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婚姻中有哪些婚事

婚姻中有哪些婚事

發布時間:2022-08-01 23:11:42

A. 簡述婚姻有哪些類型,並說明其特點

這個簡答題范圍太寬泛了,不好回答。

B. 客家人婚嫁習俗有哪些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壁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C. 中國傳統婚姻類型有哪些

婚姻類型,指的是男女雙方選擇配偶到嫁娶成婚等一系列過程中所採取的方式方法,其中包括了很多制度、地方習俗、倫理准則及審美取向。 中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民間婚姻形式多種多樣,多到不好分類的地步。有人總結,到明清時期,中國民間的婚姻形式足有15種之多。盛義在自己的《中國婚俗文化》里將其分門別類,列出七大類:血緣婚、氏族婚、掠奪型、財產型、補償型、信仰型和其他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婚姻類型在不斷地消失,新的婚姻類型也可以不斷地出現。近年來,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一直在呼籲給同性戀立法,准許同性戀結婚等問題,所以,不久的將來,中國可能出現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同性型。當然,它不是中國傳統婚姻類型,所以,不在我們的講解之列。 另外,血緣婚、掠奪婚、氏族婚等上古婚姻形式,因在上面已經述及,這里不再贅述。下面給大家介紹的,是近古以來的典型的婚姻類型,而且可能和一般人的分類不同,也算是"一家之分"吧。

D. 中國式婚姻有哪幾種

中國式的婚姻其實有很多種,遇到不同的環境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同樣的一對戀人,但是因為,相處的環境不一樣,而導致兩個人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具體的話有如下幾種情況:
1.指腹為婚:指腹為婚的婚姻,其實就是雙方的父母在某種情況下達成了一致的共識。為了促進兩家人更多的利益,還有更多的合作,就已經把下一代小孩的幸福拿捏在一起。通常我們把這種婚姻都叫做指腹為婚,由雙方父母決定。
2.兩情相悅:兩情相悅其實就是兩個年輕人,在某種場合,比如說工作,學習或生活中,從陌生人變成朋友,變成戀人,最後從戀人再走到婚姻的過程。其實就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一種結果。
3.奉子成婚:奉子成婚,很多年輕人有些人是暫時不想結婚,但是無奈已經有了小孩導致不得不提前結婚,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說人為原因。他是被動的結婚。
4:兩人閃婚:兩個人閃婚是當代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因為他工作當中已經很少有時間去接觸另一半,特別是現在男女分工明確。導致自己的圈子內異性分布太明顯。所以很多時候兩個人從認識到最後結婚,花了時間是很少統稱為閃婚一族。

E. 常見的婚姻問題有哪些

1、關系冷淡

婚前兩人也許是一見鍾情,或者是海誓山盟,但婚後的婚姻問題卻是關系冷淡。婚前也許是由於對方性方面的吸引,讓彼此動心。婚後日子久了,吸引力變淡了,婚姻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

2、與上一代的溝通不順

婆媳問題,是婚姻問題中最常見的婚姻問題之一。由於婆媳關系不和而導致離婚的不在少數。兩代人之間,多少會有點隔閡。有時候處理不當,就會引起爭吵,從而也就演變成常見的婚姻問題。丈夫在婆媳之間是個重要的角色,要善於處理這些問題。

3、經濟負擔

結婚是甜蜜的、美好的,但婚後的生活是現實的。經濟問題成為常見的婚姻問題之一。房價、油價、孩子等等,都是生活壓力。經濟的負擔,給夫妻兩人帶來壓力,由此引發了婚姻常見的問題。

4、性生活缺乏

婚姻中,夫妻對性的要求是很合理的。但是由於現代生活的忙碌和快節奏,導致夫妻之間出現婚姻問題,也就是性生活的缺乏。在婚姻生活中,性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缺乏,就會引起婚姻問題的出現。

5、婚外情

婚外情似乎是個很嚴重的婚姻問題,因此男女雙方需要相互關愛,通情達理,不要讓另一半有出軌的念頭。

6、孩子的教育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成為婚姻問題中最常見的婚姻問題之一。孩子的教育問題還會引起婆媳關系的問題,所以,這是很嚴重的婚姻常見的問題。孩子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因此而導致婚姻問題出現,甚至家庭的破碎,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在對待這個婚姻問題的時候,一定要慎重,避免由此引發的新的婚姻問題。

F. 中國結婚習俗都有什麼

大喜之日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

清朝晚期: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從故紙堆中讀出文化味,這具體到阿強收藏的500多張結婚證最貼切不過了。

阿強收藏最早的「結婚證」是清朝宣統元年的 「童養婚帖」。該「婚帖」是一張紅色的,字跡由毛筆書寫。整個婚帖沒有任何圖案修飾。

在該「婚帖」的右側有四句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前世姻緣,上蒼註定」。

中間注有乾造與坤造,即男女的生辰八字,該「婚帖」上還寫有「聘禮白銀兩百二十兩」。

最後用農歷落款日期:宣統元年(1909年)六月初三,在左側寫有「和合百年」作祝福話語。從收集地來看,這張結婚證應該是當時佛山地區的。

是否相配全憑

媒人一張利嘴

據了解,童養媳在民間多出身於貧寒之家,女方為了免除撫養負擔,便把女兒送往男方,有的男方家長為免去兒子成年後花聘金,也找童養媳。

年齡上,童養媳一般要比其「丈夫」要大。人們往往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來概括傳統婚姻。所有婚事都是由媒人往來傳言,再由父母決定,當事人沒有選擇的權力。

在古人認為,聘則為妻,奔則為妾,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禮,就能得到社會的承認。

竟成一時之風

「姐弟戀」

竟成一時之風

阿強的前輩曾經告訴他,古人很講究生辰八字,八字相匹配則天地結合,陰陽相配。

男方出白銀兩百二十兩的高額聘禮說明男方在當時是相對比較富有的。從該「婚帖」的日期可以看出,童養媳當時只有12歲,其「丈夫」應該在12歲以下。

買來的童養媳主要是照看「丈夫」,陪「丈夫」玩耍、讀書等,作用相當於現在的小保姆。等其「丈夫」長到15歲左右,兩人才正式完婚。

這種風俗當時在佛山也普遍存在。

本世紀初:

舊習消逝 文明結婚時興

一張建國前的結婚證背後有著怎樣的歷史背景呢?

在阿強的收藏中,幾張建國前的結婚證就反映出當時的結婚方式,其中一張是日期為1930年十一月二十三日的。

記者發現,這對廣東新人結婚證書字體開始使用「變體」,書寫順序也由從右至左變成從上到下。該證書的圖案和花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結婚證的上方左、右各有一個面帶微笑的小天使,手裡牽著一條紅色的絲帶,帶有明顯的西洋色彩;而在結婚證的底邊有兩個重合的心,由絲帶串在一起,寓意天賜良緣、永結同心。

但令記者感到奇怪的是,該婚書上依然註明了男女傳統的生辰八字。收藏這個結婚證的阿強告訴記者,這時的「文明結婚」已經不是婚禮的形式了,而是帶有自由戀愛和自願結婚的意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不重要了。但由於「大媒做見證人」的習俗依然根深蒂固,所以這時的婚禮雖然具備了西方的婚俗,但在形式上卻擺脫不了傳統的舊俗,是一個過渡時期。

據悉,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建國前中國結婚方式發生一些轉變,青年男女開始了一種新的結婚方式,即男女雙方經人介紹或自己相識,經過一段時間交往、戀愛,經雙方家長同意而結婚組成家庭,一些青年男女甚至選擇在教堂結婚。這種結婚方式比傳統的婚姻相對簡單,稱之為 「文明結婚」。

辛亥革命前,「文明婚禮」已經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的少數人中出現。辛亥革命後,對婚姻方面有過某些改革。而自由戀愛者多實行新潮的「文明結婚」。

結婚證開始

加蓋政府公章

「文明結婚」把舊式的從「請庚」到「收奩」的禮節,往往簡略為訂婚、行聘禮,或者這兩項也沒有。「結婚之日,當由男方父母各給以金戒指一枚,禮服一襲」。婚禮有主婚人、介紹人、證婚人參加,他們和新婚夫婦都要在結婚證書上蓋印。

阿強介紹,能夠接受新式婚姻主要有兩種人,其一是相對比較富有的人,並接受過西方教育,第二種是基督教徒。而他收藏的這張則屬於當時佛山「名門望族」的結婚證書,此時的 「結婚證書」已將過去的「媒人」稱為「介紹人」,稱謂進步了許多。證婚人主要請的是社會上比較有威望和地位的老人或政府官員。

該「結婚證書」上還出現了政府的公章。阿強說,建國前,法律規定男女雙方結婚必須先訂婚,然後才能結婚。出現公章也說明男女結婚不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納入了統一管理

G. 溫州的婚姻習俗都哪些

結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
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

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

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鬧洞房

第一招: 如數家珍
結婚當天,新娘衣著單薄,鬧洞時,賓客可以想法子讓新人互玩劃拳游戲, 輸一拳即褪去身上衣物或手飾一件,直到---不能再褪了為止。

第二招: 高跟杯酒
慫恿新娘讓新郎為了表示對她愛意深深,想法子讓他用高跟鞋,連喝三杯。

第三招: 圓桌武士
讓新郎新娘拿凳子坐到桌面上,共飲同心酒。

第四招: 愛的蘋果
為了表示綿綿情愛,要新娘削蘋果喂新郎吃,但蘋果皮不準削斷,斷了的話,罰新娘長吻新郎十分鍾。

第五招: 要你好看
要新郎猜新娘新婚之夜的內褲是什麼顏色,猜對了,新娘獻寶,只要露出一點點,表示答對即可;猜錯了,要新郎只著內褲「要求裸體亦可」跑洞房三圈。

第六招: 熱情冰塊
首先要求新郎將新娘抱起來,接著,好友兩三人將事先備好的碎冰塊,倒入新郎懷中,然後眾人一起擁抱這對新人,讓新郎冷得過癮,跳上跳下,以免圓房時,熱情過度。

第七招: 四面埋伏
事先想辦法潛入洞房,躲在不易查覺的角落或衣櫥,再把預先錄好警報鳴笛聲響的錄音帶轉到最大聲,適時放出,讓這對新人嚇上一大跳,而躲在各處的暗樁一起竄逃,在洞房裡叫鬧一陣,再祝新人「早生貴子」。

第八招: 愛情汽球
在床單下放置汽球數粒,請新郎新娘一起躺下,以表示愛情堅貞,共赴落難。

第九招: 巧克旗袍
由女性貴賓把巧克力放進新娘旗袍內「新娘當然是坐著」,再要求新郎如數檢取,一粒也少不得,否則要求新郎改用嘴巴逐粒尋回。

第十招: 香酥巧克
由女性好友,用巧克力汁在新娘胸口擠出心形甜蜜液,然後要求新郎當眾舔嘗,以示心心相印。

第十一招: 洞房上鎖
事先把洞房房門鎖上,鑰匙則藏到某處或某好友身上,再讓新郎尋找,每找不到一次,新娘則必須讓來賓親一次,直到找著為止。

第十二招: 錯愛結晶
故意放個借來的某家嬰兒在床上,以造成短暫的誤會。

第十三招: 舊愛重演
要新人當眾表演求婚時,最逼真的原始場面。

第十四招: 尋找愛妻
把新娘藏諸某處,再由新郎尋覓,直到找著為止,才准送進洞房。

第十五招: 舊情綿綿
要新人雙方各招出過去男女朋友交往的人數、長相、經過,否則不準同眠共枕。

第十六招: 生辰八字
要新郎猜新娘正確的農歷出生年月日,答錯了做馬讓新娘騎。

第十七招: 啞口無言
買本號角出版社出版的「看笑話」,用其中的創新謎語考考新人,答不出來,男賓各親吻新娘一分鍾。

第十八招: 比手劃腳
出題目「比手劃腳」的游戲,考考雙方的默契,所出題目愈糗人愈好,譬如:你們都還是處男處女嗎?她的三圍?你愛我嗎?我今天穿紅色的,二十點上床,你 今天很漂亮(不用保險套)等等。

第十九招: 愛的黑痣
聽說新娘的肚臍眼上方三公分處,有一顆痣,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可不可以請新郎為新娘揭開謎底?

第二十招: 昨日重現
要新人在眾人面前重演當年約會情景,包括親熱、摟抱、牽手等動作,直到賓客滿意為止。

第廿一招: 七步成詩
以頭到腳,身體各部器官為題,由兩人輪流成詩或成詞,如胸:胸有成竹;主考官為客人,假設客人不滿意答案,可要求另一方吻該部位!

第廿二招: 胡椒飛天
預先在花炮里混入胡椒粉,在新郎新娘進洞房時,炮火猛放,後果有得收拾了。

第廿三招: 三圍新裁
要新郎手環抱新娘的身裁三圍,絲毫不差才過關,任何一圍有誤,罰新郎正面抱起新娘,口口相連走洞房三圈。

第廿四招: 春泥護花
為了表示新郎對新娘護愛情誼,要新郎當眾用大圍巾包裹兩人,為新娘換上簡便家居服,如果有穿戴異常時,新郎即罰酒三杯。

第廿五招: 愛的軟糖
要新郎用嘴去銜結婚喜糖(軟糖)給新娘吃,一共得吃三十粒,當然,新郎可以幫新娘吃,如果新郎不吃,別的男人也可以代替哩!

第廿六招: 三寸金蓮
要新郎猜新娘的腳丫子有幾公分長,猜錯了,要求新郎穿新狀的高跟鞋走洞房三圈。

第廿七招: 彈簧有愛
為了表示新郎孔武有力,將來才能持家,所以要新郎抱新娘入洞房,並且在彈簧床上走五圈,新娘不準掉下,如果新郎體力不繼,可由別的男人代勞。

第廿八招: 情歌接唱
准備幾首喜氣的情歌,由賓客帶頭唱,再由新郎或新娘接力,唱錯或不會唱的到方,新娘罰讓男賓客親一下,新郎罰酒三杯

H. 婚嫁禮儀有哪些

說媒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通常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新中國成立以後,「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俗稱為「媒人」,雅稱為「月老」、「紅娘」、『介紹人」。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女雙方及其家庭的大致情況,力求門當戶對,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准確地向男女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實際情況,又要盡量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看到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奔走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預防發生意外的變故。一般來講,男女兩家都要招待媒人。鄉下人謂「媒百餐"並不是誇大其詞,可見其奔走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姻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相同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互換庚帖,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今後經常來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通常怪罪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做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到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同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看主家經濟狀況自己決定,但不論多少,均要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批八字與推生肖

古人十分講究婚配,若男家要娶媳婦,先向女家取得女子的八字,然後便交給算命先生推算,看與兒子合不合,俗稱「夾吾夾」。如果女命克夫或與兒子的八字相沖,兩家便不能結成姻親了。也可以將寫有女子生辰八字的帖子置於男方家的神前暨祖先案上,卜吉。三日內,如家中平安元事,男女雙方能成為親家。

關於推生肖,民間有許多俗謠,相合的有:青兔黃狗古來有,紅馬黃羊壽命長,黑鼠黃牛兩興旺,青牛黑豬喜洋洋,龍雞更久長……蛇盤兔,必定富等等。不合拍的有:白馬怕青牛,羊鼠一擔挑,蛇虎如刀挫,龍兔怕交流,金雞怕玉犬,豬猴不到頭等等。

相親

經媒人撮合後,男方往往提出見一面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陪同下到女家做初次相會的活動,稱之為「看親」,又稱「相親」。

相親的日期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做好准備。舊時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之處。特別是男方,尤其要鄭重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少,價值高低,但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動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莊重;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代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製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則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大概了解。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露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示。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便把這杯茶一口飲干;而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同商議,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風俗。「察人家」實際上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到女方見過姑娘後,女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去男方家察看。湖南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女方父母交談了解情況。女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同意,就將香茶喝盡,這時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立刻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過禮

看親之後,要進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給女方,女方的生辰八字送給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一般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更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合八字」之後,媒人要挑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一般是按照當地的風俗,包括肉、酒、糖果、點心、衣物、布料,甚至首飾、紅包等。具體數量各地不一樣,通常都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要盡量替對方考慮,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立婚姻關系。現代規定男女雙方領結婚證之前要到醫院做婚前檢查;還有些地區(主要是城市)規定要辦婚前學習班。這些都是保障優生優育、保障人口素質的有效措施,應該遵守執行。

定吉日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但是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前奏。依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挑選迎娶的良辰吉日,並讓媒人通知對方,准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往往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先生選擇,也可以自己擇日子。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擇日完畢,雙方確定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到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瞧請柬後,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要登門道喜。道賀前,先要准備好禮物。禮物的輕重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疏、友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禮金,用紅紙打「包封」。

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福的話。

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聽聞便主動送去,並不等請帖來了再送。

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大小。

送嫁

姑娘出嫁時,親友為其贈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賀,俗稱「送嫁"。姑娘接受禮物後,應將夫家定親時所送的「石榴」麵包、白糕、豬肉等分贈親友,以示謝意。

送聘禮

婚禮前兩天,男方應按商定的禮品、項目和數量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樂)、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表示男方家有錢,會讓女子嫁過去後享福。

回禮

女方家也會接著回禮,禮物包括檳榔(意味著新郎)。

迎親前夕

迎親前夕,男家要張燈結綵,新郎新娘都要沐浴齋戒。過去新娘要開臉(用細繩絞去面上的汗毛)、梳妝、縛高髻,現代社會通常要盤頭化妝。在結婚前一天晚上,男方會找一個有福氣(家庭美滿,父母健在,有兒子)的女人來鋪新床,並且把花生、紅棗、核桃等預示著早生貴子等好兆頭的食品擺在床頭;新郎要剪發、剃臉、戴禮帽,並在帽上扎一圈紅髻線,插上兩朵紅玫瑰花,身穿長衫馬褂。後來改為制服,現在則大多是西裝革履了。

婚禮當天的禮儀

迎親

迎親的早上,由男方攜帶六件或十二件禮品,用紅轎或花轎、彩旗,請樂隊,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快到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准備停當。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跟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後並給予紅包,將禮物擺在客廳,媒人將首飾、禮單等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祭祖

女方舅父點燭燃香,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祖先保佑。

吃湯圓

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密友一起吃湯圓,表示分離;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討喜

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要送鮮花給新娘,此時,新娘之朋友要故意擋住新郎,經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必要時還加上唱情歌,但更重要的還是豐厚的「開門利市",眾姊妹高興後才開門。

找紅鞋

新娘出嫁時,新郎會在接新娘的房間里尋找新娘穿的紅鞋子,給新娘穿上,然後新娘由哥哥或舅舅背抱上轎;或者坐在椅子上,請人抬上轎;有的地方是以紅氈或紅布鋪地,新娘脫下腳上的舊鞋,進了轎再換新鞋。

不管怎樣出門,反正是足不沾地。

拜別

新娘應叩別父母,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有的地方新娘出嫁前要哭。

出門

新娘須由一位福分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到禮車,因為新娘地位最高,頭頂不讓見陽光;另一方面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

敬扇

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小男孩持扇給新娘,新娘須回贈紅包答謝。

不說再見

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

新娘上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或稻穀、紅米)潑向女兒,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有吃有穿,心想事成。

擲扇

禮車開動後,新娘應將扇子扔到窗外,意思是不把壞性子帶到婆家。

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後交還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燃炮

禮車離開女方家要一路燃放鞭炮直到男方家。

繞吉祥路

迎娶路線通常講究走大圓圈,回時不走來時路。晉中祁縣一帶根據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龍(東)出」的說法。迎娶隊伍要隨帶紅氈或紅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轎踩踏外,途經寺廟、井台或石碾、石磨時,還要用來遮擋轎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干擾。路遇別人家的娶親隊伍時,雙方應互換「針線",即用新娘的女紅祛災。現在迎親隊伍相遇時互贈手帕,即此遺風。

過門

過門指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進入男家,拜見翁姑及男家長輩。

摸橘子

禮車到男方家,由一名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謝。

牽新娘

新娘下車時,要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擋在新娘頭上,並扶著新娘進人大廳。

忌踩門檻

要邁過門檻。

過火盆,踩瓦片

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

敬茶

男方家中的長輩把新娘介紹給家中人,新娘改口。

拜天地

新人拜堂,將五穀雜糧撒在新娘、新郎身上,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然後進洞房。新人所忌屬相的人均要迴避,新房門上還要放火盆,用木柴生火,還要擺一碗清水,表示水火相濟。新娘進門要把門上開著的鎖子捏住。

新娘坐定後,新郎就很快點著「長命燈"。所謂「長命燈」,就是在燈里添清油點燃後放在洞房內高處,整宿不熄,只能自滅,不能吹滅,象徵「長命富貴」。

交杯酒

在新房中,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茶杯耳子用紅線繩連起來,新郎、新娘只喝一兩口,剩餘由青年婦女和娃娃們分享,有些男青年也有搶著喝的。

忌坐新床

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避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此外,安床後到新婚前夜,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觀禮喜宴、婚禮

拜堂之後,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門。新郎要走出新房招待賓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招待賓客並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位次,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

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餘按尊卑長幼對應入座。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通常也要按尊卑次序排位,座位排定後,司儀宣布奏樂鳴炮開宴。

敬客

酒宴開始之後等到上魚的時候,新娘換上傳統的龍鳳褂給客人敬酒。

各席的酒菜應該同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表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逃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後,『『上親」先退到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氣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下,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

送客

「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出門口,還霪要鳴炮奏樂,以表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到村口。

鬧洞房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因為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一起,心理上可能會感到別扭。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但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表示祝福之意。鬧洞房的節目有:

取筷子:將一雙筷子放在酒瓶中,只露出極短一截,讓新郎新娘共同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實際就是要兩人表演接吻。

吃香蕉:用彈性繩捆住香蕉吊於新郎躍起能拿到的高度,新郎用嘴拉下香蕉。新郎新娘用嘴剝皮,然後共同把它吃完。為了不讓繩子彈回,一個做動作,另一個必須咬緊香蕉,這就要看兩人的默契配合了。

點火柴:將火柴插在紅棗上,在盛水的盆里漂浮。一根紅線中間扎一支點燃的香煙,兩頭分別由新人咬住,兩人你進我退,合力用煙點燃盆中的火柴。要屏住呼吸,用扎實的「牙功」與眼光才會獲得成功。

夾彈子:准備一盤玻璃彈珠,讓新郎新娘各爭一根筷子,兩人一起將彈子夾出。可以請在場的幾對情侶和新人舉行比賽,落後者表演節目。

對詩比賽:若新郎新娘是愛好文學的人,那麼請他們來一次對詩比賽。先由新郎吟詩一句,然後新娘接詩,要求接吟的句中至少有一個字與上一句相同,如此反復,接不下來者判負,負者表演節目。

撒喜床

撒喜床是在鬧洞房時,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種邊歌邊舞的游戲。嫂嫂手托盤子,盤內鋪紅紙,紅紙上放栗子、棗、花生、桂圓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乾果往床上撒,邊撒邊唱。鬧洞房的眾人聽了嫂嫂的歌唱,也隨聲附和,洞房中歡聲笑語不斷,嬉笑打鬧聲響徹良久。

撒喜床的游戲是一種民間群體游戲,所有鬧房的人都是演員,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因為主角要擔負起活躍洞房氛圍的任務,責任重大。所以,這個主角是要經過娶親人家精心挑選的。其重視程度,與選擇婚禮司儀一樣鄭重。在娶親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鄰居的嫂嫂輩中挨個挑選。有的地方選一個,有些地方選兩個。

挑出的這個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是兒女雙全的「吉祥人」;還要能唱曲,會編詞;再者,要口齒伶俐,頭腦靈活,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另外,由於撒床時間長,歌詞篇幅也長,況且有時還要根據具體情況臨時發揮,故而撒床人記憶力要強,能正確運用歌詞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場景描繪出來,受這些條件的制約,篩選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籌了。

作為嫂輩們,能受到娶親人家的重視,也感到非常驕傲。她們會盡自己的所能,幫助新郎家調節好洞房的氣氛。

回門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要偕同新郎一同回娘家,也稱「回門」。第三天女方家派車馬迎接新婚夫婦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

回門的時候,新郎新娘必須走迎親時的那條路。新郎不能空手,要給岳父岳母帶上禮品。禮品的種類可以由新婚夫婦自主選擇,但一定要湊齊四種,取雙數圖吉利。

回門當天中午,岳父母要置辦酒席招待新婿。這一日,新婿是貴客,坐上席。女方至親當陪客。宴前,女方的嫂嫂要給新郎包餃子吃。嫂嫂們常開玩笑,經常在餃子內包上辣椒和草稈,以讓新郎狼狽不堪,洋相百出。有些聰明的新郎,吃餃子前先用筷子夾開一個,如果沒有辣椒,他會不慌不忙地吃下去。有些新郎忠厚老實,誤食了帶辣椒的餃子,一時辛辣難忍,涕淚齊流,嫂嫂們則開懷大笑,氣氛熱烈。

飯後,要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兩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這一習俗從女婿方面來說,有感謝岳父、岳母恩德,拜會、結識女方親友等含義:從女兒方面來說,則表示了出嫁成家後不忘父母養育之恩的心意。

閱讀全文

與婚姻中有哪些婚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行經濟金融崗成績怎麼算的 瀏覽:861
有哪些應用可以聽鬼故事 瀏覽:355
西門豹治鄴故事發生在哪裡 瀏覽:503
幸福里趣看房是什麼節目 瀏覽:744
幸福的精靈歌詞是什麼歌 瀏覽:765
甲子日沐浴為什麼婚姻不順 瀏覽:692
北京事業編報名多少錢 瀏覽:297
辣美女是什麼意思 瀏覽:765
家庭事業父母如何正確排序 瀏覽:875
怎麼樣才能有健康科學的思想 瀏覽:217
達芬奇畫雞蛋的故事叫什麼 瀏覽:455
幸福滿足的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827
女羊配男雞婚姻怎麼樣 瀏覽:513
愛情為什麼會給人恐懼 瀏覽:403
梅州國企調到事業單位是什麼編制 瀏覽:220
小美女想找什麼 瀏覽:198
桐鄉幸福小區屬於哪個學區 瀏覽:494
蘄春事業編待遇如何 瀏覽:295
九三年生的男人的婚姻如何 瀏覽:614
愛情到來為什麼會突然結束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