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婚姻法 關於財產分割
1、女方有結婚證,就與男方是合法夫妻,小於老婆說「女方無權分財產」是不可能的。
2、但女方要求分財產,不是因為什麼「在男方家生活20幾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說這個就是女方不是合法夫妻時的勉強理由,但你的情況是:她是合法妻子,有權分得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有權繼承丈夫的遺產,這是她法定的、正當的權利,不必說什麼辛勞苦勞的事。
3、「女方能贏嗎?」:只要女方有結婚證或是婚姻狀況證明:肯定能贏、而且可以分得大部分財產。
4、「法院大致會怎麼判?財產會按什麼比例來分?」:
(1)他們結婚前的財產:包括那房子,是男方的婚前個人財產,男方去世後全部成為遺產。
(2)他們結婚後取得的財產:在沒有特殊約定的情況下,全部是夫妻共同財產;男方去世後,夫妻共同財產的半先分出歸女方、另一半也成為男方的遺產;
(3)男方遺產(他的婚前個人財產全部+夫妻共同財產的一半):由女方、3個子女共同繼承、平分(但,如果女方帶去的女兒在他們結婚時已經成年、與男方沒有形成撫養和被撫養關系,她帶去的女兒無繼承權)。
5、另外,小於和男方的另一個子女,與她形成了撫養和被撫養關系,對她有贍養義務,如果不盡贍養義務的,她有權到法院起訴向男方的2個子女索要贍養費。
6、她去法院不是「上訴」,只是起訴。
7、「女方將房產證上的名字由男方改成她自己」:這屬於侵權,侵犯了男方2個子女的繼承權,到法院後這一點會輸,她只有權向法院起訴要求繼承丈夫的遺產,無權擅自將房產過戶到自己名下。
8、房子:屬於男方和前妻的夫妻共同財產,在前妻去世後,其中一半歸男方,另一半應是由男方和2個子女共同繼承的,移民款中屬於房子部分的款項,應將一半歸男方、另一半由男方和2個子女平分。
9、移民後所買的房子:應屬她和丈夫的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時先分出一半歸她,另一半由她和3個子女共同繼承。
10、其實,如果對方起訴,她可以超過2年的訴訟時效為抗辨,要求法院駁回對方的訴訟請求:男方是2001年去世,其子女都知道父親去世的事實、知道自己可以要求繼承遺產,但卻在2年裡沒有要求的,已經喪失了勝訴權。
❷ 婚後蓋的磚房怎麼分割
婚後蓋的磚房,屬於增值部分,應該進行分割。根據《婚姻法解釋三》第十條規定,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❸ 《大江大河》三位母親待兒媳女婿的不同,也體現一些老人孤獨的原因嗎
有的母親不明白,對兒媳對女婿不好,一定會影響兒女小家庭的和睦,而最終影響的是自己。
很多兒女都會說:我媽媽很慈祥,她總是把好的東西給我,卻把破的東西留給自己。
可是單憑這一點還真不能說她慈祥。
慈祥的媽媽不但看她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還要看她怎樣對待別人的孩子,要看她怎樣對待兒媳和女婿。
所以婚後韋春紅在縣里開飯店,雷母則在鄉下,她們沒有生活在一起。
不容人的婆婆只會讓兒女和她保持距離。
做個寬容善良的老人,別讓兒女選擇遠離。
人的感情的確是非常奇妙,對於不是自己生的,不是生自己的,互相想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真的很難。
而有的老人把自家的孩子當寶,把人家的孩子當草,自己的兒女錯了也是對的,一味地偏袒,然後讓兒媳和女婿的心離自己越來越遠,直到關系無法調和。
可是一句俗語:好兒子不如好兒媳,好女兒不如好女婿。
老人和兒媳女婿的關系不好,就一定會影響小夫妻的感情,可是兒子女兒的婚姻不幸福,最後難過的還是自己這個當母親的。
不要以為換個兒媳,換個女婿就會隨了自己的心意,就萬事大吉,很多事例證明,常常是下一個還不如上一個,和這個處不好,下一個則更難。
我們說解決婆媳關系不和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各過各的」,可這樣最後感到孤獨的還是老人。
都說晚輩要尊敬長輩,但是長輩還是先要有個姿態,無論是兒媳還是女婿,進入一個陌生的家庭,都會心懷忐忑,所以善意對待他們,真誠地接受他們,讓他們早日融入新的家庭。
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她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指數,一個善良寬厚的母親,她能溫暖所有人,而她也一定能收獲幸福!
❹ 夫妻結婚後戶口沒在一起,一方拆遷得到錢另一方也能得到嗎
夫妻結婚後戶口沒在一起,一方拆遷得到錢另一方也能得到。
❺ 如何區分混房,磚房,砼房
砼房,是指6層以上框架結構的大樓、商廈或其它堅固構築物。
磚房,是指2層或2層以下,沒有鋼筋混凝土柱樑的磚房屋,一般單層的房屋居多。
混房,是指2~6層(含6層),以鋼筋混凝土為樑柱的磚混結構房屋。
框架結構是由許多梁和柱共同組成的框架來承受房屋全部荷載的結構,高層的民用建築和多層的工業廠房,磚牆承重已不能適應荷重較大的要求,往往採用框架作為承重結構。
房屋荷載包括人、傢俱、物品、機械設備的重量及樓板、牆體和本身自重等。砌在框架內的牆,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除負擔本身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荷重,為減輕框架荷重,應盡量採用輕質牆,如用泡沫混凝土砌塊(牆板)或空心磚砌築。
一般框架以現場澆注居多,為了加速工程進度,節約模板與頂撐,也可採取部分預制(如柱)部分現澆(梁),或柱樑預制接頭現澆的施工方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磚混結構
❻ 各地的民風民俗的資料 急用急用!!!
土家族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漢語稱為「土家」即本地人的意思。主要分布於湘西、鄂西、川東南及黔東地區,人口為570萬。
土家族是個比較先進的民族,解放前的經濟發展水平,已與當地的漢族相當,土家人有不少臨水而居,故產生了多姿多彩的水上土家街市。
土家族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了豐富的文學藝術形式,有神話,如《張古老制天與李古老制地》,還有敘事詩,山歌,擺手歌。土家人會編歌,愛唱歌,土家族地區素有「歌的海洋」的美稱。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戰歌,訴苦歌等。
土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是擺手舞,通過七十多個擺手動作,這一舞蹈形式可以反映狩獵,軍事,農事,宴會等到各個生活測面的內容。
土家族的工藝紡織水平很發達。土家織綿「西蘭卡普」和擺手舞一起被稱為土家族人民的藝術之花。
土家族信仰多種,崇拜組先,普遍信仰土王。各村寨都設有「土王廟」(又叫擺手堂)。另外道教對土家族也有較大的影響。
土家族習慣一家住一棟房,房屋不論大小,都有天樓,樓下住人。
土家族婚俗的特點是「哭嫁」。一般在出嫁前半月就開始啼哭,嫁期越近,就哭得越悲切。而今「哭嫁」已成遺風。新娘出嫁前往往只是象徵性地哭三,五聲,歌伴插科逗趣,新娘忍俊不禁。
在民俗村的水土上土家街市,遊客不僅能欣賞到織工精美的土家織綿「西蘭卡鋪」還能見到瑤族的挑花刺綉,佤族的筒帕以及曾被征為朝廷貢品的海南黎族裙花,是貨真價實的民族工藝品一條街。彝 族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傣族,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擺夷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潑水節
(傣歷新年)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節期在傣歷六月,相當於公歷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傣族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飯。製作方法是將新鮮的米裝進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 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特產,唐代就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里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關門節
「關門節」傣語叫「進窪」,意為佛祖入寺。雲南傣族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傣歷9月15日(農歷7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3個月。 相傳,每年傣歷9月,佛到西天去與其母講經,3個月才能重返人間。有一次,正當佛到西天講經期內,佛徒數千人到鄉下去傳教,踏壞了百姓的莊稼,耽誤他們的生產,百姓怨聲載道,對佛徒十分不滿。佛得知此事後,內心感到不安。從此以後,每遇佛到西天講經時,便把佛徒都集中起來,規定在這3個月內不許到任何地方去,只能懺悔,以贖前罪。故人們稱之為「關門節」。
「開門節」,亦稱「出窪」,傣語為「豪瓦薩」,我國信奉小乘佛教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地區,源於古代佛教雨季安居的習慣,類似於中原佛教的解復。時間在傣歷十二月十五日(約在農歷九月中)。 開門節,象徵著三個月以來的雨季已經結束,表示解除「關門節」以來男女間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開始自由戀愛或舉行婚禮。節日這天,男女青年身著盛裝去佛寺拜佛,以食物、鮮花、臘條、錢幣敬 獻。祭把完畢,舉行盛大的文娛集會,慶祝從關門節以來的安居齋戒結束。主要內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點孔明燈、唱歌跳舞。青年們還將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這時,正逢稻穀收割完畢,故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開放,人們可以親身游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苗族 是一個發源於中國的國際性的民族,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苗族總人口為:894,0116人,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雲南、湖北、海南、廣西、等省(區)。苗族聚居的苗嶺山脈和武陵山脈氣候溫和,山環水繞,大小田壩點綴其間。苗族人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穀子、小麥、棉花、烤煙、油菜、油桐等。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牯藏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祀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苗族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傳統社會迷信鬼神、盛行巫術。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極少。 傳統地講,苗族對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往往認為是一種靈性的體現,因而對其頂禮膜拜,酒肉祭供。其中比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岩洞、大樹、山林等。此外,苗族認為一些自然現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語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兩詞並用。多數情況下,鬼被認為是被遺棄或受委屈的靈魂和工具所變成的,常給人類帶來災難、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謂東方鬼、西方鬼、母豬鬼、弔死鬼、老虎鬼等,被稱為惡鬼。而有靈性的自然現象常被認為是善鬼,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谷魂、棉神、風神、雷神、雨神、太陽神、月亮神等。對於善鬼、惡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對善鬼有送有迎,祭祀較真誠,對惡鬼則須賄賂哄騙直至驅趕使之遠離。 在許多地區,苗族還認為自然界存在許多精怪。比如牛在廄內以糞便蓋身或在廄內打轉、將糞踩成圓圈,豬吃豬仔或躺在食槽里,鴨吃鴨蛋,老虎進田,遇到兩蛇交尾,母雞發出公雞的鳴叫等均屬出現了相應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區,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薩、土地奶、家神、祭橋、水井等。土地菩薩苗語叫土地鬼,一般由幾塊石頭壘成,土地屋多為木製或用三塊石板搭成,極為簡陋,設於寨旁路口處或大路邊行人休息處。家神信仰存在於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即在家中設立「家神」偶像。祭橋流行於黔東南大部分地區。龍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對象。 圖騰崇拜方面。東部地區許多苗族與瑤族共同崇拜盤瓠(一種神犬)。他們世代傳說著「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盤瓠視為自己的始祖。中部地區一些苗族認為他們的始祖姜央起源於楓木樹心,因而把楓樹視為圖騰。另有一些地區的苗族以水牛、竹子等為自己的圖騰崇拜對象。 普遍地,祖先崇拜在苗族社會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們認為祖先雖然死去,其靈魂卻永遠與子孫同在,逢年過節必以酒肉供奉,甚至日常飲食也要隨時敬奉祖先。許多地區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豬」、「椎牛祭祖」,黔東南有「吃牯臟」,黔中地區叫「敲巴郎」,黔西北、滇東北有打老牛習俗。其中,黔東南的吃牯臟至今盛行不衰,最為典型。吃牯臟亦稱祭鼓節、鼓社節、鼓藏(牯臟)節,以宗族(鼓社)為單位,每七年或十三年舉行一次。他們認為祖先的靈魂寄居中在木鼓裡,祭鼓就是敲擊木鼓召喚祖先的靈魂來享用兒孫的供品。主祭者稱為牯臟頭,祭品牯臟牛是專門為此而飼養的。每屆祭祀活動前後延續三年之久。 大多數苗族人虔信巫術。主要的巫術活動有過陰、占卜、神明裁判、祭鬼等,此外還有蠱術等。巫術活動由巫師主持。巫師大多是非職業化的。他們在前述各種原生性崇拜和巫術活動中起著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師還兼任寨老。巫師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大多還能講述本宗支的譜系、本民族重大歷史事件和遷徙來源的路線,熟悉各種神話傳說、古歌古詞和民間故事,有的巫師還兼有歌師和舞師的職能。所以說,巫師是苗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的傳承人,在苗族社會中充任知識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師還掌握一定的醫術,懂得一些草葯,在為人驅鬼的同時,輔以科學的醫葯手段。 除了這些傳統信仰之外,自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傳教士深入我國內地傳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區、貴州凱里、湖南沅陵等地區有一些苗族群眾皈依了基督教,在滇東南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尤其是滇東北、黔西北一帶的基督教信仰曾經勢頭強盛,影響極大。外國傳教使團或者傳教士們在苗族地區開設了許多的中小學校、醫療機構、甚至實施了一些經濟發展項目,對於苗族社會的進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著名的牧師有安順的黨居仁、柏格理、張道慧、王樹德等,前二者均殉職苗區.新中國建立之後,基督教、天主教的影響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復甦的趨勢。但是,現在基督教、天主教實行「三自」,與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會組織、社會影響甚至信仰內容方面都有許多的不同。國外的苗族,在越南、寮國有少數苗族信仰天主教。美國、法國等西方國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寮國、泰國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響。盡管如此,在他們的社會中,傳統的祖先崇拜、靈魂觀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佤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35萬多人。主要分布在雲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瀾滄、孟連、雙江、耿馬、永德、鎮康等縣的山區與半山區。即瀾滄江和薩爾溫江之間、怒山山脈南段的「阿佤山區」。與漢、傣、布朗、德昂、傈僳、拉祜等民族交錯雜居佤族人豪爽好客,迎接客人以酒當先,認為無酒不成禮。佤族待客敬酒習俗多樣。其一是敬酒主人首先自飲一口,以打消客人的各種戒意,然後依次遞給客人飲。敬給客人的酒,客人一定要喝,而且要盡力喝乾,以表示心地坦誠,否則被認為對主人不敬;另一形式是主客均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遞給客人,客人用右手接過後先倒在地上一點或右手把酒彈在地上一點,意為敬祖。然後主人和客人一起喝乾。佤族民間有不知心、不善良者不敬酒的習慣。每逢兒子出門,客人離去,主人還要打「送親禮」。即給親人或客人敬酒,屆時主人用葫蘆(盛酒器)盛滿酒,先喝一口,然後送到客人或遠離的親人嘴邊,客人需要喝到葫蘆見底,以表示親情、友誼永遠不忘。新米節 佤族是一個農業民族,過去生產力水平低下,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弱。因此,圍繞農業生產形成了很多敬神祈福的祭祀性活動,有的還漸漸形成定製,發展成為節日。「新米節」便是其中之一。 「新米節」是稻穀成熟,喜慶豐收,品嘗新米的日子。由於氣候的差異,各地穀物成熟的時間不同,因而各地區、各村寨,甚至每家每戶過節的時間也不一樣,但過去一般多在農歷七八月份(佤歷九十月間)進行。日期的確定,一是根據各自糧食的成熟情況選擇吉日。二是以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屬相之日為最佳。意在請先祖的靈魂回來,與家人一起同嘗新米,共享歡樂。並請他們在天之靈保佑子孫後代家庭幸福,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為了讓各地佤族同胞能夠共同歡度「新米節」,1991年,滄源佤族自治縣和西盟佤族自治縣聯合決定,把每年的農歷八月十四日定為佤族的「新米節」。 傳統的新米節多各家各戶獨自進行。節日這天,主人早早起床,准備好過節的酒肉佳餚。然後到田裡去采割新谷。割回來的穀子一束掛在門上,表示招谷魂進家。其餘的搓下穀粒,用鐵鍋微火焙乾,舂出新米,做成米飯。接著舉行家祭儀式:盛一碗新米飯,與各種菜餚一起擺於神台之上,請巫師念咒語,祭祀穀神,敬獻祖先。儀式結束後,以巫師和老人為首,全家人喜嘗新米。之後,主人才打開家門,把自家過節的消息告知鄰里鄉親們。於是人們紛紛攜帶各種禮物前來祝賀。主人則殺雞、宰豬,甚至剽牛待客,大家歡歌笑語,同享豐收的喜悅。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竹竿舞,過去是有福分的老人死後跳的一種舞蹈,現已成為一種娛樂性的舞蹈。 舞蹈形式與我國海南省黎族竹竿舞相同。即兩根大竹竿平擺在地上,在兩根大竹竿外面,人們兩人一對,面對面持小竹竿,沿著大竹竿來回滑動碰擊,舞者在兩竿滑動相撞的空隙中跳動。舞蹈動作為模仿螞蟻、斑鳩、豹子、畫眉等動物形態起跳,活潑歡快。 竹竿舞,一般在寨中有威望、有影響的老人死後舉行,以碓杵擊打竹竿而舞,寨中男女老幼均可參加。當地老人說:「人雖然死了,但靈魂不死,它到另一個世界後同樣離不開歌舞,所以人們要唱歌跳舞歡送他。」正是這種曠達的生死觀,造就了佤族諸多的喪事舞蹈。
❼ 男方給女方的禮金是農村的兩個磚房,而且房照也給女方了,經雙方協議簽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農村的宅基地是不允許私自轉讓的,如果你要轉讓起碼要經過村民小組同意(各地情況有所差別但不大,一般都要經過村集體同意才行),也就是說你們即使簽訂了所謂的協議但是協議的標的不合法,這個協議也沒什麼用處,所以不是受不受法律保護的問題,而是你們這個協議本身就不具備法律效力。
❽ 式微式微胡不歸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這句話出自詩歌《國風·邶風·式微》,全詩為: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注釋:
1、式:作語助詞。
2、微:(日光)衰微,黃昏或天黑。
3、微君:非君,要不是君主。
4、中露:露中。倒文以協韻。
5、躬:身體。
譯文: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全詩只有短短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在字數的變換中, 始終不忘記押韻的和諧。
一章「故」、「露」為陰聲「魚」韻和入聲「鐸」韻同用;二章「躬」、「中」押聲「侵」部韻。此兩句在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時, 又能押韻和諧字數整齊,有一箭雙雕之功效。短短二章,寥寥幾句,受奴役者的非人處境以及他們對統治者的滿腔憤懣。
❾ 說好10萬彩禮,結婚前夜變卦,准婆婆指著新娘肚子嘲諷。你怎麼看
某一對小情侶在結婚的時候,雙方父母制定了十萬彩禮錢。一方面是因為雙方的感情比較深厚,十萬彩禮錢只能當成雙方生活的基礎保障。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女方的父母也需要為孩子做打算,畢竟孩子手裡擁有著一部分金錢也有底氣。
本來男方的父母和男方已經答應了女方父母的請求,可是男方父母和男方卻始終對彩禮錢支支吾吾,甚至不肯直接爽快的拿出十萬塊錢。這使得女方父母很寒心,甚至覺得女兒所嫁非良人。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男方始終沒能拿出十萬塊錢,此時的女孩子已經懷孕。
其實廣大女孩子更應該保護好自己,即便你非常愛對方,你也應該在愛對方的過程中做好保護措施。避免自己意外中招,男孩子更應該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女孩子的身體健康,避免女孩子因此而受到傷害。
絕大部分男女在結婚之前,兩個家庭的父母會坐下來聊一聊孩子的彩禮和婚姻的各種細節。雖然有些女孩子在結婚之前就懷有了寶寶,他們並不在乎多少彩禮。可是女方的父母為了保障女孩子的財產安全,大部分父母都會在結婚之前索要彩禮。
❿ 繼續急救!!!我們校考的婚姻法選擇題
非專業人士,只有前8個,ABCD,ABC,ABCD,ACD,ABCD,BD,BCD,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