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活中的經濟現象小短文300
1、打開冰箱時,為啥冷藏室會亮而冷凍室卻不會亮——「成本效益原則」原理
「成本效益原則」是指只有當改後效益大於改進的成本時,才應該改進這個產品。
對於題目的問題,我們可以對比相關成本與效益。不管是在冷凍室還是在冷藏室,安一盞打開門就會自動亮的燈,成本差不多是一樣的。這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謂的「固定成本」,在這里指的是,它不隨你開關冰箱門次數的多寡而發生變化。
從效益方面來看,冰箱里有一盞燈,你找東西更方便。由於大多數人打開冷藏室的次數比打開冷凍室的次數要多得多,因此顯然,在冷藏室安裝一盞燈的效益更大。所以,既然加裝一盞燈的成本相同,那麼,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冷藏室安燈就比在冷凍室安燈更劃算。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門上要安裝鎖」,因為當時這種工業門都是有鎖的,我們不會為了便利店而專門做一種不帶鎖的工業門。產品設計不僅要滿足賣方保持低價便於競爭的需求,還要包含最符合消費者心意的功能。簡單來說,成功的產品設計就是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在兩方面實現平衡。
2、為什麼破舊的錢幣總是被先花出去——「劣幣驅逐良幣」原理
這種現象可類比經濟學一個很著名的原理,「劣幣驅逐良幣」。目前,最通俗的解釋是:當你的錢包里有一張嶄新的百元鈔票和一張破舊的百元鈔票時,你總是傾向於把那張破舊的先花出去。久而久之,流通中的貨幣越來越破舊,新錢卻沒有花出去,仍然呆在錢包里,於是劣幣驅逐了良幣。
「劣幣驅逐良幣」原本是說:古時候,因為鑄造貨幣工藝的差別很大,人們就傾向於將那些足值的「良幣」收藏起來,並試圖將那些成色差的「劣幣」轉讓給他人,這樣市場上就同時流通著劣幣和良幣,且劣幣得不到有效地制止和懲罰,如此循環,良幣就會被驅逐出市場,質量差的貨幣反而在市場上流通了。
在現今社會中,大家可以不必擔心「劣幣驅逐良幣」,人們雖然會排斥殘幣,但是對於新幣的收藏偏好並沒有古代那麼強烈,或者說,即便收藏了新幣,也不能兌換更高價值的東西。並且,鈔票的更新成本並不算高,市場上的殘幣大都被商業銀行收集起來,送交到人民銀行銷毀了。
當今,「劣幣驅動良幣」的現象已經被廣泛引申到各個領域,人們用這一法則來泛指價值不高的東西會把價值較高的東西擠出流通領域,這個「劣勝優汰」的淘汰定律,可以引申出不同版本:官場的劣幣驅動良幣是「貪官排擠清官」。
婚姻市場的劣幣驅動良幣是「醜女先嫁,美女成為剩女」;在信用領域的劣幣驅動良幣,就是「格雷欣法則」即「失信者得利,守信者失利」的現象。
3、為什麼富者更富,窮者更窮——「馬太效應」原理
「馬太效應」,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廣泛應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眾多領域。其名字來自聖經《新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往往會選擇生意比較好的飯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願意去一個客人寥寥的飯店。到醫院就診,我們寧願在一個有名望的醫生那裡排長隊,也不願意到同一個科室醫術平平的醫生那裡就診。
於是,人多的飯店客人越來越多,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飯店人越來越少,最終門可羅雀,最好關門大吉,這就是馬太效應。
對於富人和窮人而言,由於富人通常會藉助雄厚的經濟力量,從而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而窮人則同樣由於經濟原因,與富人比較,則要相反缺少發展機遇。
長此以往,富者更富,窮者更窮。可以說,無論是在生物演化、個人發展等領域,還是在國家、企業間的競爭中,馬太效應都普遍存在。贏家與輸家之間,常常從起初的很小差距,發展為「贏家通吃」的結果。
4、為什麼有些人會「以偏概全」、「愛屋及烏」——「暈輪效應」原理
俄國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暈輪效應的作用吃了大苦頭。他狂熱地愛上了被稱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麗,並且和她結了婚。娜坦麗容貌驚人,但與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當普希金每次把寫好的詩讀給她聽時。她總是捂著耳朵說:「不要聽!不要聽!」
相反,她總是要普希金陪她游樂,出席一些豪華的晚會、舞會,普希金為此丟下創作,弄得債台高築,最後還為她決斗而死,使一顆文學巨星過早地隕落。在普希金看來,一個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貴的品格,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這種現象被稱為暈輪效應。
所謂「暈輪效應」,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人身上表現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的障礙。在日常生活中,「暈輪效應」往往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對別人的認知和評價。
比如有的老年人對青年人的個別缺點,或衣著打扮、生活習慣看不順眼,就認為他們一定沒出息;有的青年人由於傾慕朋友的某一可愛之處,就會把他看得處處可愛,真所謂「一俊遮百丑」。
「暈輪效應」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其錯誤在於:它容易抓住事物的個別特徵,習慣以個別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以點代面;它把並無內在聯系的一些個性或外貌特徵聯系在一起,斷言有這種特徵必然會有另一種特徵;它說好就全都肯定,說壞就全部否定,這是一種受主觀偏見支配的絕對化傾向。
總之,暈輪效應是人際交往中對人的心理影響很大的認知障礙,我們在交往中要盡量地避免和克服暈輪效應的副作用。
5、單身土豪那麼多,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小三——「帕累托優化」原理
「帕累托最優」原理,是指資源分配到達一種最理想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所有人都達到了最好的利益水平。直白地說,就是達到「社會的大和諧」,而尋求這一結果的過程就叫「帕累托優化」。也就是並基於帕累托最優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
理論上,社會上的每個人都在努力尋求更合理的資源配置。如果把社會男女比作「可分配資源」,再按照普遍的價值觀,男人要找「貌美賢惠」的女人,女人要找「有錢又帥」的男人,這樣搭配起來才讓人覺得「最和諧」,達到「帕累托最優」。
如果我們不去深入研究「為什麼『有錢長得帥』的男人會找上『不貌美賢惠』的女人」,就很容易理解那些自認為「比她貌美賢惠」女人為什麼會想要對這對男女進行「帕累托優化」,即讓那個「不貌美賢惠」的女人去找更適合她的「不有錢也長得不帥」的男人,讓自己上位。
那類自覺「貌美賢惠的」女人會覺得,那個「不貌美賢惠」女人找到了更適合的,而且情況沒有變差,因為她和那個「又有錢又帥」的男人都呆在了「總體利益更大化」的點上。反之,自認為「長得帥又有錢」的男人去挖「貌美賢惠」的女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涉及到男女間的「帕累托優化」,就不得不說道德在其中扮演的戲份實在太輕。「土豪」和「高富帥」孰輕孰重美女們都知道,加個「未婚」或者是「已婚」的冠詞,影響並不大。這個理論的漏洞在於,世界上從來都有那麼多信息不對稱,「有錢長得帥」的性格缺陷你無從知曉。
另外,所謂「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世界上從來都不存在真正的「帕累托最優」,劈腿者恆被劈,就是這個道理。
6、為什麼有很多多年輕人迷上打游戲——「有效市場假說」原理
「有效市場假說」: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
游戲世界就好比一個「有效市場」。比如COC(Clash of Clan)游戲中,每個級別都有其對應的兵種。還能清楚地顯示防禦塔屬性、玩家的資金、玩家曾經的戰績等。因此,玩家極易作出判斷:是否打得過。打贏了自己能得到什麼利益。
購買某個裝備的金幣,自己需攢多久才買得起,而且在游戲中的投入了,幾乎百分百有產出,除非技術不好。另外,游戲中豬一樣的隊友和神一樣的隊友也容易判斷,能讓你快速決定是否要與該成員一起繼續團戰或另尋高人,現實中的合夥人卻完全沒有那麼容易能在一兩個回合內看出端倪。
所以說,充分披露的信息、非常容易把握的「投資」結果,游戲世界的公平有效是現實中無法比擬的,這也正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年輕人會迷上游戲的原因之一。不過,過分沉迷於游戲也不好,畢竟除了游戲,生活中還有很多事要做。
B. 用經濟學智慧解讀為什麼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從心理經濟學角度來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see2one 2016/5/1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說明了當前時期的一種友誼基礎,當處於一種心理不平等狀態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我們假定前提是,人必須最少進行兩個人以上交往,也就是說友誼的最小集合是2,最大集合可以是n,n趨於無窮。而且在n的集合中,總是在尋找以2為最優的友誼集,也就是說,集合存在兩兩映射的最佳,這個最佳就是友誼。而這種兩兩映射是不穩定的,因為時刻在集合n中,會出現被認為最佳的映射組合,從而組成新的兩兩映射關系。
從經濟學角度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也就是兩兩映射關系的脫離,其必然是在進行帕累托改進,從而找到一個最佳的一一映射關系。先不考慮道德問題 ,從經濟學角度講,看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是否實現帕累托改進。小船不但可以是友誼的小船,也可以是經濟的小船,也可以是婚姻的小船,也可以是工作的小船。這里我們統稱為友誼的小船。因為實現的前提是兩兩互益,而不是兩兩互害。
假設,小船X={友情,愛情,朋友,......},小船Y={婚姻,公司,合作,創業,……},而首先,題設小船上分兩種情況。
一是「情人」A和B名存實亡,當B找到新歡C,向A提分手,顯然此時是帕累托改進。 這種情況無可厚非。第二種情況,B不喜歡A了,表面上假裝對A好,私下與C曖昧,A還傻不拉幾的以為能天長地久,B終於下定決心與A分手,投入新歡的懷抱。此時B與C的福利提升,而A的狀況比較復雜。若A從此不再相信小船,則顯然不是帕累托改進。但從另一個角度講,離開小船的人重獲自由,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這是小船X的情況。雖然這種行為顯然不被提倡發揚。但戀愛畢竟不是婚姻,商談不是合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完全有權利選擇更好的另一半。所以,到底該如何評價這種行為,這其實是一個經濟學的問題。
有人問經濟學家,什麼是經濟學?得到的回答是,根本沒有什麼經濟學,所謂的經濟學只是對一種經濟行為的解釋,也就是事後解釋的方法。我們知道這叫馬後炮。
1、初級經濟學不適應解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問題
在初級經濟學裡面,排他性是指「某個消費者在購買並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後,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的性質。既有競爭性又有排他性的商品叫做「私人物品」,意為私人對這項服務具有完全獨占的享用權。
但是,通常來說,勞動市場中的「私人物品」,是以服務為締約單位的。這其中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按時付費」,當我們說「月薪」、「年薪」、「小時薪」時,都是按時付費。比如,找一位法律顧問,通常是按照咨詢次數結賬,找一位私人醫生,是按照門診次數結賬,找一位健身教練,是按照操課次數結賬。另一種是「按績效付費」,當我們說「提成」時,就是按績效付費。兩種模式的區別在於一個按成本付費、一個按收益付費,因此它們提供了不同的激勵機制,但在不存在道德風險問題時,兩者近似等價,我們稱之為「按服務付費」。
按服務付費這個特性的關鍵之處在於能夠保障每一單位的勞動能夠順暢地進入邊際收益最高的地方。這個應該不難理解:交易的本質是私有產權的交換,通常來說,產權是指「一組權利」而非「一項權利」,當我說「我擁有一套房產的七十年產權」的時候,事實上我有了在這七十年中包括這套房產的處置權、獲益權、享用權等等一系列權利,而且這些權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分割的。比如,當我把房子租出去,實際上我出售了一段時間內這套房產的享用權和一部分處置權,但是保留了獲益權和另一部分處置權(比如買賣)。
對於一組產權而言的「出租」,在某一個產權上就是「售賣」。因為作為勞動的供給者,上面所說的「按服務收費」,實際上就是一種將自己對自身勞動能力的「一組產權」進行細分之後,把一段時間內提供服務的能力出售給了需求方,也就是廣義上說的把自己的勞動力租給了需求方。這樣做的好處是保留了自己在勞動時間之外對其他任何人提供服務的自由,作為一名私人醫生,我大可以在與A約定的每周一小時時間之外自由地講我的勞務提供給任何人,而不必承擔「不忠」的罵名。如果我們用一下最優化的思想,當我把產權切得越碎、時間分得越細,能夠得到的回報就越高。僅從「某一位醫生所能提供的醫療咨詢服務」這個市場上,供給者是一位,需求者可以是多位,這樣能夠形成一個星形網路,每一個連接的締結都應該提供最高的邊際回報。但在一些比較復古的經濟領域,「直接出售自己決定為誰工作的權利」還是存在,比如貴族豪門的私人管家,就不可能做到我先給張家做三小時管家再給李家做兩小時,這時候形成的是一個單向的連接兩點的線段。好了,有了「按服務付費」這個勞動力市場上的通行交易方式,也發現了這是能夠導致物質繁榮的好的途徑。
2、以忠誠為前提的友誼小船說翻就翻的問題,暫且叫做「心理經濟學」問題。
「心理經濟學」是我能提出認為最為合適的一個提法。我們可以發現,小船X上,戀愛或者友誼作為一種「交易」(如果你對交易這兩個字感到憤怒,大可以將它叫做「社會交換」)行為。而小船Y上,合作的核心是忠誠,是人為約定的一對一社會關系。還包括了每個人這些服務的獨占權,即雙方約定了這些服務僅能向對方提供。所以,友誼的小船實際上不能滿足按服務付費這個原則。
友誼的小船X中,友誼關系的另一個特點是一對一的易貨經濟,不能有貨幣的交換。也就是說並沒有商業行為,而發生的大多是信息的交換共享以及合作機會的共享合作問題。
而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原因是破壞了這種關系,在商業中或友誼中存在第三方選擇,這就是典型的「小三」問題。也就是三角問題。
道德從它進化論的職能上說,首要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不完全契約得以執行而存在的。不完全契約是指,締約雙方因為經驗和想像力的限制不能考慮到合同有效期內會發生的所有問題時簽下的契約。這個三角戀的本質就是這樣:沒有人明確規定了一方出軌了要怎麼樣,過失方要承擔什麼責任。這與婚姻不同,如果婚內出軌,法律哪怕不能把你凈身,起碼讓你凈身出戶。但是,戀愛關系作為一種准婚姻,並不受到法律的保護。
所謂心理經濟學,在產權明確的地方,不需要道德。不明確的地方,道德十分重要。那為什麼不用法律,而是用道德?這是因為法律也存在其不完備性。換言之,怎樣分配、是否按照社會認可的程序分配,有時候比分配的結果更重要。在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故事裡,小船X是一組口頭承諾或者君子協定,大多數戀愛都是頭腦一熱之後的一組海誓山盟,既沒有有法律效力的契約,也沒有動用執法、司法資源伸張正義的必要,也就給締約雙方留下了大量的機會主義行為的空間。小船X上關系中的雙方,究竟視自己提供的服務為可拆解,可交易的商品,還是不可拆解,不可交易的依附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全憑自覺。如果沒有道德約束,友誼關系這種秩序無以維系。當然,友誼Y的小船上,則因為有契約的法律約束力,則結果會不同。或者是翻船的頻率不同。
消除社會博弈互動中的不確定性是人類能否通過合作生存下來的必要條件,如果大家時時刻刻需要擔心機會主義行為,那麼可能風險厭惡的人類無法達成任何合作,這就是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的根本原因所在。越是難以抵禦隨機風險,友誼的小船翻的越快。而且這種翻船的原因就是自身的不確定也參與了其中,從而改變了這種一一映射的關系。
但如果友誼的小船規范了人的這種一一映射的猥瑣投機,秩序、社會和合作才得以存在。通過人腦神經元之間的復雜互聯,一股沖天怒火和報復慾望在人腦的笛卡爾劇場中愈演愈烈。情緒的作用機制是通過打破神經活動的穩態來促使人或動物採取某種特定的行動來使自己保持在穩態中,最終演變成對違背游戲規則行為懲罰。表現為辱罵、控訴等等會給渣男造成極大困擾的境遇。而這種不良情緒,通過人的主體間性和同慶共感的能力,再加上費力建立的「歷史雲儲存系統」,最終才會有,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總結: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不是帕累托改進。為什麼不是帕累托改進?是因為我們的道德冥冥之中維護著我們任何情況下做出的承諾。
C. 什麼樣的婚姻狀態才是「帕累托最優」
「帕累托最優」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理想狀態,即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資源,從一種分配狀態到另一種狀態的變化中,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
「帕累托最優」是博弈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並且在經濟學,工程學和社會科學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以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的名字命名,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得更好。說白了就是「心滿意足」了——你還能怎麼樣?!
【什麼樣的婚姻狀態才是「帕累托最優」?】
這是擺在中國企業家面前的一個嚴肅命題。
從整體上看婚姻,資源最佳的配置模式應該是社會中每個適齡男女都達到帕累托最優,所謂帕累托最優就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在不使他人情況變糟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處境變好.如果一種變革能夠使在沒有任何人處境變壞的情況下,至少有一個人處境變得更好我們就把這個變化稱為帕累托改進,一般地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現狀不是處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就存在著帕累托改進的可能相應地,如果沒有任何帕累托改進的餘地就意味著現狀已經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做個簡單模型】:
假設某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質量用y表示,婚後一起生活,婚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婚後的每人所分別是(X+Y+m)/2。
A、如果是一對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就是說.X,Y相差很大假設X=3,Y=9.則婚後的個人所得為(3+9+m)/2.當m<6時,婚後個人所得小於9,此時y的情況變糟了,她對婚姻是不滿意的;m=6時婚後個人所得等於9,X得到帕累托改進.Y不變,此時Y對婚姻不是很積極;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大於9.此時X,Y都得到帕累托改進,皆大歡喜,所以.兩人的婚後所得至少達到6才能維持穩定的婚姻。
B、如果是一對門當戶對的人,假設X=Y,那麼只要m.>0兩者都能得到帕累托改進。
不難看出,門當戶對的人更易從婚姻中獲得滿足,如是,則曾經被我們看來過時與老套的」門當戶對」的觀念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今天的人們雖然擺脫了種種舊習俗的束縛,卻一而再地止步於熱戀之後地婚姻門前,想來也正好印證了現象背後成本與收益的影響關系吧。
D. 求能算婚配的高手幫忙
你也太迷信了吧,真正的完美婚配組合是由經濟學中的帕累托原理決定的,而非生辰八字。
帕累托最優(ParetoOpti�mality):以提出這個概念的義大利經濟學家維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他在關於經濟效率和收入分配的研究中使用了這個概念。在描述經濟社會的理想時,經濟學家都強調「最大多數人的最大福利」。但是,現實中如何行事才是實踐這一原則呢?維弗雷多•帕累托用數學方法對此作了邏輯嚴密的描述,並為經濟學界普遍認同。於是,人們將符合這一描述的經濟現象稱為帕累托最優。現在,帕累托最優已成了經濟學的理想境界的代名詞,它是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處境變好。
中國人自古講究「門當戶對」,到了現代社會這種觀念則被冠以「過時」、「老套」的名號。然而,就在我們自以為擺脫了這種種舊習俗的束縛時,卻發現自己依然一而再地止步於熱戀之後的婚姻門前……
《紅樓夢》中賈寶玉、林黛玉與薛寶釵的三角戀愛關系,是幾百年來許多中國文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大家基本上都從林、薛的性情、長相著眼來分析寶玉的最優選擇。但無論如何,那個「赤瑕宮神瑛侍者」一旦投胎落地成了賈寶玉,走進凡夫俗子的行列,他的婚姻便要符合世俗世界的一切約定與規矩。封建社會的婚姻對於娶嫁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投資行為,甚至可能牽扯到整個家族的氣運,一切都要符合彼時的基本經濟規律。
每一代人中都有歷經寶、黛之痛的,其中也不乏為人父母以後又轉為施壓者的。做了長輩,跟適齡青年們考慮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某哥哥為什麼會迷戀某妹妹,經濟學只能定義為是一種「偏好」,卻不能確定這個偏好是否帶來巨大的收益,或者偏好能持續多久。父母的「理性」雖然主要出於經濟上的算計,但其實更為務實一些。
正向搭配與負向搭配
正向搭配是指與相同類型的人結婚,負向搭配是指與相反類型的人結婚。
這兩種搭配方式不是截然分開的:若完全是負向搭配,那婚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礎;若完全是正向搭配,也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它不是一個穩定的結構。因此,該正向搭配的,就得正向搭配;該負向搭配的,就得負向搭配。基本說來,性情、分工上負向搭配比較好;在經濟實力、社會關系和價值觀上,最好是正向搭配。
所謂正向搭配和負向搭配,其實就是要素市場的資源最佳組合方式,或者是一種策略組合方式。如果將寶玉、黛玉和寶釵視為三家企業中兩家的合並抉擇,如果「二玉」或「二寶」兩種組合方案都可以在一方面實現稀缺性資源的最大化,實在難以取捨,只能計算兩種組合分別形成的核心競爭力(關鍵性資源)是否真的不可替代和復制。不幸的是,寶、黛組合中的關鍵性資源確實可以被寶玉與寶釵組合後進行模仿以及替代。很多「黛迷」們不願意看到的是,寶玉瘋迷了一陣子之後,「見寶釵舉止溫柔,也就漸漸地將愛慕黛玉的心腸略移在寶釵身上」,成功地走出一片感情新天地。
收益與成本
婚姻不過是一男一女走到一起共同生活,在婚前就要支付的這個成本是為了保證將來的婚姻質量。很多人提及「婚姻磨合期」,就是因為婚前信息交流不充分,而需要在多方面進行的婚姻內博弈。正如王熙鳳說的:「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在現代社會,青年男女應付生存還忙不過來,剩餘不多的時間還要忙著「充電」,搜尋代價隨著時間資源的緊張與稀缺而直線上升。容貌、年齡、身高等外在變數是婚姻信息中最容易確定的一類,最難了解的是對方的品位、性情、愛好等內在的因素。但是在生活中,會有相當多的人不自覺地隱瞞這類真實信息,或者故意製造信息的不對稱,這必然會影響婚後的生活。如果要做到信息相對全面而且准確,就要花費很多的搜尋成本。成本越高,說明婚姻的價格越高。
怎麼樣才能降低搜尋成本呢?尋找與自己家庭背景、學歷教育相仿相近的,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如果門當戶對,可以推己及人,大致上揣度一下對方的性情,把握對方對各種家庭事件的反應。雖然我們小戶人家的,談不上通過門當戶對的結親以穩固家族的根基,但是在相同的經濟基礎及教育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人,有更大的概率具有相近的消費傾向和價值觀,它能讓夫妻雙方感到愉悅,增加婚姻所得。要是焦大不幸被黛玉的憂郁氣質所深深吸引,愛得無法自拔,兩人即使生活在一起,也是無法溝通的。所以,古代的戲曲裡面,富家小姐在花園里邂逅的一定是落難書生,而不會是園丁。
門當戶對與帕累托最優
以上都是從微觀角度來分析,從現實情況來分析,個體為實現利益最大化,低質量(包括對社會階層、個人財富、家庭背景等綜合因素所做的質量評估)的還是希望與高質量的異性配成一對。《紅樓夢》里的丫環金釵因為「勾搭」寶玉最後送了命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但從整體上看婚姻,資源最佳的配置模式應該是社會中每個適齡男女都達到帕累托最優。所謂帕累托最優,就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在不使其他人境況變糟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另一部分人的處境變好。如果一種變革能夠使沒有任何人處境變壞的情況下,至少有一個人處境變得更好,我們就把這個變化稱為帕累托改進。一般地說,如果一個社會的現狀不是處在帕累托最優狀態,就存在著帕累托改進的可能。相應地,如果沒有任何帕累托改進餘地,就意味著現狀已經達到了帕累托最優的狀態。
做一個簡單的模型:假設某男婚前的生活質量用X表示,某女婚前的生活質量用Y表示,婚後一起生活,婚姻帶來的共同所得為一個常量m,他們共同擁有雙方的資源,婚後的每人所得分別是(X+Y+m)/2
A.如果是一對門不當戶不對的人,就是說X、Y相差很大。假設X=3,Y=9,則婚後的各人所得為(3+9+m)/2。
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小於9。此時Y的狀況變糟了,她對婚姻是不滿意的。
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等於9。此時X得到帕累托改進,Y不變,此時,Y對婚姻不是很積極。
當m>6時,婚後各人所得大於9。此時X、Y都得到帕累托改進,皆大歡喜。
所以,兩人的婚後所得至少要達到6,才能維持穩定的婚姻。
B.如果是一對門當戶對的人,假設X=Y,那麼,只要m>0,兩者都能得到帕累托改進。
在這個模型中,m是最有意思的一個常量,它的大小取決於負向搭配的成功與否。本來一加一隻能等於二,但有了這個m,人類才前仆後繼、心甘情願地跳入婚姻的圍城。
如果兩個都擁有較高生活質量的人結合,那麼兩人帕累托改進的可能性極大,就越能實現個人效用的最大化;而與境況稍差的人結合的話,則可能導致個人效用的減少。因此,從整體上看,門當戶對的選擇是較符合邏輯的。
不難看出,門當戶對的人更易從婚姻中得到滿足。寶玉、寶釵婚後的甜讓鳳姐兒都羨慕是有目共睹的。如是,則曾經被我們看來過時與老套的「門當戶對」的觀念,自有其曾經存在的合理性。今天的人們,雖然擺脫了種種舊習俗的束縛,卻一而再地止步於熱戀之後的婚姻門前,想來也正好印證了現象背後成本與收益的影響關系吧。
E. 28定律為什麼不能用在保險市場上
二八定律是普遍存在的。比如股市裡80%的投資者是賠錢的,賺錢的只有20%。婚姻也一樣,80%的婚姻是不幸福的,幸福的只有20%。因為優秀的永遠是少數。
「28法則一般指帕累托法則。帕累托法則(英語:Paretoprinciple,也被稱為80/20法則、關鍵少數法則、八二法則),是羅馬尼亞管理學家約瑟夫朱蘭提出的一條管理學原理。該法則以義大利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托的名字命名。帕累托於1906年提出了著名的關於義大利社會財富分配的研究結論:20%的人口掌握了80%的社會財富。這個結論對大多數國家的社會財富分配情況都成立。
F. 未來社會,婚姻關系會消失嗎
未來社會,婚姻關系不會消失,因為婚姻關系十分重要,而且我國的百姓都比較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