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三言中哪些有愛情信物

三言中哪些有愛情信物

發布時間:2022-04-27 09:14:51

1. 三言和二拍都有什麼

「三言二拍」是明代馮夢龍(1574-1646)的「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和凌濛初 580-1644)的「二拍」(即《拍案驚奇》初刻和二刻)的合稱。

「三言」所收錄的作品,無論是宋元舊篇,還是明代新作和馮夢龍擬作,都程度不同地經過馮夢龍增刪和潤飾。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復雜。有對封建官僚丑惡的譴責和對正直官吏德行的贊揚,有對友誼、愛情的歌頌和對背信棄義、負心行為的斥責。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寫了市井百姓的生活。如《施潤澤灘闕遇友》、《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賣油郎獨占花魁》等。在這些作品裡,強調人的感情和人的價值應該得到尊重,所宣揚的道德標准、婚姻原則,與封建禮教、傳統觀念是相違悖的。這是充滿生命活力的市民思想意識的體現。「三言」中的優秀作品,既重視故事完整,情節曲折和細節豐富,又調動了多種表現手段,刻畫人物性格。它的刊行,推動了短篇小說的發展和繁榮,標志著中國短篇白話小說的民族風格和特點已經形成。

「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們的思想意識。如《轉運漢遇巧洞庭紅》寫商人泛海經商事,可以看出明末商人們追求錢財的強烈慾望。《烏將軍一飯必酬》、《疊居奇程客得助》等重視商業描寫,在以往的短篇小說中非常罕見。有些作品提出在愛情婚姻生活中要求男女平等的觀點。如《李將軍錯認舅》,描寫了劉翠翠和金定忠貞不渝的愛情。先是翠翠迫使父母放棄「門當戶對」的習俗陳規而和金定結合,後翠翠被李將軍虜去作妾,金定又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翠翠。但迫於將軍權勢,不得以夫妻相認,最後以雙雙殉情來表示他們之間的至死不渝的感情。「二拍」善於組織情節,因此多數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語言也較生動。但從總的藝術魅力來說,它比「三言」差得多。

2. 三言二拍有哪些主要內容

《三言二拍》內容概述:該書《喻世明言》:原名《古今小說》。該書所收話本多數為宋、元舊作,少數為明人所創新作。如:《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宋四公大鬧禁魂張》等是宋、元舊作,《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等是明人所創新作。還有一部分作品是經明人改編舊作而來,如《新橋市韓五賣春情》、《鬧陰司司·馬貌斷獄》等。這些小說中,以描寫市井民眾的作品最引人注目,比如《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寫東京開當鋪的張富愛財如命,欺凌一個乞討為生的窮苦人,引起「小番子閑漢」宋四公的不平,夜晚偷取張富的財寶,終致張富破產自殺。《沈小官一鳥害七命》寫一個機戶的兒子愛鳥被殺的「公案」故事。這些故事與市井民眾的生活極其貼近。

《警世通言》:共收作品四十篇,其中宋、元舊作佔了近一半,如《陳可常端陽仙化》、《崔待詔生死冤家》等,但它們也都經過馮夢龍的整理、加工;其中《老門生三世報恩》、《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玉堂春落難逢夫》、《唐解元一笑姻緣》、《趙春兒重旺曹家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王嬌鸞百年長恨》等篇,大概是馮夢龍本人所作。《警世通言》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的題材主要是愛情題材,比如,《小夫人金錢贈年少》與《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都是通過愛情悲劇表現婦女不顧禮教,對於自由幸福的大膽追求,擺脫世俗。《警世通言》中描寫的妓女命運往往很悲慘,《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杜十娘見李布政公子李甲忠厚老誠,本想以身相許,但是她的妓女身份卻不能被官宦人家理解並接受,她終於被李甲出賣,於是憤而投江自殺。

《醒世恆言》:《醒世恆言》的纂輯時間晚於《喻世明言》與《警世通言》,其中所收的宋、元舊作也比前「二言」少一些,只佔六分之一左右。可以確定為宋、元舊作的有《小水灣天狐貽書》、《勘皮靴單證二郎神》、《鬧樊樓多情周勝仙》、《金海陵縱欲亡身》、《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等篇。馮夢龍對於宋、元舊作,都作過整理加工。《大樹坡義虎送親》、《陳多壽生死夫妻》、《佛印師四調琴娘》、《赫大卿遺恨鴛鴦絛》、《白玉娘忍苦成夫》、《張廷秀逃生救父》、《隋煬帝逸游召譴》、《吳衙內鄰舟赴約》、《盧太學詩酒傲王侯》、《李沂公窮邸遇俠客》、《黃秀才徼靈玉馬墜》等篇,可能出自馮夢龍的手筆。在《醒世恆言》的明人所創新作中,關於愛情、婚姻、家庭的描寫佔有主體的位置,比如《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喬太守亂點鴛鴦譜》等篇,借鬧劇方式,嘲弄了扼殺青年男女幸福愛情的封建婚姻制度。

「二拍」中部分篇章也反映了商人的經濟活動,如《轉運漢巧遇洞庭紅》、《疊居奇程客得助》,都用歡快的文筆描述商人的奇遇,流露出經過冒險獲取財富的贊賞。與「三言」一樣,愛情與婚姻也是「二拍」中最重要的主題,但兩者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三言」每每把「情」看作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礎;而「二拍」則更多地把「情」與「欲」即性愛聯系在一起,並且對女性的情慾作肯定的描述。和「三言」一樣,「二拍」在描寫愛情與婚姻故事時,常常肯定婦女的權利,提高婦女的社會地位。如《滿少卿飢附飽飈》中作者明白地指出,男子續弦再娶、宿娼養妓,世人不以為意,而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眾人唾棄,這是不公平的。作者在兩性關繫上的平等意識表達得相當明確。「二拍」在肯定情與欲時,每每直露地描寫性行為,多淫詞穢語;顯得過於庸俗。

3. 喜歡馮夢龍三言中哪篇故事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無視封建貞操觀念,描寫市民階層的三角情愛故事,達到在此以前男女青年性愛為題材的所有短篇小說所未能達到的藝術深度:王三巧的「失節」行為的惱怒,始終被一種溫馨的互相眷戀對方的情愛所籠罩著。作者著力刻畫主要人物及其行為背景,深入發掘人物復雜的精神世界,可謂匠心獨運。
他的「三言」中特別引人注目的題材是平民階層的男女性愛。性愛一直是中國古代詩歌吟詠的對象,但是作為小說,大膽直率地描寫青年男女狂熱追求性愛以致置名聲禮教於不顧的行為,從而肯定一種新的人生價值,這無疑是「三言」在思想上的一個全新的開拓。

4. 在古代,定情信物一般有哪些

一、同心結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 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紅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麼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卻為誰?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4)三言中哪些有愛情信物擴展閱讀

定情信物包括:手鏈、戒指、如意、羅漢錢、紅豆、鳳釵、手帕、荷包等,或者是家中祖傳的某種小物件、本人精心選購的某種紀念品等。不管信物為何、價值是否貴重,信物總會有一定來歷或與自己有特殊的關系,其精神上的含義肯定是不能用物品是否值錢來衡量的。贈上了信物,猶如呈上了自己的心願,表明自己將終身不移其志。

在中國古代,定親是男女雙方確定婚姻關系、僅次於正式結婚的社會性的重要禮儀。定親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卻常有用信物來定情的做法;迫於禮教和社會壓力,交換定情信物一般都是男女雙方私下進行,他人無從知曉。

一般地說,一方贈予信物,對方也應回贈。信物是一定要保管好的,更不能轉送他人。信物丟失,預示著不忠。若是退回,則暗示情感破裂。

5. 古詩詞中有哪些有關愛情的意象

蓮:由於「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藉以表達愛情。
紅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紅葉:代稱傳情之物,後來借指以詩傳情。
燕子:燕子素以雌雄頡頏,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連理枝、比翼鳥:連理枝,指根和枝交錯在一起的兩棵樹;比翼鳥,傳說中的一種鳥,雌雄老在一起飛,古典詩歌里用作恩愛夫妻的比喻。
蒲葦、磐石:蒲葦很柔韌,而磐石很堅固,這兩者一般用來來表達對愛情的忠貞與執著。
茅草:在《詩經·邶風·靜女》中的「彤管」和「荑」都是指茅草,是古代的愛情信物。

6. 中國傳統七大愛情信物

同心鎖(永結同心)

很久很久以前,善良的女孩和的忠厚的後生相愛了;可是做商人的父親不想讓女兒過窮苦的日子,偏偏把她許給官家的公子;婚期來臨的時候,後生勇敢地搶出了新娘逃到了山裡;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之際,他們挽著手從山上飛身跳了下去,後人尋找它們的時候只發現了兩把鎖在一起的石鎖。


這是一個美麗的寓言,一個虔誠的祈願,還是一個永恆不變的承諾。同心鎖是將一對相愛的戀人名字刻在鎖上,鎖在眾佛環繞的鎖鏈上,將兩個人的心緊緊地「鎖」在一起,使他們的愛情將永恆不變,只要相互真誠,佛祖都會見證保佑他們永恆的感情。愛可以無語!默默無語中已經傾注了自已的愛的同心鎖,鎖上了,希望一輩子也不打開,只要愛存在,就能享受到陽光雨露般的生活。

7. 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是什麼

男子對女子
1、纏臂金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綰臂雙金環」指臂釧,又稱纏臂金,這是一種我國古代女性的纏繞於臂的裝飾,是用金銀帶條盤繞成螺旋圈狀,所盤圈數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纏臂金的奧妙在於戴上之後無論從什麼角度看,所見都為數道圓環,而相互不關聯,宛如佩戴著幾個手鐲般美麗。蘇東坡《寒具》詩雖然是寫一種叫饊子的食物,但詩中「夜來春睡濃於酒,壓褊佳人纏臂金。
」的句子更讓人聯想到一個戴著纏臂金的女子於濃睡未醒中,帶出幾許醉意的嫵媚,由此也可見臂釧為古代女性容色增輝的效果。
南宋女詞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別》中寫道:
調朱弄粉總無心,瘦覺寒餘纏臂金。
別後大拼憔悴損,思情未抵此情深。
在理學禁錮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於沖破藩籬,熱烈追求個人幸福的女子,這首詩表達了她與戀人分別後肝腸欲斷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漸消瘦,憔悴,以至於纏臂金都松脫了。可惜她到底沒有見到她思念的人,因為她愛的人最終選擇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寫下「待封一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後抑鬱而終。
2、戒指
「何以道殷勤?約指一雙銀」
用戒指定情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南朝劉敬叔《異苑》中記載沛郡人秦樹在冢墓中與一女子婚合,臨別時,「女泣曰:與君一睹,後面無期,以指環一雙贈之,結置衣帶,相送出門」,會面安可期, 見指環如見其人,指環之重躍然詩里。《全唐詩.與李章武贈答詩》的題解中注釋說,唐時,書生李章武與華州王氏子婦相愛,臨別時王氏子婦贈李章武白玉指環,並贈詩道:
「捻指環,相思見環重相憶。願君永持玩,循環無終極」。
後來李章武再去華州,王氏子婦早已憂思而死,指環只是空留悵惘。宋李昉《太平廣記》里說後來李章武與王氏子婦的靈魂神會於王氏宅中,這應該是人們對這場愛情結局的美好願望。
到了晚唐時,戒指漸漸由男女互贈變為只由男子贈與女子,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贈饋方式是類似的。范攄《雲溪友議》中寫書生韋皋少時游江夏期間,與少女玉簫從相識到相戀的故事。韋皋臨回家鄉前送給玉簫一枚玉指環,發誓少則五年,多則七年後會來娶玉簫。然而七年光陰過去了,薄倖的韋皋卻不復再來,痴情的玉簫絕望地滄呼:「韋家郎君,一別七年,是不來矣!」竟絕食而死。人們憐憫玉簫這一場悲劇,就把韋皋送給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很多年以後,韋皋官運亨通,做到西川節度使,才輾轉得知玉簫的死訊,他悔恨不已,於是廣修經像,以懺悔過去的負心。後來有人送給韋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與玉簫一模一樣,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環的肉環隱現,韋皋知道是玉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終於以再生緣的形式實現了隔世的結合。是耶非耶?為了人間有情人終局的美滿,只好姑妄信之了。
這個故事裡還有一段寫韋皋憑借少翁招魂之術與玉簫的魂魄相會的情節,讓現代的人們體會了一個古代痴心女子對薄情人負約的責備。相會以後,臨去時玉簫對韋皋說:「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緣丈夫對感情承諾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帶著微笑說出來的,這樣的微笑卻帶著何等的沉痛。千載之後,這段文字還讓我們讀來感慨萬千,而古代女子依人為活的命運註定玉簫只能如此。當相思空擲了,還是如此難舍難棄的眷戀,望穿秋水地想念,一枚戒指誤了她這一世,她又一往無悔地戴著它到了來世。
戒指既然是定親之物,所以古代未字女子都不戴戒指。隋代丁六娘《十索詩》所寫「欲呈纖纖手,從郎索指環。」或許可以說明古代,甚至是現代女子對戒指的那一份難言的情懷,這個信物最小,在女子心中的份量卻最重。滿懷著希望,伸出手來讓心愛的人為自己戴上,而後,或許幸福地戴上一輩子,或許有一天對著它哭到心碎。
3、耳環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我國女性用耳飾打扮自己的最早記錄見於《山海經》「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齒,穿耳以鎼」,《三國志》中諸葛恪說:「穿耳貫珠,蓋古尚也。」可知穿耳從三代時起至今不衰的時尚。耳飾又分為耳丁、耳璫、耳環、耳墜等樣式。清初李笠翁在他的《閑情偶記.生容》里將耳飾里小巧簡潔的耳環稱為「丁香」,將繁復華麗的耳墜稱為「絡索」。他說女子「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可見耳環在古人審美觀念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張籍《節婦吟》「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中的「明珠」指代的就是耳環。是否也因為這首詩讓人覺得以耳環為信物透著悲情?元末張惠蓮悼念亡夫的《竹枝詞》想必也是睹物思人所作:
憶把明珠買妾時,妾起梳頭朗畫眉。
郎今何處妾獨在,怕見花間雙蝶飛。
4.香囊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香囊的歷史由來已久,
古時又稱香包、香纓、香袋、香球、佩偉、荷包等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就是說青年人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衿纓」即編織的香囊以示敬意。又因為香囊是隨身之物,戀人之間也常常把它當做禮物相互贈送,以表衷情。
安史亂起,唐玄宗帶著楊貴妃一行人倉皇西狩,馬嵬坡六軍不發,唐玄宗犧牲了楊貴妃的生命,讓她獨自去承擔釀成國家戰亂的責任。楊貴妃被絞殺後,屍體被匆忙就地埋葬。待到收復西京以後,唐玄宗派人悄悄將她的遺體移葬,辦事宦官發現貴妃的遺體只剩下瑩瑩白骨一架,唯有臨死時佩戴在胸前的香囊還完好似昔,他把香囊取下復命。垂垂老矣的太上皇玄宗見到香囊睹物思人,當年驪山歌舞的歡樂宛在,伊人的濃愛只留下眼前這只香囊!他把香囊裝入衣袖,不禁老淚縱橫。八十年過去後,詩人張祜感嘆此物此事,寫下了《太真香囊子》一詩:
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
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沒有人再能為玄宗解開這只小小的香囊了,說不清楚是愛還是恨的情感,除了玉環誰人能解得開呢?
《晉書 賈午傳》中記載了賈充的小女兒賈午與她父親賈充的幕僚韓壽相戀的故事,幽會時賈午以西域的香料相贈,不料上朝時韓壽身上的香味被賈充察覺,他猜到了事情的原由以後,沒有責怪女兒,而是讓女兒嫁給了韓壽,並因此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話。這西域之香應該由賈午裝在自己親手做的香囊里相贈,才不算辱沒了貴重禮物和女兒家的一番情意。《紅樓夢》里林妹妹也曾給寶哥哥做過香囊,一針一線都凝結著她的情思。有一回寫黛玉誤會寶玉把她送他的香囊送了人,賭氣把正在做的另一個剪了,香囊卻是寶玉貼身戴著,怎麼會送人?當芳華不再、紅雨落盡的時候,見香囊猶見伊人,卻只怕寶玉已是不忍再看了。
「成泥做土香如故,卻為誰?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5.釵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釵為珠翠和金銀合製成花朵或其他造型的發鈿,連綴著固定發髻的雙股或多股長針,使用時安插在雙鬢。《續漢書》中說:貴人助蠶,戴玳瑁釵。據《華陽國志》記載:涪陵山有大龜,其甲可卜,其緣可作釵,世號靈釵。可見古人尤其看重玳瑁製成的釵。五代詩人湯僧濟曾經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釵,感慨中賦詩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邊,摘花還自比,插映還自憐。
窺窺終不罷,笑笑自成妍,寶釵於此落,從來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鮮,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傳。
釵不僅是一種飾物,它還是一種寄情的表物。古代戀人或夫妻之間有一種贈別的習俗:女子將頭上的釵一分為二,一半贈給對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見再合在一起。辛棄疾詞《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寶釵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即在表述這種離情,納蘭性德詞中「寶釵攏各兩分心,定緣何事濕蘭襟」也飽含與自己所愛分離的痛楚。
朱敦儒《臨江仙》「直自鳳凰城破後,擘釵破鏡分飛。天淵海角信音稀,夢回海遼北,魂斷玉關西。月解團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述說金兵攻陷汴京後,詞人與自己的愛人分離之痛。十四年間興亡滿眼,再無處追憶舊時明月,這首詞因為有國破家亡的背景而顯得格外沉痛,詞中的分釵在生離死別的大動亂里,也就不是一段僅僅陷於兒女情長的憂思了。
而在歷代關於分釵寄情的詩詞里,最讓人傷懷的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6.手鐲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手鐲在古代有很多的稱謂,
「跳脫」就是其中一種,宋計有功所著《唐詩紀事》中有個故事,唐文宗有一天考問群臣:「古詩里有『輕衫襯跳脫』句,你們有誰知道「跳脫」是什麼東西?」大家都答不上來。文宗告訴他們:「跳脫即今之腕釧也。」 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常見女子以手鐲相贈戀人的情節。梁陶弘景在《真浩》中記述了仙女萼綠華曾贈羊權金和玉的跳脫。蒲松齡《聊齋志異.白於玉》中寫書生吳生偶入仙境與一個紫衣仙女歡好,臨別時,仙女把自己所戴金腕釧送給吳生留念。
現在,手鐲作為信物的功能越來越淡了,但它仍然是女孩子們手腕上最美的風景線,古典與現代在不經意間暗暗地聯系在一起,戴著手鐲的姑娘,你可知道古代女性腕上的玉鐲常常背負著盟誓的重託?
7.玉佩
「何以結恩情?美玉綴羅纓」
玉在中國的文明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五經通義》說玉「溫潤而澤,
有似於智;銳而不害,有似於仁;抑而不撓,有似於義;有瑕於內必見於外,有似於信;垂之如墜,有似於禮。」孔子說「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他認為玉具有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君子的品節。《詩經》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之句。古人給美玉賦予了那麼多人性的品格,以至於到現在人們仍將謙謙君子喻為「溫潤如玉」。
「羅纓」是古代女子出嫁時系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所以《詩經》里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描述女兒出嫁時,母親戀戀不舍地與其束結羅纓,這就是「結縭」,它後來成為古時成婚的代稱。清聞人倓《古詩箋》中把「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心意昭昭。
《紅樓夢》第二十九回寫寶玉和黛玉慪氣,將頸上的通靈寶玉一把拽下又摔又砸,惹得黛玉大哭,襲人勸寶玉「你不看別的,你看看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給同林姑娘拌嘴的。」一句話又讓黛玉傷心不已,顧不得病搶過玉來,用剪子將自己給寶玉結的穗子剪成好幾段。書中有道「不是冤家不聚頭……人居兩地,情發一心。」一對痴情的人何苦來這樣相互折磨,其實林妹妹的一番情深都在這玉玦上,寶哥哥怎麼會不知道?
8.同心結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繁欽詩里幾次說起「結」,
「結」是一個被賦予太多美好色彩的漢字,從遠古到今天,它始終滲透在人們的生活和情感里。同心結也一直是古人表達情感的信物,所謂「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詩源》里有一個故事,說文胄與鄰婦姜氏相愛,文胄送姜氏一枚百煉水晶針作為信物,姜氏打開箱子,取出連理線,穿上雙針,織同心結回贈文胄。將那絲絲縷縷的錦帶編成連環迴文式的同心結來贈與對方,綿綿思戀與萬千情愫也都蘊含其中了,相對其他的信物,同心結有一份含蓄的深沉,因為它融入了戀人的巧思。
多情的古人留下許多與結相關的詩詞:六朝時錢塘名妓蘇小小《蘇小小歌》:「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里的「結同心」;唐朝著名詩人孟郊《結愛》:「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結妾獨守志,結君早歸意。始知結衣裳,不知結心腸。坐結亦行結,結盡百年月。」里的「結心腸」都表現了對愛情海枯石爛,誓不變心的決心。唐長孫佐轉的妻子詩《答外》寫她給戍邊的丈夫做同心結,用同心結傾訴相思和離情之苦:
徵人去年戍邊水,夜得邊書字盈紙。揮刀就燭裁紅綺,結作同心答千里。
君寄邊書書莫絕,妾答同心心自結。同心再解不心離,離字頻看字愁滅。
結成一衣和淚封,封書只在懷袖中。莫如書故字難久,願學同心長可同。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北宋林逋所作的《相思令》: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對迎,爭忍有離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林逋終生未娶,隱居西湖孤山種梅養鶴,人稱梅妻鶴子,那麼這一懷難舍的情愫,卻從何而來呢?不由得讓人猜測林逋當年是否因為同心結未成,以至苦了自己一生,或許也苦了兩個人的一生?
9.簪
「何以結相於?金薄畫搔頭」
搔頭是簪的別稱,據《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寵愛李夫人,有一次取下李夫人的玉簪搔頭,搔頭之名由此而來。古時規定罪犯不許戴簪,就是後妃有過錯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徵著尊嚴。周宣王的姜後有一段「退簪勸政」的佳話:說的是周宣王一度沉溺安逸,荒疏了國政,明曉大義的姜後為了規勸丈夫勤政,就退去了發簪和耳墜長跪於永巷,表示自己有罪,周宣王知道王後的心意後感到羞愧,於是開始勵精圖治,開創了周王室的中興局面。
《鼓吹曲詞.有所思》中寫一個女子為遠方的情人准備了一支玳瑁簪子,她用心地修飾這支簪子,加上雙珠還覺不足,再加上玉飾,如此珍重,自是出於一往情深。卻不料「聞君有他心」,於是她把那簪子 「拉雜催燒之、當風揚其灰。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何苦這樣做呢?還是從心頭難以割捨的那份情意吧。
10.裙
「何以答歡忻?紈素三條裙」
古時將絹稱為紈素,「紈素三條裙」指的是絹做的裙子。漢劉熙《釋名·釋衣服》:裙,群也,連接群幅也。古時布帛門幅狹窄,一條裙子通常由多幅布帛拼制而成,因而有「裙」的名稱。歷史上曾出現過各式各樣的裙子,如:彈墨裙、鳳尾裙、月華裙、真珠裙、鬱金裙、石榴裙等等。《新唐書·五行志》記載:「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這種以百鳥之羽織成百鳥之狀的裙子, 由唐中宗之女安樂公主創制,並在當時貴族女性中廣為流行,致使山林中的珍禽瑞鳥被捕殺殆盡,後被朝廷下令禁止。奢華的貴婦畢竟是少數,古代的平民女子都是樸素的戴荊釵、著布裙。因此,「釵裙」也是千百年來我國普通女性的代稱。
關於裙子的情愫最讓人感慨的莫過於武則天一首《如意曲》: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詩是她為誰寫下的呢?一樣身處於千丈紅塵與茫茫人海,人世間的女子哪怕豪氣干雲如武則天,看到月光里的桂樹,仍舊沒逃得過夜夜綿長的思念,又有誰能躲得過?
魏晉南北朝以前的情詩,處處都可見到不加掩飾的真摯與熾烈,三國詩人繁欽的《定情詩》也是如此,詩里一對戀人用各種信物來見證他們的愛情,每一信物都被賦予了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信念。詩中提到的信物有一些已經遠離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一些直到現在還在相愛的人之間傳遞。
女子給男子
一,內衣。古代女子,貼身必著肚兜或抹胸,上綉各式吉祥圖案,少女若以此物定情,少男必時時貼身穿著,其中寓意,自不待言。如果你有錢,自然可以贈送高檔的內衣,如三言兩拍中的《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珍珠衫便是一件珍貴的定情內衣。
二,頭發。古人雲:身體發膚,父母所授,不可輕易毀棄。但一旦遇著情郎,自然女大不由娘,管他什麼規矩,拿起剪子一鉸,一束青絲贈潘安。可想而知,這一束頭發,將惹出多少情思!
三,香料。龍涎香是首選,其他有獨特芬芳的香料也不失為定情嘉品。試想,一旦你的情郎身上散發某種獨特的香氣,不是向其他女子暗示此人已經有所歸屬了嗎?這和動物們四處撒尿或以氣味佔領轄地,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韓壽偷香的佳話,就是少女送他龍涎香給送出來的。
四,對半之物。將成雙成對的物件或搭配成對的物件拆開,各執一半,以表盟約,其作用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合同,一式二份,以後哪怕滄海桑田,只要兩邊的信物對得上,就可以再續前緣。古代少女有將胭脂盒拆開,以蓋子送情郎的,有將鏡子拆開,以一半贈情郎的。如果現在小女生要學習參照的話,建議將剪刀拆開,各人得一般,或者買一桿稱,把秤砣喂情郎,讓他鐵了心愛你。

8. 三言中描寫愛情婚姻的作品有

C 解析 分 析: 本題以古代中國的明清小說切入考查材料信息的獲取與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三言二拍這向個故事的共性。題乾材料反映的是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愛情故事,人置於中心地位,體現了人文主義,C項正確;A項「單一單調」說法錯誤;B項「主流價值觀」說法錯誤;D項「廣泛認可」說法錯誤。 考點: 古代中國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文學成就·明清小說

9. 請問三言二拍中有哪些篇章是有關於友情的!謝謝

警世通言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喻世明言第七卷 羊角哀捨命全交

10. 紅樓夢中寶玉送舊帕子給黛玉是什麼意思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里錯以錯勸哥哥
寶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兩條手帕子撂與晴雯,笑道:"也罷,就說我叫你送這個給他去了."晴雯道:"這又奇了.他要這半新不舊的兩條手帕子?他又要惱了 ,說你打趣他."寶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道."

本來想三言兩語給你解釋的,突然看到這個分析詳細,也最准確就引用了過來

支持寶黛的必看----寶玉贈帕的真義

「橫也絲來豎也絲」之說和「舊帕乃舊物,意為不忘舊情之說」這個論據是最流行的…………也是最不可能的,大家千萬別信。
對上面兩種解釋,個人覺得都有點不盡人意之處:「橫也絲來豎也絲」這個解釋看似完美,可黛玉在收到帕子後,開始也愣,後來悟出寶玉的意思,然後激動異常。一句「橫也絲來豎也絲」以黛玉的詩才和智商不可能想這么久,而且也不至於為一句這么簡單的情詩激動異常。至於「不忘舊情」這個論據強烈建議給周老送去,因為寶玉送給湘雲的麒麟是新的…………這個論據顯然不可能。那寶玉贈帕的真義是什麼呢?在說寶玉贈帕之前我先說說一個被人忽視的細節:
湘雲第二次出現在大觀園,同首次一樣,一句「史大姑娘來了」把眾人招呼到她的身邊。而她,這一次獨獨給四個大丫頭拿了四個絳紋石的戒指兒:「襲人姐姐一個 , 鴛鴦姐姐一個,金釧兒姐姐一個,平兒姐姐一個」。晴雯麝月紫鴛金鶯不是比金釧兒平兒和湘雲更熟一些嗎?原來絳紋石就是與通靈玉一樣的玉材,絳紋石其實暗示寶玉,四個丫鬟暗示著「襲、鴛、金、平」——就是昔怨今平,絳紋石被手帕包著暗示和寶玉之帕有關,讓湘雲來送因為湘雲和黛玉有時可以「互換」,這昔怨今平其實說的是寶玉贈帕前因後果這一大段情節。
請看第30回,原文有這么一段

寶玉自知這話說的造次了,後悔不來,登時臉上紅脹起來,低著頭不敢則一聲。幸而屋裡沒人。林黛玉直瞪瞪的瞅了他半天,氣的一聲兒也說不出來。見寶玉憋的臉上紫脹,便咬著牙用指頭狠命的在他額顱上戳了一下,哼了一聲,咬牙說道:「你這——」剛說了兩個字,便又嘆了一口氣,仍拿起手帕子來檫眼淚。寶玉心裡原有無限的心事,又兼說錯了話,正自後悔;又見黛玉戳他一下,要說又說不出來,自嘆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不覺滾下淚來。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帶來,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雖然哭著,卻一眼看見了,見他穿著簇新藕合紗衫,竟去拭淚,便一面自己拭著淚,一面回身將枕邊搭的一方綃帕子拿起來,向寶玉懷里一摔,一語不發,仍掩面自泣。寶玉見他摔了帕子來,忙接住拭了淚,(脂批:寫盡寶、黛無限心曲,假使聖嘆見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處)又挨近前些,伸手拉了林黛玉一隻手,笑道:「我的五臟都碎了,你還只是哭。走罷,我同你往老太太跟前去。」林黛玉將手一摔道:「誰同你拉拉扯扯的。一天大似一天的,還這么涎皮賴臉的,連個道理也不知道。」

我暫且稱這一情節為黛玉贈帕,寶玉接了黛玉的帕子拭淚,自是拿了去,且仔細保留著!為什麼?原因聽我細細道來,請看第18回有這么一段,

少時襲人倒了茶來,見身邊佩物一件無存,(脂批:襲人在玉兄一身無時不照察到)因笑道:「帶的東西又是那起沒臉的東西們解了去了。」林黛玉聽說,走來瞧瞧,果然一件無存,因向寶玉道:「我給你的那個
荷包也給他們了?(脂批:又起樓閣)你明兒再想我的東西,可不能夠了!」說畢,賭氣回房,將前日寶玉所煩他作的那個香袋兒,做了一半,賭氣拿過來就鉸。寶玉見他生氣,便知不妥,忙趕過來,早剪破了。
寶玉已見過這香囊,雖尚未完,卻十分精巧,費了許多工夫,今見無故剪了,卻也可氣。因忙把衣領解了,從裡面紅襖襟上將黛玉所給的那荷包解了下來,遞與黛玉瞧道:「你瞧瞧,這是什麼!我那一回把你的東西給人了?」林黛玉見他如此珍重,帶在裡面,(脂批:按理論之,則是「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若以兒女女子之情論之,則事必有之,事必有之,理又系今古小說中不能道得寫得,談情者不能說出講出,情痴之至文也!)可知是怕人拿去之意,因此又自悔莽撞,未見皂白就剪了香袋,(脂批:情痴之至!若無此悔便是一庸俗小性之女子矣)因此又愧又氣,低頭一言不發。

我暫且稱這一情節為寶玉重情惜物。寶玉將黛玉所贈之物視為珍寶,珍重之至,將其貼身藏放。那麼黛玉給他拭淚的帕子怎麼會隨意丟棄呢?且當時二人因鬥嘴還使得寶玉再次摔玉(29回)後,黛玉既後悔又傷心,趕上寶玉過來勸導,還兀自傷心落淚,惹得寶玉說錯話並後悔哭泣。就在這時,黛玉傷心哭泣之餘不忘給寶玉摔來一個帕子。二人心意至此處表露無遺,他們二人自是心知肚明,各位看客也無不明白。無怪乎脂批寫道:寫盡寶、黛無限心曲,假使聖嘆見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處。

二人在互露愛意情況下,寶玉得到了這么一個帕子,可以說,這就不是一個普通的帕子了,有無限的愛意凝聚在裡面,就是二人活生生的愛情見證了,是一件愛情信物了,這個雙方都是明白的!
再回轉來看第34回寶玉贈帕一段,

寶玉想了一想,便伸手拿了兩條手帕子撂與晴雯,笑道:「也罷,就說我叫你送這個給他去了。」晴雯道:「這又奇了。他要這半新不舊的兩條手帕子?他又要惱了,說你打趣他。」寶玉笑道:「你放心,他自然知
道。」晴雯聽了,只得拿了帕子往瀟湘館來。只見春纖正在欄桿上晾手帕子,(脂批:送的是手帕,晾的是手帕,妙文)見他進來,忙擺手兒,說:「睡下了。」晴雯走進來,滿屋黑魆。並未點燈。黛玉已睡在床上。問是誰。晴雯忙答道:「晴雯。」黛玉道:「做什麼?」晴雯道:「二爺送手帕子來給姑娘。」黛玉聽了,心中發悶:「做什麼送手帕子來給我?」因問:「這帕子是誰送他的?必是上好的,叫他留著送別人罷,我這會子不用這個。」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舊的。」林黛玉聽見,越發悶住,著實細心搜求,思忖一時,方大悟過來,連忙說:「放下,去罷。」晴雯聽了,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盤算,不解何意。
這里林黛玉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盪:寶玉這番苦心,能領會我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這番苦意,不知將來如何,又令我可悲;忽然好好的送兩塊舊帕子來,若不是領我深意,單看了這帕子,又令我可笑;再想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我自己每每好哭,想來也無味,又令我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黛玉由不得余意綿纏,令掌燈,也想不起嫌疑避諱等事,便向案上研墨蘸筆,便向那兩塊舊帕上走筆寫道:

⊙劭招罾嶗崢沾梗�等饗信茲次��?
尺幅鮫鮹勞解贈,叫人焉得不傷悲!

拋珠滾玉只偷潸,鎮日無心鎮日閑;
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

綵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既然有了前面的黛玉贈帕一說,此處寶玉贈帕,寶玉說「你放心,他自然知道」的話及黛玉大悟過來,而聰明的晴雯不解何意自然在情理之中。當日黛玉贈帕只有二人在場,今日寶玉送舊帕子過來,黛玉思及前
日之事,自會明白是何道理了。這「魚傳尺素」,相互愛慕之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他人豈能明白?至此處,你手中拿著我用過的舊帕子,我手中拿著你用過的舊帕子,雙方的愛情以此二物為信物,傳遞著彼此的愛慕之情!黛玉正因為得到了寶玉的正面答復,於是在贈來的帕子上寫下了定情詩題帕三絕。
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寶玉贈帕應該理解為寶玉和黛玉互贈愛情信物之說。何謂「互贈」?即黛玉贈帕和寶玉贈帕。這三個章回里,曹公寫石頭記構思行文之妙可見一斑,贈帕實為兩事件,然而曹公在第30回沒有明寫黛玉贈帕,一來為第34回明寫寶玉贈帕留下了伏筆,二來估計是以免重復之意。寶玉贈帕為明贈,用墨如潑,黛玉贈帕為暗贈,簡單帶過!這種虛實結合,張弛有道的筆法,使得我們大多隻注意到了寶玉贈帕,而忽略了黛玉贈帕。其實沒有黛玉贈帕作鋪陳,哪來的寶玉贈帕?所以這才是寶玉贈帕的真正全過程,這就是黛玉激動異常的原因。寶玉贈帕的真義其實就是這一段感人至深的定情過程---心有靈犀,昔怨今平。

閱讀全文

與三言中哪些有愛情信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向佐婚姻現狀如何 瀏覽:440
贊美女人身上的細節有哪些語言 瀏覽:325
氣質型美女怎麼稱呼 瀏覽:870
炒房拉動經濟靠什麼 瀏覽:129
發展航天事業有什麼好處 瀏覽:201
編制事業單位面試問什麼問題 瀏覽:235
事業上的網名叫什麼 瀏覽:122
考上事業編需要多久時間 瀏覽:904
白雲區幸福里有哪些小區 瀏覽:759
寓意愛情的歌曲有哪些 瀏覽:219
阿水的故事裡面都可以講哪些故事 瀏覽:221
幸福是什麼書法寫的 瀏覽:613
林語堂的幸福觀是什麼 瀏覽:832
美女卧底被發現是什麼電視劇 瀏覽:164
婚姻中男人沒錢了怎麼辦 瀏覽:55
中國美女在印度是什麼地位 瀏覽:952
什麼是婚姻理念 瀏覽:68
健康淄博公眾號門診病歷怎麼拿到 瀏覽:632
環藝考事業單位能考哪些 瀏覽:277
婚姻自由是行使什麼權利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