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寧為玉碎,不求瓦全」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書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著。
這個成語來源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Ⅱ 女的對男的說了一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什麼意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為一句成語,意思為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語出唐·李百葯《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白話譯文:怎麼可能放棄自己本來的家族姓氏,改姓他人的姓氏,大丈夫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瓦「,並不是磚頭瓦片的意思,而是瓦器的意思。瓦器是用泥土燒制的器物。比如瓦罐就是一種常見的瓦器,戰國時的大詩人屈原在《楚辭》中提到」瓦釜雷鳴「,瓦釜就是指砂鍋,也是一種瓦器。
(2)婚姻中寧可碎不求瓦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相關典故:
北朝東魏丞相高洋發動宮廷政變,逼迫孝靜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齊。高洋心狠手辣,為了不留後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殺死了,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遠房宗族像元景安這樣的人想要改姓高姓來保住性命。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死也不改姓。」 「逐他姓」則生,「不逐他姓」則死,最終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殺,表現出對自己人格尊嚴的堅決維護。
後來,這一典故被抽象出來,含義也大大升華,用以比喻寧願為高尚、正義的事業做出犧牲乃至獻身,也不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來一直沿用。
Ⅲ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的意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也作寧可玉碎,不能瓦全。這是一個含褒義的成語。字面意思是「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義是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指的是要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語出漢·王符《潛夫論·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這是兩個成語。
Ⅳ "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是什麼意思啊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句成語。意思為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1、【成語】: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可為正義事業而死,也不願屈辱地活下去。
【近義詞】:寧死不屈、寧玉碎,毋瓦全
【反義詞】:忍氣吞聲、苟且偷安
2、成語典故
唐·李百葯《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4)婚姻中寧可碎不求瓦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北朝東魏的丞相高洋逼迫孝靜帝退位,自己當上了皇帝,建立了北齊。高洋心狠手辣,為了不留後患,在公元551年又把孝靜帝和他的三個兒子都殺死了。可是做了壞事以後,他心裡很害怕。
一天,天空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個不詳的兆頭。於是,他就問元室宗室元韶,西漢末年王莽篡奪了劉家的天下而光武帝劉秀又能奪回天下的原因是什麼。
元韶回答是因為王莽沒有斬草除根,沒有把劉氏宗室的人殺干凈(文宣謂韶曰:「漢光武何故中興?」韶曰:「為誅諸劉不盡。」)。高洋信以為真,於是把東魏的宗室近親全部殺掉,連小孩也不放過。
2、高洋的殘忍行為使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感到很害怕,擔心他們自己什麼時候也會被殺掉,於是聚在一起商量對策。有的人主張改姓高,不再姓元。出主意的這個人是一個縣令,叫元景安。他的堂兄元景皓斷然拒絕了這種建議。
他說,採用改姓的方法無論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他認為大丈夫寧願作為玉器被打碎,也不能作為瓦片而保全下來。他寧願高貴地死去,也不願屈辱地活著。後來,元景皓因元景安的告密而被處死。但高洋也於三個月後病死。十八年後,北齊宣告滅亡。
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用來比喻什麼樣的愛情又是怎麼樣的意思呢
這個用來比喻什麼樣的愛情呢?比喻忠貞不渝的愛情,還是比喻自己得不到,也不允許別人得到的愛情呢,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個,從色彩上面來說,只能夠說是中性的,因為在不同的條件下,他表達的色彩會不一樣。兩個互相相愛的人,本來好好的,可以在一起的,可是卻因為身旁親人的阻撓,而非常遺憾地分開了,但是女方女方特別喜歡男方,因為男方長的特別的帥氣,家庭條件也非常好,人也非常的陽光,但是男方的家長卻不太喜歡女方,覺得女方有些地方不太令他們滿意,所以不贊成他們繼續來往,那男方是一個比較孝順的孩子,那麼比較尊重父母的意見,在這種情況之下,兩個人分開了,但是女孩心裏面就是不願意分開,他對她的情感非常的執著,這種執著在這個時候應該屬於一個比較貶義的,詞語,不管怎麼樣?他都不願意放棄這個男孩,男孩子也過得非常的糾結,也不好,他繼續和這個女孩子來往的話呢,家長那邊他沒辦法進行交代,如果他聽家長的話,繼續去相親,找到另外一個女孩子的話,那這邊的這個女孩子不斷的糾糾纏,會了會給他帶來無盡的,煩惱,但女孩子的執著已經非常的頑固了,他一定要得到這個男孩,既然他得不到,那麼別人也別想得到,一種極端的思想,使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男孩也因此而喪失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生活中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實例,這個例子g讓我們感嘆青春的生命,就這樣沒有了,同時也讓我們,在哀嘆女孩和男孩的不幸的時候,也對女孩生出了一些厭惡之情,既然男方都不想跟你在一起了,你為什麼一定要搭上自己的生命,還要毀掉別人呢?這是一種極其極端的思想。
真的愛情最偉大的定義就在於奉獻和付出,誰擁有這樣的胸懷?那就使誰擁有大愛,如果在愛情的雙方裡面,大家都努力了,但是還無法在一起放手,何嘗不是一件美事,既成全了別人,也成全了自己,也許你會懂得,為什麼成全了自己?那是因為你放棄了執著,獲得了快樂,同時你也獲得了自由,當然也獲得了新生,,因為你可以重新去追求愛情,重新去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希望重新讓自己過上幸福的生活,在這個社會裡面,並不是說誰失去誰?我就沒有辦法生活了,不是這樣子的,只要你願意去追求,只要你願意重新選擇,你一樣可以選擇一條幸福的康莊大道。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意思就是說,寧願把這么美好的玉摔碎,也不願意,也不願意讓瓦是完整的,這個其實是互文見義的,說寧願毀掉,也不願意成全。我們活在這個社會上面,要做一個大寫的人,要做一個胸懷廣闊的人,要善於去成全別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面有,有善良意識的人,往往才是最後獲得最大幸福的人。因為成全別人就是成全自己,何樂不為呢?
Ⅵ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什麼意思
.亦作"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不願苟全性命。 出處:《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用法:復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劉紹棠《花街》:「~,無恥苟活,生不如死。」 近義詞: 寧死不屈 反義詞:忍氣吞聲、苟且偷安 【名言警句】 北齊書: 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典 故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齊文宣王帝高洋年號)時,諸元帝世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發 音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釋 義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出 處 《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示 例 咱們~。能突圍就突圍,萬一出不去,他們拚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指高洋),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
Ⅶ "寧可玉碎,不為瓦全"是什麼意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完整保全.比喻寧願保持高尚的氣節死去,而不願屈辱地活著. 寧可什麼也不要, 也不要不好,不完美的東西.
這個成語來源於《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東魏的孝靜帝被迫將帝位讓給專橫不可一世的丞相高洋.從此,北齊代替了東魏.高洋心狠手辣,次年又毒死了孝靜帝及其三個兒子,來個斬草除根.
高洋當皇帝第10年6月的一天,出現了日食.他擔心這是一個不祥之兆:自己篡奪的皇位快保不住了.於是,把一個親信召來問道:「西漢末年王莽奪了劉家的天下,為什麼後來光武帝劉秀又能把天下奪回來?」 那親信說不清這是什麼道理,隨便回答說:「陛下,這要怪王莽自己了.因為他沒有把劉氏宗室人員斬盡殺絕.」
殘忍的高洋竟相信了那親信的話,馬上又開了殺戒:把東魏宗室近親44家共700多人全部處死,連嬰兒也無一倖免.
消息傳開後,東魏宗室的遠房宗族也非常恐慌,生怕什麼時候高洋的屠刀會砍到他們頭上.他們趕緊聚集起來商量對策.有個名叫元景安的縣令說,眼下要保命的唯一辦法,是請求高洋准許他們脫離元氏,改姓高氏.
元景安的堂兄景皓,堅決反對這種做法.他氣憤地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改為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願死而保持氣節,不願為了活命而忍受屈辱!」
元景安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話報告了高洋.高洋立即逮捕了景皓,並將他處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高洋賜他姓高,並且升了官.
但是,殘酷的屠殺不能挽救北齊搖搖欲墜的政權.三個月後,高洋因病死去.再過18年,北齊王朝也壽終正寢了.
Ⅷ 寧可玉碎不要瓦全、啥意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一句成語。意思為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事業犧牲,不願喪失氣節,苟且偷生。
拼音:【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成語典故
唐·李百葯《北齊書·元景安傳》:「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為瓦全。」
釋義:怎能放棄本宗族的姓而改為他姓,大丈夫寧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瓦器而保全。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8)婚姻中寧可碎不求瓦全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
寧死不屈:
拼音:nìng sǐ bù qū
釋義:漢語成語,意思是寧願死也不屈服。
反義詞:
苟且偷安:
拼音:gǒu qiě tōu ān
釋義: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做長遠計劃。
Ⅸ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感情生活中又表達著什麼意思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感情上意思是指自己得不到的也不會讓別人得到,既然得不到只有毀掉她/他,大家都別想得到
Ⅹ 寧可玉碎,不求瓦全的具體含義是什麼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nìng wéi yù suì,bù wéi wǎ quán )
解 釋 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願為正義而死,決不苟且偷生。
出 處 《北齊書·元景安傳》:「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用 法 復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劉紹棠《花街》:「~,無恥苟活,生不如死。」
近義詞 寧死不屈
反義詞 忍氣吞聲、苟且偷安
故 事 公元550年,東魏的孝靜帝被迫讓位給丞相高洋後被毒死。高洋同時還殺害他的兒子及所有親屬以斬草除根。後揚言殺他的遠房宗族。元景皓表示「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寧願被殺頭也不願改元姓高,被元景安告密遭到高洋的殺害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語出《北齊書·元景安傳》:「初永(元景安父)兄祚襲爵陳留王,祚卒,子景皓嗣。天保(齊文宣王帝高洋年號)時,諸元帝世近者多被誅戮,疏宗如景安之徒,議欲請姓高氏,景皓(元景安堂兄)曰:『豈得棄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寧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遂以此言白顯祖(指高洋),乃收景皓誅之,家屬徙彭城,由是景安獨賜姓高氏。」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景皓)
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堅決反對,他說:「怎麼能用拋棄本宗、投靠他姓的辦法來保命呢? 大丈夫寧可做玉器被打碎,不願做陶器得保全!我寧死也不改姓。」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比喻寧願為氣節犧牲。 (出自《北齊書·元景安傳》)
「逐他姓」則生,「不逐他姓」則死,最終元景皓因不易姓而被殺,表現出對自己人格尊嚴的堅決維護。後來,這一典故被抽象出來,含義也大大升華,用以比喻寧願為高尚、正義的事業做出犧牲乃至獻身,也不為小利而苟全,千百年來一直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