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婚姻資訊 >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哪裡看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哪裡看

發布時間:2022-06-30 17:32:20

㈠ 求這兩部電影種子 急!!《遠山的呼喚》《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 [email protected]

鏈接:https://pan..com/s/1ThVdpgE8U0m4LFz6gsxscA

提取碼:p5cs

《遠山的呼喚》是由日本松竹映畫公司於1980年3月15日出品的一部劇情類影片,該片由山田洋次執導,倍賞千惠子、高倉健、吉岡秀隆等主演。該片講述了風見民子是個善良賢惠的女人,收留了殺人潛逃的田島耕作,在他們之間發生的友情和愛情故事。

㈡ 瑪麗亞布勞恩的婚姻電影在哪裡看

截至2021年11月,國內視頻網站都沒有片源。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是由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執導,漢娜·許古拉、伊凡·德斯尼主演的劇情片,於1979年3月23日在西德上映。

該片講述了瑪麗婭經歷的各種人生磨難以及她與赫爾曼、奧斯瓦爾德之間的感情糾葛。

1979年,該片獲得第29屆德國電影獎銀質電影獎傑出故事片獎。

劇情:

瑪麗婭與赫爾曼到市政廳去登記結婚。一枚炸彈在市政廳邊炸響,震得牆上的希特勒畫像落地。第二天,赫爾曼便上了前線。德國戰敗以後,婦女們紛紛到火車站去接親人回鄉。

有人將赫爾曼陣亡的消息告訴了瑪麗婭。為了謀生,瑪麗婭到美國佔領軍的酒吧做了一名招待,並且認識了美軍黑人軍官比爾。

兩人同居以後,比爾向瑪麗婭求婚,但卻遭到了瑪麗婭的拒絕。瑪麗婭懷孕以後,打算給孩子取名為赫爾曼,用以紀念死去的丈夫。這時從戰俘營中獲釋回家的赫爾曼突然闖進門,並與比爾打了起來。

瘦弱的赫爾曼打不過高大的比爾,於是瑪麗婭操起酒瓶砸向比爾的頭。比爾被打死以後,赫爾曼在法庭上自認自己是打死比爾的兇手,並因此鋃鐺入獄。

㈢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的介紹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是1979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導演。漢娜·許古拉,伊凡·德斯尼主演。《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講述二戰尾期,瑪麗婭和她深愛的赫爾曼結婚了,不過赫爾曼第二天就上了戰場。在得知赫爾曼陣亡的消息後,瑪麗婭與黑人比爾同居了,但赫爾曼並沒有死,他從戰俘營中出來後找到了瑪麗婭,並與比爾發生了沖突且殺了比爾,由此他被判入獄。為了生存,背著瑪麗婭,赫爾曼與同樣愛著瑪麗婭的她的老闆奧斯瓦爾德簽下了協議:奧斯瓦爾德救他出獄,他將瑪麗婭出讓給他。

㈣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的劇情簡介

1944年,瑪利亞和赫爾曼.布勞恩來到某市政府結婚登記處登記結婚,恰逢盟軍轟炸,在爆炸聲中,瑪利亞和赫爾曼趴在地上簽了字,之後,赫爾曼就上了戰場,從此音訊全無。
瑪利亞為了生活,只好到盟軍開的酒吧去當了「只賣啤酒,不賣自己」的女招待,並認識了美國黑人軍官比爾。後來赫爾曼的戰友回來,帶回了瑪利亞的的丈夫戰死的消息。瑪利亞非常傷心,但她不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來代替流淚。
瑪利亞從此與比爾同居並懷孕。一天,瑪利亞與比爾在一起的時候,門突然被推開,赫爾曼回來了!瑪利亞沒有一點點的愧疚感,充滿了再次見到丈夫的喜悅。赫爾曼與比爾扭打起來,瑪利亞用酒瓶猛擊壓在赫爾曼身上的比爾的頭部,誤將比爾打死。法庭審問時,赫爾曼承擔了罪名,替瑪利亞坐了牢。
瑪利亞不久認識了法國工廠主奧思瓦爾德,當了他的私人顧問和情人,但她心裡一直有自己的原則:她能把肉體給奧思瓦爾德,但那隻是為了掙錢的「工作」而已,她愛的仍是自己的丈夫赫爾曼。她去監獄看望赫爾曼時,把這一切都告訴他。
奧思瓦爾德想娶瑪利亞而被拒絕,他偵察到原來瑪利亞有丈夫,於是他去監獄看望赫爾曼,與他達成了一項兩個男人之間的秘密協議。 赫爾曼出獄後,遠走加拿大,只留了一張字條給瑪利亞,告之當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的時候才回來,並每月寄給瑪利亞一朵玫瑰花。
瑪利亞對赫爾曼的話不能理解,只能每月等待寄來的玫瑰花。瑪利亞的情緒越來越惡劣,連聽到奧思瓦爾德的死訊也無動於衷。 一天,赫爾曼突然回到家中,瑪利亞很興奮,此時,奧思瓦爾德的代理人前來宣讀遺囑,將財產的一半給自己心愛的女人瑪利亞.布勞恩,另一半則給了「我的朋友」赫爾曼,因為二人曾有約,赫爾曼答應奧思瓦爾德在奧的有生之年,把自己的妻子租給他,條件是獲得奧財產的另一半 .
瑪利亞得知真相,精神崩潰了。但她沒有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代替流淚。點燃了煤氣,在一片爆炸聲中,二人的婚姻灰飛煙滅。
瑪利亞的經歷帶有典型性,代表了戰後婦女共同面對的現實問題:經濟的起飛與精神的幻滅。瑪利亞與戰前所有的女性一樣,都以傳統的婚姻為神聖。在愛情觀念上也是如此,「只能把愛情獻給一個人」。 她心中一直以為她自己是在維護著神聖的婚姻,而事實上,她早已一步步把神聖的傳統背叛掉了,可是,這一切能怪她嗎?她要養家糊口,要用錢把監獄里的丈夫救出來,她不委身於奧思瓦爾德還能怎樣呢?究竟是瑪利亞出賣了自己,還是現實出賣了她?
很難說清楚,就像影片結尾的那場爆炸,究竟是意外還是自殺一樣難以判斷。但唯一可以判斷的就是,生活就是如此客觀的一種「存在」,而瑪利亞必須適應這種現實生活下去。 奧思瓦爾德受過良好的教育,漂亮有禮貌。他追逐自己渴望的愛情,不惜一切代價。赫爾曼愛自己的妻子,卻也為了自己的尊嚴背叛了妻子。他甚至一點都不了解自己的妻子。
現在的社會我們面臨同樣的問題,婚姻怎樣才是神聖的,我們還有勇氣和信念去維護婚姻的神聖嗎?

㈤ 德國電影《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講述了一個什麼內容

納粹「第三帝國」滅亡前夜,戰爭已進入德國本土。被炮火夷為一片廢墟的原市政大廳內,斷垣殘壁之間懸掛著「?」字旗和希特勒頭像。一顆炸彈落到附近,那幅希特勒頭像被頹然震落於地。炮火硝煙之中,新娘瑪麗婭和新郎赫爾曼匍匐在瓦礫堆里,尋索到一紙結婚證書,急促地請求結婚登記處官員在上面簽字、蓋章。新婚僅有一夜的緣分,赫爾曼便應召奔赴戰場,自此音訊杳然。

納粹戰敗,瑪麗婭如同許多德國婦女一樣,背著尋找親人的木牌到火車站去迎候丈夫歸來。一次次盼望落空。她女友貝蒂的情人從前線歸來,帶來了赫爾曼戰死的噩耗。為了謀生,瑪麗婭到專為美國佔領軍服務的酒吧做了舞女,並與美國黑人軍官比爾相識、相戀而同居。

比爾送她金戒指,向她求婚,瑪麗婭婉言謝絕了,只說「我喜歡你,願意和你在一起,但是我不能和你結婚」——在她心目中,她與赫爾曼的婚姻才是惟一合法的、神聖的。

在醫生確診瑪麗婭懷有身孕後,她坦然對醫生說,孩子的父親是黑人,但若生下男孩則要取名赫爾曼,以紀念那神聖的婚姻。

正當瑪麗婭與比爾一起分享懷有孩子的喜悅時,赫爾曼突然歸來,他沒有戰死,是從戰俘營中獲釋回家的,他輕輕推開房門,瘦弱、憔悴、滿臉鬍子,瞪著一雙驚詫的眼睛。但他並沒有立即撲向那個佔有了他妻子的美國黑人,而是奔到床頭點起一支煙,貪婪地猛吸幾口,鎮定之後,他拼力沖向比爾並扭打成一團。這時,瑪麗婭操起酒瓶,朝著比爾的後腦勺猛地一砸,結果了他的性命。但在審理比爾被殺一案的法庭上,出人意料的是,赫爾曼毅然走到美國法官面前自認是打死比爾的兇手,因此鋃鐺入獄。瑪麗婭又一次面臨著獨自謀生而把婚姻懸置起來的人生困境。

瑪麗婭請醫生給她做了流產手術,隨後,在火車的頭等車廂里,結識了風度翩翩的企業家奧斯瓦爾德,並應聘做了他的私人秘書。在戰後所謂「經濟奇跡」的年代裡,瑪麗婭在經營奧斯瓦爾德的紡織企業方面表現出驚人的果斷、干練和卓識,無論是在同美國商人談判購買機器、更新產品上,還是在與工會代表談判增加工資、平息糾紛上,瑪麗婭都堅定地維護著資本的利益,難怪奧斯瓦爾德稱她是「一個不尋常的女人」、「一位出色的、不顧舊習的強手」。事實上,瑪麗婭不惜以肉體為代價,扮演了奧斯瓦爾德情婦的角色,自此一步步發跡,有了首飾、小轎車、高級住宅和可觀的「私房」,成了不折不扣的被資本所異化的「鐵女人」。但是,這一切都無法填補她心靈的空虛,無法滿足她對那被視作天經地義的婚姻幸福的渴求。

瑪麗婭去探監時,並不對丈夫隱瞞什麼,也不掩飾她與奧斯瓦爾德同居的關系。夫妻間,有這樣一段對話:

瑪麗婭:……他決不會傷害我。你要知道,是我願意和他睡覺,沒有人強迫我。因為他給了我工作,我依賴他,我想要先他一著,這樣,我至少在這個公司能站得住腳了。

赫爾曼:現在外面的情況是這樣嗎?人與人之間,是這樣冷酷嗎?

瑪麗婭:我不知道別人怎樣。我想如今是冷酷無情的時代。

而當奧斯瓦爾德真誠地向她提出求婚時,瑪麗婭則直言不諱地回答說:「你是認真的,我也不想輕率。我要對你直說,我不能和你結婚。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做你的情人。」——瑪麗婭把靈與肉分割開,始終不渝地忠實於她與赫爾曼的合法而神聖的婚姻關系。

1951年6月14日,在克羅茨霍夫監獄,兩個男人(赫爾曼與奧斯瓦爾德)背著瑪麗婭,達成一項「君子協議」——以「讓妻」為條件,奧斯瓦爾德設法營救赫爾曼提前出獄,據稱,他患有不治之症,將不久於人世。

赫爾曼囿於傳統的成見,認為男人才是「家庭的頂樑柱」,出獄後,不辭而別,去海外淘金,僅留下一封給妻子的信,說是「等我成為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再生活在一起」。此後,他將每月寄一朵玫瑰花給瑪麗婭。

瑪麗婭心中至為神聖的婚姻,自此便緊緊維系在對玫瑰花束的期待上。她與家人的關系也變得隔膜而冷酷。在她搬進豪華的新居時,母親譴責她說:「你同你的玫瑰花、你的權力、你的錢去生活吧!」瑪麗婭就這樣在富足而無愛的生活中忍受著煎熬,她那神聖的婚姻彷彿被釘在歷史的十字架上。

1954年,奧斯瓦爾德終因心力衰竭而死去,恰恰在這個時刻,赫爾曼也帶著巨富從國外歸來,闊別多年的夫妻重逢卻感到彼此如此陌生,裹著浴巾剛從浴室出來的瑪麗婭竟然重新換上一件藍色的綢外衣。忽然,門鈴響了,律師戴沃阿德女士受委託前來宣讀奧斯瓦爾德的遺囑,奧斯瓦爾德將其全部財產分作兩份,一份歸瑪麗婭所有,另一份則根據三年前的「監獄協議」歸赫爾曼所有。瑪麗婭難以聽完這份遺囑,她第一次發現,被她一向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婚姻,早就被人出賣了,痛苦、絕望,一種無比沉重的失落感襲上心頭,她在點煙時沒有關上煤氣,突然,一聲爆炸,一片火光,埋葬了一切;而這時,電台卻正播送著世界盃足球賽的消息,德國隊戰勝匈牙利隊奪得冠軍……

㈥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的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
原片名
Die Ehe der Maria Braun
更多中文片名
瑪麗布朗的婚姻
婚事
更多外文片名
Ehe der Maria Braun, Die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120分鍾
國家/地區
西德
對白語言
德語
色彩
彩色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Finland:K-16 Sweden:15 Finland:K-12 USA:R West Germany:12 Singapore:R Finland:K-15
製作成本
DEM 1,975,000 (estimated)

㈦ 誰看過法斯賓德的電影

法斯賓德

1945年5月31日,法斯賓德(Fassbinder,Rainer Werner)出生於巴伐利亞,父親是個醫生,母親是個兼職翻譯。法斯賓德出生的年代,正是德國最窮困混亂的時期,家裡擠滿了破落的親戚朋友。法斯賓德從小就缺乏父母之愛,一方面小法斯賓德更加孤獨內向,另一方面他也學會了虛偽的討好和乖巧。法斯賓德的家,也是父親的診所,坐落在一條通向慕尼黑市中心風化區的街道旁,風化區的妓女們經常到這個診所做政府的例行體檢,小法斯賓德從小就生活在以性為生意的氛圍內。五歲的時候,父母離異,小法斯賓德由母親撫養。

自私的母親,一直是法斯賓德的作品中常見的形象,可能就是源於這段兩人生活的折磨記憶。法斯賓德八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和一個19歲的少年成了情人,而這個19歲的情人覺得自己應該以父親的身份對法斯賓德盡責,小法斯賓德的苦惱可想而知。

1964年,法斯賓德決定中斷中學學業,進入慕尼黑一家戲劇學校,學習表演,當時的同學中就有後來德國第一女星、也是法斯賓德的愛將漢娜·許古拉。同時,法斯賓德時而做演員,時而做助理,並通過大量的影片觀摩,積累著自己的電影經驗。當財源匱乏的時候,法斯賓德也毫不介意地繼續在低級酒吧和外籍工人區拉客賣淫,與他同居的女人也是一樣,據說他早期的幾個劇本就是女友接客的時候在對門的酒吧里寫成的。

1965年,20歲的法斯賓德開始了自己電影的第一步,拍攝了短片《城市流浪漢》(城市遊民),第二年又拍攝了《小混亂》。兩部短片只能算是積累了經驗,法斯賓德仍然不能拍攝大型作品。

1966年,法斯賓德投考剛剛成立不久的柏林電影電視學院,卻未被錄取。

1967年以後的兩年間,法斯賓德開始從事舞台工作。最早參與到「動作劇院」時,法斯賓德只是個小團體的外來者,但他很快以野心和實力建立了自己在這個小團體里的領導地位。在1968年「行動劇場」從內部瓦解了,法斯賓德隨後領導著一批演員創立了「反戲劇」劇團,並成為負責人。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反戲劇劇團」成了當時德國風起雲涌的先鋒派劇團之中最突出的。法斯賓德組織、創作、導演、主演了大量先鋒派舞台劇,不僅呼應了德國戲劇舞台「民主控制」的理念,而且為日後的電影攝制准備了堅實的基礎。很多「反戲劇劇團」的成員後來都成了法斯賓德電影攝制組的主要人物,像作曲家拉本,演員、美工拉伯,以及包括在「反戲劇劇團」客串的漢娜·許古拉在內的大量演員,他們都和法斯賓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瑞典的戲劇電影大師伯格曼相類似,這個穩定的團體為低成本高效率的電影製作提供了基本保證。1968-69年間,法斯賓德帶領著10餘名「反戲劇劇團」成員把主要創作投向電影領域,正式開始了瘋狂的電影創作生涯,在隨後短短的兩年中共拍攝了11部電影、電視。

如果說,法斯賓德最早的兩部電影短片中,《城市流浪漢》是來源於法國羅麥爾《獅子星座》的創意,《小混亂》則是向戈達爾的《精疲力盡》致敬,那麼,在幾年的「反戲劇劇團」的鍛煉之後,法斯賓德已經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劇作風格和電影形式。《愛比死更冷》,這部法斯賓德的處女作,是由他自編自導自演完成的。這部以好萊塢強盜片的形式描述現代青年彷徨心態的影片,還有受到戈達爾、梅爾維爾、施特勞布等人影響的痕跡,而且風格上也還很凌亂,所以還沒能在柏林電影節上脫穎而出,但已經在當時電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不斷突破自己的法斯賓德,並不願意被已經獲得廣泛認可和好評的日常生活題材限制,而是開始探索新的題材領域和美學世界。法斯賓德早期作品,大都由自己編寫劇本,或改編自自己執導的舞台劇,此時的法斯賓德開始向改編文學名著的方向發展。

73年,法斯賓德根據戛魯耶的小說改編拍攝了兩集科幻電視劇《被操縱的世界》(這部小說也在法斯賓德1978年拍攝的《一年十三個月》中再次出現)。第二年,法斯賓德完成了19世紀德國著名作家馮塔納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又名:寂寞),這是一次傑出而富有創造性的改編,成為法斯賓德著名的經典之一。稱影片是「富有創造性」的,其實法斯賓德幾乎沒有對原著的故事進行任何更改,只是根據影片長度進行了集中和濃縮。法斯賓德之所以把這部影片名稱定為《馮塔納的艾菲·布里斯特》,而不是《艾菲·布里斯特》是有著自己的考慮的。他要拍攝一部能反映出作家觀點的影片,也就是說,這將不是一個布里斯特的故事,而是由馮塔納講述的布里斯特的故事,影片中一再出現的小說原文字幕充分體現了這種觀點。片中,法斯賓德不僅以黑白攝影和近於無聲電影的手法造成時代的距離感,大量閃白的應用和多次引人注目地使用「鏡子鏡頭」也產生了疏離的效果,在形式上完善了影片的基本立場。同年,法斯賓德還完成了另一部著名「同志」作品《狐及其友》(又名:自由武衛)。

74年以後的幾年中,法斯賓德又拍攝了不少低成本電影:描寫「政治無定所」的《卡然婆婆上天堂》;諷刺對藝術家進行法西斯式天才崇拜的《壞蛋》;展現德國家庭與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虛偽、冷漠、欺騙、自私自利行為的《中國輪盤賭》;描寫當代恐怖分子勢力抬頭的《第三代》等影片。此一時期的法斯賓德,注意力過於集中在個人生活內容和當代德國政治方面,普通觀眾反應冷淡。於是,法斯賓德再次將視線轉移到名著改編的方向上來。

1977年,法斯賓德完成了兩集電視劇《鮑威澤》,改編自格拉夫31年的小說《鮑威澤先生的婚姻》。同年,法斯賓德完成了根據僑居美國的著名作家納博科夫的小說拍攝了著名影片《絕望》。這是一部耗資600萬馬克的巨片,幾乎是法斯賓德此前拍攝的十五部電影耗資的總和,影片以英語對白,並由世界著名影星迪克·鮑嘉主演,創下德國電影的新記錄。

同年,法斯賓德對德國國內的拍片條件和影片管理、資助機構日益不滿,險些決定離開德國到好萊塢發展。但不久放棄了這個計劃,開始應邀與新德國電影運動另外幾位主將克魯格、施隆多夫、辛克爾等人聯合執導一部反映西德社會現實的政論影片《德國之秋》,影片於78年完成。在法斯賓德導演的段落里,呈現了法斯賓德自己極其私人化的生活,主角就是法斯賓德和男友,以及他的母親。

1978年,法斯賓德拍攝了他最成功最受歡迎的著名作品《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在這部好萊塢情節劇色彩濃重的影片中,法斯賓德以一個女人短短一生為主線,把個人的婚姻、命運與德國的社會興衰緊緊聯系在一起,既塑造了一個生動的人物,又展現了社會和歷史,成為德國婦女命運的縮影,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影片不僅取得了轟動的票房效應,而且獲得多項獎勵,成為法斯賓德影片中少見的雙豐收。此後,法斯賓德又以此為出發點,拍攝了同樣以50年代德國社會現實為背景的女性電影《勞拉》和《薇羅尼卡·福斯的慾望》,完成了他女性立場和視角的德國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與《勞拉》一樣拍攝於81年的二戰背景的《莉莉瑪蓮》,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這三部曲的一個序幕,影片同樣也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就在他拍攝三部曲的同時,精力超人的法斯賓德還在79-80年完成了他另一套輝煌的巨作:14集,15個半小時,耗資高達1300萬馬克的電視連續劇《柏林亞歷山大廣場》。三部曲表現的是50年代的德國歷史社會現實,這套劇集則是展現20年代末經濟危機時期德國現實的宏大歷史畫卷;三部曲展現的是女性視角和女性立場,而《廣場》展現的則是法斯賓德自己的視角和立場。「《柏林亞歷山大廣場》是法斯賓德」表現「人、他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的願望與沮喪的一部最全面、敘事上最富於變化的大綱」。兩項宏大的影像工程取得了無以倫比的輝煌成功,法斯賓德也在來自德國各界的歡呼聲中登上了他藝術生涯的最高峰。

1982年,就在法斯賓德拍攝完成了《薇羅尼卡·福斯的慾望》之後,他還拍攝了他個人的最後一部影片《水手奎雷爾——與魔鬼結盟》。德國著名女影星羅密·施奈德的逝世給法斯賓德帶來巨大的悲痛,而他籌備已久的《羅莎·盧森堡》也只能因此擱淺。

1982年6月,法斯賓德正在緊張籌劃著自己的新片《可卡因》和《我是這個地球上的幸運兒》。6月10日這天清晨三點半,他同居的女友回到家中,只聽到他房間的電視響而沒有他的鼾聲。雖然他有不經允許任何人不能進入他房間的慣例,但女友還是走了進去,只見法斯賓德躺在床上,已經氣絕,嘴裡還叼著一棵香煙。法斯賓德終於死於他長時間的慢性自殺——他的生活就是一個慢性自殺的過程:長時間毫無節制的工作、暴飲暴食、大量吸煙、過度酗酒、糜亂的雙性生活,超量毒品、安眠葯、興奮劑,法斯賓德一生保持著對自己身體持續的摧殘。

十天前,法斯賓德才剛剛三十七歲。

法斯賓德短短的一生拍攝了41部影片,編導、演出了27出舞台劇,超人的創作力讓人無法不聯想到他最後作品的片名——與魔鬼結盟。他的一生是一個傳奇,而他的死使他的傳奇更加圓滿。

恐懼吞噬心靈AngstessenSeeleauf(1974)
導演:
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主演:
Brigitte Mira
Barbara Valentin
Elma Karlowa

類型:愛情 / 劇情
更多中文片名:
恐懼蝕人生 / 恐懼吞噬靈魂
更多外文片名:
Fear Eats the Soul
Ali: Fear Eats the Soul
Alle Türken hei?en Ali
片長:Germany:93 min / USA:94 min
國家/地區:西德
對白語言:阿拉伯語 / 德語
發行公司:e-m-s the DVD-Company
上映日期:1974年3月5日 西德

劇情梗概:60歲的清潔女工埃米因為避雨,在酒吧認識了10歲的摩洛哥人阿里,兩人在眾人的慫恿下跳了舞,最後阿里又送埃米回家,兩人在埃米的家裡相互訴說各自的寂寞,話多夜短,阿里錯過了末班車,留宿在埃米家裡。第二天醒來,埃米感到不安,阿里安慰她說恐懼會吞噬心靈。一個外籍工人在埃米家留宿的事很快在鄰居間傳開,人們都議論紛紛,房東的兒子也借交房租的事指責她,埃米不得以謊稱阿里是她未婚夫。以後兩人交往日密,最後兩人真的結了婚。婚後兒女們、鄰居們、埃米的同事們幾乎所有的人都指責他們,食品店也不再買東西給她,他們唯一的交往是阿里酒吧的朋友。埃米感到很難堪,於是跟阿里一塊去旅遊,希望回來後情況會好轉。回來後,情況果然好轉。原因是兒女和鄰居需要她的幫助,她的同事需要她一起對付新從南斯拉夫來的清潔女工,食品店生意不好爭顧客,人們因種種原因容忍了他們。但這時,阿里受不了社會的歧視又和吧女芭芭拉重歸於好,埃米找到阿里,兩人在第一次相遇的酒吧相擁跳舞時,兩人又感到了幸福。阿里突然感到不適,蜷伏在地,醫生診斷是患有嚴重的胃潰瘍,是因為外籍工人面臨壓力、緊張的生活和充滿敵意的環境造成的。
返回頁頂
這是一部敘述普通人生活的影片,是一個愛情故事,由兩個不同國籍、不同年齡的孤獨男女譜寫而成。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年近60的寡婦埃米與來自摩洛哥的汽修工人、30來歲的阿里在酒吧認識。兩人互訴苦悶、相互同情,在眾人歧視的目光下結成夫婦。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因素的改變使他們之間的內在差異凸現出來,矛盾也隨之出現,倆人的感情越來越疏遠。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The (1979)
聯邦德國阿爾巴特羅斯·特里歐電影製片公司與西德意志廣播電台聯合攝制
編劇:彼得·梅特斯海默(法斯賓德提供構思)
導演:賴·維·法斯賓德
攝影:米夏埃爾·巴爾豪斯
主演:漢娜·許古拉(飾瑪利亞)
克勞斯·勒維馳(飾赫爾曼)

劇 情:
影片講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女性的故事。1944年,瑪利亞和赫爾曼.布勞恩來到某市政府結婚登記處登記結婚,恰逢盟軍轟炸,在爆炸聲中,瑪利亞和赫爾曼趴在地上簽了字,之後,赫爾曼就上了戰場,從此音訊全無。 瑪利亞為了生活,只好到盟軍開的酒吧去當了只賣啤酒,不賣自己」的女招待,並認識了美國黑人軍官比爾◇來赫爾曼的戰友回來,帶回了瑪利亞的的丈夫戰死的消息。瑪利亞非常傷心,但她不哭泣。她用冷水沖手腕來代替流淚。 瑪利亞從此與比爾同居並懷孕。一天,瑪利亞與比爾在一起的時候…

一年十三個月

導 演:

主 演: 福爾克·施潘克勒

首映日期:

影片類型: 同志

影片時長: 120 分種

艾爾維拉清晨的時候,扮成男裝到同性戀聚集地尋找男人,那裡的男人們出於對女性的羞懼和被欺騙的憤怒,毆打了這個曾經也是男同性戀者的變性人。艾爾維拉回到家中,遇到同居男友,兩人發生激烈爭吵,最後艾爾維拉被甩下男友的汽車,妓女措拉成了艾爾維拉的傾訴對象。艾爾維拉再次回到家裡,男友已經一去不返,她拿起一本科幻小說《被操控的世界》邊讀邊哭。

第二天,艾爾維拉被門鈴吵醒,她急忙跑去開門,卻發現不是男友,而是他變性以前的妻子依蕾娜。依蕾娜是擔心她變性以後被人利用而特意跑來的,但艾爾維拉用科幻小說中的觀點回敬了依蕾娜。

艾爾維拉在酒吧遇到措拉,便向她大談小說中的世界觀念。措拉建議艾爾維拉去找心理醫生,而艾爾維拉也無所謂多個聽眾。醫生也對艾爾維拉無能為力,兩人又去了孤兒院。年老的修女怎麼也認不出面前這個女人就是當年那個叫艾爾溫的小男孩,而艾爾維拉卻在聽到自己的童年慘境時昏到在地,措拉把艾爾維拉送回家,並守侯了一夜。

早上,艾爾維拉恢復如常,去找以前的情人安東,安東現在是很有影響的經紀人。但她沒有勇氣走上去和安東談話,而是在空盪盪的辦公室坐了一夜,清晨卻看到一個因身患癌症而被安東解僱的職員在辦公室自殺。艾爾維拉終於走進安東的辦公室,但安東卻不承認認識她,但是答應送她回家。

兩個人在家中見到被人打傷的措拉,就在艾爾維拉幫措拉找葯回來之後,卻發現兩個人已經滾在一起作愛了。艾爾維拉憤怒的換成男裝,剪去長發,跑出家門。

艾爾維拉回到自己以前的家,請前妻和女兒接受自己回來,遭到拒絕。深夜,艾爾維拉又找到曾采訪過自己的作家,再次被作家拒之門外。第二天清晨,那個作家在自己家地下室發現了艾爾維拉.

PS:還看過一些法斯賓德的片子,諸如《撒但陽光下》、《屈絲特婆婆上天堂》……比較晦澀和神秘主義,要是還想找什麼,給我發信息吧~

㈧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的上映日期

西德
West Germany
1979年3月23日
法國
France
1979年5月22日
加拿大
Canada
1979年9月9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美國
USA
1979年10月14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芬蘭
Finland
1979年10月19日
瑞典
Sweden
1980年1月17日
墨西哥
Mexico
2002年4月19日 ..... (Cineteca Nacional)
香港
Hong Kong
2002年12月8日
西班牙
Spain
2003年9月 ..... (re-release)
法國
France
2004年10月6日 ..... (re-release)

㈨ 瑪麗婭·布勞恩的婚姻的劇情介紹

法斯賓德「德國女性電影三部曲」的第一部,也是他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影片攝影採用大量舞台式打光和鏡頭調度,以增強其象徵性。
赫爾曼出獄的時候,瑪利亞只得到一封信,告訴瑪利亞他去了澳大利亞或者加拿大。瑪利亞的等待再次落空,對待奧斯瓦爾德的態度十分惡劣,不久奧斯瓦爾德病故。赫爾曼也隨後回到瑪利亞身邊,瑪利亞興奮異常。奧斯瓦爾德的律師宣讀醫囑,一半財產給了瑪利亞,而另一半遺產卻給了赫爾曼。原來,兩人在獄中已有協議,赫爾曼才在奧斯瓦爾德有生之年將瑪利亞讓給他。瑪利亞終於知道了一切。瑪利亞走到廚房去,打開煤氣爐點了一支煙,卻沒有關上開關。當她再次點著火柴的時候,發生了爆炸,和赫爾曼兩人雙雙死去。在爆炸的硝煙中,銀幕上出現了聯邦德國歷屆總理的頭像。

㈩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的介紹

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是1979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由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導演。

閱讀全文

與瑪利亞布勞恩的婚姻哪裡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發愛情說說大全 瀏覽:911
求婚姻的願望是什麼 瀏覽:152
兩只美女妖怪選哪個好看 瀏覽:551
馬年配什麼生肖婚姻 瀏覽:913
溫州濱海經濟開發區有多少平方 瀏覽:92
93年屬雞單身男什麼時候婚姻可成 瀏覽:14
張紫妍如何讓大佬弄的故事 瀏覽:512
一二年級適合什麼故事 瀏覽:936
海拉爾事業編成績大概多少 瀏覽:9
美好風景的愛情電影有哪些 瀏覽:301
什麼叫編制內事業單位聘用制 瀏覽:859
赤峰與海拉爾哪個經濟發達 瀏覽:228
考事業編制看什麼出版社的書 瀏覽:94
美冊抖音視頻故事如何製作 瀏覽:513
輸了愛情如何翻身 瀏覽:708
中國的愛情電視劇有哪些 瀏覽:954
愛情里潔癖怎麼辦 瀏覽:36
怎樣知道身體健康缺少什麼 瀏覽:561
舒城地區的經濟怎麼樣 瀏覽:107
摩登愛情歌曲什麼意思 瀏覽: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