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黑井千次的介紹
(1932年5月28日-),本名長部舜二郎,日本小說家。出生於日本東京都中野區。
黑井千次自2006年起擔任日本文藝家協會理事長至今。
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本名長部舜二郎,自幼愛好文學,中學時代開始寫作,小說《人行道》獲第一次學生小說有獎徵文二等獎。
報考大學時,他寫信征詢著名作家野間宏的意見。野間宏忠告說,為了探索資本主義構造中的人,應該學習經濟。為此他報考了東京大學經濟學部。在大學讀書期間,黑井參加了民主主義文學研討會。1955年大學畢業後進入「富士重工」當職員,邊工作邊從事創作。1970年退職,成為專業作家。
黑井千次是戰後日本文學「內向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文學特點是: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和語言描繪生活,不相信那些對這個社會說三道四的知識分子;把非現實的世界搬進日常生活,使用超現實的手法描繪非現實的世界,筆致雖然極為細膩,卻非常抽象、零碎,不真實,使讀者不易理解;主要描寫都市居民生活,無意義的人,無意義的事,無意義的場所,無意義的生活。
鐵凝特別欣賞其創作的《小偷的留言》,而令王蒙拍案叫絕的則是《幸福的夜晚》。能得到多位作家的欣賞與稱贊,可見其文學功力。
B. 小說《共一把傘》黑井千次寫的是什麼意思
自己乾的事影射對方乾的事,含義很豐富啊,我覺得應該會有背叛與償還在裡面。
C. 芥川龍之介獎的歷屆評審
川端康成第1回(1935年) - 第64回(1970年)
菊池寛第1回(1935年) - 第16回(1942年)
久米正雄第1回(1935年) - 第15回(1942年)
小島政二郎第1回(1935年) - 第16回(1942年)
佐佐木茂索第1回(1935年) - 第16回(1942年)
佐藤春夫第1回(1935年) - 第46回(1961年)
瀧井孝作第1回(1935年) - 第86回(1981年)
谷崎潤一郎第1回(1935年) - 第16回(1942年)
室生犀星第1回(1935年) - 第17回(1943年)
山本有三第1回(1935年) - 第16回(1942年)
橫光利一第1回(1935年) - 第20回(1944年)
宇野浩二第6回(1937年) - 第45回(1961年)
片岡鉄兵第13回(1941年) - 第19回(1944年)
河上徹太郎第17回(1943年) - 第20回(1944年)
岸田國士第18回(1943年) - 第30回(1953年)
火野葦平第18回(1943年) - 第20回(1944年)
石川達三第21回(1949年) - 第65回(1971年)
坂口安吾第21回(1949年) - 第30回(1953年)
丹羽文雄第21回(1949年) - 第92回(1984年)
舟橋聖一第21回(1949年) - 第73回(1975年)
井上靖第32回(1954年) - 第89回(1983年)
中村光夫第34回(1955年) - 第94回(1985年)
井伏鱒二第39回(1958年) - 第47回(1962年)
永井龍男第39回(1958年) - 第77回(1977年)
石川淳第47回(1962年) - 第65回(1971年)
高見順第47回(1962年) - 第53回(1965年)
大岡昇平第55回(1966年) - 第73回(1975年)
三島由紀夫第55回(1966年) - 第63回(1970年)
安岡章太郎第66回(1971年) - 第95回(1986年)
吉行淳之介第66回(1971年) - 第110回(1993年)
遠藤周作第76回(1976年) - 第95回(1986年)
大江健三郎第76回(1976年) - 第91回(1984年)第103回(1990年) - 第114回(1995年)
開高健第79回(1978年) - 第101回(1989年)
丸谷才一第79回(1978年) - 第93回(1985年) 第103回(1990年) - 第118回(1997年)
三浦哲郎第91回(1984年) - 第130回(2003年)
田久保英夫第94回(1985年) - 第124回(2000年)
古井由吉第94回(1985年) - 第132回(2004年)
水上勉第94回(1985年) - 第100回(1988年)
大庭美奈子第97回(1987年) - 第115回(1996年)
黑井千次第97回(1987年) - 第146回(2012年)
河野多恵子第97回(1987年) - 第136回(2006年)
日野啟三第97回(1987年) - 第126回(2001年)
池澤夏樹第114回(1995年) - 第145回(2011年)
石原慎太郎第114回(1995年) - 第146回(2012年)
宮本輝第114回(1995年)
村上龍第123回(2000年)
高樹信子第126回(2001年)
山田詠美第129回(2003年)
小川洋子第137回(2007年)
川上弘美第137回(2007年)
島田雅彥第144回(2010年)
奧泉光第147回(2012年)
堀江敏幸第147回(2012年)
D. 關於日本文學作品的翻譯
在城崎
昔日曾為山手線的電車碾傷。為了療養,我隻身前去但馬地區城崎溫泉。大夫說,如果背上的傷勢發展成脊椎結核,就會有致命的危險。然而如果兩三年內沒有這樣惡化的情形出現,便也無礙了。總之,調養如何是關鍵。所以來到此地,打算於此靜養三周左右時間。如果可以忍受,也許五周。
不知為何,頭腦仍然不是很清楚。健忘得很。然而心情卻是近年所未有地寧靜。有著非常沉穩而安定的好心緒。剛剛開始收獲稻穀,天氣也非常晴好。
我一個人,沒有人跟我交談。讀書寫字,一個人獃獃地坐在屋前的椅子上看山路上來往的行人。不然,就靠散步來打發生活。
從街上沿著小河漸漸上山,是很適合散步的好地方。環繞山腳的地方有小小的水沼,水沼中聚集著大量的鱒魚。若再仔細看看,還能看到上生滿茸毛的大河蟹,如石頭般靜靜地憩著。
我常常在晚飯前來這里散步。冷沁沁的夜晚,沿著清冽的小溪,穿行於寂寥的秋日山谷,只想想就已經令人沉靜下來。這是很寂寞的。然而,我卻有著寧靜而安適的好心情。我常常思索自己的受傷。只要有一點點差錯,現在的我應當已經託身與青山,仰面朝天安睡在土層之下。青色的面孔,冰冷而僵硬,臉上和背上帶著彼時的傷口。祖父和母親的屍身就在我的身邊,然而,彼此之間卻沒有任何交流——腦中浮想起這些,讓我覺得孤寂,卻並不覺恐懼。遲早會是這樣的啊。但是,又會是何時呢??一直到現在,每當想起這個念頭,仍然會覺得這個「何時」就在不知不覺就會到達的前方。然而究竟是何時呢??我卻茫然無知。
「在瀕死的邊緣助我生還的,是對我必行而未盡的事業的顧念」中學時候學過的羅德·克拉伏一書中,克拉伏用這樣的想法激勵著自己。我也體驗過了這種危在旦夕的時刻下的心緒,卻是一片怪異的寧靜。心中有了對於死亡的,一種微妙的親近。
我的房間在二層,是沒有其他房間相鄰,因而格外寧靜的會客室。讀書寫字疲倦時,我經常在廊子下的椅子上閑坐,側邊是玄關的屋頂。與房子向接續的地方,為壁板搭就。 壁板的間隙中似乎駐有蜂巢,帶著虎樣斑紋的肥胖的蜜蜂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從早到晚地忙碌工作。蜂從壁板的縫隙中鑽出身來,暫且停憩於玄關的屋頂,在那裡用前後腳仔細地整理下自己的翅膀和觸角,有的還會稍稍地走動幾圈,便立刻向兩邊伸展起細長的翅膀,嗡地起飛,之後驟然加速飛去了。院中有一叢叢的八角金盤正雜盛開,蜜蜂們便群集於此。在我閑坐無聊的時候,經常在欄桿邊痴痴地呆望蜂群的出出進進。
一天早上,我看到一隻蜂,死去在玄關的屋頂。腿足蜷縮於腹部,觸角軟塌塌地垂在臉上。其餘的蜂群對他的死冷漠異常。來往的蜂,從死蜂的身邊經過,全無一點介懷不安的姿態。忙亂工作著的蜂群,讓人感受到那樣強烈的生氣。然而,旁邊這只無論早晚正午,只要看去,必然在原地一動不動地趴伏著的死蜂,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死亡的沉寂。大約有三天,這蜂的死骸紋絲不動地泊在那裡。每每看到,我就會感到一種徹骨的靜。很寂寞。在群峰歸巢後的日暮時分,冰冷的瓦片上的死蜂,那麼凄冷。那麼安靜。
夜裡下起了暴雨。早上初晴,樹木地面屋頂都被洗濯一新。蜂的死骸不見了。巢中群蜂仍精力旺盛地辛勤勞作著。大概死蜂是通過排水管道,流到地面去了吧。仍然蜷著手腳,觸角耷拉在臉上。也許卷了一身的泥水,一動不動地呆在某個地方,直到外界再次發生令他動盪的變化,它都會一隻停留在那裡。那麼安靜。煩亂勞碌終其一生的蜂,現在就那樣一動不動了。真的是很安靜。這種讓我感覺到如此親近的寂靜。
蜂的死骸被雨水沖出我的視野不久後的某日,我去東山公園散步。就在這里,圓山河匯入日本海。
一湯溫泉浴場前有小河在道路的正中央緩緩流過,直至匯入圓山河。某處,橋上岸上都立著人群,在喧騰地張望著河中的不知什麼東西。原來是一隻碩大的老鼠被投入河中。那碩鼠正在拚命地劃水掙扎。在它的頭頸處,刺穿過一隻七寸長的烤魚釺子。魚釺從鼠的頭上及喉下各刺穿出三寸左右。老鼠似乎在試圖攀上石壁,二三個小孩,一個四十歲左右的車夫,正在向老鼠投擲石塊。每每不中,石頭撞擊在石壁上崩彈回來,鏗鏗作響。圍觀的人便高聲取笑。 老鼠的前腿漸漸夠上了石壁。然而,每當它想游得更近時,魚釺先觸及石壁,將老鼠頂落回水中。老鼠大概懷抱著只要竭力掙扎,總會獲救的希望吧。人雖看不動它的面部表情,但它動作的表情卻在表達著絕望卻竭力的拼爭。只要逃,就一定有出路。於是,老鼠就那樣帶著插在身上的長長的魚釺,游向河心正中。小孩和車夫愈加得趣地擲以石塊取樂。旁邊的洗滌場上游曳著兩三隻覓食的鴨子,被飛來的石塊驚擾,伸長脖子驚慌失措,面帶惶恐而笨拙的神色,驚叫著,忙亂地刨著水向上游逃去。全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目睹一隻老鼠悲慘的滅亡。
老鼠最後總會被折磨死掉了。我的腦子里莫名其妙地浮現出老鼠那不知死之降至,仍突然竭力掙扎逃避的樣子。心中泛起一陣令人不快的落寞。
在我可以情願接受的,死亡的寧靜到來之前,會經歷這樣痛苦和恐懼的掙扎。這將是多麼真實的痛苦和恐懼。雖然對死後的沉寂懷有親近的直感,然而瀕死的苦苦掙扎,又是多麼可怕。不知自行了斷的動物們,直到死亡到來的最後一刻,都盲目地持續著徒勞掙扎的努力。而若這老鼠的苦境降臨於我,我又會如何。大概也會同那老鼠一樣作奮力不甘的掙脫吧。
回想起我受傷的時候,就好似這只老鼠,竭力自救。自己決定了要去那家醫院,指定去醫院的方法。擔心大夫外出,不能做好准備在到達時立刻進行手術,還囑人事先向醫院打電話通報狀況。意識明明已經喪失大半的時候,卻還滿腦子運轉著這樣緊要的問題,現在回想起來也頗決不可思議。當時並不知道自己的傷勢致命與否,然而在想到這個問題時,卻不可思議地並未被對死亡的恐懼而侵襲。「嚴重么??大夫怎麼說??」曾這樣問過身邊的友人。 「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傷啦」友人這樣回答說。於是我似乎立刻增長了精神,興奮地快樂異常。現在很難想像,如果當時得到的答復是傷勢致命,我會如何。我是軟弱的,但是,大概仍然不會感受到往日提及死亡時的畏懼,而只一心想要無論做點什麼努力來挽救。應該與這老鼠此時的心境沒有什麼不同。想來現在設若重新經歷,再一次面對這樣的絕境,自己應該仍然是同樣的反應。即使已經認定自己應當聽天由命,平和地接受死亡的宿命,本性的自我也定然是不為所動地垂死抗爭。然而平和地接受還是徒勞地抗爭,又有什麼意義,仍然都是冥冥中已經註定的結局。
此後又過了不久,一天傍晚,我從街邊沿著小溪,一個人漸漸走向山上。在山陰線的隧道前,越過鐵軌,路變得越來越窄並急速地陡峭起來。小河也隨之湍急。四下無人,我也打算走到前面的一個街角,便返回。
周邊的景物已經泛起青白,空氣也變得輕寒刺骨。過分的寂寥令我心中頗有惴惴……天色漸漸沉暗。怎麼走,竟然都有個轉彎在前面。我想回去了。
無意向身邊的小河中看去,對面有斜伸出水面的,約有半個座席大小的石塊,上面憩著一個黑色的小東西。是只蠑螈。水淋淋的,色澤很好,正俯身獃獃地盯著水面發呆。身上不斷有水珠滴落,將乾燥的黑色岩石淋濕少許。
我下意識地蹲下身去看這個傢伙。我對蠑螈並不厭惡。對蜥蜴甚至不乏喜愛。而壁虎確是所有爬蟲類中最令我心生厭惡的。雖然對蠑螈是既不喜歡,又不討厭,但是,十多年前,我住在蘆湖,常常看到蠑螈在污水口聚集。當時起了奇怪的念頭,設若自己是蠑螈,將是如何的污穢難耐。然而若真的生身為蠑螈,又能怎麼辦呢。憶及此念,雖不再去考慮如果自己生為蠑螈該如何可厭可憐,但也對眼前的這只蠑螈頗為嫌惡起來,想要把它趕回水中。可是自己行走頗為笨拙,便只蹲在地上,從身邊拾起一塊小球似的石頭,投擲過去。並非存心去打擊它。因為即使我想擊中,怕也是我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向來拙於投擲瞄準的我,並無妄想要去打中它。
石頭喀地一聲落入水中,與石頭碰撞的聲音同時,我看到蠑螈橫著飛出四寸多的距離,脫掉尾巴,高高地舉起上身。我莫名其妙地看著。難道竟然擊中了??脫落的尾巴靜靜地垂下,蠑螈似乎在用前腿的肘強撐住傾斜的身體。向前攀附的兩只前爪,手趾張開又蜷起,終於無力地伏倒於石頭上,一動不動。
蠑螈死了。我不由大驚失色。我打死了它。我隨全無此意,可是卻確實殺死了它。我的心中泛起難以言說的悒鬱。正正是我,出手打死了它。然而這真的是個偶然。可是對於蠑螈,這是飛來橫禍了。我久久蹲在那裡,似乎置換來了蠑螈的心情。自己變成了死去的蠑螈的替身。悲憫與他的遭遇,卻也同感到深為生靈的那種孤寂脆弱。出於偶然,我沒有死去。也是出於偶然,蠑螈死去了。我的心情變得落寞難言。垂頭看著腳下的路,我慢慢走上歸途。隱約的可以看到遠處街區的燈火。
死去的蜜蜂怎麼樣了??被後繼的風雨掩埋到泥土中了吧。那隻老鼠怎麼樣了??流入海中,被浸的腫脹的身軀,隨著漂浮的垃圾,被沖打上海灘了吧。而大難不死的自己,現在信步走在這里。對此如果不抱有感恩之心,那簡直是說不過去。然而我卻絲毫沒有欣喜的感覺。
生與死,並不是截然兩極。這二者之間,並沒有那麼懸殊的差異吧。
天色已經很黑了。眼前只能感受到遠方的燈火,腳下踩踏的觸覺脫離了視覺,變得踉蹌不穩。只有思維,還在確切地活躍。讓我陷入更深的迷惑之中。
三周剛滿,我就離開了。到現在,已經過了三年。至今,我的脊椎結核沒有發作。也就算是沒有白白來過。
只有在城崎這一篇的中文!
E. 黑井千次的《雨傘》想表達什麼
黑井千次《雨傘》
從電車里往外看時,窗外的細雨如絲,但一走出檢票口,雨卻大了起來,成了名符其實的雷陣雨。他得意洋洋地看著柏油路上濺起的白色水花,心想下班時,聽了辦公室那個女子的提醒,帶著備用雨傘回來真是明智之舉。
車站的屋檐下擠滿了沒有帶傘的人。活該!他悄悄地說,慢條斯理地打開了折疊傘。
當他正要向雨中走去的時候,看見前面有一個皺著眉頭、幽怨地望著天空的柔弱女子。她是那樣苗條高雅,真叫人擔心她淋濕後會溶化。
「如果您不介意,咱們一起走吧。」
他說這句話時,心中已經暗暗決定,縱然是方向相反,也要把她送到地方。
她稍稍遲疑一下,說了聲對不起,然後鞠躬致謝。她的聲音是那樣清脆悅耳。
「再往裡靠一靠吧,不然會淋濕的。」
他這樣講後,她輕輕地把手搭在他撐傘的那隻手腕上。一股輕柔溫馨的暖意透過衣袖傳了過來,使他感到幸福。
她要去的地方比他回家的路要遠些,但他回答說,我也要到那個地方去。
就好像要驗證他的話似的,他發現妻子打著黑傘從對面急匆匆走來。
這下子糟了!在這樣想的同時,他把傘一歪斜,遮住他和那個女人身體,像陌生人一樣與他妻子擦肩而過。
他心裡想,如果她是來接我的,這實在有點過意不去。然而他手腕上的快感很快拂去了心中的不安。
為了不讓這個女人松開手,他把手臂緊緊地靠在身上。於是這個女人也用力抓住他的腕子。他歪過頭去嗅她的發香,而她則把頭靠在他的肩上。
「哎呀,壞了,我把東西忘了!」
她突然用力拉他的手臂站住了。她說把一個紙袋放在車站的椅子上忘記拿了。他願意和她一起走,時間越長越好。他說聲回去吧,就馬上與她轉過身往車站走去。
一路上,他小心謹慎地從傾斜的傘下窺視著前方。走到一半路的時候,他看見兩個人深深藏在一把黑傘下面迎面走來。他認識傘下那個女人穿的白色膠靴。
兩把傘相擦而過。黑傘過去後,他回頭看了一眼,發現傘下的男人和女人緊緊依偎在一起,那個女人把頭靠在那個男人的肩膀上。從後影看,那個女人毫無疑問是自己的妻子。這回是他停住了腳步。
「怎麼了?」她問。
「鞋裡進水了。」
他的鞋確實濕淋淋的。現在應該向哪裡走呢?他不得而知。遠去的黑傘下面,一張嬌小的白皙的臉回頭向這邊輕輕一閃。
F. 日語問題 黑井千次寫的《水泥棒》是為了表達什麼意思
好像是
泥棒 【どろぼう】
①ぬすびと。盜賊。また、盜みをすること。
②放盪者。
第一個意思也就是「小偷」。
水泥棒 即 「偸水的小偷」
我想是不是表達了 孩童的 一種朴實的情感,對自然界動物的憐憫,
也就是一種「博愛」吧。具體理解得看作者的思想以及作品的時代
背景。仁者見仁吧。
我沒看過,不知是否為日語版本。
G. 求問上海譯文出版社《一個人的好天氣》(青山七惠著)小說內文用紙的克數、品牌、規格、在京價格。
書籍《一個人的好天氣》資料
基本資料
字 數: 49000
版 次: 1
頁 數: 141
印刷時間: 2007/09/0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32743513
包 裝: 平裝
編輯本段作者
(日)青山七惠 著,竺家榮 譯
編輯本段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編輯本段出版時間
: 2007-9-1
編輯本段編輯推薦
★ 「飛特族」(Freeters)青春自白
——《倦怠的生命力》宮本輝
2007年芥川獎奪冠作品,日本最受矚目暢銷小說,「80後」新銳女作家青山七惠的第二部力作。描述了20歲的女主人公知壽與71歲的遠房親戚吟子共同生活的一段日子。生動地反映出了許多日本年輕人不願工作,只想做不擔責任的自由職業者「飛特族」,但卻飽受生活與情感的困擾。
目前,日本年輕作家不是大寫通俗愛情公式似的手機小說,就是性愛花招多的情慾小說,再不然也是情節高潮起伏不斷的劇情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這樣如此清淡的細節小說,可謂別具一格。因此,在芥川獎評審會上,八位評委中就有六位,將票投給了這部作品。向來以嚴厲著稱的芥川獎評委石原慎太郎和村上龍此番都對《一個人的好天氣》寵愛有加,兩人還破例共同在記者面前稱贊這部作品。石原稱它以一種都市的輕快筆觸,刻畫出了主人公表現為某種虛無感的孤獨,堪與村上龍的代表作相媲美;村上則盛贊作者的觀察力,作者視線投放之准確使他感到一種舒服的驚訝。也有評論認為《一個人的好天氣》繼承了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人的「私小說」傳統。
我推薦青山七惠女士的《一個人的好天氣》。在讀這部小說時,我竟然忘記了這是候選的作品,而進入其中,彷彿自己成了主人公。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那些對話寫得很真實,漸漸地又為作者的觀察力,或者說是眼光的准確性感到驚喜。《一個人的好天氣》這部作品的「核心」場所是這樣設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籬笆牆對面就是地鐵站,中間只隔著一條小路」。
小說一開始就很不經意地介紹了這個小站。之後它又多次出現在與主人公心情相對應的各種場合,就連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結尾也出現了。這個車站的站台,是作者依據自己的眼光和觀察力「構築」的,而且它在整個作品中還具有標志性建築般的象徵意義。主人公以這一場所為媒介,眺望世界,描繪別人眼裡的自己。
我想作者並非「有意識地」設定這一場所及其意義的。應該說是憑借直覺捕捉了無意中浮現在腦海里的東西。
——村上龍
內容簡介
《一個人的好天氣》描述了一個打零工的女孩如何與年長親人相處,同時追尋自我、獨立的故事,走向自立的一名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戀愛中的種種際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說寫盡了做一名自由職業者(「飛特族」)的辛酸。內容折射出當前日本的一個社會問題,即許多年輕人不願投入全職工作而四處打工,寧願做自由職業者,他們不想長大,不願擔負責任,無法獨立,害怕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但是又不知道這種恐懼從何而來。據日本官方統計,15至34歲的短期僱工在1996 年到2004年之間翻了一番,達21.4萬人。調查也顯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穩,結婚生子的機率大減,這對少子化嚴重的日本來說是一大警訊。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想告訴他們,只要你肯邁出第一步,自然會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幫助他們「邁出第一步」。
作者簡介
簡介
青山七惠(1983- ),日本新銳小說家,生於崎玉縣熊谷市,築波大學畢業。2005年,憑借小說處女作《窗燈》獲第42屆日本文藝獎,在文學界嶄露頭角。
獲獎
2007年,以《一個人的好天氣》榮膺第136屆芥川龍之介獎。2009年更以《碎片》奪得第35屆川端康成獎。
編輯本段目錄列表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迎接春天
媒體評論
村上龍
我推薦青山七惠女士的《一個人的好天氣》。在讀這部小說時,我竟然忘記了這是候選的作品,而進入其中,彷彿自己成了主人公。開始的時候,我覺得那些對話寫得很真實,漸漸地又為作者的觀察力,或者說是眼光的准確性感到驚喜。《一個人的好天氣》這部作品的「核心」場所是這樣設定的:主人公寄宿的房屋「小院籬笆牆對面就是地鐵站,中間只隔著一條小路」。
小說一開始就很不經意地介紹了這個小站。之後它又多次出現在與主人公心情相對應的各種場合,就連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結尾也出現了。這個車站的站台,是作者依據自己的眼光和觀察力「構築」的,而且它在整個作品中還具有標志性建築般的象徵意義。主人公以這一場所為媒介,眺望世界,描繪別人眼裡的自己。
我想作者並非「有意識地」設定這一場所及其意義的。應該說是憑借直覺捕捉了無意中浮現在腦海里的東西。
一個作家,是要通過磨亮視線,接觸從比意識或理性更深一層的領域浮現的東西,並將其掬取來。
大都市的孤獨感
(石原慎太郎)
縱觀近日社會上發生的諸般不詳事,可謂和平所釀造出來的有毒產物吧,令人感到人類以自我為原點生存下去的人生反命題的喪失。戰爭、大騷擾、對於生命的希求、貧困、偉大思想的消亡,等等,這些的喪失,相反地,使人們疏離,奪走人們之間的聯系,把各自變成軟弱的存在。尤其在大都市,更為嚴重。
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把在這樣的都市裡生活的、年輕女性的一種被虛無感證實了的孤獨感,決非嚴肅地,而是始終以一種都市的輕松筆調描寫了出來。
這種虛無感,體現在把香煙等對方的小東西昧起來,或者與在眼前出現了又消失的男友們那從最初的邂逅開始便令人預感到不久就要分手的交往。在這樣一種都市特有的、愛人和住所等不可避免的流轉中,唯一靜止不動地支持著她的,是房主老太太,和同樣幾乎看透人生的老太太的戀人,作者把這兩個人物作為反諷的存在來描寫。
把寄宿地設定在位於東京都中心車站站台近旁、被開發大潮遺忘了的小路深處的一所獨門獨院,也很取巧,尤其是從這所房子仰望許多人來來往往的外界的表象——車站的視線,令人印象極為深刻。在如今成為評委之一的村上龍先生色彩鮮明強烈的出道之作《無限近似於透明的藍》中,經過一夜縱情狂歡,主人公一番酣睡之後遲遲醒來,驀然望見敞開的門外的世界。那段有關外界的描寫,就像是一幅精確的設計草圖。青山七惠對於車站的描寫與那段傑出得像繪畫的描寫,有相通之處。
我對這位作者感到興趣的是,今後,她跨出目前所處的世界,在外界與他人如何相遇,相遇之後如何劇烈地深深地受傷或得償所願,那種或痛苦或歡喜的體味,她又將如何去描繪。
好小說的寫法
(河野多惠子)
在本屆評委會上,從最初的投票開始,《一個人的好天氣》得票數就多。後來,評委們就全部候選作品進行了仔細的審議,最終還是決定把獎頒給《一個人的好天氣》。其他候選作品寫得也很賣力,各自也有某些可取之處,但卻沒有一部具備與這部作品競爭的能力。
獲獎作品寫得很平靜。這位作者把該看的地方都認真仔細地看了;沒有多餘的筆墨。她也知道,小說是用來表現的,不是靠道理去說明的。譬如,「我」有偷盜癖,時常要從身邊的人那裡偷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作者完全不寫理由或原因。看起來,那似乎與孤獨感或欲求未得滿足有關系,但又讓人自然地感覺到,那是受了一種尚不至此的心情樣東西的支配。作者是一位極其年輕的人,但她寫的時候卻完全沒有炫耀年輕和青春的樣子。我在這個人身上感到了真正的早熟。我還欣喜地猜測,通過寫作這部好作品,她大概已經知道好作品的寫法。
好小說的寫法,只有在寫出好小說的時候才能明白。就像自行車的騎法要在騎得非常好的時候才能明白一樣……然而與騎自行車不同,寫出好小說的體驗,此後並不總是通用的。即便是已經擁有半個世紀以上創作經歷、也寫出了許多好小說的某大家,也會不小心感嘆「忘了小說的寫法了」。
隱藏寫作意圖的能力
(高樹信子)
《一個人的好天氣》寫到年輕女性似有還無的孤獨感,令人心揪緊。
這不是一部由觀念而形成的作品,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攤開高品質感應裝置,把該採集的信號採集過來,以自然體的形式編成一個故事——看似如此,實則證明了相當的實力。
拿循著四季的變遷描寫女性變化這一手法來說,在寫主人公與七十歲男女在意識上的相合或分歧、偷盜癖及收藏癖時,既沒耍小聰明,也沒鋪陳說明,便將她的寂寞傳達給充分地讀者。這些地方,要點俱備,寫作意圖卻隱藏了起來。
女主人公二十歲,她母親大概四十幾歲吧。這位母親去了中國,考慮要不要再婚。和主人公共同生活的吟子好像已年過七十,卻還在談戀愛,在和男性交往。這部作品不動聲色地敘述了三代人的戀愛進行時。主人公失戀後嘟囔:「老年人真狡猾。年輕人什麼好事都輪不上。」一語說盡年輕女性的真情實感,的確道出了當今年輕人的心聲。
自然體的勝利
(黑井千次)
青山七惠的《一個人的好天氣》是一部予人好感的小說。作者以靜靜的筆觸描寫一名二十歲自由職業者「我」寄宿在一位七十多歲遠房親戚家,度過從春天開始的一年時間。在這期間,女主人公先後被兩個男朋友拋棄,那種痛苦和憂傷也是淡淡地流過「我」身體。恐怕這是因為「我」的真正的生活還沒有開始吧。毋寧說,是對於真正的生活的預感在強有力地支撐著作品。預感的影子鮮明地浮現之處,讓人感覺到有一股力量。
自立物語
以鐵路和車站為舞台裝置(齋藤美奈子(文藝評論家))
關於本屆芥川獎得獎作,我也聽說了許多的感想。如,「雖說博得了盛贊,但好在哪裡呢」、「講的應該是一個女孩的自立故事吧,總覺得味道淡了點」。還有必定針對年輕女作家而來的、「這樣的不是文學」。
我要說,那說明你的文學觀太老。盡管芥川獎評委的思想也很老派。一部小說的讀法存在各種各樣的角度,試著以鐵路和地鐵站為軸心,來讀一讀《一個人的好天氣》吧,你會看到稍許有些不一樣的景色。
春天,20歲的「我」開始在比自己年長50歲的吟子家寄宿。這個家緊鄰私鐵車站,中間只隔了一條小路。從這邊看得見電車,從站台的一頭看得見這個家。這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故事的舞台。
夏天,「我」開始在這條私鐵沿線的笹冢站一間小賣店打早工。後來,她和同在一個車站打工的藤田君戀愛了。他打的是協理員的工,在早上上班高峰時段,在「我」對面的站台上把人們推進電車。兩人關系越來越親密,不料到了秋天,烏雲罩住了他們的戀情……
在這里,我不想打什麼俗氣的比方,把鐵路比作人生,但車站的風景確實也與書中人物相重合。
吟子站在檐廊上,望著車站的方向。
「剛才的老爺爺走了嗎?」
「現在就走。瞧,來了。」
吟子揮著手。站台那邊,那個老人也揮著手。
如果說這就是吟子,那麼,年輕的「我」還在笹冢站的站台上漫無目的地轉來轉去。
「有時候我特別羨慕坐在車里的人,羨慕他們坐車去什麼地方辦事。可我只有笹冢站可去。」
有了這些作鋪墊,她找到正式工作搬去別的私鐵沿線,還有透過車窗眺望吟子家的最後場景,也將使你感到別有一番滋味。
一個朋友告訴我,她找到了吟子家所在的地鐵站。那是東京私鐵、京王線的快車都不停的一個小站。站名保密。可不能驚嚇了吟子呀。
(《朝日新聞》,2007年3月11日)
編輯本段精彩書摘
一個雨天,我來到了這個家。
有間屋子的門楣上擺著一排漂亮的鏡框,裡面全是貓的照片。再往屋裡一看,從左面牆開始,隔過中間窗戶,一直轉到右面牆的一半,又掛了快一圈兒貓的照片,我懶得去數多少張了。照片有黑白的,也有彩色的;有的貓不理睬我,有的貓死盯著我。整個房間就像個佛龕,令人窒息。我獃獃地站在門口。
「這圍脖真好看哪。」
身後有人抻我的針鉤圍脖,回頭一看,一個小老太太正湊近圍脖眯著眼睛細瞧著。
她拽了一下日光燈的燈繩,喀嚓一聲,屋裡立刻充滿了白色的光線。隨後她打開了窗戶,窗外小院籬笆牆對面就是地鐵站,中間只隔著一條小路。一陣輕柔的風夾著雨霧拂過我的面頰。
我倆默默無語地站在窗前,這時,隨著「當--當--」的警報聲,傳來了車站的廣播。
「電車進站了。」
老奶奶說道。她臉色蒼白,加上一道道的皺紋,使我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幾步。
「你就住這間吧。」
老奶奶說完,就出去了。
看她那樣兒也活不了多久,沒准下星期就差不多了。
記得當時我心裡就是這么想的。
「那些貓都是你養過的嗎?」我壯著膽子問道。
「貓?什麼貓?」
「我房間里的貓,照片上的。」
「哦,那些照片呀。那是徹羅基的房間。」
「什麼?」
「那兒掛的都是徹羅基的照片。」
「就是死去的貓的意思?」
「怎麼說呢,差不多吧。」
「……」
「它們的名字我都忘了。」
「都忘了?啊哈……」
「可悲吧。最早養的貓叫徹羅基,只記得這名字。是侄子撿回來的。」
我表面上嘻嘻哈哈地當笑話聽,心裡並不平靜,感覺好像觸到了某種陰郁的東西似的。
夜裡三點,等眼睛充分適應了黑暗之後,我悄悄地坐在她的枕邊,想確認她是不是真的睡著了。我把手伸到她的臉前,感覺到潮乎乎的鼻息。
我站起身,湊近衣櫃上方的那隻玻璃櫃朝裡面掃視。都是些不值錢的東西,不過對於這個老太婆來說可能有意義吧。臨走,我打開吟子枕邊的一隻帶鏡子的小藤櫃,伸手進去摸了摸,除了紙和涼涼的塑料之外,觸到了一隻手感很好的布盒子,就輕輕把它拿了出來。吟子還在沉沉地睡著。
我打開洗碗池上邊的電燈,接了杯水喝。嘴角溢出的水一直淌到了睡衣的前襟。外面還在下雨,我閉上眼睛傾聽下雨的聲音,不知怎麼想起了在電視上看到過的恐怖電影,竟然哆嗦了起來。
為了把注意力從幽靈上面移開,我拿起剛才那隻小盒子對著燈看起來。這是只綠色平絨小盒。正中間用白絲線綉了一朵小小的玫瑰。打開一看,裡面有條項鏈。雖然鑲嵌著細小的綠寶石,但在洗碗池的熒光燈下稍顯廉價。我戴到脖子上試了試,覺得很別扭,就放回盒子里。正要回房間,發現洗碗池邊放著兩只杯子,心想,原來她還能走到這里來喝水。又順手打開電飯鍋一看,還有昨天剩的竹筍飯,就用保鮮膜包起來放進冰箱。
回房間後,我從壁櫥里拿出鞋盒子,把這只裝項鏈的小盒放了進去,就放在第一天晚上拿的那個掉了腦袋的小丑旁邊。其他還有鉛筆啦、小鴨夾子啦,全是些可有可無的東西百無聊賴地待在裡面。
從小我就有愛拿人家東西的毛病。
當然,我沒有膽子偷商場的東西,一般是偷周圍人的小玩意兒來豐富自己的收藏,這成為我小小年紀的最大快感。我收集的不是鉛筆盒或者運動鞋之類的東西,而是橡皮啦、彩筆啦、小夾子啦等等微不足道的小物件。我以拍紀念照的心情,把掉在地上或者人家放在課桌里的這些小東西悄悄塞進校服兜里。我認為這不算偷,是回收,我靠這么想來消除罪惡感。沒有人覺察更使我快感大增。同時,也覺得有氣,怎麼大家都這么不注意自己的東西呢?
直到現在我還常常會犯這個毛病。
我把收集來的這些破爛放進空鞋盒裡收起來。現在,房間的壁櫥里有三隻這樣的鞋盒子。
偶爾我會翻看這些鞋盒子,沉浸在回憶中。想起東西原來的主人和我的關系,我會時而傷心落淚,時而吃吃笑起來。拿起其中任何一件擺弄,都會感到安心。
然而,欣賞完了之後,我又會罵自己是小偷、沒出息、寒磣死了,陷入自我厭惡。每經過這么一次,就感覺自己的臉皮厚了一層。不管別人說什麼,我都要不為所動,做我自己。
這么做就是為了訓練自己,我一邊蓋上鞋盒子,一邊對自己說。
……
H. 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名單
你問的是目前的還是歷史上的啊?在20世紀,除了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這兩位諾貝爾獎得主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日本作家入過候選名單:三島由紀夫,太宰治,芥川龍之介,森村誠一,安部公房,松本清張,谷崎潤一郎等。如果是說現在,則只有村上春樹一位。當然,在某些年,村上龍,池澤夏樹,黑井千次等人也入過該名單,不過並非常客,然而,他們都是很有實力的。我甚至大膽地猜測,《裂舌》的作者金原瞳在30年後也會進入該名單呢。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