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佛法是怎麼勸人放下愛情的
首先,有一點,樓主要明白,佛是叫人放下,而不是放棄,對於有家庭的人,佛陀並不會說你們最好離婚這種話,種種電視劇的誤導其實很嚴重。
以下內容選自聖嚴法師《學佛群疑》——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所謂感情,是指男女之間、親子之間和朋友之間的關系,亦即愛情、親情和友情。佛教徒仍是凡夫,不可能沒有父母,也不可能沒有朋友,而除了出家人之外,佛教徒也應有個人的配偶。佛把眾生稱為『有情』,也就是說脫離以上三種情,就不是眾生。而且,學佛是由眾生來學的,是由凡夫開始的,任何人之間的接觸交往,都必須合情合理合法。如果佛教只講離欲,則無法使一般人進入佛門;如果佛的教化沒有感情的成分,也很難教化眾生。
佛法所稱的『慈悲』,似乎跟感情不同,但是慈悲的基礎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有人稱之為『愛』。愛除了分為有條件和無條件之外,也有『有我』和『無我』之別。佛菩薩的慈悲是無我的,人與人之間的愛是有我的;親子之愛是無條件的,男女之愛和朋友之愛則可能是有條件,也可能是無條件的。佛法是要從基礎的愛來引導至無我的慈悲。
由於佛菩薩可以無我,眾生不可能無我,因此要教導眾生從有我的愛而漸漸進入無我的慈悲;也需要先從有條件的愛,而加以凈化成無條件的愛。因此,佛教不能一開始就叫人離開感情生活。
至於佛教徒應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呢?家庭是感情關系的基礎。家庭的基礎從倫理上說是親子之情,它的構成始於男女的夫婦關系,繼而從家庭成員擴展到家庭以外的親戚朋友。這都是因家庭的需要和社會的活動而形成友情的必要。中國有句俗諺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又說『夫唱婦隨,白首偕老』。這些都是以感性的情為基點。如果沒有情,就像機器沒有潤滑的油,隨時都可能發生故障,也很容易因摩擦而受損傷。佛法目的不外為教化世間凡夫,誘導凡夫將矛盾化為和諧。因此,佛法有兩個不變的法門——智慧和慈悲。智慧是理性,慈悲是感性;以智慧來指導慈悲、運用慈悲,就可使凡夫的情感從混亂變為條理,從矛盾成為和諧。情感如果離開理性的智慧,就會泛濫成災,自害害人。
有一部佛經,叫《六方禮經》,其中提到釋迦牟尼佛時代的印度,有一種宗教信仰,教人專門拜方位。如有一次佛看到一位叫屍迦羅越的青年,正非常虔誠地禮拜六個方位,便問他拜的是什麼。那位青年說不出所以然,只回答這是父親的意思,父親在世時拜方位,他去世之後兒子也應照著拜。佛陀告訴他,佛教也拜六方,如其以孝順父母為東方,恭敬師長為南方,夫婦互相體諒為西方,愛護親友為北方,體恤仆從部屬為下方,尊敬出家修行人為上方;同時並說明了父母對兒女、師長對弟子、部屬傭人對主人以及修道的沙門對俗人,各別所應具有的態度和責任。像這些都屬於感情的范圍,是人間的倫理關系。能夠善於處理感情問題而過正當的感情生活,就是修行佛法的開始。
《維摩詰所說經》的〈佛道品〉中,記載普現色身菩薩與維摩詰的一段問話。
菩薩問維摩詰說:『你有父母妻子,也有親戚等眷屬,還有部屬和朋友,這不是很累贅嗎?』言下之意是你既是一位大菩薩,卻又拖家帶眷,怎會自在呢?維摩詰答道:『我的母親是智慧,父親是度眾生的方法,妻子是從修行得到的法喜,女兒代表慈悲心,兒子代表善心和誠實;我有家,但它代表畢竟空;我的弟子就是一切眾生,我的朋友就是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在我周圍獻藝的美女就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
這一品涵蓋了在家人生活環境中的種種人事物,維摩詰不但不因有這些累贅而不自在,反以大智慧來運用大慈悲。他雖然過著與一般人相同的感情生活,但是自有其解脫自在的內心世界。
可見,佛教徒並不需要排斥感情生活,但看其能不能以理性來指導感性;以感性來融合理性。能夠以理性的智慧來指導感性的情感,生活一定過得非常豐富、順利、左右逢源,而且自利利他。
所謂佛法的指導和智慧的原則,是教我們如何處理感情問題,而不是要我們放棄、排斥或厭惡感情。如果用情不當,會帶來困擾;用情沒有節制,也會造成災難。例如:父母對子女固然要愛護,但是溺愛,反而害了子女;男女之間應該相愛,可是婚外情或婚前復雜的感情生活,不僅會惹來家變的麻煩,也會給社會製造糾紛。另外,對親戚朋友以及師生之間、主僕之間等等關系,也都要基於理性而付出感情,否則徒生困擾。佛法,並非反對感情生活,而是要指導我們如何過合理合法的感情生活。
⑵ 明天就是情人節了 我問佛 世界上有真愛嗎 佛說是什麼意思
1、佛家不講愛情,佛講慈悲。
2、佛法為什麼不說愛,要說慈悲?因為愛裡面有感情,慈悲這個愛裡面沒有感情,它是純粹的理智。
3、慈悲跟世間所講的愛情是一樁事情,一個是覺悟,一個是迷惑。
4、愛情與慈悲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在起心動念上不一樣,一個心迷,一個心覺。
5、迷了的時候叫做愛情,覺悟了就叫慈悲。
6、佛菩薩這個愛心叫做慈悲,是永恆不變的,它是理性的,它是心性、真理自然的流露。
7、佛菩薩為什麼能夠舍己為人?慈悲心在那裡推動。
8、世間人帶著感情這個愛是假愛,靠不住,為什麼?它會變化,愛到最後會變成怨家、仇敵,所以那種愛是假的,不可靠。
9、凡夫的愛情,這個愛裡面不平等,這個愛裡面沒有真誠。為什麼沒有真誠?那個愛會變的,靠不住。
10、我們中國祖師大德們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凈土」。
11、你為什麼在娑婆世界受苦受難,在這里搞六道輪回呢?就是你的愛欲沒斷,這是六道輪回生死的根本。
12、世間人把愛欲看得很重,認為這是正當的,這個都是迷惑顛倒。
13、惟獨佛菩薩看得清楚,知道六道輪回怎麼發生的,就是在這一念錯誤。
14、果然能把愛情看破、放下了,你決定超越六道輪回。
15、念佛,一天念十萬聲佛號,如果愛情這一關看不破,還是不能往生。
16、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在哪裡?就是愛欲不斷。
17、愛情這條繩索捆住你,阿彌陀佛拉都拉不動,沒有法子,一定要把這個斷掉。
18、把愛情斷掉絕對不是絕情無義,跟諸位講穿了,你那個愛情是假的,不是真的,是騙自己又騙別人,虛情假意。
19、怎麼知道是假的?今天愛得不得了,明天又吵架了,後天又離婚了,你看這不是假的嗎?哪裡是真的!
20、許多青年男女在戀愛的時候,多甜蜜!過了不久,變成仇敵,變成冤家。可見得那種愛情不是真的,假的。
21、諸位冷靜去想一想,愛情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你就會覺悟。
22、古人結婚是為道義,為人倫,為家族幸福,不是為愛情。
23、現在人結婚是為愛情,愛情是脆弱的,愛情會變,所以婚變的事情層出不窮。
24、有一些人不懂佛法,聽說佛法要永斷情愛,於是乎他就反對了。他說人與人之間要沒有愛情,那還有什麼意思?
25、佛是不是情與愛不要了呢?不是的。你要曉得,他這個「斷」實在是轉變,把情愛轉變成智慧。
26、佛經上常講:「轉煩惱成菩提」。情愛是煩惱,佛教給我們,要把煩惱轉變為般若智慧。
27、般若智慧裡面有沒有愛呢?有。那個愛不叫做愛情,叫慈悲。
28、世間人所講的愛情,都是虛情假意,不是真的;轉變成智慧,那就是真的,永恆不變。
29、一定要轉煩惱成菩提,你才能夠悟入佛法,你才能脫離六道輪回。
30、你看自古以來,中國、外國的文學作品裡面,寫的是什麼東西?都是情與愛,所以他永遠不能夠脫離六道輪回。
31、佛法講「慈悲」,佛菩薩是真正愛世人,他是真正有愛有情。
32、慈悲是真正的愛情,永恆不變。
33、慈悲是從自性真心裏面流露出來的,它那個根源不變,所以流出來的作用、現相也不變。
34、六道凡夫都沒有真心,都沒有真情,也沒有真愛。
35、凡夫那個心靠不住,全是虛情假意,不能相信。
36、你如果相信別人會對你好,那你是糊塗,你是迷惑顛倒。
37、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說的話都靠不住,不要當真,你要當真,決定要上當。
38、你不但不能相信人,對自己都不能相信,為什麼?自己的感情都會變化。
39、今天我對這個人好,明天我又對他不好了,自己都靠不住,還能靠別人嗎?
40、佛給我們講,沒證得阿羅漢以前,別相信自己。自己都不能相信,怎麼能相信別人?
41、這個世間人,全都是虛情假意,全都是用妄心,你要當真,你虧可吃大了!
42、世間種種的境緣,一切人事物,平常看得越淡越好,不要認為看得這么淡,好像這個人絕情寡義,但是往生容易。
43、你愛情太重,往生就發生障礙。
44、你愛情重了,就要搞六道輪回,就要搞三惡道。
45、愛情不是好東西,生生世世害我們;害得這個樣子,還捨不得離開它,這是太愚痴了,一定要覺悟。
46、我們要到極樂世界去,當然要把愛情放下,還有留戀,還有牽掛,還有放不下的,那就去不了!
47、這個事實的真相,你要看破,你從此以後,這一切恩恩怨怨要把它舍棄。
48、不要想愛情,想阿彌陀佛,想阿彌陀佛就好。
⑶ 我問佛,我心有想放下為何一直放不下
放不下的原因就是沒看破,把時間的財富、權力、金錢、愛情等等都當成了真實不虛,而無法舍離。如果看破一切都是幻想,即使一輩子擁有,壽終之後統統都得舍棄,什麼都帶不走。而且一般人死後幾乎都去了三惡道,能如此思維,自然看破放下。
⑷ 如何放下愛情
從地球上有人類生存到如今,世界上就從沒有缺少過愛,但遺憾的是,大部分人並不知到「愛」是什麼!雖然人們經常會提問「愛」到底是什麼?但也只有少部分人能真正明白「愛」是什麼,所以答案也是五花八門的。人們只有在真正地明白了愛的含義之後,才能放手而獲得美滿的生活。但由於人類的大部分還不明白「愛」是什麼,於是就在愛的圈子裡轉來轉去,永遠也轉不出來,就像作繭自縛一樣,自己根本不會放手,所以得到的只是永斷不盡的煩惱和痛苦。其實愛本身並不是什麼煩惱和痛苦,它本身是純潔和力量,在自然的進程中,每一個人對愛的理解和體會都不一樣,所以領悟到的愛也不一樣,人們只能用自己的觀點和概念去詮釋「愛」。但是據我了解,很少人真正懂得「愛」是什麼。 目前,「愛」似乎已經成為了稀罕的經驗,那些詩人、作家、電影、歌曲、文學作品等從未停止過對愛的探討與詠嘆,他們都在不斷地涉獵 「愛」這個永恆的主題,試圖能幫助人們理解「愛」。「愛」是一種意識,也是一種情緒,誰也無法摸到它,抓住它,它是無限、無形、無相的一種精神。如果有人問「愛」是什麼?誰也說不出來「愛」到底是何模樣。目前這個社會里,大家都會不假思索地說:「我愛你」,這三個字說起來很容易,但它的背景與含義卻很深刻,首先我們要知道 「我是誰」 ? 然後要知道 「愛是什麼」 ?最後要明白 「你又是誰」 ? 從佛教的角度來講,其實並沒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也叫做「無我」,佛經里講得非常清楚 「諸法無我」。沒有「我」,哪來的「你」呢?「你」也是「無」的。連「我和你」都是「無」的,又從哪裡來的「愛」呢?如果你能悟到這些問題,你就絕對不會再輕易地說:「我愛你」了,你才能真正地放手與放下愛。 如果一位學佛者說:「我愛你」,說明他還沒有悟到「無我」。但愚痴的眾生還不明白這些道理,把人身執著為「我」,為了這個假象和虛幻的「我」而愛到心煩,心煩到痛苦,痛苦到心碎,有些人痛哭了一輩子,眼睛都哭瞎了。還有些人走上了絕路,用生命的代價去交換假有的愛,這些都是愚痴人的做法!少部分人最終還是選擇了放手,放手與放下愛情並不是放棄,而是丟掉了心中對愛情的執著、擔憂、恐懼和貪戀,讓自己的心變得輕松、自在、自由、放鬆。不要為愛情而把自己的心身捆紮得緊緊的,要放鬆一點,發開一點! 放手在俗人的眼裡是一種失去與無奈的絕望,痛徹心扉,但在聖賢的眼裡卻是個智慧者的做法,因為有「舍」才能有「得」,有些人捨去了愛情,但卻獲得了幸福與快樂。有悟性與想得開的人會知道,原來曾經以為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愛,其實只不過是倆個人的萍水相逢、輪回里的擦肩而過。有時候的放手還可能解救雙方,比如倆個人牽著手在馬路中間行走時,突然來了車,倆人一放手,各保護自己,就可以脫離危險;但弱智的人,那時侯就不會選擇放手,也想不到放手,就想互相保護,倆人混亂在一起,一定會撞車而受傷,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命喪黃泉。大家以為在危險時能夠保護對方是表示自己的愛,但有時候,你保護她反而是在害她,愛也一樣,你愛她卻不一定能給她快樂與幸福。實際上,從你愛她那天起,就給她帶來了無窮的擔憂、恐懼、操心、壓力和痛苦。如果你沒有愛她,她也沒有愛你,互相之間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猜忌、擔憂、操心、煩惱和責備。愛能帶來快樂,也同樣可以帶來痛苦,這是正常的,因為萬法都有正和負兩個方面。 大家都以為愛情是可以手牽手一路同行而一直走下去的,可是當失去與放手之後才能明白,一切只是兩條平行線偶然的相交而已,當一切都煙消雲散,平行的依舊平行,即使相隔不遠,也已是天各一方了。所以該放手的時候就必須要放手,該放下的時候就必須要放下,我們一定要學會放手! 如果想得到幸福就必須要放下所有煩心的事情。幸福和快樂的前提就是勇敢,勇敢的前提是自己先放下,然後為別人或者集體等赴刀山火海,這樣才能稱之為勇敢。如果還放不下自己,永不能成為勇敢者,一個道理,如果你放不下心煩的事,你同樣永遠不能得到幸福和快樂。一個懂道理的人,如果感覺愛帶來煩惱的時候,自己就會先放下了,也可以說勇於承認自己的失敗、勇於接受這種無奈,輕輕地嘆一口氣,依舊祝福他、她今後幸福與快樂,但從此再也不往愛情方面執著與回憶,因為,我們的愛情就像水,有水才能有波浪,如果水斷流了,哪來的波浪呢?所以古人道:「心若止水,難起波瀾」。實際上,愛情、幸福、快樂、痛苦、煩惱都只是一種感覺、是一種情緒、是一種意識、沒有一個是能夠永恆存在的。也許只能是一剎那,剎那過後,才是一個人真正的精彩。 一個愚痴的人,在失去愛情,或者放手愛情之後的日子裡,總是落落寡歡,會莫名其妙地為了一部戲、一首歌、一句話、一見面而淚流滿面,看到別人青春洋溢、和諧美滿的生活,自己總覺得孤獨、寂寞、失敗,總覺得天塌下來了,自己一個人過生活沒有意義,失去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其實,放手愛情的人什麼都沒有真正失去過,因為你只不過是回到了認識他之前的日子裡。 一個聰明的人,在失去愛情,或者放手愛情之後的日子裡,會努力地讓自己輕松、開朗、愉悅、快樂,因為他明白愛情就像一朵花,不可能永遠都那麼美麗與燦爛,花枯幹了就扔掉垃圾堆里去,何必去執著那曾經的美麗呢?失去與放手愛情之後,又何必去執著那曾經的甜蜜呢?過去的愛情已經過去了,怎樣執著也追不回來了;未來的愛情還沒有發生,妄想也不可能得到的;眼前的愛情也在千變萬化之中,執著也是抓不住的,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切隨緣、順其自然。 在滾滾紅塵里的男女,將愛情看得比生命還重要,所以掙不出愛恨糾纏的情網,逃不過愛與被愛的旋渦。大家都意圖在愛情的旋渦里尋找到所謂的快樂和幸福,但萬萬沒有想到,在愛情的旋渦里心碎神傷總是難免的,短暫的溫馨甜蜜過後,泡在未來日子裡的卻都是望眼欲穿的等待、漫無止境的寂寞、意想不到的欺騙、忍無可忍的侮辱、冷漠無情的背叛、愛恨交加的傷痛、悲痛欲絕的悔恨。。。。。那時候,愚痴的人,只知道對方變了,但卻不承認自己也變了。實際上,愛情、他方、我方都在變化之中,因為所謂的愛情只不過是因緣和合的假象、都是有為法。 如果你是個有智慧的人,才能明白愛情本來就是個會變化的東西,不可能是永恆的,所以該放下的時候就會放下,根本不會去執著,因為他知道執著也沒有用,所以放下之後也不會寂寞,他會去尋找除愛情以外的精神上的快樂,再也不會進入愛情的漩渦,再也不會執著愛情,再也不去回憶曾經激情的日子。真正放下愛情的時候,還可以平靜地面對他和她,還可以瀟灑地道一聲珍重。縱然心底尚有隱隱的說不出的酸楚,但是再也不會為愛情掉眼淚。 為愛情哭泣的人,她還沒有真正地放下,還是在執著與存有希望的幻想,這種人無法散去愛情,也無法獲得快樂與幸福。所以,希望那些被愛情糾纏得舉手無策的男男女女們,不要再為愛情哭泣了!該放手時就放手吧!(生根活佛)
⑸ 我問佛:如何才能放下佛不語。
你所能一直保持問佛時的心,你就放下了。佛說就是這樣
⑹ 我問佛如何放下情慾執念
執念,執著的念頭,一般佛學上面分為「情執」與「法執」。 意氣就是佛法裡面講的迷執,迷惑、執著,也叫做情執,感情的執著,這最容易造作罪業,造作罪業必定是傷害別人,也未必能夠利己。傷害別人,別人甘不甘心?如果不甘心,他會不會又報復?世出世間聖賢告訴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這就是六道眾生的業因,六道眾生生活的狀況。佛在經上給我們說,人與人的關系四種因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們想想這個四句話是不是冤冤相報?這種生活、這種日子有什麼意義?痛苦萬分。痛苦裡面又怨天尤人,人對不起他,老天爺對不起他,所發出來的怨氣不平,這種狀況佛菩薩看得清楚,世間這些大聖大賢他們也看得清楚。 「情執」。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麼東西?給諸位說,情就是智慧,覺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時候它是情。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覺悟了的時候,煩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是煩惱。諸位一定要曉得,智慧無量無邊,煩惱也是無量無邊,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里頭,無量無邊的智慧統統變成煩惱、情執;一旦覺悟之後,所有一切無量無邊的煩惱,又恢復成為無量無邊的智慧,都在一念之間。一定要覺!一定要明白,六道眾生所講的情、愛,他前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在:性識無定,換句話說,它的情無定,它的愛也無定。今天愛了,明天不愛了,今天有情,明天無情了,是不定的。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間人不管怎麼樣跟你講情、講意、講愛,你一定要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悟,那是什麼?虛情假意,可別當真。你當真,你就上當了。上什麼當?生死輪回的當,不是真的。跟諸位講,真的愛、真的情,佛菩薩才有,永遠不變。因為佛菩薩的性識是定的,凡夫眾生性識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薩那個情,真的情、真的愛,他不用情跟愛的名詞,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愛,永遠不變,這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正有情,真正愛護,永恆不變,這就是佛經上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多說幾句,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可以說四十九年佛常說,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們。佛當年講經說法,天天有新來的聽眾,佛很慈悲,「佛氏門中,不舍一人」,有一個人新來的,重要的開示沒有聽到,佛都要重復說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這個裡面生出來的情與愛是短暫的,是很容易生變化的,決定不是真的。我們必須要學佛,佛的情、佛的愛是真的,永恆不變。而且他情與愛是清凈的,一塵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對這個人愛,對那個人討厭,是盡虛空、遍法界。對佛菩薩敬愛,對地獄、餓鬼、畜生也敬愛,這個敬愛一定是平等的。不會說對佛菩薩多一分,對畜生少一分,決定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他這大愛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是真心裏面本具的德能。 《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凈平等覺」,他的慈悲、大愛,與清凈、平等、覺決定相應。如果與清凈、平等、覺不相應,那就是性識無定。為什麼?意識心作主。我們凡夫用心意識,心意識不定,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一切六道眾生不能夠出離生死輪回,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常講,要看破、要放下。這是放下的第一條,要把世間的虛情假意放下,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夠舍己為人,什麼都能犧牲,什麼都能舍棄,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效法地藏菩薩。
⑺ 求:倉央嘉措 《我問佛》 整篇原文! 謝謝!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7)我問佛如何放下愛情擴展閱讀: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達賴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西藏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引起了不少學者的研究興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足見藏族人民喜愛之深。漢文譯本公開發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種,或用整齊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動活潑的自由詩,受到國內各族人民的歡迎。
英文譯本於1980年出版,於道泉教授於藏文原詩下注以漢意,又譯為漢文和英文。漢譯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實准確並保持原詩風姿,再加上趙元任博士的國際音標注音,樹立了科學地記錄整理和翻譯藏族文學作品的典範。倉央嘉措在藏族詩歌上的貢獻是巨大的,開創了新的詩風,永遠值得紀念和尊敬。
網路-倉央嘉措
⑻ 可不可以推薦給我一本關於 放下愛情 不要執著的佛書
倉央嘉措
詩集
他也是個佛門中人吧。
但是寫的那些詩詞真的
美的要死
也是關於愛情的。
那個見與不見就是他寫的
下面給你些他詩集中的部分。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隻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凈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
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
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回,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⑼ 如何放下愛情
時間是最好的良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再如最初那麼刻骨銘心,調整好心態,生命短暫,青春有限,你不會有太多的時間去等待去追憶去痛苦,平常心面對一切,你將會有更多的精力面對未來!
忘記是更為深刻的記憶。所以,不要刻意的去忘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程,路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過客,每段感情每段經歷每個人都是生命留下的印記,不論回憶是美好的還是痛苦的,都是已經發生的,學會感謝生命中每個曾經相遇或離別的人。
學會遺忘,並不是很輕松就做到的,因為許多忘不掉的悲哀、恥辱是刻骨銘心的。那麼,就需要我們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問題。既然發生了,就註定無法挽回。當你在為錯過太陽而流淚時,你也將錯過群星。
當你失落、悲傷的時候,最好學會遺忘。不要在乎腳下的路,前面的風光更迷人。
過去的就過去了,但是留下的是最美好的回憶,為什麼要刻意去忘記呢.雖然不能和他在一起但是,你們有著美好的回憶,我相信他也會把你們美好的回憶永遠留在心中的,愛一個人就是要他幸福,要他開心,但是他幸福的前提是你幸福嗎,你開心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幸福與不幸福都在自己的心裡,等到時間慢慢的過去了,你找到了你的另一半的時候,你就會把你們的回憶放在心底,把你的祝福也同樣用回憶帶給他,過去的就讓他過去,短暫的心痛是難免的,但是不要讓自己刻
意的忘記什麼,那樣會更痛苦,只要自己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那自己永遠都是幸福的!
⑽ 我問佛,剪斷塵緣又如何最終還是為她奔波,萬事蹉跎.我問佛,四大皆空又如何
供您參考: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1,當你的內心,嚴重執著於一樣東西的時候,心裡已經裝不下其它的了。孰不知,萬般執著,皆是苦因,皆如夢幻,生滅變化無常,猶如:「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唯有斷是種種苦因,方能超脫自在,所謂「放下,才能自在」,直至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縱使你求得了所謂的愛情,孰不知那是火坑。就像你肚子餓,遇到美食,吃飽了,結果又如何?再好的美食,吃了也要拉掉,肚子還是會餓,永遠沒有盡頭。 慾望這東西,填不滿。永遠在裡面打轉,出不來。
3,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看破,放下,自在。這三個階段,供您參考。盡早學佛,才能盡快超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