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婚姻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有什麼好辦法可以破解這個婚姻難題
好像每一對夫妻相處到了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經歷7年之癢,之所以會經歷這個時期,就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太長了,就像左手摸右手一樣,沒有什麼感覺了。其實想要破解7年之癢也不是什麼難事,重要的是兩個人要心意相通並且要隨時變化,不要總是一成不變,並且有問題就要及時解決,不要對婚姻懶惰,要時常去製造浪漫。
在結婚幾年之後,基本上兩個人的愛情和激情都會變成親情。比如在談戀愛的時候,男生都會給女生准備一些玫瑰花,但是結婚之後過節的時候也許只會買幾個小菜回來喝一杯。但是女生想要的從來都不是玫瑰花,而是男生的心意和浪漫,所以即使兩個人覺得對對方已經習以為常了,也要學著去製造浪漫,讓對方感覺到自己對於這段感情是重視的。
② 婚姻中的七年之癢是一個什麼概念
「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結婚久了,新鮮感喪失。從充滿浪漫的戀愛到實實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處中,彼此太熟悉了,戀愛時掩飾的缺點或雙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時都已經充分地暴露出來。於是,情感的「疲憊」或厭倦使婚姻進入了「瓶頸」,如果無法選擇有效的方法通過這一「瓶頸」,婚姻就會終結。 七年之癢,是指人們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要經歷一次危機的考驗(指可能發生婚外情、外遇、偷腥的現象),「癢」即不舒服之意。這個考驗是感情中的轉折點,一旦成功,感情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可能二人分道揚鑣、分崩離析,最終可能導致感情解體、勞燕分飛。當然假若婚姻真的出現問題,不一定為七年,或長或短,可能只要一年、兩年,甚至結婚不久就可能癢起來了。 婚姻是需要經營的,兩個人要有相同的共識,婚姻才能長長久久,夫妻才能白頭偕老。 由於美國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曾主演過一部電影《七年之癢》,英文名稱:The Seven Year Itch,劇情就是以此為主題,隨著電影的賣座,七年之癢也成了外遇的代名詞,衍生而成的西方諺語。現時此諺語已廣泛用於中文當中,甚至比它的起源(電影《七年之癢》)更為華人所熟知。 從人的成長角度來講,大多數人是在婚姻中實現人自身的成長。戀愛的時候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還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配偶。隨著婚齡的增加,尤其是許多家庭撫育幼兒之後,育兒任務的繁重和教育理念的差距,使婚姻中長期積累的矛盾慢慢凸顯。加之雙方人生發展軌跡的不同,造成實力的懸殊和共同語言的減少。婚姻專家指出,最大的離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婦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從溝通的方式來講,中國有句俗話「熟人不講理」,夫妻間的關系太熟了,往往忽略配偶的需要,不再選擇表達的方式,在表露自己情感的時候不加掩飾,很多情況下會傷及對方。孩子出生之後,母親的情感全部遷移到孩子身上,冷漠成了雙方情感的症結,彼此的負性情緒相互渲染,使家庭氛圍緊張。 那麼,很自然地,心理學家們就提出了避免「七年之癢」的一些策略:婚前預防。 據權威部門統計,出現問題的婚姻中,當初草率結合的比例很大。在戀愛的時候保持較為清醒的頭腦,如果可能的話多聽聽周圍朋友的意見,如果能夠得到婚姻專家的指導就會使婚姻增加理性的成分。澄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用理性的目光對待未來的婚姻生活。 奉獻理念——不要挑剔對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對方。而應常常自問:「我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麼——無憂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食糧?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些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個親吻,讓對方體會到溫情。 留下空間——許多婚姻在束縛與反束縛中走向滅亡,於是許多人提出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其實應該先給自己留有空間,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將婚姻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婚姻。 調整期待——過高的期待會與現實形成反差,造成雙方的壓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結識的異性中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這就足夠了。 選擇離婚——離婚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可怕。如果雙方都認定是錯誤的婚姻,離婚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而離婚之後仍不能好好地反思自己,依然不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的話,那才真正可怕。我們經常看到第一次離婚之後,對於結婚和離婚都不太重視了的人,婚姻進入了不穩定狀態,整個人生就出現了巨大的扭曲。 婚姻不是簡單的七年之癢,其實許多婚姻,婚齡達到一定階段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目前彰顯個性的時代,誰都不願再委屈自己,離婚呈現新的特點:婚齡越來越短,離婚率越來越高。其實,每個人就像一本書,再好的書,讀第一遍時的激動、新鮮和懸念在以後讀時都會淡化,自己要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人常讀常新。用自己的智慧去營造愛的氛圍,將婚姻進行到底。 婚姻的危險期,借用一個無從考證的期限,描述感情世界「熱戀—婚姻—無趣—疲憊—逃離」的心態軌跡。婚姻是一種進入,進入意味著獲得,體味著失去。當有情人牽手婚禮殿堂,面對的應是——從此有了家,有了固定的另一半,彼此能否共同迎接逐漸趨於平淡甚至是日復一日的生活呢?又有多少人能熬過七年之癢。能不能靠著創意讓七年之內不那麼平淡,而順利通過七年之癢的極限?這倒是個好問題。 七年之癢(The Seven Year Itch)最早是部電影,比利.懷爾德導演,瑪麗蓮.夢露主演。講述了一個結婚7年的有賊心而沒賊膽的出版商,在妻兒外出度假時,對樓上新來的美貌廣告小明星想入非非,而在想像的過程中,他的道德觀念和自己的賊心不斷發生沖撞,最後他作出決定——拒絕誘惑,立刻趕去妻兒所在的度假地。夢露的經典鏡頭站在地下鐵通風口上讓風將她的白色大蓬裙掀起一朵浪花就是出自這部電影。 北京資深婚禮司儀富民先生說:七年之癢,也就像汽車的磨合期。汽車過了磨合期應該是最好使得時候。婚姻過了七年,廬山的真面目也看清了,神秘感全無,一切都歸於平淡。而人生就是平平淡淡才是,浪漫是偶爾的、暫時的,更多的日子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老婆孩子熱炕頭,因此,作為夫妻就應該認可平淡、認可平凡,在平凡和平淡中間享受快樂享受人生。 五十多年前,著名性感影星瑪麗蓮·夢露主演了電影《七年之癢》。影片描述了一個結婚七年的出版商,雖然有著富足而美滿的家庭,可是單調如一的婚姻生活卻使他心裡開始感到難受發癢。正好這時妻兒外出度假,於是他對樓上新來的年輕美貌的廣告小姐想入非非。而在想像過程中,他的道德觀念與自己的花花心不斷發生沖撞,於是他最終做出決定:拒絕誘惑,立刻趕往妻兒所在的度假地與之歡聚。由於這部影片的播映轟動了美國乃至全世界,一個重要的婚姻概念或者說是婚姻現象——七年之癢,得到很多人的認同。 七年之癢,這個人們耳熟能詳的概念,泛指過著較長時間共同生活的夫妻,他們當中的一方或雙方感到單調、乏味而失去了往日的浪漫與激情,於是蠢蠢欲動,試圖追求婚姻之外更加新鮮的對象和刺激,這時男人們另求新歡和女人們紅杏出牆之類的事和婚姻危機更易發生,而婚後七年往往是關鍵時期,是個「坎兒」。 愛戀與激情能堅持多久 幾十年來,人們圍繞「七年之癢」是否存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最早的相關資料見於50年前金西的性學報告,即在2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聲稱他們在第一次婚姻中便開始尋求婚外性關系,其中大部分人發生在婚後前五年,與此同時有20%的已婚女性承認有婚外性關系,其中半數是在婚後第七年之前。另外,在聯合國的一份涉及62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統計年鑒顯示,結婚的第四年是離婚的高峰期。 最近一份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某大學進行的調查,共訪問了4000對夫婦並跟蹤了20年之久,結果顯示:婚後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侶感情生活的重要關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後分道揚鑣的。至於那些成功度過「十四年之癢」的夫妻,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曾經想到過離婚,只不過因為子女、經濟等問題以及對婚姻的責任感,才使他們留在了婚姻生活中。 縱觀這些調查資料,到底是四年之癢、七年之癢還是十四年之癢並無定論,但是大部分研究資料比較認同的是,隨著婚姻生活的延續,特別是對那些過著單調、乏味夫妻生活的人來說,對現有婚姻生活特別是性生活失去興趣和激情乃至感到厭倦的情況,似乎會或遲或早地到來。而這種感情變化是婚姻的大敵,有可能給人們的婚姻生活帶來嚴重危機,使夫妻精心構築的愛情大廈頃刻間坍塌。而這種情況,也許正是七年之癢這種婚姻概念或婚姻現象所包含的真正意義。 婚姻中的厭倦之情緣何而來 那麼,人們(起碼是相當一部分人)何以會對原本充滿甜情蜜意、浪漫溫馨的婚姻生活心生厭倦呢?又何以廝守在自己的愛人身邊卻又見異思遷,甚至寂寞難耐而蠢蠢欲動呢?過去對這個問題可能只有一個答案,即歸結於人的思想品質。現在看來,雖然在對待婚姻問題的態度上,有一些朝三暮四、喜新厭舊者不乏品質不良甚至生活墮落者,但如果把這樣一個極其復雜的婚姻現象統統歸結為人的思想品質則是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其實這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早已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婚姻學家、心理學家、性學家甚至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的廣泛關注,並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使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開闊了視野。 現今許多婚姻學家、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雙方朝夕相處,彼此之間的接觸越來越真實、全面、細致,神秘感逐漸消失,加之一系列生存問題接踵而至,人們疲於應付諸如社會、人際、職場、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這些都會使日常的夫妻生活變得平淡無奇而黯然失色。原本可能是新奇浪漫、如醉如痴的性生活,也會因長年堅持同一位置、同一姿勢和同一動作而變得單調、乏味,變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成了一種義務和負擔。而所有這些在長期婚姻生活中出現的情況,都可導致夫妻感情淡化,使婚姻關系面臨潛在的危機。 有些著述者認為,所謂七年之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說,無論巧克力冰淇淋的味道有多麼好,紫丁香花開得有多麼香,風景區的山水多麼美,我們最終對它還是會失去強烈的興趣而變得淡漠。他們還說,一對新人結婚了,新娘手指上戴上了漂亮的婚戒,在婚禮後的頭幾個星期,她會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婚戒的存在,不停地看著它、轉動著它,意識到它是戴在自己的手指上。可是,一點一點地她會變得沒有感覺,最後甚至感覺不到那個婚戒還戴在自己的手指上。而人對愛與性的感受往往也會如此,即隨著時間的流逝使一切都變得習以為常,變得遲鈍麻木。 近年來,有不少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資料面世。美國某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在生物界中所有的雌性個體都擔負著保存和延續物種的重要使命,這使得他們傾向於從雄性那裡能夠得到盡可能多的雄性個體的基因,因為只有這樣產生的後代才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存活。他們認為,對於女性來說,四年之癢已作為一種程序編進了女性的基因,而這完全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另一份研究資料說,兩性在愛戀時在其腦干會產生一種叫做苯異丙胺的化學物質,這是一種神經興奮劑,它能使人變得眷戀多情、熱烈沖動,但是在一次愛戀中苯異丙胺的分泌會越來越少,而一般可延續四年之久。俄羅斯性學家發表文章認為,在兩性親昵過程中,女性的性器官可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而對男性的性能力有興奮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這種化學物質的敏感性會逐漸降低,這可能成為一些男性見異思遷的原因。這種說法還未完全得到證實。 最近,在全球自然科學權威雜志《自然》上,發表了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的新發現:他們對紅原雞的交配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新伴侶能夠激起雄性紅原雞的性慾,同時也能使其體內的精子量增加,而雄雞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時,排精量幾乎是逐次遞減的。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大約20次後,雄雞便性慾全無並不再排精。但是如果一隻陌生的雌雞出現,雄雞的性慾又會油然而生。顯然,這項研究顯示,更換新配偶似乎是生物的一種本能。 百年恩愛事在人為 這些圍繞七年之癢的調查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得到證實,所有這些研究成果的實踐意義,在於提醒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正在擁有的婚姻和感情,讓兩人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滿和幸福,而絕不能成為喜新厭舊乃至婚外性關系合法化的理由。這是因為,人通過主觀意識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本能行為的,這也就是人在飢餓時為什麼不會盲目地撲向食物,人也不會隨隨便便地奔向任何一個性目標,因為人畢竟是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高等動物。因此,若問我們能夠戰勝所謂的四年之癢、七年之癢乃至十四年之癢,把婚姻、愛情其中也包括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性愛長久地堅持下去嗎?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切事在人為。 事實證明,在人生的婚姻之旅上,只要夫妻雙方愛心長存,相濡以沫,時時、處處、事事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加強交流,不斷溝通,互相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性生活中勇於創新,不斷嘗試,不斷地增添新意,使夫妻關系常溫常新,就能為我們的婚姻生活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使我們並肩攜手沿著漫漫的愛情之路走下去。
來自:http://ke..com/view/1562.htm?fr=ala0_1_1
③ 夫妻為什麼會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一種婚姻現象,意思是經熱戀而結婚,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浪漫與瀟灑隨著生活的壓力而盪然無存,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
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原本的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個年頭都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出現一些問題,後來經常被用來解釋婚姻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出現七年之癢的關鍵在於人有厭倦心理,在同一個環境中呆得久了,難免會覺得很煩、很沒勁,難免會生出一些別的想法。
蜜月一過,即便有望長相廝守的夫妻也會出現兩年左右的「降溫期」,再往後則出現「一年升、一年跌」。研究員發現,傳統認為的「七年之癢」其實只是滿意程度持續下降趨勢中的一個中途階段。結婚10年後,多數夫妻對配偶的滿意指數會直降,低於婚前水平。
如何預防「七年之癢」
奉獻理念:不要挑剔對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對方。而應常常自問:我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麼———無憂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食糧?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些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個親吻,讓對方體會到溫情。
留下空間:許多婚姻在束縛與反束縛中走向滅亡,於是許多人提出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其實應該先給自己留有空間,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將婚姻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婚姻。
調整期待:過高的期待會與現實形成反差,造成雙方的壓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結識的異性中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這就足夠了。
選擇離婚:離婚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可怕。如果雙方都認定是錯誤的婚姻,離婚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而離婚之後仍不能好好地反思自己,依然不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的話,那才真正可怕。我們經常看到第一次離婚之後,對於結婚和離婚都不太重視了的人,婚姻進入了不穩定狀態,整個人生就出現了巨大的扭曲。
點評:結婚後七年會出現的一個不穩定期。婚姻的七年之癢結婚久了,新鮮感喪失。於是,情感的「疲憊」或厭倦使婚姻進入了「瓶頸」,如果無法選擇有效通過這一「瓶頸」的方法,婚姻就會終結。「七年之癢」是個舶來詞,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
④ 為什麼說婚姻有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是一種婚姻現象,意思是經熱戀而結婚,婚姻進入第七個年頭時,隨著夫妻雙方的熟悉,浪漫與瀟灑隨著生活的壓力而盪然無存,婚姻進入第一個危險期。
為什麼有7年之癢?相信大家都一定聽過在感情裡面有一個五年之痛七年之癢的一個說法,在兩個人在一起了很久之後,兩個人就不免的會產生一些厭倦的感覺,再也回不到當初的那樣的甜蜜呢!其實想想也是,生活是無比的艱難,無比的殘忍的,我們將要面對的是生活的磨練,而這些來自生活的磨練足夠的將一個人的熱情消磨殆盡。為了避免七年之癢,夫妻感情要互相信任,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就能很好的生活在一起了。
⑤ 為什麼婚姻當中,會有「七年之癢」呢
七年之癢是個大概率事件,當美好的愛情邂逅生活的瑣碎,就可能變得一地雞毛!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1、結婚7年,夫妻之間再無秘密可言,婚前那些優點,有可能盪然無存,缺點都暴露出來了。比如老公婚前很勤快,搶著洗衣洗碗,婚後則懶懶散散,不催促幾遍是不會行動的。老婆也可能懶得收拾自己,不再精緻漂亮,身材走樣!
稍等對易學有鑽研的人就會知道,男人妻子為正財星現,女人的老公為正官星現。緣分星出現的七年以後男人的流年就到了劫財,女人的流年就到了傷官。正好七年。
好像沒有七年,認識兩年同居兩年。差不多也十來年了。似乎天天在爭吵。只是習慣了這種爭吵。。。有了孩子以後重心基本在孩子身上。漸漸地就覺得老公有沒有都無所謂了。你要他的時候他不在,他在的時候你又煩。。。
⑥ 為什麼很多婚姻都熬不過七年之癢這道坎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
1,人們常說婚姻有七年之癢,結婚到了七年就會不由人的出現一些問題,輕者夫妻不合,感情不順,口舌是非不斷;重則感情破裂並離婚。為什麼很多婚姻都熬不過七年之癢這道坎?
答:我現在的發型保持了十幾年;體重保持了十幾年(期間,因為太能喝酒,胖過一年,後來,通過跑步減下來了);喜歡的衣服顏色也永遠是黑白色。於是,身邊的人就會有一些非議。事實上,我對待感情的態度也是:不會輕易愛,愛上後,那怕對方身上有些許毛病,也會給予隱忍。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樣。因為會有一些人願意接受新的事物且喜歡喜新厭舊。結婚七年,會到達夫妻厭倦的『頂峰值』,這時候,稍微有點惻隱之心,就容易導致婚外情的發生,或者夫妻感情出現很大的波動。其實,這個時候,如果能夠對自己多一些自控,就可以規避婚姻暗礁,關鍵是,總有人自製力底下。
2,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前任秀恩愛更扎心的了。遇到前任秀恩愛,怎麼反擊才不會輸?
答:前任秀恩愛的時候扎心嗎?並不覺得呀。如果你覺得扎心,只能說明兩件事:1)當初,是對方主動和你提的分手;2)你還沒有從這段失戀的陰影中徹底走出去。這時候,你最好的反擊並不是找一個你身邊較為優秀的人,讓對方配合你演出般的秀恩愛,而是告誡自己,要盡快的把對方放下。而那些已經徹底放下前任的人,在看到前任秀恩愛的時候,通常會有三種心理反應:1)他終於有了新的情感歸宿,以後再也不用擔心他在心煩意亂的時候打擾我了;2)會在心裡默默的為對方祝福,並期許對方能夠真的幸福;3)已經是前任的,他的快樂或不快樂和我沒半毛錢關系。
3,相親時聊什麼,才能全面了解對方?
答:相親之前,其實,介紹人已經將對方的大致情況對你進行了告知,所以,相親期間,需要考量的事情主要包括:1)對方的顏值是否讓你不討厭;2)對方的身材是否能夠讓你接受;3)從拉家常的談話過程中,去感受彼此是否有共同語言;4)從對方細小的言談舉止中,去感受對方的素質。當以上四點都沒有毛病的情況下,你們才有慾望深入的交往。最終能不能達成結婚的共識,在深入交往之後才會有相對的定論。當然,如果在相親之前,並不了解對方的工作、家境,可以在聊天過程中,不經意的去進行盤問。事實上,愛情的產生主要還要看『第一印象』,所以,相親的時候,一定要衣著得體。
4,如果你的另一半去世了,你會怎樣度過餘生?
答:生活比較簡單且比較樂觀的我,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真的沒有想過這么『喪』的問題,感謝此類問題,讓我可以進行一次嚴肅、認真且真實的思考。我腦海里首先相處的第一種可能性:在短暫時間內,可能會因為感情釋然,陷入極度傷悲的狀態,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會自我療傷;第二種可能性:祭奠一段感情,最好的方式並不是為了捍衛這段感情的完整,孤獨終老,而是讓自己盡量快樂,不要辜負他在天之靈;第三種可能性:我一定會組建新的家庭,且帶著他臨走時對我的衷心祝福,開啟全新的生活,並更加的領悟愛情的厚重,然後,虔誠的珍惜當下。
5,什麼時候你會感覺生活很難熬?又是如何堅持過來的?
答:長大後,會懷念天真爛漫的小時候,但是,別忘了,在你很小的時候,也渴望自己盡快成為大人。意味著,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煩惱,當然也有不同的快樂相伴。為此,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明白一些事情:1)有些時候,你的苦惱來源於父母對你的管制,這時候,別人幫不了你;2)有的時候,你的苦惱來源於愛情層面的挫敗,別人幫不了你;3)有的時候,你的苦惱來源於事業上的不順,別人幫不了你。所以,要時刻告誡自己,無論在那個年齡段,都要把符合該年齡段該做的事情,盡量做到完美,只有你努力,你的人生才會少一些牽絆和遺憾。
⑦ 婚姻都會有七年之癢,這是為什麼
婚姻之所以會出現七年之癢?首先說男女相愛是異性相吸的結果,男女戀人之間的愛情就是激情,隨著時間時間的推移,隨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纏繞,隨著孩子上幼兒園,隨著日常瑣事的分心,愛的火花漸漸淡去,夫妻之間早已沒了激情,不會經營家庭的,僅存的溫情也是少的可憐,就在這個時間段,因為孩子的託管,都各自有了富餘的時間重新審視周邊環境,有了一種魚兒重歸大海的感覺。
⑧ 怎樣理解夫妻婚姻當中的"七年之癢"
從人的成長角度來講,大多數人是在婚姻中實現人自身的成長。戀愛的時候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還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配偶。隨著婚齡的增加,尤其是許多家庭撫育幼兒之後,育兒任務的繁重和教育理念的差距,使婚姻中長期積累的矛盾慢慢凸顯。加之雙方人生發展軌跡的不同,造成實力的懸殊和共同語言的減少。婚姻專家指出,最大的離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婦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從溝通的方式來講,中國有句俗話「熟人不講理」,夫妻間的關系太熟了,往往忽略配偶的需要,不再選擇表達的方式,在表露自己情感的時候不加掩飾,很多情況下會傷及對方。孩子出生之後,母親的情感全部遷移到孩子身上,冷漠成了雙方情感的症結,彼此的負性情緒相互渲染,使家庭氛圍緊張。
那麼,很自然地,心理學家們就提出了避免「七年之癢」的一些策略:婚前預防。
據權威部門統計,出現問題的婚姻中,當初草率結合的比例很大。在戀愛的時候保持較為清醒的頭腦,如果可能的話多聽聽周圍朋友的意見,如果能夠得到婚姻專家的指導就會使婚姻增加理性的成分。澄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用理性的目光對待未來的婚姻生活。
奉獻理念——不要挑剔對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對方。而應常常自問:「我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麼——無憂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食糧?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些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個親吻,讓對方體會到溫情。
留下空間——許多婚姻在束縛與反束縛中走向滅亡,於是許多人提出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其實應該先給自己留有空間,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將婚姻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婚姻。
調整期待——過高的期待會與現實形成反差,造成雙方的壓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結識的異性中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這就足夠了。
選擇離婚——離婚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可怕。如果雙方都認定是錯誤的婚姻,離婚或許是最明智的選擇。而離婚之後仍不能好好地反思自己,依然不明確自己到底需要什麼的話,那才真正可怕。我們經常看到第一次離婚之後,對於結婚和離婚都不太重視了的人,婚姻進入了不穩定狀態,整個人生就出現了巨大的扭曲。
婚姻不是簡單的七年之癢,其實許多婚姻,婚齡達到一定階段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目前彰顯個性的時代,誰都不願再委屈自己,離婚呈現新的特點:婚齡越來越短,離婚率越來越高。其實,每個人就像一本書,再好的書,讀第一遍時的激動、新鮮和懸念在以後讀時都會淡化,自己要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人常讀常新。用自己的智慧去營造愛的氛圍,將婚姻進行到底。
⑨ 為什麼夫妻之間有著七年之癢
七年之癢,意思是說許多事情發展到第七年就會不以人的意志出現一些問題,婚姻當然也不例外。所以現在「七年之庠」一般是指人們婚姻到了第七年可能會因婚姻生活的平淡規律,感到無聊乏味,要經歷一次危機的考驗(指可能發生婚外情、外遇、偷腥的現象)。這個考驗是感情中的轉折點,一旦成功,感情便能朝向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反之,則可能二人分道揚鑣、分崩離析,最終可能導致感情解體、勞燕分飛。當然假若婚姻真的出現問題,不一定為七年,或長或短,可能只要一年、兩年,甚至結婚不久就可能癢起來了。
「外遇」代名詞。由於美國性感女星瑪麗蓮夢露曾主演過一部電影《七年之癢》,英文名稱:The Seven Year Itch,劇情就是以此為主題,隨著電影的賣座,七年之癢也成了外遇的代名詞,衍生而成的西方諺語。現時此諺語已廣泛用於中文當中,甚至比它的起源(電影《七年之癢》)更為華人所熟知。
編輯本段形成原因
自我實現成長
從人的成長角度來講,大多數人是在婚姻中實現人自身的成長。戀愛的時候對自己的認識和把握還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配偶。隨著婚齡的增加,尤其是許多家庭撫育幼兒之後,育兒任務的繁重和教育理念的差距,使婚姻中長期積累的矛盾慢慢凸顯。加之雙方人生發展軌跡的不同,造成實力的懸殊和共同語言的減少。婚姻專家指出,最大的離婚理由,不是婚外情,而是夫婦二人不能配合,不能再生活在一起。從溝通的方式來講,中國有句俗話「熟人不講理」,夫妻間的關系太熟了,往往忽略配偶的需要,不再選擇表達的方式,在表露自己情感的時候不加掩飾,很多情況下會傷及對方。孩子出生之後,母親的情感全部遷移到孩子身上,冷漠成了雙方情感的症結,彼此的負性情緒相互渲染,使家庭氛圍緊張。
喜新厭舊
結婚數年,對對方的了解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對方的優點和缺點都會暴露無疑,此時就會對自己的配偶產生厭倦之感。然尋求新鮮的東西是人的本性,在婚姻中也不例外。為了改變自己索然乏味的生活,婚姻中的一方就會尋求婚姻之外的片刻歡愉來為自己添加新的元素。
遇上了更理想的人
在青春年少時,一個小夥子或者小姑娘在談戀愛結婚時,以為自己找的對象就是自己最理想的「MR OR MISS RIGHT",但是隨著自己學識、閱歷的提高會使圈子的擴大,就會發現某一個異性是自己更理想的對象,會對這個人產生相見恨晚的感覺,如果對方也向自己拋來橄欖枝的話,那婚外情就隨之產生了。
感情出現空隙
人的感情世界既是廣博的,同時也是一個外人很難介入的。但是人的精神層次和側面的追求是不斷拓展的,不管一個人的潛力有多大,學識有多豐富,見識有多廣博,但這些絕對不會滿足自己配偶的日益增長的精神追求的需要。曾經的傾慕甚至崇拜的對象,在數年之後,在自己認識的某些人的映襯之下就會顯得黯然失色,別人看似璀璨的光芒就會奪取他或她的眼球。
編輯本段避免策略
婚前預防
那麼,很自然地,心理學家們就提出了避免「七年之癢」的一些策略:婚前預防。
據權威部門統計,出現問題的婚姻中,當初草率結合的比例很大。在戀愛的時候保持較為清醒的頭腦,如果可能的話多聽聽周圍朋友的意見,如果能夠得到婚姻專家的指導就會使婚姻增加理性的成分。澄清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理念,用理性的目光對待未來的婚姻生活。
奉獻理念
不要挑剔對方,不要希冀重新塑造對方。而應常常自問:「我能夠給對方帶來什麼——無憂的物質生活?充實的精神食糧?安全感、幸福感?日常生活中發自內心地為對方做些什麼,哪怕是最小的事情,一個擁抱,一個笑容,一個親吻,讓對方體會到溫情。
留下空間
許多婚姻在束縛與反束縛中走向滅亡,於是許多人提出要給對方留有空間。其實應該先給自己留有空間,在婚外保持正常的朋友圈子,不要將婚姻作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託。在交往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生智慧,不斷調整自己,適應婚姻。
調整期待
過高的期待會與現實形成反差,造成雙方的壓力。配偶不一定是你結識的異性中最好的最優秀的,但可能是最適合你的,這就足夠了。
婚姻不是簡單的七年之癢,其實許多婚姻,婚齡達到一定階段都會出現問題。尤其是在目前彰顯個性的時代,誰都不願再委屈自己,離婚呈現新的特點:婚齡越來越短,離婚率越來越高。其實,每個人就像一本書,再好的書,讀第一遍時的激動、新鮮和懸念在以後讀時都會淡化,自己要不斷注入新的內容,使人常讀常新。用自己的智慧去營造愛的氛圍,將婚姻進行到底。
婚姻的危險期,借用一個無從考證的期限,描述感情世界「熱戀—婚姻—無趣—疲憊—逃離」的心態軌跡。婚姻是一種進入,進入意味著獲得,體味著失去。當有情人牽手婚禮殿堂,面對的應是——從此有了家,有了固定的另一半,彼此能否共同迎接逐漸趨於平淡甚至是日復一日的生活呢?又有多少人能熬過七年之癢。能不能靠著創意讓七年之內不那麼平淡,而順利通過七年之癢的極限?這倒是個好問題。
編輯本段「七年之癢」相關問答
愛戀與激情能堅持多久
幾十年來,人們圍繞「七年之癢」是否存在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最早的相關資料見於50年前金西的性學報告,即在2000名已婚男子中,有40%的人聲稱他們在第一次婚姻中便開始尋求婚外性關系,其中大部分人發生在婚後前五年,與此同時有20%的已婚女性承認有婚外性關系,其中半數是在婚後第七年之前。另外,在聯合國的一份涉及62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統計年鑒顯示,結婚的第四年是離婚的高峰期。
最近一份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某大學進行的調查,共訪問了4000對夫婦並跟蹤了20年之久,結果顯示:婚後14年才是夫妻或情侶感情生活的重要關口,不少男女是在共同生活了14年後分道揚鑣的。至於那些成功度過「十四年之癢」的夫妻,他們之中也有不少人曾經想到過離婚,只不過因為子女、經濟等問題以及對婚姻的責任感,才使他們留在了婚姻生活中。
縱觀這些調查資料,到底是四年之癢、七年之癢還是十四年之癢並無定論,但是大部分研究資料比較認同的是,隨著婚姻生活的延續,特別是對那些過著單調、乏味夫妻生活的人來說,對現有婚姻生活特別是性生活失去興趣和激情乃至感到厭倦的情況,似乎會或遲或早地到來。而這種感情變化是婚姻的大敵,有可能給人們的婚姻生活帶來嚴重危機,使夫妻精心構築的愛情大廈頃刻間坍塌。而這種情況,也許正是七年之癢這種婚姻概念或婚姻現象所包含的真正意義。
婚姻中的厭倦之情緣何而來
那麼,人們(起碼是相當一部分人)何以會對原本充滿甜情蜜意、浪漫溫馨的婚姻生活心生厭倦呢?又何以廝守在自己的愛人身邊卻又見異思遷,甚至寂寞難耐而蠢蠢欲動呢?過去對這個問題可能只有一個答案,即歸結於人的思想品質。現在看來,雖然在對待婚姻問題的態度上,有一些朝三暮四、喜新厭舊者不乏品質不良甚至生活墮落者,但如果把這樣一個極其復雜的婚姻現象統統歸結為人的思想品質則是把問題過於簡單化了。其實這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問題,早已引起了國內外眾多婚姻學家、心理學家、性學家甚至人類學家和生物學家的廣泛關注,並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使我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開闊了視野。
現今許多婚姻學家、心理學家認為,在婚姻生活中,夫妻雙方朝夕相處,彼此之間的接觸越來越真實、全面、細致,神秘感逐漸消失,加之一系列生存問題接踵而至,人們疲於應付諸如社會、人際、職場、家庭和子女等方方面面的實際問題,這些都會使日常的夫妻生活變得平淡無奇而黯然失色。原本可能是新奇浪漫、如醉如痴的性生活,也會因長年堅持同一位置、同一姿勢和同一動作而變得單調、乏味,變成了例行公事,甚至成了一種義務和負擔。而所有這些在長期婚姻生活中出現的情況,都可導致夫妻感情淡化,使婚姻關系面臨潛在的危機。
有些著述者認為,所謂七年之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說,無論巧克力冰淇淋的味道有多麼好,紫丁香花開得有多麼香,風景區的山水多麼美,我們最終對它還是會失去強烈的興趣而變得淡漠。他們還說,一對新人結婚了,新娘手指上戴上了漂亮的婚戒,在婚禮後的頭幾個星期,她會敏銳地意識到這個婚戒的存在,不停地看著它、轉動著它,意識到它是戴在自己的手指上。可是,一點一點地她會變得沒有感覺,最後甚至感覺不到那個婚戒還戴在自己的手指上。而人對愛與性的感受往往也會如此,即隨著時間的流逝使一切都變得習以為常,變得遲鈍麻木。
近年來,有不少自然科學方面的研究資料面世。美國某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在生物界中所有的雌性個體都擔負著保存和延續物種的重要使命,這使得他們傾向於從雄性那裡能夠得到盡可能多的雄性個體的基因,因為只有這樣產生的後代才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存活。他們認為,對於女性來說,四年之癢已作為一種程序編進了女性的基因,而這完全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另一份研究資料說,兩性在愛戀時在其腦干會產生一種叫做苯異丙胺的化學物質,這是一種神經興奮劑,它能使人變得眷戀多情、熱烈沖動,但是在一次愛戀中苯異丙胺的分泌會越來越少,而一般可延續四年之久。俄羅斯性學家發表文章認為,在兩性親昵過程中,女性的性器官可產生一些特殊的化學物質而對男性的性能力有興奮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這種化學物質的敏感性會逐漸降低,這可能成為一些男性見異思遷的原因。這種說法還未完全得到證實。
最近,在全球自然科學權威雜志《自然》上,發表了英國利茲大學研究人員的新發現:他們對紅原雞的交配行為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新伴侶能夠激起雄性紅原雞的性慾,同時也能使其體內的精子量增加,而雄雞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時,排精量幾乎是逐次遞減的。在與同一隻雌雞交配大約20次後,雄雞便性慾全無並不再排精。但是如果一隻陌生的雌雞出現,雄雞的性慾又會油然而生。顯然,這項研究顯示,更換新配偶似乎是生物的一種本能。
百年恩愛事在人為
這些圍繞七年之癢的調查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得到證實,所有這些研究成果的實踐意義,在於提醒我們要倍加珍惜現在正在擁有的婚姻和感情,讓兩人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美滿和幸福,而絕不能成為喜新厭舊乃至婚外性關系合法化的理由。這是因為,人通過主觀意識是能夠控制自己的本能行為的,這也就是人在飢餓時為什麼不會盲目地撲向食物,人也不會隨隨便便地奔向任何一個性目標,因為人畢竟是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高等動物。因此,若問我們能夠戰勝所謂的四年之癢、七年之癢乃至十四年之癢,把婚姻、愛情其中也包括給人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性愛長久地堅持下去嗎?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切事在人為。
事實證明,在人生的婚姻之旅上,只要夫妻雙方愛心長存,相濡以沫,時時、處處、事事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加強交流,不斷溝通,互相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在性生活中勇於創新,不斷嘗試,不斷地增添新意,使夫妻關系常溫常新,就能為我們的婚姻生活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使我們並肩攜手沿著漫漫的愛情之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