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費德勒的故事怎麼樣
我一直覺得人品比球技更重要。 費德勒剛開始發威的時候,挺招人恨的,他永遠是一幅表情,勝利然後走向下一場勝利,薩芬每次碰到他基本歇菜。這樣的男人就像匹種馬一樣高效率,你不知道他贏球是為了什麼,他總是那麼含蓄,總是那麼謙讓,總是那麼冰冰有理。 這種不會喝酒打架泡妞的三好生我總是敬而遠之。 2004年的時候費德勒正如日中天,這回連報紙編輯都煩了,除了法網,其他比賽只不過是換個年月日,因為每次都是費德勒贏費德勒贏費德勒……他號稱機械公敵。英格蘭衰男亨曼說,如果想打敗費氏,你必須具有羅迪克的發球阿加西的接發球和我的網前技術。啊呸,這還是人嗎? 費德勒自傳《追尋完美》一書里想要告訴你的基本就是他如何從牛逼到更牛逼的過程,由於私生活極簡單,只交了一枚肥而不膩的女朋友,名喚米爾卡。而費德勒不嫌難看,每次出門還都帶著,最後終於帶到了經紀人的位置上。女人一旦掌握了男人的財權,基本上兩個人就套牢了。更何況,費德勒基本將花樣都用在了擊打網球上,在女人跟前他難免示弱。 他留給觀眾的背影只發生在球場上,可想而知,這種人的自傳實在枯燥的很。費德勒原非臉譜那麼簡單,他根本就是個電腦程序,只要點了開始便嚴格按照規矩行事。他以前也像薩芬一樣摔過牌子,當他意識到這樣很不環保時,就再也不幹了。他真的說不幹就不幹,即便是三次在法網輸給納達爾也沒氣急敗壞。反倒是贏下溫網冠軍時,他淚水漣漣。(我最想看的其實是泰森老師的拋物線) 我不是來倒費德勒的,擊中我心理最柔軟處的是SI前主筆萊利關於費德勒的文章,在這篇有趣的文章里你幾乎可以知道費德勒的尿性。只是,我想批評費老師的是,你實在低調的不像樣子,你讓那些沽名釣譽的無恥之徒還怎麼活著。 他和桑普拉斯和伍茲是哥們,他一定有他的經營之道。
⑵ 費德勒妻子的詳細資料
米爾卡(1978年4月1日—),女,出生在斯洛伐克,是瑞士網球選手羅傑·費德勒的妻子。米爾卡也曾是一名網球運動員,1998年1月15日,轉職業選手,2002年退役。2009年7月23日,米爾卡順利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費德勒已經給兩位女兒起好了名字,沙琳·里瓦(CharleneRiva)和米拉·露絲(MylaRose)。2014年5月7日凌晨,米爾卡順利產下一對雙胞胎兒子,名字分別為里奧·費德勒(Leo Federer)和 萊尼·費德勒(Lenny Federer)。
個人經歷
費德勒的女朋友米爾卡是一個非常快樂和幸福的女孩,費德勒與米爾卡是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相識的,當時她是瑞士女隊的隊員,費德勒代表瑞士男隊參加比賽。米爾卡曾經世界排名70位,還參加過多次大滿貫賽事,但是卻因為腳部傷勢不得不被迫離開網球場。米爾卡表示隨後不久他們就在一起。米卡爾談戀愛了:「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墮入了愛河,而且我們兩人互相幫助、關懷,對對方的幫助都很大。」
米爾卡和費德勒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都喜歡飲食,特別是嘗試多種不同的菜式。每當他們回到在巴塞爾的家中,費德勒經常喜歡自己嘗試製作瑞士乳酪。他們非常喜歡去國外度假,米爾卡表示馬爾地夫和泰國普吉是他們最理想的度假勝地:「我們很喜歡在馬爾地夫和普吉等旅遊勝地度假,我們都喜歡這樣的感覺。」
愛的場景
場景一:機場
作為體壇偶像的妻子,米爾卡在球迷那兒的口碑毀譽參半。喜歡她的人多半是欣賞她的「旺夫運」,不喜歡的則大多是瞧不慣她漸長的脾氣。不過,假如你是一位渴望與費德勒來次近距離接觸的球迷,多半會對米爾卡在機場的表現大感滿意。
在見識過羅迪克的大步流星和納達爾的快步疾走後,很多人都對費德勒在機場出關後的離去速度感到滿意,尤其當他的身旁還拖著米爾卡時。小鳥依人的扮相早在她選擇成為男友經紀人的時候就遠離了這位「第一夫人」,甚至有時她還得客串一些幫天王 「拎包跑腿」的服務型工作,比如清點行李。但女友終究是女友,費德勒對米爾卡,只會耐心地邊走邊等。而這么一來,無疑就讓追星族們有了更多的親近機會。跟在男友身後五步距離的地方緩緩隨行,這常常是米爾卡在機場留給費德勒與「奶粉」們接觸的體貼。
場景二:球場邊
費德勒的教練問題遲遲沒有下文,其中除了天王的固執外,恐怕米爾卡多少也攙和了一腳。無論是皮特·倫德格倫還是托尼·羅切,米爾卡對待男友教練的態度總是顯得冷淡。所以,如果請了位與自己合不來的教練,那這位女主人肯定是不樂意的。大概也只有在這個時候,情侶同行的缺點才真正暴露無遺。陪練永遠都不是教練,但願米爾卡不會被自己的挑剔給弄糊塗了——費德勒需要的是一位教練,而不是一個陪著米爾卡看DVD,或者大聊名牌的風趣人物。
場景三:休息室
聽說具有互補性的夫妻會相處得更好,可惜費德勒歷來是個緋聞絕緣體,所以大家的參照對象就只剩下米爾卡了。費天王在公眾面前保持著溫文爾雅的紳士形象,而「第一夫人」給外界的感覺似乎就少言寡語、趾高氣揚了些。
球員家屬休息室是賽場內頗具神秘感的一部分,除球員外,只有佩戴VIP證的球員家屬和ATP官員才能通過層層檢查進入。不過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米爾卡在休息室里的女王做派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當費德勒比賽時,米爾卡情願一個人曬太陽、修指甲,也不會去和其他球員的家屬聊家常。另一方面,除非是她問話,否則別人都不敢打攪她的清靜。
場景四:商業推廣活動
米爾卡一手裝扮出了而今的儒雅天王,也是在她的牽線搭橋下,這位原本並不怎麼受廣告商青睞的瑞士人成了各大品牌爭相邀請的吃香人物。當主角遲到事件發生在類似場合時,只要見到了米爾卡女王駕到般的排場,大家心裡也就清楚,姍姍來遲的費德勒已經在後台忙活了。
「相比起和費德勒直接接觸,那些品牌的高層們似乎更鍾情於和米爾卡打交道。因為只有這樣才算是真正落實了合作。經紀人米爾卡,大概沒有比這位更風光的女友了。」瑞內·斯道弗爾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費德勒的記者,雖然這番話並非出於他本人,但經由其好友《每日微風報》記者埃倫·柯希道出,其中的可信度應該還是被肯定的。
⑶ 有關費德勒的信息
費德勒-檔案
姓名:費德勒(Roger Federer)
性別:男
國籍:瑞士
生日:1981.8.8
出生地:巴塞爾(瑞士)
常住地:伯特明根(瑞士)
身高:6英尺1英寸(1.85米)
體重:177磅(80公斤)
贊助商:NIKE
球鞋:Nike Vapor S2
球拍:Wilson ProStaff Tour 90
握拍:右手
轉入職業時間:1998年
單打最高排名:1
冠軍爭奪戰最高排名:1
現世界排名:1
雙打最高排名:24
單打冠軍頭銜:28
雙打冠軍頭銜:6
2005年迄今戰績:41勝2負
職業戰績:351勝118負
職業獎金:$16,271,433
男子網壇過去的一年是無可爭辯的費德勒年,三個大滿貫頭銜、三個大師賽的冠軍,外加四個ATP巡迴賽的冠軍,說話直來直去的薩芬在馬德里大師賽問鼎後就表示,沒有費德勒的比賽即使拿了冠軍也有隻是一個第二的感覺。笑言自己的青春全部斷送在費德勒手裡的世界第二羅迪克也認為如果費德勒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那麼這個星球上暫時還沒有人可以擊敗他。作為現役球員中單打冠軍數量最多的阿加西的評語可能更有說服力,「費德勒是現役球員中最為全面的選手,今年他做得非常出色,但是我感覺他還沒有迎來自己的高峰」。
從技術能力上看,費德勒是近年來男子網壇少見的天才,以其03年的表現數據來看,他在硬地上的戰績是46勝11負,泥地的戰績是15勝4負,草地戰績12勝0負,地毯球場戰績5勝2負,總成績為78勝17負,其中室內比賽戰績23勝4負,對左手持拍球員成績12勝1負;從具體的技術環節分次,費德勒的發球局獲勝率達到87%,在所有球員中列第二;二發得分率(59%)以及回球得分率(56%),同樣是第二,ACE球數量(690)排在第三,破發成功率排在第五(69%);此外,費德勒還是排名前10的球員中唯一一個在單雙打均問鼎的球員。今年的數據統計還沒有出來,但是從費德勒全年只負6場以及對排名前10選手的決賽保持全勝的驚人成績預測,數字化版的費德勒只會在03年的基礎上提高。
雖然只有23歲,但是費德勒似乎深諳網球運動中的張弛之道,在鎖定了年終第一之後,輿論一致看好他能夠打破穆斯特爾創造的單賽季12冠的紀錄,但是費德勒把對自身的調節和身體的健康看得更重,他知道在整整一個令人窒息的賽季中,即使是世界第一也不可能參加所有的比賽,現在處於顛峰的費德勒內心相當平靜,他不強求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現,也沒有任何想要成為史上最偉大球員的野心。他認為如果能夠創造紀錄當然令人興奮,但是如果無法創造歷史自己也不會強求,「淡泊以致遠」,這也正是費德勒值得讓人期待的地方。
費德勒的境界不僅體現在對比賽和勝利的解讀,掙脫了球場上成王敗寇功利的費德勒在生活中他也顯得簡約而大氣,「如果你的心是開放的,那麼你就是充盈的。如果你的追求是恬淡的,那麼你的生活就是富足的」。
「極簡主義」的生活,不是每個功成名就的人都有勇氣選擇的。「我從不否認錢是重要的,作為一個年輕的瑞士人,知道銀行賬號的存款,足夠讓自己和家人一輩子衣食無憂,可以去實現少年時的願望,那感覺很美好」。但費德勒只是相信生活的真諦是平淡。
在愛情上費德勒選擇了相貌普通的女朋友莫卡,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在一起很開心」;他沒有經紀人,爸爸媽媽身兼數職,「公關交際他們做得也很好」;他甚至不願意和其他大多數歐洲明星一樣,搬到蒙特卡羅,只為了那裡可以躲避高額稅款,「從小住在巴塞爾習慣了,懶得再挪新窩」。費德勒為自己的生活方式,尋找的每個理由都再簡單不過。「我從來都是『頭腦簡單』」。
如果說03年是費德勒蓄勢待發,那麼今年他的霸業已經初成,05年他的成績會如何,費德勒並不想做過多的預測,當然能夠在羅蘭加洛斯實現真正的「大滿貫,這一定是費德勒新賽季最大的期盼;在99年成為最年輕的進入ATP排名前100球員之後,費德勒直到01年的米蘭才拿到了自己的首個冠軍頭銜,這一段職業生涯的經歷讓費德勒對於比賽有了更多的感悟,在他看來這是一筆終生受用的財富。
今年夏天筆者去瑞士旅遊,恰逢歐洲杯,瑞士的大街小巷不見人影,原本還以為是歐洲杯的魅力使然,但是此後才知道當時98%的瑞士人在觀看費德勒和休伊特的比賽,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超級明星,卻在幾天以後捧著獎杯,揣著支票,回瑞士農場看一眼自己名下那頭名叫「茱麗埃蒂」的奶牛,和女朋友開一瓶普通的香檳慶祝,然後再風雨無阻地踏上一段新的征程,費德勒的鹹淡人生,顯得簡單而快樂。也許這就是高手的境界。
費德勒生涯生涯大事記:
1998年,第二次參加ATP賽事就進入了圖盧茲網球賽四分之一決賽;
1999年,成為進入世界前100名最年輕的球員;
2000年,首次進入ATP網球賽決賽,但是在馬賽公開賽決賽中被羅塞特擊敗;在悉尼奧運會三四名比賽中不敵帕斯奎里;
2001年,成為瑞士男單頭號選手;在米蘭公開賽中首次贏得冠軍;首次進入法網男單四分之一決賽;在溫網八分之一決賽中淘汰了桑普拉斯晉級四分之一決賽,並結束後者31場不敗紀錄;
2002年,贏得了悉尼、漢堡、維也納網球公開賽冠軍;但是在法網以及溫網首輪比賽中被淘汰;幫助瑞士重返戴維斯杯世界組;進入大師杯網球賽總決賽半決賽,被只有贏得冠軍的休伊特擊敗無緣決賽;
2003年,連續兩年在法網首輪比賽中被淘汰,但是卻在之後的溫網公開賽中擊敗菲利普西斯贏得男單冠軍,這也是首位在大滿貫比賽中贏得冠軍的瑞士男選手。盡管在隨後年終第一的爭奪中不敵羅迪克,但是大師杯總決賽中不敗戰績奪冠的出色表現還是為其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人們普遍認為技術全面、心理層面也正逐漸走向成熟的費德勒將成為下一個獨步男子網壇的王者,這時的他已經世界排名第二。
2004年1月的墨爾本,在接連與休伊特、納爾班迪安、費雷羅、薩芬這樣幾乎場場都如決賽般緊張激烈的比賽中獲勝,費德勒迎來了自己的第一座澳網冠軍獎杯,也使得自己的ATP世界排名將在下周攀升為世界第一,真正成為君臨天下的瑞士王者。
2004年7月4日,費德勒衛冕溫網男單冠軍,成為繼2000年的桑普拉斯之後,第一個衛冕男單冠軍成功的選手,這場勝利也極大的鞏固了他在ATP世界排名以及冠軍積分排名榜上領先的優勢,基本可以說為他鎖定了自己的第一個年終世界第一的又一項偉大的榮譽。
2004年8月1日,加拿大的多倫多,羅迪克連續第三次敗給費德勒,後者今年第三度將參賽陣容可以媲美大滿貫賽的大師賽錦標攬入囊中,兩項硬地(印第安維爾斯、多倫多)、一項紅土(漢堡),這樣的成績簡直令人難以置信。而9月12日的紐約和世界網壇更是屬於羅傑一個人的,三盤比賽其中兩個6-0完封2003年前一直壓制自己的休伊特,費德勒在一年零2個月的時間中拿到了職業生涯的第4個大滿貫賽男單冠軍,簡直有如君臨的王者讓人難以招架。在這里,費德勒的球迷們無疑是幸福的,他們甚至根本不用擔心自己的偶像會不會難以承受NO.1雙肩上的巨大壓力,因為瑞士人用行動表示自己做得非常出色。
2004年8月30日至9月12日,全世界的網球迷將他們的目光投向了同一個地方——紐約。2004年最後一個大滿貫賽事、美國網球公開賽,費德勒憑借在今年勢如破竹的狀態終於走出了在美網的怪圈,決賽中憑借難以撼動的王者霸氣3-0(6-0/7-6(3)/6-0)擊敗曾兩次位居年終世界第一的澳大利亞名將休伊特,成為自1988年瑞典名宿維蘭德一年之中包攬三座大滿貫賽金杯之後,第一個實現此偉績的選手。
2004年10月3日泰國公開賽決賽,費德勒直落兩盤輕松戰勝羅迪克,豪奪本賽季的第十個冠軍頭銜。2004年11月21日,休斯敦的賽場費德勒全年第6次輕松擊敗休伊特,奪得個人本賽季第11個冠軍獎杯,同時也是衛冕大師杯賽冠軍成功,自此他2004賽季的全年戰績為74勝6負,單賽季獎金總額突破600萬美金。
⑷ 費德勒:不介意是否關頂棚 無妻子支持或早就退役
費德勒:不介意是否關頂棚 無妻子支持或早就退役
2018年1月28月,在墨爾本公園擊敗溫網決賽對手西里奇之後,費德勒捧起了自己的第20座大滿貫冠軍獎杯,再次給「史上最佳」賦予了新的定義。
今天墨爾本又迎來了一個濕度非常大的高溫天,為了防止意外發生組委會也啟動了緊急預案關閉了頂棚。這一決定是否來自於費德勒的要求,他也在發布會上做出了解釋:「我不確定什麼是對我有利什麼是不利,我也不能決定頂棚到底是開還是關。我的確是在室內硬地打得不錯,室內硬地也是我最先收獲勝利的場地。所以可能打室內硬地是讓我受益了。但說實話我並不是很介意高溫。可能對於西里奇那樣的大個子球員,高溫會更大程度地在比賽中拖慢他們的速度。所以關不關頂棚並不是我的決定。他們是半路上才告訴我這件事的。我聽到他們對夜場也有高溫預案還挺震驚的。我以前從來不知道這件事,我來到場地上的時候,正全心備戰一場室外的比賽。他們卻告訴我他們正在考慮,考慮讓比賽關上頂棚在室內進行。然後他們在臨開賽前半小時才告訴我比賽將確定在室內進行。對我來說,室內還是室外不會改變任何事,我已經為兩種情況都做好了准備。」
比肩艾默生和德約科維奇成為「六冠王」,費德勒謙遜地表示這一切並不能輕易地劃上等號,這也並不是自己最看重的地方。「『比肩』?我不知道要怎麼來解釋這件事,應該說這件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今晚如何品味獲勝後的心情,如何回顧頒獎儀式,如何經歷了一場過山車樣的比賽,如何五盤大戰擊敗了西里奇這樣出色的選手。然後在這里拿到了第六個冠軍,也是第二十個大滿貫,這才是最特別的地方。」費德勒接著補充道:「能夠衛冕成功,一切都像一個神話故事。這也是對我來說意義最重大的地方,並不是追上艾默生和諾瓦克的紀錄。他們各自都有著輝煌的職業生涯,我仰慕他們所實現的這些。對我來說,能奪冠已經足夠特別了。」
去年奪冠後費德勒曾給自己的獎杯起了昵稱,「我還沒想好會不會給它一個新名字。『諾曼』過去一年一直陪著我,那是我第一次得到一個和原獎杯尺寸相同的獎杯。我不想直接稱呼它『獎杯』,我想給它起個名字。所以我叫它『諾曼』,感覺很合適。比起『我帶著獎杯』,我覺得『我帶著諾曼』聽起來更棒。它像一個朋友一樣,這讓我們更親近了。當然這只是為了找樂子,我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再給它起個新名字了。『諾曼』始終在我心裡還是有一席之地的,能跟他一起坐在這里真是美妙極了。」
在36歲的年紀費德勒是如何保持旺盛的鬥志去爭奪第20個大滿貫的,費德勒說:「我認為不要過度打比賽,不要每一站比賽都打。我非常享受練習的過程,我也不太在乎長途跋涉的旅程。因為有個很棒的團隊一直陪伴著我,讓這一切成為可能。我看到我的父母十分驕傲和開心我做的一切,他們很喜歡來觀戰,他們也讓我更高興,打得更好。當然,還有我的妻子,也是這一切成為可能的關鍵。沒有她的支持,我可能很多年前就放棄網球了。很多年前我們有過一次非常開誠布公敞開心扉的談話,關於她是否樂意這么做。我很開心她是個超級支持者,同時她還非常開心地承擔了養育我們孩子的大多數繁重的工作。同樣,我也不想和我的孩子們分開超過兩周以上的時間。如果她當初說不,這樣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存在。這些人和事就像一塊塊拼圖,少了任何一塊,我都不可能在今晚帶著獎杯坐在這里。」
費德勒對這次在澳網圓夢的「丹麥甜心」沃茲尼亞奇也十分關注,為她多年的堅持得到了回報而感到開心。「那是場萬眾期待的決賽。當你在決賽遇到了哈勒普或者是沃茲尼亞奇,意味著這場比賽絕不會是場輕松的戰役,絕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兩個6比2就能結束的戰斗。你得經過一番殊死搏鬥。比賽過程一定一波三折,最終你還是拿下了那個冠軍。我很為卡洛琳感到高興,同時也對哈勒普深表遺憾。她們都在巡迴賽里有精彩的表現,但能贏一個大滿貫冠軍肯定是有著不同的意義。我猜沃茲尼亞奇現在肯定欣喜若狂了,她的確應該好好慶祝。就把這次奪冠當成最後一次獲勝那樣去慶祝,我當然不是說她以後不會獲得冠軍了,因為你不知以後是否還能體會到相同的況味了。這次澳網幸運星始終和她相伴,我真是太為她感到高興了。」
獲勝後的費德勒在發表獲獎感言時,情難自已地感動落淚。「我的眼淚擋住了我的視線,讓我沒能看到拉沃爾先生當時的反應,他當時大概在拍我哭的照片。我也不知道怎麼跟你解釋,我剛極力向新聞頻道解釋了。我覺得我進入決賽的過程發生地太快了,半決賽沒能完賽,所以很多情緒沒有釋放,不像去年我戰勝錦織圭、瓦林卡他們那麼艱難。我當時想起了和巴格達蒂斯的決賽,非常艱難。我順利地進入了決賽,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後,拉沃爾給我頒獎,我站在所有人面前,那一刻確實觸動到了我。雖然我的獲獎感言說得很緊張,但是我很開心能把我的心情分享給所有人。讓我這么感動的還有現場坐滿的觀眾,如果沒這么多人我肯定不會這么動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