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白的傳說故事
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一天晚上,李白讀書作文之後,酣然入夢。夢中,他仍然在奮筆疾書。突然,他發現自己的筆頭上開出一朵潔白如玉的蓮花來,光彩奪目,正在詫異之間,一張張白紙又從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興極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筆給他。想到這里,李白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沒成想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於是,李白捧起一堆蓮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邊站定,揚手把蓮花灑向池水中。
頃刻間,奇跡出現了:只見蓮花入水後,即刻生出莖葉,競相綻放。微風吹來,花兒輕輕搖曳,陣陣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歡喜,剛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過來。李白回憶著夢中的歷歷情節,感慨:這是一個多麼神奇美好的夢啊。
此後,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銳進,讀書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會生活,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最終成為一個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詩人,至今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後來,人們就將夢筆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語「夢筆生花」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1)唐代時漢陽城有哪些愛情故事擴展閱讀: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這位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詩人,「綉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餘光中詩),猶如歷史長河裡最璀璨的星辰,永遠照耀著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李白天賦異稟灑脫不凡,猶如一位笑傲江湖的超級俠客。李白的人俠義,詩俠氣,以詩為劍,「不屈己,不幹人」,用一身磊落風骨,傳遞著中國千古文人俠客夢。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這首流芳千古的《俠客行》讓無數人悠然神往,盪氣回腸。
金庸就從這首詩里得到啟發,寫出了小說《俠客行》,而且將一門武功決絕隱藏在這首詩里。李白應該是「詩人里劍術第一,劍士里文采第一」的人。他之所以給人留下俠客的印象,主要還是來自於他灑脫不羈的人格魅力和渾然天成的文學才華。
他以筆為劍,揮灑自如,千百年來鮮有人能與他比肩,「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起舞蓮花劍,行歌明月弓。」「萬里橫戈探虎穴,三杯拔劍舞龍泉。」「將軍自起舞長劍,壯士呼聲動九垓。功成獻凱見明主,丹青畫像麒麟台。」
這些動人心魄的詩句在中國文學史里永遠閃爍著光芒,也引得無數人對李白的劍術充滿了遐想。
『貳』 關於息夫人的詩句有哪些
1. 關於息夫人的詩句
關於息夫人的詩句 1.求息夫人的詩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
忘卻昔日恩。
看花滿眼淚,
不共楚王言。
公元前984年,息夫人回陳國省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也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不堪蹂躪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自盡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就連曹雪芹在《紅樓夢》里也引詩嘆道:「千古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詩人宋之問曾感嘆道:「可憐楚破息/腸斷息夫人/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2.有一首詩《息夫人》其歷史背景和寓意什麼
息夫人, 春秋時期息國國君的夫人,出生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媯姓世家,又名息媯,因容顏絕代又稱為"桃花夫人"。
前人有詩雲:"桃花夫人好顏色/月中飛出雲中得/新感恩仍舊感恩/一傾城矣再傾國/"息夫人初到息國時,息國的國力已是衰弱不振。見君候整日沉湎於酒色,疏於政事,她憂國憂民之心寤寐不忘,就變著法兒規勸息侯勤於朝政,親賢士,遠群小,獎耕戰,興農商。
息侯聽了夫人的勸導,使息國慢慢地走上了自強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
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自盡而死。
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王維 《息夫人》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王維寫這首詩,並不單純是歌詠歷史。
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 」,這兩句是擬息夫人的口吻,說不要以為你今天的寵愛,就能使我忘掉舊日的思情。這實際上也是詩人不與腐朽的統治者同流合污的心聲。
「莫以」、「難忘」,以新寵並不足以收買息夫人的心,突出了舊恩的珍貴難忘,顯示了淫威和富貴並不能徹底征服弱小者的靈魂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
舊恩難忘 ,而新寵實際上是一種侮辱。息夫人在富麗華美的楚宮里,看著本來使人愉悅的花朵,卻是滿眼淚水,對追隨在她身邊的楚王始終不共一言。
「看花滿眼淚」,只點出精神的極度痛苦,並且在沉默中極力地自我剋制著,卻沒有交待流淚的原因,就為後一句蓄了勢 。「不共楚王言 」,就顯得格外深沉。
這沉默中包含著對人格的污損,愛情的踐踏,也許是由此而蓄積在心底的怨憤和仇恨。詩人塑造了一個受著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婦女形象。
唐孟棨《本事詩》記載 :「寧王憲(玄宗兄)貴盛,寵妓數十人,皆絕藝上色。宅左有賣餅者妻,纖白明晰,王一見屬目,厚遺其夫取之,寵惜逾等。
環歲,因問之 :『汝復憶餅師否?』默然不對。王召餅師使見之。
其妻注視,雙淚垂頰,若不勝情。時王座客十餘人,皆當時文士,無不凄異。
王命賦詩,王右丞維詩先成,雲雲(按即《息夫人》)。……王乃歸餅師,使終其志 。」
它不是敘事詩,但卻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敘事詩還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限於篇幅,它不能有頭有尾地敘述故事,但卻抓住或虛構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沖突性、最富有包蘊的一剎那,啟發讀者從一鱗半爪去想像全龍。
這種在抒情詩中包含著故事,帶著「小說氣」的現象,清人紀昀在評李商隱的詩時曾予以指出。但它的濫觴卻可能很早了。
王維這首詩就領先了一百多年。
3.有哪些息媯寫的詩詞
息媯(guī)沒有詩作流傳。但是,有寫息媯的詩。
1、王維《息夫人抄》
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
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
注釋: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時息國君主的妻子。公元前680年,楚王滅了息國,將她據為己有。她雖在楚宮里生了兩個孩子:熊艱與熊惲,但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楚王問她為什麼不說話?她答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不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一說:因為出生那天桃花都開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
2、《過桃花夫人廟》
劉長卿
寂寞應千歲,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雲雨飛何處,山川是舊時。
獨憐春草色,猶似憶佳期。
3、《息夫人》
宋之問
可憐楚知破息,腸斷息夫人。
乃為泉下骨,不作楚王嬪。
楚王寵莫盛,息君情更親。
情親怨生別,一朝俱殺身。
4、《題桃花夫人廟》
杜牧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5、《題息夫人廟》
鄧漢儀
楚宮慵掃眉黛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道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6、《題息夫人廟》
洪亮吉
空將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憐。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頭已一千年。
4.關於息夫人的故事有哪些
息夫人原本是陳國公主,貌美如花,後來嫁給了息國國主。陳國還有一位公主是蔡國國主的夫人。一次,息夫人回家鄉,路經蔡國便前去王宮拜訪蔡侯夫人。
息夫人的故事:
一、息夫人的故事一直被人們口耳相傳。息夫人為了不讓丈夫死在楚國人的屠刀下委身於楚國國君。楚文王讓息國國主成為了守城門的小官。息夫人在進入楚王宮後一連生下了兩個王子,楚文王很高興。
一晃三年過去了,在這三年裡息夫人從來沒有笑過,也沒有說過話。楚文王很疑惑詢問息夫人。息夫人回答道,她一連服侍了兩位丈夫,不能做節婦,自己有什麼臉面歡笑呢?一次,楚文王到城外打獵估摸短時間內不能回來。息夫人想趁著這個機會去看望一下自己的前夫。兩人見面不久就相擁哭成了一團。息夫人哭訴道,自己一開始委身楚王是要保住息候的性命,後來是想要能夠見到息候一面,現在她的心願已經完成了,死也不怕了。
息候安慰夫人他們兩人一定會有團圓的日子,他現在甘心成為守門小官還不是為了等待兩人團圓。息夫人認為自己不能繼續背負不清不楚的名聲活著,反倒不如一死了之。息夫人憤而撞向城門,息候沒來得及阻止眼看妻子死去了。息夫人的死亡讓息候心灰意冷,他也跟隨息夫人而去,一頭撞向了城門。楚文王狩獵歸來後,感動於兩人的深情,將兩人葬在了桃花山上。後代們在山中建了個桃花夫人廟,現在還是當地的著名風景點。不少詩人路過桃花廟都留下了詩作,贊揚了息夫人忍辱三年的堅強品性。
二、王維曾經作了一首名為息夫人的詩。整首詩的意思是不會因為現在的恩寵而忘記以前的感情,息夫人滿含熱淚地看花也始終不肯跟楚王說一句話。息夫人這首詩是四言絕句,前兩句是用息夫人的口吻述說她的不屈服。
5.「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出自哪首詩
唐代杜牧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至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
《題桃花夫人廟》
小杜用綠珠墜樓和息夫人偷生做比較,他覺得息國亡國責任全在息夫人,息夫人亡國後,仍然享受人間富貴,這讓小杜非常生氣,他拿綠珠殉情的故事譴責息夫人。綠珠也是一個令人同情的受命運撥弄的女子,她本為交趾女,姿容絕艷,石崇以「珠十斛」購得,頗為寵幸。權傾一時的孫秀饞涎綠珠美色,便派人向石崇索綠珠。石崇放出話去:「綠珠是我所愛,除此人之外,其他美人隨你挑選。」
孫秀得知石崇抗命,大怒,便游說趙王司馬倫誅殺石崇。當趙王派兵來抓石崇時,石崇正與綠珠在高樓飲宴,對綠珠說;「我今日為你而死。」綠珠哭著答道:「願效死於君前。」言罷,即跳樓而亡。隨後,石崇及其家人全被趙王倫殺死。小杜看來,息夫人當日死在楚文王面前才是正確的選擇!
貪生怕死是人的本性,雖然有捨生取義的古訓,古訓常常是用來說別人的,清朝鄧漢儀也僅僅是傷心沉痛,他自己不也苟且著活在世上嗎?
楚宮慵掃眉黛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題息夫人廟》
他把息夫人與投靠清廷的文人相提並論,類比不倫不類。息夫人能做的反抗就是無言以對,比那些軟骨頭文人強上百倍。
洪亮吉更過分、刻薄:
空將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憐。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頭已一千年。
《題息夫人廟》
他的意思大約是息夫人應該有堅如磐石的意志,努力保證第一任丈夫對自己的所有權,這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其他,詩人全部放在心上。一方面要女子溫柔似水,另一方面又不能給溫柔女子完整的保護,當危險到來的時候,洪亮吉們不去想怎麼讓女子保全性命,卻要求女子們具備聖人才有的品格,為他們守貞。非人的禮教下扭曲變態的靈魂,沒有一點人情味!
息國滅亡的責任憑什麼讓一個女子承擔。楚國要擴張,遲早會滅了息國,楚文王虜走息夫人只能算是額外的戰利品了。杜牧不去責備橫行霸道的楚文王,卻對一個小女子指手畫腳。他自己整日流連青樓,贏得薄倖名,不求上進,卻要求商女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大約後庭花讓小杜產生審美疲勞,整天看同一首歌,發現各地商女演唱曲目都很單調,想看更為多元的表演,才這么說的吧。如果某地商女高唱《國殤》,大舞《秦王破陣》,當地有關部門一定會來關照一下,「商女憑什麼演出高雅嚴肅作品,這種惡搞應予禁止」雲雲。
安史之亂,唐明皇倉皇出逃,馬嵬坡下,楊玉環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紅顏被當作禍水,她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美麗而成為替罪羊,此恨綿綿無絕期。息夫人一言不發,花蕊夫人卻不甘心: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
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紅顏誤國思想,大概也是我國的「國粹」之一了吧。偏巧英雄無奈是多情,總是不由自主喜歡紅顏,而且歷代的「英雄」人物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能夠輕而易舉將紅顏搶奪到手。美色對「英雄」人物來說不過是賴以炫耀和犒勞自己的戰利品。然而到了感情的戰場,「英雄」們攻城掠寨的文韜武略未必管用,當他們不由自主陷入全然陌生的戰場後,在事功方面難免有所放鬆,於是「從此君王不早朝」。君王自己不負責任,臨危不能保護自己的愛人,後人還會幫他們說話,把責任推到無過錯的、被動的女子身上。難怪大家都要當英雄,成功了,是自己能幹;失敗了,都是別人的錯,世上哪還有比這更便宜的好事?
6."千古艱難惟一死"的全詩
清·康熙年間·鄧漢儀《題息夫人廟》: 楚宮慵掃黛眉新,只自無言對暮春。
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 戰國時期的息夫人被楚王擄掠做了妃子,卻心念故夫不發一語,這本是舊文人作詩的好話題,但經歷滄桑巨變未久的鄧漢儀的目光顯然已從息夫人身上掠過,一句「傷心豈獨息夫人」道出的分明是明清易代之際文人的尷尬處境,這有時人記載(徐承烈《燕居瑣語》)為證:「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讀之遽患心痛卒。」筆如刀,也不過如此吧?但詩確是好詩,好就好在蘊含豐厚復雜:悲憫?感嘆?微諷?殊堪玩味。
的確,身處易代之際的知識分子「生還是死」是一個不容後人以現世的精明加以輕薄的話題。
『叄』 有哪些與息夫人相關的趣聞軼事她為何被稱為桃花夫人
息媯省親時(一說出嫁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危難時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識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貲倍加寵愛,在楚國別都穰邑(今鄧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並鑿修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為之絕勝。
在河南的土地上,息夫人所經之處都建廟立碑,被尊為「平安神」,如今依然是河南省息縣的地域形象名片。
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一說:因為出生那天桃花都開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趣聞軼事
桃花廟
息國亡國後,息侯被俘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息夫人在楚宮中備受寵愛,三年的時光一晃就過去了,息夫人為楚文王生下兩個兒子,但卻始終不發一言,楚文王十分納悶,一定要息夫人說出道理來,息夫人萬般無奈,才淚流滿面地說道:「吾一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向人言語呢!」
轉瞬秋風送爽,桂子飄香,楚文王興高采烈地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後才能回宮。息夫人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處私會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同隔世,息夫人邊哭邊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初則為保全大王性命,繼則為想見大王一面,如今心願已了,死也瞑目。」
息侯心碎腸斷,安慰息夫人:「蒼天見憐,必有重聚之日,我甘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團圓的機會么!」
息夫人認為與其痛苦地偷生苟活,不如慷慨地一了百了,於是奮力朝城牆撞去,息侯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殞。息侯大慟,頓時萬念俱灰,為報答息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獵回來,聽說此事,黯然神傷,有感於二人的感情,竟也以諸侯之禮將息侯與息夫人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後人在山麓建祠,四時奉祀,稱為「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至今仍為漢陽府(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的名勝之一。
唐代詩人杜牧途經漢陽時,曾到廟中憑吊,題詩道:
細腰宮里露桃新,脈脈無言度幾春。
畢竟息亡緣底事,可憐金谷墜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