你說誰敢娶閻王的前妻?不是找不自在嗎。這個事情曹操一直耿耿於懷,曹操臨死的時候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好事干過,壞事也干過,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錯誤的地方,我不在乎,只有一件事情,就是我到了地下、到了九泉,子休——子休就是曹昂的字,曹昂字子休,就是指曹昂了——說子休如果哭著鬧著跟我要媽媽,我不知道怎麼回答。你想曹操這一生犯多少錯誤,他居然認為他最大的錯誤就是這個,就是把她的妻子氣走了!說明曹操是一個多情的人,是一個兒女情長的人,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這是曹操的溫情。
但是你要認為曹操多麼溫柔,那就錯了。曹操是很狠毒的,可以說是翻臉就不認識人。比方說我前面說的那個許攸,許攸來投奔曹操是起到了關鍵作用的,所以許攸也很得意,許攸經常跟曹操說,哎,阿瞞,他不叫他什麼曹公啊、什麼明公啊、或者什麼丞相這些,他叫他小名。曹操有兩個小名,一個叫吉利,一個叫阿瞞,叫他小名:阿瞞啊,要是沒有我許某人,你可是沒有今天啊!曹操只好賠著笑臉說,啊是是是,許先生說得對,沒有你的幫忙我確實是沒有今天。但是許攸不停地說,這個就很討厭了,對不對,這好比說你送了我這件衣服,我穿上很漂亮我當然很高興,但是我每穿這件衣服你就要站出來對著大家說,哎大傢伙看看啊,他這件衣服是我送給他的,我要不送給他這件衣服他可是沒衣服穿啊。我能高興嗎?那何況是曹操呢?有一次曹操打下鄴城,許攸又在那兒對大家說,大家看,如果沒有我的話,他們曹家人就進不了這個門了。曹操實在是忍無可忍,殺了,把許攸殺了,這就是曹操的狠毒。
曹操殺了於他有恩的許攸,卻放了很多對不起他的人。比方說有一個人叫做魏種,原來是曹操的手下。曹操有一段時候我們知道他是不順的,處於逆境,處於困境的,那個時候很多手下的人都背叛曹操,曹操非常自信地說讓他們走吧,我的人不會走完的,比方說魏種,他就不會背叛我。結果呢,這個魏種也背叛了,魏種也跑掉了。曹操氣壞了,曹操說好你個魏種啊,你也背叛我,你有本事跑到天涯海角,北邊有本事你跑匈奴去,南邊有本事你跑到越南去,你只要跑不了那麼遠我就要把你抓回來,絕饒不了你。
後來在後面的戰斗中,魏種被俘虜了,所有的人都給魏種捏一把汗,說曹操肯定要殺他。曹操怎麼樣?曹操想了一下,算了吧,魏種是個人才,放了,該做什麼官還做什麼官。這是曹操的寬容啊。
曹操確實是一個很寬容的人。曹操和袁紹作戰的時候,袁紹找了一個文人,叫做陳琳,起草一篇檄文。什麼叫檄文呢,就是聲討書,因為古代作戰他講究師出有名,就是你要打誰誰誰你總要有個名目,有了名目以後你這個軍隊才叫做正義之師,袁紹就請陳琳寫一篇檄文。陳琳是個筆桿子,下筆千言,洋洋灑灑,痛罵曹操。從哪罵起呢,從曹操的祖宗罵起,這實在說起來是在中國文化當中一種很不好的東西,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父母親,一罵人就罵到人家祖宗八代,動不動就是怎麼你祖宗八代,這是不好的一個傳統,陳琳也是這樣。那麼後來袁紹打敗了,陳琳做了俘虜,下面人把陳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說:陳琳啊,兩軍交戰,都要發表這樣的聲討書,這個很正常,不過呢,你罵罵我就算了嘛,你罵我父母干什麼,我父母又沒得罪你,不好吧!陳琳說,對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曹操說,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個人才,還做你的筆桿子吧。陳琳以後就成了曹操的筆桿子,所以曹操是很寬容的。
但是曹操又是一個報復心極強的人,但凡是得罪了曹操的人,幾乎沒有不報復的。當時有一位名士,叫做邊讓,邊讓是個大學問家,也是大文學家,文章著作寫得非常好的,看不起曹操。因為曹操這個人出身不好,曹操的祖父是個太監,這個東漢朝代是叫太監給搞壞的,所以那些讀書人、那些文化人、那些士大夫最看不起的、最痛恨的就是太監。那麼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曹操就等於是太監養子的兒子,他們看不起,邊讓也看不起他,很說了一些侮辱曹操的話。所以後來曹操過去把那個地方打下來以後,毫不留情地就把邊讓殺了,和邊讓一案的還同時有好幾個文化人,有的就跑掉,跑掉以後又逃不掉,然後又回來自首。其中有一個叫桓邵的向曹操自首,跪下來求,磕頭,痛哭流涕,求饒,曹操怎麼說呢?哼哼,呵呵呵呵,哭了,怕了,下跪了,求饒了,下跪就不殺嗎?求饒就不殺嗎?拖出去,殺了。這件事情影響極壞,當時就引發了一場叛亂,就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文化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以前得罪過你的人?
其中有一個叫陳宮的,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離開了曹操,投奔了呂布。《三國演義》裡面說,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不是,史實是曹操殺了邊讓、桓邵這些人陳宮看不下去,離開曹操,死心塌地地幫助呂布打曹操。後來呂布戰敗以後,陳宮做了俘虜,曹操還不想殺他,曹操跟陳宮說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因為曹操這個時候他也覺得以前的做法不對了,他也覺得宰相肚裡要撐船,將軍額上跑馬,應該有一些大將風度了,所以他也不殺陳宮。陳宮堅決不投降,曹操沒辦法,只好殺他,臨殺他之前曹操問了這樣的話,陳宮的字叫公台,他說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親可怎麼辦啊?陳宮說,我聽說以孝治天下的人不會殺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親怎麼樣,就靠曹公你看著辦。曹操說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後你的老婆孩子又怎麼辦?陳宮說,我聽說以仁治天下的人不傷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請曹公你看著辦。啊,曹操說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後就開始哭,一邊哭一邊送陳宮上刑場去死,然後把陳宮的家人接到自己家裡來,對待陳宮的家人比陳宮和他翻臉之前還好。
所以曹操這個人是個很復雜的人,剛才我們已經講到了他的方方面面,這還不是他性格的全部,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他既狡詐又老實,既溫情又狠毒,既寬容又報復。如果你只看曹操的一個故事,只看曹操的一面,你得出的結論就是盲人摸象,是不全面的。那麼在我們看來,曹操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復雜、形象最多樣的一個人。他這個人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詐,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范,小人嘴臉;英雄氣概,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他是這樣的一個人,他身上好像長了很多的臉,一會兒出現的是這張臉,一會兒展示給我們的是另一張臉。但是大家注意一條,不管哪張臉,都是曹操的,不會認做是別人的。能夠把這樣一個復雜的性格統一於一個人,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體現的是什麼呢?體現的是曹操的大氣。什麼叫大氣?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曹操恰恰是一個能夠容的,一個容量非常大的人,什麼樣的矛盾的東西到他這兒都統一了。
而且他奸詐一生,最後歸於真實,曹操臨死的時候留下了一個遺令。當時寫這個遺令,就是遺囑,寫遺囑,大人物寫遺囑有一個格式的,說說我一生做了哪些功勞啊,也檢討一下自己,然後說我要埋在什麼什麼地方等等,是這樣的遺囑。曹操的遺囑不是這樣,曹操的遺囑對於自己的政治生涯提得非常少,他只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我這一生做了很多的事情,有對的也有錯的,總的來說是對的,至於犯的小錯誤、發的大脾氣不值得你們效仿。就這一句話交代完了,下面講什麼呢?就嘮嘮叨叨地講一些家務事,他說我死了以後,我那個房子里放的那個香,就是熏香,香料,你們把它分掉,不要浪費了。我的那些小老婆,還有我那些歌女,她們一生都很辛苦,為我服務得很好,很到位,不要虧待她們,讓她們繼續住在銅雀台,不要把她們趕走了,這些人閑著也是閑著,沒有事做,可以學習做什麼呢,學慣用絲帶編草鞋,萬一將來我們曹家破產了,可以拿這些鞋去賣換點飯吃。嘮嘮叨叨講了一大堆這種事,所以他這份遺囑當時很被人看不起,說一個大英雄臨死之前也不說點豪言壯語,也不說點勵志的話鼓勵一下我們後來人,「分香賣履,留戀妾婦」,成何體統!連蘇東坡都給了八個字的評價,叫做「平生奸偽,死見真性」,說這個傢伙一輩子狡猾奸詐,臨死之前露了馬腳,狐狸尾巴露出來了,原來是這么一個小人。
但是我對蘇東坡先生一貫尊敬,對於他這句話是不以為然的,我認為這恰恰表現出曹操的大氣。我就不說豪言壯語,我就不談政治功勞,我就不談國家大事,我就要談這些小事,你們把我怎麼樣?你能把我咋地?你們說我是小人我就是小人又怎麼樣?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曹操才不在乎你們怎麼評價我呢,我就是這樣的人。這叫什麼?「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曹操能夠如此地本色,說明他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過這個英雄是很狡猾的,很奸詐的,因此是姦猾的英雄,簡稱奸雄。而這個奸雄呢,又是非常可愛的,所以我認為對曹操的評價就是這五個字——可愛的奸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