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神聖的婚姻制度是什麼

神聖的婚姻制度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7-18 15:20:08

1. 1·神設立的婚姻是怎樣的男女結合神設立婚姻制度的目的是甚麼

完成神旨
(創1:28)
--
成全神的計劃?2.
服事上帝
(創2:18)
..
--
作管家和幫手
?3.
傳宗接代
(瑪2:14-15)
--
得著敬虔後裔
?4.
成家立業
(詩127:3)
.…
--
兒女皆是家業
?5.
享天倫樂
(創2:23-25)
--
神聖結合奧秘
?6.
免得犯罪
(林前7:9)
...
--
避免情慾試探
?7.
身心滿足
(箴5:19)
..
--
使人知足快樂
創2:24
「因此,
人要離開父母,
與妻子連合,
二人成為一體」??注意三個動詞:
離開,
連合,
成為一體

2. 一夫一妻制的來源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西方,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西方歷史。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
在古代的中國是實行一夫一妻制的,現代大多數人認為中國古代是一夫多妻制是錯誤,自秦一統天下,中國就實行了一夫一妻制。尤其是在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古人嚴格執行了這一制度。至於納妾只不過被人誤解了而已,就算公侯納妾都有嚴格的規定,妾的地位在家中是非常低下的,除了繼承香火這個作用,與妻完全不能同日而語。妻可隨便責罰妾,可以無需丈夫同意,把妾賣掉,妾地位還不如婢。
至於小說電視劇中隨便就出來的平妻,那隻是人隨意杜撰,實際只有一種人能取平妻。事實是:假如某人的父輩有倆兄弟,他的父親有倆個兒子,而他父親的兄弟卻無子嗣,然後他被過繼到父親的兄弟名下,成了父親兄弟的兒子,然後他娶了一個老婆。如果在這個時候,他的兄弟,也就是他原來父親的兒子殤了,也就是死了,原來的父親便沒有了子嗣,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能在娶一個妻子,用來繼承原來父親的香火,這就是所謂的平妻。而且只有這一種情況下,才允許娶平妻的。
中國古代人是只有一個妻子的,就算公侯納妾都有嚴格的規定,所以中國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不是一夫多妻。只不過為了解放女性而將一些古人的規矩妖魔化了而已,就比如古代修妻制度的七出,這完全是為女性量身定製的保護規則,而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那樣不堪,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看這七出是哪七出。
1545年至1573年,在義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實行。早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政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聖婚姻」,但那時還有自由離婚制度和佔有女奴的習俗存在。
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發誓的婚約,是「安定而純潔的婚姻」,是「神聖的持續」,既已結婚,就不得離婚。一夫一妻制自產生以後,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國家裡,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3. 古代西方有沒有一夫多妻制度

1545年至1563年,在義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實行。早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政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聖婚姻」,但那時還有自由離婚制度和公然納妾的習俗存在。一夫一妻制是基督教的婚姻法。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發誓的婚約,是「安定而純潔的婚姻」,是「神聖的持續」,既已結婚,就不得離婚。一夫一妻制自產生以後,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國家裡,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所以說一夫一妻是受教派影響!

4. 法律有沒有規定婚姻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

相關的法律均沒有「婚姻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類似描述,也不可能有類似描述。但是,《婚姻法》原則已經確立了「婚姻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一【法律的嚴肅性決定了文字語言的運用模式】

【1】法律的文字語言具有嚴肅性
法律是嚴肅的、理智的、也是非常嚴謹的,法律條款的文字語言具有非常強的縝密性,每一個字詞都具有一定的價值。這就註定了所謂的法律上的咬文嚼字。法律的文字語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2】【不宜使用模糊性文字】
由於其嚴肅性原則、理智性原則,在法律條款中不宜使用帶有形容、比擬和寓意性的詞語和概念。因為這些詞語和概念具有模糊性,有誇大或者縮小實質性概念的弊端。法律上的文字語言必須是嚴肅的、正統的、定義縝密的詞語與概念。

二【《婚姻法》原則實質確立了「婚姻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雖然法律條款中沒有「婚姻神聖不可侵犯」的類似描述,但是《婚姻法》的基本原則已經確立了「婚姻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這一點充分體現在《婚姻法》的第一章中。這一章條款明文規定了「婚姻神聖」最基本的幾個原則:(1)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2)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3)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4)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

綜上這些,明顯體現了「婚姻神聖不可侵犯」的法律地位。

5. 一夫一妻制是在哪裡誕生的

由對偶婚發展而來。它是在父系氏族社會中產生的,建立這種婚姻的目的在於確保所生的子女出自一個父親,以繼承家庭的財產。在遠古的時代,一夫一妻制比較固定,不過丈夫可以解除婚姻關系,而妻子沒有這種權利。中國的龍山文化就出現了一夫一妻的合葬墓。 到了後來,主要是封建禮制完善之後,一夫一妻制寫進了律法。《唐律疏議·戶婚》明確 一夫一妻制
記載,「一夫一婦,不刊之制。」 對於後世講的一夫多妻,可能是將妻、妾混淆了。在古代,妾是不能和妻相提並論的。「妻者,齊也,秦晉為匹。妾通買賣,等數相懸。」所以,我們自古以來,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當然,在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這里的妾包括了滕、婢等)。 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父權制代替母權制,世系與財產繼承開始父系計算而形成。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文明時代。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這種一夫一妻制只是對婦女而不是對男子而言的。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男尊女卑,女子受男子統治,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而男子特別是剝削階級的男子則可以實行重婚、納妾的一夫多妻制。中國自西周建立中國傳統禮教以來,就一直實行一夫一妻制,後世也一直遵行這一規定。《唐律疏議·戶婚》中明確記載,「依禮,日見於甲,月見於庚,象夫婦之義」,「一夫一婦,不刊之制」。 1545年至1563年,在義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實行。早在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政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聖婚姻」,但那時還有自由離婚制度和公然納妾的習俗存在。 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發誓的婚約,是「安定而純潔的婚姻」,是「神聖的持續」,既已結婚,就不得離婚。一夫一妻制自產生以後,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國家裡,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編輯本段夏、商時期的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經過父系氏族公社時期孕育發展,總體而言,到了夏商時期已得到基本的確立。但無論哪個地方、哪一民族,當其一夫一妻制出現的時候,隨之而來便會衍生出一夫多妻的現象。尤其是在奴隸社會初期的一夫一妻制,通常而言,僅是女性和廣大平民遵循的婚制,對於王公貴族而言,這不過是一個障人眼目的幌子。在表面上他們打著只有一個法定配偶的旗號,而實際上卻擁有一個以上乃至無數的非法定配偶。這種在一夫一妻制名目下的一夫多妻現象在夏、商時期可以說是表現得尤為突出。如:《竹書紀年》說:「(岷山氏)進女於桀二人,曰琬、曰琰,桀受二女,無子,刻其名於苕華之玉」。又如,《管子?輕重甲篇》:「昔者桀之時,女樂三萬人」。充分說明夏桀王事實上的荒淫無度的多妻生活。 在商朝的「周祭」祀典中,絕大多數的王室明文上只有一個王後可以進入祀典,出現在祀典上的王後,都是法定的配偶,個別王室的配偶也見有同時 2—4 個出現在祀典上的,這並不是多妻的表明,而是因王後早死早逝或後代追認生母等等原因所造成的,實際上並不違反一個法定配偶的規定。顯然,在商代王室的「周祭」祀典上,我們是查不出真正違反一夫一妻制的證據。但可以說,祀典反映的只是表面文章,而實際上大多數的商王除了一個法定配偶外,還同時擁有不少不能進祀典名單中的非法定配偶。如以中興商朝聞名的武丁王,在位 59 年,祀典上他有三個法定配偶,很可能是因為配偶早死而造成的。除此之外,非法定的配偶,據胡厚宣先生的研究統計,共有 64人之多。由於武丁如此多妻,故其兒子也很多,據統計至少有 53 人。觸類旁通,從武丁法定一偶實際多妻的現象可以推知,商代王公貴族的一夫一妻制。實際上都毫不例外地伴有多妻現象,而當時平民百姓的婚姻才真正代表商朝的一夫一妻婚制。《周易?漸第五十三》九三爻辭說:「鴻漸於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在丈夫外出參加征戰沒有返家的期間,妻子即使是懷孕了(因這是與別的男子發生關系而懷孕),腹中的孩子斷然是不能生下來養育的。這便是當時嚴格束庶民百姓婚姻和女人貞操的社會道德規范

6. 誰是中國最早提出一夫一妻制的人

最早提出一夫一妻制的是: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不是單獨的某個人。

1912年,即中華民國的元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明文規定中國實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因為各種歷史原因,直至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國才真正徹底廢除一夫多妻制。

「一夫一妻制度」,最早出現在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歐洲。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歐洲,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歐洲歷史。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


(6)神聖的婚姻制度是什麼擴展閱讀

人類社會除了一生只有一名配偶的一夫一妻外,還有系列一夫一妻制(serial monogamy),即一生中有多名配偶,但同時不會有超過一名配偶。有人認為人類是一種系列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在遺傳學上,人類並非嚴格的一夫一妻動物。

宗教道德情操上的說法是,一夫一妻彼此忠誠,才真正為人,否則與畜生禽獸無異,犯下邪淫原罪於輪回之後也將成為畜生。

在大多數的國家,一夫一妻制為法定的婚姻制度。在這些地區,有仍維持婚姻關系之配偶而再度與第三者結婚,或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者,將觸犯刑法上的重婚罪。此外,有些國家可能會基於道德或優生學的觀點,為避免直系或三親等內旁系血親結婚,導致其婚生子女增加遺傳性疾病機率,或產下畸形兒,而於法律明定禁止其性行為。

7. 一夫一妻制怎麼形成的

哺乳動物單一配偶制來源未有定說。可能來自雌性動物不能彼此和諧相處,彼此相距較遠,雄性動物不能阻止其他雄性動物與配偶交配;或為了防止雄性殺嬰。(來源:維基網路)
也有一說是:建立這種婚姻的目的在於確保所生的子女出自一個父親,以繼承家庭的財產。
其他說法:
嚴格意義上的一夫一妻制從對偶婚發展而來,產生於西方,它的確立是文明時代開始的標志之一,並適應於整個西方歷史。確立這種婚姻形式,主要由於私有制的發展,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里,男子掌握經濟大權,女子處於從屬地位。父親的財產只能由出自父親的子女繼承,因此作為妻子必須嚴格保持貞操和對丈夫絕對服從。
傳統東方的「一夫一妻」只是對婦女而不是對男子而言的。在中國古代,男尊女卑,女子受男子統治,女子只能嫁給一個丈夫,而男子特別是剝削階級的男子則可以實行重婚、納妾的一夫多妻制。 而西方的一夫一妻對男女雙方都是一樣。
1545年至1573年,在義大利特蘭特召開的羅馬天主教大主教會議上,一夫一妻制婚姻法正式實行。早在公元前2世紀,羅馬帝政時代就已經確立了一夫一妻制的「神聖婚姻」,但那時還有自由離婚制度和佔有女奴的習俗存在。
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造人,起初只造了兩個人,也就是一夫一妻。因此,在神前發誓的婚約,是「安定而純潔的婚姻」,是「神聖的持續」,既已結婚,就不得離婚。一夫一妻制自產生以後,就成為基督教國家婚姻制度的根本,也成為全世界婚姻制度的主流。但是,在一些非基督教國家裡,一夫多妻制仍然存在。

詳見:http://ke..com/view/94251.htm

閱讀全文

與神聖的婚姻制度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芳村哪個醫院可以做健康證 瀏覽:860
白子幸福美滿的白子是什麼意思 瀏覽:965
狼幸福後會變成什麼 瀏覽:315
100個童話故事書有多少字 瀏覽:60
星雲的故事講了什麼 瀏覽:596
故事吧是什麼意思 瀏覽:62
1991年羊婚姻如何2017 瀏覽:437
勵志音樂愛情在哪裡 瀏覽:151
沒有婚姻經歷該怎麼辦 瀏覽:828
婚姻法有什麼補償 瀏覽:77
醫學是什麼事業 瀏覽:890
當幸福來敲門評價為什麼高 瀏覽:885
新安民間故事有哪些 瀏覽:308
什麼屬相走不上事業大運 瀏覽:785
健康的花什麼樣 瀏覽:340
愛情期間錢怎麼花 瀏覽:897
九棵樹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625
幸福樹怎麼用硫酸亞鐵澆灌 瀏覽:298
大陸農村題材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860
最正婚姻觀是什麼 瀏覽: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