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中國傳統婚姻陋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婚姻陋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09 00:50:53

『壹』 中國婚姻有哪些習俗

鬧 新 房

鬧新房,亦稱看新婦、戲新婦等,是傳統婚俗中的組成部分。顧名思義,鬧新房的重點在於戲弄新娘;但也有稱弄新婿的,是把對象轉移到新郎身上。四川部分地區的鬧新房習俗更奇特,是撇開新郎新娘,專尋做公公婆婆的開心。而各少數民族的鬧新房習俗,益呈姿彩多異。同樣,有關這一習俗的起源問題,也有多種答案。

明代學者楊慎曾提出鬧新房源於晉代,依據見晉人葛洪《抱朴子·疾謬篇》:「俗有戲新婦之法,於稠眾之中,親屬之前,問以醜言,責以謾對。甚為鄙黷,不可忍論。」但是近世學者楊樹達先生則提出,鬧新房之俗漢代已有,依據之一便是《群書治要》引漢末仲長統《昌言》記載:「今嫁娶之會,捶杖以督之戲謔,酒醴以趣之情慾,宣淫佚於廣眾之中,顯陰私於親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山東莒縣沈劉庄漢墓中,曾有一幅被原考古報告稱之為「男女親吻圖」的畫像石:

下格刻三人,一男一女居

中對立,二人引臂相互擁抱,

作親吻狀。女子身後立一侍

女,舉手推親吻女子的頭部。

人物的上端似為帷帳,用以表

示室內之事。

劉玉新先生經實地觀摩後判斷,這幅「親吻圖」應是「鬧洞房圖」,是彌足珍貴的反映漢代婚姻習俗的實物資料。其實,《意林》輯東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里,還提供過漢時鬧新房鬧出人命來的一個案例:汝南人杜士家娶新娘,賓客們喝完喜酒後戲鬧取樂。張妙把杜士捆綁起來,捶打二十下,又將其倒懸,以至死亡。地方官受理杜家告狀,認為此乃樂極生悲,非故意殺人,故未判張妙死罪。原文沒有點明是杜士娶媳婦,還是替兒子娶媳婦。倘若其身分是公公,則四川鬧新房之俗,可謂古已有之了。

清人龔煒認為鬧新房習俗起源於戰國晚期,由河北一帶向其他地區傳播(《巢林筆談續編·嫁娶惡習》)。近年來討究鬧新房話題的學者,多贊同此說。依據出自《漢書·地理志下》等。大意是,燕太子丹廣納賓客,搜羅勇士,以維護燕國的安全。為此,賓客們調戲他的姬妾美人,亦無所謂;太子丹甚至主動獻美以結賓客的歡心。這種看重賓客輕視女眷的行為,對民眾影響頗大,導致一國形成愚悍輕薄的風氣。「賓客相過,以婦侍宿,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所謂鬧新房的原始形態,就是這樣形成的。

王紹璽先生對上述看法提出疑問:燕太子丹的「陰養壯士」是燕王喜二十七年(前228)的事,下距六國被滅,僅七年時間。因燕太子丹的行為而演成一種社會習俗,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是不可能的。同時,王紹璽根據《詩經》、《九歌》及《儀禮》、《禮記》中的有關描述,指出鬧新房的原型,應是曾作為一種新婚禮儀的「看新婦」,如《左傳·庄公二十四年》里,就有庄公娶回哀姜夫人時,讓朝臣和同姓婦女一起看新婦的實例。早先的看新婦,很可能是行禮如儀,文質彬彬,但「看」與「鬧」並沒有嚴格的界限。鬧新房是看新婦的發展,由「禮」變「俗」的時間,至少比燕太子丹的養士早半個世紀以上,而其雛形則形成於春秋時代(《鬧新房小考》,載《國風》第三卷第三期)。

還有一說,把鬧新房習俗的起源時間更往前推。如有的學者指出,它是原始時代掠奪婚的遺跡。「那時一個部落的男子確實是用暴力到外邊從別的部落為自己搶劫妻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8頁)。搶回妻子後,馬上舉行婚禮,女方部落則循跡追蹤而至,企圖搶回,此即「鬧新房」的原初意義,實質上是大打出手。隨著掠奪婚向交換婚、聘娶婚的過渡,「搶婚」、「搶親」逐漸流於形式,這種形式就是偵察、下手、襲擊、追趕、接應等一系列原始婚俗的再演,最後仍免不了「鬧新房」:由女方部落追蹤而至者(其實是前來參加並對婚禮給予認可的客人),對新郎實施種種象徵性的懲罰。所以,早期的鬧新房概以新郎為戲弄對象。如正史上記載,南北朝時入主中原的鮮卑族,就保持著這種傳統:參加婚禮的女方的婦女,用木棍抽打新郎,新郎不得還手。甚至北齊文宣帝高洋娶段韶的妹妹時,段韶之妻元氏也照樣使用「俗弄女婿法」,杖打皇帝。皇帝不便「免俗」,又因此懷恨,事後對段昭說:「我會殺爾婦!」嚇得元氏趕快躲藏起來(見《北史·後妃下·段昭儀》)。至於鮮卑族後來受漢族文化影響,鬧新房的內容由「杖女婿」變為「戲新娘」,這當然有一個進程,而這一進程對漢民族自身而言,不過是在此之前就早早完成而已。

又有人認為:從人類婚俗的發展軌跡看,掠奪婚現象的大量出現,當是在對偶婚制度已趨向穩定之後。在此以前,曾有過一個族外群婚制階段,人類文化學者稱之為「普那路亞家庭」,即幾個兄弟共娶一個妻子,或姊妹幾人擁有一個丈夫。這種婚俗,在我國古代傳說中有跡可尋。而鬧新房的源頭,就根植於從群婚制向對偶婚制轉折的過程中:平輩的兄弟或姊妹,在新婚之夕,用戲弄新娘或新郎的方式,藉以伸張他(她)們已經失去的權利。縱觀目前某些民族中流行的鬧新房習俗,也確實多由同一家族、同一村寨的平輩男女青年充當「鬧」的主角。這一觀點似乎不但能使「戲新娘」、「弄女婿」的現象得到合理解釋,而且對解開鬧新房起源之謎也具有理論意義。

此外,周作人曾有過鬧房之俗「即初夜權之一變相」的說法,黃華節亦認為,除非拿「初夜權」的觀念來說明,否則鬧房的起源問題便無法解決。黃氏的論證方法是:先就鬧房習俗的本身加以辨析,可歸納出三個共同點:一,鬧房是賓客的權利,無論鬧到什麼地步,主家都得忍受;二,主家以賓客之鬧為榮;三,胡鬧是要達到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在「越鬧越發」、「人不鬧則鬼鬧」之類的俗語中已暗示出來,這也正是解決鬧新房習俗起源問題的關鍵。再看「初夜權」,是指新婚的初夕,新郎的同族和親友都有接近新婦的權利,以後新婦才歸新郎獨占。它和鬧新房習俗有同樣的特徵:一,行初夜權的種族,承認族員親友在新婚若干日內有接近新婦的權利;二,他們如此行事,並非玩玩而已,而是負有嚴重的使命;三,人們相信如果不讓別人先享受新婦的童身,那麼她以後的唯一佔有者——丈夫——如首先親近她,就會有災殃。這樣一經比較,鬧新房習俗與初夜權是同一個模型鑄造出來的風俗就毫無疑問了。為新郎除邪去煞,是初夜權的根本觀念,也是鬧新房「越鬧越發」、「人不鬧則鬼鬧」的正當意義。但兩者性質雖屬相同,形式畢竟兩樣,所以只能說鬧新房習俗是初夜權的遺俗。從初夜權變為鬧新房習俗的過程大約是這樣,初夜權所從屬的社會制度已成過去,一夫一妻制隨著私產制度一同成立,人們不願意再讓自己的妻子供族人優先佔有,於是把「初夜權」舊制柔和化、游戲化,把實際的「交接」變為形式的戲謔,那便是古人所謂的「戲婦」、今人所謂的「鬧房」。

但是,也有人對中國歷史上是否存在過「初夜權」風俗表示懷疑。對此,黃華節的研究結論是肯定的。他認為,前述《漢書·地理志》中關於燕國「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反以為榮」的描寫,分明就是「初夜權」在中國歷史上最後的陳跡,亦是「鬧新房」的最初的露臉(《鬧新房》,原載《東方雜志》第31卷第21、23號)。

在對鬧新房習俗「追根尋源」的同時,人們還對鬧新房的心理動機和社會功能提出各種解說。有的說是借取鬧嚇退新房中鬼煞的,有的說是通過「虐戀」以滿足性沖動的,有的說是夫妻愛撫行為的強制性預演,以除去新娘對夫妻應行之事的羞恥的……但是,以上這些解釋是否准確,都要等到鬧新房習俗的起源和形成之謎徹底解開後,才能獲得答案。

『貳』 在現在的一些農村,還存在著哪些婚禮陋俗

近年來,「結婚」這個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成為人們關注的婚禮話題。伴隨著惡毒的「結婚」,往往伴隨著丑劇、鬧劇甚至悲劇。這是一場盛大而熱鬧的婚禮,但現在有了一些精彩的做法,如「脫衣露胸」、「裸體塗鴉」、「裸體潑墨」、「竹條打人」等。越來越俗的婚禮改變了原本美好的婚禮。很多人用「傳統習俗」來掩蓋婚姻的惡劣本質,甚至有違法嫌疑。這就使得「結婚」煙霧彌漫,庸俗不堪,甚至罪孽深重。



『叄』 中國結婚習俗有哪些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包括:三書六禮、安床、鬧洞房、嫁妝、上頭、撐紅傘。

三書六禮:三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指的是禮聘過程中來往的文書,「聘書」——訂親之書,在訂婚時交換;「禮書」—禮物清單,當中祥列禮物種類及數量,過大禮時交換;「迎書」—— 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接新娘過門時用。六禮是指由求親到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所有手續。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個步驟。

安床:即在婚禮前幾天,選一個良辰吉日,在新人的新床上鋪好被褥床單,再鋪上龍鳳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紅棗,桂圓,蓮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貴子。而做這些事的人必須是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齊全,家庭和睦的好命人,因為這樣可以給新人帶來好運。

鬧洞房:老人們認為新人不鬧不發,越鬧越發,而且還認為鬧洞房可以驅邪避訊,婚後能夠如意吉祥。

嫁妝:嫁妝一般在婚禮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妝的多少代表著女方家庭的地位和財富,一般除了衣服飾品,還有一些象徵衣衣比較好的東西,比如剪刀象徵蝴蝶雙飛,花瓶象徵花開富貴,鞋寓意白頭偕老,這些都根據各地的風俗習慣而定。

上頭:婚前擇良辰吉日,男女雙方在在各自的家中由梳頭婆梳頭,一面梳,一面要大聲說: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發齊眉,三梳梳到兒孫滿地,四梳梳到四條銀筍盡標齊。

撐紅傘:迎親當天,新娘站在露天處,由姐妹或伴娘在新娘頭頂撐開一把紅傘,意為「開枝散葉」,並向天空及傘頂撒米。

『肆』 中國婚姻習俗

中國省市較多,每個地方的結婚風俗都不一樣,現在大多數的結婚流程都比較的固定。在古代,結婚要講究的風俗就會多了。
各地結婚風俗之北京:
男方送彩禮—然後女方送嫁妝—出嫁,婚車接新娘—婚禮婚宴—洞房—回門,這是目前大部分地區比較常見的婚禮風俗和流程了,南北方的不同可能在婚宴時間的不同。
各地結婚風俗之重慶
重慶只有4金,沒有彩禮一說,一般男方會給1-2萬給女方,少的幾千,不給也可以的,之後也不需要訂婚,直接就結婚了。另外結婚的新房是雙方出錢買的,如果男方沒有錢,女方多出一點也是無所謂。
重慶土家族結婚風俗: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各地結婚風俗之山東
新娘出門不回頭也不能哭,新娘新郎同一側下車,有身孕的不宜參加婚禮,在新娘家吃餃子時,碗內要留下雙數。
各地結婚風俗之上海
新娘出門前吃一碗蓮子、百合煮成的甜粥,寓意出嫁後能過甜蜜無憂生活。女家需要全福女性長輩或女司儀撐起紅傘伴著新娘走,保護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新娘出門前要多帶備一雙全新的綉花鞋,待新娘登上轎子後,便要立即更換新鞋,表示新娘離家嫁作人婦,便不會帶任何屬於女家的東西到夫家,寓意將以後的生活交託於丈夫手上。
各地結婚風俗之廣東
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廣州的風俗是要送雞(意味著有生氣)、椰子(有爺有子,天倫之福)、禮餅(送給女方的親戚),而且還要送禮金。
男方送聘禮叫「過大禮」,女方也需要「回禮」。其中一些重要的禮品,盡量要親自找來,比如:龍鳳餅一對、唐餅數個(約八個)、龍鳳燭一對、對聯一幅及生果等。
新娘梳妝打扮好之後,母親端上煮熟的—只全白羽毛的雞,俗規雞頭、雞屁股一定要吃掉,取意「好頭好尾」。婚禮上父親為新人送上親手釀的女兒紅

『伍』 現在的農村婚禮還有什麼陋習

人一生中,但是相對於很多人來說,婚禮是人生中最甜美的回憶。但是各地對結婚有很多的不同風俗習慣,對於這些風俗習慣,也給不少人留下了很多尷尬的回憶。這些風俗習慣在農村來說還是比較講究的。各地農村對於婚禮的一些習俗都不同,但是有一個相同的特點就是,總有那麼幾項陋習是人們非常討厭的。

一些風俗習慣我們形式上遵守,做到不過分不越線那是最好的。這些風習慣卻慢慢的就成為了很多人的一場場鬧劇。好的風俗習慣我們應該去遵守,但是一些不好的風俗習慣甚至對人身和人情有傷害的低級的風俗要把它剔除。

『陸』 中國民間婚喪習俗有哪些

1、定婚

媒人撮合,通過合八字,雙方父母同意,視為定婚。

2、結婚

也叫過門,要擇良辰吉。出嫁時,有哭嫁的習俗,其歌詞內容大都是講父母養育子女的艱難,罵媒婆及到夫家如何待人接物等。新社會,破除舊俗,婚姻自由,但鄉間仍存在舊時的一些陋習,如要彩禮。

3、唱夜歌

「唱夜歌」是殯儀的一種儀式,也是舉哀。岳陽縣老人、大人死了,一般都要殯儀,在鄉間的一些地方到今仍然保存古老的習俗——「唱夜歌」,入夜之後,歌手帶著孝子們圍著靈柩兜圈子,一邊擊鼓,一邊謳歌,其聲調悲切。

4、坐夜

一夜之間,除了唱歌外,則是敲鑼打鼓,放鞭,和向死者鞠躬作揖。親戚朋友整夜在靈柩邊靜坐、聽歌,俗稱「守孝」或「坐夜」。

5、選擇墓地

選擇墓地,用青磚,石灰砌起墓穴(架空,不封門)。人死之後,將棺材放進坐基中,封上門,即成墳墓。現在自改革殯葬,號召要求舉行火葬以來,群眾一改過去的習慣,只有少數偏僻鄉村,此種舊習仍有存在。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傳統婚姻陋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武義事業編制人員哪些人需要政審 瀏覽:268
遞交婚姻登記需要什麼 瀏覽:165
如何評價經濟停擺下的超低廉石油 瀏覽:815
愛情抗體韓語怎麼寫 瀏覽:534
行政事業單位慰問金怎麼用 瀏覽:838
財政所怎麼是事業單位 瀏覽:913
事業單位初級證丟了怎麼補辦 瀏覽:522
俄羅斯美女叫什麼 瀏覽:331
林青霞事業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85
鄉村愛情李現演什麼 瀏覽:929
如何提高生活幸福力 瀏覽:128
蒼南縣婚姻介紹所在什麼地方 瀏覽:140
一個女人一生的愛情是什麼 瀏覽:963
愛情沖突怎麼取捨 瀏覽:359
哪個帥哥美女送 瀏覽:276
如何培育健康的黴菌 瀏覽:379
婚姻多少年才能穩定不變 瀏覽:185
美女幾次點贊為什麼不回 瀏覽:293
發改委事業編怎麼改革 瀏覽:234
山東哪裡美女多淄博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