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愛情問答 > 佛教講什麼是愛情

佛教講什麼是愛情

發布時間:2024-12-03 16:11:04

Ⅰ 佛教如何看待「愛情」

「愛情」,即是「愛」與「情」。
一切眾生皆為「愛」與「情」所困。
對於世間一切事物的喜好、厭惡、不舍等等,皆為對該事物的「愛」與「情」。

「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乃人世間三大痛苦之事,「愛別離」排第一位。
「愛」與「情」的實質乃是「掛礙」、「掛念」、「牽掛」。
《心經》雲,「......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Ⅱ 佛教對愛情的看法

這是我空間的日誌,你看一下吧,我空間還有很多關於佛教的東西。 1.一切皆為虛幻
第一句語出金剛經: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美好的愛情,動人的愛情,原來都是虛幻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真摯,羅密歐和朱利葉的忠貞:原來一個是傳說,一個是小說。牛郎和織女的凄美,白雪公主與白馬王子的浪漫: 竟然一個是神話,一個是童話。《泰坦尼克》沉沒了,《魂斷藍橋》隕落了,《亂世佳人》在飄搖,《人鬼情未了》也已經離逝了!可是虛幻的愛情卻也是最美的!如墜夢中,近在眼前,卻觸摸不到;遙遠的總是最美,因為遙不可及,充滿想像,卻難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於人心所營造的幻境。這種美,值得我們凡人一直去追尋,即使花去畢生的時間,得到心碎的結局,卻依然在憧憬。

2.不可說
很多的東西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你自己去悟,去修心,如果什麼都依靠別人告訴你,那麼你就達不到自己修行開悟的目的了!佛陀教化眾生要拋棄妄念執著,進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狀態!所以「說」這一行為本身需要一個妄念才能實行,所以不可說!之所以佛陀有這么多經書,這么多語錄是為了教化眾生不得已而為之,故禪宗講求不執著於文字就是這個道理。看了再多的愛情電影,再經典的愛情小說也只是惘然,愛情是只有自己體會了才會明白!因為愛情也是不可說的。陷入愛情的人是痴的,周圍的人永遠都不會明白局中人的感受!因為這種感受,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雖然1000個幸福的結局都是相同的,可是其中的愛情經歷卻各不相同!只有戀人們自己知道他們的小秘密,對外人不可說!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出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全經260字,短小精悍博大精深,唐代玄奘法師所譯,盡得禪宗精髓!全句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里的「色」和大家平常想的是兩個概念,佛家講「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大概就是指物質的表象!擁有美麗的容顏的女人,總是會獲得眾多的青睞!可是再美麗的女人,依然會有蒼老的一天!當你老去以後,曾經的一切是否依然?原來當美麗凋謝的時候,一切才回歸本來面目!一切的風光與繁華,甜言與蜜語也只是過眼雲煙。女人,找個真正愛你的人,擁被入眠吧!

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只有不動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動無偏頗,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抵制誘惑。否則就會痛苦繞身。充滿誘惑的塵世間,愛情是否真的那麼牢固呢?愛,是一種容易凋謝的花朵!而你,是清晨風中最讓人無可奈何的那朵玫瑰。當新的誘惑出現的時候,心中的慾望開始萌動!原來,愛情也是一種原罪。可是,偷食禁果之後的懲罰呢?迷失的人兒早已經沉迷而無法自拔!也許也只有體會真愛的人,面對著五色,才可以做到旗動、風動、心不動吧!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現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麵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一個人,雖然貧窮,但是只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彷彿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當面對自己心愛的人,不管身在何處,也如沐春風。記得天龍八部里,西夏選駙馬。當問到:平生之中,在什麼地方最逍遙快樂?段譽答到:枯井底,污泥處。為什麼呢?因為他在那裡得到了真愛!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註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你說: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說:緣是眾里尋她千網路,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說:緣是縱然兩情相悅,仍難逃宿命之劫。我說: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緣是無盡的思念。而我,傲立於沙漠中靜靜的看著它緣起緣滅。

7.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還記得阿甘正傳裡面的阿甘。所有的追隨跑步者看到他突然停下來的時候,以為聖人要大講一番道理,他看了看成群的追隨者說到:I am tired。愛情不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只有平平淡淡才是真!最羨慕那些黃昏下,互相攙扶的老夫妻,他們一起回家,即使沒有說一句情話,可是只是一個微笑也已經勝過前言萬語!他們做到了「執子之手,與子諧老」的愛情境界,只是在這平靜的畫面中!

8.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先說個故事,一位老人養兩只鳥兒,一雄一雌。老人每天都會帶著它們一同出去散步。雄鳥和雌鳥一左一右蹲在老人的肩膀上,雄鳥有時會飛出去溜一圈,但天黑之前,它准會自己飛回巢里。雌鳥卻從未曾離開過老人的肩膀。如此日復一日,一晃許多年過去了,一切從未改變過。直到那天,一切都與往常一樣。老頭吃完飯,又帶著兩只鳥兒去散步。忽然右邊肩膀上原本安靜立著的雌鳥一振雙翅,轉眼不見了蹤跡。雄鳥仰天長嘯,不見迴音。自此,雄鳥日日在巢中哀鳴,再也不肯離巢一步。三個月後,雄鳥鬱郁絕食而死。死前仍哀鳴不止。許多年過去了,直到老人去世,雌鳥再沒有回來過。只有那個早已廢棄的鳥巢,在風中獨自見證那段歷史。看完故事,我掩卷長嘆。如此一雄一雌,與世間男女無異。現實生活中的男人,常常說自己喜新不厭舊,他們就像貪玩的孩子,總會瞅准一個空偷著出去玩玩,玩累了他們自然會回家。在外,他們可以風流快活;在家,他們也想做好丈夫好父親。他們腦子中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老婆和情人,最好是一舉兩得。他們中有些人即使曾失足變心,但在現實利弊輕重的權衡之下,在結發之妻眼淚的攻勢之下,在親朋好友群起而攻之的嚴峻形勢下,大多能改邪歸正、痛改前非,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而女人,她們往往視愛情若生命,在她們骨子裡,愛情這兩個字神聖而不可侵犯。而大多數女人又都是懷舊的,如果沒有傷及靈魂痛徹心骨的經歷她們是絕不會輕言放棄的,而女人一旦決意放棄,那她曾視之為生命的那份愛情定已全然摧毀,她早已沒有了退路。所以,女人一旦變了心絕了情,那是永遠都不會回頭的了。就如同那隻飛離主人肩膀的鳥兒,一去不返。女人的愛,因為忠誠,所以毅然決然。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寫一偈來確定接班人,奪冠呼聲最高的神秀寫的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當時慧能還是個勤雜人員,還不識字,找了個小沙彌給念了一遍,然後就說出了那個現在很知名的偈子(還得找人幫著寫在原作邊上),五祖看了之後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該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來上了一課小灶(有點西遊記的意思),然後為了避免紛爭,傳了學位就讓六祖趕快帶了衣缽溜了!這四句主要講的是要人們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著於空!前兩句只不過借菩提樹和明鏡來講明:不要執著與事物。後兩句講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執著於道,反而與道越來越遠。禪宗主要闡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還記得馮鞏相聲里說到:女人一輩子也聽不夠的是「我愛你」三個字,《過把癮》里的杜梅拿刀架在方言的脖子上就是為了聽他說這三個字!沒錯,很多女性都很愛聽這三個字,而且是百聽不厭。每個女人都希望有人愛她,但是其實這些只是形式而已!真正的愛往往都是很深沉的,是把愛放在心裡的!這種愛,是沉靜;是一種內蘊深厚,雋永深沉的愛。它沒有曇花一現的驚艷,沒有「山無棱,天地絕,乃敢與君絕」的壯烈誓言。這是一種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愛;是攜手一起慢慢變老,共守日落日出從容的愛。這種愛,是流瀉指間清逸舒緩的琴音,滌盪浮躁的靈魂,舒展紛亂的心情,梳理出沉靜平和的人生。太熱烈奔放的愛總是易於枝頭凋落,而平和沉靜的愛卻是暗香持久,心香永恆。當火焰般燃燒的愛情化為灰燼,當愛情的潮水慢慢消去,守望在那裡的,依然是一顆寬大博愛的心,包容接受撫慰著那顆傷痕累累的心。當然,沉靜的愛絕不是沉悶的愛。那是心靈的守望,是一種心底深處深藏的真切牽掛。似清風,如明月,美麗而不媚俗,平和而不平庸,平靜卻不沉悶。透過愛的清清溪水,你會看到細石粒粒,看到游魚歡快地在溪水中游來游去。這種沉靜的愛所蘊含的美麗,是要用一輩子用心去讀的,才能在平淡真實中讀出鮮活和感動。
10.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於是留在了地府,並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於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於佛教的大乘。記得木村演的一部電影里曾經這樣詮釋「愛」,說愛一個人就是當他幸福的時候你比他更幸福,當他痛苦的時候你比他更痛苦……其實給別人幸福,被別人需要著,是一件能給自己帶來很大滿足與快樂的事情,至少我會很享受別人對自己的依戀,也同時依戀著別人,這是我與外部世界對話的方式,也願意相信這樣活著才算是完整而純粹的人生吧。看完了《宮》,很喜歡裡面的律。他從小就什麼都沒有,失去了父親,失去了皇太子之位,失去了宮。但是14年以後,雖然經過母親的一番明爭暗鬥,他原本可以獲得王位,但是為了保全自己愛的人,為了自己的良心,他毅然選擇了犧牲自我的方法。他頂替了信的莫須有的罪名,也頂替了母親暗中的罪行。這樣,皇室雖然恢復了太平,眾人皆大歡喜,然而律,還是一無所有地離開了皇宮,甚至是傷透了心地離開。彩京的不接受,恐怕是他心頭最大的傷痛。總覺得他的眼神充滿憂郁,臉上充滿了若有所思的神態。但是,也許他是感覺幸福的,因為他是為愛犧牲的,他成全了那麼多的人。

Ⅲ 佛教對愛情的看法

女人很男人在佛教很大的區別你在修成人身之前你修煉你前生做了什麼你在投胎的時候你的父母在房事是時候你看上哪一個了你長得像誰,你是男的證明你前生還是好的,你修到了男身,你修道了女身就的受男人的踐踏,就是對你的懲罰,所以我認為佛教對女人有一點點偏見

Ⅳ 愛情是什麼 佛教

在佛法中,愛,是緣於自我的和慾望的貪和佔有,由於得到或者得不到,從而產生痴迷、嗔恨等心理狀態。無論所愛的對象是男還是女,終究仍是這樣的規律。
情,是外部世界是通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來接觸和感受外界刺激,然後在我們內心分別以色、受、想、行、識的五種蘊集的集合而生起綜合判斷。色指的是外界的物質世界,受、想、行、識的蘊集就是人所感受的精神世界。情緒和心態,就是外界事物在內心的各種感受,這種感受是種種認知、判斷、聯想、心理和身體行為的一系列過程。
所以愛情,就是對外界的喜愛、分別、執取,影響產生心中的愛和慾望,因為慾望而引出各種行為反應,從而使心理產生變化的情緒。說白了,就是」對某種情緒和感受的貪愛「。
不能簡單說這種情緒的愛是好還是不好,是應該還是不應該,需要看具體情況下的作用。過度帶來痛苦煩惱,無情也未必就是正確。

閱讀全文

與佛教講什麼是愛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事業變動看什麼爻 瀏覽:534
上海美女什麼地方最多 瀏覽:604
宣傳部事業編怎麼改 瀏覽:859
經濟類好的大專有哪些好學校 瀏覽:533
經濟法課外書哪個好 瀏覽:809
小磨盤是什麼民間故事裡的 瀏覽:663
燴面故事方城燴面批發地址在哪裡 瀏覽:179
武漢幸福里採光哪個樓房最好 瀏覽:417
有的人為什麼幸福 瀏覽:863
北大最美女教師叫什麼名字 瀏覽:338
信是擔擔的愛情在哪裡 瀏覽:135
臨朐美女在哪裡 瀏覽:563
他們對於幸福的定義有哪些 瀏覽:835
區衛健委下屬事業單位待遇怎麼樣 瀏覽:99
美女焦慮怎麼辦 瀏覽:614
丹水池健康證在哪裡辦 瀏覽:996
如何做好理發事業 瀏覽:304
八萬經濟適用車自動擋哪個好 瀏覽:140
國民經濟有哪些時期 瀏覽:202
徐冬冬拍過哪些愛情片子 瀏覽: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