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流傳千古的愛情佳話傳奇有哪些
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無數才子佳人粉墨登場,他們有的人的故事被人們口耳相傳,流傳至今,你都知道哪些呢?今天來盤點一下吧:
一、司馬相如和卓文君
卓文君司馬相如
一曲《鳳求凰》誰與爭鋒!
才子與才女的組合,為愛私奔的典範,為後人一言不合就私奔開創了先河,雖然日子過得磕磕絆絆,最終也是白頭偕老。
二、衛青與平陽公主
衛青與平陽公主
這位公主先是嫁給開國功臣曹參曾孫子平陽侯曹壽(曹時),所以這位公主後來被人稱為平陽公主。曹壽死後,又嫁給汝陰侯夏侯頗,夏侯頗死後,又改嫁改嫁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長平烈侯衛青。
一生三嫁,終於找到了真愛啊!漢武帝還戲稱衛青:「當初我娶了他的姐姐,如今他又娶了我的姐姐,很有意思!」
兩人死後還合葬到一起,都陪葬在茂陵。
三、劉秀和陰麗華
劉秀陰麗華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劉秀登基後內心一直忘不了的女人陰麗華。
不過可惜了被政治聯姻的郭聖通,帝皇之愛還真是要不得。
四、李靖和紅拂
李靖和紅拂
紅拂女原名張出塵。據說張出塵是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於楊素身旁,所以也被人稱為紅拂女、紅拂妓。她是李靖的結發之妻,也是李靖的紅顏知己。
五、楊貴妃於唐明皇
楊貴妃與李隆基
老夫少妻的代表,直至今日還有人「模仿」,是不是真愛不知道,但那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還是膾炙人口、人人稱贊的。
六、李清照和趙明誠
李清照和趙明誠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和金石家趙明誠的至死不渝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雖然他們的愛情總在聚少離多。。。
七、趙孟與管道升
趙孟與管道升
趙孟是趙匡胤十一世孫,元世祖視趙孟為「神仙中人」,所以趙孟在官場上是一路平步青雲。而管道升自幼聰穎異常,才氣非凡,28歲仍待字閨中。這兩人一見傾心,才子才女組合,雖然後來遇到中年危機,趙孟有意納妾,而管道升寫下了:「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似火,拿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然後,咱們兩個一起打破,用水調和;再捏一個你、在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你中有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看到發妻的泣血之言後心頭大震!十分後悔,連忙向夫人賠罪,絕不提納妾之事。
八、牛郎織女
嗯,七夕節快樂!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過應該很多人還是這樣的:
各位看官還有補充的嗎?歡迎前來討論!
㈡ 愛情傳奇的古代作品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作者白行簡(776~826),白居易之弟,字知退,元和二年(807)進士及第,後歷任左拾遺、司門員外郎、主客郎中等職。
《李娃傳》約作於貞元十一年(795),寫滎陽生赴京應試,與名妓李娃相戀,資財耗盡後,被鴇母設計逐出,流浪街頭,做了喪葬店唱輓歌的歌手。一次他與其父滎陽公相遇,痛遭鞭笞,幾至於死;後淪為乞丐,風雪之時為李娃所救,二人同居。在李娃的護理和勉勵下,滎陽生身體恢復,發憤讀書,終於登第為官,李娃也被封為汧國夫人。
這是一篇以大團圓方式結局的作品,因為產生的時代較早,自不可與後來明清戲劇、小說中陳陳相因的大團圓收尾一概而論;但由於作者對這種以滎陽生浪子回頭、其婚姻重新得到封建家庭認可的團圓方式抱著肯定和欣賞的態度,實際上便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小說前半部那段背離傳統、感人至深的男女戀情,消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效果。 小說的精華在前半部,尤其表現在對李娃形象的塑造上。李娃年僅二十,是一個被人侮辱、身份低賤的妓女,一出場就以妖艷的姿色吸引了滎陽生,並大膽讓滎陽生留宿,「詼諧調笑,無所不至」,表現得溫柔多情。但她深知自己的地位與貴介公子的滎陽生是難以匹配的,所以當滎陽生在妓院盪盡錢財時,她又主動參預了鴇母騙逐滎陽生的行動,盡管她內心深處仍對滎陽生情意綿綿。此後,滎陽生流落街頭、乞討為生,李娃對這位已「枯瘠疥癘,殆非人狀」的昔日情人不禁生出強烈的憐惜之情和愧悔之心,「前抱其頸」,「失聲長慟」,並毅然與鴇母決絕,傾全力照顧、支持滎陽生,使他得以功成名遂。但直到此時,她也沒對滎陽生抱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十分理智地提出分手,給對方以重新選擇婚姻的充分自由。這種過人的清醒、明智、堅強和練達,構成李娃性格中最有特色的閃光點。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與《李娃傳》的由悲到喜不同,元稹的《鶯鶯傳》由喜到悲,凄婉動人的描寫了鶯鶯與張生相見、相悅、相歡,而以張生的「始亂終棄」作結的愛情悲劇的全過程,細致地展現了鶯鶯具有鮮明個性特徵和深刻社會內涵的典型性格,塑造了一個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爭取愛情自由的叛逆女性。
故事發生在貞元年間,男主角張生時游蒲州,居普救寺,巧遇暫寓於此的表親崔家母女。其時蒲州發生兵變,張生設法保護了崔家。崔夫人設宴答謝,並命女兒出拜張生。可是她一再拖延,「久之乃至,」既「雙臉銷紅」,又「凝睇怨絕」,一幅羞澀而不情願的模樣,表現出一個名門少女所特有的端莊、嫻靜而又嬌羞、矜持的性格特點。張生驚其美艷,轉托婢女紅娘送去兩首《春詞》逗其心性。鶯鶯當晚即作《明月三五夜》一詩相答,暗約張生在西廂見面;但當張生如約來後,她卻「端服嚴容」,大談了一通「非禮勿動」的道理。這說明鶯鶯具有兩重性格:既有青春的騷動、對愛情的渴望,又在道德禮教的自抑下一再猶豫徘徊。而深入一層來看則可發現,鶯鶯對於被拋棄的結局又是有預感的,她既渴望愛情,又對愛情沒有把握,從而構成了她在行為上的一再矛盾和反復。一方面,對情愛的渴望導致其禮教之防十分脆弱;另一方面,對結局的擔憂又使她在每次熱情迸發之後表現出對張生的冷淡。鶯鶯與張生由相遇到結合的過程,既是一個情、禮沖突最後以情勝禮的過程,也是一個集渴望、擔憂於一體,充滿內心矛盾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終點,她恢復了青春少女的本性,主動去找張生,自薦枕席,體驗到了自由戀愛的愉悅。然而接踵而來的打擊,又使她跌入被拋棄的痛苦深淵。張生赴京應考,滯留不歸,鶯鶯雖給張生寄去長書和信物,但張生終與之決絕,並在與友朋談及此事時斥鶯鶯為「必妖於人」的「尤物」,自詡為「善補過者」。傳文末尾對張生這種絕情的展示,於作者或有為張生「文過飾非」之嫌,而在客觀藝術效果上,卻起到了對愛情不專一行為的批判,產生了真正打動人心的悲劇力量。
這篇小說作於貞元二十年(804),其時元稹26歲。因傳中所敘情事與元稹經歷大致吻合,很多人便認為這是元稹的自傳。這種看法是不妥的,因為傳中既已託名張生,便有虛構成分,而且傳中諸多精湛的心理、細節描寫都早已具有高於現實的藝術美,鶯鶯則被刻劃得「飄飄然彷彿出於人目前」(趙令畤《侯鯖錄》),所以只有把它作為真正的文學創作來理解,才不致於損害它審美價值,縮小它的思想意義。 三大愛情傳奇之一,《霍小玉傳》是繼《鶯鶯傳》之後的又一部愛情悲劇,也是中唐傳奇的壓卷之作。作者蔣防,字子微,義興(今江蘇宜興)人,長慶年間歷任右補闕、司封員外郎,加知制誥,後被貶遷汀州、連州、袁州等地,約卒於大和年間。蔣防善詩文,但他之所以留名於文學史,卻主要緣於《霍小玉傳》這篇傑作。
小說中的霍小玉是作者描寫最生動、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她原為霍王之女,只因其母是霍王侍婢,地位低下,小玉終被眾兄弟趕出王府,淪為妓女。她與出身名門望族的隴西才子李益歡會之初,即已從以往的遭遇預感到自己「一旦色衰,恩移情替」的命運,因此「極歡之際,不覺悲至」,只求與李益共度八年幸福生活,而後任他「妙選高門,以諧秦晉」,自己則甘願出家為尼。然而,殘酷的現實很快粉碎了她的幻想,使她連這樣一點微小的希望也難以實現。曾發誓要與小玉「死生以之」的李益一回到家就背信棄約,選聘甲族盧氏為妻。小玉相思成疾,百般設法以求一見,李益總是避不見面。最後一黃衫豪士「怒生之薄行」,將李益強拉到小玉處,小玉悲憤交集,怒斥李益: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若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慈母在堂,不能供養;綺羅弦管,從此永休。征痛黃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當永訣!我死之後,必為厲鬼,使君妻妾,終日不安! 這段義正詞嚴的血淚控訴和強烈的復仇意緒,表現了一個備受欺凌的弱女子臨終前最大程度的憤怒和反抗。至此,小玉性格中的溫柔多情、清醒冷靜已為堅韌剛烈所取代,但這堅韌剛烈中卻滲透了無比的凄怨。小說寫她說完這段話後,「乃引左手握生臂,擲杯於地,長慟號哭數聲而絕」。這是悲劇的終點,也是悲劇的高潮,它展示給人們的,不只是一個多情女子的香銷玉殞,不只是李益之流的卑鄙無恥,而且是整個封建等級制度的丑惡和封建禮教的殘酷。
這是一篇妙於敘述和描寫的優秀作品,作者善於選擇能反映人物性格和心態的典型場景,用飽含感情色彩的語言加以精細的描寫和刻劃,從李益與霍小玉的初會、兩次立誓到李的背約、二人的最後相見,無不婉曲深細,妙筆傳神。即使對李益這一負心人物,作者也沒作簡單化處理,而是通過對具體情事的敘述描寫,著力於揭示他在個人意志和家長權威對立中的內心矛盾和痛苦,寫出他由重情到薄情、絕情,絕情後仍復有情的兩重性格,既令人感到真實可信,又增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此外,小說在語言的運用、氣氛的渲染、枝節的穿插等方面都頗有獨到之處,誠如明人胡應麟所說:「唐人小說紀閨閣事,綽有情致,此篇尤為唐人最精彩之傳,故傳誦弗衰。
㈢ 中國四大愛情傳奇是哪些
中國四大愛情傳奇——《白蛇傳奇》、《梁祝傳奇》、《孟姜女傳奇》和《牛郎織女傳奇》,亦被稱為中國古代四 大愛情傳奇