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婚姻最後會變成什麼
婚姻最後會變成什麼
婚姻最後會變成什麼,婚姻對於兩個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而且兩個人若想長長久久的在一起,必然分不開「和」,這個「和」是指兩個人相處起來非常和諧,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下面看看婚姻最後會變成什麼。
婚姻相處久了之後就會給人一種親情的感覺,而且大家也沒有了剛開始談戀愛那樣的激情。很多婚姻到最後也都發展的比較平平淡淡,因為兩個人也都是一起過日子。大家也都覺得這樣的婚姻生活是比較幸福的,而且也比較簡簡單單。
所以說很多婚姻在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有激情,但是時間久了之後就會回歸平淡。感情這種東西不是永遠保鮮,不是每一段婚姻都能幸福美滿。所以說婚姻到最後也都相處的像家人一樣,這個時候更多的就是親人一樣的感覺。
剛開始步入婚姻會有幻想
可能兩個人剛開始步入婚姻的時候都帶著比較美好的幻想,但是時間久了之後就會發現婚姻像一艘船。大家可能上的是假船,也有可能是一艘比較幸福的船。所以說這也就要看兩個人不一樣的選擇,也需要看兩個人之間怎麼經營和相處。畢竟婚姻還是比較幸福的,而且兩個人在相處久了之後也都比較平淡。
婚姻是加入柴米油鹽
很多人也都覺得婚姻主要是加入生活當中的柴米油鹽,所以說有些時候難免會有一些矛盾和爭吵。這也就希望兩個人能夠互相理解和包容,這樣才能夠有一段非常幸福美滿的感情。
如果兩個人也都不願意妥協,那麼就會讓這段感情變得比較糟糕。很多人在剛開始結婚的時候會特別的有激情,而且也會做一些甜蜜的事情。但是有了孩子之後,都會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孩子的身上,這個時候也就是平平淡淡的過日子。
學會妥協很重要
有很多的人也都覺得感情是比較幸福的,婚姻也是需要大家很好的去經營和維持。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感情生活比較幸福,還能夠讓大家有一個非常好的狀態。如果說人們都沒有很好的注意這些事情,那麼就會發現婚姻也都是湊合過日子。兩個人在相處之間一定要有一個人學會妥協,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維護這種感情。
你早晚會明白:當愛情變成親情,真正的婚姻才剛剛開始
成年人對婚姻的焦慮,是從愛情變淡開始的。
演員黃磊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非常反對夫妻變成親人,我母親、女兒是我的親人,我的妻子永遠是我的愛人,我跟我妻子依然是情侶,一生都應該是情侶才對。」
有人說,這就是婚姻該有的模樣,從相愛開始,一直相愛到老,一輩子把對方當成愛人,而不是以親情的名義不去愛。
這樣的認知的確沒錯,但問題出在——誰說相愛的人,就不能成為親人;誰說成為親情的兩個人,就不存在愛。
什麼是愛情?
哥倫比亞的`生物學家發展,愛情無非是通過進化的力量主導,通過激素起作用,伴隨「愛情激素」的分泌產生慾望和一系列化學反應的生物程序。
簡單來說,彼此之間的吸引力,與繁衍的本能,讓兩個人分泌出各種愛情激素。
在這些激素的刺激下,兩個人會產生心跳加速、面紅耳赤、思念對方等等反應,這是愛情來臨的表現。
但同時,生物學家發現,愛情激素維持不了太久,甚至一到三年就會逐漸消失。
曾經讓你小鹿亂撞的人,最後會變成拉著對方的手也毫無感覺的人;曾經讓你魂不守舍的人,最後會變成習慣了對方存在的人。
這不能證明愛情已經消失,只能證明愛情在相處中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
只有能接受這種轉變,懂得用其他方式延續兩個人感情的情侶,才容易相伴到最後。
更重要的是,誰都要經歷這種轉變,這是愛情的常態,所以,當愛情變成親情的時候,真正的婚姻才剛剛開始。
或者說,真正的婚姻,本身就是愛情和親情的共同體。
親情,是在愛上加一份責任
一對新人結婚,是一段感情有實質性改變的標志。現場很多人會聽到這樣的反問:
「你是否願意娶/嫁給這位女士/男士,愛她/他、忠誠於她/他、無論她貧窮、患病或者殘疾,直至死亡?」
當新人說「我願意」的時候,大抵是世間最美的情話。
可是,這句話不應該只是說說,這是在向雙方親人、雙方親友做出的保證,是給對方的承諾,是准備好負責的誓言。
從這一刻開始,兩個人組成一個家,彼此的關系,便不單單只是戀人,更是家人,因為多了一份需要肩負的責任,這是親情必有的因素。
正如周國平先生在《婚姻與愛情》中寫道:
「愛情是精神生活,遵循理想原則;婚姻是社會生活,遵循現實原則。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兩者統一起來。」
誠如這段話所說,婚姻和愛情,永遠不可能劃上等號。
兩個人戀愛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只是對方是否高興,約會應該去哪,當下應該說什麼情話,情人節應該送什麼樣的禮物。
可是,一旦兩個人步入婚姻,要考慮的是每天吃什麼,誰做飯,誰負責家裡的主要開支,誰操心孩子...
也可以說,戀愛可以只是談談,圖高興就好,可是婚姻是一份責任,要維持兩個人的生活。
正是因為如此,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才會逐漸變成親情,這個時候的親情,是自己把對方當成自己的妻子或丈夫去相處。
而兩個人之間的責任,也不是愛的時候才應該履行的義務,而是哪怕沒那麼愛,也應該用力去愛的責任。
所以,親情的融入,不會使得一份感情變質,它只會讓愛情更加牢固。
親情,是比愛情更深的羈絆
微電影《三十天的約定》里有對夫妻,剛結婚的時候,他們以為彼此的感情牢不可破,以為兩個人會和現在一般甜蜜下去。
可是,過了幾年後,當愛趨於平淡,兩個人能說的話越來越少,無味的生活越來越多。
當男人覺得每次和妻子過結婚紀念日,就是在走流程;當他每天醒來,都想直接離開家;當他下班後,也沒有直接回家的沖動時,他開始覺得不愛了。
當初的結合是因為愛,男人心想——之後的分開,也應該因為不愛。
回家後,男人提出了要離婚,女人只是詫異了幾秒,然後告訴他:「可以離婚,不過最後再愛三十天吧。」
按照女人的要求,男人開始每天早上擁抱後再出門,每天下班回家陪女人逛街買菜,每天睡覺前睡一會天,說完晚安再睡。
三十天還沒過去,男人心中的愛重新被喚醒,他突然明白,愛一直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種存在方式。
剛戀愛的情侶,所謂的「愛」,無非是24小時的陪伴,是時時刻刻的想念,是膩到流油的情話,是互訴衷腸的幸福。
但愛是會逐漸轉變的,沒有誰的愛能轟轟烈烈地一直維持下去。
到了最後,愛成了兩個人之間一些無聲的默契,成了下班後已經做好的飯菜,成了對彼此的了解,成了對這個家的付出,對另一半的偏袒。
這個時候的愛,也許看起來沒有那麼濃烈,但這個時候的婚姻才真正開始,因為兩個人總要學會和平淡相處。
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不夠愛的表現,只是習慣了對方,才以為愛消失了的表現。
親情在愛情里的融入,只會使兩個人羈絆更深,因為真正習慣有一個人之後,不會在意,但也很難真的忘卻。
曾經在微博上看過這樣一段話:
「我以前,我也以為,開始厭倦了就是要結束了。直到最近才知道,當你感覺愛開始變淡的時候,真正的愛才開始浮現。
當然,你可以選擇放棄掉,然後去尋找又一個新鮮的愛。但代價就是,你永遠逃不出新鮮感的循環。」
每個人的愛,都會隨著時間逐漸發生變化。
剛開始是你儂我儂,後來是心有牽掛,最後是習慣陪伴,但這並不意味著愛就此消失,只能證明愛換了一種新的形式存在。這種形式,叫作——親情。
畢竟,愛情終將會和親情融合,愛是只需要那一個人的陪伴,親情是逐漸肩負起這個家的責任。
也是因為如此,當愛情變成親情的時候,婚姻才剛剛開始,只有熬過這段轉變,才不至於總在愛一個人,卻永遠沒有結局。
婚姻走到最後,為什麼會由夫妻變成了兄弟?
1、獨立不能成為陪伴的枷鎖
前段時間脫口秀演員思文和老公程璐離婚了,兩人曾經因為脫口秀走到一起,卻沒能繼續再走下去,和平分手,離得很平靜。
卻讓一眾粉絲覺得十分惋惜。
當初思文就是憑借那句老公是「睡在上鋪的兄弟」一戰成名的。
現在果真應驗了這句話。
一直以為那是段子,沒想到那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究其離婚的原因,就是缺乏陪伴。
因為程璐曾說過「婚姻中其實有很多課題,但是最基本的其實我沒有做到,那就是陪伴。」
當思文因腎結石做手術時,程璐不在身邊,在忙自己的事情,趕過來之後,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卻發給思文一個段子:「每一個腎結石病人的肚子里都住著一個愚公。」
當思文的親人相繼離世,在最需要關心、最脆弱的時候,程璐永遠在工作,甚至連一個電話都沒有打過。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連最基本的陪伴都沒有,那麼婚姻的意義在哪裡呢?
思文那麼獨立,真的就留下了「獨立的兩行眼淚」。
但往往越獨立的人越需要陪伴,否則那將會積攢更多的委屈。
結了婚之後,以為可以不再孤獨,但發現兩個人卻比一個人更孤獨。
難怪思文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婚姻並不會讓你不再孤獨。
聽著好心酸。
要想愛情不死,婚姻不散,陪伴首先首當其沖,任何一方的獨立都不能成為陪伴的借口和枷鎖。
別讓夫妻變成兄弟這種無奈再繼續上演。
2、溝通是最好的陪伴
然而,婚姻僅僅陪伴就可以了嗎?
現在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鍾曉彤和陳嶼這對夫妻,每天吃完晚飯,陳嶼就會伺候自己的魚,而鍾曉彤喜歡追劇。
早飯時間,鍾曉彤吃西式早點牛奶麵包,陳嶼吃中式早點豆漿油條,即使一起吃飯,陳嶼也是左手拿手機,右手拿筷子,看不見雙方的互動。
鍾曉彤不過問陳嶼的工作,陳嶼也不會在工作時間接妻子的電話,更不會接鍾曉彤上下班。
就連夫妻生活也是每月一次的「例會」。
兩人雖然生活在一個屋檐下,似乎並沒有什麼交集,偶爾說句話,那還得時陳嶼大發慈悲。
然而陳嶼很享受這種死氣沉沉的生活,鍾曉彤卻過得憋屈,簡直要窒息。
兩人結婚兩年,已經把婚姻過成了喪偶式的典範。
忍無可忍下,鍾曉彤提出了離婚。
另外一部電影《無問西東》中,許伯常老師因為要報答劉淑芬當初供自己上大學的恩情,與她結了婚,但兩人沒有共同語言,婚後的生活基本無交流。
許伯常可以對鄰居,對學生,甚至是陌生人以禮相待,但唯獨對自己的妻子冷暴力,冰態度。
這種冰冷地、無聲地排斥,給劉淑芬的心理造成了極大地傷害,經常處於崩潰狀態,動不動就暴力伺候許伯常。
恰恰這一幕被許伯常的三個學生看見,這些不了解情況的學生寫信去告發了劉淑芬。
最後歇斯底里的劉淑芬終於無法忍受,投井自殺。
兩部劇中的婚姻一離一死,恰恰說明了即使天天在一起的兩口子,如果沒有互動與交流,那麼婚姻還是走不遠。
陪伴不等於交流溝通,但最好的陪伴就是兩人說說話,互相靠近,互相欣賞。
3、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溝通
認識一對夫妻,共同經營著一家電腦店,丈夫負責技術活,妻子負責收發貨和收付款。
典型的夫妻店,生意很好。
夫妻倆幾乎整天都待在一起,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店裡,兩人談論的事情,基本上全部圍繞著店的業務展開。
他們之間的溝通,從最初結婚時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變了方向。
因為隨著店裡的生意逐漸紅火,兩人的溝通越來越多限於店裡業務的溝通,似乎成了上下級關系。
曾經聽這位妻子就抱怨過:兩人同樣一起上一天班,在店裡確實技術活多一些,丈夫比較累,但妻子也是收發貨,收付款沒閑著啊!
可是丈夫回家基本上什麼也不做,不是拿著手機沙發癱,就是用電腦打游戲。
而妻子就需要做飯、洗衣服、帶孩子,等閑下來已經累得不願說話了。
她曾經和丈夫說過:「我是你的店員、是你的保姆,是你家的兒媳婦,唯獨不是你的妻子。」
這最後一句唯獨不是你妻子,道出了多少女性與丈夫缺乏心的交流的悲哀。
當生活的瑣碎淹沒了雙方情感的交流,兩人最該做的就是想想為什麼當初走在一起,初心在哪裡呢?
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兩個人能長久地在一起是因為「你懂我」,是那種心理的需要,而不是僅僅因為需要。
這個「懂」包含了多少心的交流與默契,請在婚姻中做那個永葆初心,與愛人交心的你。
沒有陪伴就談不上交流,更不要提心靈上的溝通。
到最後,一段婚姻剩下的只有沉默,有多少婚姻會死於這種沉默?
請不要讓愛情死於婚姻,不要做那個自己婚姻的掘墓人。
Ⅱ 每年為愛情死亡的有多少人
每年為愛情死亡的不低於10人。根據調查,百分之10的自殺是出於愛情,而死於自殺的男人是女人的三倍。世界上為愛情而失去生命的人不計其數,古有梁山伯與祝英台,今有無數的痴男怨女。
Ⅲ 婚姻是不是愛情的歸宿
大多數人會想、會希望婚姻是愛情的歸宿,但是婚姻也不僅僅是愛情的歸宿,因為還有很多愛而不得的人。只能說婚姻可能是愛情最好的歸宿。
從愛情到婚姻,不是婚姻把愛情埋葬,而是愛情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棲息地。再說,愛情不一定老死於婚姻。她可以伴隨婚姻始終,和婚姻一起滅亡。如果婚姻中沒有愛情,婚姻無疑是枯燥乏味的,平淡無奇的。反過來,倘若愛情不能走到婚姻,那愛情多半會淪落為孤魂野鬼,在荒山野嶺四處漂移、游盪,無家可歸,無有伴侶,甚是可憐。
Ⅳ 為什麼現在的愛情都會敗給現實
當愛情輸給了現實,說明愛情敗給了自己。其實並不是現實的原因,而是這兩個人自身的原因,如果兩個人真的相愛,並且願意在一起,那麼現實在怎麼殘酷,只要他們共同面對,也能走到一起!
愛情是平等的,我喜歡你也希望你和我一起努力,而不是一天混吃等死,我少有抱怨你就立馬跳起來指責我現實嫌棄你。我照顧你媽媽照顧你是因為我愛你我珍惜這個家,不代表我沒地方去了你們家收留我。不代表我賣給你家當保姆。愛情從來不會才給現實,而是死於人心,死於這些理所當然的不平等。雖說沒錢會很難,但是我有多少錢我就過多少錢的生活,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